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唐多令的賞析

唐多令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51:51

詩詞鑒賞《唐多令》蔣春霖

這是一首南京懷古復詞。

出自:《制唐多令》蔣春霖,清代。

原文:

楓老樹留聲,蘆花吹又殘。系扁舟同倚朱闌。還似少年歌舞地,聽落葉,憶長安。

哀角起重關。霜深楚水寒。背西風歸雁聲酸。一片石頭城上月,渾怕照,舊江山。

釋義:

微風徐徐,吹在楓樹上邊發出聲響,蘆花也被吹落。還像年少一樣聽落葉,回憶長安往事。哀鳴的號角在險要的關塞吹響,興化的天格外寒霜落滿地。歸來的大雁發出尖石牆,酸的鳴叫。城牆上邊一片石牆,還是昔日的舊江山。

作者在上闋」以 楓樹、蘆花、朱闌」等意象來表現舊時光的循環往復。在這樣的景象里回憶舊時的古城。

下闋的前面三句用想像的場景講述了時代更替,古城仍在,明月依舊。但卻已經不是舊日的南京了。

(1)唐多令的賞析擴展閱讀:

蔣春霖(1818~1868)晚清詞人。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後居揚州。咸豐中曾官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後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葯死)。與納蘭性德、項鴻祚並稱清代詞人三大家。

早年工詩,中年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雲樓詞》以身遭咸豐間兵事,特多感傷之音,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雲樓賸稿》。

② 唐多令的賞析

「粉墮」二句:粉墮、香殘,指柳絮墮枝飄殘;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灧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是姑蘇人,藉以自況。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並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後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又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故也用以說女子亡去。逐對成球: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黏在一起。「球」諧音「逑」;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戚序、程高本「對」作「隊」,則只就景物說。從己卯、庚辰本。 繾綣: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 誰拾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誤。以柳絮說,「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況看,寶玉亦未曾「舍」棄黛玉。今從己卯、庚辰本。「嫁與東風」句: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無家可依,青春將逝而沒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歸。
《紅樓夢》第七十回,說暮春時節,史湘雲見到柳絮飛舞,偶成一首《如夢令》,因而提議起社填詞,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詩社而又受耽擱未能舉行詩會,就積極響應湘雲的建議。兩人立即著手籌備,以「柳絮」為題,擇取幾個小令為詞調。請大家以拈鬮之法分詞調填詞。黛玉抽到的詞牌便是《唐多令》。
這首詞從「粉墮」、「香殘」、「漂泊」、「白頭」、「無人收」描寫出柳絮墮枝飄殘,被東風吹落、飄泊無根的特點,既抒發紅顏(年華)易逝又抒發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理解的孤獨和哀愁。黛玉從飄游無定的柳絮,聯想到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預感到薄命的結局,把一腔哀惋纏綿的思緒寫到詞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樓的關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來,實際是有意自喻。柳絮任東風擺布,正是象徵黛玉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

③ 《唐多令》劉過詞的賞析

唐多令
(南宋)劉過①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②。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注]①劉過作為辛派詞人,與辛棄疾、陸游、陳亮等人有著較深的交往,他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②南樓,在武昌黃鶴山上,一名安遠樓。南宋時「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蓼園詞選》),很多詞人登臨黃鶴樓時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賞析一】
此詞為重訪南樓,感舊傷懷之作,是劉過詞集中不多見的清逸蘊藉之作。上片寫重過南樓。「蘆葉」二句勾描了江邊秋色凄清之景。「蘆葦」意象渲染了一種迷瀠、黯淡、凄清、衰瑟的氛圍,而蘆葦敗葉落滿沙洲,更增添了寥落感,為詞人重訪南樓營造了富有悲劇色彩的特定基調。「二十年」句,以敘述方式暗寓今昔感懷與時世滄桑之嘆:恢復無望、國勢瀕危、故友雲散、功名空許。「柳下」三句進一步點出系舟柳下只是倉促路過,既不得久駐,也不能登樓,更可惜再過幾天便是中秋佳節,正是親友團聚,登樓賞月的好時節,而今行色匆遽,望樓興嘆,欲重溫昔游景況亦不可得,實在遺憾之至!下片抒情感懷。南宋國勢衰危,目望安定樓,而心憂國之危迫的新愁舊愁,與上片「二十年」相映,實乃愁上添愁。「欲買」三句以「欲」字頓轉,生發出欲與故人重溫游樂的期望,以彌補「重過南樓」的遺憾。然而,「終不似」又對此期望做了否定,佳節美酒易得,少年豪興難再。在一個否定式的論斷下,全詞劃上了一個沉痛的句號。

【賞析二】
這是一首名作,後人譽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裡?此寫秋日重登二十年前舊游地武昌南樓,所見所思,纏綿凄愴。在表層山水風光樂酒留連的安適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暢達流利而熟練的文辭描寫,和諧工整而圓滑的韻律,都好似在這酒酣耳熱縱情聲色的場面中不得不掛在臉上的笑容,──有些板滯不太自然的笑容。
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滿汀洲的蘆葉,如帶淺流的寒沙,不可勝數莫可排遣。面對大江東去黃鵠斷磯竟無豪情可抒!表中郎謂,「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讀此《唐多令》應該補充一句:「真則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讀誰相信這是大聲鏜鞳的豪放詞人劉過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寫出又一個具有個性獨創性的劉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這新境界的創造上。
論者多說此詞暗寓家國之愁,確。怎麼見得?請看此詞從頭到尾在描寫缺憾和不滿足:「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山頭,所見只是蘆葉汀洲、寒沙淺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見,無奈與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穩,中秋將到未到;黃鶴磯斷,故人不見;江山未改,盡是新愁;欲縱情聲色詩酒,已無少年豪興……。恢復無望,國家將亡的巨大哀感遍布華林,不祥的濃雲壓城城欲摧。這一灰冷色調的武昌蛇山巔野望抒懷,真使人肝腸寸斷,不寒而慄。
韓昌黎雲,「歡愉之詞難工,窮苦之音易好。」其實,憂郁之情,達之深而近真亦屬不易。如果過於外露傾瀉,淚竭聲嘶,反屬不美,故詞寫悲劇亦不可無含蓄,一發不可收形成慘局。此《唐多令》,於含蓄中有深致,於虛處見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猶水之深,長江大河,水深難測,萬里奔流,轉無聲息。吾知此詞何以不刻畫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武昌為當時抗金前線,了解這,對詞中外松內緊和異常沉鬱的氣氛當更有所體會。

④ 唐多令 劉過 賞析

劉過 唐多令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賞析: 這首詞也是詞人在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西下漫遊途中之作。前人有雲:"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重過能無今昔之感?"(《蓼園詞選》)可見詞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聯系在一起的。 此詞上半闋以簡潔的筆致勾勒出清麗的秋景,烘托氣氛,籠罩全篇。"柳下系船猶未穩"三句就季節與時間落筆,又象徵國家與個人均已進入中秋時分,晚景無多。 下半闋借景抒情,流露出感慨時事,抒寫出今昔之感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舊日江山渾是新愁"一句,是全詞的主旨。李攀龍雲:"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愴!又雲:'系舟未穩','舊江山都是新愁',讀之使人下淚。"(《草堂詩余雋》) 劉過的愛國詞篇,深得稼軒的神髓,多為豪爽奔放、淋漓痛快之作。但這首《唐多令》卻寫得溫婉含蓄,別具一格。此詞一出,"楚中歌者競唱之。"(《詞苑叢談》引《山房筆叢》語)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在臨安失陷之後,曾次此詞之韻達七首之多,可見此詞影響之大。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79710.htm

⑤ 求劉過——《唐多令》的賞析

這是一首登臨名作。作者借重過武昌南樓之機,感慨時事,抒寫昔是今非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遠樓,在武昌黃鵠山上,一名南樓。建於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曾自度《翠樓吟》詞紀之。其小序雲「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具載其事。
劉過重訪南樓,距上次登覽幾二十年。當時韓侂胄掌握實權,輕舉妄動,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當時南宋朝廷軍備廢馳,國庫空虛,將才難覓,一旦挑起戰爭,就會兵連禍連,生靈塗炭。詞人劉過以垂暮之身,逢此亂局,雖風景不殊,卻觸目有憂國傷時之慟。這種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詞中。
詞一起用了兩個偶句,略點景物,寫登樓之所見。
但既無金碧樓台,也沒寫清嘉的山水。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滿目荒蘆而已。這里的「滿」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著上了一層「底色」。細味這殘蘆滿目、淺流如帶的詞境,不止氣象蕭瑟,而且寫出了居高臨下的眺望之感來,是統攝全篇的傳神之筆。接下去,作者以時空交錯的技法把詞筆從空間的憑眺折入時間的溯洄,以虛間實,別起波瀾。「二十年重過南樓」,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遠樓落成不久,劉過離家赴試,曾在這里過了一段狂放不羈的生活。所謂「醉槌黃鶴樓,一擲賭百萬。」(《湖學別蘇召叟》)以及「黃鶴樓前識楚卿,彩雲重疊擁娉婷」(《浣溪沙。贈妓徐楚楚》),這就是他當年游蹤的剪影。二十年過去了,可是以身許國的劉過卻「四舉無成,十年不調」,仍然一襲布衣。如今故地重經,而且是在這個危機四伏禍亂不遠的時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句中的「過」字點明此行不過是「解鞍少駐初程」的暫歇而已,並為下文伏線。「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隨意轉,極見工力。「未穩」上承「過」字,說明行色匆匆,鉤鎖緊密,見出文心之細。「能幾日,又中秋」,意謂不消幾天,中秋又來到了。一種時序催人的憂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三句迭用「猶」、「能」、「又」等虛字呼應提攜,真能將詞人靈魂的皺折淋漓盡致地揭示無余。
過片以後純乎寫情,都從「重過」一義生發。曰「故人」,曰「舊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嚴,風格之渾成,堪稱《龍洲詞》中上上之作。「黃鶴」二句從設問提起,妙處在能從虛際轉身。「磯頭」上綴一「斷」字,便有殘山剩水的凄涼意味,不是泛泛之筆。「舊江山渾是新愁」,是深化題旨之重筆。前此種種灰黯的心緒,所為伊何?
難道僅僅是懷人、病酒、嘆老、悲秋么?被宋子虛譽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龍洲詞跋》)的劉過是不會自溺於此的,劉過此詞的憂國傷時之感無疑要高於宋玉《九辨》單純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對韓侂胄引火自焚的冒險政策的擔憂,就是對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舊日的壯麗江山籠罩著戰爭的陰影,而他對於這場可怕的災難竟然無能為力,這怎麼不教人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呢?「渾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層含義。本有舊愁,是一層;添了新愁,是第二層。愁到了「渾是」的程度,極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層。舊愁為何?就是他《憶鄂渚》詩所雲「書生豈無一策奇,叩閽擊鼓天不知」之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悶。卒章三句買花載酒,本想苦中求樂,來驅散一下心頭的愁緒。可是這家國恨、身世愁又豈是些許花酒所沖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頓,提出遊樂的意願,接著用「不似」一轉,則縱去也無復當年樂趣,表示了否定的態度。「少年」,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相對於已老之今日而言。劉過初到南樓,年方三十,故可稱為少年。且可與上片之「二十年重過南樓」相綰合,論其章法,確有草灰蛇線之妙。如此結尾,既沉鬱又渾成,令人讀之有無窮哀感。

額,字數超太多了,但是覺得很詳細,所以就不刪刪減減了。你都看看吧,尤其是背景的介紹。

⑥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這首詩的賞析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賞析:
這是一首名作,後人譽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裡?此寫秋日重登二十年前舊游地武昌南樓,所見所思,纏綿凄愴。在表層山水風光樂酒留連的安適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暢達流利而熟練的文辭描寫,和諧工整而圓滑的韻律,都好似在這酒酣耳熱縱情聲色的場面中不得不掛在臉上的笑容,──有些板滯不太自然的笑容。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滿汀洲的蘆葉,如帶淺流的寒沙,不可勝數莫可排遣。面對大江東去黃鵠斷磯竟無豪情可抒!表中郎謂,「大抵物真則貴,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而況古人之面貌乎?」讀此《唐多令》應該補充一句:「真則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讀誰相信這是大聲鏜鞳的豪放詞人劉過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寫出又一個具有個性獨創性的劉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這新境界的創造上。
論者多說此詞暗寓家國之愁,確。怎麼見得?請看此詞從頭到尾在描寫缺憾和不滿足:「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山頭,所見只是蘆葉汀洲、寒沙淺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見,無奈與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穩,中秋將到未到;黃鶴磯斷,故人不見;江山未改,盡是新愁;欲縱情聲色詩酒,已無少年豪興……。恢復無望,國家將亡的巨大哀感遍布華林,不祥的濃雲壓城城欲摧。這一灰冷色調的武昌蛇山巔野望抒懷,真使人肝腸寸斷,不寒而慄。

韓昌黎雲,「歡愉之詞難工,窮苦之音易好。」其實,憂郁之情,達之深而近真亦屬不易。如果過於外露傾瀉,淚竭聲嘶,反屬不美,故詞寫悲劇亦不可無含蓄,一發不可收形成慘局。此《唐多令》,於含蓄中有深致,於虛處見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猶水之深,長江大河,水深難測,萬里奔流,轉無聲息。吾知此詞何以不刻畫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武昌為當時抗金前線,了解這,對詞中外松內緊和異常沉鬱的氣氛當更有所體會

⑦ 黛玉的<<唐多令>>解析

唐多令 詠柳抄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賞析】「釵黛有其德,各展詠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憑君裁。」釵黛各抓住了柳的一些特點,抒發了各自的感情。黛玉:從「粉墮」「香殘」「漂泊」「白頭」「無人收」描寫出柳絮墮枝飄殘,被東風吹落、飄泊無根的特點,既抒發紅顏(年華)易逝又抒發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理解的孤獨和哀愁。
唐多令 名家點評:
接著探春、寶玉的詞後,黛玉便寫出這首「纏綿悲感」的《唐多令》。
黛玉從飄游無定的柳絮,聯想到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預感到薄命的結局,把一腔哀惋纏綿的思緒寫到詞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樓的關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來,實際是有意自喻。柳絮任東風擺布,正是象徵黛玉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李紈等人看了這首詩,都點頭感嘆:「太作悲了。」除了這類悲戚語外,這個可憐的少女還能說出什麼更樂觀的話呢?

⑧ 吳文英<<唐多令>>古詩賞析

唐多令

惜別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南宋詞人吳文英系浙江寧波人,景定時,受知於丞相吳潛,往來於蘇杭之間。他一生大都是做一點掌管文筆的小職務,生活很不得意。這首詞便反映了他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從詞題看,所寫的內容是與一位友人的惜別。時值清秋季節,詞人愁緒滿懷地與朋友作別。劈頭一句便以設問的語氣寫道:什麼情況下最使人愁呢?離別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詞人柳永有句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說的正是這樣的意思。吳詞的新意在於「心上秋」三字,心靈上的悲涼與秋深之時的冷落相感應,才令人更為愁苦,這就比單純外界自然的秋增加離愁要深入一籌。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個「愁」字,這種語意學的運用也很新巧地點明了愁上加愁的蘊意。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詞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悵的,在詞人愁苦的心境中,縱然晴晝無雨,芭蕉只在秋風中的搖曳,也令人感到涼颼颼地凄楚。「颼颼」是詞人心靈上的一種感覺,是詩人的情緒與外界景物的一種凝合,是詩人主觀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種投射。「都道晚涼天氣好」一句雖然寫得極白,但卻更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沉鬱:清秋之夜,萬里無雲,明月朗照,這是一個團圓的象徵,而對離別之人卻成為引起無限遺憾的表態。在此情景下登樓遠望,長路漫漫,這對於即將踏上征途的詞人越發不堪其愁,不勝其苦了……

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青春年華和經歷的種種悲觀都如夢如煙地消逝了,心境正如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樣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綠葉都被時間的流水沖刷得不留一點痕跡,「年事夢中休」是詞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煙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與「象」交融互補,就構成一個完滿的詩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獲得了想像的馳騁和美感的享受。「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是兩組「景」與「情」的對應反襯結構語式。前句中以秋深燕歸的自然景象對比自身仍在外飄泊、有家不得歸的苦痛情緒;後句中以垂柳柔條不能系住自身飄泊的行蹤與家人同住,而只能長系行舟的象徵性的對比,訴說一個「永恆的流浪者」的苦況。這樣就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涵,使讀者更能體會詞人命筆時的復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

⑨ 唐多令 林黛玉 寫作背景及賞析

建議買本《紅樓夢詩詞賞析 林黛玉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林黛玉,字顰卿,別號瀟湘妃子。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閑靜如姣花照水;形動如弱柳扶風一幅古代病態美人圖,躍然紙上。她性情孤高,胸懷狹窄,才情之高,為十二金釵之冠原藉姑蘇,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甚是喜愛。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1 湘簾:用湘妃竹編成的簾子。湘妃竹,即斑竹,上有茶色小點。此句詩說看花人。「半卷」「半掩」與末聯花的嬌羞倦態相呼應。「碾冰」句:因花的高潔白凈而想像到栽培它的也不該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潔來側面烘染。 2 「偷來」二句:意即白凈如同梨花,風韻可比梅花。但說得巧妙別致。宋代盧梅坡《雪梅》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輕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蓮花一線香」的詩句,可能都為這一聯所借鑒。 3月窟:月宮。仙人:指嫦娥。縞袂:白色的衣袖。縞:未經染色的絹。啼痕:即淚痕。這兩句的大意是:像月宮中的嫦娥縫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 首聯「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不寫花而先寫種花之人,與薛寶釵之詩同一起法。首句寫湘簾半卷,門亦半開,種花人已呼之欲出,但與「珍重芳姿晝掩門」之人風韻卻截然不同:一瀟灑活潑,一穩重矜持,恰成明顯對比。次句寫種花之人「碾冰為土」以「玉為盆」,則種花人之高潔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聯借寫種花人寫花,已將種花人與白海棠的神韻畫出輪廓。 頷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正面描寫白海棠,特寫其得梨蕊、梅花之長的風度精神。此聯意思不過是說海棠白如梨蕊,神韻猶如梅花,但「偷來」「借得」說法新巧,顯出詩人慧心。 頸聯「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為流水對,將白海棠花比作「秋閨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縞袂」,而此「縞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縫制,可見詩人想像力之豐富。全聯的意思是說:深閨中幽怨的女兒將嬋娥所縫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淚。這「秋閨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時黛玉正居父喪,身穿白色孝服,詩人將寫實與幻想糅合,畫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 尾聯「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繼續以人寫花,她倦倚昏夜西風之中,嬌羞默默,無處訴說自己的一片深情。 詠菊-瀟湘妃子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注釋] 1.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 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閑吟》詩說:「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閑吟。」後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作沖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 2.欹——這里通作「倚」。沉音——心裡默默地在念。 3.毫端——筆端。蘊秀——藏著靈秀。「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里說吟詠。 4.口角噙香——噙,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參見薛寶釵《詠白海棠》「欲償白帝」注。「素」在這 里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6.一從——自從。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八十多天彭澤縣令,所以稱陶令。他喜歡菊,詩文中常寫到。評章——鑒賞,議論。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月。 7.高風——高尚的品格。在這里並指陶與菊。自陶潛後,歷來文人詠菊,或以「隱逸」為比,或以「君子」相稱,或贊其不畏風霜,或嘆其孤高自芳,而且總要提到陶淵明。 問菊 ----瀟湘妃子(黛玉)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注釋] 1.秋情——即中間兩聯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2.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後,是有所思的樣子。扣——詢問。東籬——指代菊,見前詩注。 3.孤標——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4.為底——為什麼這樣。底,何。 5.虱——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擬人寫法。 6.解語——能說話。在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語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解語花」事。 菊夢---瀟湘妃子(黛玉)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詩詞鑒賞】點評:這一首被李紈評為第三。用的「八庚」韻。詩題是《菊夢》,以擬人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實際上是寫黛玉自己夢幻般的情思,帶有明顯的讖語的意味。「和雲伴月」,已經有些不祥;「登仙」,則又是「死亡」的代詞。「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說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憶舊還尋陶令盟」,等於說重結繹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願。頸聯、尾聯四句透出一般凄涼頹敗的氣氛,對黛玉的結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注釋] 1.秋酣一覺清——秋菊酣睡,夢境清幽。 2.「和雲」句——唐代張賁以「和霜伴月」寫菊,今換一字,以寫菊花夢魂高飛;以「不分明」說夢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說夢魂翩躚,彷佛成仙,但並非是羨慕莊子變作蝴蝶。莊周夢中化蝶事見《莊子.齊物論》。這里引「庄生蝶」是為了點「夢」。 4.憶舊——實即「夢舊」,詩題中「夢」字句中不出現是詠物詩技巧上的講究。尋盟——表示結交友好,語出《左傳》。這一聯構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間夢,鷗尋海上盟」詩句的啟發。 5.「睡去」句——意謂夢見歸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至它飛遠看不見。 6.故故——屢屢,時時。 林黛玉[唐多令] 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1 繾綣-牢結;不離散 繾,繾綣,不相離也 2 淹留-長期停留 3 東方-黑惡勢力 背景:此詞為桃花詩社重開時,眾人因為史湘雲偶然做得的一首柳絮詞,而定意眾人都來填詞。【賞析】「粉墮」和「香殘」都指柳絮墮枝飄殘,隱喻紅顏逝去;百花洲在林黛玉的家鄉姑蘇,用在詞中藉以自況;「球」諧間「逑」,有「配偶」的雙關之意;「嫁與東風春不管」化用唐代李賀《南園》詩「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林黛玉身世不幸,生成了一種極度敏感的性格,她所做的詩詞歌賦,都十分的悲慘凄涼。這首《唐多令》纏綿凄惻,不但寄寓著她對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有著那種預感到愛情理想行將破滅而發自內心的悲憤呼聲,全詞語多雙關,作者借柳絮隱說人事的用意十分明顯。如「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而且也能與她曾自稱「草木之人」巧妙照應。這闋詞和《葬花吟》一樣則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經典之作,寓抑塞不平於哀傷凄惻之中。詞中的「嫁與東風春不管」以及《葬花吟》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等句,都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和「憑爾去,忍淹留」兩名,有哪一字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與無奈?隨風而來隨風而散,無落是殘紅還是柳絮,都以一種極清極潔的方式告別人間,正表現了黛玉不願受辱、不甘屈服的孤傲性格。 世外仙源匾額-林黛玉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1 別--不一樣 2 金谷酒-.指豪侈的酒宴。 金谷是指晉石崇所築的金谷園,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後以"金谷酒數"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3 玉堂人.-指元春,玉堂指皇宮 4 媚---獻給的意思葬花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綉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名家點評: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這首詩並非一味哀傷凄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後文再。』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後文」。所謂「後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後半部佚稿沖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徵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後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後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後面文字以後,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以前,我們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現在看來,他讀到過後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裡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後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我們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後來的事象「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麼,寫寶王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像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詩中的後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試想,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後來續書者想像寶、黛悲劇的原因在於婚姻不自主是多麼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寶玉已有他屬,試問,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紅絲」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不成? 此詩「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 「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無疑。那時,並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現在,倘作讖語看,就比較明確了。大概春天裡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即所謂「香巢已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生了變故,就象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迫離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嘆 「花魂鳥魂總難留」,幻想著自己能「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終至於「淚盡證前緣」了。這樣,「花落人亡兩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寶玉凡遭所謂「丑禍」,總有別人要隨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釧兒,後有晴雯,終於輪封了黛玉,所以詩中又有「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雙關語可用來剖白和顯示氣節。「一別秋風又一年」,寶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賈府,但所見怡紅院已「紅瘦綠稀」(脂評),瀟湘館更是一片「落葉蕭蕭,寒姻漠漠」(脂評)的凄涼景象,黛玉的閨房和寶玉的絳芸軒一樣,只見「蛛絲兒結滿雕梁」(脂評謂指寶黛住處),雖然還有寶釵在,而且以後還成其「金玉姻緣」,但這又怎能彌補他「對境悼顰兒」時所產生的巨大精神創痛呢?「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難道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這些只是從脂評所提及的線索中可以得到印證的一些細節,所述未必都那麼妥當。但此詩與寶黛悲劇情節必定有照應這一點,大概不是主觀臆斷吧;其實,「似讖成真」 的詩還不止於此,黛玉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也有這種性質。前者彷彿不幸地言中了她後來離別寶玉的情景,後者則又象是她對自己「淚盡夭亡」 (脂評)結局的預先寫照。 有人說,《葬花吟》是從唐寅的兩首詩中「脫胎」的(《紅樓夢辨》)。詩歌當然是有所繼承借鑒的,但不應把文藝創作的「源」和「流」的關系弄顛倒了。說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詞造句、意境格調上利用前人之作,實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類為人熟知的詩句還不足以借取利用嗎?即如葬花情節,也未必徑取唐寅將牡丹花「盛以錦囊,葬於葯欄東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詩鈔》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詩句,難道還不足以啟發他的構思嗎?但這些都是「流」,都僅僅是利用,既不表現詩的主要精神,也決不能代替作者源於現實生活的創造。何況,如前所述,此詩中,作者運筆鬼斧神工之處,完全不在於表面上那些傷春惜花詞句的悱惻纏綿。 當然,《葬花吟》中消極頹傷的情緒也是極其濃重且不容忽視的。它曾對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讀者起過不良的影響。這種情緒雖然在藝術上完全符合林黛玉這個人物所處的環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畢竟因作者在某種程度上有意識借所傾心的人物之口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而顯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點。我們同情林黛玉,但同時也看到這種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林黛玉:桃花行桃花簾外東風軟, 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 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 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 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也愁, 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 庭前春色倍傷情。閑苔院落門空掩, 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 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葉亂紛紛, 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 烘樓照壁紅模糊。天機燒破鴛鴦錦, 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 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 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 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 寂寞簾櫳空月痕! 《桃花行》充滿了哀音。寶玉並不稱贊,是因為領會了這「哀音」,再也說不出稱贊的話了。這首詩出現在第七十回,已經離榮府敗亡和黛玉夭折不遠了。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就是明顯的預言。只待「一聲杜宇春歸盡」,群芳都將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黛玉哭花陰 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 名家點評:林黛玉到怡紅院叫門不開,嘔了氣,獨自站在牆角花陰下哭泣,插入此對句和下面一詩渲染氣氛,以表示對黛玉的憐惜。 哭花陰詩 顰兒才貌世應希,獨抱幽芳出綉闈。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秋窗風雨夕>--林黛玉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鑒賞]《秋窗風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說與《葬花吟》一樣,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傷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沒有《葬花吟》中那種抑塞之氣和傲世態度,而顯得更加苦悶、頹傷。這可以從以下的情況得到解釋:黛玉當時被病魔所纏,寶釵對她表示關心,使她感激之餘深自悔恨,覺得往日種種煩惱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誤到今。黛玉本來脆弱,現在,在病勢加深的情況下,又加上了這樣的精神負擔,自然會更加消沉。但是,如果我們認為作者寫此詩並非只為了一般地表現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細究其深意,那麼也就自然地會發現一些問題。首先,無論是《秋閨怨》、《別離怨》或者《代別離》這類題目,在樂府中從來都有特定的內容,即只寫男女別離的愁怨,而並不用來寫背鄉離親、寄人籬下的內容。何況,此時黛玉雙親都已過世,家中又別無親人,詩中「別離」、「離情」、「離人」等等用語更是用不上的。再從其借前人「秋屏淚燭」詩意及所擬《春江花月夜》原詩來看,也都寫男女別離之思。可見,要說「黛玉不覺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難說得通的。我以為這只能是寫一種對未來命運的隱約預感,而這一預感倒恰恰被後半部佚稿中寶玉獲罪被拘走因而與黛玉生離死別的情節所證實(參見《紅樓夢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詩鑒賞),曹雪芹的文字正有這種草蛇灰線的特點。《紅樓夢曲》中寫黛玉的悲劇結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硯齋所讀到的瀟湘館後來的景象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這些也都在這首詩中預先作了寫照。小說中黛玉剛寫完詩擱下筆,寶玉就進來了,下面所描寫的主要細節是:黛玉先說寶玉象漁翁,接著說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因而羞紅了臉。對此,用心極細的脂批揭示作者這樣寫的用意說:「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雲『畫的』,『扮的』,本是閑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這一批語,對我們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不是也同樣有啟發的嗎? 黛玉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釵食螃蟹詠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詠螃蟹詩里,寶玉是最後,寶釵屬第一.菊花詩做完了以後,賈寶玉又去做《螃蟹詩》,我看他是引誘人家寫好詩,所以他也隨便地寫了一首,拋磚引玉,賈寶玉拋出一塊磚頭。林黛玉說,這種寫法,我一百首都能寫出來,隨口就來了一首,當然寫得也不好,隨口出來。最後倒真的引出一塊玉來,那是薛寶釵。全首詩講螃蟹,但是從其中兩句呢,在寫《螃蟹詩》裡面有所寄託。寄託什麼呢?寄託人詭計多端,心事花樣很多的人,橫行霸道一時,最後被人家吃掉了,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就像螃蟹一樣。「眼前道路無經緯」,螃蟹不是這樣直著走的,它不知道經緯,不管縱橫,橫行一時。「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皮裡春秋,過去講,肚子里褒貶人,「春秋」,用春秋筆法來褒貶人,不露聲色地,腸子里鬼花樣特別多,螃蟹里邊花樣是多,有黃的有黑的,是不是?它的皮里,就是殼里。「空黑黃」,一個「空」字,說徒勞,因為你最後還不是被人家煮了吃掉了么?所以這一聯對得也工。所以眾人評:「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曹雪芹放到這些地方來諷刺,讓薛寶釵寫得最好。薛寶釵對人情、對世故比較精通。讀得書也多,學問也廣博,看問題也看得深,城府也深,思考也深。所以她寫出這樣的詩來,不像林黛玉很單純,不像史湘雲這樣隨口的,她也不大譏諷的。這個地方,所以《螃蟹 》又以這個為最好。本來《紅樓夢》常常是以小來見大,以家喻國,他寫的范圍是一個家庭,實際上,常常發揮,讓你想到一個國家。比如說「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你說這是管家務,辦喪事,僅僅是這個意思啊?不是。她就像一個國家的宰相、國務院總理,處理很亂很亂的國事一樣?有這種才能,這一點,小說最後都指出來了,叫「金紫萬千誰治國」懸著金印,穿著紫袍的,萬萬千千個大官,哪一個能治好國家呢?「裙釵一二可齊家」姑娘一兩個就可以把一個家庭弄好了。 還有一說,就是黛釵利用螃蟹詩進行相互攻擊.釵黛之間愛情競爭的存在,使得她們都要在寶玉面前顯露自己的才華。第三十七回的詠海棠詩、第三十八回的詠菊詩,正是這一爭斗的寫照,詠蟹是詠菊這次才藝秀的後續。寶玉是這次爭端的肇事者:他率先寫成《螃蟹詠》,問誰人敢作。林黛玉笑他「這樣的詩,一時要一百首也有。」這其實在說寶釵。因為在剛才的詠菊中,黛玉以菊自喻:「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問菊》。寶釵對黛玉的情趣嗤之以鼻,「莫認東籬閑采輟,粘屏聊以慰重陽。」《畫菊》。 於是,黛玉借機還擊其「莫認東籬閑采輟」之語。同時作下《螃蟹詠》來暗諷寶釵。但隨即意識到此舉有些過火,馬上將自己的詩撕掉了。寶釵自然不甘示弱,隨即便寫了一首更為尖酸的詩回諷。現在來具體分析釵黛的詠蟹詩。首先分析黛玉的: 「鐵甲長戈死未亡」一句,首先發難。鐵甲長戈,宋人陳郁為皇帝擬進蟹的批答中說:「內則黃、中則通、外則戈甲森然。此卿出將入相。」尤以此說寶釵為人老煉圓滑、受賈府看重(後協助探春打理賈府)。「螯封嫩玉雙雙滿,多肉更憐卿八足」一聯,則是直接奚落寶釵之胖,「寶釵生得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第二十八回)。又寶玉曾經用楊貴妃形容寶釵,兩人為此發生過一次小口角(第三十回)。尾聯則是在告戒,盡管螃蟹曾經是多麼的顯達,卻終究逃不脫是人們中秋佳節時一道美味的命運。

⑩ 宋代劉辰翁的《唐多令》分析鑒賞

上片主要寫梅花在雪中漫漫消失,與雪融成一體,年年如此,令人不由愁腸百結。下片集中感嘆自己韶華不在又添白發的無限抑鬱,個中對逝去時光的余恨油然而生,的確引人深思。既然生命是如此地短暫,何不「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盡情享受難得的生命勃發機緣。於是我們又會發現在劉辰翁詞作中也潛藏一種放達清狂之態,這無疑與道家的追求個體超邁的思想血脈相連。「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事如常。眼前杯酒是重陽。破帽簪萸攜麥手,長歌借草慰寒香。兒童怪我老來狂。」(《浣溪紗•壬戊九日》)據自序可知本詞作於至元十九年(1282年),時劉辰翁五十,正處知天命之年。歷經了半世的煙雨雲華和曲折坎坷,他應該對人生的曲折沉浮別有感悟。因此面對現實,身為遺民難忍感憤,姑且學學蘇東坡也來個「老夫聊發少年狂」,以解心頭難釋之悶。蘇東坡是個體才能得不到舒展因而壓抑在胸,以詞來發泄心中的不平之感。雖也有難言之情,但他對待外物能豁然放達,故詞顯得超狂而略有豪氣。劉辰翁一身雖沒有如蘇軾大起大落,但他置身於異族統治之下有才卻不屑見用,所以他狂則狂矣,只不過是鬱郁無奈之中個體情感的一次釋放。他無法顯得超脫而豪放,因為生活對他而言「歡樂少兮哀怨多」(《大聖樂•傷春》)。這一點又使他的思想與佛家思想接近一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