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春天的散文及賞析

春天的散文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31 04:51:27

1. 春天的散文 帶賞析

春天的散文

這期的的家園欣賞一組與春天有關的散文。
老百姓常說:「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在一場場浩盪的春風中,春天姍姍向我們走來。於是,我們在春天裡播下希望的種子。請欣賞霍光達的散文:
春風
霍光達
清晨正在睡意朦朧時,就聽見窗外傳來呼呼的風聲,想再睡一會吧,只聽風聲一陣緊似一陣,我索性披衣下床,走到窗前向外望去,發現空中朔料袋子、碎紙隨風亂舞,花壇中的看桃樹被風吹的來回直擺,回屋裡,我禁不住輕嘆了一聲,「唉,遼西的春天風就是多呀。」
我家小區臨山而建,恰在小城的北出口處,只要走到小區路口,便會感到有風的吹拂,如果正趕上燥熱的伏天,熱得大汗淋漓的時候,只要你來到樓中間的大門洞子里,頓感涼風習習,熱汗全消,比在屋裡打電扇,空調的感覺強多了,這是自然的風,吹得你心清氣爽,精神十足。我們小區的居民以此為驕傲,夏天都愛到門洞里乘涼。可每到三九天,嚴寒到來時,那刺骨的北風呼嘯而來,有時再夾雜著凌亂的雪花,吹的人毛骨悚然,睜不開眼睛,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艱辛。而到冬去春來之時,這個地方也比別的地方格外冷一些,花草樹木總比別處晚出來一些,使人感覺到嚴冬總願意在這里多駐足幾天,遲遲的賴著不願意離去,春天剛剛步入門檻,春風總是從中作梗,讓倒春寒頻頻涉足。偶爾有一天,在道路兩邊,或是牆根底下開始發現一棵或是幾棵小蒿子,或是小草探出頭來,加之迎面吹來徐徐略感暖意的風,才意識到春天已悄悄的來到了。
春天的風往往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和煦,但也不盡然,我家鄉的風還是很有特性的,它雖然不像嚴冬的狂風肆虐狂暴,但也不失凜冽彪悍的性格,一不高興發起威來,那還是很難抵擋的,上午還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下午突然就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扯著嗓子咆哮著,怒吼著,刮在山谷間發出嗷嗷的吼聲;刮到平地上,呼呼的亂叫;刮在電線上則發出啾啾的尖叫聲,就看那枯枝敗草被旋風捲起老高,翻著跟頭,打著把勢的往前跑,沒多大工夫,天上的太陽就被風沙遮去了光芒,立刻的暗淡下來了,這時,在家的人們都要關好自家的門窗,盡量讓沙土少往屋裡吹,路上的行人則放慢腳步,閉上眼睛,和風教著勁的向前行走,沒事的時候盡量減少戶外活動,耐著性子等著狂風早點平息下來。還好,近些年來政府部門大力提倡退耕還林,植樹種草,經過治理,明顯的看到山上的樹多了,草深了,風沙總算少了一些,天也更藍了一些。
春風盡管是肆虐不馴,春天還是靠它的一次次吹拂,吹凈了原野上的殘雪,吹開了河床上的冰封,吹蘇了凍僵了的土地,吹開了藏在搖曳枯枝中蓓蕾。又見春風泛起的時候,使我不由的想起岑參所寫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和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遙想那些衣袂飄飄的踏著春色的學子們,那些梳妝打扮依樓盼春的女子們,那些壯志難酬鬱郁寡歡的志士們在遠古的時空里詠嘆著春風,感悟著春天。這些經歷了千百年的文字,到今天仍是蓊鬱蔥蘢,生機盎然,為我們營造著美麗的春色。
我從內心裡還是盼望著春風的來臨,希望她明媚的笑嫣趕走漫天的陰霾,希望她青睞的眼神盪起湖面點點微光,鼓動起如同樂章般歡快的陣陣漣漪,希望她多彩的衣裙拂過田間地頭,催開漫山遍野的燦爛金黃,希望它輕彈蘭花指,點染溫柔的楊柳枝條,綻出淡淡的鵝黃,希望她毫不吝嗇的敞開懷抱,接納我們,溫暖我們,給我們一個和煦明媚的春天。

接下來欣賞夏連鵬的散文詩:
我 愛 春 天 的 風
夏連鵬
我愛春天的風,因為春天的風是柔的;
吹醒了大地,吹醒了萬物,鳥兒在枝頭歌唱,魚兒在水中暢游。
我愛春天的風,因為春天的風是綠的;
吹綠了原野,吹綠了草木,枝條在輕舞著腰身,秧苗在開口微笑。
我愛春天的風,因為春天的風是暖的;
吹暖了蒼穹,吹暖了人間,宇宙充滿勃勃生機,人間遍布盎盎春意。
我愛春天的風,我愛它帶來的柔、帶來的綠、帶來的暖,更愛它帶來的希望;
它帶給廣大農民播種後豐收的希望,它帶給莘莘學子十年寒窗後金榜題名的希望,它帶給廣大工 人生產後再創佳績的希望,它帶給祖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後再創輝煌的希望……
春天的風啊!
你用無私吹醒了大地、萬物;吹綠了原野、草木;吹暖了宇宙、人間,吹來了所有人新一年的希望!
春天的風啊!
因為你帶來了柔情,帶來了綠意,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所以我要贊美你!
我愛春天的風!

在春天的風里,我們放飛新一年的理想與希望,也放飛被嚴冬束縛了一個季節的心情。接下來欣賞喀左在線論壇的網友散文:
四月 放飛我的心情
四月的風吹來了,一身的輕松,一身的舒暢。
四月的春風似剪刀,剪出了凌河岸的綠柳行行,剪出了烏蘭山的杏花朵朵,剪出了利州山川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在溫暖的陽光下讓心翩然起舞。四月的北方雖然是早春,可風已經開始變暖,許多不甘寂寞的花背著你偷偷地長出了花蕾,在風中輕輕擺動纖細的腰肢,等待繽紛、等待吐艷、等待燦爛的明天,就連詳和的鴿子也翩翩穿梭於這鮮花和綠樹中間,用它們那美妙的動影來裝點我們共同生活的空間。
春暖花開的季節,原本就是放飛心情的季節。春風徐徐,吹拂著面頰,令人陶醉,令人生出了許多遐想。桃花紅了,心情也開始爽朗了。空氣中那淡淡的清香,讓人感覺有說不出的愜意。
春天,到處都充滿著生機,休眠了一冬的情緒開始復甦。放眼望去,天空藍藍、原野翠綠,到處是一派濃郁的色彩,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美麗的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給我們的心情增添了歡樂。
雖說也有落寞,可那漫山遍野的綠色更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更有芬芳的花朵,點綴著和諧的世界,點綴著我的視線。走在霪雨霏霏的利州古城街道,頓覺家園如詩如畫。
四月,讓我放飛心情,和文字一起流瀉筆端,把我的興奮和歡樂告知美麗的春天。
四月,我要放飛心情,與春天一起看日出日落,觀潮漲潮息,共同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共同憧憬幸福美好的明天。

呂長剛的老家在遼西的丘陵地帶,下面就讓他帶我們去他的老家體驗生活「春在故鄉」的感覺「
春 回 故鄉
呂長剛
五月,我又回到了故鄉。
像巨龍一樣的長城巍峨的聳立在山頂上,山下古老蒼勁的松林似乎稀鬆了許多。從前幽靜的小路,而今已變成了干凈的水泥路,只是路兩邊的白楊依舊挺拔,在風中搖曳著枝條,心無旁騖的舒展著身軀。
晚飯,長富嫂(他們現在是老屋的主人)特別為我做了水豆腐。我抹一抹嘴頭的油膩,說一聲「飽了」,就溜溜達達走出了家門。兒時記憶中能夠找到的影子很少。走在街上,默默的尋覓,那盤石磨還在,但似乎早就拆卸下,文物般的散落在地上。那熱鬧的碾場曾經嘰里咕嚕碾著莊稼人的希望,彷彿昨天的事情,悠悠響在耳邊,一群嘰嘰喳喳的女人和孩子的笑罵聲從圍著籬笆的碾道中,輕緩的流瀉,卻再不能尋到一絲蹤跡。走在這樣的鄉村,我的腳步里有太多的興奮,還有些許的懷念與感傷。
不知不覺間,走到了村邊的麥田。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淡淡的清香隨風飄盪,戲弄著聞慣了汽油味兒的鼻子,讓我情不自禁的伸開雙臂,深深的呼吸。像是喝著香咧咧的美酒,寂寞的品著童年的記憶。俯下身子,輕捋著翠綠的麥葉,扯下一片輕輕放進嘴裡,慢慢咀嚼,那綿延的香味,流淌過不再純凈的心靈。哦,久違了的故土,徜徉在這舒適溫暖的懷抱里,我感到像是回到了天堂一般。其實令我晝思夜想的,就是封存在記憶里的故鄉的氣息。鄉間的天格外的藍,格外的明凈。落日的余輝,彷彿畫家塗抹在西天的色彩,美妙而使人遐想。幾片浮雲,像是幾片薄紗,在明凈天空里慢慢的飄盪。我感到自己似乎與天地融合著,腳踩著濃濃的鄉情,頭頂著厚重的思戀,猶如嬰兒般,酣暢的吸吮著來自鄉間的一切。
門前的小河,靜靜的躺在綠色里,在柔緩的風中波光起伏跌宕。雀兒在枝條上跳躍,哩哩的鳥鳴從濃蔭里飄出,合著鄉野的蟲鳴,成就著一曲鄉間的暮曲,舒緩,輕柔,美妙,讓人流連忘返。那清清的河水,曾經洗過我的汗水,融進了我童年的快樂。摟抱著粗大高挺的楊樹,仰頭望見搭在枝頭上的喜鵲窩,彷彿我又回到了童年的世界。
隨風撲來的槐花香,使我神情一振。哦,五月,正是槐花開放的季節。於是,我邁開腳步,急急的走進那片槐樹林。香味兒越來越濃,終於看見了,那搖曳在枝頭的串串的,如白玉般晶瑩的槐花,一嘟嚕一嘟嚕的靜靜的掛在槐樹的枝頭上。我停下腳步,睜大眼睛默默地看著。花香從頭頂泄下,迎接著我這個遊子。真想再像當年那般晃著如燕的身子爬到樹上,摘取花兒。可是略顯肥態的身體無法讓我重溫舊夢,只好找個能夠夠到的樹枝,踮起腳,輕輕的摘下槐花填進嘴裡,慢慢的咀嚼從花體里流出來的香味兒。此刻,無盡的花香在我周圍流淌,一點點地浸染著,讓我的心慢慢地恢復了生機。
夜色漸漸遮住了槐樹林,我再看不到輕舞枝頭的如精靈般的花,只是槐花的香味兒還是那麼的濃烈。夜色下的小河,粼粼波光之上,這香氣乳化著田野。我已被花香醉了,暈沉沉的,不能再走出這片濃密的槐樹林。
那就擁著花香入眠吧,這使我的心會更加沉靜。就讓陽光把我喚醒吧,夢醒的時候故鄉一定會更美麗。

2. 關於描寫春的美文並加賞析

朱自清《春》
賞析: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說:「移情的現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後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逼真』等於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 的。」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春》描寫細膩,富於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徵,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裡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鑽」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春天裡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麼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麼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麼怡人:「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然後,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最後是寫春風中的樂音——鳥兒的宛轉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將難以狀寫的春風寫得神韻透徹。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後寫雨中的景緻,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春景如此,春天裡的人們是怎樣的呢?春天來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寫出「蟄伏」了一冬的人們迎來風和日暖的喜悅。人們充滿了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的最後,作者用三個比喻總寫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細描細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文章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結於擬人,其構思布局、修辭潤色,頗具匠心。至於語言的秀雅清新、朴實雋永,則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3. 春天的散文

朱自清散文《春》

賞析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4. 描寫春天的優美散文

張曉風 《春之懷古》 我最喜歡的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燉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請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件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團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汗,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籮與煙籮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5. 描寫春天的名家散文和賞析

總有那一片蛙聲
古清生

在南國的時候,我的窗前有那麼一塊低窪的草地,春天的日子來臨,它便會生長許多的小草,甚至開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裡抖著金翅嗡嗡地飛。許多小孩子們,很喜歡在那塊草地上採花或者玩一些他們認為好玩的游戲。這樣的日子總是很溫馨的,因為陽光、花草和小孩子們,足以把春天裝點得美麗而又親切,讓人忍不住掩卷,心馳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時節,就會有一場場的雨水降臨,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樹洗得很綠,那種很清涼的綠,並且注滿整個的草地。於是孩子們用紙折起小小的潔白的紙船,來到草地那片水窪子上,啟航他們的小小的夢想。
唯有月夜,那塊草地是完全屬於我的。這時候夜安睡了,一輪皎潔的月兒來到水窪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來於何處的小蛙,歡快地跌跌地跳躍,彷彿是要把那一輪月兒從水中端詳個究竟,或者坐在月兒之上,讓月兒浮托它走。小蛙們如同孩子,待它們游戲得盡情的時候,就一齊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離不去的蛙聲了。慣於在夜裡讀書和寫作的我,就極愛著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聲,能讓我的思緒飄浮,進入這樣一個季節深處。
但我卻沒有了南國的那一扇窗子,羈旅北京的日子長長,我的窗前,縱是也有這樣一塊草地,一簇綠柳,在春天的陽光里,還會有一樹杏花裝點。但是北國沒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們折紙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會有雨,那是槐花開放的時節了。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這樣的雨,仍不會積上一窪水,引來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後有月,她也在這芬芳里找不到棲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執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夠積成一個窪子,這樣一個清淺的彌漫著槐花芬芳的水窪子,有一輪皎月把水映得銀銀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們圍著月兒唱歌,那該是多麼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後的北京的夜裡出走,我以為我是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個痴情展卷的學子,甚至水邊,還留著孩童戲水的赤足的腳印。可是,我的出走,卻並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我想終歸是有這樣一個地方的,是我沒有找見它罷了。
居京的月夜,於我它是散文化的時光,我在鍵盤上演繹著一個個的夢,情至深處,會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聲,是南國的春宵里那天真爛漫的蛙鳴,初是淺淺低低的幾聲,孤獨而悠遠,漸漸地匯合起蛙的合唱,且愈來愈臨近我的窗,彷彿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時人便恍惚地進入以往的時光,一顆羈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熱,為之深深的感動。但待我有心凝神細細地聆聽,卻發現窗外是一片寂靜,靜得月的清輝飄落到柳葉兒上發生的細小的沙沙聲都能夠聽到,只是沒有了蛙聲。哦,此時的我,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來那一片蛙聲,它源於我的夢里,或者說,是那永遠也拂不去的幻聽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這樣,我打開了電腦,輕輕地敲出一段懷想的文字,不覺間窗外就有了一片蛙聲,是如許的親切,如許的溫馨,它拂動著春夜的暖風,沿了情感的脈絡縷縷入心。然我猛然地覺醒,卻分明是,寂夜無邊!人不由地發現,那暖暖的一縷情思,竟也就化成兩滴浸冷的淚珠,冰凌般的掛在兩腮。
摘自: 《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賞析:第7期閱讀演練場參考答案
1、作者拿南國窗前的草地、水窪與羈旅北京時窗前的草地、水窪等進行對比,寫出了自己對南國的獨特感受,從而很好地表達出自己對南國故鄉的深深依戀與懷念。
2、.剛剛聽到的令自己一顆羈旅中的心忽然一熱,並為之深深感動的「蛙聲」原來是源於自己的夢。(如果答「原來那一片蛙聲,它源於我的夢里」視為答案不完全,因為沒有「羈旅中的心忽然一動,並為之深深感動」這個前提)
3、末段通過寫作者的「幻聽」,再一次寫出對「蛙聲」的想念,進一步抒發了作者羈旅外鄉時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起到了深化文章主題的作用。同時,寫「幻聽」也呼應了②段中的「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離不去的蛙聲了」與⑤段中的句子「是那永遠也拂不去的幻聽了」。4、「蛙聲」是作者故鄉生活中一種難以忘記的事物。作者巧妙地把對故鄉抽象化的「情思」用形象的「蛙聲」來替代,以寫對「蛙聲」的難忘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懷念、難舍之情;同時,整篇文章是圍繞著「蛙聲」來寫的,作者既寫了故鄉的「蛙聲」,又寫了在北京時所想像、盼望的「蛙聲」。可見,標題「總有那一片蛙聲」既點出文章的線索,又生動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作者對故鄉的依戀、懷念之情,顯示出文章的主旨。

6. 描寫春天的散文名篇

1、《春滿燕園》

《春滿燕園》是季羨林老先生在1962年創作的,表達了對北大新面貌、新氣象的由衷贊美之情。該篇散文是季羨林的代表作之一,在當時轟動一時。

《春滿燕園》是季羨林1962年寫的一篇相當轟動的散文,歌頌北大的春天,贊揚師生積極的學風,深受當時大學生的喜歡。但是他卻為了這篇文章吃夠了苦頭。到了1978年深秋,此時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有召開,但是全國的政治氣氛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季羨林憑直覺,感到春天真正要來臨。了。

2、《春之懷古》

《春之懷古》,台灣女作家張曉風作品之一。其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等,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曾得過吳三連獎,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3、《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4、《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該文寫於1936年,在寫作此文之前大約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雜事纏身。這樣的思緒,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來,祖國春天的到來。

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卻遲遲不來,許多次春天剛一露面,就被寒風冷雨驅散;到處尋找春光,卻發現春天早已遠去。

這種情況難免使作者痛苦。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後,終於等來了春光的爛漫、驕奢、光艷與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飽嘗了「一日春光」帶來的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

5、《春風》

《春風》是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寫的散文。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7. 關於春天的散文名篇

朱自來清《春》、周作人《北平的春源天》、沈從文《春遊頤和園》、楚笛《春雨》、柯靈《故園春》、丁立梅《醉太陽》、厲彥林《春燕歸來》、古清生《總有那一片蛙聲》

(7)春天的散文及賞析擴展閱讀:

節選朱自清《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8. 散文《春》賞析

一、主題思想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二、寫作手法

修辭藝術: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8)春天的散文及賞析擴展閱讀: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

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