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惜分飛賞析

惜分飛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02 00:52:13

Ⅰ 求:王沂孫《高陽台》賞析,我在宋詞300首里說這是一首和詞,想問下原詞和原詞的賞析,知道的說下謝謝

高陽台(西湖春感)

作者:張炎

接葉巢鶯1,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2。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3。更凄然,萬綠西泠4,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5,草暗斜川6。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7。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8。

全部注釋

1.接葉:茂密的樹葉。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卑枝低桔子,接葉暗巢鶯。"

2.斷橋:在杭州白沙堤東、西湖孤山側面。西湖十景有"斷橋殘雪"。

3."東風"三句:薔薇開於暮春,故雲。

4.西泠:西湖橋名,在白沙堤西,是內外湖的分界。《武林舊事》:"西陵橋,又名西林橋,又名西泠橋"。

5.韋曲:在陝西長安城南明德門外。唐代的名門望族韋氏世居於此,故名。此處借指南宋時達官顯貴的邸宅。

6.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兩縣間的湖泊中。陶潛有《游斜川詩並序》歌詠其景。此處借指山林隱士的居所。

7."見說"二句:謂遠居海上的無知鷗鷺也感染了詞人的哀愁。

8.啼鵑:杜鵑,又名子規。傳說蜀帝杜宇死後魂化為杜鵑,泣淚滴血,啼聲悲愴。

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後重遊西湖時所作,抒發其亡國之恨。《藝衡館詞選》引麥孺博雲"亡國之音哀以思"。陳廷焯在《白雨齋詩話》評是詞為"凄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上闋起句寫春深美景,平和舒緩。"接葉、""平波"兩個雙聲疊韻詞的嵌對和諧精妙。"能幾番游"句詞意陡變,言良辰短暫、美景難留,悲從中來。薔薇花雖艷,但春已遲暮,令人扼腕嘆息。"更"字再生頓挫,謂春未消逝,西湖泠橋已現出了凄清荒蕪的景緻,至此傷春之情自然轉入了亡國之恨。

下闋以"韋曲"、"斜川"代指西湖昔日文人雅士雲集之地, "苔深"、"草暗"則寫眼前的荒涼冷落,極嘆今昔之變;見說新愁"句暗用辛棄疾《菩薩蠻》"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之意。"無心"句既說現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的貴胄弟子身份。結句遙應開頭,"掩門"對"開簾","飛花"對"卷絮","啼鵑"對"巢鶯",首尾一氣,餘音不絕。

Ⅱ 柳永<踏莎行>賞析

柳永沒有寫過這個詩吧? 秦觀《踏莎行》簡析 -------------------------------------------------------------------------------- 中國台灣網 (2006年09月13日) 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關於這首詞,古代曾有人認為是作者饋贈長沙義倡的。其實,與南宋洪邁《夷堅志》及清代趙翼《陔余叢考》的有關記載和引述不同,這首詞的內容與義倡事無涉,主要是表達作者的貶謫羈旅之苦。我們往往有這樣的感受,讀秦觀的這首詞,不禁聯想到屈靈均、曹子建、陶淵明、李義山等。屈原帶著憂國憂民的孤憤跳進了汨羅江;曹植把他被猜忌被迫害的心靈託付給洛水女神;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嚮往「桃花源」;而李商隱在黨爭中無辜受牽連的怨憤,也曾在西溪、瑤池中尋求寄託。如果把末二句,說成是單純為了一個女子,與詞意不符。此時此刻,由於難以排遣的孤獨和苦悶,作者可能思念或懷戀某一使他得到過安慰的女子,但他更加苦苦追求的是前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業。只不過作為婉約詞人的秦觀,不能把這種心思直言不諱地寫到詞里。其實他的苦悶正在這里。因為對秦觀來說,要追求一個女子,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並不難。他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值得人們同情的苦惱。這首詞絕不能牽強附會地說成什麼贈妓詞。 這首著名的詞是秦觀在北宋紹聖四年(1097)作於郴州貶所的。此時的秦觀,如「牛李黨爭」中的李商隱類似,受到翻來復去的北宋新舊黨爭的波及和株連。哲宗趙煦紹聖元年(1094)新派再起,不僅作為舊黨的蘇軾弟兄遭到貶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也未能倖免,先後由京師被貶到杭州、處州,繼而又遭到謁告,被削秩,再貶郴州。他面對接踵而來的政治迫害,感到無路可走。詞的開頭,是說雲霧遮住了樓台,在朦朧的月光下,看不清渡口。人說秦詞深婉,擅表心曲。首二句,不僅是工整的對句,也不只是狀景,而是少有的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失」字和「迷」字,既准確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輪廓,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 第三句的「桃源」,是指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世外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今湖南郴州市)不遠。武陵是避亂之地。「桃源望斷無尋處」,是說作者因找不到這樣的避亂之地而痛苦。秦觀正是在被現實壓迫得無法逃匿的情況下,才急於找到這個避難的「桃源」的。他的《點絳唇·桃源》里的「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寫的當是同樣的心情。 然而,「桃源」找不到,又住在遠離京師的郴州旅舍里,本來 就容易產生客舍似家家似寄的思鄉之情,更何況這是一個偏遠的貶所。四、五二句正是著意渲染這個處所的冷峭和凄涼。王國維認為秦觀的詞能以境勝,把自己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創造「有我之境」,並說:「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人間詞話》)還有人稱「杜鵑聲里斜陽暮」為「尤堪腸斷」句。關於這一句,詞史上有一段趣話: 《詩眼》雲:後誦淮海小詞雲:「杜鵑聲里斜陽暮。」公(黃庭堅)曰:「此詞高絕。但既雲『斜陽』,又雲『暮』,則重出也。」欲改「斜陽」作「簾櫳」。余曰:「既言『孤館閉春寒』,似無簾櫳。」公曰:「停傳雖未必有簾櫳,有亦無害。」余曰:「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若曰簾櫳,恐損初意。」先生曰:「極難得好字,當徐思之。」然余因此曉句法不當重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句法重疊當然不好,問題是「斜陽暮」三字不但不重復,還可以從中想見明晰的時間順序和豐富的內涵——作者由於心事重重.月夜不眠,想到在現實中欲歸無路,理想中的仙境又無處尋找.感到「孤館」格外冷落。白天無所事事,又擔心夜晚來臨。眼看太陽從偏西到沒落,難熬的月夜又將周而復始。正在作者為即將降臨的夜晚發愁時,耳邊又響起杜鵑「不如歸去」的凄厲之聲。試想這是多麼難堪的境況,正與一個被貶謫的詩人的心境相吻合。在《點絳唇·桃源》里,有「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句。同一個「斜陽暮」,在同一個作者的作品中反復出現,可見對其有愛之不舍的心情。《野客叢書》(卷二十)的作者王梆說得好:「《詩眼》載,前輩有病少游『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謂『斜陽暮』似覺意重。仆謂不然,此句讀之,於理無礙。謝庄詩曰:『夕天際晚氣,輕霞澄暮陰。』一聯之中,三見晚意,尤為重疊。梁元帝詩:『斜景落高舂』。既言『斜景』,復言『高舂』,豈不為贅?古人為詩,正不如是之泥。」這種解釋很有說服力。 過片以下二句原是常見的典故,表示親友間的寄贈和慰藉。前者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者是說魚能傳遞書信,典出《玉台新詠》題名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詩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兩句是說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斷收到親友的寄贈。 詞中接下去的「砌成」句,一方面是說得到親友的寄贈,增加了離恨;另一方面又聯想到事業和前程在無休止的黨爭漩渦中漸漸地被淹沒,便無限怨恨。「砌成」,言恨之層層疊疊,猶如恨山怨牆厚重難量。 作者身閉「孤館」,極端愁苦,親友的寄贈沒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貶謫的怨恨。這一腔怨恨到哪裡傾吐呢?詞尾的二名句,當是這種心情曲折委婉地發泄。此二句或從唐戴敘倫《湘南即事》詩:「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變化而來,都是埋怨江水無情地拋開自己而流去。這種如痴如呆的怨絕語,說明作者真是一個走投無路的「傷心人」,《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引《冷齋夜話》說:「東坡絕愛其尾兩句,自書於扇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當然,這首詞的好處,不僅在末二句。整首詞都是咀嚼無滓,回味無窮,「借眼前之景,而含萬里不盡之情」。(《跋米元覃書秦少游詞》)關於秦觀的詞,黃庭堅說:「語意極似劉夢得楚、蜀間語。」周輝又說毛滂《惜分飛》(淚濕闌乾花著露)「語盡而意小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少游也?」(《清波雜志》卷九)《瞿髯論詞絕句》則雲:「秦郎淮海領宗風,小闋蘇門亦代雄。等是百身難贖語,郴江北去大江東。」這些評論,對我們閱讀秦觀的這首詞很有啟發。

記得採納啊

Ⅲ 仙劍奇俠傳 詩歌鑒賞

逍遙游
意氣來凌霄不知愁
願上玉京源十二樓
揮劍破雲迎星落
舉酒高歌引鳳游
千載太虛無非夢
一段衷情不肯休
夢醒人間看微雨
江山還似舊溫柔

我就喜歡這首詩,韻律工整,平仄分明,可以說是 律詩中的上品
全文以 詩經 賦比興中的 興 手法入筆,;凌霄 玉京等景物 開篇即將詩得意境提高到一個層次,在以 揮劍,舉酒,星落 鳳游等再次將讀者引入一個幽深莫測 的仙境之中,彷彿 見到了一為 韶華白首的劍聖,使讀者不禁為之敬佩
後 又以 太虛著筆,通過寫太虛來描述了 人生的煙雨朦朧,愛恨情仇只不過是一縷陳絲,但是卻有人為它而 願意付出一切,為什麼呢?
詩的後兩句 給了我們答案 。人間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夢,夢醒後 ,回憶起夢中的人事物,惆悵無限,只有將回憶收藏在心中,才能感受到 現實的美好,溫柔 ....

=========================================================
說道賞析這東西,一個人有一個看大,別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都有對他的喜愛之心,有的話,詩就會回報你 ,向你敞開心扉,把她心中的秘密都向你傾訴,懂了嗎?

Ⅳ 誰知道周邦彥的《定風波》原文,最好有賞析!謝謝了。

定風波
宋·周邦彥
莫倚能歌斂黛眉,此歌能有幾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聲須記得來時。
苦恨城頭更漏永,無情豈解惜分飛。休訴金尊推玉臂。從醉。明朝有酒遣誰持。

(1)從內容上看,本詞從 與 的角度,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2分)

(2)周邦彥是寫離愁別恨的高手,周詞「使讀之者驟遇之如在目之前,久誦之而得雋永之趣」。本詞造語淺近而情意真摯,請結合全詞,就「情意真摯」加以賞析。(3分)
答:

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按照要求,完成賞析(5分)
(1)從內容上看,本詞從 與 的角度,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2分)
答:歌(聽歌,唱歌)//酒(餞別,飲酒)
周邦彥是寫離愁別恨的高手,周詞「使讀之者驟遇之如在目之前,久誦之而得雋永之趣」。本詞造語淺近而情意真摯,請結合全詞,就「情意真摯」加以賞析。(3分)
答:1)首句對歌者表露心跡:雖然我們在依依惜www.91zhongkao.com別,但須打起精神來唱,因為我們是難得的知音。寬慰中蘊涵真情。2)「他日」是寫期待,未別而盼重逢,期待中飽含深意。3) 「漏永」兩句,寫聽歌飲酒而醉,恨漏永無情,表現了相聚之久,惜別情深。4)「休訴」三句既寫今日一醉方休,也想像別後無人共飲,借相聚一刻千金,來寫友情珍貴深摯。(以上4點,答對3點給滿分)
備課參考:①本詞從一歌一酒的角度,細膩地刻畫了離人瞬間的內心世界。②上片寫聽歌的感受。下片寫舉酒飲別。[注]①倚:依照。斂黛眉:眉間凝聚憂愁。斂,收。黛,青黑色。②漏永:夜長。③金尊:金制的酒杯,泛指酒杯。《定風波 莫倚能歌斂黛眉》閱讀答案

Ⅳ 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踏莎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木蘭花慢】的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周嘯天)

《踏莎行》〈【鑒賞】:

白石二十多歲時,在合肥有過一段情緣,後來分手了,但白石對舊日情人始終戀戀不忘,這成為他心靈深處永遠的悲哀和傷痛。所謂時間能沖淡一切的說法並不適用於至情至性之人,余於白石尤然。從此詞看,白石所戀似是姊妹二人,句中出現「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可證。其他詞中也出現過「大喬小喬」,「桃根桃葉」二人連用的典故,亦可為證。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元旦,姜夔從第二故鄉漢陽(宋時沔州)東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了往日的情人,寫下此詞。

上片寫夢,哀怨之極。北宋時蘇軾聽說張先老人時已八十五歲買妾,作詩調侃道:「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這首詞一開始即借「鶯鶯燕燕」字面稱往日的情人,從稱呼中流露出一種卿卿我我的纏綿情意。這里還有第二重含義,即比喻其人體態「輕盈」如燕,聲音「嬌軟」如鶯。這「燕燕輕盈,鶯鶯嬌軟」本以為是現實中的旖旎風光,讀下句方知乃是詞人夢中所見的情境。《列子。黃帝》載「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故詞寫好夢雲「分明又向華胥見」。夜有所夢,乃是日有所思的緣故。以下又通過夢中情人的自述,體貼對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脈脈道:在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為昵稱)啊,你知道我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嗎?言下大有「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的意味。「染」字用得精妙,惟辛棄疾《鷓鴣天》「春風不染白髭須」可比。

過片寫別後睹物思人,舊情難忘。「別後書辭」,是指情人寄來的書信,檢閱猶新:「別時針線」,是指情人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遺香。二句雖僅寫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讀來皆情至之語這是托物言情的妙處。緊接著承上片夢見事,進一層寫伊人之情。「離魂暗逐郎行遠」,「郎行」即「郎邊」,當時熟語,說她甚至連魂魄也脫離軀體,追逐我來到遠方。比之韋應《木蘭花》「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更多一層深情。然而魂魄飛越千山萬水,尋覓情郎的結果卻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末二句寫作者夢醒後深情想像情人魂魄歸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這樣獨自歸去無人照管。一種惜玉憐香之情,一種深切的慚愧負疚之感,洋溢於字里行間,感人至深。

這首詞緊扣感夢之主題,以夢見情人開端,又以情人夢魂歸去收尾,意象渾成,境界空靈清遠。詞的後半部分,尤見幽邃清冷。在構思上借鑒了唐傳奇《離魂記》,記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竅之靈魂追逐所愛者遠游,著想奇妙。在意境與措語上,則又融合了杜詩《夢李白》「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詠懷古跡》「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跡。王國維說:「白石之詞,余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人間詞話》刪稿)可見評價之高。白石的情詞不惟寫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應雙方,多從對方著眼,為對方設身處地地著想,亦可見白石之至情至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綉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鄭伯殷)

木蘭花慢
張仲固名堅,鎮江人,於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興元府(治所在今陝西漢中)兼利州東路安撫使,當時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兼荊湖南路安撫使,雖已接受改任知隆興府 ,(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撫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詞是在張仲固卸江西轉運判官任後,取道湖南赴任時,作者設宴相送席間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於光復故土,洗血民族恥辱。因他餞送的人要去漢中,而從漢中到關中的地區,正是李綱等人主張建立行都,出擊金軍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聯想到漢朝基業的建立 ,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就以「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 ?」為此詞的起筆。
接著追憶了劉邦當年從漢中率軍出發,直指關中,把踞守關中的秦的三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相繼擊潰的往事。那是多麼高明的戰略決策,多麼令人羨慕的戰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謀善戰的漢初三傑的貢獻。無奈「追亡事,今不見」即便有韓信那樣的戰將,也不可能為時所用,以致出現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綠水青山,枉自如故;壯志難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養那麼多兵馬,卻經常使敵騎猶如入無人之境,恣意馳騁,那怎能不長使英雄淚滿襟呢!
因被餞送者為張姓,故下闋用張良受書為帝王師的故事,贊頌張仲固這次出帥興元 ,只是小試其才。
此下全部轉入抒發離別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釋的是:當作者餞別張仲固時,他本人也已奉調江西並即將赴任。當張仲固抵達任所,回首思念餞送者時,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帶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之句。「車輪四角」是化用了陸龜蒙《古意》詩「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棲托。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車輪在一夜之間能生出四角,使張仲固無法即刻乘車離去,而再住幾時,但這又怎麼可能呢!滿懷離愁,無法消解,離別之後又因為想念而致使身體消瘦,「帶減腰圍」了。
這首詞中的「山川滿目淚沾衣」(李嶠《汾陰行》),「江涵秋影雁初飛」(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詩句卻顯得自然,毫無斧鑿痕跡。作者精湛的藝術手法在這首詞中表現的極為典型

Ⅵ 《踏莎行》 秦觀 的賞析

賞析
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境。開頭三句,緣情寫景,劈面推開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銷魂的畫面:漫天迷霧隱去了樓台,月色朦朧中,渡口顯得迷茫難辨。「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互文見義,不僅對句工整,也不只是狀寫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霧失」、「月迷」,皆為下句「望斷」出力。「桃源望斷無尋處」。詞人站在旅舍觀望應該已經很久了,他目尋當年陶淵明筆下的那塊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不遠。詞人由此生聯想:即是「望斷」,亦為枉然。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點絳唇》,諸本題作「桃源」。詞中「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寫的當是同樣的心情。「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千古關情,異代同心。而「霧」、「月」則是不可克服的現實阻礙,它們以其本身的虛無縹緲呈現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徵意義。而「樓台」、「津渡」,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同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蘊涵,它們是精神空間的向上與超越的拓展。詞人多麼希望藉此尋出一條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現實回報他的是這片霧籠煙鎖的景象。「適彼樂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現實之不堪。於是放縱的目光開始內收,逗出「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桃源無覓,又謫居遠離家鄉的郴州這個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鄉之情,更何況不是宦遊他鄉,而是天涯淪落啊。這兩句正是意在渲染這個貶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時節,獨處客館,念往事煙靄紛紛,瞻前景不寒而慄。一個「閉」字,鎖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館門,也鎖住了那顆欲求拓展的心靈。更有杜鵑聲聲,催人「不如歸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陽沉沉,正墜西土,怎能不觸動一腔身世凄涼之感。詞人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引人感發,令人生悲傷心景物於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創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領起一種強烈的凄冷氣氛,好像他整個的身心都被吞噬在這片充斥天宇的慘淡愁雲之中。王靜安先生吟誦至此,不禁揮筆題曰:「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人間詞話》)前人多病其「斜陽」後再著一「暮」字,以為重累。其實不然,這三字表明著時間的推移,為「望斷」作注。夕陽偏西,是日斜之時,慢慢沉落,始開暮色。「暮」,為日沉之時,這時間順序,蘊含著詞人因孤寂而擔心夜晚來臨更添寂寞難耐的心情。這是處境順利、生活充實的人所未曾體驗到的愁人心緒。因此,「斜陽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敘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連用兩則有關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分見於《荊州記》和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寄梅傳素,遠方的親友送來安慰的信息,按理應該欣喜為是,但身為貶謫之詞人,北歸無望,卻「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每一封裹寄著親友慰安的書信,觸動的總是詞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響的是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和痛省今時困苦處境的一曲曲凄傷哀婉的歌。每一封信來,詞人就歷經一次這個心靈掙扎的歷程,添其此恨綿綿。故於第三句急轉,「砌成此恨無重數。」一切安慰均無濟於事。離恨猶如「恨」牆高砌,使人不勝負擔。一個「砌」字,將那無形的傷感形象化,好像還可以重重累積,終如磚石壘牆般築起一道高無重數、沉重堅實的「恨」牆。恨誰?恨什麼?身處逆境的詞人沒有明說。聯系他在《自輓詞》中所說:「一朝奇禍作,漂零至於是。」可知他的恨,與飄零有關,他的飄零與黨禍相聯。在詞史上,作為婉約派代表詞人,秦觀正是以這堵心中的「恨」牆表明他對現實的抗爭。他何嘗不欲將心中的悲憤一吐為快?但他憂讒畏譏,不能說透。於是化實為虛,作宕開之筆,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問:「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無理有情,無理而妙。好像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麼卻要老遠地北流向瀟湘而去呢?關於這兩句的蘊意,或以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自己還得呆在這里,得不到自由。」(胡雲翼《宋詞選》)或以為詞人「反躬自問」,慨嘆身世:「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捲入一切政治斗爭漩渦中去呢?」(《唐宋詞鑒賞辭典》)見仁見智。依筆者拙意,對這兩句蘊意的把握,或可空靈一些。詞人在幻想、希望與失望、展望的感情掙扎中,面對眼前無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許他悄然地獲得了一種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滿了各種解釋,有不同的發展趨勢,生活並不是從一開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這繞著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著慣性,滾滾向前,它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它還將把自己帶到什麼樣苦澀、荒涼的遠方啊!正如葉嘉瑩先生評此詞說:「頭三句的象徵與結尾的發問有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寫得這樣沉痛,是他過人的成就,是詞里的一個進展。」(《唐宋詞十七講》)與秦觀悲劇性一生「同升而並黜」的蘇軾,同病相憐更具一份知己的靈感犀心,亦絕愛其尾兩句,及聞其死,嘆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自書於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禎雲:「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花草蒙拾》)

綜上所述,這首詞最佳處在於虛實相間,互為生發。上片以虛帶實,下片化實為虛,以上下兩結飲譽詞壇。激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的王國維(靜安),以東坡賞其後二語為「皮相」。持論未免偏頗。深味末二句「郴江」之問,其氣格、意蘊,毫不愧色於「可堪」二句。所謂東坡「皮相」之賞,亦可謂「解人正不易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