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著賞析論文

名著賞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01 16:47:50

1. 對世界名著里個人物的鑒賞論文800字

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1]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論文提綱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寫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信息或詞彙,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論文提綱(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比如有一篇論文論述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業為例,說只要幹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數職工的理解。從全局觀念分折,我們就可以發現這里只講了企業如何改革才能穩定,沒有論述通過深化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增加,最終達到社會穩定。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塊毛料寸寸寶貴,捨不得剪裁去,也就縫制不成合身的衣服。為了成衣,必須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須捨得拋棄。
(三)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初學撰寫論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論點和論據沒有必然聯系,有的只限於反復闡述論點,而缺乏切實有力的論據;有的材料一大堆,論點不明確;有的各部分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論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這樣的論文是沒有說服力的。為了有說服力,必須有虛有實,有論點有例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論證過程有嚴密的邏輯性,擬提綱時特別要注意這一點,檢查這一點。
(四)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序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組成。序論、結論這兩部分在提綱中部應比較簡略。本論則是全文的重點,是應集中筆墨寫深寫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綱上也要列得較為詳細。本論部分至少要有兩層標准,層層深入,層層推理,以便體現總論點和分論點的有機結合,把論點講深講透。

2. 求一篇外國名著欣賞的論文

:《簡愛》的女主人公簡愛敢於反抗壓迫.要求獨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體現出的強烈的女性意識,使其成為那個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關鍵詞:簡愛:女性意識;平等;獨立自從《簡愛》創世以來,夏洛蒂?勃朗特便成了評論家所感舉起的一個人物,被視為"一位傑出的小說家","屬於未來的作家.筆者認為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聲譽,其關健的原因在於她所創作的《簡愛》為我們塑造了文學史上一個敢於反坑壓迫追求獨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並且以一個女性的眼光重新審視既定的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世界,體現了一種以女性為核心的主體意識,從而開啟了女權主義文學思想的先聲.一,女性意識在《筒愛》中的體現一1反抗權勢的壓迫十九世紀的英國普遍存在的婦女觀是什麼呢?當時的思想家約翰?拉斯金在其散文《論女王的花園》中就說,理想的婦女和理想的家庭與現實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競爭互不相容,婦女的地位不是在社會上,而是在家庭中.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就是做"家裡的天使."這就意味著女人必須在家裡侍奉丈夫和孩子,否則就是不合乎"家裡的天使"的模式,也就失去了女人存在的價值.顯然."天使"集中概括了一個男權主義世界裡十分荒謬的婦女觀.這種觀點在十九世紀十分盛行,就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簡-愛卻大聲宣布"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這呼聲既是對以男子為中心的英國社會的公開挑戰,也是為扞衛女性人格與尊嚴的吶喊.若從婦女解放的角度說來,這句鏗鏘有力的話在當時有名么激進,多麼有份量!可以它是打開《簡愛》的一把鑰匙.簡愛從小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寄養家庭里少爺的專橫.小姐的傲慢,夫人的惡意,僕人的偏見,都令她感到痛苦不堪.從而產生強烈的反抗意識"不公平!不公平!"這是她的結論.終於在她被她的表哥打得頭破血流之際,她發瘋似的和他對打,使盡全力狠狠地揍他一拳,並發泄地叫道::"你這個男孩真是又惡毒又殘酷!你像個殺人犯!你像個虐待奴隸的人!你像羅馬的皇帝!"她甚至敢於對她殘忍的舅母說:"世界上我晟恨的人就是你!"對寄養家庭的反抗導致了簡愛被送進勞渥德孤兒院.這是一所以肉體到精神對孩子們進行宗教束縛摧殘的所謂慈善機構.簡仍是那樣叛逆不馴.她對好友海倫經常受到責罵和鞭打卻從不抱怨十分蔑視和憤恨.她奉勸海倫說,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鞭子奪過來,當面把它折斷,而且"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狠狠地回擊!"這正是簡強烈的反抗精神的寫照.簡以她頑強的生命力熬過了八年窒息刻板的學校生活.但她始終念念不忘的是"我嚮往自由,我渴望自由".這都表明了簡"不與環境命運相妥協,勇於反抗斗爭,爭取做人的權利的可貴精神,而這正是當時廣大婦女覺醒的標志."--)要求經濟上的獨立女性的獨立首先在於經濟上的獨立.在簡愛生活的年代,結婚是女子的唯一出路.但在簡愛的心目中,經濟的獨立是她人格獨立的支柱.只有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她才覺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才覺得自己是個實實在在的人.簡愛經歷了痛苦,貧窮的童年,但她發奮努力,終於以超群的才華當上了老師,經濟上得以自食其力.她對經濟上獨立自主的要求是強烈的也是貫穿始終的.羅切斯特給她買的昂貴的衣服首飾,都讓她一推掉.她向羅切斯特表示:"不要任何財物,只要一顆沒有被大量的恩惠壓倒的心".她永遠也受不了"讓羅切斯特先生把我打扮得像一個玩偶,每天讓金雨淋在我周圍".她執意不放棄家庭教師的工作,而要繼續作阿黛勒的家庭教師,用這個掙得我的膳宿費和外加的一年的三十磅.在離開桑菲爾德和她所深愛的男人後.簡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一份新的生活她承擔了聖約翰為他介紹的艱苦工作.為窮人服務.做一名鄉村教師.同時.這份工作也給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簡愛在經濟上獨立的要求,並沒有使她把金錢作為唯一的目標.簡愛在金錢面前.在叔叔的遺產一夜之間由赤貧變為富有的時候,她立即就把遺產的大部分轉贈給她貧窮的表哥表姐.很明顯,作者努力讓她的女主人公在經濟上獨立的用心是良苦.我認為,遺產的安排並非象許多評論者所說的是"畫蛇添足".而是恰恰反映了作者已經敏銳地看到,女性的獨立首先在於經濟的獨立.她清楚地懂得.如果婦女在經濟上不能獨立,那麼在政治上,婚姻上就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可言,這個認識無疑是接近真理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要婦女仍然排除於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只是從事家庭的私人勞?37?動,那麼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的平等,現在和將來都是不可能的."(三)追求平等的愛情按照維多利亞時期婦女的行為規范,簡愛有兩大過失:一是向一個男人(羅切斯特)主動表達自己的愛情;二是拒絕另一個男人(聖約翰)的求婚.簡愛與男主人翁羅切斯特的愛情波折.使她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當簡愛發現自己愛上羅切斯特的時候.她很清楚地意識到橫亘在他們之間的巨大的鴻溝:羅切斯特出身名門,是上流社會的紳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個地位與傭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師.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氣餒.或者自我貶低,而是勇敢地向自己!向羅切斯特承認自己的感情.在一場社會地位如此懸殊的愛情當中,表現得不卑不亢.她認為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這無疑是在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向社會偏見的大膽挑戰."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貌和一點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在英國小說史上.簡是第一位女主人翁,為強烈的感情所驅使,主動地向她愛慕的男主人翁表達愛意,而又如此率真感人!當她為自己不能與羅切斯特結合卻仍被留在庄園而感到屈辱時,她憤然說道:"你認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錯了!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這番有力的自白表明了簡一貫遵循的神聖原則一一自重,自尊,自愛.由於羅切斯特瘋妻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結成夫妻.於是羅切斯特就決定帶簡到遙遠的地方一起生活.

3. 跪求關於外國文學名著鑒賞論文~!!

外國文學名著鑒賞分析《紅與黑》的人物形象塑造
錄入日期:2008-02-23 來源:曹楊新村第六小學團支部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小說,他講述的主人公於連的一生經歷為線索向我們講述了法國19世紀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法國新的勢力與舊勢力的交鋒,《紅與黑》起初的標題為《於連》,1830年定名為《紅與黑》,並有副標題「1830年紀事」。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作,是因為它最早體現了這一流派的基本特徵。首先,小說直接吸取現實題材,反映現實斗爭。1827年的《法院公報》上登載一個27歲的青年家庭教師槍殺了自己的女主人的案例,啟發了司湯達,但小說的故事已與生活中的案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作者用他長期以來對復辟王朝時期生活的觀察,聯系當時的實際,注入他對社會矛盾的認識,使《紅與黑》成為一部反映復辟與反復辟斗爭的形象歷史。作品中的「紅」代表了充滿英雄業績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特別是拿破崙帝國;「黑」代表了教會惡勢力猖獗的復辟時期,作品對社會的種種罪惡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時,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尤其強調環境對人物的影響,也使這部作品成為典範。。沿著於連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和事情。本書的作者司湯達使用了多種手法對人物進行了塑造,使今天的我們讀起來使我們感覺到人物栩栩如生,歷歷在目。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多角度塑造人物,並且使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那麼我們以於連為例子進行分析:一個出身卑微、到處受人歧視的鋸木廠工人,如何在階級意識濃厚的社會里力爭上游?從小城市長家的家庭教師,做到巴黎侯爵的秘書,由於他的神學造詣與謹言慎行,漸漸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獲得市長夫人與侯爵千金的愛情……然而在拘謹的表象下,年輕人的心卻充滿對英雄的崇拜,對貴族的憎恨,以及想出人頭地的野心。他一步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交戰…… <<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他曾經參加拿破崙的幾次戰役,離開軍隊後便投身外交界,被派往義大利當領事官。由於他的經歷,司湯達觀察到社會種種不平的現象,特別是貴族階級與教會連手所形成的黑暗勢力,以及新興資產階級人心的反動;促使他開始寫作,完成了這部批判時代社會,剖析人性的<<紅與黑>>。<<紅與黑>>其實是一個象徵性的書名,有人說「紅」是指書中靈魂人物於連,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叛逆者;「黑」則是指他所反抗的教會、貴族階級及復辟王朝所結合的強大勢力。又有人說「紅」與「黑」代表了當時最熱門的「軍隊」與「教會」。你也可以說「紅」指的是主角於連心中善良、誠實的那一部分,而「黑」則是他內心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主宰了於連的思考與行為;「紅」與「黑」的抗爭,註定了於連悲劇性的下場。而在時代大環境的籠罩下,於連身旁的諸多人物角色,難道不也這樣徘徊在「紅」與「黑」的矛盾掙扎里嗎?像天真單純的雷納爾夫人,初嘗愛情滋味,幸福的狂喜與衷心的悔恨不斷在內心交戰;而高傲的貴族千金拉穆爾小姐則在英雄崇拜的愛情與身分地位、自尊之間猶疑……他細膩地描寫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分析他們感情與慾望的細微變化,使讀者得以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你將不僅僅知道故事表層的結果,更洞察造成此一切結果背後的原因,因而獲得更深的沖擊與感動。作者正是用了這種手法讓我們感覺到人物就在我們的身邊。其實作者在無意之中也開啟了現在的一種文學的題材即現在所說的意識流文體。
作者並且通過多方面的展示人物性格向我們展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我們還是以於連為代表來分析一下:於連的出生在一個下層的人物為了得到一些東西他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首先他和雷那爾夫人的愛情就是一種逢場作戲的感覺。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拿破崙式的征服的慾望,他對夫人的激情絕對是一種逢場作戲。當然著只是他的性格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大的側面,比如說:他在神學院的時候為了自己的晉升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很大東西。甚至將一些很是枯燥的東西背誦下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的這種能力。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於連出於同樣的目的還是佔有了自己侯爵的女兒。當然他的性格中也有一部分是出在自己的原來的階級,這是為統治階級說不可以容忍的所以於連的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東西了。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了。也正是這樣的性格的塑造達到了相同的目的讓我們感覺於連舊在我們的身邊。他就是我們中的一個人是不存在距離的。
作者通過了這種形象的寫做手法向我們描寫了一個一個鮮活的人物是作者的書成為了小說中的精品。我們在以後的創做中也應該使用這種創做手法多個側面,多個角度的去描寫一個人物,將這個人物寫的鮮活而生動,讓讀者與作者之間形成一種共鳴。這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才是能吸引讀者的好書。

4. 求一篇關於四大名著的論文

在《三國演義》眾多文臣武將和如雲強手中,龐統可謂獨具特色的一位。龐統在作品中存在時間不長,所佔篇幅不多,生卒短暫。然而卻以其曲折的生平、獨特的個性、奇絕的才智、輝煌的人生而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無窮的意趣。龐統是個難得的奇才、剛正的狂士、豁達的諍臣。
(一)難得的奇才
龐統形象的審美意趣,首先源於其性格中奇的特徵。奇者:一曰罕見,二曰傑出、超凡。本文稱龐統為奇才,二者兼而有之。龐統的奇才大智享譽荊襄,盛傳江東。孫權早聞大名,周瑜多用其計;劉備久聞芳名,孔明深服其智;魯肅稱其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然而卻遭遇坎坷。或埋沒於襄陽,或屈沉於江東;或遭孫權冷落,或受劉備屈待;甚而公瑾屢用其謀,竟未授其職;為東吳建奇功,卻不被吳主所認可。龐統之屈可謂奇也。正是龐統之奇才被屈待構成了其獨特的審美意趣。
1.名士交口贊奇才
稱龐統為奇才,首先在於龐統頗得當時天下名士賢才的贊賞,盛名布於海內。劉備為躲避蔡氏兄妹所謀殺身之禍,馬躍檀溪,逃難至南漳水鏡先生莊上,水鏡指點道:「天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見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73年12月第3版308頁)小說作者在此通過著名隱士司馬德操之口將龐統作為天下奇才推薦給劉備。龐統不僅享譽襄,而且名播江東。據小說介紹,龐統因避難寓居江東期間,周瑜通過魯肅多次請教龐統,並多用其謀。魯肅因深知龐統之大智奇才,在剛繼任督都之職時,就向孫權舉薦了龐統。肅稱統:「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於管樂,樞機可關於孫吳;往日公謹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同上488頁)可見,龐統之奇才大略深得當時天下名士贊賞推崇。孫權以貌相人,以偏愛取才而冷落龐統。魯肅深感惋惜,稱贊關安慰龐統道:「公抱匡濟之才,何往而不利?」(同上489頁)當肅得知統欲投劉備時,支持並囑咐道:「無使孫、劉互伐,同力破曹。」統答曰:「此某平生之素志。」(同上)
可見統之見解高遠,樞機超凡。倘孫、劉長期聯盟,同力破曹,便會無往而不勝。可惜孫劉兩方眾多文臣武將持此見解者僅魯肅、龐統、孔明等寥寥數人。甚至連被稱為世之梟雄的劉備也能認識到孫劉聯明的極端重要性。否則,豈有夷陵之敗?乃至孫劉兩大集團最終被魏方所滅?象龐統這樣才智過人,機謀深遠之士也被孫權所冷待,只能證明孫權也是一個目不識珠之輩。三國之爭從根本上講是人才之爭。在小說中作者對龐統之才極為賞識推崇,對其才智被埋沒,被屈待深感惋惜。
魯肅在寫給劉備的薦書中推崇道:「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展其驥足。」並特別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負所學,終為他人所用,實可惜也!」(同上490頁)孔明在東吳吊喪期間,曾面晤龐統,並寫有薦書給劉備,推薦龐統。當孔明從東吳回,問及龐統時,劉備稱統「近治耒陽縣,好酒廢事。」孔明聞言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所學,勝亮十倍。」並指出:「大賢若處小任,往往以酒糊塗,倦於視事。」(同上)劉備方根據張飛、孫乾考察的情況和魯肅、孔明的舉薦,糾正屈待大才的過失,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選方略。小說在描寫龐統曹冷遇被屈待的情節時,充滿贊賞而惋惜的審美情調。這情調是作者對人才被屈待的深深遺憾,對健全人才環境的熱切呼喚。它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感染著讀者的情緒,啟示後世善待賢才。
2.巧授連環展驥才
在名士的口碑中,龐統是學識淵博而未展驥足的奇才。在實踐中,龐統謀略樞機如何呢?在現實中,龐統不愧為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賢士。小說作者以極為贊賞的筆調表現了龐統在實踐中所顯示的奇智神謀,給讀者以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的審美享受。
魯肅將龐統推薦給孫權時說:「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此非虛言。在龐統寓居東吳期間,雖未正式拜授任何職銜,但在事實上已充任著東吳謀士之職。《三國演義》第47回「龐統巧授連環記」就描寫了龐統受周瑜之邀,以過人的智慧機敏向曹操巧授連環記,使操自鎖戰船的精彩場面。其間,龐統的謀略樞機得到出神入化的表現,達到令人驚嘆的境地。
面對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壓境之勢,周瑜使魯肅問策於龐統,統先獻「火攻」之策,後獻「連環」之計。周瑜猶伯樂得千里馬,深服龐統之論,使肅請龐統出山為其施行連環記。曹操被稱為世之奸雄,對其施計談何容易!非智謀超常、膽識過人者莫敢當此大任。周瑜知人善任,對肅曰:「為我行此計者,非龐士元不可。」果不出周瑜所料,龐士元以傑出的才學、超凡的智慧、隨機應變的高招圓滿完成了巧施妙計的任務。統先裝成懷才不遇、對周瑜極為不滿、而遁跡於西山草庵的隱者,贏得了生性愚拙、出使東吳的蔣干信任,得以被引入曹營。得見曹操後,就根據操之心理、性格特點,用驕兵之計和獻媚之詞,又獲得了操的信賴。從而乘機查清了曹軍布陣情況。同時,極盡誇贊奉迎之能事,使躊躅滿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備,進而獲得了與操同桌共飲,暢談兵機的殊遇。此時,龐統便以自己淵博的學識,與操「高談雄辯,應答如流」,使操「深為敬服,殷勤相待」。當統獲得操深深敬服之後,便開始佯裝醉意,又以關切的語氣、投石探路船問道:「敢問軍中有良醫否?」當操答:「水軍多疾,須用良醫治之」時,統便指出水軍嘔吐的原因:「大江之中,潮漲潮落,凡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簸,便生疾病。」而此問題正是操所憂慮之事。如何不求良策?於是龐統乘機便授其計,使操「以大船小船各皆搭配,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鋪上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它風浪上下,復何懼哉?」(同上)操入魔也似中計,反下席而謝。真乃智者奇者龐統也!正如小說中詩曰:「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同上)龐統能智勝生性多疑、詭計多端的曹操,可見其智絕才奇和出神入化的應變能力。小說中龐統奇智勝奸雄的情節場面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漾溢著襲人的妙趣。讀之,令人興味盎然,精神愉悅。
3.明察善斷理事才
若說在赤壁之戰中,龐統智獻火攻之策,巧授連環之記顯示出龐統高超的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的話,那麼「耒陽縣龐統理事」則表現了龐統非凡的理事才能。龐統滿懷匡世之志、濟民之才欲意安邦濟世卻遭冷遇,最後只得抱屈來到山僻小縣任縣令。終日以酒取樂,不理政事。劉備得知便派張飛、孫乾前往巡察。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張飛見之,責其盡廢縣事。統不加申辨,「隨即喚公吏,將百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析,吏皆紛然齎抱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跪階下。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將百日所積之事,盡斷畢了。」(同上490頁)投筆於地而對張飛曰:「所廢之事何在?量此小縣,何足介意。」(同上)在此作者以嘆賞的筆調表現了龐統明察善斷的洞察決斷之才、干煉果決的理事之才和快捷神速的辦事效率。目睹此情此景張飛驚嘆道:「先生大才,龐統不僅是位面對險境強敵能隨機應變、智勝強手的奇才,而且是一位明察善斷的理事奇才。目睹龐統敏捷干煉的理事情節,不禁令人嘆為觀止。
4.經天緯地匡濟才
龐統的滿腹經倫和雄才大略,猶如蓄足能量的熔岩,直至為劉備取川時,才得以憤發。劉備取川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起決定作用的卻是龐統的運籌決策。在議取西川的過程中,龐統的學識機謀得淋漓盡致的表現。
劉璋納張松之策,擬引劉備入川,以拒張魯入侵。璋遣法正為使面晤劉備後,劉備仍猶豫不決,獨坐沉吟。劉備所猶豫沉吟者何?其實先取西川為基業,而後圖謀大業之方略,早在孔明「隆中決策」中已定。劉備自起事以來,東奔西走,走征北戰,無立足之地。暫時駐足的荊州,在名義上還屬借用東吳之地。劉備如何不時刻想取西川?他曾對孔明、張松、法正等表示:非欲不想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而代之,而是顧忌「同宗相攻,恐人唾罵,失信義於天下。」此即劉備困惑猶豫的根本原因。龐統以敏銳的觀察、理智的思考抓住張松議獻西蜀的契機,運籌謀劃,制定出取西川的謀略方針。尤其是針對劉備以「仁義取天下」指導思想的偏執之處,提出了「宜從權變」的英明思想。從而為困惑中的劉備指點迷津、撥開雲霧和大展宏圖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清除了開拓西川基業的思想障礙。
龐統為劉備消除思想顧慮,先從樹立取川信心開始。他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了西川優勢、荊州劣勢。在「天時」方面,他根據張松所講:「劉璋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張魯在此,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的西川形勢,督促劉備迅速取川。否則,將失去這一天賜良機。在「地利」方面,把益州與荊州的利弊進行了對比。他推崇張松的見解,指出:「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地成業」的地理位置;又指出益州的地利優勢:「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在「人和」方面也分析了取川的有利條件:「今幸張松、法正為內助。」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可謂千載良機。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5. 名著賞析論文提綱怎麼寫

1.名著的作者
2.寫作背景
3.書的主要內容
4.你的感想

6. 2000字名著論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期間著名將領,《三國演義》中的主人翁之一。眾所周知,在《三國志》這所謂的「正史」中對此人記述甚少,以致人們對羅本的《演義》議論紛紛。可這「正史」也並非記錄片,史官趨炎附勢的春秋筆法我也暫且不論,羅本之所以對趙雲濃墨重彩地渲染無非是藉以表達小說的思想,在下也就不妨將趙雲做一藝術形象來分析。基於以上原因,下面便開始夢回三國,走近趙雲。 馳騁疆場,常勝將軍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人征戰幾人回」。戰場是殘酷可怕的,危機四伏;勢如破竹的長槍,虎虎生威的大刀,暗中擊發的弩箭,甚至出其不意飛來的一面盾牌都可能使人口吐白沫,暈厥馬下。以致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說。因此兵將能「劫後餘生」就萬分慶幸了,更何望「馳騁疆場」?由此觀之一切諸如「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的武力排行都是虛幻的,而這些排名也都源於人類(尤其是中國人)的變態心理和虛榮心,其實世事難料,一切皆有可能,因此一切排名都是幼稚和弱智的。但如果真要排也只能排勝率,而勝率很大一部分都看人的處世和謀略,武力當然是基礎,但善用者方可常勝,正如善用賢才可得天下。 以下分三個時期來評析趙雲的戰績: 1. 少青壯年:這時的趙雲銳不可當,鋒芒畢露,初戰便擊敗文丑,之後又挫敗袁紹,跟隨劉備後更是指哪打哪,無往不利,更有長坂雄風,截江救主之佳話。然而趙雲也並非一味魯莽;從孔明之言知詐敗以誘敵,從徐庶之計知以智破八門金鎖陣,可見青壯年時趙雲已頗為老練,知藏鋒,也知好鋼需用在刀刃上。單騎救主於長坂使其深得劉備信任並揚名天下,截江救主進一步消除了與劉關張之間的隔膜……而不似關、張之輩每臨陣則鋒芒畢露,張牙舞爪,稱萬人敵。至於兩種作戰心態孰優孰劣,看看三人下場便知……可見初期的趙雲長槍白馬英俊瀟灑的背後是一個及時雨的形象。 2. 中年:人到中年,歷遍滄海桑田,經歷過龐統軍師及許多戰友的殞身,趙雲從中又學到了很多。在少年老成的基礎上又韜光養晦,不作出頭鳥,甘當救火員,爭做封喉人。計取桂陽足見其智勇雙全,護主訪吳足見其臨危不亂,雒城陣前救張飛、北山軍中護黃忠則更見其老謀深算,一針見血。而漢水一役側是趙雲的巔峰之戰,其間智勇謀略不予細說,「正史」也有記載,可參照《史記·李將軍列傳》,對李廣和趙雲進行比較。這也是我最欣賞的一役,趙雲竟能「虛則虛之」智敗姦猾的曹操,可見其功力深厚。再者就是很久以後的猇亭救主了,阻諫不成的趙雲也希望在沉默中爆發,至於劉備我不必細批,而趙雲則是仁義忠勇大放異彩,還贏得了劉備託孤之信任。可見中年趙雲更加沉穩,該出手時就出手且出手必勝,正如「暴雪出品,絕對精品」,作一位常勝將軍與做一個常盛的公司是有相通之處的。 3. 老年:老年不服老,人之常情,趙雲亦如是。從獨領漢中北伐小有成就,到南征平蠻完成關鍵任務,到隨諸葛亮北伐力斬五將,趙雲又讓天下為之一震,彷彿廉頗在世,重現長坂雄風。然而老矣糊塗,趙雲也險些重蹈黃忠的覆轍,所幸有諸葛亮運籌帷幄,才保住了一世英名、蜀漢聲威。此後趙雲與鄧芝自箕谷全身而退後,便再無建樹,安了此生,一生未嘗敗績,可謂壯載,當為此浮一大白! 浮沉宦海,亢龍有悔 身為武官,趙雲在五虎大將中官職是最低的,也與其能力不符。從牙門將軍,到翊軍將軍,到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再遷鎮東將軍,再左遷鎮軍將軍,最後謚順平侯。前二者處於劉備的困難期,意義不太大,就從中護軍開始吧。趙雲初期不貪功,不圖利,不近財色酒樂,十分謹慎(很符合真三的套路),做到了清正廉潔,當上了中護軍。這個中護軍嘛,具體地說是掌握統帥中央軍隊實權,調度兵力,選拔武官的一個官職,其實是一個既安全又舒服而且十分重要的位子。比之於關張等守邊大將,如果後者是梅西,那麼趙雲就相當於里克爾梅,看似同樣重要的二者其實付出不同而作用皆很大。梅西拼搶多,受傷也多,而里克爾梅則只須送出幾記精準的傳球就可助攻得分。同樣,關張連年征戰,名雖勝於雲但出生入死反不及雲活得愜意,倒不是我說雲無勇,只是贊其明哲保身耳。況且中護軍這位子沒點文憑也是坐不了的。 而中護軍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官職,看看三國的中護軍,如魏之韓浩、蔣濟、夏侯玄、司馬師,吳之周瑜,蜀之費褘,足下便知趙雲在做什麼了,他們皆君主心腹且多為文官,運籌帷幄,培育祖國的花朵,選拔優良品種,堪稱國之頂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由此可見趙雲的能力。 再看貶為鎮軍將軍之事。事由馬謖失街亭說起,趙雲方面一切順利,但諸葛亮卻因馬謖失利而不得不退,而趙雲雖無過,反而有功,即使算為出師不利,也可功過相抵,可為何又貶為鎮軍將軍呢?只有一種可能----自貶。 這又是為何呢?《易》雲:「亢龍有悔」。此「悔」乃「缺陷」意也。即高飛之龍有缺陷,龍即使能飛的更高也不要高飛。龍乃人創祥獸,是被奉為完美的神,那為何「亢龍有悔」呢?我暫且不細講,且舉幾例: 1. 關羽 話說關公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攻拔襄陽,威震華夏,曹操為避之猶欲遷都……此時他已達人生的頂峰,可偏過峰即走下坡路,洋洋得意的他缺陷畢露,以致呂子明白衣渡襲取荊州,關公父子死於非命。 2. 劉備 劉備稱帝後顯然是興奮過度,自恃位高,便連最信任的孔明、趙雲的話也不聽,去東吳送死,最終玩夠了,命丟了,蜀漢也虛了…… 3. 諸葛亮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可見不僅劉阿斗扶不起,劉備也不易扶;然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引得萬人猜忌,包括劉禪,以致在呼風喚雨之時北伐大業即將完成之刻被後主信饞而召回,功敗垂成,飲恨一生。 可見趙雲知隱忍,急流勇退,真得以明哲保身,安度晚年。並非是雲不忠不盡力,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縱析當時勢,雲此舉是利己利國。此舉自然也給了孔明一個台階下,卻促使他繼續北伐。須知「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亮於此則差雲很多,最終不量力而行,客死他鄉,其心可嘉,然行不足鑒也。無功久戰空損國力,或為亮之過也。由此觀之,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確為為官金典。 趙雲雖為武官,然為官之道比之於文官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處處盡善盡美,利國利己,令人欽佩。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以此評價趙雲實不為過。不得不承認雲思想品行高尚,很有修養內涵,也難怪在時隔千七百年後今天仍是人氣最高的武將。現舉幾事以彰其行: 1. 計取桂陽 太守趙范以嫂樊娟之美色誘之,雲固辭不許。時范已與雲結拜,雲曰「范嫂亦雲嫂也」,遂叱之。由此足見其潔身自好,不近女色。 2. 為民請命 益州既定,先主欲將成都民宅分賜諸將,雲阻諫曰:「百姓初罹兵革,須撫之恤之方可得民心,當盡數歸還。待天下一統在各返桑梓才可享受」。劉備善之。足見雲之仁德,深明大義。 3. 箕谷兵退 雲全身而退,有軍資余絹,亮使分賜諸將,雲曰出師不利不當賞賜。請入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由此亦足見雲之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縱觀五虎大將,唯趙雲最趨完美。關羽「剛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暴而無恩」,「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馬超「阻戎負勇」,黃忠「常先登陷陣 看這些所謂的正史記載便知羅本為何要彰顯趙雲了,因為從有限資料來看趙雲最有條件。再看謚號,關張黃馬分別為:壯繆侯、桓侯、威侯、剛侯,足見其好鬥勇狠。而四人結局都沒有趙雲這順平侯好,也又真叫人羨慕。性格決定命運,趙雲的性格決定了他長勝不敗的完美人生。 「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足見雲之魅力。 不論是結合野史看正史,還是演義,趙雲都是一個十分精彩的、值得研究的人,學史者不當皆以正史論,當理性的分析,結合正史來研究。近來書店中「品三國」者比比皆是,沒有一個敢論趙雲的,品來品去還是那幾根老骨頭,輾轉多人之口舌後仍被人輪著品,「大家」品味果然不同凡響,數黑論黃,裝腔作勢,叼著正史便滔滔不絕,從此君之口經那君之齒又沾這君之舌,令人無奈。倒是幾位網友說的頗有深度,然文不甚深,語不甚俗,平易近人,令人叫好。且有長篇大論趙雲者。在下久浮沉於學誨、書海、游戲泉中,於喝茶時閑作此篇,聊抒所懷。謹向羅貫中及天變雨紋兄致敬,向易君等人報以最長的手指。 此乃一家之言,雖漏洞百出,亦實悠悠我心,亦當以此篇向趙雲致敬,親身為後人演繹了這一段千古傳奇,供我們品味吟哦,悠哉游哉啊。不管是不是正史,就算把這當作一部「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來欣賞,也不為過呀。 不過再回頭看來,趙雲這么牛的人因種種原因得不到重用,倒真有種「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的悲涼之感。不過反觀趙雲的人生謀略,連我都頗感壓抑,何況子龍呢?於是我便在此為《演義》第九十七回「常山有虎將」詩後加上一段,加上一段「後現代解構主義」(無厘頭)的「趙雲結局」: 然事果如此耶?非也。卻說雲北伐歸來倍感心力交瘁,厭倦了刀光劍影,便不傳二子武藝;厭倦了宦海浮沉,便決心退隱山林,不問世事,莫管他什麼漢魏蜀吳晉,只管清風明月,猿鶴松竹。於是他與二子間入漢中,伺一風起之機,使出百步穿楊絕技,射斷了孔明庭前的松樹。眾人大驚,皆以勁風斷樹,無不駭然。孔明就佔一課,疑為損一大將。雲聞之大喜,逐令二子披麻戴孝,謊報喪情。而後歸隱山林,不問世事,與於吉、左慈為友,猿鶴為朋,妻子則為之守墳,此後便無人知曉。 直至咸熙元年蜀滅時,才有人於定軍山南一山丘上見一老人,似已逾百歲,其人狂歌慟哭,歌曰: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中有綠發翁,披雲卧松雪。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岩穴。。。。。。不必說,正是趙雲,而此山丘正是諸葛亮所葬之處。 卻說當日孔明袖占知雲未死,而雲仍自謂得意,日後孔明前往拜謁趙雲,雲方驚疑。二人互訴衷腸,孔明對子龍表示理解,子龍也對孔明的執著表示欽佩。此乃後話,不表。 不論正史、野史,都並不可靠,既如此,又何必計較於正野之別呢?倒不如以之為基,懷著一種審美而藝術的心,去盡情地推測,沒准最多人達成共識的那種便於史實八九不離十呢?人言「歷史不忍細看」,我言「歷史何須細看」,只要能使吾曹受益匪淺,即是以史為鑒,又何須分正、野呢? 當今學者過分執迷不悟於正野史之分,以致隨便找一本歷史人物之書便滿卷疑團。可為何不化疑團為設想,再從中得出教訓呢?而這或許便是悟性吧!一青燈,一黃卷,一蓮座,數年枯禪便參悟人世玄理,而成為得道高人,這在當今已不多見。 或許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是虛構成分最多的人吧,而演義本身就是虛構居多,於是趙雲便成為了它藉以表達的忠、孝、義、節的代言人。我喜歡這個角色,也希望世人論及雲時皆能發揮想像暢所欲言,莫隨老儒入黃土,且伴暢想登鴻途!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君王?野記正史皆宦語,且將夢囈換滄桑。 以上便是鄙人對趙雲的一些看法。後半部看似跑題但卻為主幹之基礎,看官覽後也必能各有所感,就連我自己寫完後也感觸良多。 過去在下也寫過不少三國題材的雜文,但如今真冠以論文之名卻使我無從收尾了,別越寫越多了。只有感謝看官能通篇讀下,如此在下便欣慰萬分了。

7. 大學中國音樂名著鑒賞論文

超驗的藝術──談莫札特的音樂
輕快愉悅的風格

我一直對家與宗教之間的關系很有興趣。有些人認為宗教是桎梏藝術的最大元兇,有人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辦法呈現出藝術最超越的心靈,有人則宣稱藝術可以取代宗教,並達到宗教的功能。於是我決定「宗教音樂」。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與心靈的關系究竟為何,宗教音樂絕對呈現的出最真實的心靈狀態。

在研究宗教音樂的過程中,我對莫札特尤其好奇,因為他在薩爾茲堡這個宗教重鎮成長的歲月中,一直為其生計:教堂管風琴職位譜寫為宗教儀式而有的宗教音樂,而薩爾茲堡主教對莫札特這個藝術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華棄若敝屣,不斷限制他的創作,甚至規定莫札特的宗教音樂只能寫小彌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靈視若宗教中的雜質。

這期間,莫札特為想離職,主教竟然以辭去莫札特父親之職務使其生活陷入困境來要脅莫札特。莫札特為了想離開撒爾茲保受限的創作氣氛,與不被器重的藝術生命,也曾在母親陪同下,周遊當年以神童之名走訪過的諸如慕尼黑,奧斯堡,曼漢,巴黎,倫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尋創作生涯的開始,結果非但沒有成功,母親反倒因旅途勞累而病故。莫札特並不想耗費時間教授音樂課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爾茲堡,忍辱繼續作管風琴師,最終還是以跟主教徹底決裂收場。對薩爾茲堡的宗教氣氛,莫札特曾寫信給朋友說:「作人還是不要太『虔誠』比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實一直周旋在創作渴望與維持家計的現實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壓力與自由的藝術生命之間掙扎不已。

和諧中隱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歲時的畫像,此時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親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親莫札特的音樂總體而言非常輕快愉悅,這簡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樂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樂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歲就已充分顯出其音樂的才華,七歲就以神童之名周遊歐洲演奏鋼琴,這時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貴族們寵愛,其音樂中的歡快愉悅是很能被理解的。這種歡快性質,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樂。他最早的宗教音樂 Kyrie(KV33)創作時年僅十歲,Kyrie的內涵是「求主垂憐我的生命」,其實應當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這絕非被人視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寶愛,開始在撒爾茲堡跟主教折沖鬱郁不得志以後,其音樂竟然還是有著愉悅歡快的特點。正是因著這種音樂風格,音樂詮釋家開始注意在莫札特音樂中潛藏的,突然出現突然消失的小調,不諧和音與半音階,他們都發現這些音符在訴說著歡快之外的另一些東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經意間陳述出這些情緒後,便立即以歡快,以和諧再度壓過。而這樣的音樂風格出現最明顯的,就是在母親去世,莫札特又必須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爾茲堡作管風琴師以後。

譬如莫札特的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V364),此曲作於 1779,此時母親已過世,莫札特回到薩爾茲堡,跟主教仍舊不合,(一年後終於徹底決裂),此曲就在一向歡愉輕快的風格中,間雜有半音階的快速迴旋上升音符,給人很焦慮不安的、彷佛想離開逃跑的感覺,此外還數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對應,好像是在不安的質問著什麼。但是這種音符的出現,都是突兀的過渡,不知何來何去的在和諧聲中突然出現突然消失。

雖然這種焦慮感,嚴厲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許莫札特將其放入宗教音樂的。但若仔細聆聽同期的宗教音樂C大調庄嚴彌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間雜半音階的上升,與突然出現嘎然而止的不諧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給人「提出沒有答案」的不確定感十分的明顯。這種宗教音樂的表達,已經是十分露骨了。

不管莫札特最終是如何的以歡快否定憂郁與焦慮,其音樂呈現出來的真實心靈,卻還是可以被聆聽音樂者感覺出來: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離開,對當時的生命處境並不滿意。

莫札特於 1781年終於跟大主教決裂,據說,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當眾很難堪的把他趕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訴父親,「主教說為他服務的人中,沒有像我這樣壞的,又說其他我都不想重復的難聽的話,還說我沒教養....。請你不要灰心,離開大主教我想我就開始會教好運了。」從此,莫札特開始他更艱困的,收入極不穩定的人生。

靈魂深處的信仰告白

莫札特離開撒爾茲堡後,於 1783年創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調彌撒」(KV427),這曲彌撒因為沒有教堂儀式肯用,終於沒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將之與巴哈「B小調彌撒」、貝多芬「庄嚴彌撒」並列世界最偉大的三大彌撒曲。

這首彌撒曲的 Kyrie,先以樂器出現沈重的主題動機後,樂器與人聲呈現二種不同的主題賦格,人聲也分四部賦格。人聲一開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給人十分戲劇性的激動感,而器樂主題重頭到尾循環反覆進行式,彷佛在陳述一個明知結局卻無法停止的抉擇,更襯托出人聲四部賦格「主我求你垂憐」的哀鳴。中間「基督請你憐憫我」歌詞部份,是獨唱清柔祈禱風,與合唱清柔祈禱風時而對話,時而互相附合。等祈禱風結束,就又回到器樂與人聲二部賦格。

8. 對中外文學名著的電影的賞析論文

電影與原著的差異,原因分析,影響力比較,等等。參見《電影化的想像——作家與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9. 小說名著與電影精品賞析的論文

女人的尊嚴與愛

--讀《簡愛》有感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