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清明的賞析

清明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8 00:15:57

❶ 什麼是清明文化賞析

一提起清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明節。在民間,清明節是備受人們重視的一個節日,所以有關清明的歷史文化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其他節氣之上。

1.清明詩詞鑒賞寒食日題杜鵑花【唐】曹松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清明節插柳枝、賞杜鵑,經常受到詩人歌詠。這首詩的意思就是杜鵑花怒放枝頭,給禁火的清明節帶來了「火焰」。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題:「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唐】自居易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之稱。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肅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裡,「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城東即事【唐】王維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寒食城東即事》,描繪了人們在清明節紛紛走出戶外,踢球、盪鞦韆,十分熱鬧。王維還感慨說,年輕人應該每天出去遊玩,何必要等到清明節呢?寒食【唐】韓翊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的這首詩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有所不同,它明顯地被賦予了些許政治色彩。唐代於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於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並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

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吊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

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凄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宮詞【五代】花蕊夫人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斗雞場。

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的女濤人,青城(今都江堰)人,為後蜀主孟昶的貴妃,幼能文,尤長於宮詞。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有清新朴實之作。

清明之際,皇宮里舉行斗雞比賽,還用十床被子當做賭注,可見玩興極濃。千載之下,讓今人感受到清明節的獨特魅力。

拋球樂【宋】柳永曉來天氣濃淡,微雨輕灑。

近清明,風絮巷陌,煙草池塘,盡堪圖畫。

艷杏暖、妝勻開,弱柳困、宮腰低亞。

是處麗質盈盈,巧笑嬉嬉,手簇鞦韆架。

戲綵球羅綬,金雞芥羽,少年馳騁,芳郊綠野。

占斷五陵游,奏脆管、繁弦聲和雅。

向名園深處,爭泥畫輪,競羈寶馬。

取次羅列杯盤,就芳樹、綠陰紅影下。

舞婆娑,歌宛轉,彷彿鶯嬌燕奼。

寸珠片玉,爭似此、濃歡無價。

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飲竭仍解金貂貰。

恣幕天席地,陶陶盡醉太平,且樂唐虞景化。

須信艷陽天,看未足、已覺鶯花謝。

對綠蟻翠蛾,怎忍輕舍。

柳永(約987~l 05 3),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宦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創作了大量的慢詞長調,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敘和運用白描手法,語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諧優美,有詞集《樂章集》。

柳永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清明節的一幅情景,以寫景物為中心,同時渲染出了濃厚的冶遊氣氛,營造出了歡樂協調而又生機無限的氛圍:巷陌煙草,弱柳艷杏,寶馬畫輪,妙舞清歇,儼然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

江城子【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一首寫於清明時節悼念亡妻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這是楊萬里清明上墳祭奠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了上墳的路上那凄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靠的感覺。所以「只愁余」。

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字山谷,號山穀道人。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游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著有《山谷集》。

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不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深刻,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此詩看似寫景,其實處處寫心境。「半出城」「收拾去」、「屬流鶯」等語句,說明清明時節,天曠地野,盡管春色宜人,卻哪有好的心情12.清明民間諺語因為清明前後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時節,因此清明諺語除少數與氣象有關外,其餘多以農事耕作為內容。

清明前,去種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穀雨。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

清明出現大頭鮭,白帶魚跟在後面追。

清明秧子穀雨花,立夏苞谷頂呱呱。

二月清明你莫趕,三月清明你莫懶。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響雷頭個梅。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贏。

清明曬干柳,撐死老黃狗。

清明穀雨風,凍死老家公。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掛屋角。

❷ 有關清明的詩句及賞析

《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傾盆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2)清明的賞析擴展閱讀

清明節的名稱來由得名於節氣,與此時天象物侯的特點有關。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生氣始盛,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潔齊而清明。

《淮南子·天文訓》中講:「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期內。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❸ 清明(杜牧)的賞析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❹ 《清明》(唐 杜牧)的賞析

[注釋]

1. 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2. 借問:請問。

3. 遙指:遠遠地指著。

[簡析]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 雨」的特徵(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斷魂」,指內心十分凄迷哀傷而 並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趕路,心裡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於是他問路了:「借問酒 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於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 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像。
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後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❺ 清明節的精彩賞析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問
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

1| 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後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像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2 | 第二就是記述寒食節的由來的詩,關於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3 | 白居易還有一首《清明夜》: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點評】《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遊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4 | 唐代詩人張繼的《閭門即事》: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5 | 《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點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
6 | 唐代詩人韋庄,《長安清明》:
《長安清明》
唐·韋庄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點評】忽然之間,已經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路上駿馬亂叫。綠楊叢里,鞦韆上下飛舞。遊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7 | 宋代程顥,《郊行即事》: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點評】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緻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裡獨有的現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裡最先出現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游戲也寫進了詩里,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於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8 | 《途中寒食》,來自唐代宋之問: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點評】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後,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9 | 唐代韓翃,《寒食》: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並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10 | 明代王磐的《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點評】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遊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遊玩勝地。穿過蓊蓊鬱郁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鞦韆,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清明節來了,不要忘了去祭奠一下逝去的親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幾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兩杯薄酒,寫生畫畫或吟幾首詩,都不失為一種專屬於中國人的特別體驗。

❻ 賞析古詩《清明》,300字左右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怎見得呢?「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

❼ 《清明》有哪些好句賞析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專家何處有?牧屬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6、《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7、《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❽ 清明節的詩句和賞析

一、《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

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後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像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二、《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賞析: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

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並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三、《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代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賞析: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遊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遊玩勝地。穿過蓊蓊鬱郁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鞦韆,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