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楊萬里詩歌及賞析

楊萬里詩歌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9 15:04:57

1. 楊萬里落花賞析詩歌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落花》
紅紫成泥泥作塵,顛風不管惜花人.
落花辭樹雖無語,別倩黃鸝告許春.

後兩句用了擬人手法,落花辭樹凋謝,雖然無語,但是倩麗的黃鸝對它許諾春天。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
希望對你有用!

2. 楊萬里的讀嚴子陵傳詩歌賞析

讀嚴子陵傳來
【宋】自楊萬里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
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楊萬里顯然是對嚴子陵啥事也沒做而享有高譽存有異議的,所以說是「空有清風冷似冰」。在他看來,嚴子陵的成名,只是因為劉秀中興漢室,才為嚴子陵的隱居提供了安逸的環境,假如曹操早點起來爭奪皇帝位,天下兵戈不息,那裡還會讓嚴子陵得以隱居並成名。這樣的質疑,也不止楊萬里一人。劉伯溫的一首《過嚴子陵釣台》這樣詠道:「伯夷清節太公初,出處行藏豈必同。不是雲台興帝業,桐江無用一絲風。」這詩是說,像嚴子陵一樣過隱居生活的,也不止他一人,周初的伯夷、叔齊,是因為義不食周粟而有清高的氣節,而姜太公未遇文王之前也有渭水垂釣的經歷,但各人的動機目的各有不同(意指他們有理想追求而嚴子陵沒有)。要不是劉秀中興帝業提供安穩的環境,這一點點用處都沒有的嚴子陵那得留名於「桐江」邊。

3. 楊萬里的詩及譯文

楊萬里詩選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在西湖的六月天里, 風景跟其他時節不相同。與天相接的荷葉呈現無窮無盡的碧綠,映在朝陽里的荷花紅得特別出色。

小 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無聲地流淌著細流,樹影映在水中愛戀日光的溫柔。小嫩的荷葉才露出一點兒尖角,早就有蜻蜓駐立在上頭。
[作品欣賞]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時節小池優美的風光。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枝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

傷 春

准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歸遇雨

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
溪回谷轉悉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

小溪至新田

懊惱春光欲斷腸,來時長緩去時忙;
落紅滿路無人惜,踏作花泥透腳香。

過大皋渡

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
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春鞋第一痕。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江湖集壬午初秋贈寫真陳生

居士一丘岳, 深衣折角巾。
誰曾令子見, 忽漫寫吾真。
更不遊方外, 於何頓若人。
呼見一笑看, 下筆可能親。

4. 如何賞析楊萬里的詩歌《小池》


5. 曉行望雲山 楊萬里 的詩詞賞析

曉行望雲山來
源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下了一夜的雨,東方剛破曉,詩人出門,影影綽綽地看到天邊有連綿不斷的山巒。忽然他發現有一座山峰向上升,於是在對比之下,知道那不動的山,才是真山。
本詩描繪了雨後初晴、天色慾曉未曉時因雲霧變幻呈現出來的滿眼都是奇形怪狀的山峰的壯觀景象。(從第一句看「時候」,從第二句看「景象」。重視「霽」的理解。①善於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徵,把曉行所見靜與動的景緻寫得變幻神奇。②把彩雲誤當山峰,寫得新穎、活潑,很有情趣。③語言質朴自然,明白如話,卻把景物描摹得生動逼真
作者以自己由錯覺到獲得真知的體會告訴人們:生活中,常有以假亂真的現象發生,但假象終究不能掩蓋真實。我們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應全面深入地觀察事物,以明辨真偽。(第一層指明其中的道理,第二層應表明我們的態度。兩個要點遞進展開。)
突出特點就是善於巧妙地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徵和動態。《曉行望雲山》,描寫的是自己的新鮮感覺,展現的是詩人的心靈世界。

6. 評價 賞析楊萬里描寫童真童趣的詩!!!跪求!!

舟過安仁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詩意;一隻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賞析;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閑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意;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撲蝶圖。
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彷彿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7. 楊萬里 詩歌鑒賞

初入淮河四絕句》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楊萬里受派前往迎接金國來使北行途中所作。詩題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時期「紹興和議」所規定的宋金分界線,淮河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被全部割讓給金國。詩人經淮河北上,自然會對這種「長淮咫尺分南北」的分裂局面產生感觸:慨嘆半壁淪陷、半壁偏安的慘淡時局,縈懷北方淪陷區的廣大人民,怨恨南宋統治者的賣國求安,感觸是豐富而深沉的。

這里分析的第一首就以比較含蓄的方式表現了這些內容。「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詩人離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胸懷就煩亂、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面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這里緊接著「意不佳」三字,寫自己內心深沉的感慨。這種感慨是針對前朝和北宋中原尚未淪陷的情況下人們的邊境概念而發出的。唐代詩人陶雍《渡桑乾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乾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在北宋,蘇轍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國離開遼境時所寫的《渡桑乾》一詩中仍曾這樣寫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幹上,欲話白溝一惆悵。」正因為前人有過那樣的邊境觀念,所以現在作者說「何必」,表面看來似乎是不滿於前人的看法,其實詩人正是通過這種不滿的語氣在今不如昔的對比中表達對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對朝廷偏安的怨恨,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詩人說桑乾用「遠」字,稱准河卻用「天涯」,一方面強調了淮河的邊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遙遠。這種渲染可以使我們從中進一步感受到作者對南宋王朝心理上棄北逃南、政策上妥協投降,視國土淪陷於不顧,置中原人民於不救的哀怨和不滿。與楊萬里此詩相同的意思每每見於南宋其他文人的作品中,如陸游《醉歌》:「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洛。」與陸游這兩句相比,楊萬里詩的後兩句語言更含蓄,感慨意味更濃厚。...

8. 楊萬里的古詩

初夏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春晴懷故園海棠 【宋】楊萬里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春晴懷故園海棠 【宋】楊萬里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讀嚴子陵傳 【宋】楊萬里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 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過楊村 【宋】楊萬里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 楊柳蔭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 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 寄陸務觀 【宋】楊萬里 君居東浙我江西,鏡里新添幾縷絲。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兩相思。 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 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 傷春 【宋】楊萬里 准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晚風 【宋】楊萬里 晚風不許鑒清漪,卻許重簾到地垂。 平野無山遮落日,西窗紅到月來時。

9. 楊萬里的插秧歌詩的意境

插秧歌》是楊萬里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動地表現了農村插秧勞作的情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楊萬里《插秧歌》詩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插秧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賞析:

這是楊萬里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動地表現了農村插秧勞作的情景。

詩的頭兩句,以極其通俗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齊上陣,一家其樂融融的干農活,丈夫把秧苗扔給妻子,小兒子拔秧苗,大兒子插下,有拋有接有拔有插,忙個不停。三、四句天公發威,大雨滂沱,而詩人別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鐵甲,不僅新鮮獨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場緊張的戰斗,農家兒女全副武裝與天斗,與地斗,與雨斗,而「雨從頭上濕到胛」又極寫雨勢之猛,插秧之急迫與艱辛。總之,前四句詩人以樸素通俗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

五、六句詩人巧妙地插入了畫外音:農婦招呼農夫暫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農夫照樣低頭彎腰勞作,這就意味著勞動緊張到了極點,分秒不能停。詩中的「只不答」,不是對農婦的呼喚一聲不吭,而是說沒有答應她「歇半霎」的請求,更妙的是農夫還用別的話岔開:「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蒔」指栽種,「匝」指完畢,這是說,秧苗剛種下,尚未挺拔,況且也沒有種完,我怎麼能歇得下?然後話題一轉囑咐妻子要管好小鵝小鴨,免得它們到田裡糟蹋莊稼。真是時時盡力,事事操心,農家吃苦耐勞的品格,全部凝聚在這朴實的答話里。

10. 楊萬里的《夜寒獨覺》一詩的人物形象賞析

人物形象分析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客居他鄉,年老體衰,孤獨貧窮的老人形象。詩人用「夢中身」「誰相伴」點明了客居他鄉的身份;用「老來萬事不如人」感嘆自己年老體衰;用「聽盡雞聲」表達出內心的孤獨;用「布衾寒似鐵」寫出了生活的貧窮。

出自楊萬里《夜寒獨覺》

原文

兒啼驚覺夢中身,恰則華胥政問津。
腳到五更偏作冷,老來萬事不如人。
若無窗月誰相伴,聽盡雞聲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鐵,無衾似鐵始言貧。

釋義

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楊萬里歸鄉後的晚年生活。首兩句通過兒子寒夜凍醒夜啼,打擾驚醒了正在華胥國里參政論事的詩人美夢。這是詩人抱負無法實現,借夢解愁的悲苦寫照,以明此生追求一個華夏之根的文明國度、並願報效此國家之大志,借夢寫詩明志矣!

末尾兩句接自己布衾之冷,聯想到天下比自己日子過得更貧寒慘淡的百姓,他心裡永遠裝著天下布衣,同情人民的疾苦,更激起難以實現報國大志的惆悵。

擴展資料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詩中注釋

華胥政:黃帝夢入華胥仙國。該國百姓聽任自然,甚為自得。後遂用「華胥夢、夢華胥、華胥路、華胥境、華胥國、華胥政」等指夢境、仙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