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登高賞析筆記

登高賞析筆記

發布時間: 2020-12-27 17:35:39

1. 《三國演義 》的5篇讀書筆記

第一章
(李肅攜帶金銀珠寶和赤兔馬來見呂布,先將赤兔馬獻上。)
呂布:「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
李肅:「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
布置酒相待,酒酣。
李肅:「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
呂布:「兄罪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
李肅:「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
呂布:「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
李肅:「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
呂布:「恨不逢其主耳。」
李肅:「''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呂布:「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
李肅:「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禮賢下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
呂布:「某欲從之,恨無門路。」
肅取金珠玉帶列於布前。
呂布:「何為有此?」
李肅:「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將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
呂布:「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
李肅:「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
呂布:「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
李肅:「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
呂布:「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
李肅:「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是夜,呂布殺丁原而投董卓。

主要內容:
李肅游說呂布殺丁原投董卓

感想:
凡勸人反叛,本是最難啟齒之事,可偏偏這段勸辭,說得花團錦簇,先用赤兔馬拉近關系,換取感激,然後借「與兄少得相見,令尊卻常來相會。」一句,將話題引到丁原身上,誘其吐露心跡,順坡下驢進一步釣出「恨不逢其主耳」這句心底話。再由「逢其主」切入正題,話題自然就談到了董卓身上,此時再取出金銀珠寶並告之赤兔馬也是董卓所贈,使其將感激之情轉移到董卓身上,誘發其對投奔董卓之後的前程產生極大幻想。最後以「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爾」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微妙地傳遞了信息。然而「我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這句話卻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從呂布自己嘴裡說出,實在妙不可言。這篇說辭的藝術特色就在於挖坑設套這四個字,李肅的每句話就是一個個坑,一個個套,每每能將對方納入自己設置的話題范圍內,引誘對方說出自己想聽的話。李肅不愧是勸人背主投敵的行家。要論三國第一說客,李肅實質名歸。

好詞好句:
龍駒、擎天駕海、探囊取物、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禮賢下士、賞罰分明、涓埃之功、事不宜遲。

第二章
「操教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主要內容:關雲長溫酒斬華雄

感想:
若平庸之輩來寫這段,勢必會從正面大肆渲染關羽與華雄戰斗之激烈,作戰之勇猛。然而此段文字,僅寫到眾諸侯的從耳朵里聽來和其酒尚溫這一現象,關羽威風凜凜,武藝超群的大將形象立馬躍然紙上。

好詞好句: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第三章
王允游說呂布殺董卓
允曰:「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故久未得與將軍一見。今日太師駕歸郿塢,只得扶病出送,卻喜得晤將軍。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嘆?」
布曰:「正為公女耳。」
允佯驚曰:「許多時尚未與將軍耶?」
布曰:「老賊自寵幸久矣!」
允佯大驚曰:「不信有此事!」
布將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語;良久,
乃言曰:「不意太師作此禽獸之行!」
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議。」
布隨允歸。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將鳳儀亭相遇之事,細述一遍。
允曰:「太師淫吾之女,奪將軍之妻,誠為天下恥笑。非笑太師,笑允與將軍耳!然允老邁無能之輩,不足為道;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布怒氣沖天,拍案大叫。
允急曰:「老夫失語,將軍息怒。」
布曰:「誓當殺此老賊,以雪吾恥!」
允急掩其口曰:「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
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允曰:「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制。」
布曰:「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
允微笑曰:「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
布奮然曰:「非司徒言,布幾自誤!」
允見其意已決,便說之曰:「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決,司徒勿疑。」
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禍。」
布拔帶刀,刺臂出血為誓。
允跪謝曰:「漢祀不斬,皆出將軍之賜也。切勿泄漏!臨期有計,自當相報。」

主要內容:
董卓禍亂朝廷,司徒王允為除掉他,設一美人計,將府中歌妓貂蟬先嫁與呂布,後賜予董卓。貂蟬於中取便,最終離間他父子反目成仇。此段即為王允巧勸呂布殺卓。

感想:
王允抓住了呂布、董卓皆為好色之徒這一弱點,不用軍事,不動干戈,即讓董賊死於紅粉佳人之手。這篇說辭,精彩絕倫!先佯裝不知,繼而故作大驚失色以激怒呂布,接著裝無辜,待呂布表露心跡後,又推波助瀾,呂布說到為難之處,一句「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徹底打消其顧慮,接著以至公至正的君臣大義堅定其殺卓之心。短短幾句說辭,每每根據呂布的情緒變化,或輕或重,或緩或急,如河水之流,遇巨石阻擋則激起千層浪花,遇微風徐來則呈現波光粼粼,遇懸崖斷路則一瀉千里,遇平坦之途則涓涓細流。

好詞好句:
老邁無能、蓋世英雄、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青史傳名,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第四章
郭嘉入,操曰:「公來何暮也?」
嘉袖出一書,白操曰:「袁紹使人致書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孫瓚,特來借糧借兵。」
操曰:「吾聞紹欲圖許都,今見吾歸,又別生他議。」
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乃問嘉曰:「袁紹如此無狀,吾欲討之,恨力不及,如何?」
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

內容:
曹操與張秀作戰,袁紹乘機入侵許都,曹操急忙撤軍回守,紹見操防守甚嚴就改變主意去打公孫瓚,致書曹操借糧借兵,詞意傲慢,曹操有滅袁之心,恨力不及。郭嘉就提出這篇十勝十敗之論,意在激勵曹操,鼓舞士氣。

感想:
郭嘉投奔曹操之前是在袁紹手下做事的,當時紹強操弱,郭嘉卻能獨具慧眼,認為袁紹只是表面強大,不懂用人之法,非成大事之人,毅然決然離開了袁紹。正因為對其性格了如指掌,才能分別從其待人、接物、處事、肚量等方面作出極為透徹的分析,洞若觀火,如金石之言,擲地有聲。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操能有郭嘉為謀士,正是對這句話的經典詮釋。

好詞好句:
繁禮多儀、體任自然、外寬內忌、外簡內明、恤近忽遠、慮無不周、聽讒惑亂、浸潤不行、以少克眾、用兵如神。

第五章
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詳。」
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
操曰:「休得過謙。」
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於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
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
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
玄德曰:「如張綉、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內容:
國舅董承受獻帝血字密詔以圖曹操,夜訪劉備共謀此事。劉備恐曹操發覺,每日種菜澆地,讓曹操誤以為自己本無大志,乃韜光養晦之計。曹操不知虛實,故借酒後與之共論當世英雄,探其底細。

感想:
曹操表面上與劉備共論天下英雄,實則是試探他是否胸懷大志。對於曹操的動機劉備心如明鏡,怎麼辦呢?只好裝傻充愣,拿些不著調的人以搪塞曹操,曹操也不傻,一問沒試探出,便再問

試探,面對這步步緊逼,劉備從容應答,最後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觀聽了這句是何反應。那劉備先與董承密謀,聽了這話還以為事情泄露,安能不心虛吃驚?還好急中生智,借聞雷受驚一事隱瞞了過去。這篇對話,將曹操老奸巨猾的奸雄本色,和劉皇叔心思縝密,從容淡定的機智形象,活脫脫展現在讀者面前。

好詞好句:
陰雲漠漠、冢中枯骨、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威鎮九州、血氣方剛、守戶之犬、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2. 杜甫《登高》的寫作背景

讀古今詩詞,總覺得七律有獨特的韻味。絕句篇幅覺得小了,四句還沒有品賞出味道來就沒了。而五律雖然有了八句,但因句子是五字,中間容不下多少轉折波瀾,唯有這七律,才符合慢慢地坐下來品賞。



古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極其推崇這首詩,一些詩論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點評,這里就不做過多的距離。總而言之,杜甫的《登高》和崔顥的《黃鶴樓》都是好詩,值得仔細品賞。

3. 10篇讀書筆記

駱駝祥子:
長篇小說《駱駝樣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慶春,宇含於.滿族人.他出生於北京城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1924年,老舍赴英國相田任漢語教師,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裡,他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並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會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頭戲《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自鄉間,日益凋蔽衰敗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他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創立新的生活。他試過各種工作,最後選中拉洋車。這一職業選擇表明祥子盡管離開了土地,但其思維方式仍然是農民的。他習慣於個體勞動,同時又渴望有一輛像土地那樣靠得住的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給了祥子實現志願的機遇,經過三年奮斗,他買上了車,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搶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的夢想,盡管他對自己的追求不無懷疑,幾度動搖,但仍然不斷振作起來,再度奮斗。應該說,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構成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內容。而搏鬥的結局,是以祥子的失敗告終的,他終於未能做成擁有自己一輛車的夢。這部小說的現實主義深刻性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嚴酷的生活環境對祥子的物質剝奪,而且還刻畫了樣子在生活理想被毀壞後的精神墮落。「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村青年,就這樣被改塑為一個行屍走肉般的無業遊民。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小說並沒有迴避祥子與虎妞之間的本能慾望與一點點相互依戀之情,但同時也深刻地描寫到,即使是這樣的男女之情,也同樣建基於金錢利益關系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終把錢拿到自己手上,「錢在自己的手中,勢力才在自己身上。」虎妞與祥子的結合,無疑加劇了祥子的悲劇。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范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

《駱駝祥子最初發表於《宇宙風》雜志1936年,1955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的單行本,老舍曾做了刪改,刪去了舊版第二十三章的後半部分與第二十四章的全部。八十年代出版的《老舍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則又恢復了舊版原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一種積累。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面對。這是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感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生動地描寫了一代工人階級青年在苦難中誕生、在斗爭中成長的過程;在風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資本家、反動哥薩克、外國侵略者的重重壓迫下,他們懂得了愛和恨,增長了知識,煉就了堅韌頑強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風暴中,經過共產黨的教育,百煉成剛,從自發的反抗者逐漸鍛煉成了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保爾的英雄主義是早期布爾什維克的理性真誠,個人價值和集體事業在觀念上處於和諧狀態。小說不僅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來塑造這位主人公,還通過激動人心的獨白、發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這種赤誠情懷。
整部小說的主要價值,正在於塑造了保爾這樣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然而十九世紀英國的運動中,雖然早以出現了無產階級文學的萌芽。但那主要是詩歌。至於其他的古典作家,他們對舊社會腐朽黑暗的揭露盡管非常深刻,但他們沒有塑造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正面人物形象。保爾的出現,無論是形象的高大或形象的純真質朴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高峰。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後,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他的一生是有多大影響的。就說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保爾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麼使自己繼續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上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能在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的動力是什麼?是毅力!年輕的保爾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願意放棄工作,這就是毅力的力量!

4. 培根隨筆好段好句摘抄

好句:
1.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

2.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3.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為他們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

4.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

5.如果民眾講的比上層人物講的更真實可信,這不必奇怪,因為民眾講話不用擔風險 。

6.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7.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那位復仇的女神。

8.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9.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10.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11.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12.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們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13.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人墮落毀滅!

14.慣於作假其實只是一種因軟弱和不動腦筋而促成的狡猾,並不是高超的策略 。

15.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16.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17.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不是在我們的背後。

18.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19.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20.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

21.美貌倘若生於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好段:
1) 公眾的嫉妒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可能蔓延的疾病,正如傳染病可侵入健全的肌體並使之犯疾一樣,國民一旦產生這種嫉妒,他們甚至會反對最合理的國家行為,並使這些行為背上惡名;而為此採取籠絡民心的舉措也幾乎無濟於事,因為這正好表明當局害怕嫉妒,軟弱可欺,結果造成的損害更大。這也像通常的傳染病一樣,你越怕它,它越要找上門來。這種公眾的嫉妒似乎主要是針對高官大臣,而不是針對君王和國家本身。但有一條千真萬確的規律,那就是如果某位大臣並無甚過失卻招來公眾強烈的嫉妒,或是公眾的嫉妒在某種程度上是針對一國之所有大臣,那嫉妒的矛頭(雖隱而不露)實際上就是指向國家本身了。——《論嫉妒》
2) 登高位而德行愈增,此乃高潔之士的明顯標志,因高位顯職實則(或曰應該是)德行之所在;猶如自然界中,萬物疾動而奔其所,一旦各就各位則靜然處之,德行亦是如此,追求顯職時則動,問鼎高位後則靜。一切升遷騰達均須循小梯迂迴而上,上升時若遇派系分攘則不妨加入一派,然登頂後必須保持中立,無朋無黨。追憶前任時應持論公允,言辭審慎,如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將欠下一筆自己卸任後非還不可的舊帳。若有同僚,應予以尊重,寧可在他們不想求見時召見他們,也不要在他們有事求見時將其拒之門外。在與人私下會談和答復私人請求的時候,切莫時時想到或念念不忘自己的地位,最好讓別人去說:此公為官和居家真是判若兩人。——《論高位》
3) 君王亦不可憑產生不滿的痛苦大小來估量危險,因為在最危險的不滿情緒中恐懼的成分往往大於痛苦,而「痛苦是有限的,但恐懼無限」。再說迫於高壓,使人產生忍耐力的痛苦也會使人喪失勇氣,但對恐懼來說則不然。——《論叛亂與騷動》
4) 欲行事者須知,看上去不足懼的危險往往並非不足為懼,令人虛驚一場的為則歷來都多於逼迫人的危險。——《說時機》
5) 語言猶如展開的掛毯,心象意念都顯現在其圖案之中;而思想則如未打開的掛毯,心象意念只是被裹在裡面。——《論友誼》
6) 應經常審視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習慣,若判定某種習氣有害,則須設法逐漸將其戒除;但若發現因改變某習性而引起不適,你也不妨故態復萌;因為很難區分何為公認的有益於健康的習慣,何為對你個人有益並相宜的習性。日常生活中應該無憂無慮,自得其樂,此乃延年益壽的秘訣之一。至於人之所感所思,當避免忌妒、焦慮、憂憤以及過度欣喜和暗自悲傷,亦當避免思其力之所不及、其智之所不能。應該讓心中懷有憧憬,懷有仰慕和驚嘆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奇感;還應讓頭腦中充滿莊重而多彩的思考對象,如歷史、深化以及對自然的研究。——《談養生之道》
7) 若對別人確信你懂得的事偶爾佯裝不知,那下次你對不懂之事保持沉默別人也會以為你懂。——《談辭令》
8) 人之本性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感情強烈之際和新的嘗試之中,因獨居時不必矯揉造作,激動時會忘掉其清規戒律,而在新的嘗試中則無慣例可援引。——《談人之本性》
9) 須知一個人若是在言談舉止上太煞費苦心,他就會失去其應有的風度和魅力,因為風度魅力之展現必須自然大方而無矯揉造作。有人的舉手投足像每個音節都推敲過的詩行,可一個在雞毛蒜皮上絞腦汁的人又何以能領悟宏旨大義?——《談禮節與俗套》
10)贊賞別人就是褒揚自己,因為別人被你贊賞之處要麼比你出色,要麼比你遜色。而如果他比你遜色而受到誇獎,那你就更加值得誇獎;如果他比你出色而未受到稱頌,那你就更不值得稱頌。——《論虛榮》

5. 古詩《登高》的讀後感悟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賞析
此詩選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歷二年)秋在夔州時所寫。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舊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台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迴翔。首聯兩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且句中自對,無一虛設。這是詩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構成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登高而望,江天本來是開闊的,但在詩人筆下,卻令人強烈地感受到:風之凄急、猿之哀鳴、鳥之迴旋,都受著無形的秋氣的控制,彷彿萬物都對秋氣的來臨惶然無主。「風急」,夔州位於長江之濱,三峽之首的瞿塘峽之口,素以水急、風大著稱。 「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凄厲。當地民謠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台。頸聯是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頓挫之神。詩人從空間(萬里)、時間(百年)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聯雄闊高渾的對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脈搏。語言極為凝煉,乃千古名句。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八意」,即八可悲:他鄉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萬里作客,三可悲;又當蕭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齒,一事無成,五可悲;親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獨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銷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聯轉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猶言困頓衰頹,狼狽失意。 新停濁酒杯:一般解釋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種動作狀態延續途中的一時中斷,這一句是說,我一人登台,獨飲濁酒,無親朋相伴,慢慢舉起銷憂解愁的酒杯,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飲酒不斷、未曾有過停杯體驗的我,不禁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現。「濁酒」是相對於「清酒」而言,是一種帶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時稱之為「醪」。

6. 登高 杜甫 賞析每一句賞析,要簡短,字少,謝謝

一、古詩《登高》賞析: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詩藪》)。

二、古詩原文

《登高》

作者:杜甫(唐)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三、白話譯文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6)登高賞析筆記擴展閱讀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

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

而就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7. 古詩的賞析 謝謝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朴的散文,有時幾如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天凈沙秋思;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西江月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發。因為夜裡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里,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信息。
下片筆鋒一轉,進入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寫遠望之所見:"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雲四起,透過雲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經灑向山前,那麼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後的。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於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裡,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在眼前,這該叫人多麼高興阿!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盪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盪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准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裡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緻,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嚮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遊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並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於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裡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於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後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於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並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慾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後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像白居易那樣,並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次北固山下
此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盪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

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里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美的

觀滄海
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於是藉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是這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於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於地質變動,沉於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盪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8. 登岳陽樓 登高 月夜憶舍弟 讀書筆記

《望岳》

《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

《洗兵馬》、《有感》、《麗人行》、《三絕句》、《病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夔州書懷》、《往在》、《草堂》、《遣懷》,

《兵車行》、《又上後園山腳》《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歲暮》等。《前出塞》、《後出塞》《春望》、《劍門》。

杜《屏跡》、《為農》、《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後游》、《春夜喜雨》

《月夜》《月夜憶舍弟》《戲為六絕句》、《偶題》、《解悶十二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八處士》、《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春望》、《天末懷李白》、《後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杜工部集》、《九家集注杜詩》、《杜工部草堂詩箋》、《分門集注杜工部詩》。《箋注杜工部集》、《杜詩詳注》、《杜詩鏡銓》、《讀杜心解》。《唐書》《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唐宋之部》。《杜臆》、《讀杜詩說》《杜甫研究論文集》。《杜甫傳》《杜甫研究》、《杜甫詩論》《少陵先生年譜會箋》《杜甫年譜》。

9. 讀書筆記·帶元巨資摘抄 賞析 讀後感的50~100字 就行 還要好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保爾 柯察金那頑強的品格多麼令人欽佩!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

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書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麼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

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記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家卻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媽媽因病卧床不起。聽著孩子們在外面的嬉鬧聲,我的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淚來。媽媽見我落淚了,指著床頭的書說:「軒軒,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看完了嗎?」我再次把這本書翻閱,保爾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對,我該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應該為家人分憂解難,決定下廚做飯菜。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緊緊拉住我的手說:「你真是咱們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我指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說:「是它教會我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記得學過一篇課文《傷仲永》,說的是方仲永由一個天才變為普通人的事實,文中也著實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同上文相比,文章的主人公在前面的表現當然截然不同,但後面的結果卻更出人所料,一個從天才降為凡人,另一個由不爭氣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無產階級的英雄,打造出這天差地異的結果的,應該就是後天教育與個人努力造成的吧!
只有在磨難中歷練過得人才能成才,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深刻含義吧!而且本文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此書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強忍著病痛,歷時三年才完成此書,也是想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擁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班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吧!
我想,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 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向別人買了二十幾張游泳票,中午,媽媽騎自行車送我回去奶奶家吃飯,過了一會兒,媽媽叫我把這十張游泳票給姨媽,我到了姨媽家的時候,我就順手把游泳票給了姨媽,轉眼就跑回奶奶家,忽然,姨媽打電話給媽媽,姨媽說:「怎麼這些游泳票少了這么多的?」媽媽問了問我,說:「不知道,我女兒說她沒有拿。」姨媽奇怪地問:「這么現在才只有五張啊。」媽媽重復地問了我好多遍,媽媽說:「不知道。」媽媽用安慰的對我說:「你有沒有拿到啊?怎麼姨媽說會不見了的?」我哭著說:「我反正沒有拿,你不相信我就算咯。」後來,姨媽打電話對媽媽說是姨丈拿,媽媽後來向我說了對不起,我也說了不用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深受著廣大學生的青睞,帶著對這本書的好奇,一同隨著主人公走進了這本書中。
全篇著重描寫了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惡劣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個孤零零的大活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於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說會兒話都做不到。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可以在這凄涼的環境中久久地掙扎。可是他承受住了這個打擊,發揮出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厲害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於消極還是積極,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裡解脫了出來,學會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現實,去改善現狀。
但是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說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大小般的事情也會輕易地被其打倒。經常從報紙和電視上得知,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其中的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了幾句、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或者是老師批評嚴厲了些,有些人甚至還抱著「視死如歸」的氣勢,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是多麼的可笑並且可悲呀!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小學的時候,我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情而被老師批評,由於想到我出發的意圖是好的,心中有著說不出來的委屈,那幾天上課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因為當時的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才會冒出那麼多荒誕的念頭,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被老師批評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如果自己做事再小心謹慎一點,也不至於被人誤會,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快樂等著你去收獲!
曾經聽過一個名人說過: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則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這句話鼓舞著我向人生的光明看齊。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夠把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把困難化為前進的動力。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因,並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這樣做不但徒勞無獲,而且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你的傷害將會更深一層。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將來的每個挑戰,並且出色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老城裡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要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像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作品本生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讀罷這本書,我對祥子的評價為:祥子是一個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話說:「路慢慢之遠兮,吾將上下之求索。」他為何不再尋求新的路,而成為社會的人渣,敗類?他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謀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為他是農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對他的打擊,他放棄了。所以釀成了書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後果啊!

明天會怎樣?我不得而知。而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10. 讀書筆記——好詞好句評析

好詞
校園 校舍 教室 操場 跑道 安靜 喧嘩 嘈雜 潔凈 干凈 整潔 歡樂 玩耍 做操
運動場 田徑場 綠茵茵 靜悄悄
生機勃勃 生機盎然 生機勃發 春色滿園 灑滿陽光 人聲鼎沸 書聲琅琅 熱鬧非凡 垂柳依依 林蔭小道
你追我趕 歡聲笑語 環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奮發向上 茁壯成長 三五成群 熱鬧歡騰 款款清歌

好句
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花園,多麼美麗,多麼可愛,我們在這里茁壯成長。

我們走進教室,只見窗口那裡不斷地滾進濃霧,教室里簡直就像一個大蒸籠。

春天使大地煥然一新,春天給學校滿園春色,春天給我們歡樂和希望,催促我們奮發向上。

校園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紅柳綠的春天,花繁葉茂的夏天,楓紅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昔日四座破爛的校舍不翼而飛,嶄新的教室和會議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圍牆裡面,小巧玲瓏的傳達室守衛在大門西側。

在學校的中院有一個菱形的金魚池,裡面有許多紅色的小金魚,它們在清清的水裡追逐著、嬉戲著。

描寫高山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好句
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秋天 秋分 秋季 中秋 秋色 秋收 秋雨 秋果 秋霜 暮秋 秋野 初秋 晚秋 金秋 秋日
秋高氣爽 秋雨綿綿 金秋季節 秋風蕭瑟 秋風送爽 層林盡染 天高雲淡 秋雲冬來
重陽登高 枯枝敗葉 秋草枯黃 桂花飄香 秋熱如晨 中秋賞月

好句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麼羞澀,夏那麼坦露,冬那麼內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麼嫵媚,夏那麼火熱,冬那麼含蓄。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春一樣可愛,同夏一樣熱情,冬一樣迷人。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

描寫高山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好句
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描寫潮汐的好詞好句好段
佚名

好詞
海潮 海浪 退潮 江潮 夜潮 潮水 潮聲
風狂海嘯 水天相接 驚濤拍岸 浪拍礁石 浪花洶涌 席地而卷 奔騰翻卷 雷霆萬鈞 漫江沸騰 波濤萬頃 聲如金鼓
水花飛揚 亘如山齒 奔騰叫囂 隆隆聲如雷 空中如細雨

好句
海潮像沖鋒的隊伍一樣,鼓噪著,吶喊著,拚命地沖上沙灘。
潮頭有數丈之高,一涌而至。

瘋狂的潮汛充滿令人戰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測的神秘。

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軍萬馬席地而卷,在吶喊、嘶鳴中向下游奔去。

海潮狂暴得像個惡魔,翻騰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節奏。

狂潮拍石,十裏海岸同時金鍾齊鳴,鏗鏗鏘鏘,很有節奏。

春潮漲了,像家鄉的松濤聲,像母親召喚女兒的聲音。

暗綠色的海水,捲起城牆一樣高的巨浪狂涌過來,那陣勢真像千匹奔騰的戰馬向著敵人沖鋒陷陣。

潮聲像大海的詩韻,滿含著哲理和啟示。

那意境,如春風輕拔琴弦,如暮花飄落柔波。

那漲潮或落潮時,那一聲聲有節奏的拍打海灘的聲響,宛如慈母拍嬰兒入睡發出的催眠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