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夜

賞析夜

發布時間: 2020-12-18 07:24:22

A. 賞析春夜洛城聞笛前兩句

《春夜洛城聞笛》的前兩句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賞析版:"誰家玉笛暗飛聲"一句從權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B. 賞析春夜洛城聞笛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暗」與「誰家」呼應,更添不回可知和不可言的效果,歷答代注釋家多以為「暗」字有化客體為主體之妙,是為此句的句眼,活化了笛聲,賦予了其生命力;「滿」字與「散」字承接,笛聲隨春風散去,東南西北,極言笛聲散布之寬泛,暗合後面「思鄉」之深切,埋下伏筆,同時,「滿」字從詩人個體提升至整個洛陽城,時空上又上升了一個維度,更能寫出鄉愁的濃郁。

C. 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夜雨寄北的最後兩句

1;韓愈的詩大多艱澀冷峭。這首詩卻一反常態,沒有一個冷僻的字眼,沒有一個內費解的句子容,全都明白如話,立意卻很新穎。詩人心中充滿了對春天的期盼。新年到了,還沒有芬芳的鮮花,這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焦灼不安。一個「都」字傳達出這種急切和遺憾。人們翹望著,期盼著,在二月新綻出的草芽上看到了一絲春意,感到無比的驚訝、欣喜。
2;
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D. 賞析春夜喜雨500字

陽春來三月,沒有看到源閃電劃破淡藍的天空,也沒有聽到雷聲打破周圍的寂靜,小雨點披上晶瑩的外衣,淅淅瀝瀝的落到了大地上。

春雨如牛毛,如花針,飄飄灑灑沖洗了大自然的塵埃。我哼著《春天在哪裡》的歌兒聽著雨點兒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啪啪啪啪…….

柳樹張開了嘴,貪婪地吮吸著春雨的養分,柳條舞動著它那細小的身子,彷彿在歡迎春天的到來。小草在春雨中搖動著它那沉睡了一冬纖細的腰,筆直著享受春雨的甘露。小河邊,一群雪白的天鵝撲打著純潔的翅膀,然後你追我趕的,好象發生了內部爭吵;突然,他們停止了,又開始在水上游泳,一陣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一眨眼碧波盪漾,天鵝驚嚇地離開水面飛向遠方……燕子在雨中來回穿梭,好似剪刀的尾巴想剪短這連綿不絕的春雨,這時我想到一句賀知章的古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走在大街上,人們舉起斑斑點點的花雨傘,踏著小小的水坑,漸起一朵朵浪花。「滴答滴答」這是小雨點落在地面的聲音。我放下雨傘,望這朦朦朧朧的雨,讓這冰冷的小雨滴在舌頭上只覺得一絲清涼,心曠神怡。

春天的小雨淅淅瀝瀝,飄飄灑灑,朦朦朧朧,說來就來,說去就去,去匆匆來也匆匆。

E. 請賞析月夜尾聯中的透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1]。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賞析】 劉方平,開元、天寶時人,隱居穎陽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傳》稱他「神意淡泊,善畫山水」,「工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十六首。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入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入。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於感受的獨特。 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

F. 辛棄疾 鷓鴣天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僕姑 賞析夜 朝兩字

「夜」里整理兵器(准備天明的戰斗),側面說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朝」說明了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

「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斗的場面:金兵晚上准備箭筒,修築工事。

出處:宋代·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白話釋義: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6)賞析夜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者回憶青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斗,豪情壯志溢於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採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

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進行練兵籌餉的活動,常被彈劾,罷官家居江西的上饒、鉛山,也接近二十年。他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掣肘,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這首詞是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

G. 賞析雪夜在林邊

羅伯特·弗羅斯特是美國文壇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一生創作了許多詩,他的詩歌備受喜愛,原因之一是未受過多少學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他採用傳統的詩歌形式,但摒棄了其中矯揉造作等消極因素。他的詩歌多半以新英格蘭地區為背景,運用當地普通人的語言,描寫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鄉間泥土氣息。弗羅 斯特的許多詩歌反映了他與大自然的對話、默契和貼近,與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他通過自然來表達一種象徵意義,而不是什麼田園式的思鄉情調。他的詩歌語言質朴、清新、含義雋永、近乎口語化,但折射出真理的光輝,內涵豐富,極具美感,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於平淡無奇的內容和簡潔朴實的詩句之中,往往以自然景象、凡人俗事開始,以深刻的哲理思想結束。代表作《孩子的意願》、《摘蘋果之後》、《西去的溪流》、《又一篇牧場》、《林間中地》、《修牆》、《白樺樹》、《雪夜駐足林》、《荒野》等,把細膩的觀察、深刻的象徵和優美的格律音韻十分恰當地結合在一起,已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被譽為「工業社會的田園詩人」和「自然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選材於自然,主題卻是人,人是詩的中心。詩中的人雖然也涉及其他人物,而富有個性的人還是詩人自己,他的詩有個性的色彩,他寫的物有獨特的個性,寫的人有獨立的人格,在一幅幅圖景中表現著人文精神,在一首首現代詩歌中崇尚自我、崇尚自然。

這首詩是現代詩壇公認的短篇傑作,韻律優美,哲理深奧,文字朴實無華,意境深遠。詩人在雪夜裡單騎路經一片樹林。雪中的樹林景色誘人,使人流連忘返、駐馬良久,但是詩人卻不能停留下來,他還要繼續走一段路程才能安眠。「繼續走」另有含義,指詩人要完成的工作,「安眠」指人生的盡頭。詩人說他一定要把要做的事情做完才能最終安息。
這首詩從最初的層面上看,與我們的閱讀心理相匹配,因為它把寫景與敘事巧妙地揉合在一起,頗有中國傳統田園詩的風貌。從深一層面上看,詩中埋藏了一個矛盾,即美景與盟約不可同時兼得。作為雪夜的旅行者,林子與村子構成了對他的呼喚與誘惑,內心裡既有進入其間的催促,同時又有意欲離開的為難和依戀。《雪夜駐足林》所描寫的情景不用解釋,但它後面的情趣、哲理、魅力,需要細細品味。我獨自站在樹林邊沿,裡面有一種東西在吸引我,但不能光聽內心世界的召喚,我還要許多世間的約會、責任,「路迢途遠豈敢酣眠」,這里的「眠」既是陶醉,又是安靜,或是心靈的平靜。一個情景,引起人們無限遐想,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經歷體會多個生活背後的韻味。
這首詩不僅很短,而且文字淺顯易懂,深入簡出,然而詩人用子音、母音來表現雪夜樹林的寂靜和人物思想的孤獨,這是全詩的基礎,黑夜單騎馬賞雪描寫就令人難忘,而出於平易的語言就更加動人了。這首詩表現的形象(image)很有深度,而樹林和白雪又有強烈的象徵性(symbol)。在詩中,弗羅斯特藉助「馬」的提醒「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告誡自己「I must have my promises to keep」這馬 被賦予人的行動和思維,是一種擬人的修辭手法。事實上「馬」這種參照物可以看作詩人的另一個側面,是詩人的「本我」,一個「我」催促著向前行,不停蹄。這些都生動地刻畫了詩人當時的矛盾心理,豐富了詩歌的內涵。《雪夜駐足林》貌似寫景敘事,實則借景寄情,情寓於景。馬兒與詩人默默交流、心神合一,把景色融入詩人心中,把情願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那片可愛幽深的樹林有暗示著某種神秘而不知的東西,對詩人有著無窮的誘惑,令他心馳神往,而詩人最終覺醒 :「I have promises to keep」這里的「promises」是詩人對生活(社會家庭)所肩負的職責,這種強烈的職責才使詩人有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此句中「sleep」 運用了暗喻(metaphor)的修辭手法,表示詩人堅定不移的決心,在人生的旅途或創作生涯中感到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這種銳意進取的精神正是弗羅斯特當時意氣奮發的展現。
此詩是比較規范的四步抑揚格(iambic tetrameter)詩的尾韻是a a b a, b b c b, c c d c, d d d d的形式。此外詩中還運用了頭韻和半諧音,如:第二行的His house, the ... though,第三行的He...here, see... stopping以及第四行的watch...words...with, 詩人在詩中還多次重復了某些音素,我們從詩中發現許多以/s/開頭的單詞,如sweep, snow, stop, some sound, sleep, 這種/s/音不斷地重復,像是正在下雪的「沙沙聲」給人以一種寧靜的幽雅之感,同時還可以從詩中發現不少以/w/開頭的單詞,如wind, wood , will, without等,聽到這種類似風的「嗚嗚」聲寒襟之感油然而生,像must, without, little是以/t/結尾,darkness是以/d/開頭,/t/、/d/結尾的音極像馬踏寒冰的「嗒嗒」聲。一種孤零飄落之感盡在其中。詩里頭韻和半諧韻同一音素多次重復,首尾音的巧妙安排,這些極大地加強了詩歌的音樂美感,使得全詩節奏分明,同時從直觀上來看,使詩歌形式得以裝飾,使之渾然一體。

H. 辛棄疾 鷓鴣天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僕姑 賞析夜 朝兩字

「夜娖」「朝飛」,互文見義。意思是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不分晝夜的和金兵戰斗。體現了戰斗的激烈和艱苦,是人彷彿看到了辛棄疾當年雄姿英發的身影。

原文: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

想當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統率著萬千兵馬旌旗飄飄。戰士們穿著鮮明的衣甲渡江南歸,英勇殺敵沖破了敵人的包抄。敵兵聞風喪膽小心防備,夜晚也枕著空箭袋睡覺。我軍勇氣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萬箭齊發射向敵巢。

追憶著往事,難平翻滾的心潮,感嘆著今天,不禁滿腹牢騷。春風縱然能將世間萬物染綠,卻無法染黑是的白須多麼令人傷悼。洋洋萬言的復國方略無人理睬,我只得向東鄰換書學習栽樹種草。

(8)賞析夜擴展閱讀

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上句寫作者年青時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斗的場面:金兵晚上准備箭筒,修築工事,而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

「夜娖銀胡䩮」,側面說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漢箭」句,指義軍用箭攻擊金人。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斗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托,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為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I. 蘇軾倦夜賞析

第1種賞析
應該是杜甫吧?
倦 夜
杜甫
竹涼侵卧內, 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 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吳齊賢《論杜》曰:「唐人作詩,於題目不輕下一字,而杜詩尤嚴。」此詩題目,就頗令人感覺蹺蹊。按說,疲倦只有在緊張的勞作之後才會產生,夜間人們休息安眠,怎麼會「倦」?這是一個怎樣的夜?詩人為什麼會倦?讓我們順著這條線索,看一看詩中的描寫吧。

起句雲:「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涼氣陣陣襲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灑滿了。好一個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夜風吹動,竹葉蕭蕭,入耳分外生涼,真是「綠竹助秋聲」;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可以普照,更顯得秋空明凈,秋月皓潔。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來越涼,露水越來越重,在竹葉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映襯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睜,忽而閉。這已經是深夜了。五、六兩句又轉換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這是秋夜破曉前的景色:月亮已經西沉,大地漸漸暗下來,只看到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閃著星星點點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棲宿的鳥兒,已經睡醒,它們互相呼喚著,准備結伴起飛,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六句,把從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寫得歷歷如在目前。表面看,這六句全寫自然景色,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仔細一看,我們從這幅「秋夜圖」中,不僅看到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還看到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我們彷彿看到他孤棲「卧內」,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何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麼疲倦啊!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麼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來他是為國事而憂心。這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騷擾中原;並於廣德元年(763)十月,直搗長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陝州避難(《新唐書·吐蕃傳》)。北方廣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戰禍,「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這時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據前人考證,此詩作於廣德二年),自身雖未直接受害,但他對國家和人民一向懷有深情,值此多難之秋,他怎能不憂心如焚!「萬事干戈里」,這一夜他思考著千樁萬樁事,哪一樁不與戰事有關!詩人是多麼深切地關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卧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時昏君庸臣當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老杜自己也是報國無門。故詩的結語雲:「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發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詩的最後兩句,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讀了這兩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前面所描寫的那些自然景物,彷彿顯現出一層新的光彩,無一不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由於詩人為國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涼侵卧內」;由於詩人嘆息廣大人民的亂離之苦,故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人會聯想到詩人思緒的廣闊和遙遠;那乍隱乍現、有氣無力的「稀星」,似乎顯示出詩人對當時政局動盪不定的擔心;至於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侍御四十韻》)的孤寂心情。

前人贊美杜詩「情融乎內而深且長,景耀乎外而遠且大」(明謝榛《四溟詩話》)。這首詩中由於詩人以「情眼」觀景、攝景,融情於景,故詩的字面雖不露聲色,只寫「夜」,不言「倦」,只寫「耀乎外」的景,不寫「融乎內」的情,但詩人的羈孤老倦之態,憂國憂時之情,已從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鮮明地流露出來。在這里,情與景,物與我,妙合無垠,情寓於景,景外合情,讀之令人一詠三嘆,味之無盡。

這首詩的構思布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由粗轉細,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詩的首聯「竹涼侵卧內,明月滿庭隅」,峭拔而起,統領下兩聯所寫之景。設若此兩句寫作「夜涼侵卧內,明月滿庭隅」,不僅出語平庸,畫面簡單,而且下面所寫之景也無根無絆。因為無「竹」,「重露」就無處「成涓滴」;無「野」,飛螢之火、水鳥之聲的出現,就不知從何而來。由「竹」、「野」二字,可見詩人煉字之精,構思布局之細。此詩結尾由寫景轉入抒情,驟看殊覺突然,細看似斷實聯,外斷內聯,總結了全篇所寫之景,點明了題意,使全詩在結處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煥發出異樣的光彩。

第2種賞析
倦夜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絡緯,俗稱「紡織娘」,亦促織之類。坡翁亦以促織之吟自喻。此詩作於元符二年,時坡翁行年六十有四;雖屢遭貶謫,然豪放之氣不改——當時即有「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之句,令其弟轍嘆服曰:「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我認為蘇軾《倦夜》中的前四行詩,在藝術上可與李白《靜夜思》媲美。同樣是寫窗前月下,李白寫床獨不言窗,而必回故鄉。此地無聲勝有聲。東坡寫窗而不言床,隻字不提故鄉。只比李白多聞「一犬吠」,似乎擋著了回鄉之路。把他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欲歸不能的痛楚寫得淋漓盡致。此乃有聲勝無聲.
海南遠離朝廷,東坡似乎也由此遠離了官場的紛爭。但他很寂寞,常常長夜難眠。「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縱然白天,他的日子也很難消磨。
這首詩看上去極有柳宗元詩歌的味道,如「厭長夜」、「小窗」、「孤村」、「殘月」、「衰鬢」、「荒園」、「旅懷」再加上靜夜犬吠的聲音效果,陰陰冷冷、孤獨凄苦。柳詩《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便有此感,《郊居歲暮》亦有同趣「屏居負山郭,歲暮驚離索。野迥樵唱來,庭空燒盡落。……」可見,蘇軾是愛用柳詩的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但又像前面所說的一樣。蘇軾不是在堆砌柳宗元的凄冷意象,而是將其轉為己用,就如《倦夜》這首詩吧,如若粗心讀之,或會以為是柳詩,但稍加用心則會發現,這樣的詩,只有宋人,只有蘇軾才能寫出。在柳宗元的詩中這些意象是並列關系,是對仗關系,「……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柳宗元《南澗中題》)「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柳宗元《梅雨》)如是也。而《倦夜》則實不然,它不是一句一景式的,而是一句緊接一句,類似於敘事詩的,之間也有著因果關系。聞得「孤村一犬吠」,才會有「殘月」下是否有人行的猜想,從而設想這位行者若不是隻身一人,則是很好了。從行者又聯想到自己一輩子孤身之旅,感慨萬千了。這便是宋詩。

J. 從表現手法賞析夜後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這兩句,著力刻畫邊將的形象,表現其久戍不 歸的痛苦心理:「夜後戍樓專月,秋來邊將心。」在秋天的夜晚屬,清冷的月光照 著城樓上的戍邊老將,他凝望著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萬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湧起一陣凄楚之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