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海燕高爾基賞析

海燕高爾基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09:51:36

Ⅰ 海燕 高爾基 摘錄加賞析

在蒼茫的大海上嗎?

Ⅱ 高爾基的海燕賞析

1.海燕象徵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文中贊美海燕,表達了作內者對於勇敢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容的贊美,並以此鼓勵民眾勇敢地投身於爭取解放的斗爭中。
2。指險惡的政治黑暗是無法阻擋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3表達了作者對無產階級革命的紅色風暴的期盼與呼喚,同時又是對廣大民眾的戰斗召喚。
4飛翔:勇敢地戰斗 精靈:無產階級革命者3預言家:紅色革命
(僅作參考喔,可能與正確答案有點出入...呵呵...)

Ⅲ 高爾基的《海燕》全文賞析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篇在內容結構上層層推進,前後呼應,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的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

第一個畫面(從開頭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寫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以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第二個畫面(從「烏雲越來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寫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以必勝的信心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第三個畫面(從「狂風吼叫」到篇末):寫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熱情呼喚著暴風雨。

(3)海燕高爾基賞析擴展閱讀:

《海燕》運用象徵的手法,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篇作品一經發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傳單」。

這首詩對工人革命斗爭的發展和農民運動產生了影響,學生的反政府運動也更為強烈。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斗的革命詩歌」。《海燕》在當時的俄國,是「鼓舞人民革命的號角」。

Ⅳ 高爾基的海燕中正面描寫海燕的句子並賞析

勇敢的精靈 不朽的形象
——《海燕》藝術手法賞析
這是一篇散文詩,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歌的表現性的特點。刻畫了勇敢的精靈——海燕的戰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不朽的形象和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以下我們一起來學習全文是如何運用多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主題的。

一、 運用象徵,托義於物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象徵的概念,它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就本文而言,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雖然俄國革命運動不斷高漲,但沙皇的反動統治還比較強大,人民的言論還沒有自由,因此作者通過這種方式與統治階級進行斗爭。

文中出現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徵意義,而且通篇的象徵義只是蘊涵在形象之中並沒有揭示出來。海燕象徵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大海及波濤象徵了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徵席捲一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風暴;太陽象徵光明的未來;狂風、烏雲、雷電象徵丑惡而又虛弱的沙皇反動勢力;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時,這些象徵義隨著形象的發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漸趨完整,隨著情節的發展愈來愈鮮明突出;烏雲、狂風則是作最後的垂死掙扎。這樣作品就動態地呈現20世紀初俄國形勢的發展趨勢,而大海熄滅閃電的情景有力的預示著反動勢力的最終結局

——那就是滅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就由此透露出來。

二、 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為了表現海燕的英勇戰姿和對暴風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的海面變化作為烘托,詳細描繪了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之時、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等三個海面景象,寫出了當時斗爭環境的惡劣,反襯海燕的英勇形象。並且把海燕的形象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海燕的勇敢、樂觀。另外,又以風、雲、雷、電一齊出擊來烘托海燕已經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三、 語言優美,增強氣勢

散文詩由於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因此有它的獨特之處。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一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的「直沖向烏雲」。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使形象更為鮮明。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斗召喚。

當時的形勢決定了這種極富戰斗激情的文章是很難在報刊上發表的,正是文中通篇採用的象徵手法,再加上當時審查官的疏忽,《海燕》這篇文章終於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彼得堡《生活》雜志上,也正是這個原因《生活》雜志被查封了。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斗召喚。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到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

第一段話簡潔的寫出了暴風雨來臨的前兆,點名海燕所處的環境。這惡劣的環境,有利於
襯托海燕的戰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歌唱。沖,迎接都依擬人的修辭手法給波浪以人的力量加以修飾,更加體現了當黑暗來臨時的迎接挑戰的決心!!
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
擬人。「抓住」「熄滅」突出大海的巨大聲勢和強大力量。

示例一:「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賞析:這一句從兩方面來寫。一是從形狀、顏色角度寫,既表現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現出一點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從行動角度寫,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賞析:先承前面的「飛翔」而來,以瞬息交替的動作,寫海燕的勇敢低飛,又迅疾高翔的矯健雄姿。而後從聲音角度寫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賞析:再現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用比喻補寫海燕形象。在這里,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海浪與雲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狀;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沖」到「穿過」,從「碰著」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後三段。
賞析:這是寫海燕的呼喊,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表達了海燕作為報訊者的歡快之情,作為勝利預言家的豪邁情懷。

① 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比喻和擬人。「黑色的閃電」准確傳神地展現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
② 風緊緊抱著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擬人和反復。「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Ⅳ 高爾基的海燕全文賞析

賞析:

《海燕》有著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徵內涵,作品通過暴風雨即將來臨前的幾個場景,刻畫了象徵著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燕」的形象,「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當暴風雨在醞釀之中時,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對暴風雨的渴望和歡樂,沖擊於陰雲和海浪之間,勇猛地叫喊。

別的海鳥──海鷗、海鴨、企鵝視暴風雨為滅頂之災,驚恐萬狀,而海燕卻在熱切地迎接一種新生;當暴風雨逼近,陰雲直壓下來時,海燕仍然有如「黑色的閃電」,離弦的箭,在風吼雷鳴中飛舞著,笑著,號叫著,像「暴風雨中的精靈」;當電閃雷鳴、山呼海嘯,暴風雨即將爆發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終於發出了疾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這是時代的戰斗的宣言,它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來臨,鼓舞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去迎接偉大的戰斗,表現了一種堅強無畏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豪情萬丈,激盪人心。

《海燕》體現了高爾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徵。整首詩以宏偉壯麗的大自然作背景,極力渲染惡浪騰空、雷電交加、狂風怒吼、波瀾壯闊的緊張的氣氛,狀寫出油畫般濃烈、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一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

蘊蓄著激越的情緒和諷刺的筆調,這些都具有鮮明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特點,整體上營造了濃郁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氛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它反映了高爾基早期的美學主張──他在給契訶夫的一封信中說:「確確實實,需要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於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東西。」

在寫作技巧上,《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徵手法的運用。「大海」象徵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烏雲」「狂風」象徵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等等,象徵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

作品還兼用對比、反復、烘托、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進一步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形象的立體感: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的形象,而是同時刻畫了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它們象徵了形形色色怯於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它們的膽怯、自私和逃避現實,對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對暴風雨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所形成的鮮明對照中,一個勇敢無私、樂觀堅定、卓然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寫「風」「雷」「雲」「電」也是為了反襯「海燕」矯健、勇猛的戰斗雄姿和樂觀無畏的革命豪情。

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丑,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徵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海燕高爾基賞析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回憶說:「弗拉基米爾·伊里奇(指列寧)非常重視作為作家的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高爾基。他特別喜歡《母親》,……喜歡《鷹之歌》和《海燕之歌》,喜歡這些詩的情緒。」

列寧的妹妹烏里揚諾娃在高爾基逝世時曾經回憶說:「我回想起了高爾基所起的作用,他的作品對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我回想起了地下活動時期的那些無聲年代,高爾基對於那時失掉言論自由的青年人的意義。我回想起我們讀他的作品《母親》讀得入迷,大家還都記熟了那不朽的《海燕之歌》。」

雅羅斯拉夫斯基在《地下活動中的無產階級作家的道路》一文中,回想到20世紀的最初幾年的情況:「高爾基的《海燕》——這篇戰斗的革命詩歌,特別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每個城市裡都翻印它,它被用油印和打字機列印的形式傳播出去,它被用手傳抄,它被在工人小組和大學生小組上朗誦和反復傳誦。」

Ⅵ 高爾基的《海燕》全文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到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6)海燕高爾基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海燕》是高爾基1901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於19世紀歐洲爆發的工業危機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國。

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機年代裡,俄國倒閉了3000多家大小企業,被開除的工人達10萬多人,再加上沙皇統治日趨黑暗,人民群眾無法忍受,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革命斗爭蓬勃興起。

二、藝術特色

這是一篇散文詩,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歌的表現性的特點。刻畫了勇敢的精靈——海燕的戰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1年俄國革命前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

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不朽的形象和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以下介紹的是本文如何運用各種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主題。

Ⅶ 高爾基《海燕》賞析

勇敢的精靈 不朽的形象 ——《海燕》藝術手法賞析 這是一篇散文詩,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歌的表現性的特點。刻畫了勇敢的精靈——海燕的戰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不朽的形象和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以下我們一起來學習全文是如何運用多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主題的。 一、 運用象徵,托義於物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象徵的概念,它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就本文而言,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雖然俄國革命運動不斷高漲,但沙皇的反動統治還比較強大,人民的言論還沒有自由,因此作者通過這種方式與統治階級進行斗爭。 文中出現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徵意義,而且通篇的象徵義只是蘊涵在形象之中並沒有揭示出來。海燕象徵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大海及波濤象徵了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徵席捲一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風暴;太陽象徵光明的未來;狂風、烏雲、雷電象徵丑惡而又虛弱的沙皇反動勢力;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時,這些象徵義隨著形象的發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漸趨完整,隨著情節的發展愈來愈鮮明突出;烏雲、狂風則是作最後的垂死掙扎。這樣作品就動態地呈現20世紀初俄國形勢的發展趨勢,而大海熄滅閃電的情景有力的預示著反動勢力的最終結局 ——那就是滅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就由此透露出來。 二、 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為了表現海燕的英勇戰姿和對暴風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的海面變化作為烘托,詳細描繪了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之時、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等三個海面景象,寫出了當時斗爭環境的惡劣,反襯海燕的英勇形象。並且把海燕的形象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海燕的勇敢、樂觀。另外,又以風、雲、雷、電一齊出擊來烘托海燕已經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三、 語言優美,增強氣勢 散文詩由於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因此有它的獨特之處。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一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的「直沖向烏雲」。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使形象更為鮮明。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斗召喚。 當時的形勢決定了這種極富戰斗激情的文章是很難在報刊上發表的,正是文中通篇採用的象徵手法,再加上當時審查官的疏忽,《海燕》這篇文章終於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彼得堡《生活》雜志上,也正是這個原因《生活》雜志被查封了。 春天的旋律 革命的宣言 ——《海燕》賞析 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 寓情於景、借景述懷是《海燕》的基本藝術方法。正如高爾基說的:「用象徵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簡潔地說出你想說的東西」,「在象徵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內容」。作者依據自己的美學選擇,賦予筆下的自然景觀以各自不同的象徵意義,並藉助比喻、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段,使象徵的主客體之間達到天衣無縫、自然和諧的境地。讀者雖滿眼是大海暴風雨前的景象,透過紙背,看到的卻分明是一幅革命與反革命殊死較量的戰斗畫圖。在作品中,烏雲、狂風、雷聲、閃電象徵沙皇專制統治,代表黑暗的反動勢力。「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這些文字明寫風暴來臨前的自然氣象變化,暗指黑暗勢力的相互勾結、對革命運動的殘酷鎮壓以及最後的垂死掙扎。隨著革命形勢的高漲,敵人的鎮壓愈益猖狂,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革命暴風雨的來臨之日,就是反動派的滅亡之時。與此同時,海鷗、海鴨、企鵝則象徵害怕革命、目光短淺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者。面對暴風雨的即將來臨,海鷗「恐懼」「呻吟」,試圖逃避,「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呻吟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企鵝也無比「愚蠢」「畏縮」,以為「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就能避開暴風雨的沖擊。這些動物心驚膽顫、張惶失措的情態,正是資產階級和改良主義者害怕革命、貪圖安逸,只想保全自己這一心態的真實寫照,真實地反映了1905年前後俄國資產階級對待無產階級革命的態度,字里行間,寄寓著作者無情的嘲諷和蔑視。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徵日漸覺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風雨象徵就要來到的革命紅色風暴,太陽象徵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海燕象徵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輝形象。作者滿腔熱情,贊美大海,贊美海燕。在烏雲翻滾、白色恐怖猖獗的險惡環境中,與海鷗們的怯弱、驚恐形成鮮明對照,大海翻起「白沫」,捲起「波浪」,發出歌唱,以英勇的迎戰姿態「沖向空中去迎接雷聲」,並把「金箭似的閃電」「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勇敢、熱情、憤怒、歡樂,「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大海的主動出擊,與雷聲、閃電決一雌雄,海燕的興奮活躍,熱烈渴望暴風雨的來臨,正是革命人民和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革命堅定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丑,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徵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Ⅷ 高爾基《海燕》的象徵意義

「海燕」象徵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徵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徵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的驚恐萬狀的丑態。

正是為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烏雲」「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群象徵了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為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境。

(8)海燕高爾基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海燕》運用象徵的手法,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篇作品一經發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傳單」。

這首詩對工人革命斗爭的發展和農民運動產生了影響,學生的反政府運動也更為強烈。列寧在1901年12月寫的《示威遊行開始了》一文中這樣說:「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示威運動正由於種種原因而在下新城、在莫斯科、在哈科夫再次高漲起來。

民憤到處都是增長,把這種憤懣匯合成為一道沖擊到處橫行霸道、肆虐逞凶的專制制度的洪流,愈來愈必要了。……當人民的憤懣和公開的斗爭到處開始迸發火星的時候,首先和主要的是供給大量的新鮮空氣,使這些星星之火能夠燃燒成熊熊的烈火!」

它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斗的革命詩歌」。《海燕》在當時的俄國,是「鼓舞人民革命的號角」。

Ⅸ 高爾基 《海燕》 賞析

《海燕》體現了高爾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徵。整首詩以宏偉壯麗的大自然作背景,極力渲染惡浪騰空、雷電交加、狂風怒吼、波瀾壯闊的緊張的氣氛,狀寫出油畫般濃烈、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一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蘊蓄著激越的情緒和諷刺的筆調。

這些都具有鮮明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特點,整體上營造了濃郁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氛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它反映了高爾基早期的美學主張──他在給契訶夫的一封信中說:「確確實實,需要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於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東西。」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爾基創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詩。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

(9)海燕高爾基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海燕》是高爾基1901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於19世紀歐洲爆發的工業危機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國,俄國倒閉了3000多家大小企業,被開除的工人達10萬多人,再加上沙皇統治日趨黑暗,人民群眾無法忍受,反抗情緒日益高漲,革命斗爭蓬勃興起。

深諳底層人民疾苦的高爾基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揭露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丑惡嘴臉,根據當時的斗爭形勢和參加示威的感受,寫成了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結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散文詩《海燕》。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於俄羅斯帝國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著名的作家、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也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和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