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背景加賞析

背景加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05:19:14

1. 劉湛秋 中國的土地 寫作背景與賞析要仔細....

《我愛這土復地》是在制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抗日戰爭中)
《中國的土地》這首詩寫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正從文化大革命的噩夢中醒來,掙脫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枷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文化大革命後)
中國的土地的意象里,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土地」的意象還凝聚著詩人對生於斯、耕作於斯、死於斯的勞動者最深沉的愛,對他們的命運的關注與探索。

2. 艾青《希望》的寫作背景和賞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賞析:詩開篇,給「希望」下了一個定義:夢的朋友,幻想的姊妹。抽象又生動的表達了自己對希望的認知感覺。全詩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希望比作影子,光,風,說明希望如影隨形,又飄忽不定的特點。又將希望比作飛鳥,流雲,和蝴蝶,看似唾手可得,又遙不可及。在你拚命追求希望的時候遠離,在你彷徨不前的時候給你力量。希望就像朋友一樣,陪你一生。

2、寫作背景: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艾青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接近他們的要求出發,十多年來,一直向他們呈獻著自己最真切的詩情。

2、艾青版《希望》的原文如下:

夢的朋友

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

卻老走在自己的前面

像光一樣無形

像風一樣不安定

她和你之間始終都有距離

像窗外的飛鳥

像天上的流雲

像河邊的蝴蝶

既狡猾又美麗

你上去,她就飛

你不理她,她攆你

她永遠陪伴你

一直到終止呼吸。

(2)背景加賞析擴展閱讀:

艾青的創作特點

1、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於浙江金華,現代文學家、詩人。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2、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斗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獲。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藝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的、艱苦的藝術實踐。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帶來鮮明。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著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3、艾青的詩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和字數、行數的劃一,但是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一種變化中的統一。

3. 登幽州台歌的賞析及寫作背景

1.作品鑒賞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因此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

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句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句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2.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

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3)背景加賞析擴展閱讀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全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結構緊湊連貫,又留有充分的空間:前二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讀來酣暢淋漓又餘音繚繞。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4. 林徽因散文《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寫作背景以及經典語段的賞析,謝謝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該是多麼美好?
她依舊是紅粉帳里的豆蔻女子,踏著英倫的風韻,寫著中華的詩歌,在中國文壇上受著眾星捧月般的關愛,她,依舊是她——林徽因。
——題記
【林徽因之生平篇】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是著名女詩人、作家、建築學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參與設計者、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她,出生於名門之家,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大家閨秀典範的教育,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憑借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她曾游旅英美,在領略西方藝術真諦之後更是寫的一手新詩,贏得當時文壇的一致好評。
她是建築史研究中卓有建樹的學者,捲起袖子就可以趕圖設計新房舍。她騎得騾子,住得雞毛小店,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她不顧重病在身,經常顛簸在窮鄉僻壤、荒山野嶺,在荒寺古廟、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國古建築。
她也是三個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一個是與徐志摩共同出演的愛情感傷片,浪漫詩人對她如痴如醉,;一個是和梁思成的妻子,並和梁思成喜結連理,恩愛白頭,建築學家丈夫視她為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另外還是一個悲情故事的女主角,邏輯學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終生。
【林徽因與徐志摩之浪漫篇】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後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真」、「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入英國留學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1926年任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她,就是這樣一個傾倒眾人的才女。與徐志摩的相遇,便是一段浪漫愛情的開始。
初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我的外國文學史課堂上,當張粉閣老師講到徐志摩苦苦追尋的夢中「情人」時,提到了這個名滿文壇的現代才女。
與徐志摩初見,當時她僅年芳二八,是最美的豆蔻年華。她身著素衣,芳容楚楚,青春、純潔的形象從此便成了這個浪漫詩人永恆的主題。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她就一直成為詩人無數次理想詩化的女子,一個脫離了現實只存在夢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單戀上她,為她寫作無數動人心弦的情詩,甘做她裙邊的一株雜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與志摩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後始可……」(陳從周《徐志摩年譜》)。
如果時間定格在這里,一切該是多麼美好?
她依舊是出水芙蓉般清麗的纖衣女子,他依舊是那浪漫奔放的現代詩人。她為他作畫,他為她寫詩,詩畫相和,執手相隨。
他為她寫詩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可是,她畢竟已是有婚約之人,他的父親早就已經為他選定夫婿,並且結下婚約;而他更是一個擁有兩個孩子的有婦之夫,他們在文學的世界裡徜徉文字,可是卻不能在現實的禮堂里恩愛白頭。這,既是那般美好又是那般令人哀傷。
生命之美在於,有些事,有些人,明明知道不可以,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可是依舊不能自已,就如如同飛蛾撲火,哪怕只是一瞬,也要追逐那片刻的溫暖。或許,也正是這些的不完整,才構成了這個完美的世界。
但是最終,她放下了自己的腳步,她始終將他當做自己的老師,或者一個先導,帶她走進文學的世界,而並未走進他的婚姻家庭。她選擇了適當的距離,與他隔河而望,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雖不是千山萬水的阻隔,但這或許就是他們之間的距離,不能結合卻又不能相忘,或許這就是最美好的距離。
進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
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是多麼美好?
【林徽因與梁思成之青春篇】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是古代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努力探索中國建築的創作道路,還提出文物建築保護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築學方面貢獻突出。在清華大學創建建築系,以嚴謹、勤奮的學風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建築人才。1972年1月9日逝世於首都北京。在《建築五宗師》書中與呂彥直、劉敦楨、童寯、楊廷寶合稱「建築五宗師」。
她同樣是他的舉案齊眉。
與梁思成的婚姻,是她一生的歸宿。
她與梁思成,都是建築學業界的佼佼者。他們一起研究古代建築,一起翻山越嶺,一起攀爬古物,一起研究探討,他們始終是夫唱婦隨,相得益彰。在建築史上留下了最恢弘的一筆,也為他們的愛情史留下了最華麗的篇章。
在他最美的華年裡,遇到最美的她。
自此一生,他和她始終在一起。
他曾說:「她是我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
她也曾說:「時光荏苒,歲月靜好。」
就這樣,在那個中國總領事館裡面,他們喜結連理。
婚後,她不僅綻放出她那詩人般的美感與想像力,更顯示出作為科學家應有的細致和踏實,夫妻二人常在山西調查和測量古建築,所寫出的論文更是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他們二人攜手一生,相依相扶,恩愛白頭。
【林徽因與金岳霖之回憶篇】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從事哲學和邏輯學的教學、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是最早把現代邏輯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邏輯學家之一。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有較高素養的哲學和邏輯學專門人才。金岳霖終生未婚。為紀念金岳霖先生,設立有金岳霖學術基金會。
他說:「你是我人間四月天。」——金岳霖
他和她,一個是建築學家,一個是邏輯家。
他和她相遇,是在一個美麗的華年。
此時,她已為人妻,而他尚未娶親。
她欣賞他的幽默、善意、博學;他愛慕她的睿智、青春、靈敏。
他們也是同樣心有靈犀,相知相偎,可是她畢竟已是有夫之婦,他們不能跨越道德的那條線,他們以朋友稱謂。
她也曾猶豫,對梁思成沮喪地說道:「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梁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
此時,聽到這句話後她感動萬分,說了一句能讓世上所有男人都無法拒絕的話語:「你給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
同樣,她也把這句話轉述給了他。
他說:「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此時,他很清楚地知道,眼前這位與自己息息相通的林徽因這一生都會陪伴在梁思成身邊,他們只能是朋友,而絕非其他。但是他還是依然地選擇了陪伴在她身邊,做她的鄰居,僅僅只為等待她需要的幫助時候的一句叨擾,亦或是她一句平日里的問候。
五十年代之後,林徽因已經去世,梁思成也已經另娶了他的學生林洙。有一天,他卻突然把老朋友都請到北京飯店,沒講任何理由,讓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納悶。飯吃到一半時,他站起來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聞聽此言,有些老朋友望著這位終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淚。
即使多年後,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林徽因的追悼會上,他為她寫的輓聯格外別致,「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總是用來指艷日,豐盛與富饒。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她是他的四月天,一生的四月天。

5. 謝混的經歷及其詩的賞析和背景

謝混
編輯

謝混(4世紀?-年),字叔源,小字益壽。[1]東晉大臣、文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琰幼子,謝安之孫。
歷任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曾為時人認為「風華江左第一」,工於詩,鍾嶸《詩品》評謝混詩,謂「其源出於張華,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南齊書·文學傳論》稱「謝混情新」。被晉孝武帝司馬曜看中為女婿,王珣說:「卿莫近禁臠。」,即「禁臠」一名的由來,後娶晉陵公主。
謝混在政治上支持北府兵將領劉毅,與劉裕抗衡,謝混堂兄謝澹,常為此擔憂,因而逐漸跟謝混疏遠。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謝混被捕入獄,隔天劉裕即賜謝混在獄中自盡。其妻晉陵公主被貶為「東鄉君」,被迫改嫁琅琊王練。劉裕受禪時,謝晦告訴劉裕:「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益壽奉璽紱。」劉裕也很後悔說:「吾甚恨之,使後生不得見其風流!」。作品早佚,今存詩3首,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中文名
謝混
別 名
字叔源,小字益壽
國 籍
東晉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陳郡陽夏
逝世日期
412年
職 業
官員、文學家、詩人
主要成就
風華江左第一
代表作品
《游西池》
官 職
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
目錄
1簡介
2門閥背景
▪ 家族巨變 ,支撐門戶
▪ 手刃仇敵,祭父慰姑
▪ 匡衛晉室,含冤去世
▪ 琴瑟和鳴,好景不長
3軼事典故
▪ 江左第一風華
▪ 與清華大學的淵源
▪ 禁臠
▪ 烏衣名士
▪ 烏衣之游,叔侄情深
4詩選
▪ 《送二王在領軍府集》
▪ 《游西池》
▪ 《誡族子》
▪ 《無名》
▪ 《秋夜長 》
▪ 《殷祭議 》
5詩壇成就
▪ 後人評價
▪ 詩作
6家庭關系
7史書記載

1簡介編輯
謝混少有美譽,善屬文。人稱江左風華第一、[2]東晉第一美男。歷任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因與劉毅關系密切,晉安帝義熙八年(412)九月十二(11月1日)為劉裕所殺。[3]

2門閥背景編輯
劉宋皇室一方面需要借用像謝氏家族這樣的高級世族來裝點門面,同時又怕他們與自己分權秉政,於是便留出一批高官顯爵來,專門來供養這些高級世族。
家族巨變 ,支撐門戶
謝混成長在陳郡謝氏家族鼎盛時期。淝水之戰,以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先鋒的 「北府軍」成功擊敗前秦,使江南免受左衽之禍。此後,謝氏家族一門四公,同時受封,家族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但世事難料,孫恩叛亂,父親和兩位長兄共同出戰,會稽一朝兵敗後,三人同時罹難,謝混悲痛欲絕。為維持家族地位,撐起謝氏家族,他接受了封賜沿襲父爵蔡望公,居中書令職。當時,門閥氏族壟斷北府要職,北府軍的領導權已然落入別人之手。而謝氏家族人丁凋零,謝混祖輩、父輩大多已長眠於荒冢之下,要想恢復」謝與馬共天下「的局面,艱難可想而知。謝混雖有經世之才,但想要涉足朝政,困難重重,中書令本是閑職,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掌握朝政,排除異己,壓制謝氏家族。他們搬弄是非,造謠誣陷,不容謝混參與政事。謝混傳世的詩文,都有明顯的苦悶感。在劉裕等人剛剛匡復晉室的時候,他曾經積極參與國家制度建設,提出禮制方面的意見——禮學是有關國家制度的根基,當時人乃至後人眼中經世致用的學問。他不僅僅是一個詩人,然而他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時候,他好像只能寫詩。
手刃仇敵,祭父慰姑
會稽兵敗後,謝琰帳下都督張猛慘殺主帥,屠戮眷屬,丁口不留。謝混初聞其信,悲痛欲絕,恨不能手刃仇人,以報殺父害兄之仇。他上書朝廷,請求前往會稽安排父兄喪事,並以平孫恩之事為己任。然而朝廷不允其請,使其留職京都。
晉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勾章太守劉裕築壘為戰,大敗孫恩,活擒張猛,並將其送至謝混手中。謝混問罪用刑,」生啖其肝「,總算大仇得報。
及祖輩、父輩大多隕歿之後,謝混尚有姑姑謝道韞獨居會稽。彼時亂臣孫恩陷會稽,朝廷緊急宣詔劉牢之率北府軍抗之。忌憚北府兵威,孫恩復奔入海。劉牢之屯兵上虞,劉裕兵鎮守勾章,會稽方得安寧,太守劉柳奉命坐鎮地方。
謝混上門拜訪姑姑,請其來烏衣巷老家居住。謝道韞矢志為夫君王凝之守節,寸步不離會稽,婉言拒之。而後,謝混親去劉柳府,拜託其多加照顧姑姑謝道韞,以盡子侄之情。
匡衛晉室,含冤去世
改元當年(402年)桓玄起兵,殺死司馬道子父子,控制了中央政權,既而於元興二年篡政。據《晉書》和《世說新語 規箴第(27)》中有關謝混的記載:
桓玄在攻入建康後,曾經想把太傅謝安的住宅要來修府第,謝混時年二十左右,對他說:「召伯的仁愛,尚且能給甘棠樹帶來好處;文靖(指謝安)的恩德,難道再也保不住五畝大小的住宅嗎?」桓玄聽了很慚愧,就不再提了。召伯,即召公,周文王的兒子,封於召地,和周公一樣成為一方的首領,所以又叫召伯。召伯巡視南國,住在甘棠樹下一所房子里處理政事。他走後,百姓想念他的恩德,就不忍損傷那棵樹。[4]
桓玄得勢時,謝安已死,他想把謝安舊宅奪過來,遭到謝安孫子謝混的反抗。謝混用這個典故諫止桓玄,很有說服力,這正是他的博學多才和機變之處。
謝混身為晉室駙馬,尚書僕射,是謝安之後第二個出任宰相的謝家子弟,在謝氏家族和文臣中居於領袖地位,劉裕封公爵、拜太尉後,開始自作威權,謝混竭力匡衛晉室,且與劉毅私交甚好,是劉裕的強勁政敵,甚至在劉裕拜為太尉的儀典上,故意遲到,衣冠傾縱,兩人的關系似乎有點神似當年的嵇康和司馬昭,劉裕不顧北府兵跟謝家的交情,在登基前為鏟除異己將謝混賜死獄中。而當謝混死後,劉裕終於能以公正的態度來評價昔日的對手」吾甚恨之,使後生不得見其風流!「[3]
琴瑟和鳴,好景不長
晉陵公主尚未出嫁,孝武帝卻被謀殺,晉陵守孝三年方才得嫁謝混,而不久後謝混又父兄罹難,兩人可謂命途多舛。謝混死後,晉陵公主被貶為」東鄉君「,被迫改嫁王練,兩個女兒只有」數歲「,」公主雖執意不行,而詔與謝氏離絕「,晉陵雖身在王家,卻不斷請求回歸謝氏,終於在九年後」以混得罪前代,東鄉君節義可嘉,聽還謝氏「。[5]

3軼事典故編輯
江左第一風華
眾所周知,魏晉是個盛產帥哥的時代,「王家書法謝家詩」,王謝兩家作為東晉的頂級豪門,在男色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後,謝混祖父謝安被譽為」風神秀徹「,父親謝琰是出了名的」美姿容「,謝混本人更是被時人稱之為」江左風華第一「,對此《宋書謝晦傳》、《南史·謝晦傳》記載:」時謝混風華為江左第一,嘗與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謝混因政治原因被劉裕賜死後,「謝晦謂劉裕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益壽奉璽紱。』裕亦嘆曰:『吾甚恨之,使後生不得見其風流!「另據《南史》列傳第十三載:「(王)智無子,故父僧朗以景文繼智。幼為從叔球所知憐。美風姿,為一時推謝。袁粲見之嘆曰:「景文非但風流可悅,乃哺歠亦復可觀。」有一客少時及見謝混,答曰:『景文方謝叔源,則為野父矣。』粲惆悵良久,曰:『恨眼中不見此人。』」當聽到尚書令袁粲稱贊太常王景文「非但風流可愛,就是吃飯喝酒的樣子也很好看」時,他的一位早年見過謝混的朋友卻說:「拿王景文比謝混,則為一介野夫了。」弄得這位宰相惆悵不已,恨不得一睹其風采,只可惜未能如願。

與清華大學的淵源
謝混姿容無雙,卻並非綉花枕頭,史載他」少有美譽,善屬文「,[6]風流「不減王子敬」,[7]清華大學的校名即出自其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現有部分學者認為推動玄言至山水詩轉變的詩人應首推謝混,其次為謝靈運,只可惜謝混詩集多已遺失,故無法採信。此外,謝混還是位卓越的文學評論家,鍾嶸在《詩品》中評判西晉文學家陸機、潘岳時,即引用謝混之言:「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據《宋書》卷五十八《謝弘微傳》說:「混嘗因酣之餘,為韻語以獎勸靈運、 瞻等曰: 『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可謂眼光精準。
禁臠
謝混妻子是東晉孝武帝女兒晉陵公主,據《晉書》列傳第四十九載:當年孝武帝擇婿,跟王珣商量說:「我知道像當年王敦、桓溫這樣才能卓越的駙馬是找不到了。不過這種人也麻煩,老是干預別人(指帝王)家事,我也不喜歡。我對女婿的要求也不高,像劉惔、王獻之這樣的人就可以了。」[8]王珣一聽,估摸著暗自扶額無力:陛下,您果然條件不高!上述這四人,都是晉室駙馬,在世時鼎鼎有名的人物,只不過前兩人都有威脅皇權的動作,而後兩人比較樂於談玄、怡情山水而已。於是王珣選啊挑啊比較啊撓破腦殼啊——其實也不必假裝挑得很辛苦,最好的駙馬人選,當然是謝混了。他進宮報告選婿的結果:「謝混雖然不如劉真長,但是絕對不會比王獻之差。」「刷」的一下,謝混的名字被蓋上了皇章——名草有主!只等著擇下好日子,就辦喜事。[7]可沒多久皇帝駕崩。這事就擱一邊了。高富帥在任何時代都是搶手貨,又有一個叫袁山松的大臣也看上謝混,想把女兒嫁給他。這個人恰巧也跑去聽王珣意見。王大笑,說:「你還是不要靠近禁臠。」[9](」禁臠「由來:當年晉元帝剛剛建政江左時候,財政緊張,每次有人送出豬肉,都覺得是美味,特別豬頸上有一塊肉味道最美,群下從來不敢吃,得來,就送皇帝,當時稱為「禁臠」,所以王珣戲稱謝混是皇帝碗里的肉,他人妄想染指)[10]

晉陵公主
烏衣名士
據《晉書》列傳第五十三載:「(袁)湛字士深。少有操植,以沖粹自立,而無文華,故不為流俗所重。時謝混為僕射,范泰贈湛及混詩雲:「亦有後出雋,離群頗騫翥。」湛恨而不答。」謝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善於識人而聞名。《世說新語雅量第(42)》說:羊綏的次子羊孚,少年時就才智出眾,和謝益壽很要好。有一次,他一大早就到謝家去,還沒有吃早飯。一會兒王齊、王睹也來了,他們原先不認識羊孚,落了座,臉色就有點不高興,想讓羊孚離開。羊孚看也不看他們,只是把腳搭在小桌子上,無拘無束地吟詩、觀賞。謝益壽和二王寒暄了幾句後,回頭仍舊和羊孚談論、品評,二王方才體會出他不同一般,這才和他一起說話。一會兒擺上飯菜,二王一點也顧不上吃,只是不停地勸羊孚吃喝。羊孚也不大答理他們,卻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便告辭。二王苦苦挽留,羊孚按道理不肯留下,只是說:「剛才我不能順從你們的心意馬上走開,是因為肚子還是空空的。」二王是王孝伯的兩個弟弟。他敬重和優待後進之士的舉動,提高了他在士人中的威望,成了一時矚目的人物。

晉陵公主與謝混
烏衣之游,叔侄情深
據《宋書》說:「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晦、曜以文義賞會,常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混詩所言『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姓』者也。其外雖復高流時譽,莫敢造門。」「嘗因酣之餘,為韻語以獎勸靈運、瞻等曰:『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謝混是個家族觀念很強的人,常與族侄謝靈運、謝瞻、謝晦、謝曜以言辭文辭欣賞聚會,在烏衣巷遊玩,成就了另一個成語「烏衣之游」,在這里他曾作詩積極評價了謝靈運的詩文,說頗有創意、又有通達風度,名家風格,如果能加以雕琢、渲染,分明就是篇篇美文瓊詩,這為謝靈運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謝靈運「負才傲俗,少所推崇」,甚至連殷仲文這樣的前輩,也用似揚實抑的口氣加以譏嘲:「若殷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謝混正是意識到了這潛在的危險,曾經批評過他「無檢」、「誕通度。——出自於《南史·謝弘微傳》但沒有收到多少效果,所以又讓謝瞻加以勸告。
謝混曾謂瞻等曰:「汝諸人雖才義豐辯,未必皆愜眾心;至於領會機賞,言約理要,故當與我共推微子。」常雲:「阿遠剛躁負氣;阿客博而無檢;曜恃才而持操不篤;晦自知而納善不周,設復功濟三才,終亦以此為恨;至如微子,吾無間然。」又雲:「微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對幾位子侄的性格進行了精準剖析,而謝混最欣賞謝弘微,說他沒有缺點,必成大器,而事實證明謝混的眼光是正確的,謝弘微後受劉裕重用,而謝混死後,晉陵公主改嫁時將家業交付於謝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遷通直郎。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以混得罪前代,東鄉君節義可嘉,聽還謝氏。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於舊。東鄉君嘆曰:「僕射平生重此子,可謂知人。僕射為不亡矣。」中外姻親,道俗義舊,見東鄉之歸者,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後因「東鄉君葬,混墓開,弘微牽疾臨赴,病遂甚。十年,卒」

4詩選編輯
《送二王在領軍府集》
苦哉遠徵人,將乖萃余室。
明窗通朝暉,絲竹盛蕭瑟。
樂酒輟今辰,離端起來日。
註:應是謝混作於中領軍任上,不知是寫給哪兩位王姓好友。
《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有來豈不疾,良游常蹉跎。

謝混—《游西池》
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回阡衩陵闕,高台眺飛霞。
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
無為牽所思,南榮戒其多。
註:清華大學的校名就是取自於「水木清華」。
《誡族子》
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謝靈運】
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沉雋。若能去方執,穆穆三才順。【謝晦】
阿多標獨解,弱冠纂華胤。質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謝曜】

清華大學「水木清華」
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直轡鮮不躓,抑用解偏吝。【謝瞻】
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住必千仞。【謝弘微】
數子勉之哉,風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
註:這一首眼光神准,不愧是組織部長出身的。
《無名》
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侄。
《秋夜長 》
秋夜長兮雖欣長而悼速。
送晨暉於西嶺。迎夕景於東谷。
夜既分而氣高。風入林而傷綠。
燕翩翩以辭宇。雁邕邕而南屬。
註:寫秋夜的凄楚景物,及其而引起的傷感情緒,是一首清新可讀,有著真情實感的詩篇。
《殷祭議 》
殷無定日,考時致敬,且禮意尚簡。去年十月祠,雖於日有差,而情典允備,宜仍以為正。(《宋書·禮志》三,謝混、劉瑾議。)5詩壇成就編輯
後人評價
鍾嶸《詩品》評謝混詩,謂「其源出於張華,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也說「謝混情新」。
他的《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胡應麟認為可與謝靈運「池塘生春草」、「清輝能娛人」等名句媲美。西晉末年興起的玄言詩,復經東晉孫綽、許詢諸人相扇揚,其風愈盛。詩歌「皆平典似《道德論》」。
唐朝孫元晏《謝混》:尚主當初偶未成,此時誰合更關情。可憐謝混風華在,千古翻傳禁臠名。
詩作
謝混原有集5卷,已佚。今存詩3首,收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說「仲文始革孫許之風,叔源大變太元之氣」。可見謝混的詩歌對東晉詩風的推移有一定影響。至劉宋謝靈運繼起,以清新的山水詩取代了枯燥的玄言詩,遂完成了詩風的變革。

6家庭關系編輯
謝混=謝琰兒子=謝安的孫子=謝靈運族叔
謝琰=謝混父親=謝安次子=謝玄、謝道韞堂兄弟
謝玄= 謝安大哥謝奕第七子=謝道韞的弟弟=謝靈運的爺爺=謝安的侄子=王羲之兒媳謝道韞的弟弟
謝道韞=謝安大哥謝奕長女=謝玄的弟弟=謝安的侄女=謝琰的堂姐妹=王羲之兒媳=王凝之妻子=謝混姑姑=謝瑍的姑媽
謝靈運=謝玄的嫡孫=謝瑍的兒子=謝道韞弟弟謝玄的嫡孫
謝瑍=謝玄的兒子=謝靈運的父親=謝道韞的侄子=謝道韞的侄子
謝安=謝玄、謝道韞的叔叔=謝奕的三弟=謝琰的生父=謝混的爺爺
謝奕=謝安的大哥=謝玄、謝道韞的生父
王練=王導曾孫=王珉兒子=王珣侄子
王導=王洽父親=王曠從兄=王珉、王珣的爺爺
王曠=王羲之的父親=王導的從弟
王珉=王導的孫子=王獻之堂兄=王練父親=王珣弟弟=王洽兒子=謝安的女婿
王珣=王洽的兒子=王導孫子=王羲之堂侄=王珉哥哥=謝安弟弟謝萬的女婿
王羲之=王曠兒子=、王凝之、王獻之的父親=謝道韞的公公=王神愛的爺爺=郗璿的夫君=郗道茂的公公兼姑父
王神愛=王獻之和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女兒=王羲之、郗璿的孫女=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妻子兼表姐妹=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兒媳兼侄女=晉陵公主的嫂子=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外甥女兼孫媳婦
王獻之=王羲之、郗璿第七子=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神愛的父親=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夫君=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孝武帝司馬曜的姐夫=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岳父=王凝之的弟弟=郗道茂的夫君兼表弟
郗璿=王羲之的妻子=王凝之、王獻之的母親=謝道韞、司馬道福的婆婆=王神愛的奶奶=郗鑒的女兒=郗道茂的婆婆兼姑媽

7史書記載編輯
《晉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11]

6. 求1首古詩的賞析和寫作背景

虛實相生,哀思無限——蘇軾《江城子》賞析
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蘇軾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主要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色就是實中有虛,虛實結合。
以實帶虛——一樣情思,兩面抒發。妻子王弗病故到蘇軾作這首詞時正好十年,然而歲月的流逝並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茫茫」二字,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兩」字,意味著不僅傳達了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時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詩人在十年裡日夜思念杳無音訊的亡妻,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著同樣音訊杳無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雖陰陽相隔,卻一樣情思,一樣哀緒。詞人以實帶虛,既寫自己長久郁結於心的悲嘆,又將無知作有知寫,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後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詞人客居山東,亡妻之墳卻在眉州,遙隔千里。兩者之間,誰對誰也無法訴說各自的凄涼境況,這兩句直承開首「兩茫茫」句意,同樣是將無知作有知寫,概括了生者與死者兩個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極點。
虛中見實——想像鋪寫,現實觀照。詞人在極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個虛幻的境界:「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擊而出外,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後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轉徙外地,艱辛備嘗。「塵滿面,鬢如霜」看似想像,卻蘊含了詞人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同樣「小軒窗,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過去生活的真實片斷。往日不知有多少次,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詩人一旁端詳,是多麼賞心悅目啊!在此基礎上再虛寫「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縱有千種哀愁、萬種凄涼要向對方傾訴;然而再次相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百感交集,卻不知從哪裡說起。真是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淚千行」里了。
實因虛果——現實夢境,情之所切。詞人在上片寫盡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轉入寫夢。因「思」而成「夢」,自然成章。「思」是「夢」的基礎,「夢」是「思」的幻化。恩愛夫妻,撤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夢,真實而又自然。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再存在了。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凄涼!結尾又從夢境落到現實上來。在「明月夜,短松崗」這個凄清幽獨的環境中料想愛侶眷戀人世、難舍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這樣實成虛之因,虛又強化了實,詞人曲折復雜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實、深刻的表達出來。
總之,詞人不管是虛擬還是實寫,都情真意切,真實的表現了夫妻之間生死不渝的恩愛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涼之感,讀後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7. 賞析背景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池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回轉?令人無可奈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里徘徊,感覺很傷感。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激鄲館肝弋菲龜十駭姜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後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有《珠玉詞》。

8. 舒婷的《初春》文章背景和賞析

舒婷詩歌在《初春》中:「雖然還沒有花的洪流/沖毀冬的鐐銬,/奔瀉著酩配的芬芳,/泛濫在平原、山坳」等詩句。如果我們按照欣賞習慣或從生活真實的角度去分析,都難以或者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但我們根據事物的形狀、色澤、聲音等外在因素,通過聯系主體依據的審美情感自由規定事物的性質,去作真正的感受。

就能得出這樣的理解:因為洪流與漫山遍野的鮮花;無情的鐐銬與嚴酷的隆冬;歡快的飛瀑與此起彼伏的鳥鳴山澗,都具有形狀、色彩、聲音等外觀形態的一致性。舒婷詩歌既充滿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色彩,又兼具古詩韻味和現代主義神采。其繁復、細膩、充滿矛盾的情感世界,感染著濃重的時代色彩,具有歷史的深邃感和思想穿透力。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饒,是因為它經過了最後的料峭。這是舒婷在《初春》里對初春進行詮釋的的篇末點題,初春時節,看著窗外的暖暖的春陽,品讀著精美的詩句,沒了寒意,少了倦怠,滿目盡顯春的美好與富饒。

(8)背景加賞析擴展閱讀

初春 原文

作者: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

驅散憂愁,揩去淚水

向著太陽微笑

雖然還沒有花的洪流

沖毀冬的鐐銬

奔瀉著酩酊的芬芳

泛濫在平原、山坳

雖然還沒有鳥的歌瀑

飛濺起萬千銀珠

四散在霧蒙蒙的拂曉

滾動在黃昏的林蔭道

但等著吧

一旦驚雷起

烏雲便倉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夢呵

也許在一夜間輝煌地來到

是還有寒意

還有霜似的煩惱

如果你側耳傾聽

五老峰上,狂風還在呼嘯

戰栗的山谷呵

彷彿一起嚎啕

但已有幾朵小小的杜鵑

如吹不滅的火苗

使天地溫暖

連雲兒也不再他飄

友人,讓我們說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饒

是因為它經過了最後的料峭。

9. 《黃鶴樓》崔顥 ,翻譯加賞析,要450到500字左右,千萬一定要加歷史背景和描寫。。。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解釋: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樓頭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艷陽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給人家的溫暖。依稀間,鸚鵡洲上的芳草叢中走來一身正氣、擊鼓罵曹的禰衡,他面對黃祖的屠刀,視死如歸,血灑碧草,正是無數浪跡天涯的遊子浸滿血淚的無私付出,才構築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故鄉。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情味。詩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後面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水霧江煙,一片迷濛,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准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拖音。

詩作的前兩句民歌風味濃郁,景到言到,語如聯珠;後兩句則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特別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無窮之感。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最高峰巔。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節,似芳草萋萋,崢嶸不已。沒有自戀自迷之頹廢,也無自私自利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不愧為是被後人推為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10. 晏殊中秋月的賞析及寫作背景

銀河瀉影,佳節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卻羈旅他鄉,一個人回孤獨地站在角落,無答法團圓。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鑒賞】
《中秋月》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詩,這首詩以「中秋月」為題,寫出了凄愴的遊子心情,嫦娥中秋時節在月亮上遙望人間,未必不嫉妒人間的家人團圓、親人團聚,共享天倫,而為自己孤單地與玉蟾與桂花樹相伴而哀怨。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鄉愁。
這首詩說的是在中秋節,整首詩沒有帶一個「月」字,但是用「月」表現出來的鄉愁卻是清新自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