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禾的名言

禾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05 00:55:29

㈠ 厲行節約名人名言

1、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子·顯學》

翻譯:奢侈而懶惰的人就貧內窮容, 勤勞而節儉的人就富裕。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唐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長也。

翻譯:不惦念處在安定的環境而想到會出現的危難,警惕奢侈踐行簡朴;這樣砍掉樹木的根然而希望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流水長久。

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翻譯:一點點衣食都來之不易,應當經常想到物力的艱難而加以珍惜。

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翻譯: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到節儉困難。

5、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

翻譯: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指出了一切政權成敗的關鍵。

㈡ 勤學刻苦的名言

1、靈感,是由抄於頑強的勞動而襲獲得的獎賞!——列賓

2、天才與凡人只有一步之隔,這一步就是勤奮!——佚名

3、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心英雄》

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5、閑暇是霓裳,不宜常穿用!——阿農

6、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讓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㈢ 關於知識的諺語

知識的諺語:
1、知識就是力量。
2、知識可羨,勝於財富。
3、知識勝過金銀。
4、胸中有知識,勝於手中有錢。
5、為了求知識,代價雖高也值得。
6、懷疑是知識之鑰。
7、若要求知識,須從勤苦得。
8、淺學誤人。
9、少量的常識,當得大量的學問。
10、知識只能循序漸進,不能躍進。
11、從旁人的愚行中學到聰明。
12、前車可鑒。
13、知識之於精神,一如健康之於肉體。
14、經驗是最好的教師。
15、經驗是知識之父,記憶是知識之母。
16、熟練來自經驗。
17、熟能生巧。
18、經驗學校學費高,愚人旁處學不到。
19、有經驗而無學問,勝於有學問而無經驗。
20、由經驗而得的智慧,勝於學習而得的智慧;一次親身的體會,勝過兩次的教師教導。
2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2、書到用時方恨少,學富五車不為多。
23、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俗語、警語等。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詞彙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㈣ 關於「和」的名言

成語
:
同心協力
同舟共濟
同心合力
同仇敵愾
同甘共苦
眾志成城
患難與共
齊心協力
戮力相助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和衷共濟
群策群力
精誠團結
萬眾一心
同舟共濟
諺語和名人名言:
團結就是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
眾人拾柴火焰高
眾人一條心
,
黃土變成金

單絲不成線
,
獨木不成林

三個臭皮匠
,
頂個諸葛亮。
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
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枝蠟燭多一分光。
魚不能離水,雁不能離群。
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眾人種樹樹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
民齊者強。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上下同欲者勝。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
不怕虎生兩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槳不齊。
柴多火焰高,人多辦法好。
柴多火旺,水漲船高。
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孤雁難飛,孤掌難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
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力量從團結來。
莫學蜘蛛各結網,要學蜜蜂共釀蜜。
莫學篾籮千隻眼,要學蠟燭一條心。
輕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
人和萬事興。
人多好辦事。
人多勢眾。
請採納我,
你的採納我的動力

㈤ 消防安全內容名言警句

1、做好安全防來范,幸福伴你同行自。
2、遵章是安全的先導,違規是火災的預兆。
3、莊稼離不開陽光,消防少不了規章。
4、智者選擇安全,愚者詛咒不幸。
5、嚴是愛,松是害,搞好消防利三代。
6、要效益,更要安全。
7、一定要把火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8、一根再細的頭發也有它的影子;一次再小的火災,也有它的苗子。
9、增強防火安全意識,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10、執行消防安全法規,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11、只有大意吃虧,沒有小心上當。
12、只有防而不實,沒有防不勝防。
13、治病要早,防火要細。
14、一人把關一處安,眾人把關穩如山。
15、一人惹火,眾人遭殃。
16、依法防火,加強消防監督管理工作。
17、依法監管,消除安全隱患。
18、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
19、雜草不除禾苗不壯,火患不除效益難上。
20、責任重於泰山消防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㈥ 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名言

1、君子以儉德辟難。

大意:君子用儉朴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

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

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

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

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

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

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

㈦ 關於"和"的名言

忍一來忍,風平浪靜;自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家和萬事興
以和為貴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賢妻常念廉政經,好夫為民事業興。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國無廉則不安,家無廉則不寧。
創建廉潔家庭,建設和諧社會。
常吹家庭「廉政風」,管好家庭「廉政帳」。
家庭應該是廉潔的港灣,而不應成為腐敗的漩渦。
吹正枕邊廉政風,敲好耳邊警示鍾。
夫妻攜手保廉潔,共同建設好家園。
身旁多鼓勤政勁,夫妻常做清廉事。
女子厚道不貪心,男人行端勤廉政。
為政清廉留美譽,家人走路腰板直。
社會多有「廉內助」,貪官污吏當自滅。
在單位要做好公僕,在家庭當好「廉內助」。
共守勤政廉潔美德,永葆家庭平安幸福。
夫貴妻榮,妻嚴夫廉。
家有賢妻,勝似黃金。
勤廉興家,德留人間。
做廉內助,建幸福家。
家有賢惠妻,定有好夫男。
妻賢夫禍少,家和萬事興。

㈧ 水滸傳名言名句

浩氣沖天貫牛斗,英雄事業未曾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水滸傳名言語錄
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四回。這兩句大意是:做人立得正,站得直,走得穩。以光明正大,心地坦菠,磊落硬氣自許或贊人者可用此語。

有錢可以通神。
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通:相通,通連。本句大意是:錢能使人與神仙相通。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利用商品交換來互通有無,而錢具有商品交換和商品貯存的職能。人們離不開錢,許多人愛錢如命,也有許多人用錢來進行不正當的甚而骯臟的交易。人們就用「~」來比喻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辦到,也有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與此意同,均屬貶義,可用以進行瘋喻。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世情:社會人情,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面:指人的臉色。這兩句大意是:社會人情從待人態度的冷淡或熱情可以看出來,人的臉色因對方地位的高低而變化。在舊社會,世情貴高賤低,對有錢有勢者往往巴結奉承,熱情有餘,而對無錢無勢者則白眼相向,冷若冰霜。這種庸俗的人際關系,為道德高尚者所不齒。兩句含有揭露、慨嘆和否定的意思。

不怕官,只怕管。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官:官吏。管:管理,管轄,這里指管得著自己的人。本句大意是:不怕上面的大官,只怕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這兩句說明不管官有多大,如果不能直接管住自己,約束力就不那麼大,就不必害怕;相反,官職再小,甚至不是官,但只要能直接管住自己,就必須小心對待。選兩句說明頂頭上司的威力,在當今仍有現實意義,常被引用。

卻之不恭,受之太過。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卻之:推卻,辭謝不納。恭:恭敬。過:過分。這兩句大意是:推卻不受吧,太不恭敬;冒然接受吧,又太過分了。「卻之不恭」是從《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意即「一再推卻拒絕別人是不恭敬的」)句簡化而來,現在多將~說成「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是接受別人饋贈時的謙詞,表示接受感到愧疚,拒絕里覺得失禮的矛盾心情。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這是兩句俗語。它用種什麼就收什麼這個簡單道理,比喻造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含有普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思在內,類似的話在我國流傳甚廣,如《呂氏春秋·用民》說「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合汗衫》說「種谷得谷,種麻得麻」。《涅盤經》說「種瓜得瓜,種李得李」,清人尹會一的《呂語集粹·存養》里說「種豆,其苗必豆;種瓜,其苗必瓜」,現在口語里也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意思都是說善果,惡果皆由自己造成,也可從積極方面理解為付出什麼樣的勞動,就有什麼樣的收獲。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這兩句大意是:要是早知道會出現今天這樣的情況,後悔當初不應該那樣做。這是自悔的話,可說成「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也可作為責怪別人的話,說某人當初不應該那樣做。這句話常被引用。凡不滿意眼前的情況,後悔過去的作法導致今日結果的皆可用此話。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四回。不出門:傳播不到門外去。惡事:壞事,見不得人的事。這兩句大意是:好事不容易傳出去,壞事傳得很快很廣。這是由人們一種很奇特的心理現象造成的一種很奇特的社會現象,往往好事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壞事卻一傳十,十人傳百,在不知不覺中傳得很快很遠。這兩句多用來形容壞事很容易被人們知道,含有警戒之意,也可單用「惡事傳千里」。

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這里指夜晚。這兩句大意是:人當處於歡樂的時候,總是嫌夜晚太短;處於寂寞的時候,又惱恨五更太長。這是人常有的心理感覺。歡樂時情緒激動,興奮不已,在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飛快地過去了,出於對歡樂的留戀,就總覺得時間太短。寂寞時痛苦難熬,只盼著夜晚快點過去,好在天亮時使情緒有所調節,就只惱恨夜太長了。一說「苦日難熬,歡時易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與此意同。可用於寫歡樂時或愁苦時人們對時間的感覺。

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八回。這兩句大意是:到瓮子里捉老鱉,那是手到拿來。此二句是形容辦事十分容易。瓮中的老鱉躲也無處躲,藏又無處藏,因而瓮中捉鱉當是十分容易的事。可以此二句形容把敵人團團包圍,使敵人躲逃無路,勝利唾手可得;也可形容事情易辦。很有把握。

急來拖佛腳,閑時不燒香。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抱佛腳:求佛救助、保佑。這兩句大意是:閑暇無事時不給佛燒香供奉,到事情急了才擊求佛救助。這兩句比喻平日不積極努力作好准備,事到臨頭才倉促設法應付。俗雲「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對事情在平日就要預作準備,臨事才能應付自如。事到臨頭才慌忙設法,就來不及了。也作「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或單作「臨時抱佛腳」、「急時抱佛腳」。可用來比喻平時不準備,臨事才設法;也可比喻平日不努力,臨事才學習;還可比喻平時不與交往.臨事才向人求助。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五回。緣:緣分。這兩句大意是:有緣分的人雖然遠隔千里,卻能因機遇、巧合而會面;沒緣分的人即使打照面也會錯過,跟沒遇到一樣。這兩句話在元代無名氏《鴛鴦被》雜劇里作「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千里能相會」。現在人們常用「有緣」句形容相距很遠的人結成了朋友或婚姻,用「無緣」句形容與親友或想要會見的人打個照面竟未認出而失之交臂。

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惺惺(xīng星):聰明人。惜:愛惜。識:賞識。這兩句大意是:聰明的人總是愛惜聰明的人,英雄漢總是賞識英雄漢。這兩句可用來形容性格、才能相同的人互相敬慕愛護,最容易結為朋友。

吃飯防噎,行路防跌。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三回。噎(yē椰):食物塞住嗓子。這兩句大意是:吃飯時要防備食物卡住嗓子,走路時要防備摔交。吃飯時卡住喉嚨,走路時摔交,這都是世上常有的事,所以不得不小心預防,以利健康。此話還常用於比喻人處世辦事必須小心謹慎,時時注意安全,以防不測。這兩句既可用於論述養生,也可用以比喻處世。

男大須婚,女大必嫁。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須:必須,應當。這兩句大意是:男孩子長大了就應當結婚,女孩子長大了就應當出嫁。結婚,是人類生理、情感和延續後代的需要,是男女到了成年時期都要操辦的大事。對於這個人生大事無論是個人或家庭,如果注意不夠或處理不當,就會出現意外,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不幸,所以必須認真對待。也有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或「男大須婚,女大須嫁」的,與此兩句意義相同。可用於說明無論男女,到了結婚年齡就應該結婚,或說明孩子們長大了,找對象、談戀愛、結婚是必然的和理所當然的。

君子問災不問福。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一回。本句大意是:君子只問自己有什麼災禍,而不問自己有什麼福分。是君子,就有一種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胸懷和氣質,他不怕災禍,敢於正視現實,去經受災禍的磨練,所以他敢於「同災」。而去尋問福氣,則被認為是貪求和沒有出息的行為,故君子不屑。本句意在表現一種無所畏懼的慷慨和大度。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六回。這兩句大意是:幸運的事不會連續到來,災禍一來卻不止一種。就現實生活來說,什麼情況都會發生,本無所謂「~」,之所以這樣說,在於強調人的運氣不好,幸運的事很少碰到,災禍卻接連而至。這兩句現在還經常被引用。

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六回。須:卻。這兩句大意是:隔著牆卻有耳朵在聽著,窗戶外邊難道沒有人聽見?此兩句語本《管子·君臣下》「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世上有些事是很微妙的,往往被認為是很秘密的言談,恰恰在周圍就有人偷聽,而被泄露出去。這兩句就是指的這種現象,也作「隔牆有耳,窗外有人」,或單作「隔牆有耳」、「隔窗有耳」、「窗外有耳」,意皆同。多用來提醒人們說秘密話時要防止被別人聽見,也可用來說明秘密言談被別人聽見了。

當取不取,過後莫悔。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這兩句大意是:應該取得的卻不及時去取,機會過去以後可不要後悔。社會是千變萬化的,許多東西的獲得都有一定的機會。如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獲取卻不去獲取,當條件喪失,就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取得了,那時將後悔莫及。這兩句多用於說明能獲取的東西就要當機立斷去獲取,不可錯過時機。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這兩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或作了壞事,最終都將受到報應.且是來得早晚不同罷了。此二句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來到」(元·無名氏《來生債》)一樣,反映出前人最朴實、最鮮明的善惡觀,在人民無力懲罰那些為非作歹的惡人,沒有條件褒揚那些仁人善士時,往往以此二句去詛咒惡行,頌揚善行。~二句已成人們口頭慣用熟語,用以勸誡或安慰別人。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
明·施耐庵《水滸》第一百十六回。這幾句大意是:凡事大多是得到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滑到得困難,失去得也困難.這幾句「淺顯明確的語言,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十真理,凡事得之容易,必不珍惜,往往隨便將其丟棄;若得之困難,歷盡干辛萬苦,也必然對其萬分珍惜,決不肯將其隨便丟棄。對自已親自帶大的孩子格外有感情,對自己栽培的樹木花草分外喜歡,就是這個道理。可以這幾句教育青年人艱苦刨業,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要輕易毀壞丟棄。

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這兩句大意是:光聽說名字不如眼見一面,親自見面勝於聽說姓名。「聞名」,僅僅是聽到傳聞,並不加以印證,能否相信,與事實相距多少,都在兩可。而一經見面交談,以往的傳聞得以證實,自然勝似聞名。可以這兩句作為初次見面的寒喧,作為初次見面後的評價。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榮枯事:好事或壞事。這兩句大意是:進門之後不用同主人遇到好事或遇到壞事,察顏觀色便可得到准確的結論,這兩句俗語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只要看看臉色,便可分析出主人的心情和遭遇。可以這兩句說明察顏觀色的重要性。

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經日:親眼看到。這幾句大意是:親眼看到的事情,還唯恐它不真實,別人背後講的話,怎麼能夠完全相信呢?這幾句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點明對背後之言不能全信的道理。即使是經目之事,還唯恐其中有假,何況是背後之言呢?可以此說明遇事應多調查,多分析,不輕信,不偏聽,這樣才能得出真實可信的結論。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否(pǐ匹)、泰:本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天地不相交叫「否」,天地相交叫「泰」。否、泰分別代表凶和吉,二者可以互相轉化。這兩句大意是:快樂到極點反生悲哀,壞事到了盡頭,好事就會到來。事物發展過了頭必然會向其對立面轉化,樂化悲,凶化吉,正說明了這個道理。可用於對世事發展的說明,也可用以說明矛盾轉化的哲理。~二句是從《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演化而來。

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回。這兩句大意是:蛇沒了頭就不會行走,鳥沒了翅膀就不能高飛。這是兩句俗語,卻含有深刻的哲理。前句說明:一個群體少不了一個帶頭人,否則就無法統一行動;後句說明:干什麼事都少不了得力助手和群眾幫助,單槍匹馬猶如無翼之鳥,什麼事都難以成功。

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這兩句大意是:燈蛾撲到火上,引得火焰燒死自身。這是兩句俗語,比喻不顧客觀情況一意孤行,自尋死路,自趨滅亡。「燈蛾撲火」又作「飛蛾撲火」,源於唐·姚思廉《梁書·到溉傳》:「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燈蛾撲火有時也用以比喻不顧一切地奔向新嚮往的目標。

趙括徒能讀父書,文斌殞命又何愚。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八回。趙括:戰國時趙將,著名戰將趙奢的兒子。趙括空讀其父所傳兵法,倒背如流,實際上不會指揮作戰。公元前二六零年,趙括代廉頗為將,一變前任以守為攻的戰略,盲目出擊,被秦將射死,四十萬主力損失殆盡。文斌:姓王,名文斌。宋徽宗初年八十萬禁軍教頭。自稱幼讀兵書,頗曉陣法,隨被招安後的宋江抵禦遼軍,一戰即身首異處。殞(yūn允):死亡。這兩句大意是: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空讀父親的兵書,沒有什麼用處;王文斌因誇誇其談而身首異處,何等愚蠢!此名句長於用具體事例說理,借用趙括與王文斌兩個典故,說明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實際經驗,只重「知」而不重「行」是不行的。它善用典故,使句子既典雅又含蓄,最得文約意豐,頗有文采。

赦其舊過,開以新圖。
明·施耐庵《永滸傳》八十九回。這兩句大意是:對有些人,可以赦免他過去的罪過,給以自新之路,讓他重新作人。對於那些過去犯有一定罪行,本人有改惡從善的表現者,可以考慮給予寬大處理,使之重新作人。這樣做有利於分化犯罪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勝敗乃兵家常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五回。兵家:原指研究軍事的學者,這里是指揮作戰的將領。這兩句大意是:打勝仗或打敗仗是將軍們常有的事。前人有「兵有利鈍,戰無百勝」(見《三國志·呂蒙傳》)之說,可見戰爭是異常復雜的,其勝負由多種因素構成,難以預料。此句強調勝敗為兵家之常事,旨在說明不可將勝負看得太重,尤其是不可將失敗看得過重。可用以勸慰失敗的將軍,也可用來比喻搞競賽、作科學實驗及做其他事情,不能困失敗,挫折而泄氣。

有眼不識泰山。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泰山:山名。古時候的人以泰山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受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本句大意是長著眼睛竟然不認識泰山。此句比喻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多用來說自己眼力差,也用來說別人沒有眼力,認不出有名望的人。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這兩句大意是:農民的心內像沸水煮一樣焦急,而公子王孫則手搖扇於逍遙自在。這首詩是梁山英雄白勝所唱:「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作者用人物不同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貧富貴踐的階級對立,抒發了作者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表現手法上寫農夫以比喻表心境,寫王孫以形象現心境,都好很生動。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明·施耐庵《水滸傳》笫六回。粱園:漢時粱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一說在今河南商丘市東南,為宴賞迎賓之所。這兩句大意是:粱園雖然美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家,非久留之地。人們多用此句來抒發他鄉非我鄉的思鄉之情,或表示要離開看似舒適,實則暗藏禍患的是非之地的意思,和李白的「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難》)詩意相近。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君:你,對人的尊稱。終:終歸,到底。這兩句大意是:送您選到千里之外,最後還是須有分別的時候。送別,送別,終有一別。這兩句的意思在於說明不必遠送了,也有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的。多用於勸人不必再遠送,也可用於表示自己不再遠送別人了。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四回。這兩句大意是:路遇不平之事,即挺身相向,扶弱除強。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所盛行的俠義精神。在那個弱肉強食,惡人逞凶,好人受欺的黑暗社會,這種精抻是弱者、善者所帶求的,因而具有存在的價值。但它有很強的江湖氣息,常常模糊階級界限,陷入個人恩怨之中,為封建統治者和壞人所利用。今天我們仍可用這兩句稱揚以往社會中那些行俠仗義的行為,也可用以稱頌今人主持正義,勇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行為。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本句大意是:在別人的矮屋檐下討生活,怎麼敢不低頭呢?這兩句比喻受制於人,其得順從。今常作「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頭」,用於表示處於別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心理。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這兩句形容處境艱難,沒有出路。它最早見於宋·普濟《五燈會元·安吉州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後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可通;入地,無門可進,這就把無法解脫的困厄處境描繪得生動可感,易記易懂,常被用來表現艱難窘迫的處境,使用率很高。

破屋更遭連夜兩,漏船又遇打頭風。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這兩句比喻在難以支持的困難處境中又遇到新的打擊,不幸中再遭不幸。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可用於表現連遭不幸的艱艱窘處境。

自差偏自是。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三回。本句大意是:自己有了差錯,還自以為是正確的。這句話表現了某些人的一種心理素質: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多用於評論不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現象,也可用於自悔自悟。

敢怒而不敢言。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本句大意是:胸中有怒氣,但是不敢公開發泄或表露出來。「敢怒」,說明了有人格、有血性和不甘逆來顧受;而「不敢言」,則說明其受到某種勢力或某種環境的嚴重壓抑。這是一種強壓怒火,忍氣吞聲的心態和情狀。可用以表現受壓抑狀態下的言談和舉止。

總教掬盡三江水,難洗今朝一面羞。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五回。這兩句大意是:縱然叫捧盡所有江湖的水,也難以洗盡今天臉面上的羞恥。形容羞恥重大,難以洗刷。可用於自悔自責或嘲諷別人無地自容。

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凌:高出。這幾句大意是:身材魁梧,有萬夫難敵的威風;講話有氣魄,表現出千丈凌雲的志氣。這幾句是《水滸傳》二十三回所刻畫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不僅有外貌描寫,而且勾勒了他的語言、志氣、威風、氣度,的確是一條好漢。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六回。這兩句大意是:炎炎紅日,炙熱得如同火焰在燃燒,田野里的稻苗已有一半被烤得枯焦了。這兩句描繪了夏日的酷熱乾旱,也透露丁農民們焦急的心情。可用來描寫炎熱苦旱之狀,也可用「赤日炎炎」句來表示紅日灼烤之苦。

用仁義以治天下,公賞罰以定干戈。
同心報國,青史留名。 水滸傳好句摘抄
酒亂性,色迷人。

㈨ 與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1、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羅曼·羅蘭
2、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雨果
3、幸福永遠存在於人類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於和諧與穩定之中。 ——魯迅
4、友誼是一種和諧的平等。 ——畢達哥拉斯
5、美在和諧。 ——赫拉克利特
6、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冰心
7、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 ——赫拉克利特
8、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9、友誼不是別的,而是一種以善意和愛心去連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諧。 ——西塞羅
10、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孟子
11、居家有二語,曰:惟怒則平情,惟儉則足用。 ——洪應明
12、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負的最終目的。 ——塞·約翰生
13、家居的快樂,是所有志向的最終目標;是所有事業的勞苦的終點。 ——塞·約翰生
14、男子為了各自家庭而承擔的工作,是努力支撐、發展和維護他們的家;至於女子呢?則是努力維護家庭的秩序,家庭的安適和家庭的可愛。 ——羅斯金
15、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盧棱
16、人無國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17、永遠記住這點: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裡的美。 ——蕭伯納
18、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歌德
19、萬物的和平在於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適當的位置上。 ——奧古斯丁
家和萬事興
和為貴,諧為美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雨果
幸福永遠存在於人類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於和諧與穩定之中。 ——魯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和諧而不會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會和諧
友誼是一種和諧的平等。--畢達哥拉斯
和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說過:
"美在和諧。"可見,和諧 美是一個極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的美學命題。
冰心老人曾說:"美的真 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 造就了環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說:"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
費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黑格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