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賞析
A. 自然奇觀觀賞石賞析的內容簡介
石,乃抄地球組成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古今中外不乏賞石、玩石和藏石之文人雅士、名流顯要和布衣百姓,中華民族的賞石文化可追溯五千年的歷史,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在海內外收集大量的珍稀晶體圖片,特別是國際市場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特色的晶體、晶簇,並配以基本物性介紹,這是目前國內此類書籍所不多見的。該書廣泛適用藏石愛好者,特別是對珠寶首飾相關專業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和相關行業的人士有較強的參考性和指導作用。此書若能讓讀者在開拓思路、啟迪智慧、提高鑒賞能力諸方面能收獲點滴,無疑是作者的最大寬慰。
B. 石頭怎樣鑒賞
芸芸眾多的奇石世界裡,賞評奇石的優劣,並無法定標准,一般憑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積累來明斷每塊奇石的優劣,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積累,是長時間的、多方面的;奇石自身具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加之人們平時的文化、藝術的積累,便能達到天人合一、石人合一,賞石水平提高了,便達到了以石怡情,賞石養性之目的。掌握賞石之道,賞石之法,必須要拓寬自已賞石的知識面,不僅要學習古人的賞石方法和理論,還要向現代人學習,學習美學知識,學習書法、繪畫、攝影中的線條、構圖、用光等理論基礎知識,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帶著這些藝術理論,對奇石進行賞評,尤其是書畫攝影藝術與奇石藝術,可謂姊妹藝術,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一言以蔽之,整體素質提高了,賞石水平也就上去了。
賞評奇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質
石質指構成石品的礦物成份,多以石英質、玉質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來判斷石質優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觀賞石的硬度一般為4至8摩氏度為較好。質地純正,無其它雜質,表面光滑、細膩的奇石有一種秀麗美;有的石質松、軟、疏,表層粗糙,無光澤,具有一種粗獷美。光滑細膩、質地純凈、硬度高、光潤透明者為上等,結構松軟、陳雜、表層粗糙、灰暗、硬度低者次之。
紋
指石品上的圓、點、線、面及塊狀等所構成的規則與不規則、流暢或呆滯的紋路圖案或形狀。奇石上的花紋分凹、凸紋,平、斜紋,點、線紋,粗、細紋,面、塊紋;紋又分單、雙色、混合色紋,凡線條節奏明快、富有韻律、變化無窮、妙趣橫生者,都可謂精品石。
色
赤、橙、黃、綠、青、藍、紫於一體者為上乘,混合色、雙色、單色次之。色為意生,意為色存,色、形、意完美統一,可謂奇石之精品也。
象
指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圖案和物像。有的清晰,以流暢的線條表現出了山水之美;有的雄渾,以大面積的色塊構成人物、動物等圖象。無論什麼形式,均生動活潑地表現了自然界的萬千物像。
意
指奇石的造型或圖案所含的意境,有的意境深遠,給人以遐想;有的明晰,給人以直率;有的博大,給人以開闊;有的含蓄,給人以思維;有的奇譎,給人以啟迪。不同的意境,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悟。
形
石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狀,有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總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有的形體具象,有的形體抽象,有的形神兼備,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龍活現,抽象者變化萬千,耐人尋味。 石頭的形狀盡量要完整,觀賞面沒有較深的裂痕和紋路,或者不影響觀賞。從整個石形外觀上看,圓的造型,能給人一種圓潤、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給人一種對稱、均衡、平穩的舒適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給人險中求夷的驚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體無殘缺破損,整個外形與其內容和諧相稱,表面的形體與內在的精神相輔相成。
神
奇石的"神"是奇石形體內涵的精氣反映,"神"指奇石的內在精神、氣質、意境、神韻。"神"是奇石的個性體現,無神的奇石,平淡無奇,毫無生機,有神的奇石能使人勃然心動,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形是奇石的外觀形體,奇石的軀殼;神是奇石的內在神韻,奇石的靈魂;形是神的載體,神依形而存,完美的奇石形神兼備。
神韻美
石品除了具有表象美之外,即所表現的各類景與物的客觀形象形態,還具有形態之中的神韻美,神韻是無形的,是通過人的大腦思維想像,情感的領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顯現出來的某種情意與事物的意象,此意象就是在形象的基礎上感悟出神韻。"形"是神的外殼,"神"是"形"的內核,形與神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奇石的品種中,具有萬物形態,形態中又蘊藏著幻化的神韻,這些石品都具備了形神兼備、回味無窮的神韻之美,進而更體現了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神韻美的奇石情景交融,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
藝術美
把奇石納入文化藝術的范疇,從美學、文學、色彩學的藝術高度,與冰冷的玩石通靈,寄情於石,情石相交,達到"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後展開神思的翅膀,以豐富地想像,把玩石變為奇石,把奇石變為藝術品,石我交融,通過欣賞奇石的藝術美,從中得到一種慰藉、一種享受,這就是奇石的藝術美。
意境美
奇石的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石體或圖案誇張、諧趣、神似或概括寫意、融入感情、抒發藝術聯想,以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就奇石的美醜而言,奇石圖案美與造型美能達到完美的統一,當屬上乘精品,若圖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傷跡,也仍不失其觀賞價值,因一美遮百丑,內在的美能涵蓋外形的丑。缺乏意境的奇石,石塊再大,石質再細膩,也沒有觀賞價值,因為內容是起決定作用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美的奇石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C. 天然奇石欣賞
有點像中國地圖。但是奇石欣賞,也是一門發現其文化內涵的藝術。你仔細看看,還能看出別的東西能,左右兩頭都仔細端詳一下,看——你發現了什麼?
D. 如何鑒賞石頭的價值
人類對石文化的研究、探索過程也是對人類起源、人類發展、地球能源、自然能源、自然規律的研究探索過程,無休無止,博大精深。中國的石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我們把能給人以視覺快感、引發美的啟悟和聯想的、具有一定觀賞價值、裝飾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石頭稱為觀賞石。其體積大至廣場石,庭院石,小到掌中石。我們以鑒賞的角度和形式把觀賞石分為兩大類:天然類觀賞石和石藝類觀賞石。
天然賞石:天然觀賞石又稱自然賞石,是指天然石頭在自然界中被原生態的開發、開采出來,保持石頭本身的自然形態,不做人工加工的純天然觀賞石。是一種視覺的發現,品鑒的形為藝術。人們所欣賞的是自然力,對石頭本身的神奇造化。天然觀賞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然「藝術品」,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是凝固的哲理,是無法重復的大自然的傑作。天然觀賞石的作者是宇宙、是地球、是火山、是大海、是冰川、是風、是雨、是雷、是電、是歲月、是整個自然界。它記載了地球的歷史,蘊藏著無數人類的寶藏,等我們去發現它、認識它、開啟它、欣賞它、利用它、開發它。大自然造就「石頭」並沒有什麼目的,更不是為藝術而造就。所謂藝術是人的藝術。也就是說同一塊石頭,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不受任何外因影響的情況下,請幾位賞石者進行賞析,因人的視力、情緒心情、人生經歷、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審美觀點、個人喜好、人生理想、價值取向的不同,所產生的感受、認識、結論不會相同或不會完全相同。有人重色、有人重形、有人重紋、有人重質、有人重直觀感受,有人重心靈感受,有人重觸覺感受,有人重聲音感受,有人重價值感受。對「石頭」理解的層面也不一樣,有美術的、藝術的、地質的、科研的、文化的、哲理的、紀念的等等,總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定律。中國唐代大詩人,著名奇石鑒賞家白居易第一次直接提出了奇石的審美標准,「丑」、「形」、「質」、「色」、「老」、「勢」、「氣」、「靈」、「禪」;宋代著名「石顛」書畫家米芾又提出了「瘦、皺、漏、透」四原則。歷代賞石家又有「清、丑、頑、拙、怪、神、巧、文、雄、寧」等之說,都是對美的總結。天然觀賞石歷代有:奇石、靈石、雅石、壽石、禪石、供石、美石的名稱。奇者,奇怪、奇異、特殊罕見;靈者,心靈、神靈、通靈;雅者,高雅、文雅、安雅;壽者,長壽、永恆、安寧;禪者,佛也,禪定、禪悟;供者,供奉、清供、雅供、敬仰;美者,美觀、精美、美好。都是對石頭「賞」、「悟」後下的定義。
越是瘦,皺,露,透,奇,怪者價值越高,祝你好運
E. 如何鑒賞「奇石」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一些奇特的石頭:
隨著奇石收藏的不斷升溫,如何鑒賞奇石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太湖石「皺、瘦、漏、透」的鑒賞標准,雨花石「玲瓏精巧,色彩斑斕,明麗瑩潤,靈秀可」的審美特徵,都不能完全概括今天異彩紛呈的各種奇石。
依據近年觀賞、收藏奇石的實踐體會,結合諸位愛好者交流的藏石心得,我感到鑒賞奇石的品位與價值,應當著重從神、形、色、質四個主要方面來綜合品評,這樣才能抓住本質。
一、決定奇石藝術價值的「神」
這里所說的「神」,指奇石圖形意境極富神韻的栩栩傳神。我認為,這是作為天然觀賞藝術尋覓、鑒賞奇石必須達到的高雅境界。
通常我們對某種高超藝術水準表現的由衷贊嘆,往往用神采飛揚、出神入化、神奇造化、天然神似等詞句來形容,恰好說明了「神」是能使人共同感受到和又互相承認的形象藝術高層次境界。
奇石鑒賞中的「神」有三層含意:不論是肖形石,還是畫面石,(包括凹形畫石、凸形畫石)所表現的人物、動物、植物形象應該天然神似、栩栩傳神,並且特點鮮明(比如同樣是表現馬,甘肅武威出土的銅奔馬就神奇俊逸不同凡響;
而徐悲鴻筆下的馬就錚錚鐵骨,一往無前);不論是肖形石,還是畫面石所表現的山水景物應該妙趣天成,蘊含意境,富有情趣;
不論是文字石,還是其他生物化石、怪石類的奇石,所表現的內容應該有個性、有生氣、有神韻。
作為天然觀賞的奇石,更應重在神似而不僅僅苛求形似,並且,這種神似,這種神韻,這種意境,這種個性不是局部而是整個奇石(包括石形、石體、石質、和各種顏色)或者整體畫面有機統一的綜合體現。
具有讓人一看就覺得不愧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具有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奇石所具有的這種「神」說起來有些抽象,但也不是不可捉摸。
只要我們把一件雖然形似但了無生趣的木雕與相同類型的神似而且極富靈氣的根雕相比較,奇石所具有的這種「神」,頓時就容易理解了。
當然,鑒賞奇石的「神」,也不是一學即會的容易事情,它取決於個人的審美觀念、文化素質和賞石、藏石實踐的長期積累,需要愛好者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才能逐步達到獨具慧眼。
二、構成奇石具體物象的「形」
「形」是奇石最基本的物質狀態,客觀反映著奇石天然的具體的物質形象。
始終保持天工獨塑的自然形態而不需進行人為的刻意加工,是奇石的突出特點與天然優勢。採取任何手段對奇石異想天開的人為加工,都是畫蛇添足的敗筆行為。「山川精英泄為至寶,乾坤瑞氣結就奇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古往今來的鑒賞家、藏石家對天然奇石約定俗成的固有的審美觀念與價值取向。天然的石形、圖形、體形是鑒賞奇石「形」的基本要素。
就肖形石而言,石形可以說是鑒賞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奇石的外觀形狀直接影響著人的藝術聯想,決定著人的視覺效果。不論是奇石的周邊輪廓線的直與曲,還是奇石表面的凹與凸,以及石體的空與實,都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藝術認同。
一方好的肖形石,往往不需要收藏者作介紹,讓人一就能知道酷似什麼。這就是行家平時常說的「藝術感覺之水相通」。
三、賦予奇石美學基調的「色」
太湖石的灰白、靈璧石的黑褐(也有部分白色、五彩靈璧石)、雨花石的絢麗、黃河石的古樸,使諸多奇石異彩紛呈。
高山峽谷多變的岩層黃土、粗砂濁水的劇烈磨洗,使奇石不論是赤、橙、黃、綠、青、藍、紫,或者是簡明的黑與白,構成的畫面都具有古樸沉穩的美學基調。
由此造就了畫面奇石以表現西部高原的遼遠雄渾、大河落日的磅礴瑰麗、長亭古道的別離情意、遠山近樹的幽遠意境而見長。
鄭板橋說過「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鑒賞奇石的色,主要從色調對比是否明快,是否簡潔,是否恰到好處,層次變化是否豐富,是否與主題所表現的「神」相一致。
四、影響奇石收藏品味的「質」
按石質劃分,奇石可謂種類繁多:有纏絲瑪瑙、冰玉、白玉、雪花玉、胭脂玉、還有石英石、豆科石、生物化石、雜結石以及各種各樣的異形石。在滿足了神、形、色的條件下,石頭的石質越好,收藏價值越高。
一般來說,石質越細膩,形象或畫紋越清晰;石質越堅硬,越不容易磨損或殘破。因此說「質」影響著奇石的收藏品味。
揀集奇石是一門天琢人覓的綜合藝術,鑒賞奇石更是天人合一的高雅享受。奇石作為上天隨意雕造的自然作品,不可能按照認為的「形、色、質」的標准去面面俱到地造就。任何一塊奇石,總有不盡人意的遺憾之處。
這就需要鑒賞者結合石頭的具體情況,因石制宜、因形制宜、因色制宜、因質制宜地反復揣摩,重其神韻,揚其優長地綜合評品,最後求得以人順天、天人合一的理想效果。
結語:
怎麼樣?是不是想到河邊溪邊去轉轉呀,也想撿起一塊屬於自己的「奇石「玩玩呢?
我們新手玩石,跟它的好壞,價值無關,只要覺得「奇石」好,在心裡能升起一種幸福感就足矣!
F. 賞石鑒賞感悟
Thoughts on stone appreciation
文/何崗
by He Gang
觀賞石的創造者是大自然,人們賞石只是發現了自然造化的美。創造美不容易,發現美是關鍵,發現觀賞石美的人,也是第一個賦予它生命內涵的人。人的體質其實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與石頭一樣同屬於大自然,只是人類本身創造的秩序讓人疏離了大自然。觀賞石的收藏,是人類嚮往自然、接近自然、回歸自然的藝術范疇,是以自己的行為「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理念。
然而,人的審美體驗是不可靠的,需要新鮮和刺激作動力的審美,永遠走在追求潮流的路途之上,真正可靠的是人的否定與探索精神。試想即使將歷史原封不動地移植回來,人的審美依然會在疲勞之後轉向另一種意境。現代藝術在人為化的復制,商業化造成了人們對人為藝術觀賞的疲勞;然而一種自然藝術的潮流開始在中國激盪,那就是自然驕子——觀賞石。自然觀賞石的核心競爭力應是不經任何人工雕琢完整的自然石,它具有稀缺性、珍貴性,易收藏,不受天氣、季節的影響,其特有的美宛如一面神奇的鏡子,使得世間一切人為藝術凸顯造作。它集形、質、色、聲、韻於一身,體現了傳統的審美情趣,折射出東方的哲學理念,使這一似乎沒有生命的物體,給人類靈性的啟示。
大凡收藏觀賞石的人,觀罷一件觀賞石,倘心靜如水,思緒安然,則印證此件觀賞石為「平庸」,因其無法使人感悟賞石的美感享受;倘相反,觀罷夜不能寐,則證明此件觀賞石絕非「等閑」,其審美發現完全超越了人們賞石經驗范疇,強烈地刺激了人們的審美神經,給人們以深刻的認識和新鮮的美感享受。
觀賞石的鑒賞要具有美學品位,經得住美學分析,要求做到雅俗共賞,不但專家能欣賞,而且大眾也能接受。賞石鑒賞,意境是支撐石頭的生命力,意境也是古典詩詞的重要范疇,而詩情畫意正是賞石的最高境界。詩情是指賞石具有詩歌般的深遠意境,達到景中有詩、詩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賞石意境的妙處正是從虛虛實實、幻幻真真中迸發出來的,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例如:人們欣賞一塊造型優美的山水景觀石時,即使它無法達到真山狀態,卻能感受到真山就在眼前,這就是觸景生情的情形,這時候賞石者進入忘我的境界。這和一篇詩歌能激起人們想像的空間,其道理是相同的。
總之,賞石鑒賞就是要用自然藝術觀去發現美、欣賞美和表現美,不受任何時代、潮流、派別的左右,自由自在地玩賞,以文學、藝術來提高審美素養,能夠拋開功利,以一顆平常心玩石,走自己的路,相信明月是永恆的美。
G. 戈壁石的鑒賞
Appreciation of the Ge Bi stones
【名稱】非晚
近年來,戈壁石憑借其特有的形、質、色、韻成為我國觀賞石中佼佼者。尤其是其花色品種較多,石型變化多端,石質潤滑細膩,石色艷麗奪目,石韻耐人尋味,而且大都容易攜帶與搬運,現巳成為國內外廣大藏石愛好者的心愛。
一、戈壁石的分類
我國賞石界對戈壁石具有眾多的叫法,我之所以習慣稱其為戈壁石,主要原因是他們大都產自我國西部戈壁灘中,但也有人習慣稱之為:風凌石、風礪石、沙漠漆、大漠石等等。戈壁石按質地分門別類,可分為:瑪瑙石類、碧玉石類、玉髓石類、千層石類、蠟石類、雞骨石類、木化石類等,據說細分能有幾十種。如瑪瑙類包括五彩瑪瑙、葡萄瑪瑙、纏絲瑪瑙、珍珠瑪瑙等等;碧玉類又包括紅碧玉、綠碧玉、黃碧玉、黑碧玉等;還有已被廣大石友習慣稱為的沙漠漆石,包括黃金沙漠漆以及各樣各色的沙漠漆石,或有人稱之為戈壁漆等。值得注意的是,雖說內蒙與新疆是我國兩大戈壁石的產區,但內蒙戈壁石往往覆著的這層沙漠漆,新疆戈壁石卻沒有,這是因為阿拉善地區的礦物含量的成分與新疆有所差別,這也是兩種戈壁石之間的最大差別。
二、戈壁石的成因
借用目前最通俗的說法就是當火山噴發形成規模浩大的火山岩流噴出地表後,由於溫度和壓力驟然降低,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迅速向空中逸散,冷凝成岩石後,便在火山洞或岩石中留下許多大小不等、奇形怪狀的氣孔和空洞。火山活動的後期,飽含二氧化硅膠體的熱液從深部擠上來,無孔不入,一旦鑽入洞中或岩石的氣孔之中,便冷凝成瑪瑙、碧玉、蛋白石、石英等個體,多為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狀。
而葡萄瑪瑙則形成於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大量存留在無數縫隙中的硅膠熱液無法充滿整個空間,類似喀斯特溶洞中的成岩環境,硅膠以某一質點如砂粒、泥塊、水滴凝聚成珠狀球狀或水滴狀,物以類聚,後來者附著於先期形成的珠體上,無論是懸於洞頂、長於洞底或掛於洞壁,越長越大,成為串串葡萄狀。在以後的歲月里,岩洞又為白色粘土(又稱高嶺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瑪瑙多埋於白泥中,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那些散落於地表的岩石以及原有的基岩,由於戈壁灘特殊地理環境,晝夜溫差極大,夏日白晝地表溫度達60度,而入夜後,地表溫度卻又降至10~15度,由於長期處於熱脹冷縮的惡劣環境中,加之長年遭受強烈日照、風蝕和雨淋,久而久之,石體逐漸分解、崩裂成為各種形狀的小石塊。後來這些與母體分解裂變的石頭,又經歷了年復一年的風沙搬運、磨礪、陽光的照射、雨水的沖刷、風沙的侵蝕和拋光,以及地下水不斷的上升、蒸發,加之石體毛細管作用,使岩石內的鐵錳質逐漸溶解溢出(阿拉善地區獨有),在其石體的表層形成一層紅棕色氧化鐵或黑褐色氧化錳薄膜或其他顏色的薄膜,就似塗抹了一層油漆一樣異常美麗;又像是古董文物表面所覆有的包漿一樣,幽幽發亮。這層靠自然形成厚約1~2毫米的堅實外膜被當地人通稱為沙漠漆。當然,具有金黃色外衣的沙漠漆是目前戈壁石之中的佼佼者,其被當地人稱之為「黃金沙漠漆」。
沙漠漆除了具有上述絢麗多姿、天生麗質外,還對原石本身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聞名世界的古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歷經4000多年的風雨仍傲然屹立,甚至石身上的題詞至今還能辨認,沙漠漆功不可沒。歸納說來,因戈壁石具有數十億年的沉積,硅化程度很高,其顏色是微量金屬或著色礦物所至,形狀多與生成空間有關,經千萬年風沙磨礪,密度很大,用物敲擊石體部分可發出金屬般的響聲。
三、戈壁石的選購認知
大漠石走進我國石界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之所以在這么短的時期內被國內外廣大石友和收藏家認可,是與它形小,易出形、易攜帶、易組合、擺放方便;質好,不僅硬度高、緻密,而且瑪瑙、碧玉達到寶玉石級,沙漠漆光潔細膩潤滑;色優,戈壁石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巧色瑪瑙往往出神入化;韻濃,無論山形、相形,還是禪石都韻味十足,獨具特色,令人愛不釋手。據近幾年各地奇石賞石展銷會的統計,戈壁石往往是賣得最火的,說明人們的偏愛。
由於前幾年選購戈壁石價格相對便宜,幾百元便可購買一箱,所以一般藏家或石商開始均經歷了大量收藏階段。後來隨著戈壁石價格的迅速上升,以及石資源的逐步緊缺,人們再次購買時均有了一定的認識,便開始了有目的地收藏。如有人是為了與家中原收藏搭配組合而買,有人是為了賣點而買,更有人不惜重金收藏精品。我個人認為此時趁著戈壁石熱,不想長期收藏者可盡量出售,賣個好價;願意收藏升值的可盡量收藏精品,待價可沽。因為任何一種石種,當其炙手可熱之時,也就意味著不久的將來該石種資源的隨之逐步枯竭。據阿拉善地區的牧民講,現如今戈壁灘地表層的戈壁石早巳不見了,人們為了尋找戈壁石往往需要挖土機掘地數米,採挖那些被深埋於地下的戈壁石,當然即或是這種被深挖而出的戈壁石,其色澤和質地巳遠遠趕不上地表層的戈壁石了。
四、戈壁石的拍照.命名與配座
記得前幾年每次石展所見到賣戈壁石的攤位時,其攤前總是擠滿了選購者。那時為了盡快買些好石頭總是來不及仔細挑選,就採取凡是質好、色優、韻味濃的較大塊石頭總是先挑出來然後按堆與老闆討價。總認為如果慢慢悠悠一塊一塊地挑選,好石頭往往會失之交背,被別人買走。可當石頭買來家後,由於受第一印象的干擾,有的石形最佳一面往往當時看不出來,我的習慣是回家後先洗干凈所購之石,然後開始為其照相。每石均要拍上幾種角度,如若還看不出什麼最佳形象,就利用電腦photoshop軟體,將照片進行360度旋轉,直至選取最佳主體角度,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石頭主體確定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為其命名。在石頭命名方面有幾點應當注意:一是如若你的石頭是為了有個好賣點,甚至買家已定位是西方人,或准備向上海《賞石盆景》雜志投稿,你應順應西方人的賞美觀點命名。因為東西方賞石文化基礎存有較大的差異,西方人強調的是「自然美」,而國人則強調藝術與文化的統一,命名中無形之中就會帶有傳統文化或地域色彩,如有人更喜歡用一句古詩或成語替代,恰恰這一點西方人就無法理解和領會你的命名含意。二是命名往往習慣分為直白命名或含蓄命名,所謂直白命名可使人一目瞭然簡便易行,而含蓄命名則需要藏者緊緊抓住石之神韻,通過命名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色彩,更能耐人尋味。
【名稱】玲瓏
戈壁石的配座我認為較之石體較大的水石又有些不同,這是因為戈壁石較小,小的僅有幾公分,座子不是很好配,有時完全按石體與底座的比例配座,雕工難度加大;再說,戈壁石還有著方便搭配組合的便利,一旦配上座子搭配組合時又會受限,多有不便。因此,有些戈壁石非常適合配石座,往上一擺即可,就算站不穩還可以用橡皮泥稍微固定一下即可。這樣既省錢又不費力,當然,對那些石體較大,不便於組合搭配的也可以配置木製底座。另外,為了配座前自己心中有底,知道什麼石配什麼樣的座子好看適用,藏者可利用自己平日在電腦中留存的各式各樣的底座,事前進行選配,直至確定樣式與高矮比例,然後再去與配座師傅協商討論,最終拍板,確保座子樣式比例自己心滿意足,還可起到少花冤枉錢的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賞石藏石愛好者,一部數碼相機、一台電腦以及相應的電腦軟體則是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
五、戈壁石的收藏走勢分析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不少賞石刊物均登載了有關賞石資源的討論文章,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談到對我國石界的關心問題或發展趨勢。但不管怎樣說大家一致認同的是:就具體某一石種來說,因為人們越是偏愛收藏它,越是加快了它的資源枯竭。從這一點推論,戈壁石的資源終究會隨著賞石歷史的大發展而逐步枯竭。正如周易杉先生在上海石報發表的論文所說:「一些好的奇石一旦進入收藏領域後很大一部分也就將銷聲匿跡!根據日本的藏石經驗,60%以上不復露面。」縱觀我國賞石市場剛剛起步不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藏鑒賞理念的普及,石文化理論的日益推廣和發展,未來加入賞石藏石隊伍的人數必將成倍翻番。因此,大量好石頭將會被人們作為精品深藏於家中。相比而言,戈壁石正因為其形小、質好、色優和韻濃四大優勢,以及便於大量收藏、攜帶、搬運和搭配組合擺放等特點,將成為新老藏石者推崇的首選追尋目標。近兩年,上海、柳州、湖北、北京等地的一些藏石家,甚至包括內蒙的石商,都先後幾次專程來青島登門求購藏石已不再是新鮮事,而且出手大方,只要是對方看好的石頭,一般情況下基本上都會按藏者要求的價格或是當年售出時價格的幾倍返還成交。另外各地石友間相互選購家中藏石也頗為常見,這也充分說明一些好的戈壁石市場上是越來越少,以至於看不到、買不到了,而少數聰明的石友、願意長期收藏投資的石友巳開始捷足先登選購各地石友間家中藏石。這些動態與跡象表明,用不了多少年的時間,戈壁石將會因資源枯竭而逐步退出一級市場,而仍然熱心於購買戈壁石的藏者,也只待步入拍賣市場或藏友家中(二級市場)尋求購買了。
【名稱】將軍
H. 觀賞石搜尋的藝術鑒賞力(Artistic Percipient)是怎樣
尋找觀賞石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要做到善於發現,就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文化藝術修養。
觀賞石藝術與繪畫、雕刻、泥塑、盆景等藝術有本質的區別,後者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意識,而前者是在長期復雜的地質作用過程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的,是天然藝術品。一些地質工作者對觀賞石的成因、形成過程、產出規律並不陌生,但往往不了解觀賞石的藝術性;而對一般藏石愛好者來說,往往只強調其藝術性,但不知其形成的奧秘。因此,只有從科學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角度,才能在標本的尋找、收集和賞鑒過程中,從其造型、紋理、圖案產生聯想,高度認識石頭的豐富文化內涵,做到科學收藏(圖11.5至圖11.7)。
藝術鑒賞力的提高,可從參觀石展、書畫展、影展、盆景展,與同行切磋琢磨有代表性的觀賞石或傾聽別人的分析與評價等活動中獲得,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拓寬知識面,培養熱愛自然、投身自然的品質。歷代不少有價值的觀賞石多出自文化名人,當今從事工藝美術、雕刻繪畫、攝影創作、根藝製作及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人,也多能較快地轉向從事觀賞石領域的研究。這說明涉足觀賞石領域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一定的藝術鑒賞力。
除了藝術鑒賞能力的差異外,選擇觀賞石還受個人愛好、風俗習慣等因素影響。
I. 自然奇觀觀賞石賞析的介紹
觀賞石是具有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的各種自然石體。本書作者系統介紹了觀賞專石的類型、評價屬標准和歷史文化背景,重點對礦物晶體類觀賞石進行了系統闡述。同時該書還對岩石類觀賞石(如造型石、紋理石、硯石、圖章石等)、常見化石類觀賞石進行了較全面的圖文介紹,並對國內岩石類觀賞石的資源及分布、近幾年討論的熱點國石候選石亦進行了簡要說明,這些內容無疑對提升讀者對觀賞石的系統認識和對「泛寶石」概念的理解均有很好的幫助。
J. 什麼是化石鑒賞(Appreciation of Fossils)
每一塊化石的形成,無不歷盡了生前死後的滄桑變化,但只有脫穎而出者方能登上大雅之堂。作為觀賞石中的稀少品種,人們始終追求其價值與收藏價值的提升。形奇則優、物稀則貴,在收藏、評價化石觀賞石時,可遵循「真、稀、奇、形、神、色、質、量」八字原則。
真(Genuine)
真實不偽是鑒賞的首要原則。整個化石觀賞石必須是出自大自然之手,除了主體化石,還要求同一標本上的其他化石以及圍岩等都必須是真品。除了鑒別出經過鑲嵌、拼合處理等人工偽造品之外,還應注意辨識某些極像化石的大自然作品,如模樹石、姜結石等。
稀(Rarity)
保存數量越少、越罕見的化石越珍貴難得,如鳥化石、蛇化石、蜻蜓化石等(圖9.85)。而那些易於保存、大量產出的普通化石,其價值相對較低,如珊瑚、菊石化石等(圖9.86)。另外,在同一塊標本上出現的化石種類或數量越多,價值就越高,這種反映了古生物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共生的現象也是比較少見的。
奇(Peculiarity)
新奇獨特的化石極具吸引力,也是收藏者和化石愛好者最想獲得的一類。如德國曾發現一件魚龍化石,竟保留了正在分娩的場面,其中有一條正要出生,其餘3條仍留在體內;又如在一塊標本上呈現出矢部龍正要吞食狼鰭魚,而狼鰭魚還在奮力掙扎的生動鏡頭;恐龍蛋化石有時可見剛剛破殼而出的小恐龍;琥珀里兩只昆蟲正在交尾……如此活靈活現、嘖嘖稱奇的畫面,大大提升了其可觀賞性(圖9.87)。
量(Quantity)
指化石觀賞石的大小與質量。像恐龍、猛獁象等體積過於龐大的化石多作為博物館收藏品;而過輕過小者,也不適合個人收藏,更多的是用於科研領域,如、海綿骨針、牙形齒等微體化石,即使形體結構奇特怪異、變化萬千,但是需要透過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這對於普通觀賞而言極為不便。對於賞石愛好者和收藏家來說,化石觀賞石的塊度以適中為宜。小者如卵似拳,如個體不大的單個三葉蟲、螺類化石等,便於手頭把玩;大者若壺似盆,如疊層石、珊瑚枝化石、震旦角石等,置於案頭或作廳堂陳設可增添自然氣息;個體再稍大者,也以大不過人體為宜,如硅化木樹干,適於立於前庭後院,雅緻怡人。
在實際化石觀賞石的鑒賞過程中,並不是死板地套用這八字標准,面面俱到地逐個評審,要懂得「主次兼顧」。其中「真」是前提;「形」和「神」是評價的根本,觀賞價值之所在;而「稀、奇、色、質、量」則是「形、神」的補充。若某一化石觀賞石其中的一項或兩項標准達到極優時,盡管其他方面為弱勢,也不失為一件收藏珍品。因此,實際鑒賞時要把握要領,有主有次,相輔相成。
《觀賞石鑒評標准》中將化石的5個方面分別予以分數,然後通過總分評價其質量的優劣。
(1)形態(40分):體態豐滿,保存完整,主次兼顧,造型優美,動感性強。
(2)意韻(20分):生態背景和生存活動跡象鮮明,生物組合多樣。
(3)質地(20分):石化實體緻密堅硬,異化後的礦物質特殊,印痕等保留有原生物質者佳。
(4)色澤(10分):存有原生物體顏色,或異化後石質顏色美,化石與圍岩色彩反差強。
(5)命題(10分):立意新穎,貼切生動,具有較強科學性和藝術性。
註明:古生物化石必須嚴格遵照國家和有關部門制訂的有關古生物化石保護辦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