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楊彪名言

楊彪名言

發布時間: 2020-12-31 14:58:28

『壹』 三國演義里的經典名言、、

曹操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於禁從孤三十餘年,何其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焉?」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曹操 英雄論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見孤權重,妄相忖度,疑孤有異心,此大也。」 -- --曹操 孤獨的梟雄
曹操: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長驅直入的由來)敵圍的。況且樊、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曹操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遺詔;《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表》
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三國演義第五回
許劭: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徐晃:「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不知道滿意不

『貳』 楊修是因為什麼而死告誡楊修的名言有哪些

楊修恃才傲物,被曹操幹掉。楊修,聰明有餘,卻智慧不足;才華橫溢,卻缺乏城府。
聰明反被聰明誤 !

『叄』 我要一些制怒息憤的名言和典故.

忍字頭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禍招.

『肆』 三國演義經典名句

1.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 馬超: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

3. 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

4. 獻帝:誰敢殺朕?

5. 司馬昭:父親,你猜曹睿那小皇帝……(電視劇里的台詞,不過這句太狠了!)

6. 傅彤:我乃漢將,焉能降吳狗乎!

7. 吳質: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

8. 張飛: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9. 揚齡:紅臉賊!(指的是關羽)

10. 孫策臨死的時候囑咐孫權的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渝~

11. 水鏡先生說的~伏龍風雛!得一可安天下~ 還有」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志...... 」

12. 劉備臨死前說的一句~~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3. 劉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14. 姜維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15. 曲有誤,周郎顧。

16. 生子當如孫仲謀。

17. 諸葛亮:空城計、定軍山、草船借箭

18. 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

19.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20. 張飛:大鬧長坂橋

21.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22.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3. 呂布說劉備;是兒最無信者

24. 曹操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25. 曹操:生兒當如孫仲謀

26.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7.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28.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9.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諸葛亮

30.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31.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32.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3.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34.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35.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36. 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智勇武將

37.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38.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39.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40.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隱士

41.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42.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43.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評袁紹

44. (袁紹、劉表)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45.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46.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士元

47.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仲達評孔明

48.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孔明評曹操

49.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楊顒諫孔明

50. (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51. 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52. 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53. 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諫孫權

54. (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55. 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56. 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評袁紹( 勵志

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張飛對玄德、雲長語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語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呂布對允語

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楊彪對朱儁語

古人雲: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劉備語

王朗負固守城,難可卒拔。會稽錢糧,大半屯於查瀆;其地離此數十里,莫若以兵先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孫靜對孫策語

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曹操對眾將語

淮南袁術;江東孫策、冀州袁紹、荊襄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狐兔也。——曹操語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曹操誤入麥田,割發代罰,以示懲戒一事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對陳宮的贊頌

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立誓除**,捐軀報聖明。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後世對平的贊頌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後土,實聞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請三事,已蒙恩諾。今探知故主現在袁紹軍中,回思昔日之盟,豈容違反?新恩雖厚,舊義難忘。茲特奉書告辭,伏惟照察。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關羽留書曹操,去尋劉備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後世對趙子龍的評價
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諸葛亮對魯肅語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對孫權的遺言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語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周瑜對蔣干語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唱

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為報當日之恩情,關羽放了曹操,後世的評價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經典名句

劉備,人中之龍也,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曹操對程昱語

卧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後世對諸葛亮和周瑜的評價

犬豕何堪共虎鬥,魚蝦空自與龍爭。——關於劉岱、王忠策反劉備失利一事

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後世對太史慈的評價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後世對的周瑜評價

『伍』 履職盡責在古語里引用的有哪些

預見性的成語睹始知終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出處:漢·袁康《越專絕書·屬德序外傳記》:「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見始知終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明見萬里對於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出處:《後漢書·竇融傳》:「書嫗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未卜先知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未來的吉凶禍富。沒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預見。出處: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先見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出處:《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原始見終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出處: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魏書·臧洪傳》:「仆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知來藏往指對未來有所預見,對已往心中瞭然。出處:《周易·系辭上》:「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陸』 求5句三國演義的名句和賞析,每句賞析要100字以上,只要句子賞析不要段落

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釋: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統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一。
2.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解釋:比喻友誼無比可貴,但是反映了劉關張「家天下」的政治主張,在國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間,他們把後者放在前面,這顯然是輕重不分,公私不分。劉關張三人以義氣起家,可以說也是因為義氣落敗。
3.
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
解釋:枳棘是一種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視之為惡木,由此「枳棘叢中」便被引申為環境惡劣的意思;鸞鳳,是兩種高貴而吉祥的鳥,常用來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境的地方生存的。
4.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
解釋: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採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並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5.
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6.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業初期必須經營好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7.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解釋:劉備出戰袁術之前,將徐州託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後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8.
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後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這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採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范
9.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10.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後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傑出的人才。

『柒』 三國演義中名句

好句:
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統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一。

2、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三國演義》第一回
劉關張三人奮力救了董卓,但是當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時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態。作者不禁發出感慨:自古至今人們都是很勢力的,他們從來都是以你的地位,勢力,名望來揣度你、對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能夠慧眼識英雄呢?

3、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進行重大的政治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還會禍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比喻友誼無比可貴,但是反映了劉關張「家天下」的政治主張,在國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間,他們把後者放在前面,這顯然是輕重不分,公私不分。劉關張三人以義氣起家,可以說也是因為義氣落敗。

5、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枳棘是一種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視之為惡木,由此「枳棘叢中」便被引申為環境惡劣的意思;鸞鳳,是兩種高貴而吉祥的鳥,常用來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時,此一時也。---《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隨著時間的改變,情況發生變化了,做事的標准和原則也要跟著改變。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由於方法不對,反倒給了別人可乘之機,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順,大事可圖。---《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論依據,這樣有利於成就大事。

9、揚湯止沸,不如去薪。---《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0、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說。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存在著模糊的實用性原則,即「變通」,變通是對傳統教義的一種修改和對抗。

11、幾番不聽忠臣兼,難免宮中受劍鋒。---《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聽不進別人的良言苦勸,很可能會招來禍害。

12、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者深存內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13、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伍瓊形容董卓的話,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慮周密,還要行事果決。

14、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15、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五回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後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傑出的人才。

16、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三國演義》第六回
解釋: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採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並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賢納士,屈己待人。---《三國演義》第八回
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後,「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三國演義》第九回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後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19、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業初期必須經營好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當劉備終於做成了徐州牧的時候,曹操用了」驅虎吞狼「之計,使劉備失去徐州。劉備為了穩定軍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句話安慰大家,其實劉備還是很在意徐州的。這句話也只不過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小計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解釋:劉備出戰袁術之前,將徐州託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後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23、無謀之輩,見利必喜。---《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謀士荀彧評價呂布的話。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後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這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採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范。

25、一日縱敵,萬世之患。---《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解釋:曹操放走了劉備,是劉備成為了他日後的勁敵。

26、見善若驚,嫉惡如仇。---《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解釋: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認為禰衡「見善若驚,嫉惡如仇。」而曹操和劉表一樣都因為禰衡的高傲態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劉表都不願意殺禰衡,這並不表示曹操和劉表對有「叛逆精神」的「知識分子」多麼寬容,只是兩人都想借刀殺人,不想背上殺害名士的惡名。

27、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解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最好評述。

28、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羅貫中評論徐庶母親的話。曹操模仿徐庶母親自己偽造一封家書給了徐庶,將徐庶騙至曹營。徐庶母親批評徐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遂懸梁自盡。作者站在「尊劉貶曹」的立場上,高度評價了徐母的行為,認為他「氣若丘山,義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29、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諸葛亮南陽草廬對聯,也是他《誡子書》中的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每個歷史時期的人們都有積極的意義,在浮躁的時代氛圍下,如果一個人要成就大業,是需要與現實生活中的「熱鬧」拉開一定的距離,然後「寧靜」地,甘於寂寞地進行自己的追求。

30、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隆中對」時給劉備規劃的事業藍圖。諸葛亮具有高度的戰略眼光,對時局判斷格外准確。

3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解釋:赤壁之戰中,周瑜的反間計,龐統的連環計都使曹操中計,但是當周瑜隔江相望的時候,一陣風吹起,讓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沒有東風,再好的計謀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備好了,就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了。
3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33、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解釋:周瑜本來是個軍事天才,可惜他氣度小,看到諸葛亮比他更聰明就無比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可是諸葛亮總是料事如神,總能識破周瑜的計謀並使其被動。

34、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聽了身邊謀士的勸告,請劉備入住西川拒抗張魯的進攻。這時王累寫書勸諫,希望劉璋別引狼入室,正是「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35、吉兇相救,患難相扶。---《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面對張魯的進攻,寄希望於同姓的劉備的援助,他認為劉備一定會「吉兇相救,患難相扶。」,其實最後驗證,劉璋的做法實為引狼入室,自取滅亡。

36、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
解釋:劉備奪取西川時候,派黃忠攻城,可是魏延卻要搶攻,黃忠魏延最後要求比武,誰贏了誰攻城。劉備制止了兩人的比武,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氣,要將他們的明爭暗鬥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37、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
解釋:張郃守關,輕視前來攻打的張飛,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也」,羅貫中由此發出「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的感慨,對下一個故事張郃輕敵,終遭失敗的預示,也告誡人們做事切不可驕傲輕敵。

38、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解釋:張郃失敗,丟了瓦口關,曹洪大怒,下令斬了張郃,郭淮勸諫:「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曹洪便寬恕了張郃。「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後世常用來表示人才難得,要倍加珍惜。

3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解釋:關於大意失荊州,遭到曹孫夾攻,諸葛瑾勸降關羽,關羽道出了這樣名垂千古的話,表現了他寧死不屈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決意。

4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解釋:曹植的《七步詩》感動了兄長曹丕,免於一死。這也揭露了封建時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殘的罪惡。只有奪取了王位,才能擁有操縱別人,踐踏別人的權利。極端的權力可以腐蝕人性!

4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後出師表》中的話,意思是勤勉操勞,竭盡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諸葛亮後來討伐曹魏失敗,反過來讀這句話,不禁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讓後人發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慨。

42、此間樂,不思蜀也。---《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釋:蜀國滅亡,劉禪卻樂不思蜀,樂不思蜀比喻一個人胸無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樂所迷惑。

好詞: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佔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採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捌』 形容預見性的名言或俗語

預見性復的成語

睹始知終
指看見事制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見始知終
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明見萬里
對於外界或遠方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預見。
出處:《後漢書·竇融傳》:「書嫗至,河西咸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

未卜先知
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未來的吉凶禍富。沒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預見。
出處: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

先見之明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出處:《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原始見終
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
出處: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魏書·臧洪傳》:「仆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

知來藏往
指對未來有所預見,對已往心中瞭然。
出處:《周易·系辭上》:「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玖』 三國千古名句大全

第一篇:《三國中的名言警句》
1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
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劉備
3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 ——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後)
4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
5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
6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
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評曹操
9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10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11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仲達
13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4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15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16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7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交之獲也。——
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於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盡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
19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關羽
20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 轉至:——楊顒諫孔明 21(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22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
23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孔明對孫權( 魯縞,魯國的絲織品,據說是最薄的 。強力的弩劍到了射程終了時,已經沒有力量了,即使是魯縞也不能穿破。)
24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於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後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徐庶之母)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第二篇:《三國演義名句》
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統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一。
2、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三國演義》第一回
劉關張三人奮力救了董卓,但是當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時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態。作者不禁發出感慨:自古至今人們都是很勢力的,他們從來都是以你的地位,勢力,名望來揣度你、對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能夠慧眼識英雄呢?
3、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進行重大的政治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還會禍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比喻友誼無比可貴,但是反映了劉關張「家天下」的政治主張,在國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間,他們把後者放在前面,這顯然是輕重不分,公私不分。劉關張三人以義氣起家,可以說也是因為義氣落敗。
5、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枳棘是一種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視之為惡木,由此「枳棘叢中」便被引申為環境惡劣的意思;鸞鳳,是兩種高貴而吉祥的鳥,常用來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時,此一時也。---《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隨著時間的改變,情況發生變化了,做事的標准和原則也要跟著改變。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由於方法不對,反倒給了別人可乘之機,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順,大事可圖。---《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論依據,這樣有利於成就大事。
9、揚湯止沸,不如去薪。---《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0、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說。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存在著模糊的實用性原則,即「變通」,變通是對傳統教義的一種修改和對抗。
11、幾番不聽忠臣兼,難免宮中受劍鋒。---《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聽不進別人的良言苦勸,很可能會招來禍害。
12、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者深存內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13、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伍瓊形容董卓的話,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慮周密,還要行事果決。
14、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15、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五回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後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傑出的人才。
16、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三國演義》第六回
解釋: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採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並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賢納士,屈己待人。---《三國演義》第八回
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後,「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三國演義》第九回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後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19、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業初期必須經營好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當劉備終於做成了徐州牧的時候,曹操用了」驅虎吞狼「之計,使劉備失去徐州。劉備為了穩定軍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句話安慰大家,其實劉備還是很在意徐州的。這句話也只不過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小計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解釋:劉備出戰袁術之前,將徐州託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後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23、無謀之輩,見利必喜。---《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謀士荀彧評價呂布的話。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後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這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採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范。
25、
第三篇:《三國演義名句》
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
解釋: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統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一。
2、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三國演義》第一回
劉關張三人奮力救了董卓,但是當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時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態。作者不禁發出感慨:自古至今人們都是很勢力的,他們從來都是以你的地位,勢力,名望來揣度你、對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能夠慧眼識英雄呢?
3、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進行重大的政治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還會禍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國演義》第一回
解釋:比喻友誼無比可貴,但是反映了劉關張「家天下」的政治主張,在國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間,他們把後者放在前面,這顯然是輕重不分,公私不分。劉關張三人以義氣起家,可以說也是因為義氣落敗。
5、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枳棘是一種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視之為惡木,由此「枳棘叢中」便被引申為環境惡劣的意思;鸞鳳,是兩種高貴而吉祥的鳥,常用來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乾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時,此一時也。---《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隨著時間的改變,情況發生變化了,做事的標准和原則也要跟著改變。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國演義》第二回
解釋:由於方法不對,反倒給了別人可乘之機,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順,大事可圖。---《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論依據,這樣有利於成就大事。
9、揚湯止沸,不如去薪。---《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做事要善於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0、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說。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存在著模糊的實用性原則,即「變通」,變通是對傳統教義的一種修改和對抗。
11、幾番不聽忠臣兼,難免宮中受劍鋒。---《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聽不進別人的良言苦勸,很可能會招來禍害。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
12、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者深存內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13、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伍瓊形容董卓的話,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慮周密,還要行事果決。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
14、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
15、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五回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後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傑出的人才。
16、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三國演義》第六回
解釋: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採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並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賢納士,屈己待人。---《三國演義》第八回
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後,「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三國演義》第九回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後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19、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嘆「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業初期必須經營好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當劉備終於做成了徐州牧的時候,曹操用了」驅虎吞狼「之計,使劉備失去徐州。劉備為了穩定軍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句話安慰大家,其實劉備還是很在意徐州的。這句話也只不過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小計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解釋:劉備出戰袁術之前,將徐州託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後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23、無謀之輩,見利必喜。---《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謀士荀彧評價呂布的話。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後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這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採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范。
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由街道網()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好句 > :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是由街道網()為您精心收集,如果覺得好,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以下是三國有氣勢的名言名句的正文:
25、一日縱敵,萬世之患。---《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解釋:曹操放走了劉備,是劉備成為了他日後的勁敵。
26、見善若驚,嫉惡如仇。---《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解釋: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認為禰衡「見善若驚,嫉惡如仇。」而曹操和劉表一樣都因為禰衡的高傲態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劉表都不願意殺禰衡,這並不表示曹操和劉表對有「叛逆精神」的「知識分子」多麼寬容,只是兩人都想借刀殺人,不想背上殺害名士的惡名。
27、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解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最好評述。
28、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羅貫中評論徐庶母親的話。曹操模仿徐庶母親自己偽造一封家書給了徐庶,將徐庶騙至曹營。徐庶母親批評徐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遂懸梁自盡。作者站在「尊劉貶曹」的立場上,高度評價了徐母的行為,認為他「氣若丘山,義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29、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諸葛亮南陽草廬對聯,也是他《誡子書》中的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每個歷史時期的人們都有積極的意義,在浮躁的時代氛圍下,如果一個人要成就大業,是
需要與現實生活中的「熱鬧」拉開一定的距離,然後「寧靜」地,甘於寂寞地進行自己的追求。
30、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隆中對」時給劉備規劃的事業藍圖。諸葛亮具有高度的戰略眼光,對時局判斷格外准確。
3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解釋:赤壁之戰中,周瑜的反間計,龐統的連環計都使曹操中計,但是當周瑜隔江相望的時候,一陣風吹起,讓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沒有東風,再好的計謀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備好了,就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了。
3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33、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解釋:周瑜本來是個軍事天才,可惜他氣度小,看到諸葛亮比他更聰明就無比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可是諸葛亮總是料事如神,總能識破周瑜的計謀並使其被動。
34、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聽了身邊謀士的勸告,請劉備入住西川拒抗張魯的進攻。這時王累寫書勸諫,希望劉璋別引狼入室,正是「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35、吉兇相救,患難相扶。---《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面對張魯的進攻,寄希望於同姓的劉備的援助,他認為劉備一定會「吉兇相救,患難相扶。」,其實最後驗證,劉璋的做法實為引狼入室,自取滅亡。
36、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
解釋:劉備奪取西川時候,派黃忠攻城,可是魏延卻要搶攻,黃忠魏延最後要求比武,誰贏了誰攻城。劉備制止了兩人的比武,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氣,要將他們的明爭暗鬥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37、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
解釋:張郃守關,輕視前來攻打的張飛,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也」,羅貫中由此發出「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的感慨,對下一個故事張郃輕敵,終遭失敗的預示,也告誡人們做事切不可驕傲輕敵。
38、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解釋:張郃失敗,丟了瓦口關,曹洪大怒,下令斬了張郃,郭淮勸諫:「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曹洪便寬恕了張郃。「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後世常用來表示人才難得,要倍加珍惜。
3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解釋:關於大意失荊州,遭到曹孫夾攻,諸葛瑾勸降關羽,關羽道出了這樣名垂千古的話,表現了他寧死不屈的氣概和視死如歸的決意。
4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解釋:曹植的《七步詩》感動了兄長曹丕,免於一死。這也揭露了封建時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殘的罪惡。只有奪取了王位,才能擁有操縱別人,踐踏別人的權利。極端的權力可以腐蝕人性!
4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後出師表》中的話,意思是勤勉操勞,竭盡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諸葛亮後來討伐曹魏失敗,反過來讀這句話,不禁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讓後人發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慨。
42、此間樂,不思蜀也。---《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釋:蜀國滅亡,劉禪卻樂不思蜀,樂不思蜀比喻一個人胸無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樂所迷惑。
第四篇:《名言名句;三國演義的名言》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士元
3、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5、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6、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智勇武將
7、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
8、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9、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10、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名言名句;三國演義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國演義的名言。——諸葛亮
11、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諸葛亮
12、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13、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16、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19、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名言名句;三國演義的名言】文章名言名句;三國演義的名言出自
第五篇:《名人名言:三國演義名句集錦》
1、卧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4、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5、生子當如孫仲謀。
6、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7、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
8、七星壇上卧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9、漢朝無起色,醫國有稱平;立誓除奸黨,捐軀報聖明。【名人名言:三國演義名句集錦】名人名言:三國演義名句集錦。極刑詞愈烈,慘死氣如生。十指淋漓處,千秋仰異名。
10、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11、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餘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13、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14、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