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江陰浮遠堂賞析

江陰浮遠堂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3 18:38:26

A. 高中古詩詞鑒賞 要有答案的!【*簡短**】

1. (2007年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點火,節後點火稱新火。(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解析】 第(1)題側重於對其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把握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第(2)題側重於對本詞的內容與形式的總體理解把握。賞析「情」與「景」之間的關系。
在回答第(1)題時,同學們常常只注重語言的表層含義,而忽視語言的深層含義。挖掘語言的深層含義,才能准確全面把握詞人的心情。其次同學們容易犯先入為主的錯誤。許多學生對蘇軾豁達、樂觀的性格印象深刻,沒有認真地去讀這首詞,對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把握不準。
在回答第(2)題時,有的同學弄不懂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不會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要記住「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為情設。景與情的關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除了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之外,還有以樂景寫哀情。情景交融要仔細體會蘊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
2. (2007年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海棠(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①,香霧空_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後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麼手法?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裡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比較鑒賞。近年來高考詩歌鑒賞題較多地運用這種方式命題,2007年高考有6省市採用這種形式,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從命題角度看,可以分為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對詩歌表現手法的理解、對詩歌形象的解讀、對思想感情的把握、對意境營造的領會等方面的比較。
第(1)題第一問考查詠物詩所詠事物的特點,解讀時理解這首詩中海棠的特點,不要去猜想海棠花共性的特點。第二問考查的是表現手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掌握詩歌的表現手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表現手法中包括修辭手法。
第(2)題比較分析抒發感情的不同,要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分析。詩歌的比較鑒賞,一般是從兩者的異同點出題。兩首詩都表達了對花的喜愛之情。細微之處的區別一是愛花在盛開之時,一是惜花在將謝之際。
實戰演習
1.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閨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注]不忿:怨恨。
(1)詩中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台灣詩人鄭愁予在《錯誤》一詩中有句名言「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你認為這首詩中是否也存在「美麗的錯誤」?為什麼?請說明理由。
2.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詩題為「孤雁」,結合首聯和尾聯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來刻畫孤雁?
(2)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分析作者在詩中如何表達這種思想感情。
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留春令 詠梅花(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顧、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點黃昏」—句中妙用了「點」字,請你賞析這個詞的妙用。
(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並簡析「聞說」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清平樂(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1)這首詞寫景,虛實結合,試從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一句的藝術表現力。
(2)「雁來音信無憑」一句,表現了作者當時什麼樣的心情?
5.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柴侍御(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這是兩首送別詩,兩詩詩眼分別是什麼?它們表達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2)兩詩首句都寫得別致,有什麼相通之處?

參考答案
1. (1)描繪了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的畫面。(2)早晨的喜鵲聲油然引起了深閨女子的驚喜和期望,但是喜鵲聲並未給她帶來喜訊,卻又使思婦的內心限入極度的失望和怨恨;從而使詩韻不盡,耐人尋味。
2. (1)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開篇即喚出「孤雁」,對孤雁進行正面描寫;結尾用了襯托的筆法,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2)作者借刻畫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抒發其渴望骨肉團聚,夢想朋友重逢的真摯情感。
3. (1)「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2)曾幾何時,梅花以芳心相許,「苦」字表達了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當他無計訴相思時,驀然想借多情的使者「東風」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可聽說「東風」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戀住,因此,詞人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聞說」,聽說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強烈表露出他對梅花的愛之深、思之切。
4. (1)作者寫「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見之景,「拂了一身還滿」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著一「亂」字,表面寫「落梅」,實際寫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煩亂。(2)作者用古代鴻雁傳書的故事,來說家人也想念自己,會給自己來信,只不過是大雁沒有把書信帶給自己罷了,所以作者認為鴻雁傳書的說法是「無憑」的。表現自己對家人的極度思念的感情。
5. (1)孟詩詩眼是「斷人腸」,表達了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和傷感;王詩詩眼是「不覺有離傷」,用以撫慰友人,一掃送別之悲,而見其樂觀開朗。(2)首句都不言別情,卻說兩地相連,有「天涯若比鄰」之意,以此來寬解撫慰友人。

B. 詩歌賞析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C. 關於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公式,求解。

古詩詞鑒賞題型模式及答題技巧
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附:古代詩歌鑒賞萬用公式

角度 設問示例 答題步驟 答題範式 考題直擊 答案解析







法 1.本詩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表現)手法?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
2.詩的第X句/X聯運用了什麼表現(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 ①先答出具體運用的某修辭手法,
②再答該修辭的作用術語+詩句內容,
③最後點出運用該修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本詩(或第X句或第X聯)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該修辭的作用術語)地寫出了…(詩句解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
【公式】表現手法賞析的表述:具體手法+作用術語+詩句內容+表達情感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問:詩人採用什麼樣的表現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情?試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詩人採用擬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識」「欲別」等一系列擬人化動詞,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達了對湖上亭的深情。






法 1.這首詩的細節描寫很成功,試結合詩句作簡要簡要析。
2.這首詩在景物描寫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這首詩在描寫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寫的特色(細節描寫、白描、正面與側面描寫;景物描寫的特色還須考慮動靜、虛實、上下、遠近、高低等順序);
②後相關詩句簡要解說;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詩在描寫上成功地運用了…描寫,寫出了…(詩句解說),烘託了詩人…的感情。
(2)本詩在景物描寫上的特色是…,這樣的描寫使景物…(答作用,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同時渲染了…的氣氛,表達出詩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問:「行人臨發又開封」這是一個成功的細節描寫。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一細節描寫的成功之處。 這一細節看似平常,但它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寫活了行人對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寫盡了行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而微妙的心理。能讓讀者體味其中濃濃的鄉思之情。

字數太多有限制,有需要留個郵箱吧。

D. 古文詩歌鑒賞怎麼鑒賞

古詩文的鑒賞有這樣兩個要求: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學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卻步,以至做題時很遺憾地丟掉了應該得到的分數。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同學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方面廣泛的積累,盡可能多的掌握古詩詞。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鑒賞技巧,它是應對考試的重要手段。關於積累,同學們要在平時多下功夫;關於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語文試題(山東卷)第16題為例談幾點。此題就是考察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考查文化素養和底蘊的題目。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詩詞的問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關。所以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注意詩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題目﹑背景提示﹑注釋等),這些是鑒賞古詩詞首先須考慮的問題,有的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初讀原詩,注意作者戴復古下有注釋,為南宋後期詩人,由此可以聯想當時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復古就生於"吾國日以小,邊疆風正寒"、"人以廉稱少,官從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願山野吟詩而終身布衣不仕,名重當時。戴復古自曉事起便"遂篤意古律"。篤意古律,在台州海邊一隅肯定缺少視角縱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復古先生咬咬牙,離開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鄉,邁開沉重的腳步,開始了他遙遙無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復古的漂泊,從他第一步起就充滿深深的憂愁。面對"麥麥少朝充食,松明夜當燈,老嫗逢人哭,吾兒死謝陵"的同胞,詩人激動了!詩人憤怒了!詩人流淚了!是漢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帶上這份沖動,詩人無法擲投梭標,無法謀略救國,且以他泣國哀民的詩文呵護瘡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頭之塊壘。
二、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中國古代的詩歌表達相對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寫景抒情,我們鑒賞詩歌就是要品味出詩歌中所抒發的情。所以藉助各種知識和信息,分析詩歌的情與景也是鑒賞詩歌的關鍵。詩歌中的情往往是隱含在各種描寫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這就要求我們目的性很明確得去從各個角度剖析詩歌的各種技巧。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這首《江陰浮遠堂》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就是"愁"。"萬里愁"是詩人登浮遠堂的感喟。"愁"本是無形之物;"萬里"是虛指的數詞,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在這里詩人藉助江、山來烘托表現這種深愁,於是使原來抽象的情感,顯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貫詩末。上聯寫江,是近瞰。詩人將"大江流"與"萬里愁"並提,既是望江水生愁,於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長江萬里,愁亦萬里;江流不盡,愁也無盡;無"大江流",何言"萬里愁"?下聯點山,是遠望。"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作者登上江陰浮遠堂後,眺望而產生了山河破碎的感受,因無山遮隔,致使中原淪陷之地,盡在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愁之感。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斷視線為愁,以不見所思為恨;卻以無山遮掩為愁,以滿目凄涼為恨,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淪喪之地,盡收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由於"無山",故能"極目",因"極目"而視通萬里,由此而生"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實際上是對"愁"的進一步解釋,因此這一句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是借山寄愁的一種非常含蓄的表達。
三、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回答古詩鑒賞題,一般字數不會太多,但答題的內容要重點明確,順序合理,用語准確,表達到位。如果語無倫次,用語模糊,即使理解對了,也可能丟分。
關於用語准確,表達到位,我建議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詞術語: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分析手法類: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托物言志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寄寓、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襯托烘托: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側面描寫: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語言特點類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體物入微、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議論類富有哲理,淋漓盡致。語言風格類: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淺顯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質朴清新淡雅,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文章結構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呼應、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類: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它: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頗具匠心,感情細膩,感情真摯,層次分明,一氣呵成,琅琅上口。
最後,需注意兩點:第一、;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不是聽幾首分析就能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家平時的鑽研和積累。第二、任何老師和資料所講的技巧、規律都不能死板運用。比如辛棄疾的詞大部分是反映抗金愛國、反對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現農村閑適生活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

E. 詩歌鑒賞方法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需要再聯系\(^o^)/~

F. 請賞析一下戴復古的《頻酌淮河水》!

[名句]無
[原文]有客游濠梁,頻酌淮河水。
東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風吹綠波,鬱郁中原氣。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淚!
作者介紹:戴復古(1167-1248?),號石屏,黃岩(現在屬浙江省)人。他是南宋很有名的詩人,曾經跟陸游學過作詩。寫了青海省反映人民生活痙的反悔愛國情感的作品。
說明:詩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熱愛淮河、戀念淮北失地的感情。淮河流域接近中原,人民正在進行抗敵斗爭,與當時偏安的東南各處,情況大不相同。最後兩句對統治者的妥協苟安,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戴復古(1167~1252?),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黃岩縣)人。終身布衣,長期浪跡江湖,除四川外,足跡幾乎遍及南中國各重要地區。晚年歸隱於故鄉南塘石屏山下,約卒於理宗淳□末。
戴復古畢生致力詩歌創作,生前以詩負盛名達50年,早年受《永嘉四靈》(見四靈體)的影響,學晚唐詩,間亦摻雜了江西詩派的風味。後來又登陸游之門。他推崇杜甫、陳子昂,常常以詩抒寫憂國傷時的情懷;他又主張"論詩先論格"(《題鄭寧夫玉軒詩卷》),不肯濫為應酬詩,所以他的藝術成就高出四靈、江湖諸人之上。他生性耿介正直,不逢迎權貴,雖行事謹慎,"廣座中口不談世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但在詩里卻往往熱烈地抒發愛國情感,並大膽指斥朝政國事。如《頻酌淮河水》、《江陰浮遠堂》、《盱眙北望》、《聞時事》、《書事》、《聞邊事》等,都是眷念中原失地,渴望祖國統一和指斥朝廷苟安的力作。《庚子薦飢》、《江漲見移居者》、《織婦嘆》等詩則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譴責統治階級的殘暴與虛偽。這些作品可說是繼承了陸游創作的精神。他的詩風也學陸游,往往筆致俊爽,清新自然。除反映社會現實之外,其描寫自然風景和抒發個人生活感受的詩也有一定成就。如《江村晚眺二首》、《山村》等,即是寫景抒情,饒有餘韻的佳篇。但有部分作品好發議論,而且所發議論時見迂腐。
戴復古也長於詞。多豪放之作。〔滿江紅〕《赤壁懷古》有意模仿蘇軾〔念奴嬌〕。他更傾心於辛棄疾,曾稱"歌詞漸有稼軒風"。如〔賀新郎〕《寄豐真州》、〔水調歌頭〕《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雲樓》等,憂國傷時,悲涼慷慨,逼近辛詞的格調。偶爾亦用俚語寫柔情。
其詩歌全集在理宗紹定間即已梓行,但歲久湮滅。明孝宗時其裔孫戴鏞重為整理刊印。今存《石屏詩集》10卷,兼收其父、弟及諸孫詩。《四部叢刊》影明弘治刊本。其中第8卷所收皆詞。《石屏詞》別行,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又《石屏長短句》,有雙照樓《景刊宋金元明本詞四十種》本。
參考資料:http://www.zhsc.net/Article/srda/wdsc/200504/20050424074200.html

G. 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一、基本方法思路: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分辨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1、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

2、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3、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4、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5、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

6、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7、詠物: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憤慨、不滿。

8、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9、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

10、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

三、分析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像、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

(7)江陰浮遠堂賞析擴展閱讀:

答題例子:

1、漢代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賞析:這是一首成功的凱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成王者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幾年兼並戰爭的勝利,造就了劉邦的王者氣魄,但很難徹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無賴習氣,處處表現了他志滿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徵。

2、唐代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

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詩詞賞析

H. 惜花如何對別人的詩歌賞析進行點評

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台、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朴(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准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閑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I. 幫忙鑒賞一下這句詩

[作者]
戴復古(1167—?)字式之,號石屏,黃岩(今屬浙江)人,一生以布衣的身份游歷四方,卒年約八十餘。曾從陸游學詩,亦受晚唐詩影響,是江湖派中重要作家。有《石屏詩集》。
[詩文解說]
這首詩寫作者在浮遠堂眺望中所產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復古登上了江陰浮遠堂,向北望去,望過長江不遠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庭偏於江南一隅,以淮水為界,中原淪陷於敵手。北望時,心情能好得起來嗎?向北望,望之則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後悔登上這江陰的浮遠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發起詩的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賞析]
江陰位於長江之濱,詩中大江,即指長江。起句暗點江陰,次句明寫浮遠堂。「萬里愁」是詩人登浮遠堂的感喟。「愁」本是無形之物;「萬里」是虛指的數詞,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在這里詩人藉助江、山來烘托表現這種深愁,於是使原來抽象的情感,顯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貫詩末。上聯寫江,是近瞰。詩人將「大江流」與「萬里愁」並提,既是望江水生愁,於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長江萬里,愁亦萬里;江流不盡,愁也無盡;無「大江流」,何言「萬里愁」?下聯點山,是遠望。詩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斷視線為愁,以不見所思為恨;卻以無山遮掩為愁,以滿目凄涼為恨,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淪喪之地,盡收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由於「無山」,故能「極目」,因「極目」而視通萬里,由此而生「萬里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