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送李端賞析

送李端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31 22:28:06

『壹』 李端公的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章,以一個「悲」字貫串全篇。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時令當在嚴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著寒風抖動,四野蒼茫,一片凄涼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離別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但由於是緊承上句脫口而出的,應接自然,故並不給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為此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頷聯寫送別的情景,仍緊扣「悲」字。「路出寒雲外」,故人沿著這條路漸漸遠離而去,由於陰雲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這路好像伸出寒雲之外一般。這里寫的是送別之景,但融入了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這一筆是情藏景中。「寒雲」二字,下筆沉重,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主客別離時的悲涼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終於遠行了,留在這曠野里的只剩詩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無已。偏偏這時,天又下起雪來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詩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轉身來,挪動著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風雪歸途。這一句緊承上句而來,處處與上句照應,如「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雲」,發展自然,色調和諧,與上句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別圖,於淡雅中見出沉鬱。
頸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還是沒離開這個「悲」字。詩人送走了故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不禁產生撫今追昔的情懷。「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是全詩情緒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屬極大不幸,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困厄,而絕少知音呢。這兩句不僅感傷個人的身世飄零,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時代動亂和人們在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鬱,顯出了這首詩與大歷詩人其他贈別之作的重要區別。詩人把送別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將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詩思想感情發展的高潮。在寫法上,這一聯兩句,反復詠嘆,詞切情真。「早」「遲」二字,配搭恰當,音節和諧,前急後緩,頓挫有致,有悲涼回盪之勢。
尾聯收束全詩,仍歸結到「悲」字。詩人在經歷了難堪的送別場面,回憶起不勝傷懷的往事之後,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舍,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畢竟是望不見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會。但世事紛爭,風塵擾攘,不知何時才能相會。「掩淚空相向」,總匯了以上抒寫的凄涼之情;「風塵何處期」,將筆鋒轉向預卜未來,寫出了感情上的餘波。這樣作結,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清代胡本淵《唐詩近體》:「少孤」句悲李,「多難」句自悲。「掩淚」二句,送。
清代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少孤句,皆字字從肺肝中流露,寫情到此,乃為入骨。雖是律體,實《三百篇》、漢魏之苗裔也。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詩為亂離送友,滿紙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歲寒送別,念征途之遞迢,值暮雪之紛飛,不過以平實之筆寫之。後半篇沉鬱激昂,為作者之特色。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沉至(「少孤」二句下)。

『貳』 盧綸的送李瑞 賞析

送李端復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制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注釋】
故關:故鄉。
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簡析】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首聯寫送別時的環境氛圍,時當故關衰草,情正離別堪悲。頷聯寫送別情景,友人伴寒雲而去,自己踏暮雪而歸,依依之情瞭然。頸聯寫回憶以往,感嘆身世。既是憐友,亦是悲己,詞切情真,悲涼回盪。末聯進一步寫難舍難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會。詩以「悲」字貫穿全篇,句句扣緊主題,抒情多於寫景,基調悲涼。

『叄』 盧綸的送李瑞 賞析

送李端
盧綸
故關衰草來遍自,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注釋】
故關:故鄉.
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簡析】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首聯寫送別時的環境氛圍,時當故關衰草,情正離別堪悲.頷聯寫送別情景,友人伴寒雲而去,自己踏暮雪而歸,依依之情瞭然.頸聯寫回憶以往,感嘆身世.既是憐友,亦是悲己,詞切情真,悲涼回盪.末聯進一步寫難舍難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會.詩以「悲」字貫穿全篇,句句扣緊主題,抒情多於寫景,基調悲涼.

『肆』 賞析盧綸的《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①。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②。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回③。 掩淚空相向答,風塵何處期④。 [注釋] ①故關:故鄉。衰草:冬草枯黃,故曰衰草。 ②「路出」句:意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雲天外,寫其道路遙遠漫長。 ③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④風塵:指社會動亂。此句意為在動亂年代,不知後會何期。 [賞析] 這首詩抒寫亂離中的離別之情。前兩聯寫詩人在故鄉衰草遍地的嚴冬送別友人,友人從高山寒雲的小路離去,自己在日暮飛雪時歸來。後兩聯記敘與友人離別之後,詩人在孤獨寂寞中感嘆自己少年孤苦飄零,與友人相識太晚,如今一別,深感在這時世紛亂中與友人後會無期。故鄉衰草,寒雲暮雪,陰郁籠罩,這些描寫把作者與友人的離別之情襯得凄楚悲切。全詩情文並茂,哀婉感人。

記得採納啊

『伍』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分析某一聯的作用答題思路,怎麼分析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詩詞鑒賞常考題型答題思路指導

高考詩歌鑒賞由客觀題變為主觀題後,重視了閱讀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題的難度。每年高考考生在這一板塊上失分相當嚴重。盡管各種教材、資料對詩歌鑒賞方法歸納很系統,但或過於理性,或過於詳盡,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筆者擬定從高考常考題型的答題思維角度來簡單談一下,希望能對學生答題有所啟示和幫助。
題型一分析「詩眼」型
【題型評點】
「詩眼」是指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或詞,一般指句子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有時也指能傳達主旨的一個句子或關鍵詞。 「詩眼」分析題型,命題角度小巧,主要從語言角度來考查詩句中煉字、煉句的技巧。這種題型在2003年高考全國卷中考查了。在以後的幾年中,因其命題角度小巧、難度適中而成了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
【命題特點】
在題干中有兩種問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詩句中用得生動傳神的字或詞,然後要求結合全詩闡發理由;二是預設一種前人評點(「詩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觀點,再闡發理由。題量上一般只有一個,包含兩個問題。
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1、某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詞?為什麼?請結合詩歌簡析。(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
2、提問變體有:①某字歷來被人稱道,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②本詩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覺得甲、乙兩字哪個更好?為什麼?(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遼寧卷)
【簡易思維】
1、讀詩句,定「詩眼」。若問字詞則抓句中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若問句子則抓詩歌情感句、議論句、警策句。
2、闡發理由,注意層次。先解釋字詞的字面意義(概念意義),再回歸原詩分析所用修辭及其效果(語法意義),最後聯繫上下文整體感知煉字效果(語境意義)。分析既聯系整體又著眼於細節,點面結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斷??—解釋(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總述(效果)。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高冠谷口招鄭鄠 (岑參)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雲。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氤氳。
「詩眼」指的是詩句中最生動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二聯中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析。
簡析:此題為「詩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斷再評析,共兩問。題干中已把「詩眼」定位在第二聯寫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動詞或形容詞即可找出「詩眼」來。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然」、「暖」。(判斷)「然」通「燃」,意思是說暮雨中的澗花開得很紅火,像烈火燃燒似的;「暖」是指春雲低垂,潭邊樹木與其相接,好像要為它們送去溫暖,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字面意義)該聯中作者用擬人手法,繪形繪色,精練傳神地描寫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抒發了詩人對朋友這種恬淡閑適隱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語境意義)
題型二 分析意境型
【題型評點】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類的詩詞占據了古詩詞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寫景、借景抒懷,還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機統一。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是依託景物(意象)、環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鑒賞詩歌要從景、境入手去分析詩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詩歌鑒賞中最為常見的題型。
【命題特點】
命題時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詩中境、詩中形象,並能概括其特點。主要考查學生對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一是對詩歌的藝術特色作深層地理解分析。題量為1-2個,命題點主要有:意象特點概括,意境再現與特點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見提問方式有:「這首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意境?」「這首詩所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具體分析。」
【簡易思維】
1、解讀全詩,勾其玄要。要總體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徵 (什麼景、什麼地、什麼時令、什麼人、什麼特徵) 。
2、理清景與景、景與人、景與情的關系。有時詩中所描寫景物比較復雜,要分清景物間的主從、詳略、先後、虛實、動靜、點面等關系,分清景與情之間的並列、因果、互襯、交融或交叉等關系。
3、分析寫景技巧,主要從三方面考慮:層次角度(時空順序、動靜虛實、色調冷暖、正反點面等),遣詞造句(煉字及修辭手法),具體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對比、象徵、比興等)。
4、體會意境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表達志向,抒發情感等。
5、語言組織:先分後總,聯系詩句,分條作答。
注意問題:
1)描繪詩中圖景、形象,不能翻譯詩句,要用自己語言再現。既要忠於原文又要適當創新。
2)概括意境氣氛和形象的特點用語要全面准確。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體,要突出題干中的「怎麼樣」,而不是「是什麼」。
4) 分析純寫景詩時,就詩論詩,不必牽強附會地向作者境遇和時代背景上靠。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問題
日暮 (杜甫①)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②繁。
註:①大歷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寫下此詩。②花燼:燈芯結花,民俗中有「預報喜兆」之意。
1、詩中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
2、在全詩中杜甫表達了怎樣復雜的思想感情?
簡析:本詩首聯化用《詩經》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之句,另創新的意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村寂靜的圖畫。「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夕陽淡淡的余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自然 讓人從闃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戶內人們享受天倫之樂,隱隱透出詩人思鄉戀家之情。
參考答案:1、詩中第一、二句描繪了一幅牛羊歸來,農家柴扉緊閉,寂靜清冷的山村日暮圖景。
2、杜甫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懷念故園、思鄉戀親之情,以及暮年濟世渺茫的人生悲涼之感。
題型三 對前人評點再評價型
【題型評點】

對前人的評價或詩論進行再評價是一種開放性的題型,它自由性、綜合性、創新性都較強。答題時著重在闡發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命題特點】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詩論中有關該詩在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上的評論,然後要求你去判斷(是否同意),並闡發理由。題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評論(詩論引文)—要求判斷(是否同意)—闡發理由(為什麼)--要求(結合全詩)。
常設立的評價角度有:評「詩眼」,評關鍵詞句,評思想內容,評藝術手法等等。
【簡易思維】
1、解讀題目,明確要求。即弄清前人評論的具體角度(內容、技巧、煉字、感情基調、語言特色等),詩論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評論角度、對象、已告知的特點概括等)。
2、精讀詩歌,整體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寫法上最明顯的特點。
3、對第一問「是否同意」原則上要順應命題者的意圖(同意),但也不絕對,然後回歸原詩闡發理由。
4、恰當選用詩歌鑒賞術語、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詩論詩。
注意問題:
1)切忌以術語、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識,應有理有據。
2)分析要有條理,有幾問就答幾問,其提問順序一般不能更換。具體表達時,內容與技巧兩個角度不要交叉表達。
3)運用術語要准確,切忌張冠李戴,答非所問。
4)高考只答第一問,一般是不給分的,必須有分析。
5)答案語言表述上要注意邏輯性和文采性。
【經典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問題
送李端(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塞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有人說,本詩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基調的評價。由題目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自古多情傷離別,本詩以「悲」字統領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聯第二句直言離別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頷聯描寫了一幅嚴寒送別圖,淡雅中有幾分沉鬱,暗含其「悲」;頸聯回憶往事身世,更見其「悲」;尾聯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參考答案:同意。(第一小問)本詩以一個「悲」字統領全文:首聯寫送別環境,直擊「悲」字;頷聯又寫送別,抒依依不捨之情,「寒雲」「暮雪」緊扣「悲」字;頸聯回憶往事,感喟身世,更顯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難求,剛遇知己,卻又要別離,能無悲乎!尾聯寫故人遠走,只盼早日相見,可風塵紛擾,何時才能相見?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斷。(具體分析)總之,全詩將惜別、孤寂、感時傷懷復雜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盪氣回腸之悲涼。(總述)
題型四比較鑒賞型
【題型評點】
這種題型命題者往往給出在題材、感情、寫法、風格上相似甚至對象相同的兩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這種題型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考查點多,易於考查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綜合鑒賞能力。因此,這種題型會成為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命題特點】
一般選取的兩首詩歌在內容和寫法上有某種相似點。命題的方式是要求學生從異同兩個方面來思考,具體設立為1-2比較點,指向性明確,沒有大而全的題目出現。比較中綜合考查了「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相關知識和能力。提問方式有:
①設二問:一問內容或寫法的異(同),二問具體分析其差異性。
②變體一:比較更改前後的優劣。如詩歌順序打亂後,比較改變前後的效果的不同;就詩句中關鍵字詞更換後,比較更換前後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舉兩首詩,問你更喜歡哪一首,並闡明你的理由。這種題目十分開放,答案一般是一則短小的鑒賞文,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現過,備考中要適當訓練。
【簡易思維】
1、通讀詩歌、題目,把握考查重點,做到胸有成竹。
2、分別解讀每首詩,把握其內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結合題干要求,從相同或相異角度去整合兩首詩的信息。
4、分條作答,組織語言要簡明、連貫、准確。
注意:分析不能顧此失彼,要兼顧兩詩;對比分析要具體,突出差異性。
【典型題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1、這兩首詩都是邊塞詩,但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不相同。請結合兩首詩的內容簡要說明。
2、這兩首詩所採用的表現手法也不相同,請任選一個鑒賞角度分析這種不同。
簡析:這是兩首邊塞詩的比較鑒賞題目。所擬的兩道題目帶有較強的綜合性,但命題角度指向性很明確:第1題是要求從內容角度比較抒發情感的差異性;第2題是從一個小角度比較藝術手法的差異性,雖然是一個開放性題目,但作答角度單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題目考什麼,怎麼考,再讀詩歌就有的放矢了,輕松多了。
參考答案:1、高詩寫景,表現了將士牧馬歸來,胡馬北去的和平寧謐的圖畫;寫笛聲,表現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懷鄉之情。李詩寫景,表現了邊塞環境的險惡和景象的荒涼;寫笛聲,表現了懷鄉的迷惘和無限的悲涼。兩詩所選景物不同,傳達出來的感情基調自然不同。高詩婉,李詩哀。
2、煉字角度:高詩中的一個「滿」字就寫出了牧馬時節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著一種盛唐豪情,更隱喻著全體將士懷鄉的不傷之思。李詩中一個「盡」字,寫出了全體戍邊戰士的綿綿不斷的鄉思。
或:修辭角度:高詩中妙用通感,將《梅花落》的笛曲的聽覺轉化為梅花飄落的視覺形象,由邊地無梅而引發戰士對家鄉梅的思念。李詩用恰當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寫出了邊塞環境的險惡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詩虛實結合,象徵暗示。「雪凈」寫春來,象徵邊危化解後的和平,「月明」暗示邊塞的安靜,「牧馬」暗示胡馬北退和戍邊戰士牧歸,「羌笛」暗示邊烽暫息的安閑。前二句實寫邊塞和平生活,後二句虛寫,抒發將士心志。而李詩則用烘托鋪墊,以「沙似雪」「月如霜」來渲染環境險惡,襯托戰士的鄉思之情。

題型五「關鍵說」分析型
【題型評點】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構思,十分注重煉字、煉詞,往往一字一詞關乎全詩主旨、思想感情,因此這一字一詞便成了詩歌構思的線索甚至是關鍵。命題者抓住這一點以小見大來命題,可以考查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語文卷詩詞鑒賞題目改革就率先考了這種題型,隨後幾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這種題型。它以小見大,難易適中,考查全面,將仍被命題者看好。
【命題特點】
題目中先指出某字、詞和句是全詩之關鍵,要求你談談你的理解。有時和評價性題目命題格式一樣,要求先判斷,再闡明理由。一般設置一個大題量。常見的提問方式方式:
①某詞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以?
②有人認為某詞語是全文的關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簡易思維】
1、抓關鍵詞(句)的位置:題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詩歌有開頭,詩歌的中間,詩歌的結尾。
2、抓關鍵詞(句)對主旨的突出作用:點明主題(開頭),強化主題(中間),深化主旨(結尾)。
3、抓關鍵詞(句)在結構上的作用:統領全篇,深化主旨。
【典型題例】
秋思(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行又開封。
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意萬重」一詞是全詩的關鍵,「意萬重」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簡析:此題要求我們理解全詩的關鍵,並對之作評價。一共三問,第一問是為答後兩問服務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萬重」的內涵,後兩問就容易多了。從題目和詩中景物來判斷,詩人的「意萬重」就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愁緒。
參考答案:「意萬重」就是指詩人心中說不完、道不盡的愁緒。同意這種說法。「見秋風」起「作家書」之念,「作家書」又起「意萬重」,正是「意萬重」,欲說還休,所以在家書中「說不盡」,怕「說不盡」方才引發「臨行又開封」。可見詩中的一切內容都是由「意萬重」引起的,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變化也是由「意萬重」造成的。
【舉一反三練習】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彎,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前人評論這首詩時認為「涼「字用得最生動傳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同意。一個「涼」字既寫出了月色的秀麗明朗,又點出了春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更與後面的「鏡」字相照應,表達出了月光明潔,水色清澈的優美意蘊。有力地襯託了詩歌意境的創設。
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隨雨暗,一徑入雲斜。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1)試分析本詩的頷聯或頸聯,對景物描寫的特點作具體的分析。
(2)通過詩中的景物描寫,你可以看出「盧岵山居」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從中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頷聯寫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見,是近景。蒼蒼古樹生長於石縫之中,彷彿與石連為一體;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見。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現了山居環境的古樸、清幽。或:頸聯寫作者在山中看到的遠景。 一場春雨悄然而至,眾多的山峰在雨中顯得幽暗;山中雲霧彌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彎彎曲曲延伸到雲霧深處。這兩句描繪了山居環境的高峻、幽深、奇特。
(2)「盧岵山居」地處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風光優美,環境清幽,遠離塵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的傾慕之意,對山居主人的贊許之情。
3、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同意。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4、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掛絕壁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如果從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現的情感角度出發,你更喜歡這兩首中的哪一首?為什麼?
參考答案:這是一道半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能自圓其說,無論你認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關鍵是要能比較准確的說出該首小令所寫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提示)兩首小令都運用白描手法,狀寫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創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突出表現了羈旅愁緒。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表現了開朗樂觀的情懷。
5、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題目。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前人評析這首詞,認為開篇一個「異」字統領詞的上闋,請說說這里的風景異在何處?詞引用「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典故主要抒發什麼情感?
參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這一特殊地域來寫「異」的,雁去、邊聲、長煙、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徵性的事物組成了一幅「塞外關山秋景圖」。引用典故是為了抒發將士報國之志。現在敵軍末退,邊境末寧,盡管厭戰思歸,但怎能有回鄉的打算呢?既寫出了作者為國建功的遠大抱負,也是對戍邊戰士的激勵鼓舞。

古詩鑒賞的九種答題格式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於詩歌的想像能力。考生從哪些方面去想像,怎樣去想像,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古詩鑒賞的答題格式」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也烘託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著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三、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麼感情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四、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例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作者用一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①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雲」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姦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七、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例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一絕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八、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九、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例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試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這首詩。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景色。一二兩句寫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雲、柔和的春風、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紅花、綠柳、碧水。上下輝映,生機盎然。三四句抒發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偷閑學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達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

『陸』 王安石《示長安君》的賞析

示長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②。
草草杯盤共笑語③,昏昏燈火話平生④。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⑤。
欲問後期⑥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⑦。
【說明】這首詩大約是作者出使遼國臨行時寫的。詩里只是一些家常閑話,情意卻非常親切真摯。
【解釋】①示長安君——寫給長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長安縣君的封號。 ②這兩句說:少年時候久經離別,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輕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傷。愴(chuàng)情——悲傷。 ③草草——隨便准備的。杯盤——指的是酒和菜。全句說:在不太亮的燈光之下,互相談談家常。 ⑤這兩句說:自己正感傷兄妹們隔湖隔海地分別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著風沙到萬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後期——後會的日期。 ⑦這句說:我在北方寄信回來時,應該是見到鴻雁南飛的秋天。(遼國在北方)
【賞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後會何期。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草草」一聯寫相聚閑聊的情景,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三年」和「萬里」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表現兄妹分別易而會面難。
【問題解決】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答:頷聯:(1)「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2)「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悲愴之情。(3)「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草草」可見酒菜的簡單,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託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1)「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
(2)「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
(3)「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簡析 王安石的這首七律抒寫兄妹情,言淺而情深,使人體味到親人間的純朴而真摯的感情。 首聯娓娓道來,卻飽含深情,少年時就已經傷感離別,人到中年,這種離情別緒,教人更加難堪,何況在剛相逢的時候,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呵! 頷聯似有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那種意境。兄妹相聚,還管它什麼「盤飧市遠無兼味」,只要有談笑風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暢敘親情就行了。詩雖樸素無華,情卻真摯深沉,在細膩的描寫中充滿溫馨的氣氛,當時情景如今還歷歷在目。 頸聯感嘆長年與親人相阻隔,更為即將遠赴異國與親人相別而傷情。過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萬里塵沙遠離,詩人以時空交叉的方法極言兄妹相見之難,分離之苦。 尾聯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和盧綸《送李端》中「風塵何所期」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重逢的渴望;對句以鴻雁傳書以慰思念之情作結,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所表達的意思,和這差不多。

讀完這首詩,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不難看出,此詩在結構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響頗深。

『柒』 《送李端》盧綸的賞析! 關於它具體的手法(用典.借景抒情、前後呼應等)及字詞活用(古今異義,字詞活用等

盧綸、李端同屬復「大歷十才子」。制他們年輕時適逢安史之亂,都曾有過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二人交誼很深,亂世中結成的友誼更覺寶貴。詩人在嚴冬送別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別的悲涼,難舍難分的離情表現出兩人深厚的情誼。全篇用白描手法繪景抒情,語言自然,哀婉動人。全詩淡雅沉鬱,情真意切,回味無窮

『捌』 給我三首古詩加賞析

1、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著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國維L*

3、宋之問
《送別杜審言》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杜被貶。情真意切,朴實自然,「嗟」同知已離別而惆悵,為故人被貶而傷感受,因宦海無常而慨嘆。江邊垂柳依依惜別,儲蓄寫出人雖不至心意已到。後四句接連用典,慨嘆友人懷才不遇。音韻和諧,對仗勻稱,樸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孤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活用典故,充滿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氣壯山河。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是何年。
——開頭別宴將盡分手在即,直接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真摯,二聯寫離情的纏綿,三聯時間已晚離別到來,「何」後會難期,隱隱的哀愁,沒有長吁短嘆,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不溫不火,意態從容,氣象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標志七絕進入盛唐。「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作者謫居岳州,梁知微經此入朝,送客。征帆遠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寫簡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轉向人,神話傳說使君山縹緲,浮——迷離撲朔之感,三句寫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通體散行風致天然惟在興致。

7、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餘味。

8、李頎
《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兌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站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跎。
——把霜擬人化,寫出深秋時節的蕭瑟氣象,寒不可見樹色可見。催,生動有感,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

9、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於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一剎那。
11、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於明月隨風而致。此兩句有三層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於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通過想像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一。當詩人要表現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餘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既不同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強的離別,也不同於《渭城曲》那種深情的體貼,這是充滿詩意的離別,所以如此,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有詩人李白的嚮往。三月前加煙花,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意境優美,文字綺麗。後兩句看似寫景卻包含一個詩意的細節,友人遠去依然目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交待行蹤,次聯隨和入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頸聯寫了遠景和近景,尾聯依戀老鄉卻不說思念,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來,懷著深情,更顯出自己思鄉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

12、高適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塗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兩句直寫日落之景,純用白描。

13、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餞別王十一南遊》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藉助眼前的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別緒,手法新穎不落俗套。友人遠去,頻頻揮手,依依惜別,沒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別處長江兩岸的景物入詩,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為一體,讓煙水、青山、飛鳥來烘托自己惆悵的心情,空字不只點出被送友人遠了,同時寫出詩人此時的空虛寂寞之情。五六句寫詩人心隨友人遠去,直到目的地。最後又回到現場,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無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應。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首句寫氛圍,聲音、情狀、時間、地點,顯得黯然銷魂。二句用兩個自,以流水的無情,反襯人的傷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憐來寫依依惜別,通篇基本上直陳其事的賦體,緊扣江邊使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14、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寫餞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難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字里行間激情盪漾。開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氣概,珍重的送別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寫友人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五六句化惆悵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氣貫長虹。融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語言口語化,親切灑脫,聲調悠揚流美,奔放明快,韻律自由活潑,節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劉判官磧西行軍》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明季節和所向,寫行程之難,次句寫李判官的過人之勇。馬之快,原之闊,身手矯健。尾句有迴旋天地的凌雲壯志,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徵之意,使詩脫卻一般私誼的范疇,升華到更高境界。此詩只就此地與彼地的情景略加誇張和想像,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於言外,在送別詩中可說獨具一格。

15、賈至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詩人先從自己離別洛陽時寫起,懷著被貶的失意離開故鄉,以物候的變化表達時間的變換。深得採薇遺韻。開首兩句灑脫飛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乎,離合無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世事如浮雲,更覺離情難遣如流水之悠長。結尾一個空字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而又依依不捨的深情。唐詩中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多,且各盡其妙,此詩以遷謫之人又送遷謫之人,情形倍加難堪,寫得沉鬱蒼涼,一結有餘不盡。

16、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此詩開始從上次的分別說起,接寫此次相會,然後寫敘談和惜別,描寫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別後相見不易,此間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見如夢,加深了惜別和傷感的心情,前兩聯構成因果關系,翻疑夢,久別初見時悲喜交集的神態盡在其中,各問年,不僅在嘆息年長容衰,也在以實證虛後兩聯寫深夜長談,但太多的話說不完,故詩人避實就虛,只以景象來渲染映襯,孤燈、寒雨、浮煙、濕竹,景象多麼凄涼,不僅映襯出詩人悲涼暗淡的心境,也象徵人事的飄浮不定。既描寫了實景又虛寫了人的心情。結句表面上寫勸酒,實際上總寫傷別。綜觀全詩,中四句極工,寫盡悲喜傷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卻能輕輕收結,略略沖淡,可見詩人能運筆自如,具有重抹輕挽的筆力。

17、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寫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後情景,前兩句寫送行,交代時間地點,一個愁字語帶雙關,後兩句寫別後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表達出來。日晚寫時間之久,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自然地帶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鴉盡,空餘江水東,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含有無限深情。這首小詩妙語連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當中,言有盡而意無窮。

18、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時鍾。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雖是送別詩,卻重在寫景。起句點雨次句點暮切題,暗中還寫了送,並且繪出了一個壓抑的場面,為後文做鋪塹,中間四句構成了一百萬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深和遠又染上一層迷濛暗淡的色彩,無不染上離愁別緒,形成濃重的壓抑的氛圍,詩人置身其間情動於衷,不能自已。結尾一聯直抒胸臆
19、盧綸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雨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首聯寫送別的環境,從衰草落筆,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次句雖平直、刻露卻因承上句而無平淡之感,倒為全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二聯寫送別的情景,但仍是緊扣悲字,融入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寒雲給人以沉重陰冷之感,烘託了悲涼的心境。三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鬱,將惜別、感世、傷懷合在一起,形成全詩思想發展的高潮。四聯仍歸到悲字遙望遠方掩面而泣,最後一句寫出了感情上的餘波。

21、權德輿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用樸素的語言寫久別重逢後的離別,通篇淡淡著筆,不事雕飾,在平淡中蘊含深永的情味,樸素中自有天然的風韻。前兩句一別一逢十年歲月,引發人事滄桑之感,平淡的敘述而別有情致。此詩不寫久別重逢的感觸,而是再一次分別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別的素描,有一種令人神遠的意境,千峰無語立斜陽,境界寂靜而略帶荒涼,有黯然神傷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顧蒼芒,忽逢又別,使人想到人生離合,別逢總是那樣偶然、匆匆,難以預料。

22、薛濤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短幅有無限蘊藉,無數曲折。前兩句寫別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難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凜然生寒,此處不盡寫景暗用蒹葭的詩意,以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情緒,使詩的內含大為深厚。三句似寬慰的語調,與前兩句隱含的離傷構成了一個曲折,表現出相思發現情意的執著。末句美夢難得,一句之中層層曲折,將難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詩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語,讀來感受豐富,詩意層層推進,愈轉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清空與質實相對立,卻與充實無矛盾,耐人尋味。

25、柳宗元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此詩寫監岐敘別,情深意長,不著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靜中卻蘊藏著深沉的激憤和無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經歷和人世滄桑,現在又共同遭難,感到難以再會,而以安慰的口氣與朋友相約,後二句看似平淡卻自然流露出譏諷與無奈。此詩以直抒離情構成真摯感人的意境,寓復雜的情緒和深沉的感慨於朴實無華的藝術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憤而憤意自現,語似質直而意蘊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結。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全詩蒼茫勁健,雄渾闊遠,感慨深沉,感情濃烈,抒發了詩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之情。首聯開篇點題寫惜別之情,三聯是景語也是情語,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末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在遠方,今後只能寄以相思夢。煙字確實寫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恍惚之態,顯得情真意濃,十分真切感人。二聯集中表現了詩人長期郁結於心中的憤懣與愁苦。 《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26、元稹
《重贈樂天》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V0W;
——首句提到唱詩,把讀者引進離筵的環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釋,筵上唱離歌本已添別恨,何況是自己與友人的贈別之作,不免讓人引起回憶,更加傷感。三句從眼前寫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別字貫穿上下詩意轉折自然,四句是想像中分別的情景,想像具體入微,詩以景結情,余韻不盡。此詩說到分手和分手的時間便結束,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可謂情無奇景不麗,但讀後卻有無窮餘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韓琮
《暮春泣水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歷來送別多言離愁別恨,而此詩匠心獨運,重寫古今情,不落俗套,別具新意。首句選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華襯離別的惆悵,——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壯志未酬之情,從中透出,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遠行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為之人跨過這道水,這水流走了他們的大好年華,也流走了大唐五朝的國運。此詩寫得含蓄蘊藉,凝重深沉詩意深廣、韻味悠長。
28、許渾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首句寫友人乘舟運去,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二句寫友人走後的江上景色,以樂景寫哀情,急字透出詩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狀態。三四句寫暮色蒼茫暗淡,風雨迷濛凄清,心情也悵惘空虛,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2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是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寫景上很成功,首聯色調明快,筆觸簡捷交代時間、環境、渲染氣氛,三四句展示了兩幅美景點明地點,富有地方特色和季節特色,透出對遠行友人的關切和惜別之情,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三聯寫行者與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樂觀開朗,送者空虛無著悵然若失。最後兩句寫隻身回京更加寂寞。詩前半部分的景與後半部分的情形成強烈的對比,使用反襯。

30、溫庭筠
《送人東歸》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首句以哀景寫離情,次句卻出人意料,有浩然遠志氣象格調不凡。頷聯兩句是互文,展示遼闊雄渾的境界,為友人壯行色。頸聯有兩層詩意,一與目送友人消失開際,一想親友望眼欲穿,既寫了對友人今後的關切,也寫了自己的懷念。此詩逢秋而不悲,送別而不傷,無論送與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31、李商隱
《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存?世路干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勝殿前軍。
座中醉賓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首聯點出離席,反問有力除感嘆外,還有安慰意。頷聯縱筆千里,氣象闊大,非常簡潔地寫出邊地隱含的危機,飽含對國事的憂慮。頸聯由遠而近正寫離筵,尾聯化用,典故措詞深婉,表面上是贊美實是諷刺。此詩採用直賦其事的手法,將抒情與敘事溶合在一起,氣勢宏大,情韻深厚,筆力雄健,風格蒼勁雄邁頓挫有致。

32、李頻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去雁遠沖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全詩大半寫景,將離情融入景中,一二兩聯寫所見,前三句境界闊大,氣象雄渾,第四句點題,使景語成為情語,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三聯由洞庭湖而引發想像,流露對友人一路艱辛的關懷。最後一聯寫了詩人的自傷,也表現了念友之情。此詩作者把孤舟離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圍繞這個中心層層設景,又從孤舟離人逗出情思,把這諸多景物有機地串連起來。

33、崔櫓
《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亂無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全詩始終把送別和送春聯系起來寫。首句寫野酌的情景,次句把惜別與傷春結合起來,表現出雙重的悵惘之情,大大加強了這種離愁別緒。接下去把難舍之情化成美好的希望。這里不寫送別而寫叮囑表現了友情的真摯。
34、韋庄]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風。
——全詩只在送歸上落筆,體現了異國友人的關心與惜別。前兩句疊用兩明一暗的東字把留難意、惜別情、愁苦語藏在詩中。三四句祝朋友順利逗出行中的美妙之景、舒暢之情。

參考 http://www.lnyuwen.com.cn/gsjs.htm

『玖』 賞析寒雲這一意象的創造有何作用

送李端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頷聯中「寒雲」這一意象的創造有何作用?(4分)
這兩字下筆沉重,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主客離別時的悲涼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拾』 <送李端> 盧綸 的詩歌鑒賞題目

送李端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①。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②。
少孤為客早內,多難識容君遲③。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④。
注釋
[注釋]
①故關:故鄉。衰草:冬草枯黃,故曰衰草。
②「路出」句:意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雲天外,寫其道路遙遠漫長。
③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
④風塵:指社會動亂。此句意為在動亂年代,不知後會何期。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抒寫亂離中的離別之情。前兩聯寫詩人在故鄉衰草遍地的嚴冬送別友人,友人從高山寒雲的小路離去,自己在日暮飛雪時歸來。後兩聯記敘與友人離別之後,詩人在孤獨寂寞中感嘆自己少年孤苦漂零,與友人相識太晚,如今一別,深感在這時世紛亂中與友人後會無期。故鄉衰草,寒雲暮雪,陰郁籠罩,這些描寫把作者與友人的離別之情襯得凄楚悲切。全詩情文並茂,哀婉感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