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乎字

賞析乎字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50:07

1. 賞析:我的朋友!為什麼說我「默默」呢世間原有些作為,超乎語言文字以外。

作者默默無聞,但付出了實際努力,而有些人,誇誇其談,卻光說不練.

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悟

這是《論語》的開始,似乎,夫子對學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讀書和做人的原則和標准暴露給學生:「每天學習並經常復習;知己不期而至,遠道而來,高興之情,無法形容;君子的標准之一即是別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慍惱」。

的確,這三條於我有切身的體會。先說第一條,學習過的知識重溫舊夢時,快樂之情確乎無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誦的詩詞歌賦,留存在記憶的某個角落,漸漸被時光沖淡,一天因某種機緣又一次含英咀華,爛熟在心時,朗朗在口時,何止是快樂,簡直是對逝去年華最美好的回憶和溫存、無言的感動和感恩。是在過去的日子裡認識了這些高貴的朋友,才至心靈重新彌漫似曾相識的快樂,何止?每每這時,我就會產生創作的沖動和喜悅。更何況,夫子講的「習」,不僅包括詩,還包括禮、樂、射、御等等當時貴族子弟要學習的六藝呢!古語雲:「大丈夫當建功立業」。夫子的弟子很多是在實現孔子的施政綱領的。《論語》大多教人要積極出世,這和《老莊》迥然有異。更何況「學而優則仕」呢!古人讀書,胸懷天下,因而在這種情境下,夫子之話,萬古不移。
第二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話,但我們誰能否定,人生終究是走向愈來愈孤獨和寂寞?個體生命無疑在社會和他人的碰撞中被無形地傷害。即便人生坦盪沒有任何坎坷,也會被無可阻擋的時光無情地傷害。慢慢老去本來就是件殘酷的事,更殘酷的是,從一出生就註定了這種趨勢。於是,在文學藝術領域,超越生死,追求永恆成了不老的表現母題。比如《浮士德》、比如《誇父追日》、《精衛填海》等等。而終究以英雄式的悲劇震撼人心。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於某些原因,這些朋友並不能時常見到,忽然有一天不請自到,你會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條,自己被別人誤會的時候經常有,人與人有時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機緣湊巧,依然會互相了解。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慍惱,難道不應該嗎?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達成自己的願望,那就找他,讓他了解。如無傷,人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慍惱,我覺得是庸人自擾。

3. 賞析:我的朋友!為什麼說我「默默」呢世間原有些作為,超乎語言文字以外

靜而不思~是高境界...

4. 語文閱讀理解和賞析,包括加點詞的作用幾乎都不會.

分析句子含義、作用的基本答題思路:1.從內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分析修辭的表達版作權用④抓重點動詞和形容詞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徵了什麼2.從結構上看:①過渡②呼應③鋪墊標題的作用和含義:(一)作用1.文章的線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種感情為線索②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③以活動為線索。④以實物為線索。2.點明(暗示)中心。3.吸引讀者。(二)含義:結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詞語含義鑒賞文章的基本思路:1、品析思想內容:中心、選材;2、品析藝術特色:寫作手法;3、品析語言:修辭、用詞。4、緊扣原文,舉出一定的例子。5、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參考資料:

5. 西遊記39回句子賞析

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還魂丹,救活國王,假國王大恐,變為唐僧,但因不會念緊箍咒而被識破。文殊菩薩對悟空說,國王曾將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騎來浸國王年,以報前恨。

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猿馬刀圭木母空

紅孩兒縱風將唐僧懾走。悟空得知紅孩兒是自己五百年前結拜的兄長牛魔王之子,欲藉此關系向他討還師父。

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紅孩兒不信悟空所說,從口鼻中噴出煙火燒退悟空,龍王被請來向紅孩兒噴水,反使一身煙火的悟空幾乎被激死,八戒去請觀音,被那怪假扮觀音,賺入洞內。

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悟空變做牛魔王被紅孩兒問破綻,縱筋斗雲徑投南海,請觀音收服了紅孩兒。

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黑水河中妖怪變成船家,將乘船的唐僧、八戒攝去水底。沙僧潛水與那怪大戰,不能獲勝。悟空問罪於龍王。龍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四十四回 半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行至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僧人都被罰做苦工,悟空監工道士,放走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風吹散道士之會,推倒觀內塑像,變為三清大吃供品。

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眾道士將三人當作降臨的三清祈拜,以求對水。三人將尿施與,縱雲而回。三大仙向國王奏說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國王命唐僧等與三大仙賭賽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壇弄法,召來風、雲、霧諸神和四海龍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無雨降下。悟空登壇,風雷大作,暴雨傾盆。

(5)賞析乎字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6. 文學賞析上的論語十則

第一到第九則為語錄體,第十則為對話體。這里所編的十則分別選自《學而》、《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衛靈公》。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hǎn)》)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譯文或注釋: 第一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按時地去復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可譯為並且)例:學而時習之。
轉折。(可譯為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註: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檢查,反省。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信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重點字詞解釋: 註: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而:連詞,表順承,就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借。
為:作為。
另外詞解釋: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
第四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這里指有害。本意:危險。
本段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第五則:學習態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1、誨女知之乎!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楊伯峻《論語譯注》)
2、誨女知之乎!
我告訴你什麼叫求知吧!(李澤厚《論語今讀》)
3、誨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麼算知道吧!(錢穆《論語新解》)
4、誨,女知之乎?
教育(教誨),你知道嗎?(南懷謹《論語別裁》)
5、誨女,知之乎?
我教導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徐志剛《論語通譯》)
6、誨女知之乎!
(我)教給你的,(你)懂得了嗎!(薛金星《中學生教材全解》)
7、讓我來教教你吧,你可懂得這個道理?(楊潤根《發現論語》)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重點字詞解釋: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聰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誨:教,傳授。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本段理解:孔子說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有誠實、謙虛的態度,不要不懂裝懂。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看齊
賢:德才兼備的人
焉:句末語氣詞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 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必有我師焉: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則: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詞語解釋:
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 :剛強,勇毅
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已:結束
第九則:修身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然後(古今詞):然 ,後。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後,以後。
士:有抱負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後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操、堅韌不拔的社會現象。
第十則:修身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評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逐則註解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7. 寫水滸傳人物賞析600字

1、魯智深

性格特點:有勇有謀、粗中有細、嫉惡如仇、殺富濟貧、堅定勇內敢,魯莽直率、俠肝義膽、容豁達明理。

主要情節: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單打二龍山,浙江坐化。

2、武松

性格特點: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情節:景陽岡打虎,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十字坡遇張青,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醉打孔亮。

3、林沖-豹子頭

性格特點: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被逼上樑山。

主要情節: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樑山,水寨大並火。

4、李逵

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主要情節:斗張順,沂嶺殺四虎,打死殷天錫,斧劈羅真人,探穴救柴進,元夜鬧東京,扯詔罵欽差,夢鬧天池,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5、吳用

性格特點: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主要情節:智取生辰綱,雙用連環計,賺金鈴吊掛,智賺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縣,密籌打蓋郡,計鴆鄔梨。

8. 《在那顆星子下》句子賞析

1、母校的門口是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鳳凰木夾蔭。夏天,海風捋下許多花瓣,讓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紅殷殷的花雨夢中。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寓情於景,把對美好中學生活的深切懷念之情寄託在一片夢境般的景色之中。這也是本文的第一部分,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環境,並引出了全文。

2、初一年級,我們有那麼多學科,只要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加起來就夠嚇人的,有11門課。當然,包括體育和周會。僅那個崩開線的大書包,就把我們勒得跟登山運動員那樣善於負重。我私下又加了10門課:看電影、讀小說、釣魚、上樹……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讀書當玩了,還是把玩當作了讀書。

概述了中學時代的生活,用一件小事引起了下文,那件事盡管是個教訓,但林老師的親切話語令「我」深受感動,給「我」留下了溫馨的記憶。

(8)賞析乎字擴展閱讀

主要講述了一次英語考試前「我」溜出去看電影,意外遇到英語林老師。第二天考試憑強記意外得了全班第一,可是在試卷評講時被老師點破。

重新檢查後不及格,但老師在成績單上還是給「我」評了「優」,並教育「我」不該糟蹋自己的天賦。由此「我」對老師肅然起敬,充滿了對老師的贊美,欽敬與感激。

第一個意外:英語考試前夕看電影,巧遇林老師。

第二個意外:考前時因記憶力好而意外得高分。

第三個意外:重考只有47分。

第四個意外:成績單上仍然是一個叫人不敢直視的「優」。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情節安排一波三折,語言充滿詩意。

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求翻譯

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為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

出處: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十則》

詞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yú) ,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註: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3、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4、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yuē) :「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9)賞析乎字擴展閱讀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當代社會我們也應當時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覺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

有沒有對家人或別人撒謊;有沒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沒有做到給自己一定的懲罰。

寫作背景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這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於語錄體。

本課所選10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事的原則。

10.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兩句賞析

一、賞析

1、西邊太陽又要落山了,黑夜的腳步正一步步臨近。獨自走在這古老的石板路上,心裡一陣凄涼、凄寂、苦悶和無法解脫的「斷腸」之情。 夕陽西下的天空,為地上的景物繪就了一輪血紅的西墜的夕陽作景幕。落日殘照,本易引人惆帳、感傷,卻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層愴神寒骨的迷離之意。

2、一個「斷腸」。把「天涯淪落人」的無法言傳只可意會的感受與苦楚傳達得淋漓盡致馬致遠這首詞應從思念者的角度去看:夕陽西下,應該是思念的人望著夕陽,想著羈旅途中的心上人走在荒草漫無邊際的路上,無比孤獨。

3、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10)賞析乎字擴展閱讀

一、出處

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賞析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

三、作者簡介: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漢族,大都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