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巴金的日月賞析

巴金的日月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4 13:21:03

Ⅰ 巴金 短文兩篇<日月>

《短文兩篇》賞析

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雖然是兩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但看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並且將文章聯系起來看,表達的內容是一致的。自古以來,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徵,很多人都曾經歌頌過太陽,但巴金雖寫的是日,意卻不在此,他在文章開篇首先寫的是「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但是它「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為此,「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從飛蛾到誇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為了光明,為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里的飛蛾和誇父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賦予了他們一個新的內涵。而人也要像他們那樣,應該「為著追求光和熱」,「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雖然「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這個人間「沒有了光和熱」,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的是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與千百年來吟月的詩詞不同,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暫時沒有了前文中對熱的禮贊,而對冷有了別樣獨特的感受。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時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並不是悠閑、自在的,而是憂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這樣憂愁情緒之下,作者卻並未就此沉溺,而是寫道:「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里的姮娥和飛蛾、誇父是相似的,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只不過飛蛾和誇父是追求光和熱,而姮娥卻「妄想」去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們的精神都是值得贊頌的。他們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對《月》的賞析,你應該有點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為明鏡
那明鏡中看見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結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應該會有更好的體會
前面的賞析是搜尋的,後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
希望對你 有幫助

Ⅱ 巴金 《日月》日 原文

《日》——現代作家巴金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2)巴金的日月賞析擴展閱讀

《日》是巴金於194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詩,選自散文集《龍·虎·狗》。此詩通過飛蛾撲火和誇父追日兩個事例,贊美了追求光和熱而英勇獻身的精神,火熱象徵了光明的崇高信念,表達了作者寧可轟轟烈烈地戰死,也不願寒冷寂寞地偷生。

全篇朴實無華,充滿詩意,富含哲理,給人很深的教誨與啟迪。此詩後被選入《語文·八年級·下冊》教科書中。

創作背景

《日》寫於1941年,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抗日戰爭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懷著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寫下了此篇。

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修已《中國新詩名篇鑒賞辭典》:太陽在中國新詩中頗受詩人們的偏愛。「五四」時期郭沫若在《太陽禮贊》中表示:「太陽喲!你請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鮮紅的血流!喲!你請把我全部的詩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漚?」

到了抗戰初期,艾青又在《向太陽》中描寫自己向太陽賓士而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巴金的《日》,與這些詩里所表現的感情,實是一脈相通的。

福建師大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汪文頂《汪文頂講現代散文》:「日」代表著光和熱,這眾所公認的。巴金據此聯繫世間萬物,著眼於生命本質需求的視點,來歌頌飛蛾撲火、誇父逐日的生命壯舉,體悟「生命是可愛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的生命哲理,表達「甘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的生命追求,即使「化做一陣煙,一撮灰」也在所不惜。這是作者一貫追求光和熱、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人格的詩意表現,也是這篇僅兩百來字的散文詩有新意耐咀嚼的根本所在。

Ⅲ 巴金的 日月 中有很多象徵,寫出象徵體和被象徵體有哪些

《短文兩篇》賞析 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雖然是兩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但看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並且將文章聯系起來看,表達的內容是一致的。自古以來,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徵,很多人都曾經歌頌過太陽,但巴金雖寫的是日,意卻不在此,他在文章開篇首先寫的是「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但是它「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為此,「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從飛蛾到誇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為了光明,為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里的飛蛾和誇父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賦予了他們一個新的內涵。而人也要像他們那樣,應該「為著追求光和熱」,「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雖然「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這個人間「沒有了光和熱」,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的是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與千百年來吟月的詩詞不同,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暫時沒有了前文中對熱的禮贊,而對冷有了別樣獨特的感受。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時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並不是悠閑、自在的,而是憂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這樣憂愁情緒之下,作者卻並未就此沉溺,而是寫道:「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里的姮娥和飛蛾、誇父是相似的,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只不過飛蛾和誇父是追求光和熱,而姮娥卻「妄想」去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們的精神都是值得贊頌的。他們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對《月》的賞析,你應該有點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為明鏡 那明鏡中看見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結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應該會有更好的體會 前面的賞析是搜尋的,後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 希望對你 有幫助

Ⅳ 巴金 短文兩篇 日月

贊揚,因為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娥的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Ⅳ 短文兩篇 巴金 (日月的寫作背景)

《短文抄兩篇》寫作背襲景

這篇文章都寫於抗日戰爭的1942年,前後只有一天之隔。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作者寫作《日》和《月》,就是為此而發,以飛蛾、誇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徵志士仁人的為祖國轟轟烈烈獻身,贊美飛蛾,也就是贊美抗日將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於啟迪性和鼓舞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Ⅵ 巴金日月創作背景的介紹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Ⅶ 巴金的《日月》的啟發。。。跪求!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妲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Ⅷ 巴金短文兩篇《日》《月》請概括日月的主題

主要寫了作者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對中華的光明做出自己的貢獻的人的一種贊美

Ⅸ 巴金日月讀後感

- -|||
偶也要寫著文滴讀後感,目前只找到一篇,借你分享吧,這篇不太適合~~

讀巴金散文《月》有感

早就讀過這篇散文,因為很喜歡,就保存下來,想著讓自己慢慢品味。可今天再次讀它的時候,心裡真是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並且這感覺總圍繞著自己,讓我有種顧影自憐的想法,且心裡很難受。
以前我最喜歡站在窗前獨自看著月兒慢慢的升空,把它那皎潔而融融的月色盡情揮灑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映照著我家的窗欞;那月光透過玻璃,傾泄著它溫柔的色彩,感覺到柔柔的月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一如照在了我的心裡,讓我感覺不到它的遙遠,感覺不到它的清冷,彷彿它那皎潔的月色能把我的心照亮;看著它,心像是被什麼溫暖著,喜歡它就這樣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感動著我的心。總願意看到它高高掛在天空,總盼著它時時月圓,刻刻透明。
但現在這種難受的感覺到底是為什麼,是為自己心裡的想法,是為了自己無為的追索?是為情感一而再三的這樣對我,為了今天,還是為了那不可預知的未來?我真的說不清楚。只是那種疼痛的滋味在心裡慢慢的滋長,慢慢的延伸著,觸及到我身體的各個部分。看身邊所有都朦朧模糊,感身心裡所體味的一切都那麼意味深長,想自己所要的情感,在自己還沒真正體會它的溫暖和溫馨之時,就這樣毫無聲息的遠離了我,只余漫漫長夜籠罩著我的心,只剩皎皎清月陪伴著我從黑夜走向黎明。
長夜漫漫雨霏霏
思情長長淚串飛
情深意切寄數語
隔斷天涯路通誰
情感的追索真的就這樣在漫長的歸途中迷失了方向,思想的愛戀在皓月當空之時,倍感孤寂,身體里的血液凝固於清冷的月色中,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粘濕了我的衣襟。想著你我一起抵窗相對邀明月,遙寄相思之情;細數著黑夜中的星星,找尋著你我的蹤影,明白到底那顆才是我們的歸程,何時才能相逢於清冷的黑夜中;細聞春夜花香飄四野,感春雨滴落心間,春風吹拂著我的面龐,春雨澆透了我的心。皎月依舊清高的掛在天際,伴月的雲朵早已把冷寂歸於清明,歸於我的心。
「月的光是死的光。」是的,月光是死的光,它不如陽光般可以讓世界溫暖,可以讓人心燃燒,更不可能給萬物以孕育。我為什麼還要這樣在意清月是否皎潔,在意你是否能圓呢?


—— 作者:巴金

每次對著長空里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是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得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樣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的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葯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摘自《巴金散文集》

Ⅹ 巴金日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妲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