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梁祝音樂賞析

梁祝音樂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30 01:50:21

① 鑒賞《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

鑒賞: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布局,寄託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願,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1)梁祝音樂賞析擴展閱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② 梁祝音樂鑒賞

《梁祝》的故事家喻戶曉,一曲動人的《梁祝》音樂,也讓世人傳送。真正的了解《梁祝》是在學校的音樂欣賞課上,為了這部經典的愛情故事,我們班特地按小組進行學校然後進行交流!
今天為了申請會員,我願把我對《梁祝》音樂的了解說說,和大家交流一下!
《梁祝》音樂欣賞最多的就是鋼琴版的,所以今天就來聽聽用鋼琴演義的《梁祝》
鋼琴梁祝 介紹:
創作於1959年.梁祝故事來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掃盲情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出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這首曲子由三個部分組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基本圖如下
下面我就一一說說每個部分的感受
(一)、呈示部
開頭的時候我們聽到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松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舍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斗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F徵調,4/4拍子) 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B徵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弦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里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化蝶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③ 聽完梁祝音樂的感想

聽《梁祝》有感

浙江省盲人學校 高二普 陸潔

在這樣一個似乎有些陰冷的早晨,聽著《梁祝》這支傳世佳作,那特有的已經彷彿沒有一種言語能形容。波瀾不驚的思緒在樂曲自然的催化下顯得更加林亂了。忽然「砰」的那清脆、明朗的聲音把我的思想與樂曲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也許是聽了太多遍這支樂曲的緣故吧,潛意識下不禁升起了一絲淡然的憂傷。但音樂總體呈現給人的景象是歡樂的。這讓我自然想到了陽春三月,白鳥輕飛,兩個素不相識的學子相遇在這美好的世界。

樂曲繼續進行著,我的思緒也隨之緊緊跟隨。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一片勝地。祝英台與梁山伯正對人間傾訴。這一瞬間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就在此時,一個劫數的到來又似乎預示著這段情緣的哀惋和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或許是對這一主題聽人評析的太多的緣故吧。)有相聚也就有分離。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凄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凄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難道幾千年來所有的女子都同樣受著這種壓迫嗎?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如夢如幻的一切漸漸平息了,樂曲又奏出柔緩的段子。陽春三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叢中翩翩起舞,形影不離。樂曲從祈願轉變維勒幸福。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筆下的傑作吧。我忽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顯得太過於牽強了,盡管他把這段愁怨變成了忠貞的誓言。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著一家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面對此我並不能說出什麼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這在現代社會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棄,給兒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提筆匆匆寫下這一連串感言,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聆聽《梁祝》後的一點感想和希望。

④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賞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用奏鳴曲式,並選取民間故事《梁祝》中的「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作品內容如下:

1、引子

音樂一開始,在弦樂顫音的背景下,長笛吹奏出優美、輕柔的旋律,彷彿描繪了梁祝求學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故事背景。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2、呈示部

(1)、相愛:在豎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傳頌千古的愛情主題。此主題取材於越劇的音樂素材。此主題的旋律特點不斷上行又不斷下行,上行時彷彿表現梁祝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下行則好像預示他們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痛苦心情。

(2)、連接部:為獨奏小提琴的華彩樂段。在華彩樂段通常樂隊暫停演奏,由獨奏者充分發揮其表演技巧。此處的演奏較自由,難度較高,因而也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採用華彩樂段使其成為作品的有機部分和有獨立特點的段落。

(3)、副部:是整個作品中最輕快、最歡悅的樂段。它由越劇的過門變化而來,由獨奏小提琴奏出,與抒情的主部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插部速度採用活潑的小快板,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為輕松歡快。速度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採用輕快的速度、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的幸福時光。 (4)結束部:音樂採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

3、展開部

(1)、抗婚:當人們仍沉浸在梁、祝惜別的氛圍中,突然闖進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響,定音鼓和弦樂的顫音中夾雜著可怕的鑼聲,不祥的徵兆預示著悲劇即將發生。接著,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一個代表封建勢力的主題。這是展開部的第一主題,此主題每一樂句均出現休止符,並採用較強的力度,生動地表現出封建勢力的殘暴。接著,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英台的驚惶,這是展開部的第二主題。此主題中的樂句採用強烈的切分節奏,同時配合很強的力度,表現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場面。

(2)、樓台會:曲調採用越劇樓台會的合唱旋律為素材,音調纏綿悱惻。此處採用大提琴與小提琴兩種不同的音色時分時合,一問一答,使人彷彿看到梁、祝流淚互訴衷腸的感人畫面。音色是塑造音樂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於大提琴圓潤、深沉的音色接近於男聲,而小提琴優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於女聲。因此,作曲家用獨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獨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過兩種音色鮮明的對比,栩栩如生地向人們展示樓台會的動人畫面。

(3)、哭靈投墳:音樂突然急轉直下,弦樂採用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小提琴以散板的節奏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運用了京劇倒板和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繪了英台撲倒在山伯的新墳前呼天號地泣訴的情景。

4、再現部 化蝶:長笛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使音樂重新回歸於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美妙的旋律,結合豎琴的滑奏,把人們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下,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愛情主題,彷彿化為彩蝶的梁、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訴說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拓展資料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陳剛、何占豪創作於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當年年僅18歲、還在上海音樂學院上學的俞麗拿,演奏一舉成名。俞麗拿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唱片發行量多達一百多萬張,是中國器樂唱片發行量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唱片,為此她獲得了中國首界金唱片獎,為中國作品演奏風格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該曲首演後得到音樂界一致好評,並在世界各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廣泛演出。

⑤ 賞析《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作品創作背景簡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下間稱為《梁祝》)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

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5)梁祝音樂賞析擴展閱讀:

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

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⑥ 《梁祝》這首曲子的背景及簡介

背景來說這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回與我國民間戲答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簡介: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6)梁祝音樂賞析擴展閱讀: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參考資料:網路-梁祝

⑦ 根據音響作品,分析梁祝的音樂內容

這是抄來的。不過如果你的問題能描述的再精準些就好了,這樣我也有點貨。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松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舍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斗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F徵調,4/4拍子) 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B徵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弦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里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化蝶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⑧ 音樂欣賞小論文《梁祝》

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

作品創作背景簡析:
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下間稱為《梁祝》)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下面依結構欣賞作品

引子:
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
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
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
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祝英台的父親逼祝英台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台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台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於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於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於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樂曲介紹版本:俞麗拿/英國廣播音樂會管弦樂團/李堅 指揮/時長:25』43)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部單樂章奏鳴曲式的小提琴協奏曲 它把民間傳奇故事濃縮為「草橋結拜」、「同窗三載」、「長亭惜別」、「逼嫁」、「樓台會」、「投墳」、「化蝶」等7個主要情節。

〈引子〉
鋼琴引出秀麗的長笛聲聲(0』45) 和弦樂的演奏,展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音畫世界。
一、「草橋結拜」 (1』12)自1』12秒起
小提琴奏出優揚、柔情的音樂,(1』53)隨著大提琴聲的息息相通,(2』38)發展為大、小提琴的一段協奏,好似兄弟情投意合,(3』08)弦樂的齊奏將此情深意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樂還續上了一段柔和而又令人陶醉的樂章。 與其是從「草橋結拜」的故事情節中去理解音樂,還不如從愛情主題來理解為好。獨奏小提琴那純朴而又含蓄的愛情主題,確實使人如醉如痴。
二、「同窗三載」 (4』51)
以歡快、跳躍和激情的三分鍾時間的音樂分別講述了三年的同窗學習情景和如膠似漆的友情。
三、「長亭惜別」 (7』33)
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在長亭惜別時的依依不捨的樂句,很有情感,令人纏綿悱徊。
四、「逼嫁」 (10』18)
不安的音樂帶出銅管樂器那凶暴的主題,顯示以祝員外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威逼。 (11』21) 小提琴以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調,揭示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 強烈的切分和弦構成的反抗音調,與凶暴的主題交替出現,(12』20)導致英台抗婚的樂曲高潮,隆隆的鼓點以示洶涌澎湃的心潮和憤怒的對抗以結束此樂章。
五、「樓台會」 (14』07)
小提琴與大提琴那對話般的樂章,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在樓台相會時的互訴衷情,難依難舍、委婉動情。
六、「投墳」 (16』32)
急轉直下的音樂,從戲曲借鑒來的散板和快板樂章,是英台在山伯墳前向蒼天的控訴。 在一片寂靜中,(19』33)唯有一個小提琴獨奏出悲憤的絕句,(19』46)凄慘和悲壯的鈸和鑼聲令人心碎……。(20』09)隨之是管弦齊鳴,謳歌英台反封建精神。
七、「化蝶」 (20』18)
晶瑩的豎琴、(20』38)清脆的長笛,將人們引入了秀麗的意境,(21』25)裝有弱音器的獨奏小提琴再現了愛情主題,使之成為帶有神奇色彩的終曲。音樂展現了人們對梁、祝兩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願。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近年,浙江越劇團的傅派傳人陳藝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墳」和「化蝶」兩場。
總之,經典就是經典,彷彿有演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意韻,道不完的感嘆。

現在已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的陳鋼說:盡管迄今為止已有無數中外小提琴家演奏過《梁祝》,但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俞麗拿。《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藝術劇院首演時,擔任小提琴獨奏的就是俞麗拿,其時年方十八,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俞麗拿的演奏特點是身心極為投入,肢體語言和表情豐富,頗具現場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帶和CD目前已發行了200多萬張。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灌錄了第一張《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唱片。為了讓海外聽眾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將《梁祝》改名為《蝴蝶情侶》。西崎崇子採用的是國際化的小提琴演奏語言,音色優美,力度好。她迄今灌錄發行的唱片、音帶和CD有六個版本,將近1000萬張。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呂思清。呂思清對中國文化有極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時代感,他對《梁祝》的演繹別具一格,頗受新一代的青年觀眾歡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