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三國演義回賞析

三國演義回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31 01:20:58

A. 三國演義 第四回 賞析

主要是說曹操獻刀吧,那就大贊曹操,如他的有勇有謀,敢做別人不內敢做的事正義(那個行動是正容義的)等等。貶一下董卓,最後說一下劉備和孫堅(孫權的老爸)沒有這份心思,為後來曹操奠定統一基礎做了什麼鋪墊就行了。
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卓命扶何太後並弘農王及帝。

B. 三國演義 第30回 賞析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袁紹興兵,望官渡進發。夏侯敦發書告急。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
都。紹兵臨發,田豐從獄中上書諫曰:「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
利。」逢紀譖曰:「主公興仁義之師,田豐何得出此不祥之語!」紹因怒,欲斬田豐。眾官
告免。紹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軍進發,旌旗遍野,刀劍如林。行至陽
武,下定寨柵。沮授曰:「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
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紹怒曰:
「田豐慢我軍心,吾回日必斬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將沮授鎖禁軍中,待我破曹
之後,與田豐一體治罪!」於是下令,將大軍七十萬,東西南北,周圍安營,連絡九十餘
里。

細作探知虛實,報至官渡。曹軍新到,聞之皆懼。曹操與眾謀士商議。荀攸曰:「紹軍
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
事可憂矣。」操曰:「所言正合吾意。」遂傳令軍將鼓噪而進。紹軍來迎,兩邊排成陣勢。
審配撥弩手一萬,伏於兩翼;弓箭手五千,伏於門旗內:約炮響齊發。三通鼓罷,袁紹金盔
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張郃、高覽、韓猛、淳於瓊等諸將。旌旗節鉞,甚
是嚴整。曹陣上門旗開處,曹操出馬。許諸、張遼、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後擁衛。
曹操以鞭指袁紹曰:「吾於天子之前,保奏你為大將軍,今何故謀反?」紹怒曰:「汝託名
漢相,實為漢賊!罪惡彌天,甚於莽、卓,乃反誣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詔討汝!」
紹曰:「吾奉衣帶詔討賊!」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邰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
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
殺。曹操令夏侯敦、曹洪,各引三千軍,齊沖彼陣。審配見曹軍來沖陣,便令放起號炮:兩
下萬弩並發,中軍內弓箭手一齊擁出陣前亂射。曹軍如何抵敵,望南急走。袁紹驅兵掩殺,
曹軍大敗,盡退至官渡。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審配曰:「今可撥兵十萬守官渡,就曹操
寨前築起土山,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操若棄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許昌可破矣。」紹從
之,於各寨內選精壯軍人,用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曹營內見袁軍堆築土
山,欲待出去沖突,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不能前進。十日之內,築成土山五十餘
座,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箭牌守御。土山上一聲梆子響
處,箭下如雨。曹軍皆蒙楯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曹操見軍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進曰:「可作發石車以破之。」操令曄進車式,連
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布營牆內,正對著土山上雲梯。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
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由是
袁軍不敢登高射箭。審配又獻一計:令軍人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號為「掘子
軍」。曹兵望見袁軍於山後掘土坑,報知曹操。操又問計於劉曄。曄曰:「此袁軍不能攻明
而攻暗,發掘伏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操曰:「何以御之?」曄曰:「可繞營掘長
塹,則彼伏道無用也。」操連夜差軍掘塹。袁軍掘伏道到塹邊,果不能入,空費軍力。

卻說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終,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
遲疑未決,乃作書遣人赴許昌問荀彧。彧以書報之。書略曰:「承尊命,使決進退之疑。愚
以袁紹悉眾聚於官渡,欲與明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
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
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
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書大喜,令將士效力死守。

紹軍約退三十餘里,操遣將出營巡哨。有徐晃部將史渙獲得袁軍細作,解見徐晃。晃問
其軍中虛實。答曰:「早晚大將韓猛運糧至軍前接濟,先令我等探路。」徐晃便將此事報知
曹操。荀攸曰:「韓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輕騎數千,從半路擊之,斷其糧草,紹軍自
亂。」操曰:「誰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將帶史渙並所部兵先
出,後使張遼、許褚引兵救應。當夜韓猛押糧車數千輛,解赴紹寨。正走之間,山谷內徐
晃、史渙引軍截住去路。韓猛飛馬來戰,徐晃接住廝殺。史渙便殺散人夫,放火焚燒糧車。
韓猛抵當不住,撥回馬走。徐晃催軍燒盡輜重。袁紹軍中,望見西北上火起,正驚疑間,敗
軍投來:「糧草被劫!」紹急遣張邰、高覽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燒糧而回,恰欲交鋒,背後
張遼、許諸軍到。兩下夾攻,殺散袁軍,四將合兵一處,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賞
勞。又分軍於寨前結營,為掎角之勢。

卻說韓猛敗軍還營,紹大怒,欲斬韓猛,眾官勸免。審配曰:「行軍以糧食為重,不可
不用心提防。烏巢乃屯糧之處,必得重兵守之。」袁紹曰:「吾籌策已定。汝可回鄴都監督
糧草,休教缺乏。」審配領命而去。袁紹遣大將淳於瓊,部領督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
璜、趙睿等,引二萬人馬,守烏巢。那淳於瓊性剛好酒,軍士多畏之;既至烏巢,終日與諸
將聚飲。且說曹操軍糧告竭,急發使往許昌教荀彧作速措辦糧草,星夜解赴軍前接濟。使者
齎書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軍捉住,縛見謀士許攸。那許攸字子遠,少時曾與曹操為
友,此時卻在袁紹處為謀士。當下搜得使者所齎曹操催糧書信,徑來見紹曰:「曹操屯軍官
渡,與我相持已久,許昌必空虛;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則許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
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紹曰:「曹操詭計極多,此書乃誘敵之計也。」攸
曰:「今若不取,後將反受其害。」正話間,忽有使者自鄴郡來,呈上審配書。書中先說運
糧事;後言許攸在冀州時,嘗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今已收其子
侄下獄矣。紹見書大怒曰:「濫行匹夫!尚有面目於吾前獻計耶!汝與曹操有舊,想今亦受
他財賄,為他作奸細,啜賺吾軍耳!本當斬首,今權且寄頭在項!可速退出,今後不許相
見!」許攸出,仰天嘆曰:「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吾子侄已遭審配之害,吾何顏復見
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劍自刎。左右奪劍勸曰:「公何輕生至此?袁紹不絕直言,後必為曹
操所擒。公既與曹公有舊,何不棄暗投明?」只這兩句言語,點醒許攸;於是許攸徑投曹
操。後人有詩嘆曰:「本初豪氣蓋中華,官渡相持枉嘆嗟。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
家?」

卻說許攸暗步出營,徑投曹寨,伏路軍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與我通
報,說南陽許攸來見。」軍士忙報入寨中。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
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漢
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
不能擇主,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見故人。願賜收錄。」操曰:「子遠肯
來,吾事濟矣!願即教我以破紹之計:」攸曰:「吾曾教袁紹以輕騎乘虛襲許都,首尾相
攻。」操大驚曰:「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攸曰:「公今軍糧尚有幾何?」操曰:
「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
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遠勿嗔,尚容實訴:軍中糧實可
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
詐!」遂附耳低言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操愕然
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與荀彧之書以示之曰:「此書何人所寫?」操驚問曰:「何處
得之?」攸以獲使之事相告。操執其手曰:「子遠既念舊交而來,願即有以教我。」攸曰:
「明公以孤軍抗大敵,而不求急勝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過三日,使袁紹百萬
之眾,不戰自破。明公還肯聽否?」操喜曰:「願聞良策。」攸曰:「袁紹軍糧輜重,盡積
烏巢,今撥淳於瓊守把,瓊嗜酒無備。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間燒其糧
草輜重,則紹軍不三日將自亂矣。」操大喜,重待許攸,留於塞中。次日,操自選馬步軍士
五千,准備往烏巢劫糧。張遼曰:「袁紹屯糧之所,安得無備?丞相未可輕往,恐許攸有
詐。」操曰:「不然,許攸此來,天敗袁紹。今吾軍糧不給,難以久持;若不用許攸之計,
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詐,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糧之舉,計在必行,君
請勿疑。」遼曰:「亦須防袁紹乘虛來襲。」操笑曰:「吾已籌之熟矣。」便教荀攸、賈
詡、曹洪同許攸守大寨,夏侯敦、夏侯淵領一軍伏於左,曹仁、李典領一軍伏於右,以備不
虞。教張遼、許褚在前,徐晃、於禁在後,操自引諸將居中: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
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望烏巢進發。是夜星光滿天。且說沮授被袁
紹拘禁在軍中,是夜因見眾星朗列,乃命監者引出中庭,仰觀天象。忽見太白逆行,侵犯
牛、斗之分,大驚曰:「禍將至矣!」遂連夜求見袁紹。時紹已醉卧,聽說沮授有密事啟
報,喚入問之。授曰:「適觀天象,見太白逆行於柳、鬼之間,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
賊兵劫掠之害。烏巢屯糧之所,不可不提備。宜速遣精兵猛將,於間道山路巡哨,免為曹操
所算。」紹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眾!」因叱監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
敢放出!」遂命斬監者,別喚人監押沮授。授出,掩淚嘆曰:「我軍亡在旦夕,我屍骸不知
落何處也!」後人有詩嘆曰:「逆耳忠言反見仇,獨夫袁紹少機謀。烏巢糧盡根基拔,猶欲
區區守冀州。」卻說曹操領兵夜行,前過袁紹別寨,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操使人應曰:「蔣
奇奉命往烏巢護糧。」袁軍見是自家旗號,遂不疑惑。凡過數處,皆詐稱蔣奇之兵,並無阻
礙。及到烏巢,四更已盡。操教軍士將束草周圍舉火,眾將校鼓噪直入。時淳於瓊方與眾將
飲了酒,醉卧帳中;聞鼓噪之聲,連忙跳起問:「何故喧鬧?」言未已,早被撓鉤拖翻。眭
元進、趙睿運糧方回,見屯上火起,急來救應。曹軍飛報曹操,說:「賊兵在後,請分軍拒
之。」操大喝曰:「諸將只顧奮力向前,待賊至背後,方可回戰!」於是眾軍將無不爭先掩
殺。一霎時,火焰四起,煙迷太空。眭、趙二將驅兵來救,操勒馬回戰。二將抵敵不住,皆
被曹軍所殺,糧草盡行燒絕。淳於瓊被擒見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縛於馬上,放回紹營
以辱之。

卻說袁紹在帳中,聞報正北上火光滿天,知是烏巢有失,急出帳召文武各官,商議遣兵
往救。張郃曰:「某與高覽同往救之。」郭圖曰:「不可。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既
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張邰
曰:「非也。曹操多謀,外出必為內備,以防不虞。今若攻操營而不拔,瓊等見獲,吾屬皆
被擒矣。」郭圖曰:「曹操只顧劫糧,豈留兵在寨耶!」再三請劫曹營。紹乃遣張郃、高覽
引軍五千,往官渡擊曹營;遣蔣奇領兵一萬,往救烏巢。且說曹操殺散淳於瓊部率,盡奪其
衣甲旗幟,偽作淳於瓊部下收軍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蔣奇軍馬。奇軍問之,稱是烏巢敗
軍奔回,奇遂不疑,驅馬徑過。張遼、許褚忽至,大喝:「蔣奇休走!」奇措手不及,被張
遼斬於馬下,盡殺蔣奇之兵。又使人當先偽報雲:「蔣奇已自殺散烏巢兵了」。袁紹因不復
遣人接應烏巢,只添兵往官渡。

卻說張郃、高覽攻打曹營,左邊夏侯敦、右邊曹仁,中路曹洪,一齊沖出:三下攻擊,
袁軍大敗。比及接應軍到,曹操又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邰、高覽奪路走脫。袁紹
收得烏巢敗殘軍馬歸寨,見淳於瓊耳鼻皆無,手足盡落。紹問:「如何失了烏巢?」敗軍告
說:「淳於瓊醉卧,因此不能抵敵。」紹怒,立斬之。郭圖恐張邰、高覽回寨證對是非,先
於袁紹前譖曰:「張邰、高覽見主公兵敗,心中必喜。」紹曰:「何出此言?」圖曰:「二
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擊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損折士卒。」紹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歸
寨問罪。郭圖先使人報二人雲:「主公將殺汝矣。」及紹使至,高覽問曰:「主公喚我等為
何?」使者曰:「不知何故。」覽遂拔劍斬來使。邰大驚。覽曰:「袁紹聽信讒言,必為曹
操所擒;吾等豈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邰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於是二人領本部兵馬,往曹操寨中投降。夏侯敦曰:「張、高二人來降,未知虛實。」
操曰:「吾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遂開營門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
地。操曰:「若使袁紹肯從二將軍之言,不至有敗。今二將軍肯來相投,如微子去殷,韓信
歸漢也。」遂封張邰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二人大喜。

卻說袁紹既去了許攸,又去了張邰、高覽,又失了烏巢糧,軍心皇皇。許攸又勸曹操作
速進兵;張邰、高覽請為先鋒;操從之。即令張邰、高覽領兵往劫紹寨。當夜三更時分,出
軍三路劫寨。混戰到明,各自收兵,紹軍折其大半。

荀攸獻計曰:「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兵歸路。
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操用其計,使大小三
軍,四遠揚言。紹軍聞此信,來寨中報說:「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取鄴郡,一路取黎陽去
也。」紹大驚,急遣袁譚分兵五萬救鄴郡,辛明分兵五萬救黎陽,連夜起行。

曹操探知袁紹兵動,便分大隊軍馬,八路齊出,直沖紹營。袁軍俱無鬥志,四散奔走,
遂大潰。袁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幼子袁尚後隨。張遼、許褚、徐晃、於禁四員將,
引軍追趕袁紹。紹急渡河,盡棄圖書車仗金帛,止引隨行八百餘騎而去。操軍追之不及,盡
獲遺下之物。所殺八萬餘人,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
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
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卻說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素與授相
識。授見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
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因厚待之,留於軍中。授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操怒,乃
殺之。授至死神色不變。操嘆曰:「吾誤殺忠義之士也!」命厚禮殯殮,為建墳安葬於黃河
渡口,題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後人有詩贊曰:「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
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操下令攻冀
州。正是: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

C. 三國演義九回賞析

《三來國演義》第九回自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李傕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D. 三國演義的隨便一個回數的賞析

第一回
天行健

於嫩水之濱一 羅貫中虛構「桃園三結義」

翻開《三國演義》,第一回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演義》尊蜀漢為正統,著力推崇蜀漢人物,所以把劉、關、張三人出世的故事,放在全書之首,突出了作者所設計的主線。

這年是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和黃巾軍作戰的,有朝廷的軍隊,也有州郡的軍隊,還有私人拉起來的所謂「義兵」。劉備所拼湊起來的小股軍隊,就是「義兵」之類,是在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雙的資助之下組織起來的。劉備在涿縣(今河北涿州市)招募軍隊時,關羽和張飛二人前來投效,從此二人就一直追隨劉備,成為劉備軍中的骨幹將領,同時也是他的最親信的將領。

◎史無其事

但史書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他們並不是把兄弟,《演義》中那些「大哥」、「二弟」、「三弟」等等親昵的稱呼,都是不合乎史實的。戲曲中還把趙雲排行為「老四」,京劇《甘露寺》中喬國老唱道:「他四弟子龍常山將」,那就是更離譜了。《三國志·關羽傳》說:劉備初起時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這里所說的「恩若兄弟」,是形容劉備與關、張關系密切,但和拜把子兄弟並不是一回事;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則是上下級關系的典型寫照。《張飛傳》上又說張飛「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是說共同作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是說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侍奉。在社會生活中,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大哥」,這是古今皆有的事,不一定非得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

◎另一說:劉、關「恩猶父子」

關羽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是全始全終了」。①在這里,從魏國人看來,劉備和關羽的關系又是「恩猶父子」了。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觀念,所以這個說法並不值得奇怪;同時也可以反證:劉備和關羽的關系並不是把兄弟,他們的同時代人對此是很清楚的。

《演義》非常突出劉、關、張之間的「義氣」,所以「桃園三結義」是作者著力渲染的重要情節,是關、張二人始終不渝地忠於劉備,劉備對他二人也絕不負心的一個基礎。據《演義》記載:三人結義時,在桃園中祭告天地,焚香再拜而發誓說: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E. 三國演義 第四回 賞析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從人雲:「在小閣中。」操徑回入。見董卓坐於床答上,呂布侍立於側。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布領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轉面向內。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願借試一騎。」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
1
曹操獻刀謀董卓
2
能急中生智,臨危不懼

F. 三國演義55回賞析+摘抄

《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 正文
卻說玄德見孫夫人房中兩邊槍刀森列,侍婢皆佩劍,不覺失色。管家婆進曰:「貴人休得驚懼:夫人自幼好觀武事,居常令侍婢擊劍為樂,故爾如此。」玄德曰:「非夫人所觀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暫去。」管家婆稟覆孫夫人曰:「房中擺列兵器,嬌客不安,今且去之。」孫夫人笑曰:「廝殺半生,尚懼兵器乎!」命盡撤去,令侍婢解劍伏侍。當夜玄德與孫夫人成親,兩情歡洽。玄德又將金帛散給侍婢,以買其心,先教孫乾回荊州報喜。自此連日飲酒。國太十分愛敬。

卻說孫權差人來柴桑郡報周瑜,說:「我母親力主,已將吾妹嫁劉備。不想弄假成真。此事還復如何?」瑜聞大驚,行坐不安,乃思一計,修密書付來人持回見孫權。權拆書視之。書略曰:「瑜所謀之事,不想反覆如此。既已弄假成真,又當就此用計。劉備以梟雄之姿,有關、張、趙雲之將,更兼諸葛用謀,必非久屈人下者。愚意莫如軟困之於吳中:盛為築宮室,以喪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娛其耳目;使分開關、張之情,隔遠諸葛之契,各置一方,然後以兵擊之,大事可定矣。今若縱之,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願明公熟思之。」孫權看畢,以書示張昭。昭曰:「公瑾之謀,正合愚意。劉備起身微末,奔走天下,未嘗受享富貴。今若以華堂大廈,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遠孔明、關、張等,使彼各生怨望,然後荊州可圖也。主公可依公瑾之計而速行之。」權大喜,即日修整東府,廣栽花木,盛設器用,請玄德與妹居住;又增女樂數十餘人,並金玉錦綺玩好之物。國太只道孫權好意,喜不自勝。玄德果然被聲色所迷,全不想回荊州。

卻說趙雲與五百軍在東府前住,終日無事,只去城外射箭走馬。看看年終。雲猛省:「孔明分付三個錦囊與我,教我一到南徐,開第一個;住到年終,開第二個;臨到危急無路之時,開第三個:於內有神出鬼沒之計,可保主公回家。此時歲已將終,主公貪戀女色,並不見面,何不拆開第二個錦囊,看計而行?」遂拆開視之。原來如此神策。即日徑到府堂,要見玄德。侍婢報曰:「趙子龍有緊急事來報貴人。」玄德喚入問之。雲佯作失驚之狀曰:「主公深居畫堂,不想荊州耶?」玄德曰:「有甚事如此驚怪?」雲曰:「今早孔明使人來報,說曹操要報赤壁鏖兵之恨,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甚是危急,請主公便回。」玄德曰:「必須與夫人商議。」雲曰:「若和夫人商議,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說,今晚便好起程。遲則誤事!」玄德曰:「你且暫退,我自有道理。」雲故意催逼數番而出。玄德入見孫夫人,暗暗垂淚。孫夫人曰:「丈夫何故煩惱?」玄德曰:「念備一身飄盪異鄉,生不能侍奉二親,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今歲旦在邇,使備悒怏不已。」孫夫人曰:「你休瞞我,我已聽知了也!方才趙子龍報說荊州危急,你欲還鄉,故推此意。」玄德跪而告曰:「夫人既知,備安敢相瞞。備欲不去,使荊州有失,被天下人恥笑;欲去,又捨不得夫人:因此煩惱。」夫人曰:「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當相隨。」玄德曰:「夫人之心,雖則如此,爭奈國太與吳侯安肯容夫人去?夫人若可憐劉備,暫時辭別。」言畢,淚如雨下。孫夫人勸曰:「丈夫休得煩惱。妾當苦告母親,必放妾與君同去。」玄德曰:「縱然國太肯時,吳侯必然阻擋。」孫夫人沉吟良久,乃曰:「妾與君正旦拜賀時,推稱江邊祭祖,不告而去,若何?」玄德又跪而謝曰:「若如此,生死難忘!切勿漏泄。」兩個商議已定。玄德密喚趙雲分付:「正旦日,你先引軍士出城,於官道等候。吾推祭祖,與夫人同走。」雲領諾。

建安十五年春正月元旦,吳侯大會文武於堂上。玄德與孫夫人入拜國太。孫夫人曰:「夫主想父母宗祖墳墓,俱在涿郡,晝夜傷感不已。今日欲往江邊,望北遙祭,須告母親得知。」國太曰:「此孝道也,豈有不從?汝雖不識舅姑,可同汝夫前去祭拜,亦見為婦之禮。」孫夫人同玄德拜謝而出。

此時只瞞著孫權。夫人乘車,止帶隨身一應細軟。玄德上馬,引數騎跟隨出城,與趙雲相會。五百軍士前遮後擁,離了南徐,趲程而行。當日,孫權大醉,左右近侍扶入後堂,文武皆散。比及眾官探得玄德、夫人逃遁之時,天色已晚。要報孫權,權醉不醒。及至睡覺,已是五更。次日,孫權聞知走了玄德,急喚文武商議。張昭曰:「今日走了此人,早晚必生禍亂。可急追之。」孫權令陳武、潘璋選五百精兵,無分晝夜,務要趕上拿回。二將領命去了。

孫權深恨玄德,將案上玉硯摔為粉碎。程普曰:「主公空有沖天之怒,某料陳武、潘璋必擒此人不得。」權曰:「焉敢違我令!」普曰:「郡主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諸將皆懼。既然肯順劉備,必同心而去。所追之將,若見郡主,豈肯下手?」權大怒,掣所佩之劍,喚蔣欽、周泰聽令,曰:「汝二人將這口劍去取吾妹並劉備頭來!違令者立斬!」蔣欽、周泰領命,隨後引一千軍趕來。

卻說玄德加鞭縱轡,趲程而行;當夜於路暫歇兩個更次,慌忙起行。看看來到柴桑界首,望見後面塵頭大起,人報:「追兵至矣!」玄德慌問趙雲曰:「追兵既至,如之奈何?」趙雲曰:「主公先行,某願當後。」轉過前面山腳,一彪軍馬攔住去路。當先兩員大將,厲聲高叫曰:「劉備早早下馬受縛!吾奉周都督將令,守候多時!」原來周瑜恐玄德走脫,先使徐盛、丁奉引三千軍馬於沖要之處紥營等候,時常令人登高遙望,料得玄德若投旱路,必經此道而過。當日徐盛、丁奉瞭望得玄德一行人到,各綽兵器截住去路。玄德驚慌勒回馬問趙雲曰:「前有攔截之兵,後有追趕之兵:前後無路,如之奈何?」雲曰:「主公休慌。軍師有三條妙計,多在錦囊之中。已拆了兩個,並皆應驗。今尚有第三個在此,分付遇危難之時,方可拆看。今日危急,當拆觀之。」便將錦囊拆開,獻與玄德。玄德看了,急來車前泣告孫夫人曰:「備有心腹之言,至此盡當實訴。」夫人曰:「丈夫有何言語,實對我說。」玄德曰:「昔日吳侯與周瑜同謀,將夫人招嫁劉備,實非為夫人計,乃欲幽困劉備而奪荊州耳。奪了荊州,必將殺備。是以夫人為香餌而釣備也。備不懼萬死而來,蓋知夫人有男子之胸襟,必能憐備。昨聞吳侯將欲加害,故托荊州有難,以圖歸計。幸得夫人不棄,同至於此。今吳侯又令人在後追趕,周瑜又使人於前截住,非夫人莫解此禍。如夫人不允,備請死於車前,以報夫人之德。」夫人怒曰:「吾兄既不以我為親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見乎!今日之危,我當自解。」於是叱從人推車直出,捲起車簾,親喝徐盛、丁奉曰:「你二人慾造反耶?」徐、丁二將慌忙下馬,棄了兵器,聲喏於車前曰:「安敢造反。為奉周都督將令,屯兵在此專候劉備。」孫夫人大怒曰:「周瑜逆賊!我東吳不曾虧負你!玄德乃大漢皇叔,是我丈夫。我已對母親、哥哥說知回荊州去。今你兩個於山腳去處,引著軍馬攔截道路,意欲劫掠我夫妻財物耶?」徐盛、丁奉喏喏連聲,口稱:「不敢。請夫人息怒。這不幹我等之事,乃是周都督的將令。」孫夫人叱曰:「你只怕周瑜,獨不怕我?周瑜殺得你,我豈殺不得周瑜?」把周瑜大罵一場,喝令推車前進。徐盛、丁奉自思:「我等是下人。安敢與夫人違拗?」又見趙雲十分怒氣,只得把軍喝住,放條大路教過去。

恰纔行不到五六里,背後陳武、潘璋趕到。徐盛、丁奉備言其事。陳、潘二將曰:「你放他過去差了也。我二人奉吳侯旨意,特來追捉他回去。」於是四將合兵一處,趲程趕來。玄德正行間,忽聽得背後喊聲大起。玄德又告孫夫人曰:「後面追兵又到,如之奈何?」夫人曰:「丈夫先行,我與子龍當後。」玄德先引三百軍,望江岸去了。子龍勒馬於車傍,將士卒擺開,專候來將。四員將見了孫夫人,只得下馬,叉手而立。夫人曰:「陳武、潘璋,來此何干?」二將答曰:「奉主公之命,請夫人、玄德回。」夫人正色叱曰:「都是你這伙匹夫,離間我兄妹不睦!我已嫁他人,今日歸去,須不是與人私奔。我奉母親慈旨,令我夫婦回荊州。便是我哥哥來,也須依禮而行。你二人倚仗兵威,欲待殺害我耶?」罵得四人面面相覷,各自尋思:「他一萬年也只是兄妹。更兼國太作主;吳侯乃大孝之人,怎敢違逆母言?明日翻過臉來,只是我等不是。不如做個人情。」軍中又不見玄德;但見趙雲怒目睜眉,只待廝殺。因此四將喏喏連聲而退。孫夫人令推車便行。徐盛曰:「我四人同去見周都督,告稟此事。」

四人猶豫未定。忽見一軍如旋風而來,視之,乃蔣欽、周泰。二將問曰:「你等曾見劉備否?」四人曰:「早晨過去,已半日矣。」蔣欽曰:「何不拿下?」四人各言孫夫人發話之事。蔣欽曰:「便是吳侯怕道如此,封一口劍在此,教先殺他妹,後斬劉備。違者立斬!」四將曰:「去之已遠,怎生奈何?」蔣欽曰:「他終是些步軍,急行不上。徐、丁二將軍可飛報都督,教水路棹快船追趕;我四人在岸上追趕:無問水旱之路,趕上殺了,休聽他言語。」於是徐盛、丁奉飛報周瑜;蔣欽、周泰、陳武、潘璋四個領兵沿江趕來。

卻說玄德一行人馬,離柴桑較遠,來到劉郎浦,心才稍寬。沿著江岸尋渡,一望江水彌漫,並無船隻。玄德俯首沉吟。趙雲曰:「主公在虎口中逃出,今已近本界,吾料軍師必有調度,何用猶疑?」玄德聽罷,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凄然淚下。後人有詩嘆曰:「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屋黃金。誰知一女輕天下,欲易劉郎鼎峙心。」

玄德令趙雲望前哨探船隻,忽報後面塵土沖天而起。玄德登高望之,但見軍馬蓋地而來,嘆曰:「連日奔走,人困馬乏,追兵又到,死無地矣!」看看喊聲漸近。正慌急間,忽見江岸邊一字兒拋著拖篷船二十餘只。趙雲曰:「今幸有船在此!何不速下,棹過對岸,再作區處!」玄德與孫夫人便奔上船。子龍引五百軍亦都上船。只見船艙中一人綸巾道服,大笑而出,曰:「主公且喜!諸葛亮在此等候多時。」船中扮作客人的,皆是荊州水軍。玄德大喜。不移時,四將趕到。孔明笑指岸上人言曰:「吾已算定多時矣。汝等回去傳示周郎,教休再使美人局手段。」岸上亂箭射來,船已開的遠了。蔣欽等四將,只好獃看。玄德與孔明正行間,忽然江聲大震。回頭視之,只見戰船無數。帥字旗下,周瑜自領慣戰水軍,左有黃蓋,右有韓當,勢如飛馬,疾似流星。看看趕上。孔明教棹船投北岸,棄了船,盡皆上岸而走,車馬登程。周瑜趕到江邊,亦皆上岸追襲。大小水軍,盡是步行;止有為首官軍騎馬。周瑜當先,黃蓋、韓當、徐盛、丁奉緊隨。周瑜曰:「此處是那裡?軍士答曰:「前面是黃州界首。」望見玄德車馬不遠,瑜令並力追襲。正趕之間,一聲鼓響,山崦內一彪刀手擁出,為首一員大將,乃關雲長也。周瑜舉止失措,急撥馬便走;雲長趕來,周瑜縱馬逃命。正奔走間,左邊黃忠,右邊魏延,兩軍殺出。吳兵大敗。周瑜急急下得船時,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決一死戰!」黃蓋、韓當力阻。瑜自思曰:「吾計不成,有何面目去見吳侯!」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眾將急救,卻早不省人事。正是:兩番弄巧翻成拙,此日含嗔卻帶羞。

未知周郎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
賞析

關於《三國演義》,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便是「褒劉貶曹」不過以我來看,這個定義加得有些問題,我們先把「貶曹」放一放,先說說這個「褒劉」,大家一看到這個「劉」,就想到劉備,而就想到這個《三國演義》是一部褒揚劉備貶低曹操的小說。可是,此觀點可說大有問題。

我們在之前有好幾章便已經談過,演義中的主角乃是諸葛亮,其次是關羽,而劉備不單不是主角,而且還因為諸葛亮和關羽的原因被搶去了不少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戲份,還被塑造成一個只是依賴諸葛亮和關張兩兄弟,動不動就哭鼻子的「仁君」形象。而且即便是為劉備所加的這個「仁君」形象,也不能說是褒的。如這幾回演義中就將劉備先是描寫成畏懼前往東吳,在諸葛亮鼓動之下才動身,而在東吳則全乃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才得以脫險,又陷入周瑜設計的溫柔窩中,直到趙雲依諸葛亮的錦囊從事才能回到荊州。而史實上的劉備此行真相如何呢?確實,諸葛亮是看穿了東吳之計,但是和演義中諸葛亮勸說劉備前去江東不同,諸葛亮極力反對劉備前往江東,更別說有交給什麼錦囊妙計了。做出前往江東的決斷的乃是劉備,之後在江東與孫權等人周旋,從容而出的自然也是劉備之力,而非諸葛亮的錦囊之功。劉備此次入江東雖然在之後自己也認為並非萬全之策,但是卻將劉備其人的膽略果敢表現的淋漓盡致,不過在演義中,那個有膽的劉備不見了,只剩下一個猶豫只會哭鼻子,依賴著諸葛亮的劉備。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有羅本和毛本之分,一般而言,說「褒劉貶曹」的便是毛本,不過就算看毛本,也很難說有太大的「褒劉」成分。毛本雖然做了一些改動,但是大部分是對文筆和小細節的修正,對於大致情節和故事內容並沒有太大改變,而對於塑造演義人物形象來說,那些故事情節是最關鍵的,也就是說,雖然毛本有所謂「褒劉」的傾向,但是實際上人物形象在羅本便已經定型,毛本只是在此基礎上鞏固而已。而且,就算是毛本,也是更注重將關羽和諸葛亮的形象更高大化,而劉備的形象不單比之羅本沒有進步,反而進一步弱化了。

其實就算「褒劉」之外的另一大主題,「貶曹」也是很成問題的,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了不少曹操的負面描寫,但是我們細細分析起來,那些描寫中要不是原本史書中便有記載的,如挾天子,如睡夢中殺人,曹操本就做了那些事,演義只是照抄而已,要不就是曹操處於和演義所塑造的正面人物對抗的時刻,如在華容道,漢中大戰時曹操的狼狽模樣很大程度是為了烘托演義主角諸葛亮的智謀。而在演義中也不乏對曹操的正面描寫,如對人才的愛護,斷發代首,對典韋的祭奠。(這里便是最奇怪處,演義中虛構了一個劉備摔孩子,因為不合情理,結果劉備莫名其妙落下了一個收買人心的嫌疑,而曹操祭奠典韋時說的比之失去長子來說更痛惜失去典韋這段話其實更不合情理,更有收買人心之嫌,但是眾人卻將之視為曹操愛才的典型。)

事實上,《三國演義》並非是一本「褒劉貶曹」的小說,羅貫中在寫此書時,最大的原則便是以諸葛亮這個人物為中心,而無論是曹操劉備這干原本真實歷史中的英雄人物,只是為了襯托諸葛亮這個人物角色的配角而已。所以在諸葛亮出場之後,劉備頓時變成一個軟弱無能,只會依賴諸葛亮行事的所謂「仁君」,相對而言,曹操的待遇反倒是要好一些,這其實即便在其他小說中也是常見的,主角往往是正面角色的戲中,正面角色受到主角的壓制,戲份有限,反倒是反面角色因為與主角對抗,戲份更多,人物形象更為鮮活。至於所謂的「褒劉貶曹」也只是因為諸葛亮身處劉備陣營,曹操與諸葛亮處於敵對方的關系而已,也就是說,所謂的「褒劉」其實是褒諸葛亮所在的劉漢陣營,而不是褒揚劉備。這點在毛本中也並非做出太大的改動。

除了對諸葛亮關羽等部分作者鍾愛的角色作者會對史實進行改動外,作者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歷史資料。這也是演義中部分角色的形象會顯得別扭的原因。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假如不是《三國演義》在「褒劉貶曹」,那是誰在「褒劉貶曹」呢?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三國演義》確實是一部相當精彩的著作,然而,在古代社會,有多少人是直接閱讀原著的呢?盡管在近代工業化之前,中國的識字率在世界范圍內是相當高的,甚至有說法在明清時代在中國男子中的識字率已經接近半數。然而,這比起現代社會來,還是太低了,而《三國演義》即便再通俗,受限於古代印刷技術和成本的關系,書籍也不可能達到普及的地步。至少對於《三國演義》對民間的影響來比較,讀過《三國演義》原書的人並不會太多。那《三國演義》是如何在民間普及開來的呢?

《三國演義》等演義小說能在民間獲得絕大的影響,最關鍵點還是在於說書評書以及那些三國戲。《三國演義》本就脫胎於說書,而成書的一大功能也便是為說書人所用,其普及也是得益於三國說書,而三國戲也是如此。一方面,羅貫中所寫《三國演義》和日後毛家父子修改完善的三國演義版本因為質量超越其他版本的三國得到眾人接受,另一方面,眾多說書人和三國戲劇的作者在接受了《三國演義》的同時,也不斷的對此進行自己的解說。而他們的解說對於眾人的影響更甚於《三國演義》原書,舉例來說,大多數七十年代生的人對於三國演義等大量演義的第一次認識往往不是出自演義本書,而是當時廣播中的演義評書。而現在眾多的三國愛好者也是出於電視,三國游戲的因素。而這些評書說書電視游戲並不是都忠於原著,而是有自己的解說,但是他們的影響要遠遠甚於《三國演義》的原書。(就象現在往往是一本小說改編的電視火了之後才帶動原書的紅火,任何一樣東西要成為潮流關鍵點不單在於本身還在於傳播渠道)

所以,「褒劉貶曹」並非出自於《三國演義》,而是那些三國說書評書,三國戲的關系,尤其是說書,三國戲遠遠早於《三國演義》,他們已經有了固定的價值觀,比如「褒劉貶曹」,比如關羽。對《三國演義》的接受也不能改變這一點,相反他們不斷的對《三國演義》進行著自己潛移默化的改動,毛本《三國演義》便是一次嘗試。

而在民間來說,他們更是占據了完全的上風,他們在說三國演三國的同時,不斷的將自己的價值觀如「褒劉貶曹」滲入進去,比如三國戲中,曹操必然是演壞人的白臉,這白臉一露,就算三國演義將曹操寫成好人也沒用。

當然,為什麼民間是如此的「褒劉貶曹」則和為什麼關羽會成為忠義的化身,諸葛亮會成為智慧的化身一樣。和民間傳說,歷史上的人物評價有著相當的關系了,這就不在本文范圍之內了。

只是,《三國演義》的名頭太大,這「褒劉貶曹」的擔子,也要《三國演義》和羅貫中等人來背了。

G. 三國演義每回好句賞析

好詞摘抄: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雲、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位極人臣、作姦犯科、偃旗息鼓
初出茅廬、刮目相待、名不虛傳、吳下阿蒙、手不釋卷、旦夕之危、如魚得水
好句賞析:

1、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2、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
3、卻說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4、卻說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孔明曰:「雲長往江夏去了,絕無迴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至,事必諧矣。」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5、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玄德。正是: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傑士疑。
6、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7、留郭嘉於易州養病,求向導官以引路。人薦袁紹舊將田疇深知此境,操召而問之。疇曰:「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楫,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操從其言,封田疇為靖北將軍,作向導官,為前驅;張遼為次;操自押後:倍道輕騎而進。
8、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邰。邰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雲乘勢沖殺,卻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奪路間,只見雲長、關平、周倉引三百軍到。兩下相攻,殺退張邰。各出隘口,佔住山險下寨。玄德使雲長尋覓張飛。原來張飛去救龔都,龔都已被夏侯淵所殺;飛奮力殺退夏侯淵,迤邐趕去,卻被樂進引軍圍住。雲長路逢敗軍,尋蹤而去,殺退樂進,與飛同回見玄德。
9、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畢,卓命扶何太後並弘農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宮閑住,封鎖宮門,禁群臣無得擅入。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10、孫策既死,孫權哭倒於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11、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於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於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
12、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於路殺人。
13、且說董承自劉玄德去後,日夜與王子服等商議,無計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賀,見曹操驕橫愈甚,感憤成疾。帝知國舅染病,令隨朝太醫前去醫治。此醫乃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當時名醫也。平到董承府用葯調治,旦夕不離;常見董承長吁短嘆,不敢動問。
14、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後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冢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餘車,劫了天子並後妃等,竟望長安去了。卻說卓將趙岑,見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先入。玄德、關、張殺入虎牢關,諸侯各引軍入。
15、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16、曹操追至南皮,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操令本處百姓敲冰拽船,百姓聞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操曰:「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百姓皆垂淚而去。
17、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18、卻說曹豹見張飛只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飛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飛投淮南而去。呂布入城安撫居民,令軍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門,諸人不許擅入。
19、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斗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20、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

H. 三國演義的每一回賞析感悟

作為四個名來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自無疑是部很好的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代大英雄曹操,當然歷史上對曹操的褒貶不一,但是論膽識論氣度,同一時代無人能出其右。

I. 《三國演義》 25回到36回的賞析。

單福識破曹仁「八門金鎖陣」,使趙雲沖突而破。曹仁劫寨,被單福設計擊版敗,樊權城亦被關公所佔,只好回許昌,告訴曹操是單福為備出謀畫策。玄德收寇封為義子,改名劉封,回新野。程昱告訴曹操,單福只是一個假名,此人真名為徐庶。依程昱計,曹操召見並囚禁徐母,要其作書召子侍操,徐母拒絕。程昱仿徐母筆跡,寫信騙徐庶至許都。徐庶無奈,行前比哦啊明絕不向曹操獻一策,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往卧龍岡向孔明打招呼。

J. 三國演義第五回好文段賞析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這一段是對關羽的豪情沖天和蓋世之勇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可能在三國演義的前幾回可以看到在劉關張兄弟三人討伐黃巾軍時有過關羽一刀將程遠志斬於馬下的英勇表現,但是對手畢竟是挫將帶雜兵,所以對他的武藝仍持有保守態度,但是華雄不同,他是董卓帳下的驍將。先在汜水關打敗鮑信孫堅,將孫堅心腹將領祖茂斬首,還在與人多勢眾的十八路諸侯對戰時連斬俞涉和潘鳳,殺的諸侯們大驚失色。袁紹身為盟主卻拿不定主意,袁術更是鼠目寸光,十八路諸侯中又有幾個是真英豪?曹操這個時候慧眼識珠,並不因為關羽是一名馬弓手而看不起他,相反還親自送上熱酒一杯。
而關羽的那一句「酒且放下,某去變來。」這豪情壯語真是大快人心。果然「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雖然沒有看到關羽是怎麼樣的武藝,但是僅憑這一段描寫不難想像到關羽手拿青龍偃月刀將華雄斬下馬來!那一刻,是怎樣的急如閃電,快如奔雷!華雄可能還沒有想到,當他握緊手中的滴血得刀看見陳屍沙場的敵將哈哈大笑時,下一刻就變成了他驚駭欲絕的臉。
最妙的是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在臘月嚴冬,關雲長到底用了多久?那短短的一瞬,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華雄便成了死屍,關雲長,真可說是威震乾坤第一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