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竹里館及賞析

竹里館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8 11:01:53

賞析竹里館

通過對自然環境淋漓盡致的描寫,表達了喜歡隱居山林,不受俗世紛擾的超然世外的悠然閑適的心情,及在這心情之下的一絲寂寞惆悵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② 竹里館 王維賞析短一點

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與明月相伴的情景。營造出幽靜高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寧靜淡泊的心境。

③ 竹里館的賞析是什麼。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題解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參考資料:http://www.sysu.e.cn/poems/cc/4/c4dm.htm

鑒賞
(一)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 10 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自「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第182頁,作者陳邦炎。我們不應該引用別人文章而不加出處,這是對作者起碼的尊重,也是為文起碼的原則)
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所作《輞川集》絕句之一。
我們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稽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顯然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詩人一樣嗎?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我們讀著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

參考資料:網路

④ 竹里館賞析

竹里館
《竹里館》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朴清麗,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曾被選進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
基本信息
《竹里館》詩意畫
【作品名稱】《竹里館》[1]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王維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竹里館 唐 王維①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①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卷十三。這是《輞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館, 是 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⑵嘯(xiào):長聲呼嘯。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3]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日本漢詩學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並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像陶潛。只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詩人一樣。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讀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4]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王維像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被擢為右拾遺。安史亂前,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有《王右丞集》。[5]

⑤ 竹里館的賞析

王維的《竹里館》是他《輞川集》20首中的其中一篇,題名為《竹里館》,寫幽居竹林中的感受。詩作抒發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與高潔人品,同時也有一股幽冷、孤清的氣氛籠罩於其中。成為王維後期寫景詩的代表作之一,被歷來唐詩選家所重視。詩中既有詩人自在自得一面的描寫,如彈琴及長嘯,還能欣賞到幽篁的美景,甚至連明月也來作伴侶,這些意象都同詩人舒暢的心緒有關,表現了隱居生活的樂趣,同時也包含同外部污濁世界抗拒時的堅定意志在內。詩中還有詩人孤凄涼一面的描寫,如「獨坐」、「人不知」等語辭的運用便是。再說明月前來造訪,也可看成是因為詩人過於孤單,在並無一人相伴的情況下,只有明月前來為他助興。如此解釋,明月便成為突出怨意的意象了。本詩的結構十分嚴謹,既首尾呼應,又氣脈相通。如首句有「獨坐」,三句便有「人不知」,這是相應;首句有「幽篁」,三句便有「深林」,這也是相應;首句有「獨坐」,末句便有「來相照」,這是相襯;首句有「幽篁」,三句有「深林」,末句便有「明月」,這是相對。總之,一首僅20字的小詩,詩人運用了這些回應、比襯和映對的結構手段,使全詩成為一個統一整體,讀來使人產生回盪呼照之美。竹林、明月,與詩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遠。

古詩竹里館的賞析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題解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日本漢詩學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並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像陶潛。只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詩人一樣。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讀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4]

⑦ 對 《竹里館》做簡要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描繪了詩回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答。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使誦讀此詩者感到到達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

⑧ 賞析《山中雜詩》和《竹里館》

竹里館賞析這短抄短的只有二十個襲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我們讀著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山中雜詩賞析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於三四兩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逗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不滿意請追問,望採納O(∩_∩)O謝謝

⑨ 竹里館的賞析

文學賞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的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筆。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3]名家評論《唐賢三昧集箋注》(王士禎選,吳煊、胡昉輯注)評此詩雲:「幽迥之思,使人神氣爽然。」[

⑩ 竹里館的賞析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題解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參考資料:http://www.sysu.e.cn/poems/cc/4/c4dm.htm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太原,唐朝詩人,外號「詩佛」。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開元九年(721年),王維進士及第,官大樂丞,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十四年(726年),辭去官職。後又任右拾遺,又為監察御史,40歲時,遷殿中傳御史。天寶末年,安祿山攻佔長安,王維被安祿山脅迫作了他的官員。但是他並不願意,曾作詩表達了心跡。當安祿山兵敗後,王維因此得到了赦免,並任太子中允,後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他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至今這個評價都受到了學者的肯定。王維以五言律詩和絕句著稱。王維的詩有兩種風格,前期的詩大都反映現實,後期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王維最擅長的也是田園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