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我與地壇賞析

我與地壇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04:12

① 我與地壇的好句賞析

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版印」賞析:權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系,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② 《我與地壇》的賞析

00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版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權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斗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里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③ 《我與地壇》賞析

文章第二部分,細膩的語言生動刻畫了過早去世、無私而又崇高的母親形象。平凡智慧的母親一直默默為兒子承受加倍的痛苦,而當兒子猛然醒悟時,母親已經不在了。

母親想幫助兒子,卻不知道怎麼幫;想體兒子受苦也無奈不能;她只能無言地幫兒子上輪椅車,悄悄地注視兒子的背影及焦急地四處張望兒子......她只能默默地注視,無助的祈禱。

此時我們看到一個堅韌又偉大的母親心甘情願為兒子默默承受著一切,毫無怨言。而這些,都是兒子多年後才意識到「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

曾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這園中不單是處處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字里行間蔓延著淡淡的憂傷和自責。

在對十五年中來地壇的其他人物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博愛。十五年相伴的老夫妻,相互道別的歌者,樸素優雅的女工程師,最具天賦的長跑運動員。

還有那素不相識的弱智小女孩......作者在描寫這些時是無一不是飽包含著濃烈深厚的感情,他為他們的成功感到高興,為他們的苦難擔憂。

他愛地壇、愛生命、也愛和他一樣到地壇的人們。在描寫他們時作者放下了自己面對現實的絕望、生存的嚴酷,用一種寬容、博愛的心態寫下這些可愛的人們。

(3)我與地壇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史鐵生於1969年作為知青,到陝西省延安地區「插隊」,1972年因病致癱而回京。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

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十五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當人們為《我與地壇》的通透圓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動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

這個生命再次出發艱難跋涉的起點,距離他寫出並且發表《我與地壇》,已經是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沒有人能夠想像和體會他的艱難困苦。

身體的障礙與精神的絕望曾經試圖以自然的名義擊垮他。但是史鐵生走過了這個艱辛的「二十年」,然後他以一種令人感動的平靜說到了「四百年」: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作者介紹: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

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自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時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2018年9月,史鐵生所著小說《務虛筆記》《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④ 我與地壇好詞好句賞析

一、「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賞析:作者殘疾之後,地壇公園是他較長時間活動的場所,是這一獨特「沉靜」的環境,使他活過來,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艱難,從而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超越.這種環境「彌漫」著沉靜的「光芒」,是培養他飛躍超越的土壤.他感受到了「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殘疾的「身影」.可見,這句話將環境、時間和個人的遭遇緊緊聯在一起,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贊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三、「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賞析: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系,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⑤ 《我與地壇》佳句賞析

1、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

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

賞析:文章提及的話是來自與一位作家朋友的對話。這正深深地與我的心靈深處產生共鳴,或許我也正是那位覺得低俗的朋友,人的最初的動機或許都是出於自己的父母,為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好好讀書,必須奔波在塵世間,又或許,只有我們做出了一絲絲的功績來,父母才能引以為豪。

2、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

賞析:這是一句簡單的邏輯推理,在某種意義上,或許是一句廢話。但是我覺得正是這么一句話,這么一句不起眼的話讓我和天壇的距離拉的越來越近,最後作者用緣份一詞風趣地解釋了這一現象。

3、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

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

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

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

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

賞析:這一段是我鍾愛的一段話,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黃昏下美麗的地壇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這里是一片生機,即使是在傍晚十分,能背則背!

4、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批註:文章反復地用時間的印記來描繪圖案,一年四季的聲音與光影,千百來年的記憶與忘卻,映襯著渺小而荒誕的生命過程,都是為了讓我們「看見時間」。讓我們從時間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變化,看到自己的一生。

拓展資料:

《我與地壇》是由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的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

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創作背景:

史鐵生於1969年作為知青,到陝西省延安地區「插隊」,1972年因病致癱而回京。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十五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當人們為《我與地壇》的通透圓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動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生命再次出發艱難跋涉的起點,距離他寫出並且發表《我與地壇》,已經是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沒有人能夠想像和體會他的艱難困苦—身體的障礙與精神的絕望曾經試圖以自然的名義擊垮他。但是史鐵生走過了這個艱辛的「二十年」,然後他以一種令人感動的平靜說到了「四百年」: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⑥ 我與地壇,摘抄加賞析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內變成語言,一旦變容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史鐵生《我與地壇》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史鐵生《我與地壇》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

——史鐵生《我與地壇》

具體可以參考句子迷。

賞析就自己看了摘抄好句,說出自己與書的體會和收獲即可。

⑦ 史鐵生《我與地壇》 賞析

我感覺這是一篇很矛盾的文章,全文既充滿了傷感又洋溢著生命的希望,還有就是追憶母親。

⑧ 《我與地壇》摘抄加賞析怎麼寫

有些事只來適合收藏。不能說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史鐵生《我與地壇》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

——史鐵生《我與地壇》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

——史鐵生《我與地壇》

具體可以參考句子迷。

賞析就自己看了摘抄好句,說出自己與書的體會和收獲即可。

⑨ 我與地壇的句子賞析

《我與地壇》哲理警句賞析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優美散文。它以自己和母親為對象,以「我」的肢殘為緣起,將個人的痛苦寫得淋漓盡致,將母親的艱難展示得極為充分。在表現這一內容時,作者大量地運用了懇切優美的文字,因而富有哲理的警言佳句甚多,茲引幾例賞析:
1.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賞析:作者殘疾之後,地壇公園是他較長時間活動的場所,是這一獨特「沉靜」的環境,使他活過來,使他感悟到人生的艱難,從而產生了質的飛躍和超越。這種環境「彌漫」著沉靜的「光芒」,是培養他飛躍超越的土壤。他感受到了「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更看到了自己殘疾的「身影」。可見,這句話將環境、時間和個人的遭遇緊緊聯在一起,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現實的殘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對現實的堅強意志。
2.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賞析:這句話先說自己「不幸」,後說母親「不幸」。前者是說肢體的殘疾,後者是說心靈的苦難。它將兩個人兩種不同的不幸聯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來襯托母親的更不幸,既表現了母親對兒子不幸的無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對母親深沉的愛,是對母親深切的理解,以此來揭示母子之間各以對方為重的純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極具震撼力。
3.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賞析: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多年來深切關愛自己的總結,是對母親堅強生活的綜合評贊。母親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是世上「活得最苦的母親」,她的命運多麼「艱難」啊!可是,她從來不向苦難低頭,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關注著「我」的生活、變化和命運,直至猝然去世,這是無人知道的,只有「我」才能體會得最深最切,尤其是當「我」撞開了一條人生之路。母親離世之後,這種體會就更加「鮮明深刻」了,這是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和深情贊美,是母親和母愛偉大的集中體現。
4.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賞析:這句話將「我」的「車轍」和母親的「腳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與公園的密切關系,表現了自己與地壇的特殊情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母親來公園尋找「我」的艱難歷程。「我」的殘疾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她不得不以「我」的行蹤為她魂牽夢繞的線索,為她全部生活的焦點,這是一曲母子相依相憐、共度患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人間頌歌。

⑩ 《我與地壇》好句賞析

1.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
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
批註:文章提及的話是來自與一位作家朋友的對話。這正深深地與我的心靈深處產生共鳴。或許我也正是那位覺得低俗的朋友,人的最初的動機或許都是出於自己的父母,為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好好讀書,必須奔波在塵世間。又或許,只有我們做出了一絲絲的功績來,父母才能引以為豪。

2.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
批註: 這是一句簡單的邏輯推理,在某種意義上,或許是一句廢話。但是我覺得正是這么一句話,這么一句不起眼的話讓我和天壇的距離拉的越來越近。最後作者用緣份一詞風趣地解釋了這一現象。

3. 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
批註: 這一段是我鍾愛的一段話。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黃昏下美麗的地壇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這里是一片生機,即使是在傍晚十分。 能背則背!!!!

4. 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批註:1.文章反復地用時間的印記來描繪圖案,一年四季的聲音與光影,千百來年的記憶與忘卻,映襯著渺小而荒誕的生命過程,都是為了讓我們「看見時間」。讓我們從時間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變化,看到自己的一生。
2.同時,讓我想到《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用琴弦來丈量生命的長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