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攝影藝術賞析

攝影藝術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00:40

A. 攝影藝術賞析作業答案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
焦距是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
快門是鏡頭前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B
A
C
要求
第一單元
相機的簡介
一、相機的發展歷史二、相機的類型三、相機的基本組成部分四、數碼相機與傳統膠片相機的區別五、本課程需要的相機類型
第二單元
攝影題材
一、人像標准人像、環境人像、生活人像、集體像、人體、兒童人像
二、風光攝影
自然風光、建築攝影、夜景
三、人文紀實民生、民俗、街頭抓拍
四、新聞攝影 政治、突發事件、新聞紀實、體育攝影
五、商業攝影 商品廣告、時裝、商業人像、婚禮、舞台
六、生態攝影野生動物、寵物攝影植物
七、特殊攝影天文攝影、顯微攝影、水下攝影、航空攝影、翻拍
第三單元
攝影大師作品欣賞一、國內攝影家作品賞析二、世界攝影大師作品賞析三、優秀照片應具有的要四、一些和攝影相關的優秀網站(蜂鳥網、色影無忌等)
第四單元
攝影技術
一、修為藝術修養、眼力、溝通
二、基礎曝光、用光、構圖、色彩、黑白
三、器材鏡頭、濾鏡、膠片、相機種類、硬體測試
四、暗房數碼暗房、膠片暗房
第五單元
攝影練習一、分組練習,指導學生按要求進行主題攝影創作二、圖片集中、整理和上交三、品評和討論自己或同學作品
第六單元
後期處理和製作
一、photoshop
軟體的講解和運用
二、其他圖片處理軟體的簡介(光影魔術手、我行我速等)
三、指導學生處理自己所拍攝的作品

人像攝影特徵
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援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只交待被攝者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的情節。而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里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范疇。那些主要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並不很突出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屬於人物攝影的范疇。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於人物攝影。

B. 攝影作品怎麼賞析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欣賞攝影作品。

1、明確的主體。

2、畫面中的其它部分為主體服務。

3、表達盡可能地簡潔。

下面我們配以正反例子,來直觀地感受下這三點。

1、明確的主體。

和很多藝術創作一樣,攝影很重要的一點是——你想表達什麼?

而攝影的主體,直接關繫到畫面的內容,進而影響到攝影的主題表達。

反面例子:

- END -

-----------

更多內容歡迎微信搜索公眾號【攝影貓不斬】查看歷史消息

微博搜索【蔡汶川Swence】私信回復「喵」有100G攝影干貨贈送哦~

C. 如何欣賞攝影作品

請記住,畫家是把東西畫進畫面,而攝影者則是從畫面去掉一些東西。內一張照片應該只有一個趣味中容心,畫面上不能有無用的東西。假如你對某個物體是否有助於畫面抱有懷疑,你就應盡可能地把它放棄掉。」——維利奎克

攝影藝術欣賞的四個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術技巧、藝術表現手法、主題思想

任何攝影作品都可以從上面四個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語言或文字能夠完整描述的,有時候可能你什麼都不懂,但這幅照片感動了你,觸動了你的內心,它就是美的。對你來說,這就是張好照片。

D. 攝影藝術賞析,在線求等正確答案!

  1.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縮寫為SLR camera)又稱作單反相機。

  2.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內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容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

  3.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

  4. 快門是攝像器材中用來控制光線照射感光元件時間的裝置。

  5. C

  6. A

  7. C

  8. 一、刻畫人物外在首先考慮到人物是立體的有職業性的,考慮光的塑造方法應該根據人物的職業特點
    二、刻畫人物內在應該和人物充分的交流,這種交流可以使用語言可以是眼神可以是動作,總之把人物最真實的情感引導出來。

  9. 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形式美、紀實性、瞬間性、科技性

E. 論攝影藝術作品意境

關於攝影藝術作品意境,畢加索曾說過:「藝術是時代的索引,任何一個時代的特殊感情都會誘導出與這些 意境一致的藝術形式。」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攝影藝術日新月異、空前發展,攝影文化的內涵也被賦予了新 的意義:攝影已逐漸成為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意境的手段。

意境,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它不是對客觀對象本 身的反映,而是對對象與主體之間的某種關系的反映。具體地說,意境是人對自己,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 的一種主觀態度和評價,它與人的需要、慾望和理想密切相關,具有強烈的主觀傾向性。意境在審美心理活 動中,一方面,誘發各種心理因素積極參與創造活動,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個環節的心理活動中,使整個 創作活動都感染上意境的色彩。也即在攝影藝術創作中意境是形象思維的一種重要方式,正是意境的誘發,

審美表象才升華為審美意象;在審美感知時,意境就會誘發形象記憶和情緒記憶以及形成一定的意境體驗。

海倫曼澤說過:「視覺藝術的極致,在於利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難以具體化的感情。」同樣,沒有意境便沒有 攝影藝術,在整個攝影藝術中,意境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體驗生活的意境注入
攝影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它的突出特點是把攝影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攝影創作之中,並且「 物化」為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因此,攝影家的內在精神世界顯得尤其重要和突出。故攝影家自身的感受、 意境、思想、心境、願望、志趣等因素,對於攝影創作活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攝影家必須 具有超出常人的豐富意境。杜勃羅留波夫曾經說過,在思想家與藝術家之間,還有這種區別,後者的感受力 要遠比前者生動得多,強烈得多,他們兩者都是根據他們的意識已經接觸到的事實,來提煉自己的世界觀的 。可是一個感受力比較敏銳的人,一個有『藝術家氣質』的人,當他在周圍的現實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 最初事實時,他就會發生強烈的感動。由此可見,作為攝影創作主體的攝影家,對待生活絕不能冷若冰霜, 也不應象思想家、科學家那樣冷靜客觀地對待事物。攝影家藝術修養的全過程,也是培養和陶冶自己深摯的

藝術意境的過程。

藝術意境是伴隨著體驗生活能力、藝術構思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的提高而逐步豐富和深摯起來的,在攝影創 作的全過程中始終充滿著藝術意境,沒有意境的藝術形象是蒼白的、無力的、沒有生氣和神韻的。攝影作品 之所以能以情動人,就在於攝影家在其中飽含著、凝聚著、燃燒著強烈的思想感情,藝術意境之所以成為藝術創作和藝術思維的重要特徵之一,也在於在藝術思維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滲透著、伴隨著與之相應的藝術意境。因為藝術意境是攝影工作者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一種情緒體驗,所以,只有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對生活認識深刻的攝影家,才會在攝影創作中產生深刻而真摯的意境;才會在生活對象面前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浮想聯翩,夜不能寐」的藝術創作激情,才會在攝影作品中表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 歐威特認為自己的攝影創作思想極為簡單:「我力圖使觀眾獲得快樂,但我首先要求的是富有意境、具有人性的照片。
在今天的世界上,太多的事情都是由毫無感情、缺乏人性的人乾的。我的意思是有的照片即使能引人入勝、充滿機智詼諧,技術上也完美無暇,但若不具有個性,那它便失去了作為一張有趣的照片所包含的神韻。」因此,從事這種創造性活動的藝術家必定是具有豐富意境的人。

二、 再現生活的意境表達

攝影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要善於將意境對象化為藝術形象。托爾斯泰認為,藝術創作就是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塑造形象來傳達意境,美國哲學家蘇珊?朗格將藝術創作視為「人類意境符號形式的創造」。攝影藝術創作作為一種意境活動,是用攝影的獨特符號系統來表現人類的崇高意境,因而攝影藝術創作對主體思想意境的表現呈現為一種「表現美」。 攝影家在進行攝影藝術創作時,總是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審視被攝對象,對被攝對象進行審美改造和藝術加工,自覺或不自覺地滲透進自己的態度、情緒和意境。因而,塑造的攝影藝術形象凝聚著主體的審美認識和審美意境。當審美主體直觀到自身的意境時,便會因滿足而獲得美感。創作主體的審美意境直接支配著整個攝影藝術創作過程:從審美體驗、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從審美表象、審美意象到藝術形象,甚至從具體的取景、構圖、布光到後期製作,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主體的態度、情緒和意境,體現著主體的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 審美意境對攝影藝術創作的支配,還體現在主體意境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上。在攝影藝術創作過程中,主體意境的表現有兩種形態:紀實形態和象徵形態。攝影本身的紀實屬性決定了紀實形態是攝影藝術主體意境表現的主要形式。創作主體或「寓情於景」,或「借景抒情」,將主觀意境潛藏在客觀寫實的藝術形象之中。攝影家表現意境,一方面直接抓攝現場瞬間氛圍和人物瞬間情緒,直接拍攝被攝對象的喜怒哀樂悲等意境,深入發掘心靈深處的意境變化;另一方面由於攝影家對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構圖的取捨和光影的控制,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主觀情緒和意境揉進了藝術形象中。而現代攝影諸流派的創作手法來營造「主體意境的表現美」,將主體意境掩藏在點、線、面的構成關系之中,或潛藏在「無明確含義」的象徵符號之中,認為客觀對象只是主觀意境表現的物質依託,只有削弱其現實時空意義,才能滲透進主體的意境,才能將欣賞者的注意力引導到對作品意境的發掘。攝影藝術意境的表現形式有「情景交融」和「情理交織」。我國攝影藝術的意境,與傳統的繪畫和詩歌一樣,多藉助自然景物而呈現為一種情景交融的詩情畫意。攝影家開拓意境,或以「情」傳神;或以「神似」求「形似」;或在「有限的畫面」中表現無窮的「畫外畫」和「像外像」,情和景交融互滲,才發掘出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當攝影家因體驗人生、體驗社會生活而觸發意境,萌生創作沖動時;當這種意境與人類的意境,與時代的意境相通時,感性意境升華為理性意境,轉化為具有客觀必然性的意境,便取得了情與理的統一,呈現為一種在有限畫面中表現出無限理性外延的意境。

三、 攝影作品中的意境交流

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其作品就不能僅滿足於人的視覺愉悅感,而更應去觀照人的心態和揭示人的本質,因此攝影作品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再現客觀事物和形象,而應當考慮如何揉合進作者的意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具有更深邃的內涵。攝影藝術作品作為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其內容不是純客觀再現的生活,也不是逼真摹寫的生活,而是經過藝術概括,飽浸著攝影家思想意境,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的生活,是一種心靈化的生活和心靈物態化的生活。因此有人說史密斯的作品在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懂照片和不懂照片的人,他的影像看不出技術性的語法,只有意境上的的語言,連不識字的人都會產生共鳴。因此,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容不僅包括攝影家能動反映的生活,還包括攝影家對社會生活本質的發掘。概括地說,攝影藝術作品內容的構成,除了呈現的「客觀再現」的內容外,還包括凝聚的「主觀表現」的內容。體現在攝影作品中的主題是攝影家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思想意境,表現著攝影家對社會生活的主觀思考、態度和意境,表現著社會的意境和人類崇高的意境,表現著時代的意境和民族的意境。 攝影藝術作品中的表現形式是創作者得以表現意境的物質基礎,點、線、面的安排,畫面布局的擇取,影調、色調、明暗及形體組合的處理產生了「有意味的形式」,才具有了一定的審美意義,同時也具有了承載或傳遞某種意境的屬性。每一種具體的攝影藝術表現形式都對應著特定的心理感受,都能引起或優美、或抒情、或熾烈、或豪放、或優郁等對應的心理反映和感受,能表達出個人、群體、社會或民族的特定精神,這就構成了「形式的內容」。

在攝影藝術鑒賞活動中,欣賞活動必須建立在對作品直接感受的基礎上。只有首先對作品進行感知,才能讀解和闡釋其內容和意境。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因素一齊呈現在觀眾面前,直接作用於眼睛這種審美感官,讓觀眾充分地感知和盡興地體驗。觀眾的觀賞活動和意境活動正是建立在對影調、色彩和對藝術形象直接感知的基礎上,才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飛躍。因此作品內容與形式決定著欣賞者接納的意境和生發的意境,即進行著意境交流。

四、 鑒賞過程的意境共鳴

藝術欣賞中的共鳴是指欣賞中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欣賞過程中欣賞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相通或基本一致,產生感應交流,引起一種強烈的情緒激動。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對共鳴的描述是:「這種感覺的主要特點在於:感受者和藝術家那樣融洽地結合在一起,以致感受者覺得那個作品不是其他什麼人所創造的,而是他自己創造的,而且覺得這個作品所表達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經想表達的」。
意境的共鳴來自兩方面的移情力,一是創作者「移我情」,將自我意境移入作品;一是意境物態化的作品對於欣賞者,產生「移他情」的魅力。所以藝術傳遞意境是一種雙向運動:一方面是創作主體表現意境;一方面是鑒賞主體體驗意境和生發意境。攝影藝術鑒賞活動中的意境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被攝對象的客觀意境,攝影家的主觀意境及鑒賞者生發的意境。畫面上表現的「被攝對象的客觀意境」其實並不「客觀凝聚著攝影家的主觀

意境,而鑒賞者生發的意境也只是對這種意境的一種反映形式。所以,鑒賞主體的意境活動,歸根結底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體驗畫面表現的意境和潛藏的意境;一是觸境生情,生發的意境。在攝影藝術鑒賞時,鑒賞主體所體驗的意境與生發的意境,往往與創作主體表現的意境和鑒賞客體(作品)呈現的意境存在著不一致的現象。這種「不一致」產生於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客觀因素是指內心意境的復雜性和轉移性。意境往往是多種意境的並存,各種意境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轉化。主觀因素指攝影創作主體的態度和鑒賞主體的態度:鑒賞主體在體驗作品的意境時,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生活經驗、審美經驗、文化修養、審美能力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境、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對畫面意境進行「再創造」。一位西方的美學家舉了一個例子:那些坐在船艙里讀報的人們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想盡快過河,而坐在甲板上欣賞景色的人們都是對旅途的短暫感到遺憾。對前一種人來說,過河是實際目的,對後一種人來說,浸沉於美景的欣賞,超越了他渡河的實際原望,他獲得的是一種審美經驗。如此看來,產生意境共鳴主要看主體的意境態度。
「人們用語言傳達思想,而用藝術相互傳達意境。」作品中的意境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是貫穿攝影藝術中最不可或缺的靈魂。

F. 《攝影藝術賞析》第三次作業

1.新聞攝影
2.全景照片,新聞
3.突發事件,黨政時事新聞,人物專訪,體育攝影
4.「人道主義」或稱之為「人文關懷」

5.社會紀實,社會市井

G. 我們如何正確欣賞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是視覺藝術,其思想要通過具體形象來表達,所以我們在欣賞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入手考慮:

(1)主題。

欣賞攝影作品,首先應看其主題思想。因為作者總是在深有感觸的情況下才產生創作激情的,所以一幅作品總反映著作者的好惡。一幅作品的客觀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作者的認識水平和藝術水平。好的攝影作品應給觀者以強烈的感染,使之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並產生共鳴。

為突出主題,作者必須在實踐、觀察的基礎上,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功夫,並要對所拍的事物精心篩選,把可有可無的東西盡量去掉,當確定了拍攝主體之後,應把其他景物放在從屬地位,並使之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為了突出主題,作者有時也藉助於「標題」。一個恰當的標題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要求標題能高度概括,用字宜少不宜多,以含蓄、耐人尋味並能引起人們的豐富想像為好。

(2)明暗。

對攝影藝術來說,明暗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正是由黑白以及無數深淺不同的灰色層次或彩色攝影中深淺不同的各種顏色,形成了照片上可見的形象。基於不同深淺的顏色在生活實踐中帶給人們的不同感受,如明朗的天空使人心情舒暢,陰雲密布讓人郁悶憂傷,攝影藝術總是巧妙地運用明暗的變化力求使作品能夠更強烈地感染、打動觀眾。

明暗的處理在攝影作品中常表現為「影調」。一般地說,以白和接近白的淺灰為主的照片為「高調」,以黑和接近黑的深灰色為主的照片為「低調」,介乎二者之間的為中間色調。高調讓人感到歡樂、明快和純潔,所以多在拍攝兒童題材、醫務工作、美麗風光的人採用;低調使人覺得莊重、嚴肅和陰沉,所以經常在拍攝老人肖像或隆重的場面時採用。

(3)角度。

不同人拍攝同一題材,其作品的藝術效果可能會有很大不同,除去其池因素外,拍攝的角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或側或正,或俯或仰,表面看來似乎是純技術問題,其實在角度的選取上,常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例如《衣索比亞大飢荒》、《里根夫婦與兵馬俑》等。

(4)構圖。

這是攝影的基本要求,對稱均衡能給人以穩定感,我們說的對稱均衡包括上下、左右、大小、呼應和色彩等方面。客觀事物並不都是處在對稱均衡之中,攝影者應在創作活動中妥善地加以處理。我們所提的對稱均衡主要是在觀眾視覺上、心理上的作用,而不是像天平一樣的對稱均衡。如果是那樣就必然是機械的、單調乏味的,因此不能有美感。在這方面好的作品如《美蘇首腦會談》、《烏干達旱災的惡果》等。

(5)節奏。

一幅照片不能把畫面安排得密不透風,使觀眾感到沉悶和壓抑,應該像一首好詩或樂曲一樣具有一定的節奏。為達到這一目的,作者應巧妙而妥善地處理客觀景物,從而給觀眾以舒暢的動感。

在欣賞攝影作品時,以上談到的諸方面中,主題居於重要地位,其他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應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高度統一。我們這樣說也絲毫不貶低攝影藝術的表現技巧,相反正是有了高超的技巧,才會使好的內容得到完美的體現。

H. 攝影藝術賞析

攝影來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以照自相機和感光材料為工具,運用畫面構圖、光線、影調(或色調)等造型手段來表現主題並求得其藝術形象。本單元是數碼攝影技術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介紹了攝影藝術的形式特徵,讓我們初步了解了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以及藝術攝影作品中的唯美作品和風格派作品。同時通過對八個作品的賞析讓大家對攝影藝術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I. 誰幫我寫攝影藝術欣賞的論文啊欣賞1到2副照片 寫1000字論文

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
一、美術欣賞教學的特徵
許多教師有這樣的體會,欣賞教學難於藝術實踐教學,而現代作品欣賞則更難。這也許因為在欣賞傳統的再現性作品時,有關史料和作品內容豐富了教學內容,符合了學生追求現實意識和經驗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種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現代表現性作品欣賞的著眼點不能直接為日常意識所接受,學生一時無法超出現實經驗和欣賞習慣的閾限,因而使教學發生了困難。對「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體驗並不是日常意識和習慣所能企及的,審美意識的形成需要有個學習的過程。這並不是說對再現性作品的欣賞不是一種審美意識的活動,但一個不具有較強審美意識的人,往往能欣賞前者而不能欣賞後者。曾在上海舉辦「法國250年繪畫作品展」會上,從男女老少、 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發現,人們似乎都能順利地欣賞這類寫實作品。然而,另一個事實卻讓我吃驚,在「畢加索」、「米羅」的畫展上,許多學美術專業的學生都向我提出這樣疑問:「這些畫好在哪裡?」而不是提出「我感覺到了什麼」等評價性的意見。他們大有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的情緒。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觀者的評價標准尚未建立在審美價值的基礎上,當面對著新的審美現象時,其評價標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舉的事實可以說明,從審美意識出發去評價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發審美體驗的形式因素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旦我們認識到,教學必須要達到這一目的時,那麼再現性作品欣賞和表現性作品欣賞教學所碰到的困難是相同的。
我們已經知道,欣賞教學具有三個主要功能——認識、教育、審美。然而,這個屬於審美范疇的教學離開了審美功能,專注於認識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賞教學的要求?假如,我們從倫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銅盔的金屬質感,能否成為幫助學生認識某種物理屬性的輔助教材;假如,一幅畫講述的是某些倫理道德、社會思想和時代精神性的內容,是否可以作為一種傳達思想觀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課的教學內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問,欣賞教學本身的特徵是什麼?也許我們教學最終都是一種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過藝術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審美體驗是欣賞教學的主要特徵。從欣賞中不斷獲取多種功用是審美欣賞中繼發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學科教學中,偶爾得到一些類似藝術中審美感知的內容一樣也是繼發性的作用,並不是該教學的主要特徵。
參考書目
列·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托馬斯·門羅《走向科學的美學》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
閻增武《美學原理導論》黃河出版社
高中美術選修課(實驗本)《欣賞基礎》、《美術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