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蓮的聯想賞析

蓮的聯想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12:41:12

❶ 餘光中 鄉愁 賞析 賞析中要有古詩,越多越好!!!!

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愁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鶴發童顏的餘光中在接受來自祖國大陸的記者采訪時,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於30年前的《鄉愁》。

由於餘光中15年前從香港返台後「背棄台北」而「轉居高雄」,記者初抵台北欲尋訪這位名播兩岸的詩人的計劃受到困擾。幸好報載他要到台北出席一個文學翻譯界的筆會,我們相約於他,沒想到詩人竟爽快地答應了。

采訪自然是從他的創作談起,而「鄉愁」又是雙方共同的話題,餘光中告訴記者,中央電視台剛剛與他談妥,將他的詩作《鄉愁》譜曲後作為電視系列片《閩南名流世家》的主題曲,這部電視片講述的是鄭成功後人在海峽兩岸生活的情況。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餘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離開大陸,3年後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先後在數所大學任教,創作,也曾到美國和香港求學、工作。目前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任教。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餘種,他自稱是「文學創作上的多妻主義者」。文學大師梁實秋評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從21歲負笈漂泊台島,到小樓孤燈下懷鄉的呢喃,直到往來於兩岸間的探親、觀光、交流,縈繞在我心頭的仍舊是揮之不去的鄉愁。」談到作品中永恆的懷鄉情結和心路歷程時他說,「不過我慢慢意識到,我的鄉愁現應該是對包括地理、歷史和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的眷戀。」

60年代起餘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白發蓋著黑土,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回憶起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餘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鍾便寫出了《鄉愁》。」

餘光中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台;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句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餘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風光、夫子廟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中輾轉於重慶讀書,嘉陵江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我慶幸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於心中。」餘光中說,「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鄉愁》是台灣同胞、更是全體中國人共有的思鄉曲,隨後,台灣歌手楊弦將餘光中的《鄉愁》、《鄉愁四韻》、《民歌》等8首詩譜曲傳唱,並為大陸同胞所喜愛。餘光中說:「給《鄉愁四韻》和《鄉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後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詩比人先回鄉,該是詩人最大的安慰。」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1992年,餘光中43年後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談到這次對北京的訪問,餘光中說:「我的鄉愁從此由浪漫階段進入現實時期。我大陸之行的心情相當復雜,恍若夢中,我在北京登長城、游故宮,被兩岸同胞的親情所感染,寫了不少詩作,盡情抒解懷鄉之愁,因為原來並未到過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陸,鄉愁並沒有一種很對應的感覺和體驗。」

自此以後,餘光中往返大陸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鄉,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尋訪金陵大學故地,在武漢遍聞滿山丹桂,探親訪友,與大陸學子對談,對大陸自然多了一層感知和了解。

他說:「初到大陸,所見所聞,令我興奮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變小了,蘇州的小橋流水被污染了,這些讓我也產生些許失望。但此後去大陸多次,那裡的變化之快讓我驚異和興奮。」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贈他一把摺扇,問他是否樂不思蜀,他揮毫題字:思蜀而不樂。翰墨間仍飄出了淡淡的鄉愁。

他說:「玄武湖,紫金山都變了,但大學原來的校舍我還能認得出來。我接觸了許多人,他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錯。尤其是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設,魄力很大,又很踏實。」

餘光中說,在大陸的游歷也使他越來越發現,他的鄉愁是對中華民族的眷戀與深情。「我後來在台灣寫了很多詩,一會兒寫李廣、王昭君,一會兒寫屈原、李白,一會兒寫荊軻刺秦、誇父逐日。我突然意識到,這些都是我深厚『中國情結』的表現。」

他說:「我在大陸大學演講時朗誦我的詩《民歌》,『傳說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在場的學生和我一同應和,慷慨激昂,這就是我們的民族感情。」

抗戰時期,餘光中隨母親逃出南京,日軍在後面追趕,他們幸得脫險,後來輾轉越南到了重慶。日軍大肆轟炸重慶時,上千同胞受難,餘光中幸好躲在重慶郊區。談起這些浩劫,餘光中說:「這些都激發起我作為中國人的民族感情。那時候,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萬里長城萬里長』,都會不禁淚流滿面。前幾年在東北訪問時,青年時的歌謠仍縈繞著我。於是寫下了『關外的長風吹著海外的白發,飄飄,像路邊千里的白楊』的詩句。」

餘光中承認,他的詩歌在赴美期間受到了當時流行的搖滾樂的影響,比較注意節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譜曲,但他仍以「藍墨水的上游是黃河」來表明他的文化傳承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他說,盡管他在美國上過學,詩文中也受一些西方東西的影響,但不變的是中國文化的遺韻和對中華民族的懷思。他的作品深受《詩經》的影響,也學習過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錢鍾書的作品。他說:「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為幸。」

■「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

餘光中曾在文章中寫道:「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他說:「這許多年來,我所以在詩中狂呼著、低囈著中國,無非是一念耿耿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他說,中國文化對所有的「龍族」都有著無法擺脫和割捨的影響。談到台灣一些人企圖割裂兩岸的文化聯系,他說:「吃飯要用筷子,過端午節,過中秋節,能改得掉嗎?大家所信仰的媽祖,不也是從大陸來的?余秋雨等大陸文化學者到台灣演講引起轟動,不都說明中華文化是一脈相傳的?」

餘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蘇人,有著女性知識分子的韻味和氣息。重慶時期,兩人青梅竹馬。他們至今都保留著一個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時候講四川話。有次餘光中到四川大學演講,他徵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話演講,後來校方告訴他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就用普通話吧」,餘光中因此沒能有機會顯示他講四川話的才能。

從香港返台後,餘光中為躲避繁瑣的事務和各種交際,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國立中山大學」任教,盡管年過七旬,但精神矍鑠,幽默健談,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堅持工作,上課、創作、編書,樂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時被大陸報刊轉載,一些大陸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辭辛苦親自校對。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優美,緊鄰壽山風景區,南邊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貨運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灣,他的辦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餘光中面海低語:「在台北時辦公室也靠海,不過是靠著台灣東海岸,我看著太平洋有什麼意思,看美國有什麼意思。這也許是天意,現在我憑窗而立,便可直視海峽西面,盡管身在台灣,我可以眺望對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著我的大陸。」

❷ 餘光中的《尋李白》作賞析

《尋李白》一詩選自餘光中《隔水觀音集》。餘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雲:「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於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展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復迴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詩的第二節關於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採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餘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餘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餘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曰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於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囈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如「和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與羌馬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煉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後的回紇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眾端。又如「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不僅是「小」與「長」運用了西方詩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辭法,而且「長安城小」與「壺中天長」又是無理而妙的反向的變形,加之一「怨」,更覺文字向內緊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義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詩中之眼,沒有這種雄奇駭俗之句,怎麼解為我們民族的詩的「謫仙」寫照傳神?

❸ 少年中國說 賞析

《尋李白》一詩選自餘光中《隔水觀音集》。餘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雲:「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於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展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復迴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詩的第二節關於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採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餘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餘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餘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曰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於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囈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如「和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與羌馬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煉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後的回紇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眾端。又如「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不僅是「小」與「長」運用了西方詩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辭法,而且「長安城小」與「壺中天長」又是無理而妙的反向的變形,加之一「怨」,更覺文字向內緊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義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詩中之眼,沒有這種雄奇駭俗之句,怎麼解為我們民族的詩的「謫仙」寫照傳神?

❹ 餘光中的《蓮的聯想》怎麼解讀

餘光中的《蓮的聯想》,是詩人開始走向新古典主義的標志。這可以算是餘光中年輕時的著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情詩集。詩句典麗,意境纏綿悱惻,詩人自己也說,這可以算是現代詞了,當然,這也是婉約詞。

在餘光中的筆下,蓮是愛、美和神的綜合象徵,而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蓮是高潔人格的象徵。這里的水仙指的是水中的仙子。

《蓮的聯想》已將古典的意象開發出新的想像與不同的意義:蓮,能牽扯出潔白、透明、超然、愛情,將古典轉成現代,也將文學的層次提升。「已經進入中年,還如此迷信 ,迷信著美,對此蓮池,我欲下跪 ,想起愛情已死了很久 ,想起愛情 ,最初的煩惱,最後的玩具 ,想起西方,水仙也渴斃了 。」

餘光中詮釋「當代」與「現代」的不同:當代,指的是時間點→不斷推陳出新的東西;現代,指的是精神→生命可以日新又新的東西。一個真正的藝術是可超越時間的限制,它會與你的生命對話、對你的靈魂產生召喚,這是最傳統也是最現代的精神。所以,餘光中批判傳統又繼承傳統、抗拒現代又發揚現代,彰顯現代詩的精神。

餘光中詩風多變,其情詩亦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現今,余氏情詩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告白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言語直截,稍欠委婉。例如《別時》的末尾:上次臨別時欠我的一吻,下次要加倍還我利息。

二、囈語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情到深處,如夢似醒。詩集《蓮的聯想》是代表作。例如《遙》的末尾:秋更深,夜更深,我臂上的睡蓮睡意何深深。

三、獨白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及以後):深情質朴。

❺ 蛛網 餘光中 賞析

餘光中詩集

揚子江船夫曲
算命瞎子
西螺大橋
招魂的短笛
鍾乳石
我之固體化
天問
火浴
石器時代
或者所謂春天
星之葬
紗帳
五陵少年
第三季
圓通寺
春天,遂想起
連環
銀葉板痕
民歌
海棠紋身
問燭
鄉愁
蓮的聯想
等你,在雨中
碧潭
當我死時
在冷戰的年代
灰鴿子
大江東去
下次的約會
白玉苦瓜
永遠,我等
夜色如網
月光光
狗尾草
鄉愁四韻
黃昏
蛛網 。。。。。。。。。。。。

中元夜
所謂永恆
與永恆拔河
戲李白
尋李白
風鈴
寄給畫家
布穀
控訴一支煙囪
珍珠項鏈
夢與地理
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歡呼哈雷
蜀人贈扇記
附:讀《蜀人贈扇記》
中元月
向日葵
秦俑
鼎湖的神話
對燈
浪子回頭
與海為鄰
高樓對海

鄉愁(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歌評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
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
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
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
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
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
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
餘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
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
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
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
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
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
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
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
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
(《白玉苦瓜》序)這樣,
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
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❻ 餘光中的詩《蓮的聯想》含義

餘光中的《蓮的聯想》,是詩人開始走向新古典主義的標志。

《蓮的聯想》不僅具有語言、結構、韻律等來自文本的美感,在餘光中詩歌風格從虛無向新古典主義的轉型中也有著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蓮的聯想》是餘光中年輕時的著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情詩集。詩句典麗,意境纏綿悱惻,詩人自己也說,這可以算是現代詞了,當然,這也是婉約詞。

《蓮的聯想》已將古典的意象開發出新的想像與不同的意義:蓮,能牽扯出潔白、透明、超然、愛情,將古典轉成現代,也將文學的層次提升。

餘光中詮釋「當代」與「現代」的不同:當代,指的是時間點→不斷推陳出新的東西;現代,指的是精神→生命可以日新又新的東西。一個真正的藝術是可超越時間的限制,它會與你的生命對話、對你的靈魂產生召喚,這是最傳統也是最現代的精神。所以,餘光中批判傳統又繼承傳統、抗拒現代又發揚現代,彰顯現代詩的精神。

餘光中詩風多變,其情詩亦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現今,余氏情詩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告白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言語直截,稍欠委婉。例如《別時》的末尾:上次臨別時欠我的一吻,下次要加倍還我利息。
二、囈語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情到深處,如夢似醒。詩集《蓮的聯想》是代表作。例如《遙》的末尾:秋更深,夜更深,我臂上的睡蓮睡意何深深。
三、獨白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及以後):深情質朴,清吟細細。例如組詩《三生石》的首篇<當渡船解纜>的末尾:在荒荒的渡頭,看你漸漸地靠岸,水盡,天回,對你招手。

❼ 急求餘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的賞析藝術特色的賞析文

這是一首優美空靈的愛情詩,描述了一次約會前的等待心理。詩中將寫景與抒情、用典與象喻精巧地熔鑄為一個整體。

第一節以寫景為主,背景是在蓮池旁邊。夏日黃昏,細雨濛濛,日光折射,形成虹霓,蛙聲驟起,紅蓮吐焰,畫面上有聲、有色、有光,極富於立體感。黃昏細雨的蓮池,之所以出現生意盎然、熱烈歡快的景象和氣氛,原因是一位少年在這里等一位「小情人」。人樂,則景物無不欣欣然而樂。

第二節則以言情為主,表現少年對姑娘的一往情深。但詩人很巧妙地使用移情的手法,他從人取景,因情寫景,點景寫情,從而避免了言情的空泛和點景的雷同。在少年的心目中,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這樣他的痴情就有了依託,顯得形象而真實。

詩的第三節是少年的內心獨白:「永恆,剎那,剎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這幾行,按照王國維的說法,是「述事則如其口出」,十分符合人物的個性和心態。所謂「時間之內」和「時間之外」,據餘光中本人解釋,「這是寫少年等待小情人對時間的感覺。

即是說,小夥子因等『小情人』心切,所以感到時間過得很慢,這就是所謂『時間之內』;『小情人』誤了約會時間,小夥子等了許久還不見她來,這就是所謂『時間之外』。」詩中其他各節在寫景、言情、述事之中,也都達到了情景交融,再加上語言的蘊藉委婉、纏綿含蓄,出而使作品形成一種穠麗典雅的柔美意境。

此詩藝術上的動人,也和詩人成功地使用復沓的手法有關。例如,詩中「等你」一詞前後出現三次,「在雨中」和「剎那」、「永恆」也是三次,「你走來」則是四次。其中有的表現為連續反復,有的表現為間隔反復,有的表現為首尾反復。

反復的手法使用得好,穿插得當,可以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並且產生和諧悅耳的感覺。這首詩寫的是雨中等待情人的情景。我們試著朗誦一番,似乎感覺到少年在喃喃自語:「等你,在雨中」,從而窺見其虔誠的心理;而在「……走來」的復沓聲中,也似乎看見了「小情人」由遠而近,娉娉裊裊,含笑而來……

此詩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但餘光中在回歸傳統時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一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說是一種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

他的現代意識重視詩歌意象和比喻的奇特,反映出詩人對現代生活中某些具有時代氣息的思想的獨特觀察和感知方式。詩歌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糅合到一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一爐,使詩達到了一種清純精緻的境界。

(7)蓮的聯想賞析擴展閱讀:

《等你,在雨中》是現代詩人餘光中寫於1962年的一首愛情詩。此詩描寫了一個少年在雨中等待一個美麗純情的少女的焦急復雜的心態,感情真摯、熱烈。全詩句式參差,語意頓挫,音韻柔婉,語言優美典雅,尤其是心理描寫更加細致動人。

1962年夏,詩人突擊寫出《蓮的聯想》系列詩三十首,倡言「新古典主義」。《等你,在雨中》為系列詩之四,作於1962年5月27日,收入《蓮的聯想》,是餘光中愛情詩的代表作,但詩歌的意義並不局限在純愛情主題,而包括表現愛情的選擇的途徑,和從愛情中升華出來的一種皈依於中國傳統精神的哲學思考。

餘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縣,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 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12年4月,84歲的餘光中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

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餘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

❽ 餘光中蓮的聯想賞析

最好的辦法就是您自己去荷塘邊看著再閑讓眼睛慢慢眠思,就這樣!外人教您的體會不到其中:

❾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那首詩

這句話出自《尋李白》,作者是著名詩人餘光中。

原文如下: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東哭,向西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9)蓮的聯想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尋李白》一詩選自餘光中《隔水觀音集》。餘光中曾在《蓮的聯想詩集·後記》雲:「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於是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展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

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復迴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

詩的第二節關於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民間盛傳李白在採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餘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餘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餘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曰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於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囈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

如「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煉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後的回紇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眾端。

❿ 揚子江船夫曲賞析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火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象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采蓮,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附子一般地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象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你走來

(選自《當代台灣詩萃》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等你,在雨中》作者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去台灣。已出版的詩文創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蓮的聯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詩集,《左手的繆斯》、《逍遙游》、《焚鶴人》等散文集。餘光中對於詩歌創作的追求,從自由體到現代詩,從敲打樂到民歌,無不顯示他那豐富多樣的才情。他尤其擅於借現實的題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鄉愁。 《等你,在雨中》可稱餘光中愛情詩歌的代表作。詩作名曰「等你」,但全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你」的幻覺和美感。黃昏將至,細雨蒙蒙,彩虹飛架,紅蓮如火,「蟬聲沉落,蛙聲升起」。正因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讓人傷感的黃昏才顯得如詩如畫。「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在餘光中的詩作中,蓮的意象曾多次出現。詩人崇尚蓮的美麗與聖潔,因此,蓮既是具象的實物,又是美與理想的綜合。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便知曉了詩作中為何把約會的地點安排在黃昏的蓮池邊。象電影中的特技鏡頭一樣,等待中的美人從紅蓮中幻化而出,「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嫵媚動人,艷若天仙。蓮花與情人的清芬之氣,使「我」如痴如醉,物我兩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訴「我」七點已到,真不知會沉迷至何時。寫到此處,詩人筆鋒陡轉,美人在時鍾指向七點時翩翩而來。按常規,詩人應把幻覺在「我」與情人的擁抱和熱吻中化為現實。然而詩人匠心獨運,出其不意,寫「我」望著姍姍而來的美人,彷彿看到了一朵紅蓮,姜白石詞中婉約的韻律象叮咚作響的清泉緩緩流進「我」的心中。詩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緒未了,讓讀者頓時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詩境的途徑。 餘光中的詩作情通古今,意貫中西。最初,他沉迷於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傳統,滋潤了他年輕的詩心。50年代,西方現代詩風靡台灣,餘光中詩作也從古典走向現代。60年代初,在台灣詩壇繼續西行的同時,餘光中卻折身而返,重歸「故里」。在傳統與現代中進進出出,使餘光中後來的詩歌有著更博雜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語言清麗,聲韻柔婉,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但餘光中在回歸傳統時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一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是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此詩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一爐,使詩達到了相當清純精緻的境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