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離騷賞析手法

離騷賞析手法

發布時間: 2021-01-04 09:35:45

Ⅰ 離騷中有關比興手法的句子

使用比興手法的復句子制如下: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這里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指鷹、雕一類兇猛的鳥,「鳥」指一般的鳥,這里分別比擬詩人自己和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所寫的衣著佩飾都比擬詩人的美德。

Ⅱ 屈原在 《離騷》中用比喻手法寫出自己才能優秀卻遭到嫉妒和造謠中傷的句子是什麼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賞析離騷的藝術手法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專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屬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 http://ke..com/view/30575.htm#6

Ⅳ 離騷 寫作手法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回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答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
《離騷》的創作,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 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像和 聯想,並採取鋪張描敘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 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 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 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又大量運用 「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 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Ⅳ 《離騷》中的比興手法有何突出的藝術魅力

這里主要介紹屈原的作品。《漢書·藝文志》記載:「屈原賦二十五篇。」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註明是屈原的作品有《離騷》、《九歌》(11篇)、《天問》、《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等二十五篇作品。但是、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中提到的《招魂》,王逸認為是宋玉作,後來的許多研究者認為《招魂》是屈原的作品。對於上述所列創作,清代以還也有不少學者認為不全是屈子之作。盡管爭議紛壇,然而其主要作品大都公認是屈原的創作。

長詩《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詩373句,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文學史家詹安泰曾朗確指出:「在我國古代文學歷史上,再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夠把一生的政治斗爭的實踐過程和自己的文學創作完全結合在一起的。再沒有任何一個作家,寫出一篇具有像政治論文一樣強烈的政治傾向性的雄麗詩篇可以和《離騷》媲美的。」《離騾》確實為一篇個牲極強的詩章。

長詩《離騷》,是詩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一曲痛苦悲歌。在全詩三大部分的結構中,第一部分自敘身世、志向、遭讒被疏的經歷;第二部分藉助幻想,神遊天地,向堯舜陳辭,叩天門,求下女,問卜靈氛巫咸,在這極盡想像誇張,駕馭神話,開闔抑揚之變的描寫中,再。現了詩人心靈深處的痛苦、矛盾,但其不變者就是對理想的不斷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現出詩人那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抗爭精神。第三部分乃是抒情詩的高潮。當描寫到詩中主人公在太空中神遊(實際上也是精神上的漫遊)時,「涉升皇之赫戲今,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今,蜷曲顧而不行。」這里凸現了詩人不忍離去,不願離去,又回歸到苦難沉重的故國大地。那千縷柔情的鄉國之思,故國之愛;那百折不回的抗爭精神,持守和實現「美政」的時代使命感,在抒情詩的高潮中完美地得以充分發揮和實現。在長詩《離騷》的尾聲中,可以說體現了詩人崇高人格與奮斗精神的升華,決心以死抗爭黑暗勢力,以生命殉自己的理想。

《離騷》中始終貫穿著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與使命感。「恐美人之遲暮」、「哀民生之多艱」、「雖體解吾猶未變」,從詩人心路歷程所反反復復再現出來的憂患意識、斗爭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完美人格,構成了屈原賦感人的悲劇魅力。也正是《離騷》中所反映出來的屈子精神,激勵後世有作為的士人建功立業和不辱「以道自任」的勇氣和氣節,「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離騷》的藝術魅力是不朽的。在中國詩歌史上,是它第一次塑造出閃耀個性光輝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我的形象。這一形象的突出特點就是至死不渝地持守理想的追求,一生為之拼搏的典型形象;他愛憎分明,情感奔放。他干縷柔情,一腔熱血,他對自己所處的現實的憎與愛常常到了沸點。這恐怕應該成為我們讀《離騷》,把握屈子精神的一把鑰匙。其次,《離騷》中所表現出來的高超奇偉的想像力,不僅令人驚嘆且對後世影響甚深。梁啟超在《屈原研究》中說:「三百篇好的作品,都是寫實感。實感自然是文學的主要生命,但文學還有第二個生命,曰想像力。從想像中活跳出實感來,才算極文學之能事。」在長詩《離騷》里,詩人為讀者展示出來的天上與地下,歷史與現實;「女須詈予」、「就重華陳辭」、「叩天門」、「下界求女」、「問卜靈氛巫咸」、痛快淋漓地神遊以及飄風雲霓、驅龍駕鳳的描寫,無不使讀者驚心動魄,目不暇接,回腸盪氣。使讀者體味蘊含其中的詩人那種深沉的激憤、苦痛與追求的心靈世界,並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詩人這種獨特的文學表現力真是前無古人,後少來者。文學史上後來的一些大家無不效法其精神,開辟其新的途徑。第三,詩人屈原還從《詩經》中所形成的傳統的「比興」文學手段,發展為象徵手法的運用。楚辭和《離騷》中「香草」、「美人」世界的象徵蘊含成為中國詩歌表現手法的一種優秀傳統。

在屈原的作品中,《天問》是一篇獨特的四言詩作。所謂「天問」,就是問天。通觀全文,「天問」,乃是對宇宙間事物興衰、消長、發展變化現象及其原因的發問。全文不停頓地提出170多個問題,表明了屈子的宇宙觀、自然觀和他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在詩人「呵壁問天」,情感激越的不少發問中,蘊含著詩人對歷史演變、古史傳說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精神。在這憤感情感的抒發與追問中,體現著詩人那深邃的哲理思考。這種哲理思索與情感抒發的融合,乃是屈原詩歌創作的突出個性。

屈原的《九歌》共11首詩,則再現一番別開生面的藝術境界。這是一組神話詩,一般都認為是在屈原被放逐中寫下的。在屈子遭放逐之中,詩人有更多地接觸民間的機會,故爾能夠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或再創造,採用民間喜聞樂見的祭歌形式,創造出這樣一組優美的神話抒情詩。楚地「重淫祀」,信鬼神,表現人、神之戀的巫歌巫舞,確實為楚地祭歌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偉大詩人屈原正是借用它抒發了自身對真善美的熾熱的嚮往與追求,在描繪那種種纏綿悱側的愛情悲劇的情節發展中,滲透著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感悟。如《湘君》、《湘夫人》中的約而不能相見的悲苦惆悵;《山鬼》中,傾吐山中女神對所戀情人的忘情的疑慮和思想矛盾:「君思我今不得閑」、「君思我今然疑作」,以至最終熱戀的追求化為悲苦失戀的泡影:「雷填填今雨暝暝,猨啾啾兮{犭穴}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屈原《九歌》的藝術魅力在於:詩人的優美的文辭,細膩曲折的情感抒發,把讀者帶進一片恍惚迷離的神話世界。詩人的情感就蘊含其中,「似花還是非花」,從人神戀愛的種種悲劇結局中,從《國殤》「子魂魄今為鬼雄」的贊頌中,都可再現詩人的某種精神和心靈世界。然而絕不能像王逸所雲:「托以諷諫」;也不能如朱熹所說:「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這樣坐實《九歌》的意蘊,乃是抹煞了屈原《九歌》的審美價值。

《九章》共9首詩,「後人輯之」,「非出於一時之言也。」其中,《橘頌》為早年作品,四言詩。通篇贊頌橘樹「獨立不遷」的美好品德,象徵詩人不改其志的高尚人格,表達了詩人熱愛鄉土和為故國獻身的精神。《幅頌》是中國詩歌史上早期最成熟的一篇詠物詩。《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悲回風》、《懷沙》都是其著名之作。通觀《九章》,可見詩人屈原一生的行跡,是詩人一生血淚的生動記錄,歷來被稱為現實主義傑作。

還須提到的兩篇作品是《招魂》與《遠游》。此二篇作品,歷來爭議頗多,我們認可這兩篇的作者是屈原。

《招魂》為屈原所作。當懷王為秦所騙入秦,生死不明之時,而屈原也被流放於江南之野。詩人借招懷王之魂,融合著想像中的懷王「離殃」和自身的愁苦,抒發了自己對君王和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情思。《招魂》為一篇情感豐富,想像奇特,鋪敘多變,結構完美的獨特詩篇。它藉助民間「招魂詞」的形式,卻是一篇化腐朽為神奇的佳作。它是招王者之魂,然而更重要的是象徵寄寓詩人的情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十分明顯,在方法上給漢代的鋪張揚厲的辭賦以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漢代敘物言情之賦,比如枚乘《七發》的影響更為直接。使其成為由楚辭發展到漢賦的重要橋梁。

《遠游》是屈原思想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關於《遠游》論爭的核心乃是屈原有否道家的神仙出世思想?如何考察詩作中的這種思想內含?我們認為,屈原在《遠游》並非謳歌「真仙」的樂趣,而是從詩人心底負荷的時代苦悶中,進發出無法遏止的憂憤。可以說,《遠游》是一篇憤然出世之想盡情發揮、詩人憂慮現象的悲憤詩。還可以說,屈子《遠游》開啟了漢晉以還遊仙詩「詞多慨慷」,「寄託詠懷」傳統的先河。

屈原的精湛清新的創作,在藝術上獲得不朽的成就,魯迅先生稱其「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劉勰在《文心雕龍·辨騷》中更精練地指出屈原創作不同的藝術風采:「《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綺靡以傷情;《遠游》《天問》環詭而慧巧;《招魂》耀艷而深華;故能氣往爍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並能矣。」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先秦時期,我國文學創作雖然尚處在早期階段,然而在詩歌領域由於《詩經》、《楚辭》的出現,已為後來的詩歌創作奠定下堅實的基礎。歷來《詩》《騷》並稱,對後代影響是巨大的。

Ⅵ 離騷中開頭三節運用了表現手法有哪些

(1)押韻。根據上古音韻系統,《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余雖好修娉以軌羈兮回,謇朝誶而答夕替。既替余以蕙緩兮,又申之以攬茞」里,「替」「茞」是韻腳;「固時俗之工巧兮,儷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為度」里,「錯」「度」是韻腳。
(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氣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里,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3)大量使用對偶句。
(4)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軌羈」「鬱邑」「佗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

Ⅶ 《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全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比興手法來、對比手法。

《離騷》作自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主要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描述了詩人和當朝統治者的矛盾,即理想與現實的對立;二是描述了詩人心靈的痛苦和糾結,進取和退隱的矛盾。

關於《離騷》的內容層次,歷來有各種不同的分法。大致說來,全詩可分為三個部分再加一個禮辭。

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偉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離騷》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徵(「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不寫上「屈原」二字,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有詩中這種具有特徵性描寫的依據。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

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Ⅷ 《離騷》通過哪些獨特的抒情方式和修辭手法,來表達復

《離騷》是一首長篇抒情詩,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華章,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即遭遇憂愁之意.而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雲:「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諷)諫君也.」認為「離騷」意為「離別的憂愁」.關於「離騷」的解釋學術界還有多種,但以上兩種解釋影響較大.考慮到因司馬遷距屈原的年代最近,且楚辭中多有「離尤」或「離憂」之語,其中的「離」皆不能解釋為「別」.因此,以司馬遷的說法為最佳.《離騷》抒寫了屈原的理想和遭遇,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同時具有自傳性質.司馬遷在解說《離騷》的起因時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認為《離騷》是一部憂患之作,並且具有諷諫含義.
《離騷》前八句中,屈原回顧了楚族的祖先,並對自己的楚貴族血統,以及出生在一個美好日子裡的經歷,感到非常自豪.這些敘述顯示了屈原對宗族的依戀和熱愛,也暗示了自己對楚民族的責任感.為了使自己能有為於楚國,他還不懈地學習、磨練,加強自身的修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但由於「黨人」的讒害和楚王的動搖,使得屈原蒙冤受屈,理想難以實現.他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表達了身在困境之中,壯志難酬、時不我待的焦慮之情.屈原在詩中反復地申述了自己對楚王的忠誠,以及對楚國前程的擔憂,他說:「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他嚴厲地批判了那些妒賢誤國的奸佞小人:「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顯示了屈原對楚國奸臣弄權的黑暗現實的痛心.為此,屈原在詩中勸戒楚王學習聖賢,親賢臣而疏小人,並反復列舉前代君王的經驗教訓,他說「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唯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商湯夏禹「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因此,分清忠奸是國君最重要的責任,而貪圖眼前的享樂,則必然導致隕身亡國.詩人在對黑暗的現實的深深反思的基礎上,仍然堅持理想,寧死不改初衷,顯示了堅貞不屈的品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司馬遷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因此,《離騷》中實際蘊涵了屈原對自己不幸身世的哀嘆悲憤之情.
《離騷》後半部,屈原描寫了自己的兩次壯麗的神遊和一次遍求神女的經歷.第一次神遊在歷經了蒼梧、縣圃、 嵫、咸池、扶桑等多處神界,終於來到天庭,「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宣告了這次神遊的失敗.但屈原並不因此而屈服,而是轉而追求地上的神女.但不是由於理媒無能,就是因為神女品行有缺,求女亦歸於徒勞.一般認為這次神遊和求女,象徵著屈原在楚國漫長而失敗的努力過程,象徵著楚國普遍的黑暗,使得屈原的理想最終不能實現.在第二次神遊前,屈原因自身處境困窘而求占於「靈氛」,「靈氛」對他說:「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鼓勵他遠離楚國,去他國尋找自己的前程.這也是戰國士人尋求出路的常用方法,對屈原也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屈原開始了自己的遠逝歷程,在眾多神仙的幫助下,經過一番浪漫威風的神遊,來到「皇之赫戲」.眼看就要達到光明之所在,由於「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目睹故國,人馬俱懷而不忍離去.這次神遊則象徵著屈原試圖離開楚國,另尋可以實現自己理想之處,追求「兩美必合」的政治前途【註:關於《離騷》求女,主要有以下數種說法:1,喻求賢臣、賢士.漢代王逸《楚辭章句》持此說.2,喻求賢君.宋代朱熹《楚辭集注》持此說.3,喻求賢後.明末清初錢澄之《屈詁》持此說.4,喻理想的政治.汪瑗《楚辭集解》持此說.此外在現代還有游國恩的「女性中心說」(《楚辭論文集》下卷)、李嘉言的喻求善美(《屈原》,載《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一輯)等】,但由於對宗國的留戀而終於不能成行.這些情節,反映了屈原身處絕境,仍堅持不懈,為追求理想而「上下求索」的漫漫艱難歷程.
《離騷》形象地再現了屈原高潔執著的人格形象:「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 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以芳草來修飾自己,既象徵著屈原勤勉自勵、獨善其身的努力,也透露出屈原對自己光彩奪目、芬芳四溢而又蘇世獨立的人格力量的自信.這種人格自信也同樣表現在後半段飛升神遊的描寫中:望舒先驅,飛廉奔屬,鳳凰承旂,蛟龍為梁……,在這些神聖形象的支持下,屈原顯得如此從容、自由,他偉岸的人格也更加突出,光輝燦爛.這里顯出了對自己信念的執著和驕傲,表現了對世俗世界的蔑視.這種自信鼓勵著屈原在逆境中不改初衷,仍然深切地關心著宗國的命運.屈原自知前途艱難,但仍然勤勉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在疏遠之中,屈原仍能對楚王及其佞臣集團展開尖銳的批判:「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唯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直言進諫雖然會給屈原帶來危險,但屈原不惜以生命來捍衛自己的理想,「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些句子展示了屈原無所畏懼的斗爭精神非常突出.屈原品行高潔,具有不屈的斗爭精神,其人格形象十分突出,對後世士大夫有著很大的影響.
《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瑰麗的奇葩,在藝術上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離騷》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離騷》是楚文化的產物,楚文化中既有神奇的神話和宗教信仰,又有美麗獨特的地方風物,感情熱烈奔放,想像奇幻優美.這些文化特徵賦予《離騷》以極其絢麗奪目的光彩.屈原在《離騷》中的神奇的裝束,還有那一次次天神簇擁的飛升和求女,畫面都極為壯觀,超乎人們的想像之外,激動人心.《離騷》還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黃伯思《翼騷序》雲:「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所謂楚語楚聲,即指「些、只、羌、 、謇、紛、 、 」這些方言詞語,楚聲則指「頓挫悲壯,或韻或否」的韻調.這些方言楚聲不但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還增加了詩歌的浪漫性特徵.
其次,《離騷》以嫻熟瑰麗的象徵手法來表達思想和抒發感情.王逸評論《離騷》時說,「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虯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楚辭章句?離騷經序》)認為《離騷》以香草美人來象徵人格和君臣關系,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和發展.一般說來,香草通常被屈原用來比喻或象徵自己的品質和修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其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等.而美人意象大多是屈原自擬,用以向楚王陳述忠愛之心和被遺棄的哀怨,即用婚姻愛情來象徵君臣關系,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寫楚王毀棄婚約,「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寫遭小人嫉害.用愛情失敗和被離棄的痛苦來象徵君臣乖違的事實,使得詩歌有著更深厚濃郁的抒情意味,更加憂怨悲憤.《離騷》中的香草和美人意象,相互支持,共同營造了一個浪漫而悲怨的抒情的情境,使得詩歌蘊藉而且生動.
再次,《離騷》是屈原創造的一種新的詩歌樣式,它楚句式較《詩經》更為自由而且富於變化,它往往是在四言或六言句式中增加一個語助詞「兮」字,就構成了五言或七言句式,顯得委婉綿.新的詩歌形式,對塑造復雜的藝術形象,抒發更加幽深、激烈的情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這些句式和委婉輕靈的楚聲相結合,很適合於各種不同情緒和語氣之表達長,更富有表現力.

Ⅸ 離騷名句賞析:《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

《離抄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徵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於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徵。(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Ⅹ 離騷高中課文節選賞析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什麼修辭手法

新課標來的必修2的節選《離騷》。 「怨自靈修之浩盪兮, 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拿楚懷王比喻成靈修,「娥眉」自比,「眾女」比喻奸佞之臣。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鷙」自比,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鳥」指群臣眾小,進讒誣陷之流。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芰荷」「芙蓉」比喻自己的高潔志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