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賞析
A. 死水 賞析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死水》是聞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詩人回國後,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敗,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他強調要具備「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且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富有音樂美。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色彩的語詞和物象,並以詞藻的絢麗多彩反襯了內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顯可憎可厭。全詩5節,每節都是4行,每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整齊感,又有內在的韻律感。《死水》為建立新詩的格律和形形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聞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筆法之辛辣老到、隱晦曲折,其構思之新穎精巧、虛實相映,其語言之典雅富麗、意味悠長,向來為人稱道。不過,對於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卻一向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死水》表現了一種對黑暗現實的厭惡、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認為《死水》表達了一種破壞世界、創造新生活的熱望,也有人認為《死水》傳達了一種對舊世界、舊事物的辛辣諷刺和無情詛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我認為,在《死水》里,詩人的感情可以說是嚴峻的冷酷中夾雜著火一樣的熱情。對於前者,比較容易理解,因為詩人對現實的象徵——「一溝絕望的死水」,其態度就是如此。對於後者,由於詩人的熱情隱含在猛烈的諷刺與巧妙的揶揄里,難以被人覺察,聞一多對人們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給學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說:「你還口口聲聲隨著別人人雲亦雲的說《死水》的作者只長於技巧。天呀,這冤何處訴起!」「我只覺得自己是座沒有爆發的火山,火燒得我痛,卻始終沒有能力(就是技巧)炸開那禁錮我的地殼,放射出光和熱來。只有少數跟我很久的朋友(如夢家)才知道我有火,並且就在《死水》里感覺出我的火來。」聞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別是什麼呢?通過以上兩段談話不難看出,「冤」乃在於人們誤以為《死水》技巧勝於思想,誤解了作者的創作根底和表現主旨。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聯系《死水》的內容來具體分析了。
「痛」和「火」互為因果,密切相關。痛,是悲憤痛苦、失望絕望的凝聚,曠持日久的煎熬痛苦無疑會激發作者的滿腔怒火,而烈火在心,憂心如焚,當然只會增加作者的掙扎和抗爭的痛苦。《死水》在冷峻嚴酷中充溢著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認為,《死水》中的「火」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詩人對現實的黑暗、丑惡、腐敗和罪惡的滿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對光明、希望、抗爭和新生的如火熱情。何以言之?
全詩五節,依次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節為第一層,第二至第四節為第二層,第五節為第三層。首尾兩節感情一致,遙相呼應,中間三節動靜結合,重在反諷,構成詩歌的主體部分。第一節「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第五節「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兩次使用「絕望」來給「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爛透頂、死氣沉沉、不可救葯的現狀,又表達了詩人嫉惡如仇、憤慨絕望的心情。下一斷語,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猶如朝堂斷案,鎮木一響,無可置辯,也勿庸質疑,立馬宣判了罪犯的死刑。在此基礎上分別補一筆「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或誇張描繪,或斷然否定,猶如雪上加霜,火上澆油,詛咒鞭撻,毫不留情,大有拍手稱快,大快人心之意味。首尾兩個「不如」由點及面,高度概括,前者「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以惡制惡,以毒攻毒,充滿著置之死地而後快,置之絕境而後生的義憤和興奮,也可看出這一溝絕望的死水「斷不是美的所在」。它藏污納垢,罪惡累累;它苟延殘喘,氣息奄奄。後者「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決不是作者心灰意冷,袖手旁觀,而是絕望之餘的憤激之語。既然這樣一溝絕望的死水無法改造,無法挽救,而且腐爛透頂,惡貫滿盈,那就不如順其自然,任其敗亡。偏激尖刻的語言,巧妙地傳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和反動軍閥的咬牙徹齒之恨。「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言外之意是說讓丑惡來開墾,只能是丑上加丑,惡上添惡,他只是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暗無天日。面對這樣一個可以想見的黑白顛到,是非不辨,正義缺失,希望全無的社會,你能指望它造出個「什麼世界」來嗎?
詩歌主體部分三節分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來描繪「死水」的可怕而又可惡,可笑而又可憐的處境。第二節,「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設想結果,靜態著色,給我們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詩人把銹跡斑斑的破銅爛鐵說成是綠如翡翠,燦如桃花,把污油膩垢說成是綾羅綢緞,把惡臭難聞的黴菌說成是滿天彩霞,顯然,作者是明知其丑,偏要說美,以美襯丑,反諷一筆,有朝弄譏笑,有挖苦諷刺 ,嘲笑「死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自量力,自欺欺人,諷刺「死水」死到臨頭,還垂死掙扎,腐爛秀頂而不堪一擊。讀著這些似美實丑,似譏似笑的詩句,我們不能不深深折服於詩人的犀利和睿智。詩歌第三四兩節側重從動態角度來諷刺死水的可惡可笑。沿襲第二節的寫法,把腐臭難聞的死水想像成芳香撲鼻的綠酒,把骯臟腥噪的白沫說成是銀光閃閃的珍珠。在此基礎上,又巧妙地拉來「花蚊」和「青蛙」。說「花蚊」追腥逐臭,洋洋得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偷竊」是他最擅長的本領;說「青蛙」形體醜陋惡心,叫聲聒噪煩人,卻恬不知恥,放聲「歌唱」,無恥是他最高尚的品格。不管是群魔亂舞的蚊蠅,還是寡廉鮮恥的青蛙,這些都是死水的滋生物,嗅味相投,一丘之貉!作者寫花蚊,寫青蛙,寫他們得意忘形、自以為是,其實在展示死水的醜陋可笑,諷刺死水的腐爛變質,絕望死寂。
以上分析表明,詩人對「死水」,對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特別是對反動腐朽的北洋軍閥政府,有一種迎頭痛擊,除惡務盡的戰斗姿態,詩人心中充溢著一股熊熊燃燒的怒火,這怒火似閃電列空,似炸雷轟響,似風暴肆虐,令革命者群情激憤,人心大振,令反動當局瑟瑟發抖,膽顫心驚!
除此之外,聞一多《死水》中的「火」還指一種渴望光明和美好,呼喚新生和希望,主張抗爭和戰斗的熱情之火。聞一多的至交朱自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聞一多真是一團火,就在《死火》那首詩里他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這不是『惡之花』的贊頌,而是索性讓『丑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聞一多全集•序》,見《聞一多全集》第一卷)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確實只有失望與絕望的情緒,如果深入體會,就可發現在諷刺、詛咒、揶揄的後面,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延生。詩人那些冷嘲熱諷的文字充滿了嫉惡如仇的破壞欲,有一股摧枯拉朽,掃盪舊世界的如火激情;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的後面實際上是一種熱切的呼喚,呼喚一種光明美好的新生活,呼喚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充滿希望正義的新世界。對此,我們必須聯系詩人的「全人」來研究。詩人在《女神之時代精神》中有一段話,是可以用來詮釋《死水》的。他說:「二十世紀是個悲哀與興奮的世紀。二十世紀是黑暗的世界,但這黑暗是先導黎明的黑暗。二十世紀是死的世界,但這是預言更生的死。這樣便是二十世紀,尤其是二十世紀底的中國……五四之後中國青年,他們的煩惱悲哀真象火一樣燒著,潮一般涌著,他們覺得這『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鍾也羈留不得了。他們厭這世界,也厭他自己,於是急躁者歸於自殺,忍耐者力圖革新。革新者又覺得意志敵不住沖動,則抖擻起來,又跌倒下去了。但是他們太溺愛生活了,愛他的甜處,也愛他的辣處。他們決不肯脫逃,也不肯降服。」(見《聞一多全集》第三卷)聞一多自己也是一樣,他對現實,既懷著希望,又往往感到失望以至絕望,但絕望之餘又萌發希望。1926年的聞一多,並沒有消極、退縮、逃避,把世界「讓給丑惡來開墾」。在「三•一八慘案」中,他寫了《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創作了詩《天安門》,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發出了正義的呼喊。他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盛贊學生的愛國壯舉,他要以「詩刊開幕一一日最虔誠的獻給這次死難的志士們」,他呼籲「我希望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熱血要流在天安門,流在鐵獅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筆尖,流在紙上。」他極力贊美烈士們的熱情:「我覺得諸志士們3月18日的死難不僅是愛國,而且是偉大的詩,我們若得著死難者熱情的一部分,便可以在文藝上大成功,若得著死難者熱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們的蹤跡,殺身成仁了。」接著這篇高昂的戰斗檄文,他發表了《死水》。由此不難看出,《死水》的創作於1924年4月的芝加哥,卻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見證了「三•一八慘案」的聞一多,才特意拿出來發表,其現實針對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控訴反動軍閥的殘暴和血腥的同時,更有對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愛國青年的熱情贊美,更有對光明正義,自由理想的熱切呼喚。打爛一個舊世界,目的在於呼喚和建設一個新世界,誰能否定這份熊熊燃燒、如日中天的希望之光呢?
B. 聞一多的死水,和賞析。謝謝!!!!!!
原文: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跨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賞析:
《死水》採用了象徵和反諷的藝術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表現了與這個黑暗政府勢不兩立的決心。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是對死水的總體印象,用「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來象徵軍閥統治的黑暗。第二節至第四節分別描寫了死水的丑惡狀況。
第二節詩人用「銅」、「鐵罐」、「油膩」、「黴菌」來修飾「翡翠」、「桃花」、「羅綺」、「雲霞」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對現存社會「金玉其外,敗絮之中」的丑惡本質的反諷。這種表面繁華的外表只不過是「破銅爛鐵」生出了銹漬,「剩菜殘羹」發生了霉變。
第三節對死水進行了本質的揭露,所謂的「綠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爛發酵結出的惡果,讓人不得不對這個惡水橫流、花蚊猖獗、行將毀滅的「死水」產生厭惡和絕望之情。第四節詩人讓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聲」,可謂是絕妙的嘲弄。
「一溝死水」本該死氣沉沉,而由死水養活的青蛙唱起了「鮮明」的贊歌,反動派的厚顏無恥的嘴臉躍然紙上。
第五節詩人提出了對「死水」的毅然決絕的態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讓丑惡去開墾它」。詩人的言外之意是讓「這溝死水」盡情狂歡去吧,所謂「惡貫滿盈」,只會死路一條。其中隱含了詩人對未來朦朧的期望。
出處:出自現代詩人聞一多的《死水》。
(2)死水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22年,詩人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著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
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一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節節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的最後一節,既表現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丑惡產生不了美;但也並非心如死灰,發出「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的憤激之言。
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中說:「是索性讓『丑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者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C. 請把聞一多的《死水》,賞析藝術特色與思想內容
《死水》是現代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這首詩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外形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注意挖掘語言的色彩感,構成美醜迥異、富有暗示性的畫面。
全詩共分五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節),表達了詩人對「死水」一般的舊中國腐敗現實的激憤之情。
詩的第一句「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有著深刻的寓意:它象徵著當時那個處於軍閥混戰中的腐敗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正如」一溝絕望的死水」。
在這句詩中,「絕望」二字,寫出了詩人深沉的失望心情。詩的第二句,「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清風」是與「死水」相對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鮮的思想和力量。然而,這些新鮮的東西卻引不起「死水」的半點反應。清風吹處波不生,可見死水已沉寂到了極點。
這一句是對「死水」的更進一步的描繪。詩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寫出了詩人面對「死水」,繼失望而產生的恨極心情。
現實既然如此黑暗,讓人絕望,倒不如讓它徹底腐爛發臭,也許病入膏肓,不可救葯,爛得更快、更透,舊的徹底死亡了,新的才會成長得更茁壯。這兩句詩,又表現了詩人激憤中飽含著對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節),詩人對「死水」進行了細致描繪,具體形象地揭露出了舊中國腐朽頹敗的社會現狀,表達了對舊中國憎惡、憤怒、嘲諷的感情。
在這幾節詩中,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形象的比喻、鮮明的色彩描寫以及譏諷的筆觸,逐步深入地寫出了扔進破銅爛鐵、潑入剩菜殘羹後死水的進一步變化。扔進死水中的「破銅爛鐵」,會生出綠色、紅色的銹,銅銹綠的如「翡翠」,鐵銹紅的如「桃花」。
再有,「剩菜殘羹」的油膩,散在水面,陽光一照,猶如閃光的「羅綺」;有的地方發了霉、生了毛,又宛如「雲霞」;死水發酵後,還會變成有著「綠酒」般顏色的臭水,那上面泛起「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正是在這樣的一溝死水上,成群的花蚊在上面雜亂地飛舞,有時,還要加入鼓噪的蛙鳴。這令人作嘔的死水,骯臟腥臭,令人無法立足!這里,詩人借對死水的進一步細致描繪,對舊中國黑暗現實給予了細致形象的再現。在這部分內容中。
詩人用色彩鮮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珍珠」等來描繪污濁、骯臟的死水,猶如給惡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這是用虛假的美來反襯真實的丑,詩人這樣寫,使丑類變得更為丑惡。
以美寫丑,丑更丑,詩人用這種獨特的方法,更鮮明地表現出死水的腐臭本質,同時也使詩歌具有了強烈的嘲諷意味。
第三部分(最後一節),表達了詩人詛咒現實,迫切希望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
這一部分的頭兩句,詩人以十分斷然的口吻,對黑暗的中國社會予以了徹底的否定「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在徹底否定之後,「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一句,又寫出了詩人在絕望之中的一絲期望。
丑惡開墾出的世界,只能更丑惡,但丑惡到極點,就有可能會產生轉機。因此,這最後兩句,既包含著詩人對舊中國的絕望,也包含著對新中國的期望和嚮往,包含著詩人迫切希望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盡管對詩人來說,這種期望在當時是非常朦朧的。
全詩對軍閥統治下黑暗陳腐的舊中國進行了強烈的鞭撻與詛咒,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熱情。
《死水》也是格律體新詩的代表作,它的體式極嚴。從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起來非常齊整。從內在的韻律看,每句內部均由四頓構成,由於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再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調非常動聽。
(3)死水賞析擴展閱讀:
聞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實踐新格律詩的詩人,《死水》也是聞一多先生自認「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實驗」,是先生實驗他的「三美」新格律體的典型,為建立和形成新詩的格律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一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沈從文《論聞一多的<死水>》評價說它在文字和組織上所達到的純粹處,那擺脫《草莽集》為詞所支配的氣息,而另外為中國建立一種新詩完整風格的成就處,實較之國內任何詩人皆多。
D. 聞一多先生的詩加賞析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聞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筆法之辛辣老到、隱晦曲折,其構思之新穎精巧、虛實相映,其語言之典雅富麗、意味悠長,向來為人稱道。不過,對於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卻一向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死水》表現了一種對黑暗現實的厭惡、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認為《死水》表達了一種破壞世界、創造新生活的熱望,也有人認為《死水》傳達了一種對舊世界、舊事物的辛辣諷刺和無情詛咒,……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我認為,在《死水》里,詩人的感情可以說是嚴峻的冷酷中夾雜著火一樣的熱情。對於前者,比較容易理解,因為詩人對現實的象徵——「一溝絕望的死水」,其態度就是如此。對於後者,由於詩人的熱情隱含在猛烈的諷刺與巧妙的揶揄里,難以被人覺察,聞一多對人們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給學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說:「你還口口聲聲隨著別人人雲亦雲的說《死水》的作者只長於技巧。天呀,這冤何處訴起!」「我只覺得自己是座沒有爆發的火山,火燒得我痛,卻始終沒有能力(就是技巧)炸開那禁錮我的地殼,放射出光和熱來。只有少數跟我很久的朋友(如夢家)才知道我有火,並且就在《死水》里感覺出我的火來。」聞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別是什麼呢?通過以上兩段談話不難看出,「冤」乃在於人們誤以為《死水》技巧勝於思想,誤解了作者的創作根底和表現主旨。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聯系《死水》的內容來具體分析了。
「痛」和「火」互為因果,密切相關。痛,是悲憤痛苦、失望絕望的凝聚,曠持日久的煎熬痛苦無疑會激發作者的滿腔怒火,而烈火在心,憂心如焚,當然只會增加作者的掙扎和抗爭的痛苦。《死水》在冷峻嚴酷中充溢著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認為,《死水》中的「火」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詩人對現實的黑暗、丑惡、腐敗和罪惡的滿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對光明、希望、抗爭和新生的如火熱情。何以言之?
全詩五節,依次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節為第一層,第二至第四節為第二層,第五節為第三層。首尾兩節感情一致,遙相呼應,中間三節動靜結合,重在反諷,構成詩歌的主體部分。第一節「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第五節「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兩次使用「絕望」來給「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爛透頂、死氣沉沉、不可救葯的現狀,又表達了詩人嫉惡如仇、憤慨絕望的心情。下一斷語,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猶如朝堂斷案,鎮木一響,無可置辯,也勿庸質疑,立馬宣判了罪犯的死刑。在此基礎上分別補一筆「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或誇張描繪,或斷然否定,猶如雪上加霜,火上澆油,詛咒鞭撻,毫不留情,大有拍手稱快,大快人心之意味。首尾兩個「不如」由點及面,高度概括,前者「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以惡制惡,以毒攻毒,充滿著置之死地而後快,置之絕境而後生的義憤和興奮,也可看出這一溝絕望的死水「斷不是美的所在」。它藏污納垢,罪惡累累;它苟延殘喘,氣息奄奄。後者「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決不是作者心灰意冷,袖手旁觀,而是絕望之餘的憤激之語。既然這樣一溝絕望的死水無法改造,無法挽救,而且腐爛透頂,惡貫滿盈,那就不如順其自然,任其敗亡。偏激尖刻的語言,巧妙地傳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和反動軍閥的咬牙徹齒之恨。「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言外之意是說讓丑惡來開墾,只能是丑上加丑,惡上添惡,他只是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暗無天日。面對這樣一個可以想見的黑白顛到,是非不辨,正義缺失,希望全無的社會,你能指望它造出個「什麼世界」來嗎?
E. 結合聞一多的《死水》,論述「三美」主張
《死水》真正體現了抄聞一多在詩歌創襲作中所主張的「三美」主張.
1、音樂美.
《死水》詩句均齊,韻律工整而富於節奏感.全詩共五段,每節段四行,每行的音尺數相同:四個音尺,且都有三個二字尺,一個三字尺,但音尺的排列不同,每行詩的收尾都是二字尺.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音韻諧美,節奏鮮明.
2、繪畫美.
《死水》重視色彩的運用,追求詩歌的畫面效果.詩人描寫一溝腐臭的死水,卻用盡「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珍珠」等絢麗之辭,竭力寫出這溝死水的「繪畫美」.以鮮明的對比來表現詩人對舊中國的厭惡和憤怒.
3、建築美.
《死水》詩體結構整齊勻稱,每行字數相等,每段行數相等,聳立著使詩的外觀形式體現出建築的勻稱、均齊.自然,這種死板的、豆腐乾式的詩體形式與詩人要詛咒的「一溝死水」正相匹配
F. 奇跡的作品賞析
《死水》出版後,聞一多很少作詩了。但1931年,已經「三年不寫詩」的聞一多,突然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了一首詩歌,這就是《奇跡》。
《奇跡》是聞一多沉默三年之後,對自己的詩歌創作生涯的一次深刻的真誠的總結。就詩論詩,作品顯然比較隱晦難懂,但晦澀卻不是詩人有意為之,而是他在觀察、表現自己內心的細微律動時必然遇到的「語言的困境」,如果我們把《奇跡》放回到聞一多的詩歌世界中去,結合他的實際創作經歷及人生追求來解讀,那麼還是不難破譯的。
每一個作家、詩人都有他個人的對創作的體驗,從中也誕生了所謂創作的「理想形態」。他渴望自己能夠更迅速地進入這一「理想形態」,更自如地調動心靈的沖動,獲得創作的佳境,完成卓絕的作品。只是,這一「理想形態」並不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它有其神秘的運動形式,往往都脫離於我們的主觀願望,被它所攝入的藝術家是幸福的、亢奮的、富足的,而等候著它的漫漫長夜卻又是痛苦的、焦躁的、無可奈何的。
聞一多所謂的「奇跡」分明就是指這種藝術創作的「理想形態」,它即是一種讓創作力迸發的最佳狀態,又是能夠激發這種狀態的什麼意象、什麼感覺、什麼機遇。總而言之,「奇跡」是區別於日常人生的另一類事物,它不可邀請、不能挽留、不可重復,它超逸於邏輯判斷、理性思維,自由自在地翱翔在一個人類一無所知的空間,說不準什麼時候才在我們的大腦中偶然閃爍一下。
那麼,在沒有「奇跡」降臨的時候,我們就沒有文學創作了嗎?顯然不是這樣。在作家的一生中,真正的「奇跡」出現只是很少很少的一些時間,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則仍舊可以靠「慣性」推進思想與感情,盡管「慣性」只是滲透著理智和推理的「次生靈感」,充其量不過是對「奇跡」的摹仿,但是對於許多作家而言,這似乎已經足夠了。久而久之,我們則逐漸淡忘了「奇跡」的存在,也不再為等候它而煩惱、而自我折磨。
但聞一多卻是一個素來認真的人,認認真真地為人,也認認真真地為詩、為文,他偏偏要頑固地迷信「奇跡」,偏偏要把自己陷入苦候奇跡的煩亂當中,並且還自掘墳墓式的將「奇跡」的佳境與他過去的藝術創作相比較,從而無不苛刻地自我貶責。閱讀《奇跡》,我們不能不為詩人那嚴格的自我反省精神而感動。
開頭的四句便是詩人對自己創作歷程的總結。藝術創作經歷是復雜的、豐富的,很難用幾句話就概括清楚,所以聞一多借用了一系列象徵性的意象,試圖通過象徵的多義來包孕歷史現象的豐富。「火齊的紅」似詩人所表現的那些噴薄的激情,諸如《太陽吟》、《憶菊》等詩的意境;「桃花潭水的黑」似詩人那幽深的思考,諸如《死水》,《長城下之哀歌》等詩的意境;「琵琶的幽怨」似詩人那被壓抑的怨憤,諸如《孤雁》、《夜歌》、《末日》之類詩的意境;「薔薇的香」則代表詩人那溫馨的充滿柔情的追求,諸如《貢臣》、《國手》等;「文豹的矜嚴」是他在詩人所表現的嚴肅方正,而「婉孌」的純潔美麗則是他的人生、藝術理想。以上這幾個意象,可以說已經生動地傳達了聞一多在此之前的詩歌創作的主要趨向,包括其個性氣質與藝術境界,經過此時此刻的掂量,詩人坦率地指出,「我要的本不是這些」,而是「比這一切更神奇得萬倍的一個奇跡!」也就是說,那過去的創作大多不是「奇跡」下的產品,同詩人想像中的「奇跡」所催生的佳境比起來,實在不堪卒讀!那麼,它們究竟又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聞一多回顧說,那都是因為靈魂餓得慌的飢不擇食,「即便是糟糠,/你也得募化不是?」竟然把我們文學史家們評價為傑作的東西喻作「糟糠」,足以讓後人驚嘆不已,但也的確反映了詩人對他的過去的不滿。詩人進一步補充說:「一樹蟬鳴,一壺濁酒,算得了什麼,/縱提到煙巒,曙壑,或更璀璨的星空,/也只是平凡,最無所謂的平凡,」這里,蟬鳴、濁酒、煙巒、曙壑以及璀璨的星空都是聞一多「即景抒懷」的主要意象,是他靈感的觸發點,但是今天,他卻明確地意識到,這都不是他所追求的詩歌藝術的佳境,不是「奇跡」,而是「最無所謂的平凡」,是「把藜藿權作膏梁」,對於他在《死水》時期著名的「以丑為美」的追求,他也作了這樣的抨擊:「我也不再去鞭撻著『丑』,逼他要/那分背面的意義;實在我早厭惡了/這些勾當,這附會也委實是太費解了。」
聞一多理解的「奇跡」是個什麼樣子呢?它是單純的、透明的,拋棄了一切的偽飾,一切的造作,以其自身的純正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我只要一個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閃著/寶光,我要的是整個的,正面的美。」必須看到,在中國現代詩人中,聞一多是相當坦誠、很少矯揉造作的,他這里所追求的「明白」和「正面」是藝術取向上的,也就是說,詩人似乎感到,在他的藝術沖動——藝術傳達——藝術形象這三者之間,還沒有達到那種「奇跡」憑附時的順暢與融洽,它們多有曲折、別扭及至梗阻,靈感與體驗、體驗與語言之間的隔閡也未能完全消除。從這個意義上講,聞一多期待「奇跡」的痛苦實際上又代表了二十世紀許多作家共同的痛苦,即如何在藝術沖動與語言形式上互相通融,進行暢快的對話,怎樣運用這笨拙的僵化的語言去捕捉那閃爍不定的藝術靈感。很久以前聞一多就說過:「我只覺得自己是座沒有爆發的火山,火燒得我痛,卻始終沒有能力(就是技巧)炸開那禁錮我的地殼,放射出火和熱來。」關於新詩格律化的實踐,便可以看作是詩人挽留「奇跡」的一種嘗試吧,那時他的名言就是「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詩的格律》)由此看來,詩人已經清醒地意識到,「腳鐐」是請不來、也留不住「奇跡」的,他還必須再一次的等候。
詩人懷著一顆為藝術的赤誠的心,焦急地等候著、呼喚著詩的「奇跡」的降臨,他已經覺出了一些疲憊,彷彿已經等了許多個「輪回」,但又毫無抱怨,靜靜地佇立著,哪管他天崩地裂、電擊雷劈,他象在地獄受刑一樣為那「一剎那的永恆」奉獻了整個的自我。於是,我們又分明看到了早年的「藝術底忠臣」。有人說,聞一多早就在社會革命的浪濤中拋棄了「狹隘」的「為藝術而藝術」的理想,其實,對於一位偉大的藝術家而言,他何曾會如此深刻地將藝術與社會對立起來呢,他又怎麼甘心因社會革命而剝奪了對藝術的熱愛呢?聞一多痴痴地盼望著,盼望著那真正的藝術的靈光,在天旋地轉當中,在地獄烈火的焚燒當中……這是一副多麼激動人心而又多麼悲壯的一幕呀!平心而論,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如此坦誠的藝術家還是太少了些。
聞一多在靈魂的痛苦中寫下了這首《奇跡》,但「奇跡」似乎始終都沒有如他想像的那樣撥開門扉,悄然來臨。這一等候,一直到了他倒斃在昆明街頭。由此,《奇跡》便成了詩人留給後人的一首「詩的自我總結」,詩的「絕筆」。不過聞一多能夠用他一如既往的真誠和坦白寫下了這寶貴的痛苦,本身就是一大「奇跡」,是中國現代新詩中的珍奇之作!
G. 《死水》讀後感100字
作者憎惡的「死水」不僅僅是路旁的一個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從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可看楚「死水」象徵的社會現實:
一、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徵.《死水》創作於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二、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北洋政府.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三、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於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採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詩歌中反映的厭惡、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後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醜惡的背後,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為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H. 死水賞析
《死水》是聞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詩人回國後,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敗,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他強調要具備「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且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富有音樂美。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色彩的語詞和物象,並以詞藻的絢麗多彩反襯了內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顯可憎可厭。全詩5節,每節都是4行,每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整齊感,又有內在的韻律感。《死水》為建立新詩的格律和形形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8)死水賞析擴展閱讀
《死水》是現代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這首詩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外形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注意挖掘語言的色彩感,構成美醜迥異、富有暗示性的畫面。
創作背景
922年,詩人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著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一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主題思想
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節節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詩的最後一節,既表現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丑惡產生不了美;但也並非心如死灰,發出「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的憤激之言。
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中說:「是索性讓『丑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者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寫作特色
《死水》講究修辭,而且力求用詞的豐富精美而不重復。例如以下短語所用的動詞就絕不相同:「綠成翡翠」,「銹出幾瓣桃花」,「織一層羅琦」,「蒸出些雲霞」,「酵成一溝綠酒」,等等。寫完了這些,它總結說:這死水據此「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但這里的「鮮明」還只是從色彩和光澤上加以點染。接著,他表現死水的「聲音」。這聲音也很別致,有「笑聲」——「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還有「歌聲」——「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這是多麼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死水》也是格律體新詩的代表作,它的體式極嚴。從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起來非常齊整。從內在的韻律看,每句內部均由四頓構成,由於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再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調非常動聽。
I. 聞一多死水賞析
聞一多《死水》賞析:
《死水》是聞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詩人回國後,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
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敗,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
他強調要具備「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且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富有音樂美。
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色彩的語詞和物象,並以詞藻的絢麗多彩反襯了內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顯可憎可厭。全詩5節,每節都是4行,每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整齊感,又有內在的韻律感。《死水》為建立新詩的格律和形形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9)死水賞析擴展閱讀:
《死水》創作背景:
1922年,詩人懷著報效祖國的志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著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
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一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死水》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現代詩人、學者。湖北浠水人。曾留學美國學習文學、美術。早年參加新月社,為該社主要成員,著有詩集《紅燭》、《死水》等,在新詩的形式上主張格律化,講求「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後來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在《詩經》、《楚辭》、《周易》的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先後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抗戰期間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聞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是英勇閃亮而又坎坷的一生。
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他一身正氣,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夏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