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望洞庭賞析

望洞庭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2 06:38:14

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賞析

1、賞析: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緻。「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裡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雲,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

這首詩,把洞庭湖的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2、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譯文: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

(1)望洞庭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這是孟浩然投贈給張九齡的干謁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

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

❷ 望洞庭 劉禹錫詩意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詩意: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譯文: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2)望洞庭賞析擴展閱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參考資料:

望洞庭-網路

❸ 望洞庭賞析是什麼

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

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是一派空靈、縹緲

、寧靜、和諧的境界,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和」字用得巧妙工煉

,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

面。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

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這里的「鏡未磨」不能簡單地解釋

為水面無風,波平如鏡,這樣理解突出的只是湖面的平靜。實際上這是作

者站在岳陽樓上俯望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映照下水波不興,光線不足,

就好像一面沒有經過打磨拋光的銅鏡,平靜而暗淡。「鏡未磨」三字十分

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

種朦朧美。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翠」字與下文的「青」字相

呼,讀來感覺一氣呵成,緊密相連;這里的「山水翠」,並不是說洞庭湖

中的君山和湖水都是青翠碧綠,這樣的景緻在白天是可以的,但在日暮時

分的月色之下,「山」依然可以蒼翠,「水」在前句中卻已經說過,是「

潭面無風鏡未磨」,像一面尚未打磨尚未拋光的鏡子,光澤是比較暗淡的

,所以實際上這里的「山水」二字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

螺。這里的「青螺」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說是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

,是古代婦女畫眉所用;另一種說法,「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應

當肯定,不管是那一種說法,它們都是以「青螺」的形象來比洞庭湖中的

君山。但從前面的比喻「白銀盤」來聯想,白色銀盤裡面托著的,應該是

一枚青色的田螺,如此有形有色,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

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如此豐富的想像,准確恰當的比喻,配以

淡雅達到色調,銀盤與青螺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又舉重若輕,將千里

洞庭看做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使人倍感親切。
劉禹錫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

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像,巧妙的

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❹ 《望洞庭》及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❺ 望洞庭的賞析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濛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託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盪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❻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賞析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齊平,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
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閑居;「聖明」,聖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干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台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於閱讀對象或為高官顯貴、或為社會賢達,干謁詩大多表現出含蓄的美學特徵,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緻。「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裡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雲,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❼ 望洞庭湖的賞析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❽ 望洞庭的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秋天洞庭湖的月夜景色,生動地描繪了秋夜洞庭湖朦朧、寧靜、柔美版的月光。後兩句是權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以遙望、俯瞰的角度將被湖水擁抱的君山風景喻為白銀盤中一個青螺,構思巧妙,色彩清新。全詩想像奇特,比喻新穎恰當,讀來饒有興趣。

❾ 《望洞庭》劉禹錫 翻譯

1、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2、原文

唐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注釋譯文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交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製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作「白雲」。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9)望洞庭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與解析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任和州經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

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描繪了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參考自考來源:網路-望洞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