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張國偉名言

張國偉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01 18:55:12

❶ 2金2銀2銅創史上最佳戰績 中國田徑怎麼做到的

里約奧運女子20公里競走,在比賽還剩最後200米的時候,劉虹和墨西哥的岡薩雷斯仍然齊頭並進。漫長的比賽濃縮為最後的一對一PK,競走比賽也有了劍客對決的味道。只見劉虹不斷加快頻率,加速、擺脫、沖刺,每一步都能甩開對手幾厘米,在這樣一波致命攻勢下,岡薩雷斯的防線終於崩潰,劉虹率先沖過終點。7秒鍾後,呂秀芝第三個觸線。
這是本屆奧運會中國隊在田徑賽場的第2金,以及,第5和第6枚獎牌。

一屆奧運兩枚金牌。縱向對比,中國田徑已是歷史最佳,追平12年前的雅典——然而,04年中國隊在劉翔的110米欄和邢慧娜的萬米跑兩金之外,其他項目全軍覆沒,連一枚獎牌都沒撈到——反觀今年,中國田徑隊共奪得2金2銀2銅,其整體質量絕非當年可比。橫向對比,田徑隊的成績,竟然超越了體操隊、超越了射擊隊、超越了羽毛球隊,在各運動隊的金牌貢獻排名上,田徑隊高居第4。中國奧運格局中從來都備受冷落的田徑,終於揚眉吐氣。
積弱多年的中國田徑,什麼時候這么厲害了?

里約奧運女子20公里競走,在比賽還剩最後200米的時候,劉虹和墨西哥的岡薩雷斯仍然齊頭並進。漫長的比賽濃縮為最後的一對一PK,競走比賽也有了劍客對決的味道。只見劉虹不斷加快頻率,加速、擺脫、沖刺,每一步都能甩開對手幾厘米,在這樣一波致命攻勢下,岡薩雷斯的防線終於崩潰,劉虹率先沖過終點。7秒鍾後,呂秀芝第三個觸線。
這是本屆奧運會中國隊在田徑賽場的第2金,以及,第5和第6枚獎牌。
一屆奧運兩枚金牌。縱向對比,中國田徑已是歷史最佳,追平12年前的雅典——然而,04年中國隊在劉翔的110米欄和邢慧娜的萬米跑兩金之外,其他項目全軍覆沒,連一枚獎牌都沒撈到——反觀今年,中國田徑隊共奪得2金2銀2銅,其整體質量絕非當年可比。橫向對比,田徑隊的成績,竟然超越了體操隊、超越了射擊隊、超越了羽毛球隊,在各運動隊的金牌貢獻排名上,田徑隊高居第4。中國奧運格局中從來都備受冷落的田徑,終於揚眉吐氣。
積弱多年的中國田徑,什麼時候這么厲害了?
里約之前,中國田徑早已崛起

去年北京田徑世錦賽,中國隊豪取1金7銀1銅,獎牌總數排名世界第四,取得田徑隊22年來在世界大賽上的最佳戰績。傳統強項競走和女子投擲全面爆發,6個項目貢獻1金5銀,總共48個前八名,中國占據了其中13個!
更大的突破來自男子跑跳項目:蘇炳添跑出突破黃種人極限的9秒99,歷史性闖入百米決賽;張國偉在激烈的加賽中痛失金牌,但跳高銀牌的成績也已創造中國人的歷史;跳遠項目更是出現井噴,王嘉男、高興龍與李金哲三人闖入決賽並分獲3/4/5名。而男子4×100米奇跡般奪得銀牌,這樣一個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成績,更印證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里約奧運的成功,則是北京世錦賽的延續。張文秀的鏈球銀牌和董斌的三級跳銅牌都在繼續創造歷史,男子4×100米第4,王嘉男跳遠第5、薛長銳撐竿跳第6、呂會會標槍第7,女子鐵餅更是3人同時闖入決賽——中國田徑的進步,再也不是劉翔這樣一個點的冒尖,更不是當年馬家軍一時的輝煌,而是集體式爆發——只有這樣的進步,才是可持續的,是健康的。
「誰說黃種人不可以進前八,我就是奧運會冠軍」,劉翔雅典奪冠後的經典言猶在耳,但誰也不能否認,在田徑這般更多依賴身體天賦的項目,中國人的確沒有先天優勢,但是,差距卻並非不能縮小,甚至抹平。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卧薪嘗膽,兩大計劃前後接力

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奪得28枚金牌,創造歷史新高,但田徑、游泳、水上三大項目表現低迷,因這三個大項在奧運會上總金牌數高達119枚,「119計劃」應運而生。8年後的北京奧運會,游泳和水上項目成績喜人,共奪得4枚金牌,田徑隊卻在劉翔時代收獲了最多的掌聲,也迎來了最大的爭議。
2010年,北京拿下2015田徑世錦賽主辦權,以此為契機,田管中心提出「1516突破行動計劃」:在2015年北京世錦賽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爭取好成績,力爭獲得4枚獎牌(含1枚金牌),同時不出任何興奮劑和賽風賽紀問題。頂層設計的思路也非常明確:確保競走、女子投擲優勢,將4×100接力、撐桿跳、跳高、跳遠等八個短跨跳主流項目升級為國家級重點項。
付出就有回報,北京世錦賽和里約奧運會的成績甚至大大超出了4枚獎牌的預期,而競走、女子投擲、男子跑跳項目的大爆發,也從結果上驗證了「1516突破行動計劃」的科學性。
細看「1516計劃」,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增設高度集中的國家隊、強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類似的措施普遍存在於各運動隊,為何田徑的收效如此明顯?

中國田徑的「洋務運動」

里約奧運田徑開賽首日,中國代表團就迎來好消息,王鎮和蔡澤林在男子20公里競走包攬金銀牌——上屆奧運,陳定就在該項目為中國田徑奪得唯一金牌。「中國競走歷來就是優勢項目,積累了很多大賽經驗,特別是達米拉諾來了,訓練理念和方法又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道出了成功背後的秘密。達米拉諾是誰?這位白發蒼蒼的義大利人,曾培養出5個奧運冠軍和6個世錦賽冠軍,對中國競走可謂如虎添翼。
田徑隊聘請外教已非一日,在里約奧運周期,積極性則更加高漲,目前中國田徑隊分別在馬拉松、競走、跳躍、鉛球、鐵餅、撐竿跳、標槍等項目上聘請了9名外教,且全部具備世界頂尖的執教水平。
蘭德爾-亨廷頓就是其中之一,其得意弟子鮑威爾曾在1991年創下8米95的男子室外跳遠紀錄,至今無人接近,更別說超越。世錦賽奪得跳遠銅牌、里約奧運名列第5的王嘉男,跟隨亨廷頓練習之前最好成績只有7米90,如今跳過8米20已成家常便飯——這30厘米,就是奪得獎牌與無法躋身決賽的鴻溝。事實上,跳遠已成中國田徑拳頭項目,國內有10餘位選手成績超過8米,其中一大半都跳出過8米10以上的成績。而在亨廷頓心中,中國跳遠最有天賦之人仍是李金哲,他曾明確表示「我始終相信李金哲有跳到8米60的實力」——要知道,本屆奧運會冠軍成績是8米38。
此外,標槍隊有霍恩,鉛球隊有克拉克、鐵餅隊有卡赫尼茨……在這些優秀教練的指導下,趙慶剛、呂會會、鞏立姣、蘇欣悅等人相繼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田徑隊還請來了德國南慕尼黑一家知名康復中心的體能康復師烏特施塔默——拜仁慕尼黑的很多隊員都是他的客戶,拜仁隊長拉姆康復的視頻是烏特施塔默經常會給田徑隊員播放的內容。
不止「請進來」,中國田徑還在「走出去」。2013年12月,跳高隊的張國偉、王宇、鄭幸娟等人一起飛赴美國堪薩斯州,接受為期兩個月的訓練,這是中國田徑30年來首次派跳高選手赴美訓練。這次出國不是偶然,在這之後,大批中國田徑人相繼踏上留洋取經的征程。
劉翔可謂常年海外訓練的「先驅」,但有此經歷者在過去的中國田徑界並不多見,如今卻在尖子選手中成為常態。男子短跑隊年初曾在美國集訓長達3個多月,連參加奧運都是從美國飛赴里約。蘇炳添赴美訓練期間,美方教練建議他改用左腳出發,雖然開始時極不適應,但蘇炳添的確通過這一技術提升了能力,去年兩次跑進10秒、並將自己的水平長期維持在10秒10以內便是明證。連加特林都向蘇炳添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到美國與自己共同訓練。
當然,並非所有外教都能成功。義大利馬拉松教練羅薩在中國執教期間,始終堅持自己的訓練方法,但他忽略了中國運動員身體素質和理念上的不同,兩年後最終黯然離開。也有地方隊教練出國訓練後表示純粹是浪費,「黑人練的東西我們根本練不了,體質差異是逾越不了的」。
馮樹勇透露,田徑隊在聘請外教時一直堅持三個原則:第一,確實在專業領域內有很高成就;第二,真心想幫助中國田徑發展,不是只想掙錢的;第三,能夠理解中國運動員不同特點的。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這些外教不僅把運動員成績提至新高,他們的先進訓練理念也被留在了中國,這樣的意義,遠比他們培養一兩個成功運動員來的更大。
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田徑掀起的「洋務運動」,崇洋卻不媚外,直接但不盲目,短期內刺激了成績的提升,而在長遠,更將給中國田徑帶來無窮的財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網站頂部大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大字非常顯眼。科研所副研究員苑廷剛從2001年開始就長期跟隨劉翔等田徑明星,為田徑隊提供科學支持。2015年底,在他本人撰寫的《體育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一文中,從另一角度揭開了中國田徑整體進步的秘訣。
早在09年,科研所就使用了運動視頻圖像多重處理技術、視頻快速反饋技術和運動生物力學三維錄像分析技術等,全面「解剖」鞏立姣,結果發現,她的出手速度達到世界一流的13.50米/秒以上,而出手角度不到34°,而世界級鉛球運動員的出手角度一般是39°左右,缺陷在哪兒,不言而喻。
集體爆發的男子跳遠更是如此。科研所發現,中國運動員的助跑速度達到世界級優秀運動員的水平,但起跳角度偏低。世界紀錄保持者鮑威爾的起跳角度達到24°,卡爾-劉易斯在22°以上,而李金哲為18°至19°,高興龍也是18°左右,王嘉男稍好但也剛剛達到20°。此後,加強助跑節奏和起跳爆發力的練習,成為了跳遠隊的重點,隊員們的成績也節節提高。
近兩屆奧運成績最突出的競走隊,也有吉林大學一支科研團隊長期「服務」,他們每天測量選手們的指血和其他指標,幫助制訂訓練計劃,實行科學訓練。競走隊外教達米拉諾則帶來了用乳酸、心率數值監控運動員的訓練手段,被中國田徑隊廣泛使用。
近年來,中國在全世界科研領域的地位愈發重要,高水平論文、專利出現井噴,大有向美國看齊的態勢。在此背景下,科學在田徑領域全面開花也就不足為奇。眾所周知,體育訓練容易遇到瓶頸,而極其依賴身體素質的田徑項目更是如此,百米跑的「10秒大關」就曾長期橫亘在黃種人身前,然而,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中國田徑的「任督二脈」就此被打通。僅2015年,田徑隊共打破男女4×100米接力、女子標槍、女子撐竿跳4項亞洲紀錄,劉虹則創造了20公里競走的世界紀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謂真理,就應該放之四海而皆準。
種子已經撒下 中國田徑未來可期

里約奧運百米半決賽後,蘇炳添說:「現在有張培萌、謝震業和我,中國百米水平達到歷史新高,特別希望有更多人才加入我們的項目,這樣,我們就不用那麼累了。」
事實上,中國田協於2011年打造的後備人才梯隊建設已形成規模,全國有130多個田徑單項後備人才基地、12支常設國少隊,並成立了田徑業余訓練大聯盟,基本建成田徑競技人才的三線梯隊。倫敦奧運周期,在男女競走和女子投擲傳統優勢項目上,全國注冊運動員分別增長了136%和135%。競走國少隊和後備人才訓練基地已推出7年,國少隊按照地域劃分成8個組長期集中訓練,並聘請了俄羅斯教練擔任國少隊總教練——雄厚的人才儲備,才是如今中國田徑的底氣所在。
當然,中國田徑進步再大,仍與幾大強國有明顯差距,馮樹勇坦言,「中國田徑目前沒有任何一個項目、任何一名選手有絕對實力去拿金牌。」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中國已經有一些項目能夠去競爭冠軍,然而,又沒有一個項目具備絕對優勢——中國田徑的驕傲與尷尬,都在裡面了。
放眼未來,中國田徑依然困難重重,美國、牙買加、俄羅斯、肯亞、衣索比亞等國的優勢基本覆蓋所有項目,中國所能做的,唯有通過雙倍乃至多倍的努力,消除人體在爆發力、耐力、柔韌性、肌肉含量上的天然劣勢,盡量提升競爭力,盡量分得一杯羹。

魯迅先生早有名言: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

❷ 阿拉伯民族的歷史貢獻

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與其它其他民族不同,阿拉伯人的科學成就與伊斯蘭教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在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土地之前的漫長歲月中,蒙昧落後的阿拉伯人以及帝國內其他一些後來皈依伊斯蘭的民族完全籠罩在古埃及、印度、希臘、羅馬與波斯文明的陰影之中。隨著阿拉伯人版圖與活動范圍的擴張,許多民族如波斯人成為信奉由阿拉伯人率先傳播的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由於踐行伊斯蘭所倡導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國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學文化上持寬容與兼收並蓄的態度,從而大大推動了那個時代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在伊斯蘭教帝國的統治下,也很少發生針對異教徒的宗教迫害——只要他們交一定的人頭稅。
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在亞洲和北非的影響很大,在阿拉伯帝國極盛之時,成批大阿拉伯人外出經商或是傳教,將伊斯蘭教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伊斯蘭教的傳播,古蘭經所規定的「眾穆斯林皆為兄弟」的偉大理念,使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阿拉伯氏族社會的根基受到極大的動搖,不同的穆斯林民族間得以相互團結,共同發展。崇尚伊斯蘭教寬容,自由與平等特製的億萬穆斯林由衷地擁護和追隨伊斯蘭教,甚至不惜以用鮮血和生命來維護伊斯蘭教的尊嚴。
阿拉伯人的貢獻十分重大,主要在文學,數學,歷史等領域上,以及文化的交流,發揚和傳承上。阿拉伯人崇尚科學,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信徒們,去尋求知識吧,哪怕遠到中國!」穆罕默德另一句名言:「如果你有兩塊麵包,你應當用其中的一塊來換取一朵水仙花。」這表明穆聖提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香水歷史上的一大進步發生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大規模的植物蒸餾法。12世紀,阿拉伯人發現將香精以酒精溶解,便可緩緩釋放出香味,部分濃縮精華也因酒精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阿拉伯人對香水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
阿拉伯人對文學的貢獻:阿拉伯文學的主要題材是詩歌和散文。《古蘭經》堪稱阿拉伯文學的典範,而且《古蘭經》不僅僅是一部宗教經典,也是一部對社會、政治、道德體系全方位規劃的經典,她使伊斯蘭更是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千零一夜》則生動展示了古代伊斯蘭世界社會生活的斑斕畫面,高爾基在評論《一千零一夜》時,把它譽為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里程碑」。亞洲四大文豪之一阿拉伯作家卡里·紀伯倫的詩篇號稱當代阿拉伯文學,乃至全世界文學的瑰寶。 一、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的出現和萌芽(20世紀之前)
阿拉伯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其社會背景相當久遠。阿拉伯民族主義是阿拉伯人意識發展的結果。「這一意識迸發在1400年前,在阿拉伯歷史的進程中得到發展,並於現時代完成自我認識」,(註:參閱張國偉《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歷史根源》〔J〕一文,載《阿拉伯世界》1990年第3期。)這就是現代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 但它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則產生於19世紀中後期。
19世紀中後期,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國勢日衰,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包圍、滲透、分割下日暮途窮,開始分崩離析,但奧斯曼個帝國仍統治著幅員遼闊的阿拉伯地區。阿拉伯知識分子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下開始揭露奧斯曼帝國境內的腐敗,要求改革,探索振興阿拉伯民族的道路。在賈馬勒丁·阿富汗尼、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和穆罕默德·拉希德·里扎等人倡導早期伊斯蘭復興主義的同時,早期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潮開始出現,以反對奧斯曼帝國,要求改革為特點。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基比(1848~1820年),其代表作《專制本性與奴役根源》和《城市之母》系統闡述了他的思想。他在書中深刻揭露了奧斯曼帝國的種種腐敗現象,強調奧斯曼專制統治導致伊斯蘭社會貧富懸殊;認為阿拉伯與伊斯蘭之間有著天然的有機聯系,伊斯蘭改革必須依靠阿拉伯人;號召建立阿拉伯帝國取代奧斯曼帝國。其核心是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國家。二是黎巴嫩人納西夫·亞茲基(1800~1871年)及布特魯斯·布斯塔尼(1819年~?)。他們提出「從信仰愛祖國」的口號,並於1848年在貝魯特創辦阿拉伯世界最早的文化社團「文化與科學協會」,提倡科學和自由,對宣傳泛阿拉伯民族主義頗具感召力。他們的思想中包含了將統一阿拉伯與熱愛具體的阿拉伯地區相聯系的內容。1878年,貝魯特出現阿拉伯地區第一個政治團體「貝魯特協會」,它號召人民起來革命,反對奧斯曼統治。三是埃及人艾哈邁德·奧拉比,他於1879年創建阿拉伯地區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祖國黨」,號召埃及人民起來反對英法殖民主義,反對奧斯曼帝國總督,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這一口號標志著早期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出現了新的涵義,即阿拉伯民族振興必須首先從謀求阿拉伯具體地區的解放做起。在早期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的引導下,阿拉伯各地人民紛紛起來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反抗開始入侵的英法殖民主義勢力。 二、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與理論的形成(一戰前後到二戰前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涌。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黨革命,推翻了蘇丹哈米德二世的專制統治,恢復了1876年憲法,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近現代君主立憲政府。它喚醒了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和其他非突厥民族的民族主義意識,要求廢除奧斯曼帝國的封建軍事民族壓迫,實現民族平等和改善政治經濟地位的民族解放運動驟然興起。青年土耳其黨人掌權後,受教育的阿拉伯青年先後建立了許多民族主義組織, 如1909 年成立的「青年阿拉伯黨」,1912年在開羅成立的「地方分權黨」,1913年底成立的「盟約會社」(法赫德)、在巴黎成立的「阿拉伯祖國同盟」等組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前成立的許多民族主義組織猛烈地抨擊青年土耳其黨。由於阿拉伯人對把他們的土地捲入戰爭極為不滿,一些阿拉伯民族主義領導人開始尋找脫離帝國而獨立的途徑,甚至不惜尋找外國的幫助。土耳其政府加入德奧一方作戰,引起了英國對奧斯曼帝國政策的變化。英國的戰略要地多在阿拉伯省份。為了打敗德國,瓦解奧斯曼帝國,保衛它在中東的巨大利益,英國便鼓動阿拉伯世界最大、最有勢力的哈希姆家族(註:哈希姆是穆罕默德的嫡系後裔,因此是伊斯蘭教最尊貴的家族。他們是從伊斯蘭教祖的女兒法蒂瑪和他的丈夫阿里那裡沿襲下來的。阿拉伯人對哈希姆家族懷著極大的尊重之情,把他們看作伊斯蘭聖地的保護人)的領袖、麥加的伊斯蘭教長謝里夫·海珊起來反對奧斯曼帝國,配合英國的戰略。為了報答哈希姆家族的合作,英國答應戰爭勝利後在奧斯曼境內建立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由海珊和他的兒子們擔任領袖。海珊要求英國承認一個北以默西納和埃達納為界,東以波斯為界,南以印度洋為界,西以紅海、地中海到默西納為界的獨立的阿拉伯王國(註:參閱國際關系研究所編《巴勒斯坦問題參考資料》〔M〕,世界知識出版社,1960年版,第3~ 4頁。)。於是在1916年6月,海珊率領他的三個兒子阿里、 阿卜杜拉和費薩爾以及1萬多名貝杜因人舉行了起義, 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麥加和亞喀巴,其三子費薩爾的部隊攻進了大馬士革,解放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結束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為協約國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戰爭對英國人來說是勝利結束了,但諾言卻未付諸實施。1920 年4月聖勒摩國際會議打破了他們實現獨立的夢想。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取得了對巴勒斯坦、伊拉克和外約旦的委任統治權,法國取得了對敘利亞、黎巴嫩的委任統治權。民族主義者的迷夢被嚴酷的現實擊得粉碎。然而,要求英法撤走,要求獨立、統一的反殖反帝斗爭在阿拉伯地區從20年代到40年代持續不斷。這種愛國熱情和要求獨立統一的願望首先在知識分子身上反映出來,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被西方稱之為「泛阿拉伯主義」。這股思潮在20~30年代先以巴格達為中心,40年代,尤其是二戰後以大馬士革為中心。一批阿拉伯民族主義政治家,借鑒歐洲近代民族理論,結合阿拉伯人的處境和民族統一、自強的願望,將它發展為一種完整的思想體系。
這一時期阿拉伯民族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費薩爾、薩·姆·沙烏卡特、阿卜杜·阿拉伊利、薩提·胡斯里等。首先,他們認為阿拉伯人是一個民族,一個政治實體,表現出強烈的阿拉伯民族意識,費薩爾在1919年講到:「我們首先是阿拉伯人,其次才是穆斯林,我們在成為穆斯林之前就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成為先知前是一個阿拉伯人。」(註: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35—36頁。 )作家阿卜杜·阿拉伊利借鑒歐洲近代民族的形成,從理論上強調阿拉伯民族的存在。1941年阿拉伊利論述了阿拉伯民族主義形成的幾種因素,他把語言作為建立穩固民族大廈的支柱;認為地理環境和氣候造就了阿拉伯民族的氣質;而世代相傳的血緣紐帶是強大的內聚力;歷史是聚集民族感情的基石;習俗是阿拉伯民族的共同標志。(註:阿卜杜拉·阿拉伊利《阿拉伯民族的構成》〔M〕,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 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120頁。)其次,這一時期阿拉伯民族的概念擴大了。作家法德爾·賈馬里在1935年指出:「阿拉伯世界包括所有那些阿拉伯文化占絕對優勢,大多數人講阿拉伯語,伊斯蘭教流行的國家。」(註:S.G.Haim (ed) Arab Nationalism:an Anthology〔M〕,Calif.and Los Angeles,1976.第49頁。)薩提·胡斯里認為,埃及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再次,強調阿拉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薩提·胡斯里認為,民族高於一切,離開了阿拉伯民族整體,個人無自由可言。他指出:「統一意味著政治上的統一。」(註: S. G. Haim (ed) ArabNationalism:an Anthology〔M〕, Calif. and Los Angeles,1976.第149頁。) 三、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二戰前後到60年代中期)
二戰後至五六十年代,隨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阿拉伯各國贏得了獨立。蘇聯、東歐和中國革命的影響,為阿拉伯國家實施社會主義提供了借鑒。因此,阿拉伯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及國家民族主義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民族主義思想體系。
1.阿弗拉克的復興黨及其理論
把阿拉伯民族主義現代化、組織化的人物是米歇爾·阿弗拉克。他出生在大馬士革貧民區,1933年從法國留學回國後,同敘利亞共產黨的一些負責人辦《先鋒》雜志, 並為《天天》報撰稿。 他的思想形成於1935年前後的理論與實踐活動。當時他從傳統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泛伊斯蘭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法國的安德列·紀德和羅曼·羅蘭等人的自由思想中吸取營養。1940年,在大馬士革他提出建立「巴斯黨」(BA』TH)。「巴斯」是阿拉伯語「復興」的意思,在宗教上有復活的含義。他的座右銘是:「拯救阿拉伯民族是自己永恆的天職。」1941年他同比塔爾開始以「巴斯黨」名義進行活動。1943年7月, 他在競選聲明中第一次把他領導的阿拉伯復興運動組織稱之為「阿拉伯復興黨」,把「統一阿拉伯民族,具有不朽的使命」作為黨的口號。(註:參閱彭樹智著《東方民族主義思潮》〔M〕,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第364~365頁。)
1947年4月4日至6日, 阿拉伯復興黨在大馬士革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布阿拉伯復興黨成立。阿弗拉克被選為主席。在通過的黨綱中,對宗教、阿拉伯統一、個人自由、婦女解放、社會主義問題作了規定,充分體現了該黨的「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三大目標。(註:阿拉伯復興黨章程共45條。見前引S. G. Haim(ed) Arab Nationalism: an Anthology〔M〕, Calif. and Los Angeles, 1976。第233~241頁。)他把統一放在了第一位,強調阿拉伯人為統一民族,他們的祖國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經濟實體,而要實現統一就必須反對殖民主義。他把自由放在第二位,主張阿拉伯祖國必須從殖民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使阿拉伯人民有權自由支配自己的命運和財富,使個人自由同民族解放同步發展。他認為「社會主義」是「公正、合理的經濟制度」(註:阿卜杜勒·馬克立《當代阿拉伯政治文選》〔C〕邦景祖譯,第34頁。 轉引上海社會科學院情報所編《當代亞非拉社會主義思潮》〔M〕, 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第125~126頁。)。在他看來,社會主義是軀體,而統一則是它的靈魂。所謂統一的具體藍圖是;建立阿拉伯聯邦,這個聯邦不但是世俗國家,而且是社會主義國家。
將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聯系在一起,是阿弗拉克對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被後人稱之為「阿拉伯社會主義」。作為阿拉伯復興黨的創始人,他曾於1929~1934年在巴黎求學期間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思想。但作為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主張反對本國貴族,更要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
2.納賽爾主義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國。革命勝利後,納賽爾繼承了塔哈·海珊的埃及民族主義和薩提·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理論,吸收了國際上的社會主義思潮,發展成為納賽爾主義並付諸實踐。
「7.23」革命後,納賽爾撰寫了《革命的哲學》一書,闡述了他的民族主義思想體系。其基本要點:一是進行民族民主革命。指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必須反對本國的反動政府,進行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暴君的政治革命。二是開展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指出阿拉伯民族主義「將致力於摧毀阿拉伯地區的外國勢力」幫助每個阿拉伯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三是實現阿拉伯民族統一。強調「當每個阿拉伯國家處於分裂或孤立的時候,其後果只能成為帝國主義控制的國家,一旦它們團結起來,就將變得強大,能夠反對任何侵略」;(註: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著《革命的哲學》〔M 〕, 張一民譯, 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第55頁。)四是實現埃及在阿拉伯、非洲以及伊斯蘭世界的領導作用。他在《革命的哲學》一書中把阿拉伯、非洲大陸和伊斯蘭世界稱為「三個圈子」,強調埃及必須緊密與之聯系在一起。「我們的活動不能不圍繞著這些圈子進行,不能不竭盡全力在這些圈子裡有所作為。」納賽爾強調,歷史使命確定埃及要在三個圈子裡擔任「光榮的英雄角色。」(註: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著《革命的哲學》〔M〕, 張一民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第44頁。)
我國著名史學家彭樹智教授認為,納賽爾主義經過了三個發展層次,即埃及民族主義、阿拉伯民族主義和阿拉伯社會主義,並認為納賽爾主義的三個層次是一個遞進的發展過程。第一個層次的埃及民族主義是納賽爾主義的原型和基礎;第二個層次的阿拉伯主義是納賽爾主義的擴大和延伸;第三個層次的阿拉伯社會主義是納賽爾主義的深化和完成。(註:彭樹智著《東方民族主義思潮》〔M〕,第427、431頁。
1957年埃及民族民主革命大體實現了初步目標,在初步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後,納賽爾的目光開始轉向國外。1958年,埃及同敘利亞合並,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標志著納賽爾在阿拉伯民族主義實踐方面由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轉變為以「實現阿拉伯統一」為主要內容。他還試圖在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推行「統一」計劃。1961年9月,埃、敘統一破裂, 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統一」嘗試也遭失敗。這表明阿拉伯民族主義力量在「統一」、「聯合」的口號下都把自身的利益,把本國本集團的利益放在首位,都企圖使自己處於主導地位,最後不是破裂就是名存實亡。埃、敘合並的失敗,證明在政治領域,國家民族主義思想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證明不承認阿拉伯各國的主權現實,強行與他國「統一」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962年「阿聯」全國人民力量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行動憲章》指出:「阿拉伯統一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可能出現多種多樣的形式和許多階段來達到最後目標。」(註:彭樹智著《東方民族主義思潮》〔M〕,第430頁。)這表明納賽爾總結了經驗教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納賽爾說,阿拉伯民族主義政策就是「不結盟、積極中立和消滅(帝國主義)勢力范圍,不左不右,實現聯合團結,不搞分裂。」(註:彭樹智著《東方民族主義思潮》〔M〕,第430頁。)1961年9 月,納賽爾同鐵托、尼赫魯等人發起了不結盟運動。這時,納賽爾所倡導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在對外方面的重心由推行「阿拉伯統一」轉向在第三世界推行「不結盟主義」。
1962年5月,納賽爾提出了阿拉伯社會主義, 作為深化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導理論。從此,納賽爾開始了他的阿拉伯社會主義的理論闡述和具體實踐。1967年「6.5」戰爭中埃及戰敗, 納賽爾的聲望有所下降。他於1970年去世。但納賽爾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和社會發展模式在阿拉伯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阿拉伯政黨遵循納賽爾主義,希望走納賽爾的道路來振興國家。
3.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泛阿拉伯主義
敘利亞和伊拉克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盛行的國家。復興黨創建於敘利亞,流行於伊拉克。巴格達和大馬士革先後成為阿拉伯民族主義的中心。
1947年4月阿弗拉克在敘利亞成立了阿拉伯復興黨後,1952 年又與泛阿拉伯主義議員阿克拉姆·胡拉尼於1950年創立的阿拉伯社會黨合並,正式取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60年代初,復興黨已經發展成為敘利亞的一個龐大的黨組織。復興黨的活動范圍是整個阿拉伯世界。所以在它成立後,不斷向外發展,先後在伊拉克、黎巴嫩、約旦建立了支部。該黨的綱領是「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60年代,復興黨相繼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奪取政權,成為阿拉伯世界僅有的兩個復興黨執政的國家。
從1968年7 月開始執政的伊拉克復興黨政府一直堅持泛阿拉伯民族主義主張。黨的領導人,特別是薩達姆·海珊就是狂熱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們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對阿拉伯民族主義理論進行了充實和發展,並在實踐中付諸努力。1979年6月, 伊拉克總統貝克爾與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巴格達簽署《政治宣言》宣布成立「兩地區政治統一指揮委員會」,實現黨政、司法、國防、軍事指揮、經濟、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統一決策。1980年2月8日,在紀念復興黨1963年首次奪權的大會上,新任總統剛8 個月的薩達姆發表了著名的《民族宣言》,提出了關於發展阿拉伯國家間關系的八項原則(註:《阿拉伯民族宣言》8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是:1. 拒絕任何外國軍隊和外國基地在阿拉伯地區的存在;2.禁止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使用武力反對另一個阿拉伯國家,主張用和平手段解決阿拉伯國家間可能發生的爭端;3.第二條原則同樣適用於阿拉伯國家的鄰國;4.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反對任何一個外國侵犯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的主權;5.恪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6.堅持完全中立和不結盟;7.阿拉伯國家間應建立積極的、發展的經濟關系;8.伊拉克准備對每一個阿拉伯國家和遵守這一宣言的任何方面遵守這一宣言。)。執政後的薩達姆一直高舉泛阿拉伯主義大旗而在中東乃至世界倍受矚目。
早期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提出的、復興黨領導集團繼承並發展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理論主要有以下主要內容:一是民族高於國家。這是復興黨創始人阿弗拉克最早提出來的觀點,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基石。薩達姆認為,在阿拉伯世界存在著「各國自身利益和阿拉伯利益」兩個范疇,而「民族責任感高於一切個人和地區的利益」。二是復興阿拉伯。基於古代阿拉伯歷史輝煌所產生的民族優越感和對復興這種輝煌的強烈渴望,復興阿拉伯成為泛阿拉伯主義的重要內涵。三是阿拉伯統一。統一阿拉伯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核心,是幾代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夢寐以求的目標。薩達姆時代,復興黨領導集團意識到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並非易事,轉而把這一理想定為長遠的終極目標,採取局部統一向全面統一的漸進方針加以實現。此外,還強調阿拉伯國家團結合作,與外部世界和平共處;阿拉伯世界一致對外;並認為經濟合作和均貧富是阿拉伯統一的基石。(註:參閱王@①著《巴比倫戰車伊拉克》〔M〕,時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75~78頁。)
復興黨領導集團所倡導的泛阿拉伯主義涉及國家建設、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等重要內容。它倡導的獨立自主、反對大國干涉阿拉伯內部事務,主張加強阿拉伯國家的團結,要求發展民族經濟,提高社會生產力,追求社會平等,堅決反對猶太復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這些都代表了阿拉伯人民的根本意志,因而是積極和進步的。但是復興黨的泛阿拉伯主義也存在著重大弊端。首先,在阿拉伯世界主權國家已成現實的情況下,它所倡導的阿拉伯統一有明顯的超現實性,即使是平等協商式的「統一」也很難行得通,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合並」計劃均告失敗即是證明。從理論上說它也存在一個重大弊端,即過分強調「阿拉伯利益」而忽視各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和主權,模糊了國與國之間正當的利益界限。如伊拉克把自己作為阿拉伯利益的代表者,事實上把伊拉克置於其他阿拉伯國家之上,這違背了「相互尊重主權」這一最基本的國際關系准則,在實踐中極易導致踐踏他國主權的「強制統一」。日後,薩達姆正是犯了這一方面的錯誤,發動了兩次海灣戰爭。其次,復興黨所倡導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主張「民族高於國家」這種觀點,在二戰前各個阿拉伯國家尚未獨立的情況下,有其存在的客觀合理性,對於指導阿拉伯民族各個分支加強團結,共同開展反對西方統治的斗爭,有其積極的指導意義。但是,在二戰後阿拉伯獨立國家紛紛建立,國家主權現實已被確定的條件下,繼續堅持「民族高於國家」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就明顯違逆了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它極易導致對其他阿拉伯國家主權的漠視。伊拉克復興黨領導集團正是這樣。在他們的頭腦中,國家主權意識相對淡薄,充滿對「阿拉伯統一」的虛幻渴望。這種心態導致對國家利益空間的超現實界定,為侵略擴張慾望的滋生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綜上所述,阿拉伯民族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在內容上,從反對奧斯曼帝國的腐敗統治,要求民族平等,發展到帝國後期要求自治和獨立。在英國委任統治期間,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提出了反對殖民主義,要求獨立、統一、振興阿拉伯民族的思想。二戰後隨著阿拉伯國家逐步走向獨立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阿拉伯民族主義理論在繼承了歷史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傳統的同時,又吸收了社會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和西方的平等、自由等思想,最典型的是納賽爾主義和阿弗拉克的復興黨理論。阿拉伯社會主義雖然是由阿弗拉克提出的,但把它付諸實踐的是納賽爾,所以納賽爾的影響遠遠大於阿弗拉克。此後,由納賽爾主義派生出名目繁多的阿拉伯社會主義流派,其中較著名的有以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復興黨倡導的阿拉伯社會主義、利比亞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論」以及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的「自管社會主義」等。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是阿拉伯社會主義思潮的全盛時期,70年代中、後期伊斯蘭復興運動崛起,阿拉伯社會主義開始走下坡路。但伊斯蘭復興主義運動仍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有人稱之為伊斯蘭民族主義。他們要求用伊斯蘭教來振興阿拉伯民族。
從形式上來看,阿拉伯民族主義經歷了一個從政治民族主義向經濟、文化民族主義演變的過程。政治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雖然在目前處於低潮,但它並沒有消亡。它的經濟和文化層面,或稱之為經濟民族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仍很活躍,並以強勁的勢頭向前發展。自二戰後「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成立以來,阿拉伯國家相繼成立了經濟理事會、阿拉伯勞工組織、阿拉伯經濟與社會發展基金組織、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阿拉伯工業發展中心和阿拉伯農業發展組織等機構。80年代初,海灣6國還成立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在政治上取代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是國家民族主義,因為國家民族主義符合當今阿拉伯國家的現實。展望未來,隨著阿拉伯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地區一體化的潮流勢不可擋,經濟上的一體化必然導致政治上的一體化,所以阿拉伯民族主義組織「阿盟」將會和歐盟、東盟一樣,成為一個政治經濟集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阿拉伯民族主義還遠未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❸ 中國的科學家有誰

有很多。
例如
錢學森(1911——)中國現代科學家。祖籍浙江杭州,生於上海。留學美國並在近代力學奠基人卡門指導下從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國後投身於開創中國力學、航天事業等工作。他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第一任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等。
李四光(1889?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
竺可楨(1890——1974年),我國代氣象事業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鄧稼先
錢偉長,1913年10月生,江蘇無錫人。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任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科院名譽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❹ 鄧倫,人生難得窩囊是什麼梗

伴隨著綜藝節目的不斷出新,在近期的綜藝節目中《密室大逃脫》第二季算是其中的熱門,作為一檔實景解謎體驗秀,在本季節目當中邀請到了楊冪,鄧倫,黃明昊,大張偉,郭麒麟擔當新一季的常駐嘉賓。而且每一期節目當中都會有著飛行嘉賓的出現,也讓整個節目變得樂趣十足。

逃亡時刻郭麒麟撞飛楊冪,鄧倫再出名言:人生難得窩囊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當中仍是延續著上一期保安密室的內容,在本期節目一開始嘉賓們需要完成去各個角落尋找藍色花朵的任務,在游戲的過程中因為每個區域都有著被感染的人群和黑暗的燈光,整個環境非常的恐怖,成員們需要對於這些恐怖的環節中尋找到任務道具。在這樣的氛圍中導致了很多成員並不想走出安全屋,這也導致了整個游戲過程變得非常緩慢。
然而對於這個游戲大張偉和黃明昊,張國偉首先出擊拿到了藍色的花朵,並且在游戲的過程中楊冪也參與其中。並且在之前的節目當中鄧倫算是從第一季膽小到第二季的嘉賓,在游戲的過程中成員們也不斷鼓勵的鄧倫。並且在一次全體出擊的過程中楊冪用一種激將法的方式試探著鄧倫,並且在過程中完成接眼淚的任務。
並且在這樣的游戲當中也出現了很多意外,不管是在逃跑的過程中張國偉為了保護楊冪一把抱起沖向安全屋,還是面對感染者的追趕在逃跑的過程中郭麒麟無意的把楊冪撞到了牆上,都讓大家感覺受到了這個游戲當中的緊張感和游戲氛圍。雖然狀況頻出和笑點層次不窮,但是其中的很多游戲環節也是製作的非常精細。尤其是很多猜題的過程中給了大家很多驚喜和益智的地方。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