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對燭之武的賞析

對燭之武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20:29:37

① 對燭之武的評價

燭之武是一個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他在說秦伯之前,只是鄭國的一個圉政,小小的養馬官,有著懷回才不遇的答憤怨,但在鄭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足見其義.勇.說秦伯時,他隻字不提鄭國利益,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亡鄭對晉有利,而存鄭對秦有利.曉之以理,動之以利,運用智慧最終解了鄭國的危難.所以說他是一個有義有勇有智謀的愛國之士.正所謂:
危難之時挺身行,
寶刀未老入敵營.
但憑三寸不爛舌,
說退秦師留美名.

② 對於燭之武,荊軻,樊噲的精神你有怎樣的感悟

這些人都屬於那種張飛式的人物,粗中有細,但是又難以堪當統帥的大任。

③ 歷史對燭之武的評價

燭之武絕對是個人物,可以說是個英雄,短短幾句話就消弭了一場事關鄭版國存亡的戰爭。真真的了不起權!

正史上對他的記述除了《左傳》的這些文字外,似乎再難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記》里有簡單的幾句:「鄭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於秦」「乃間令使謂秦穆公」。「人」「使」二字讓燭之武成了「無名英雄」。還是小說里的描寫更具體鮮活清晰,蔡元放《東周列國志》里說:燭之武「須眉盡白,佝僂其身,蹣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無不含笑」;佚之狐對他的評價是「口懸河漢,舌搖山嶽」。從其後來的表現來看,此言不虛。讓人心底生疑的是,這樣的人物為何「老不見用」,年過七十,也只是個小小的負責養馬的「圉正」?《教師教學用書》稱佚之狐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這讓人實在不敢苟同。佚之狐了解燭之武是不假,但為什麼不盡早在其「壯也」時向鄭伯舉薦?以我小人之心度之,恐怕還是擔心一旦燭之武燦爛了發光了,自己就要黯淡了。嫉妒,紅眼病,恐怕從大禹哪會兒就從兔子傳到了人身上。

④ 評價燭之武以及他對我們的啟示

評價燭之武

燭之武能言善辯,讓瀕臨滅絕的鄭國化險為夷。他本來不被重用,但在國家危難之際,國君讓他承擔重任,雖有牢騷和不滿,卻仍然圓滿完成任務,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愛國之人。

對我們的啟示

  1. 懂得事情進退的分寸。起初,鄭伯請燭之武為使說勸秦君退軍,燭之武因一直沒能被鄭伯重用,心懷不滿,婉言推辭,「稱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遣詞間內含不滿,卻有理有據,使鄭伯無話可說。再當鄭君一番誠懇之言下,他見好就收,接受了命令。

  2. 善於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站在秦國的立場上,替秦王分析局勢,言明利害關系,而非一開始就請求秦王退兵。從而說服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使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最終解除鄭國的危機。

⑤ 對燭之武的頒獎詞

一、志士。
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於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於言辭,以至於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系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二、勇士。
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辯士。
燭之武的說理透闢,善於辭令的藝術讓人嘆服。他在說辭里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⑥ 對燭之武的評價

燭之武是抄一個智勇雙全的愛國義襲士.他在說秦伯之前,只是鄭國的一個圉政,小小的養馬官,有著懷才不遇的憤怨,但在鄭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足見其義.勇.說秦伯時,他隻字不提鄭國利益,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亡鄭對晉有利,而存鄭對秦有利.曉之以理,動之以利,運用智慧最終解了鄭國的危難.所以說他是一個有義有勇有智謀的愛國之士.正所謂:
危難之時挺身行,
寶刀未老入敵營.
但憑三寸不爛舌,
說退秦師留美名.

⑦ 對燭之武的評價500字

當秦晉圍鄭。兵臨城下之時。您,一個默默無聞的「弼馬溫」,被佚之狐推薦給回鄭伯,當鄭伯來請求您答的幫助之時,您的一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飽含了多少的牢騷與不甘!是啊,逝者如斯,可是人的一世是短暫的,人的青春就更為短暫而易逝,人的青春是何等的寶貴啊!可是您沒有因為這個小事而怨天尤人,您識大體顧大局,危難之時毅然接受了這個特殊而艱巨的使命!隻身一人,夜縋而出。(中國作文網)
您,作為一個養馬的小小官員,卻對秦晉的歷史了如指掌,對秦國國君的性格了解得如此透徹,句句打動穆公之心,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不但佩服您那令人驚嘆的綜合分析能力,更是佩服您心中那股強烈的愛國情懷!

⑧ 燭之武給我們什麼啟示

一個人就算是曾經不被重用,但是一旦國家需要,人民需要。自己可以盡己所能為人民做一些好事,就要立即挺身而出,不要抱怨,對以前的事耿耿於懷。做人要大氣,凡是要以大事為重。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借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贊嘆。

全文(節選)如下: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譯文如下: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8)對燭之武的賞析擴展閱讀:

這是一篇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這篇文章,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

⑨ 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00字左右

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可以說是相當豐滿的。文章通內過簡明生動的語言,充分展容示了他的「志士」「勇士」「辯士」的性格。一、志士。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必」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於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於言辭,以至於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系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二、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三、辯士。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後,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他先論說滅亡鄭國對秦國有害無益,只是增強了鄰國(晉國)。然後承諾,保存鄰國將會對秦國大有好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是鄭國請求秦國退兵所施予秦國的小小恩惠,既可以使對方感興趣,以權衡利弊,又不失本國尊嚴。一番利誘之後,燭之武就從秦晉的歷史關系入手,揭示出晉文公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本質,犀利.....

⑩ 鑒賞燭之武的說話藝術

基本就是,明明想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卻顯得句句話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分析版事情的利弊,而且不是硬編道理,權是合情合理的。
同時,還揭開當年晉國對秦國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事情,勾起秦穆公的舊恨。火上澆油。
最後,為秦國提供東道國的供應,用小惠來吸引秦王作出最後的決定。

說諫的前提條件是:國家危在旦夕,君王不得不問。
秦晉圍鄭,攻勢逼人,鄭伯才不得不問燭之武;越軍敗退會稽山上,勾踐才不得不問文種。
從燭之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推辭和文種「今君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的婉諷中,可以聽出他們其實是很有情緒的,那多半是國家安寧時他們或別人也曾提過意見之類的,但未被採納,甚至也許因此而受了訓、挨了批。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