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卡門組曲賞析

卡門組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9 08:14:33

A. 求<卡門組曲〉的賞析

http://tieba..com/f?kz=205878941

B. 交響樂的如何欣賞

有些人認為交響樂高不可攀,無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人類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門,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漸入佳境。當然在欣賞較高深的交響樂時,需具備一定的、相應的生活經歷和較高的文化水平,「必須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的積累去補充」。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如俄國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都可以說是這一類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像,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萬物生長不息。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於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如奧地利的約翰·施特勞斯的四百餘首圓舞曲,法國拉威爾作的《波萊羅舞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國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國作曲家的《瑤族舞曲》等等,都屬於交響舞曲。
在交響樂曲中,有一類有故事情節的,一般均有標題或每樂章有小標題。此類樂曲大多取材於民間熟悉的、廣泛流傳的戲劇、詩歌、傳說、神話、小說、故事等,如法國比才的《卡門組曲》並不像戲劇、文學、詩歌、曲藝、電影、電視那樣,從視覺上、語言上為欣賞者提供具體的人物形象或情節,而是發揮音樂的功能,以抒發人物的細致內心感情為主要手段,讓聽者從心靈上去感受。
在交響樂中,有一類無故事情節的,也不描寫景色,但它通過音樂手段,反映了人們非常細膩的、豐富的、變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類音樂無標題,反映的是某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對社會的看法和希望。如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愴》交響樂等等。欣賞這類交響樂,聽者必須對作曲者所處時代、環境、經歷、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了解他寫作此曲時的動機以及樂曲的基本內容。如此,在聽音樂時,聽者就能隨著樂曲感情的起伏變幻,而在內心得到一種訊號,隨著樂曲之樂而樂,悲而悲,憤而憤,並轉化成哲理概念。
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知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展、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麼,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在精彩浩淼的音樂世界裡,交響樂恐怕是最讓人愛恨交織、取捨兩難的了。因為在大眾的觀念了,他是高雅的、嚴肅的、讓人望而卻步的。其實交響樂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欣賞方法,聽懂交響樂是一點都不難的。 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而交響樂是音樂中的音樂,是音樂中神聖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遠的、深厚的精神境界。」確實,在很多人眼裡,交響樂很高雅,其實,它一點都不難接近。對初次欣賞交響樂的人說,了解交響樂的結構是聽懂它的第一步。
開始的樂章是整部交響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鳴曲式(有時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結構復雜、情緒嚴肅,確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
相對於結構復雜的第一樂章,第二樂章就要單純、親切的多——它的速度緩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寬廣如歌,因此這一樂章往往成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樂章是舞曲性樂章,所以這一部分的音樂速度又加快了,多採用小步舞曲,或者是詼諧曲,節奏歡快活躍、音樂富於變化,溫文爾雅的小布舞曲很有可能就會轉變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滿活力的曲子。
什麼事情到了快要結尾的時候,人們都想升華一下,交響樂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最後一段樂章通常是帶有總結性的,音樂速度比第一樂章還快,而且一般會採用民間節日歡樂的場面,或者是勝利的頌歌來作為整部交響曲的結束。一般來說,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三交響曲》就設有五個樂章,有的甚至只有兩個樂章,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了。 交響樂難懂,除了它蘊含的深厚精神內涵比較難琢磨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交響樂團的樂器結構很復雜。按照一般慣例,交響樂團是根據樂器發出的聲音和演奏的難度來進行排列的,由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這四組樂器組成。其中,弦樂器身居高位,是整個交響樂團的靈魂,相當於一桌美食的主菜。木管樂器隨後,銅管樂器其次,打擊樂器則排在最後。
弦樂器的組成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貝斯等,是交響樂隊中最富表現力的一組樂器。在撥弦里有一招很高妙的手法,叫做巴托克撥弦,是匈牙利一個叫巴托克的作曲家將小提琴的演奏發揮到極致的演奏手法。什麼叫巴托克撥弦?我們知道,為體現一種美感,撥弦一般是在小提琴上輕輕地撥,但巴托克追求的是一種強烈而直接的效果,他用手指伸到弦裡面,把弦拋起來,通過非常強烈的彈力,讓弦打在琴板上發出一種極強急猛的聲音。
在弦樂器後面會設有兩排管樂器,而管樂器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木管樂器,一種是銅管樂器。木管是色彩性極富麗的一組樂器,大家最熟悉的有笛族、雙簧族、單簧族三類。笛族中的長笛音色非常美,長笛是金屬做的,那它為什麼也被歸類到木管樂器呢?因為它最早是由木管來演奏的,但通過金屬的製造工藝,樂器能發出更美的聲音,所以長笛演變成了一種由金屬來製造的木管樂器;雙簧管是雙簧族的高音樂器,音色非常美艷,有時也會有種凄婉的感覺,略帶鼻音。他在樂隊里常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稱;單簧管是相對於雙簧管來說的,有的人還叫它做黑管,因為它通體黑色。單簧管的音色比雙簧管要更豐富一些,是木管組最富有豐富表情性的樂器。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銅管樂器,包括圓號、小號、長號和大號。這類樂器,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可能接觸過。比如小號,每個學校都有號鼓隊,樂器演奏的樂器中就有小號,它的穿透力非常強,即使是在轟隆震天的炮火中,只要激昂高亢的小號一吹,士兵馬上就振奮了,因為小號的特殊地位,所以它一般排在最後一排的中間;圓號被稱為「樂器里的活化石」,音色低沉。在歐洲,人們狩獵時一般用的就是圓號,音色高亢。庄嚴壯麗而飽滿;最後要介紹的銅管組樂器是大號,它的體積非常大,所以對演奏者的要求比較高,身子骨單薄一點的,吹著吹著很有可能就被大號壓垮了。
有人說,交響樂就是為整個管弦樂隊所作的奏鳴曲,其實也不然,打擊樂器在管弦樂隊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員,定音鼓是「老大」,它的任務是在演奏時將曲子帶入高潮,並將音樂的趣味性帶入曲子中。另外的成員,如排鍾、木琴、豎琴、大鼓、小鼓、三角鐵、響板、大鈸等,也是為了增強樂器的氣勢。我們所熟悉的雷公和電母就很好的解釋了打擊樂器在交響樂中充當的角色,刮風下雨時,雷公打的是大鼓,電母打的就是大鈸,氣勢壯麗而雄偉。

C. 卡門組曲 阿拉貢賞析

歌劇《卡門》 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舍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本劇以女工、農民出身的士兵和群眾為主人公, 這一點,在那個時代的歌劇作品中是罕見的、可貴的。也許正因為作者的刻意創新,本劇在初演時並不為觀眾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後變得長盛不衰。這部歌劇以合唱見長,劇中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四二拍子,迴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銳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這部歌劇的主要內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片段1、片段2),主題選自歌劇最後一幕中鬥牛士上場時的音樂。 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片段3)。在這一幕塑造了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於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嘆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調轉F大調、2/4拍子,充分表現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片段4和片段5)。 卡門被逮捕後,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片段6),此曲形象地表現出卡門放盪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片段7), 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 選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片段8)。

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 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片段9),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裡喧鬧的氣氛。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溫情(片段10)。

第三幕中著名的 《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百勝的勇敢鬥牛士的高大形象(片段11)。

第四幕的結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說的那樣: 「當我看這最後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鬥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後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 也是音樂會上經常單獨演出的曲目(片段12)。

D. 交響樂該如何欣賞

交響樂的敘事性是所抄有體裁中最強 不過所有音樂的敘事性都弱,交響樂是相對強而已。
音樂向來就是一種著重於情感表達的藝術。所表現的都是抽象的。
正文:
感受每一個樂句的和聲,旋律,樂器的變化。聯想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一般激昂而光明,那就是一種奮發向上的情緒了。 有時候交響曲會有多條有獨立意義旋律交織在一起,而非總是一個樂器組主旋律,其他樂器組伴奏。 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最後你會發現,聽完一部交響樂以後 你想了很多 思考了很多 這很累 但是和作曲家達到了某種共鳴,這是一種建立在溫飽問題解決後,精神上的享受。
交響曲因為年代限制,在某些方面沒辦法和現在的電影配樂媲美。但是有些東西是現在任何音樂形式都取代不了的。聽那些亮點就是聽它的意義。至於某些方面,比如音響效果沒現在的電影配樂爽、沒有流行歌曲的音質清晰,應當忽略。因為我們要聽的是作曲家的思想!時代的束縛,困不住有優秀思想的人!
如果是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或者覺得生活很累,需要的是放鬆。那就不建議再去聽交響曲了。聽一些簡單、通俗、悅耳的音樂 能讓自己得到放鬆,那才是最好的。
隨便說的,請客官想一想再相信。

E. 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其實聽古典音樂每個人的感受收不同的。
我很喜歡巴赫的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 ,都是我的朋友聽了說那是噪音(看玩笑的,其實他非常喜歡古典音樂)。
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也不要管那個藝術成就比較高——你所應該在乎的是你自己對音樂的喜愛。倘若太在乎學術上的的東西反而會影響聽音樂的感受吧。

退一步講,哪些偉大的音樂家留下這么多經典之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讓後人研究嗎?
我想最大的意義不是這樣的(當然不是反對樂理的研究),而是應該讓我們能夠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份美麗吧。
所以,不要在乎權威的評價——因為你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就是對那些已故的巨匠最大的安慰。所以,我覺得樂理對於古典音樂的業余欣賞,沒有太大必要去補習。

言歸正傳

先查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一下。然後將交響樂分為幾個部分,分段欣賞。聽一下各部分均使用的什麼樂器,最後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找朋友或老師交流一下意見。

其實我也不是專業搞音樂的,只是喜歡欣賞而已,建議你先從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開始欣賞吧!施特勞斯家族的曲子比較簡單,既不像古典時代的曲子那樣嚴謹,又不像肖斯塔科維奇他們的曲子那樣復雜。當然,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巴洛克音樂,尤其是巴赫的管風琴曲,還有維瓦爾第的協奏曲,感覺他們才說出了人生的真諦,但是這些曲子比較嚴謹,一開始不容易接受。
至於書嘛,我感覺如果不想當專業人士就沒必要,就像如果不想專門研究英語語言學就不用看語法書一樣。主要還是要多欣賞,我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偶爾回想起來幾年前聽過的一首曲子,就會忽然感覺全理解了,而當時無論怎樣思考也是不管用的。

怎樣欣賞交響樂?
有些人認為交響樂高不可攀,無法理解。殊不知,它象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人類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門,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漸入佳境。當然在欣賞較高深的交響樂時,需具備一定的、相應的生活經歷和較高的文化水平,「必須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的積累去補充。」

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交響樂,簡單地談談欣賞的方法: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如俄國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鮑羅廷的《中亞細亞草原》,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法國作曲家印象樂派創始人德彪西的《大海》,都可以說是這一類作品。聽《大海》樂曲,聽者如處大海之濱,從黎明至中午,鑒賞著大海的色、光、聲、形的變幻,時而感到狂風怒號,時而是拒浪拍岸,時而是波光浮動,時而又是浪花四濺,真是瞬息萬變。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像,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萬物生長不息。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於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如奧國的約翰·斯特勞斯的四百餘首圓舞曲,法國拉威爾作的《波萊羅舞曲》,捷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國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國作曲家的《瑤族舞曲》等等,都屬於交響舞曲。

在交響樂曲中,有一類有故事情節的,一般均有標題或每樂章有小標題。此類樂曲大多取材於民間熟悉的、廣泛流傳的戲劇、詩歌、傳說、神話、小說、故事等,如俄國里姆基基·考薩考夫的《天方夜譚》(組曲),是從阿拉伯神話小說《一千零一夜》取材;法國比才的《卡門組曲》根據同名歌劇的音樂剪輯;我國何占豪、陳剛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根據「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民間故事。

這些樂曲,並不象戲劇、文學、詩歌、曲藝、電影、電視那樣,從視覺上、語言上為欣賞者提供具體的人物形象或情節,而是發揮音樂的功能,以抒發人物的細致內心感情為主要手段,讓聽者從心靈上去感受。如果欣賞者事先了解它所描寫的內容,在聽樂時,隨著音響,腦海中就會有所想像,就會進入樂曲所規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交響樂中,有一類無故事情節的,也不描寫景色,但它通過音樂手段,反映了人們非常細膩的、豐富的、變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類音樂無標題(有標題也不過幾個字),反映的是某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對社會的看法和希望。如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愴》交響樂等等。

欣賞這類交響樂,聽者必須對作曲者所處時代、環境、經歷、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了解他寫作此曲時的動機、以及樂曲的基本內容(最好也了解一些音樂形式和手法等)。如此,在聽音樂時,聽者就能隨著樂曲感情的起伏變幻,而在內心得到一種訊號,隨著樂曲之樂而樂,悲而悲,憤而憤,並轉化成哲理概念。當然,要得到這一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歷。如貝多芬(1770——1827)的著名交響樂《命運》,它通過貝多芬自己一生的甜酸苦辣的遭遇,並聯系著當時與他同命運共呼吸的廣大人民,抒發自己和命運之神作斗爭的意志。它反映了當時人民要求自由平等、解放人性的思想。貝多芬寫此曲時(38歲),正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制度作殊死斗爭的年代。《命運》交響樂所表現出來的,時而動盪不安,時而靜思默想,時而積聚力量,時而激烈斗爭,時而邁步前進,時而歡呼勝利,就是抒寫他的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斗爭,熱烈的希望。

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資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民、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麼,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1 欣賞交響樂時心態的調整

交響樂的欣賞是需要一個適宜的心理環境的。我們看到,許多人在沒有較好的心理准備的情況下去欣賞交響樂,總是覺得與音樂格格不入而沒有什麼收獲,這便是心態沒有調整好的結果。
首先,交響樂的欣賞主要由聽覺系統來進行,因此特別需要一個「靜態」的內外部環境。無論你是去音樂會,還是聽音樂,都需要仔細而安靜地欣賞,盡管你的情緒在隨著音樂的情緒波動,但卻不能像欣賞流行音樂或喜劇那樣為某一句,某一點而叫好。你的聽覺系統應保持一定的興奮狀態並集中在音樂中。有的人一邊看書,或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音樂,有的人甚至參加音樂會時做其他事情,這些特別不利於對交響樂的欣賞,交響樂需要集中注意力於細部,特別是整體。許多交響樂甚至需要我們一口氣把幾個樂章聽完才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一個有利於欣賞交響樂的心態,勢必影響欣賞的質量。

其次,欣賞交響樂時,不能過於理智,有的人總是認為欣賞交響樂後應該像欣賞一本小說或者是一部電影那樣受到啟迪,得到收獲,結果往往相反。欣賞音樂,特別是交響樂,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是高度抽象的,絕對不能將某一句非得說成是花,某一段非得說成是草,這里是太陽,那裡是月亮,欣賞交響樂的過程是一個體力和精神的消耗過程,欣賞完一部交響樂後應該是較累的,在情緒情感上的感受,體會往往較多,而且這也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十分理智地去分析作家在這里想說什麼,那裡想說什麼,或者這個樂團奏的怎麼樣,那個樂團奏的怎麼樣,反而會影響對音樂對作家的理解。成功的欣賞應該是對作曲家,對音樂的美的贊嘆而不是對其它的贊嘆。

2音樂欣賞中音樂形象的把握

無論是傳統的交響樂還是近現代的交響樂,絕大多數都有一個或多個主要的音樂形象。主要的音樂形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多次出現在樂曲中。主要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帶有特徵,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節奏上,有的是和聲的序列或和弦的展開,有的還會通過某種特性的樂器表現出來。在交響樂中,引子以後一般就要出現這個音樂形象,它或原樣地重復或改頭換面地重復,當經歷一個較大的演變過程後,往往要進入原樣重復的階段,在最後的結尾部分,這個形象還會多次進行「閃現」。在欣賞交響樂時,注意辨認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緒特徵,對音樂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F. 如何欣賞交響樂

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交響樂,簡單地談談欣賞的方法: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如俄國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鮑羅廷的《中亞細亞草原》,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法國作曲家印象樂派創始人德彪西的《大海》,都可以說是這一類作品。聽《大海》樂曲,聽者如處大海之濱,從黎明至中午,鑒賞著大海的色、光、聲、形的變幻,時而感到狂風怒號,時而是拒浪拍岸,時而是波光浮動,時而又是浪花四濺,真是瞬息萬變。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像,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萬物生長不息。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於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如奧國的約翰·斯特勞斯的四百餘首圓舞曲,法國拉威爾作的《波萊羅舞曲》,捷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國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國作曲家的《瑤族舞曲》等等,都屬於交響舞曲。
在交響樂曲中,有一類有故事情節的,一般均有標題或每樂章有小標題。此類樂曲大多取材於民間熟悉的、廣泛流傳的戲劇、詩歌、傳說、神話、小說、故事等,如俄國里姆基基·考薩考夫的《天方夜譚》(組曲),是從阿拉伯神話小說《一千零一夜》取材;法國比才的《卡門組曲》根據同名歌劇的音樂剪輯;我國何占豪、陳剛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根據「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民間故事。
這些樂曲,並不象戲劇、文學、詩歌、曲藝、電影、電視那樣,從視覺上、語言上為欣賞者提供具體的人物形象或情節,而是發揮音樂的功能,以抒發人物的細致內心感情為主要手段,讓聽者從心靈上去感受。如果欣賞者事先了解它所描寫的內容,在聽樂時,隨著音響,腦海中就會有所想像,就會進入樂曲所規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交響樂中,有一類無故事情節的,也不描寫景色,但它通過音樂手段,反映了人們非常細膩的、豐富的、變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類音樂無標題(有標題也不過幾個字),反映的是某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對社會的看法和希望。如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愴》交響樂等等。
欣賞這類交響樂,聽者必須對作曲者所處時代、環境、經歷、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了解他寫作此曲時的動機、以及樂曲的基本內容(最好也了解一些音樂形式和手法等)。如此,在聽音樂時,聽者就能隨著樂曲感情的起伏變幻,而在內心得到一種訊號,隨著樂曲之樂而樂,悲而悲,憤而憤,並轉化成哲理概念。當然,要得到這一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歷。如貝多芬(1770——1827)的著名交響樂《命運》,它通過貝多芬自己一生的甜酸苦辣的遭遇,並聯系著當時與他同命運共呼吸的廣大人民,抒發自己和命運之神作斗爭的意志。它反映了當時人民要求自由平等、解放人性的思想。貝多芬寫此曲時(38歲),正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制度作殊死斗爭的年代。《命運》交響樂所表現出來的,時而動盪不安,時而靜思默想,時而積聚力量,時而激烈斗爭,時而邁步前進,時而歡呼勝利,就是抒寫他的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斗爭,熱烈的希望。
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資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民、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麼,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G. 古典音樂欣賞入門

如果想欣賞古典樂。建議不要去買一些國內」權威」「寫的叫《音樂欣賞入門》之類的書,這類書會把一首曲目解說得」清清楚楚」,至於作者是不是這個意思,他是不管的,我個人認為他只想把他一個人的思想強加給你。這對入門有一點用,但是卻把你的思想限制了,當欣賞一些純音樂(如伯拉姆斯的作品),你就會不知所雲了。音樂界有一句名言,讓音樂說話,讓解說消失。通你只需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和作者對作品的意見就好,其它人說的都是在強奸作者。所以一個好的解說者,只會告訴你作者創作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想告訴聽眾的東西,至於音樂本身,通常只會告訴你幾個主題,讓你能注意就行。至於怎樣理解—這是你個人的事,除了作者別人都可能是錯的,除了你。你的任何理解對於你都是對的。 建議先買一本《辛豐年音樂筆記》,非常值得一讀,深入淺出。他在上面有十二篇關於古典樂欣賞入門的好文章。有些書籍,能賣到書都可以買來看一看,對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解能力很有好處。如:《管弦樂名曲解說》,唐.愛斯著,分上、中、下三冊,共計不過幾十元,不過寫得又好又全,基本不用再買音樂欣賞類的書了;《西方音樂史》,保羅.朗多爾米著;或《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朗格著,二位兄台觀點」奇特(落伍)」,不要全部認同。還有一些音樂家的個人傳記,如《勃拉姆斯》等,英國OMNIBUS經典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還有如《古斯塔夫.馬勒》,布魯諾.瓦爾特著等等(你喜歡誰就買誰)。一句話,國內的權威人士寫的就最好別買,被誤導了不要來找我;),至於什麼音樂學校的欣賞課教材,更純粹是誤人子第+放P。另外有兩個刊物,《音樂愛好者》與《愛樂》,也可以訂來看,尤其是《愛樂》。如果有足夠的興趣,甚至可以賣一些講樂理知識的書看,或者同時學一門樂器就更好了。最簡單的:口琴就好.

好了,進入正題。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是入門的首選,優美動聽,淺顯易懂,可以從入門到精通(他也有相當多的非標題音樂,如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而且也適合發燒用,色彩極好。他的作品中,最淺的大概是:《1812序曲》(樂曲是俄國人民反抗拿破倫入侵),比現在流行歌其實還容易懂。緊跟著是《天鵝湖》,最好是聽全劇,選段也不錯,買一張DVD,邊看跳舞邊聽更好了,裡面每一支曲都極為優美,音效也好。第三應為《胡桃夾子》,其它同天鵝。關於版本問題,對這類通俗得比流行歌還流行的曲目,只要是一支像樣的樂隊演奏都差不多(除了那盤極發燒的孔澤爾的名盤外都行),只要錄音好就行。再後可以找《義大利隨想曲》來聽聽,我一直覺得這是我聽過的色彩最好、又優美動聽的音樂。SONY公司錄制,費城交響樂團演奏,尤金.奧曼迪指揮的應該是最好的版本了,費城樂團本就是以色彩著稱的,這個版本比卡拉揚的版本錄音效果和演奏都好,第一推薦。再後就較自由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米尼的費朗西斯卡》、《弦樂小夜曲》、《曼弗爾德》等,一路往下聽就行,為了方便理解,最好有一本老柴的傳記。

接著講,再後你可以聽老柴的交響樂和純音樂作品了,如《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等和他的6首交響樂,不過推薦從第6開始聽,再聽第5,反過來聽。第6的感染力最強,如果音響好,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會被振撼—這是真正發自內心,真達心靈深處的音樂,你只需知道這是老柴個人的經歷的悲劇和悲愴的感想就行了。而第5中的憂郁、哀愁,同樣會深深的打動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人。第四我個人認為很難懂,而1、2、3,本人都沒有啃過,不作評價,有機會可以聽聽。當然,如果你喜歡室內樂的話,老柴的《四季》、《費羅倫薩的回憶》、《弦樂四重奏》不可不聽。第6的版本我聽過至少5個,最好的又是費城的那個版本,盡管沒有卡拉楊的錄音好,但音樂感染力卻是最好的,卡拉楊的還不如伯恩斯坦的版本。

經常聽到別人都是推薦聽貝多芬來入門,但如從老柴入門應該更好。聽。推薦聽完老柴後可以選貝多芬的第九中的第五樂章來聽聽,第三中的第四樂章,第五中的第一樂章,第六可以全部聽。好了,可以了,等你精通了再回來聽就可以了,否則會讓你剛入門又被趕出來的。其實,他的幾部序曲倒可以仔細的聽一聽,作為愛樂者的話,多聽貝多芬是沒錯的。推薦的版本是卡拉楊的,據說伯恩斯坦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90年的第九的版本相當不錯,托斯卡尼尼的也很好。

以下曲目都是好東東 ,大家可以隨機緣聽:里姆斯基的《天方夜譚》(又名《舍赫拉查得》或《一千零一夜》)和《西班牙隨想曲》,雷斯皮基的《羅馬的噴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天鵝》,薩拉薩提的《流浪者之歌》等。這類型的小品還有很多,都是色彩又好,又淺顯易懂的好曲目。如果想爆棚,理查.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段描寫日出的音樂不錯(燒了音響不要來找我),其它段都是高深莫測,還是別聽為妙。不過此君的《唐璜》倒值得一聽。

再下面有個人的值得一聽,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典,新世界》,個人認為,這是最深入淺出、優美動聽的交響樂作品之一。另外他的第八也可一聽,還有一些,如節日序曲,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和些室內樂作品也可一聽。他的作品,總聽來說,優美動聽,淺顯易懂,色彩也不錯,用他入門也可以,只是他的名氣不如老柴,也就不是那麼容易買到。說起大提琴協奏曲,有一首是筆者喜歡的,就是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個人感覺比德沃夏克的這首還好聽。

再下面就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聽了,只提幾個人就可以了。

瓦格納,此位仁兄的音樂著實好,起碼《指環》中的音樂,《湯豪舍序曲》是該聽的。他的音樂色彩和以上的諸位不一樣,怎麼說呢,他是主要以一種音樂的色彩(即和弦的色彩)而不是音響的色彩來描繪,不過音效也很好哦。他的音樂很容易抓住人,此人又才華橫溢,他的所有作品,全是自己作詩(劇本),自己作曲、配器,場景也自己搞。甚至自己設計修了一座音樂廳(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專演自己的歌劇,音效全球最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怎麼樣,找來聽聽吧。

馬勒,此人的音樂宏大、深奧,不過他的《第一交響樂》還是很好懂的,聽第一時對比他的旅伴之歌來聽理解得更好(以後有機會我展開這部作品來講);第二也行,可以聽一聽。不過其人的第八,要動用近千人的樂隊及合唱隊,想試音響的爆棚效果肯定不錯。

柏遼茲,此兄台的《幻想交響曲》,可以好好聽一聽,尤其是其中的刑場的一段(葬禮進行曲),他的音樂都是些極爆棚、色彩又好的作品。

J.S.巴赫,許多人認為他的音樂很難懂,其實未必,他的音樂動聽,很好懂(都是一些純音樂的作品)。

維瓦爾第,他的《四季》很值得一聽哦,此人應屬於浪漫主義的作品。

莫扎特和舒伯特,他們的音樂就是音樂,你要聽的是音樂本身,任何的音效反而會讓人分散注意力。莫扎特的鋼琴,經歷過一此滄桑的人會真正喜歡這部作品的。

伯拉姆斯,此人的第一、第四、悲劇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與命運之歌本人聽過,聽聽吧,求你們了,就聽一下吧。不過他的作品要聽多遍才能聽出其中味來,對我輩來說,只需了解有這樣的音樂作品就可以了。他的室內樂很值得一讀,喜歡室內樂的朋友可以多聽一些。

其實吉它中有一些好曲目,隨便找一盤古典吉它的都差不多。但有一首值得一提,羅德里哥的《阿蘭祖茲吉它協奏曲》,第二段相當不錯。

最後,有一句名言:你喜歡的,就是好的;你的見解,永遠是對的!

H. 怎樣欣賞古典音樂

其實聽古典音樂每個人的感受收不同的。
我很喜歡巴赫的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 ,都是我的朋友聽了說那是噪音(看玩笑的,其實他非常喜歡古典音樂)。
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也不要管那個藝術成就比較高——你所應該在乎的是你自己對音樂的喜愛。倘若太在乎學術上的的東西反而會影響聽音樂的感受吧。

退一步講,哪些偉大的音樂家留下這么多經典之作,到底是為什麼?
是為了讓後人研究嗎?
我想最大的意義不是這樣的(當然不是反對樂理的研究),而是應該讓我們能夠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份美麗吧。
所以,不要在乎權威的評價——因為你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就是對那些已故的巨匠最大的安慰。

言歸正傳
先查有關作者的資料,了解一下。然後將交響樂分為幾個部分,分段欣賞。聽一下各部分均使用的什麼樂器,最後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找朋友或老師交流一下意見。

其實我也不是專業搞音樂的,只是喜歡欣賞而已,建議你先從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開始欣賞吧!施特勞斯家族的曲子比較簡單,既不像古典時代的曲子那樣嚴謹,又不像肖斯塔科維奇他們的曲子那樣復雜。當然,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巴洛克音樂,尤其是巴赫的管風琴曲,還有維瓦爾第的協奏曲,感覺他們才說出了人生的真諦,但是這些曲子比較嚴謹,一開始不容易接受。
至於書嘛,我感覺如果不想當專業人士就沒必要,就像如果不想專門研究英語語言學就不用看語法書一樣。主要還是要多欣賞,我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偶爾回想起來幾年前聽過的一首曲子,就會忽然感覺全理解了,而當時無論怎樣思考也是不管用的。

怎樣欣賞交響樂?
有些人認為交響樂高不可攀,無法理解。殊不知,它象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人類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門,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漸入佳境。當然在欣賞較高深的交響樂時,需具備一定的、相應的生活經歷和較高的文化水平,「必須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的積累去補充。」

下面介紹幾種不同的交響樂,簡單地談談欣賞的方法: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如俄國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中的圖畫》,鮑羅廷的《中亞細亞草原》,德國大作曲家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法國作曲家印象樂派創始人德彪西的《大海》,都可以說是這一類作品。聽《大海》樂曲,聽者如處大海之濱,從黎明至中午,鑒賞著大海的色、光、聲、形的變幻,時而感到狂風怒號,時而是拒浪拍岸,時而是波光浮動,時而又是浪花四濺,真是瞬息萬變。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像,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萬物生長不息。

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於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如奧國的約翰·斯特勞斯的四百餘首圓舞曲,法國拉威爾作的《波萊羅舞曲》,捷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國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國作曲家的《瑤族舞曲》等等,都屬於交響舞曲。

在交響樂曲中,有一類有故事情節的,一般均有標題或每樂章有小標題。此類樂曲大多取材於民間熟悉的、廣泛流傳的戲劇、詩歌、傳說、神話、小說、故事等,如俄國里姆基基·考薩考夫的《天方夜譚》(組曲),是從阿拉伯神話小說《一千零一夜》取材;法國比才的《卡門組曲》根據同名歌劇的音樂剪輯;我國何占豪、陳剛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根據「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民間故事。

這些樂曲,並不象戲劇、文學、詩歌、曲藝、電影、電視那樣,從視覺上、語言上為欣賞者提供具體的人物形象或情節,而是發揮音樂的功能,以抒發人物的細致內心感情為主要手段,讓聽者從心靈上去感受。如果欣賞者事先了解它所描寫的內容,在聽樂時,隨著音響,腦海中就會有所想像,就會進入樂曲所規定的特定意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交響樂中,有一類無故事情節的,也不描寫景色,但它通過音樂手段,反映了人們非常細膩的、豐富的、變化多端的感情起伏。此類音樂無標題(有標題也不過幾個字),反映的是某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對社會的看法和希望。如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愴》交響樂等等。

欣賞這類交響樂,聽者必須對作曲者所處時代、環境、經歷、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時還要了解他寫作此曲時的動機、以及樂曲的基本內容(最好也了解一些音樂形式和手法等)。如此,在聽音樂時,聽者就能隨著樂曲感情的起伏變幻,而在內心得到一種訊號,隨著樂曲之樂而樂,悲而悲,憤而憤,並轉化成哲理概念。當然,要得到這一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歷。如貝多芬(1770——1827)的著名交響樂《命運》,它通過貝多芬自己一生的甜酸苦辣的遭遇,並聯系著當時與他同命運共呼吸的廣大人民,抒發自己和命運之神作斗爭的意志。它反映了當時人民要求自由平等、解放人性的思想。貝多芬寫此曲時(38歲),正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制度作殊死斗爭的年代。《命運》交響樂所表現出來的,時而動盪不安,時而靜思默想,時而積聚力量,時而激烈斗爭,時而邁步前進,時而歡呼勝利,就是抒寫他的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斗爭,熱烈的希望。

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資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民、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麼,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1 欣賞交響樂時心態的調整

交響樂的欣賞是需要一個適宜的心理環境的。我們看到,許多人在沒有較好的心理准備的情況下去欣賞交響樂,總是覺得與音樂格格不入而沒有什麼收獲,這便是心態沒有調整好的結果。
首先,交響樂的欣賞主要由聽覺系統來進行,因此特別需要一個「靜態」的內外部環境。無論你是去音樂會,還是聽音樂,都需要仔細而安靜地欣賞,盡管你的情緒在隨著音樂的情緒波動,但卻不能像欣賞流行音樂或喜劇那樣為某一句,某一點而叫好。你的聽覺系統應保持一定的興奮狀態並集中在音樂中。有的人一邊看書,或一邊做事情一邊聽音樂,有的人甚至參加音樂會時做其他事情,這些特別不利於對交響樂的欣賞,交響樂需要集中注意力於細部,特別是整體。許多交響樂甚至需要我們一口氣把幾個樂章聽完才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一個有利於欣賞交響樂的心態,勢必影響欣賞的質量。

其次,欣賞交響樂時,不能過於理智,有的人總是認為欣賞交響樂後應該像欣賞一本小說或者是一部電影那樣受到啟迪,得到收獲,結果往往相反。欣賞音樂,特別是交響樂,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是高度抽象的,絕對不能將某一句非得說成是花,某一段非得說成是草,這里是太陽,那裡是月亮,欣賞交響樂的過程是一個體力和精神的消耗過程,欣賞完一部交響樂後應該是較累的,在情緒情感上的感受,體會往往較多,而且這也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十分理智地去分析作家在這里想說什麼,那裡想說什麼,或者這個樂團奏的怎麼樣,那個樂團奏的怎麼樣,反而會影響對音樂對作家的理解。成功的欣賞應該是對作曲家,對音樂的美的贊嘆而不是對其它的贊嘆。

2音樂欣賞中音樂形象的把握

無論是傳統的交響樂還是近現代的交響樂,絕大多數都有一個或多個主要的音樂形象。主要的音樂形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多次出現在樂曲中。主要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帶有特徵,有的是在旋律上,有的是在節奏上,有的是和聲的序列或和弦的展開,有的還會通過某種特性的樂器表現出來。在交響樂中,引子以後一般就要出現這個音樂形象,它或原樣地重復或改頭換面地重復,當經歷一個較大的演變過程後,往往要進入原樣重復的階段,在最後的結尾部分,這個形象還會多次進行「閃現」。在欣賞交響樂時,注意辨認這些形象,把握它的情緒特徵,對音樂的理解也就十分容易了。

I. 為什麼欣賞過歌劇《卡門》的人,無不為比才的音樂天賦所折服(三)

為《卡門》哭泣

歌劇《卡門》作為音樂天才比才的代表作,它的首演肯定不能算成功。也許是過分強烈的節奏讓人難於接受,也許是觀眾認為作品不夠高雅,演出中觀眾陸續退場,整個劇場吵吵鬧鬧,此後繼續逃跑的人,像山體滑坡或者泥石流一樣,不斷從斜坡往下流動,演出只好草草收場,比才孱弱的身體經不起這樣的刺激,3個月後,他就去世了,年僅37歲。比才去世以後,巴黎喜歌劇院停演了這部作品,但是這卻不能阻止《卡門》的成功。在此後的3個月里,它卻在維也納、布魯塞爾、倫敦和紐約等地不停地上演。5年之後,它重新登上巴黎舞台,這一次,《卡門》受到觀眾狂熱的歡迎。正像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所預言的:「《卡門》10年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劇。」現在,《卡門》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卡門》是一部愛情悲劇。從曲調上來看,《卡門》具有形式嚴謹、旋律清新、色彩明快的風格,充分顯示了比才的創作才華。歌劇中的音樂富於生活氣息,旋律豐富優美,對劇中人物形象刻畫細致入微,和聲新穎大膽。在音樂節奏上,《卡門》強調劇情發展的對比和力度,生動、靈活而富於光彩。可以這樣說,比才正是憑借《卡門》奠定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部作品中,比才的配器技巧和音樂結構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充滿異國情調的和聲和大膽的配器為他贏得了名聲,他在其中所運用的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和總譜閱讀能力曾使當時的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驚。

從某種意義上說,《卡門》是一個悲劇,這種悲劇意味既源於女主人公卡門之死,又源於《卡門》首次演出的慘敗,更源於《卡門》的作者比才之死。因為即使人們能夠欣賞他的《卡門》,卻挽留不住一個天才的生命。從《卡門》被創作的那天起,它就註定是一個悲劇,一個永遠無法被化解的悲劇。然而這部悲劇卻是世間最美的,那份凄涼的愛情掩蓋不住它內在的美麗。《卡門》著力為我們上演了最美麗、最有魅力、最氣勢磅礴的感人場面。

《卡門》的音樂就更為人廣泛熟知了,其中由《卡門序曲》、《鬥牛士之歌》、《哈巴涅拉舞曲》等著名樂曲組成的《卡門組曲》,被人們口耳相傳。20世紀最負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斯在60年代曾專門錄制了歌劇《卡門》。有人曾問卡拉斯:「在你看來,卡門是個壞女人嗎?」卡拉斯回答:「當然不是了,她是吉卜賽人,相信個人的命運前世註定,是無法改變的。卡門生活中的唯一道德標準是絕不做違心的事。」或許,正是這種對個性的執著追求感染著千千萬萬的觀眾,讓他們為卡門哭泣。(林雪)

J. 求《卡門組曲》賞析

參考http://tieba..com/f?kz=205878941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