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賞析
⑴ 曹操<<短歌行>>的賞析
【崔豹《古今注》:「長歌,短歌,言人壽命長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也。」《樂府解題》雲:「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晉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蓋歌聲有長短,非言壽命也。」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言當及時為樂也。節案:魏武此題二篇,惟對酒當歌一篇有本辭,其意不盡言及時為樂。觀篇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語,則是與周西伯昌篇意同。】
【節註:《史記.周本紀》:「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孔穎達曰:「殷之州長曰伯,謂為雍州伯也。」《論語》:「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鄭玄《詩譜》:「紂又命文王典治南國江漢汝墳之諸侯,於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雍梁荊豫徐揚之人,咸被其德而從之。」孔穎達曰:「九州而有其六,其餘冀、青、兗屬紂,是為三分有其二也。」《史記.周本紀》:「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天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專征伐。」《論語》:「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馬融曰:「匡,正也。」鄭玄曰:「霸者,把也。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做霸也。」《論語》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又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馬融曰:「伐楚以公義,責苞茅之貢不入,問昭王南征不還,是正而不譎也。」《史記》:「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左傳.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史記.晉世家》:「五月丁未,獻楚俘於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賜大輅,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虎賁三百人。晉侯三辭,然後稽首受之。」《左傳》杜註:「彤,赤弓;玈,黑弓。玈音盧。秬,黑黍;鬯,香酒,所以降神;卣,器名。」孔穎達曰:「《國語》:『天子有虎賁,習武訓。』」《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冬,會於溫。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孔穎達曰:「晉侯命王假稱出狩,若言王自出狩。諸侯因會遇王,遂共朝王,此所謂詐稱周王也。」馬融《長笛賦》:「紛葩爛漫。」李善註:「紛葩,盛多貌。」節案:《魏志》裴注引建安十五年十二月魏武令曰:「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者也。」又曰:「願我萬年之後,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又十八年策命為魏公詔曰:「君稟國之鈞,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是用錫君虎賁之士三百人。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沖四海,是用錫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溫恭為基,孝友為德,明允篤誠,感於朕思,是用錫君秬鬯一卣,圭瓚副焉。」以《魏志》證之,然則此篇所由作也。紛葩,紛繽也。葩、繽,雙聲字,以聲得義,無定文。
朱嘉征曰:《短歌行》歌周西伯,述王業之本也。窺竊神器之心,終已不露,誠建安之桓文也。
朱乾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表孫權為荊州牧,封南昌侯。權上書稱臣於操,稱說天下,操以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陳群等皆曰:「漢祚已終,宜正大位。」操曰:「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此詩意也。尹起莘曰:操十八年自立為魏公,加九錫,建社稷宗廟,置尚書等官。次年,近位諸侯王上。二十一年,進爵為王。二十二年,遂用天子車服,出入警蹕,已全用天子之制矣。使操不死,則廢帝為山陽公,豈待出於五官將之手。操躬自篡漢之實,昭昭若此,其奸詐之心,果可以欺天下後世乎?】
(以上如果要翻譯,請給本人發消息,一定盡量幫忙)
{對於您的問題,我不確定,但是覺得正史上並沒有記載,野史不可信)
⑵ 短歌行,曹操。賞析!!謝謝!
,屬樂府《相和曲·平調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第一首。本篇回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分為四節,首八句為第一節,寫人生有限,詩人苦於得不到眾多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立功業。次八句為第二節,詩人兩次引用《詩經》成句來表現求賢思想:一則求之不得而沉吟憂思,再則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為第三節,前四句寫愁苦,後四句設想賢才到來,分別照應前兩節。最後八句為第四節,先以情景啟發賢才,要他們擇善而棲;後則披肝瀝膽,表白自己能容納賢才,使天下歸心統一。?
⑶ 曹操《短歌行》的賞析
賞析: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全詩分為四節,第一節主要抒寫了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中有兩處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晉時期,多受到魏晉詩人的喜好。無論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感慨時都不難找到酒的影子。本詩中,第一句話就用酒來作開頭引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
第一節最後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傳發明釀酒的人,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們如去何理解詩人這種人生苦短的憂嘆呢?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改變亂世局面,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
第二節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
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並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
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
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第三節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
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
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於「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
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
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採取。何時可掇: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麼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
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四節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實際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
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我這邊來。最後「周公」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關於「周公吐哺」的典故,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話似也表達詩人心情。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
准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
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3)曹操短歌行賞析擴展閱讀:
《短歌行》原文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⑷ 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譯文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美酒當高歌,人生短暫能幾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廢時日實在多!
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憂愁對誰說。 愁腸百結何以解,只有美酒可開懷。
莘莘學子著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們來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
鹿鳴聲聲食野草,我彈琴瑟待嘉賓。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賢才憂心忡。
月明星稀鳥南飛,繞樹三圈棲何枝?
山不辭土方為高,海不厭水始為深。 我學周公三吐哺,一統天下定乾坤。
(4)曹操短歌行賞析擴展閱讀
關於第一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於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於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古詩源》卷五:「《短歌行》,言當及時為樂也。」五是王青的作於招待烏丸行單於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
⑸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的賞析,100字。
《短歌行》,屬樂府《相和曲·平調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第一首。本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分為四節,首八句為第一節,寫人生有限,詩人苦於得不到眾多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立功業。次八句為第二節,詩人兩次引用《詩經》成句來表現求賢思想:一則求之不得而沉吟憂思,再則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為第三節,前四句寫愁苦,後四句設想賢才到來,分別照應前兩節。最後八句為第四節,先以情景啟發賢才,要他們擇善而棲;後則披肝瀝膽,表白自己能容納賢才,使天下歸心統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並非表現及時行樂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系。建安時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暫,不能及時建功立業,曹操如此,他的兒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試表》雲:「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又是一例。此詩三次寫到憂,曹操《秋胡行》雲:「不戚年往,世憂不治。」年歲的流逝本不足過於傷心,令人擔憂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詩的情調蒼茫悲涼,但詩人的情緒並不低弱,表現的仍然是奮發進取的精神。
這首詩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四言名篇。
超過了100字 如果你有用嚴格的標准 請自行抉擇。
⑹ 求曹操短歌行及其賞析
短 歌 行
作者: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難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賞析
東臨碣石①,以觀滄海。水何澹澹②,山島竦峙③。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④,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⑤,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⑥。
【注釋】 ①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也有說當時的碣石山今已沉陷海中。曹操襲擊烏桓的進兵路線是經由盧龍塞(塞道自今天津薊縣起,經喜峰口,東至冷口)直插柳城,回師途中曾經過碣石山,故有登臨之舉。 ②何:多麼。澹澹:浩盪平滿的樣子。 ③山島:指碣石山,當時的碣石山在海邊上。辣峙(sǒngchì聳斥):高峻挺拔的樣子。 ④蕭瑟:秋風聲。 ⑤星漢:天河。 ⑥幸甚二句:是樂工合樂時加上去的,並無實際意思。《步出夏門行》全詩四首,每首後面都有這么兩句。幸,幸運。至,極。
【賞析】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曲》。「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樂志》歸入《大麴》,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
關於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不符,不可置信。我們用《三國志》《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當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自柳城還,……十一有至易水」,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至於碣石山位於現今何處,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沉入現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是現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一帶較高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麼」,是嘆美之詞。「澹澹」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於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後,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鍾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霸氣」當然是譏評,但如果將「霸氣」理解為統一中國的雄心,那麼,這種藝術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就不必細說了。《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值得指出的是: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理解、融會、取捨、強調,然後形成藝術的產品。這種產品,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詩人主觀精神的凝結。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純客觀的照相式製作。
另外,曹操現存二十餘首詩,雖然用的都是樂府舊題,但內容卻是全新的。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古詩源》卷五)這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大膽的突破。這種重視反映現實生活,不受舊曲古辭束縛的新作風,大大推進了我國文學現實主義精神的發揚。曹操這個功績,也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
⑺ 短歌行 四個典故賞析
1、《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賞析
「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的「求才」之心。
2、《短歌行》里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賞析
這是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並合作的。」表達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
3、《短歌行》里的「海不厭深」賞析
這句也作「水不厭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4、《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賞析
引周公自比,說明求賢建業的心思。《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洗頭時要多次挽起頭發,吃一頓飯時多次停下,生怕失去天下有識之士。)
(7)曹操短歌行賞析擴展閱讀
《短歌行》里的其他名人典故賞析
1、「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杜康創造了秫酒。又叫少康,夏朝的君主,道家的知名人士)
2、「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周西伯昌:即周文王,名昌,姬姓。殷商時居於岐山之下,被封為西伯,即西方諸侯的首領。
3、「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相傳當時天下分為九州,周文王統轄六州,所以孔子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殷朝土地為三份,周文王有其中的兩份。)之說。曹操在此亦說「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說獻帝之世,之所以尚能保持劉漢統緒,是他在不遺餘力而努力維護的結果。
⑻ 誰知道曹操短歌行的賞析
「短歌行」是漢樂府一個曲調的名稱,是用於宴會場合的歌辭。曹操集子里現存《短歌行》兩首,課文選的是第一首。作為一位政治家兼軍事家的詩人曹操,十分重視人才,這首詩抒發了他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
全詩三十二句,分四節,每八句一節。
第一節抒寫詩人人生苦短的憂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當」,對著。「去日」,指逝去的歲月。這四句意思是:在邊喝著酒,邊唱著歌時,忽然感嘆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會兒就幹了,又苦於過去的日子太多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當以」,沒有實在意義,即指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杜康」相傳是發明釀酒的人,這里作酒的代稱。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詩人內心的憂愁還是難以消除。用什麼來消除胸中的憂愁呢?只有借酒澆愁。我們如何理解詩人這種人生苦短的憂嘆呢?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這一點我們可從他的另一首詩《蒿里行》中得到佐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第二節抒寫詩人對賢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問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念之情。這兩句意思是:你的衣領青青啊,總是讓我如此掛念。原詩後兩句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意思是: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使用這種含蓄的話來提醒他們,希望賢才主動來歸。「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聲叨念,表示渴念。這兩句意思是:只因為你的緣故,讓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對心愛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對賢才的渴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引自《詩經•小雅•鹿鳴》,《鹿鳴》是一首描寫貴族盛宴熱情款待尊貴客人的的詩歌。前兩句起興,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歡快地吃著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寫賓客歡宴的場面,這里引用的兩句意思是:我有許多尊貴的客人,席間彈起琴瑟,吹起笙樂。詩人引用這幾句詩,表示自己對賢才的熱情。
第三節抒寫詩人對賢才難得的憂思和既得賢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賢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麼時候才能摘取呢?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由於求才不得,內心不禁產生憂愁,這種憂愁無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前四句詩人把尋求賢才生動地比作「欲上青天攬明月」,藉以表明求賢不得的苦悶和憂思;後四句描寫賢才既得,喜不自勝,歡樂無窮的情景。
第四節抒寫詩人對猶豫不決的賢才的關切和渴望天下賢才盡歸自己的抱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烏鴉向南高高飛。繞樹飛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樹枝可棲息。這四句是說那些賢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無所適從,不知道投靠到誰的門下。詩人希望他們不再猶豫,趕緊到自己這邊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前兩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後兩句借用典故,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說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滿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滿足。周公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悅誠服地來歸順。詩人用「山不厭高,還不厭深。」比喻賢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決心禮賢下士,希望賢才全部歸己,幫助自己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宏圖大願。這幾句畫龍點睛,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藝術表現手法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言志與抒情相結合。詩歌抒發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言志的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詩人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鬱的筆調表現了出來。
引用《詩經》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渴望;引《鹿鳴》中描寫歡宴賓客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期待和禮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前途的關切。以「山不厭高,還不厭深。」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闊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虛心待賢,使天下賢士歸心。
總的說來,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盪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附:《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⑼ 曹操《短歌行》全文
漢代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䜩,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穿青色衣領的學子,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久別重逢歡宴暢談,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9)曹操短歌行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於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於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五是王青的作於招待烏丸行單於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時間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詩詞賞析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
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作者簡介
曹操原本出身於官宦世家,後來成為一方諸侯。他是一位著名的的政治家,對於政治最初的遠見之處便是體現在董卓的身上。曹操看出董卓這個人心懷不軌,並非什麼善良之輩,如果利用董卓的實力來解除危機,事情只會越來越嚴重。果不其然,董卓進京後的操控國家大權,行事暴虐,造成了更大的災難,三國的局勢也因為董卓的出現而拉開了序幕。
曹操深知如果自己想要有一番作為,就需要大量人才的輔助,他的先天條件遠不如袁紹、孫權等人,他沒有強大的背景,更沒有現有的基業,他要想成功就必須憑借自己的奮斗。再加上,他在當時也並非全能之人,實力在他之上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他需要拉攏一大批的有才之人,同自己一起奮斗,光是一人之力很難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
後來,曹操在奉承皇上將都城遷到許縣之後,趁機網羅了大量的人才。曹操對待有才能之人十分的渴望,總是想盡辦法的想要得到,從來不怕別人說。因此,他在招攬人才的時候都是持著禮賢下士的態度。
曹操在選擇人才的時候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方法,他並不是看重虛名的人,也不認為那些名揚四海的人就一定名副其實。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只要有一技之長,絕對會受到重用跟尊敬。
曹操在政治上也很尊重別人的意見,關於一些重大的決定,他總會自覺地詢問眾人的看法,對於一些眾人覺得不可行的決定他都會認真考慮,然後找出讓大家都滿意的答案。對於一些看法略有偏頗的人,他也不會處罰,反而還會鼓勵他們。正是因為他對待賢才這種寬宏大量的行為,才使得他能將眾多的人才留在自己的身邊。
不僅如此,曹操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他立下的嚴明的軍紀,自己都會遵守,他也善於用兵,三國時期各地諸侯都有各自的慾望,導致戰爭不斷,而曹操能在這么多諸侯中脫穎而出,實力不斷擴大,就證明他在指揮作戰方面很有天賦,軍事才能也十分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