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吹簫賞析

吹簫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7 12:24:51

❶ 與月相關古詩賞析

  1.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2.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3.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4.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范成大《車遙遙篇》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6.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7.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8.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9.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10.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11.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2.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13.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4.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15.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16.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軾《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7.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1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9.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20.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1.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 / 中秋月》

  22.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

  23.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❷ 李清照的《鳳凰台上憶吹簫》和《一剪梅》賞析對比(1000字左右)

本詞抒寫惜別的深情和刻骨銘心的懷念。上片寫不忍丈夫離去,著意刻畫慵懶的情態,下片著重寫懷念和痴情。筆觸細膩生動,抒情極凄婉。上片開頭五句只寫一個「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換新香點燃,一慵也;被也不疊,任憑胡亂攤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後連頭也不願梳,何談化妝,三慵也;梳妝匣上落滿灰塵,懶得擦,懶得動,四慵也;日上簾鉤,人才起床,五慵也。詞人為何如此慵懶而沒心情?原來是「生怕離懷別苦」。這句為全詞之眼,在上片的中間位置,括上而啟下。表現出夫妻離別前一詞人百無聊賴的神態、復雜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緒;「多少事,欲說還休」。體現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楊慎評此句說:「『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四)。可謂深得其心。因為告訴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煩惱而已,故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深情啊!歇拍三句為上片之警策,本來因怕分別才容顏瘦損,但作者偏不直接說出。「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彌足矣。下片設想別後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躍,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餞行的過程,直接寫別後的情景。「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以下三句近乎痴話。流水本是無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這樣寫,才突出詞人的孤獨與痴情。一是寫出終日在樓前凝眸遠眺,或盼信或望歸。二是樓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證明體驗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結拍三句用頂真格將詞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麼?含蓄而又明確,與上片結拍的寫法屬同一機抒。深際飛評雲:「清風朗月,陡化為楚雲巫雨,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草堂詩余》正集卷三)。全詞心理刻畫十分細膩精緻,在封建女性文學中實屬難能可貴。

    ❸ 誰能提供龔自珍《湘月(天風吹我)》的譯文,要翻譯不是賞析!

    詞一開篇,點出遊湖情事。但不直說我久離杭州,早就想重遊西湖,今日終如願以償,而是說「天風」將我「吹墮」到「湖山一角」,得以飽覽湖山「清麗」。意象雄奇,構思別致,將平淡、靜態的敘述改為富於詩意的動態的描繪,體現出「雄奇」的風格特色。「果然」一詞,包含對過去的憶戀和對眼前的實景的判斷。離別杭州十年,西湖「重湖疊巇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一直縈繞腦際,懷想著西湖是否仍與昔日一樣「清麗」。來到西湖一看,「果然清麗」。懸想而終被證實的心靈活動,迫切一見而如願以償的喜悅之情,被「果然」二字和盤托出。接下來回首往事,照應詞序「予別杭州十年矣」。詞意又緊承「果然」而來。西湖風景依舊,而「我」已非少年。「東華生小客」,意謂從小旅居京華。「東華」,以東華門借指京城北京。少年意氣,居京華十年,卻一事無成。人生理想未能變成現實,人生的自我價值未獲實現,回首往事,不禁悵然若失。「茫然無際」寫出一種沉重的失落感。但詞人之寫愁苦哀怨,不是低聲泣訴,而是激昂浩嘆,不失英雄本色。「蒼茫無際」表現的既是湖水的廣袤空曠,同時也是彌漫其間的詞人憂思。作者年方二十一,又值新婚燕爾,何來蒼茫無際的憂思?我們不能不從當時的時代氛圍去體察。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是「四海變秋氣,一室難為春」、封建王朝百足俱僵的時代,是「九州生氣」被消磨殆盡、「萬馬齊暗」而無法抖擻的時代。詞人志在力挽狂瀾,澄清天下,拯救蒼生。故下文接著說,尋常功名、書生事業,豈是平生志向!「屠狗」,指卑賤之業,《史記·樊噲傳》說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屠狗功名」含作者對當時官場上追求的功名利祿的蔑視。「雕龍文卷」意指書生的尋章摘句、著書立說(參見《文心雕龍·序志篇》)。龔自珍年初充任武英殿校錄。他本是縱橫慷慨的壯士,志在「攬轡澄清」天下,如今卻讓他去尋章摘句,在故紙文字之間度其青春,消磨意志,他怎能不感到壓抑苦悶!書生事業並非所求,「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如果為此雕蟲小技,浪費青春,別說是天下英雄豪傑,即使是紅粉佳人也會嘲笑「我」無能「非計」。「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構思頗近似於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不過,辛詞是心存猶豫,龔詞是決計無疑。「蘇小」,指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龔自珍生於杭州,故稱她「鄉親」。寫豪情而借紅粉佳人反襯,正顯出其詞雄奇中有綺艷的個性。

    過片承首句「湖山」而來,掉轉抒情之筆來寫泛舟西湖所見之景。章法上,他不是一氣寫完所見之景後再寫主體的感受,而是情、景穿插描寫,這種跳躍跌宕的章法又是與主體勃鬱不平之氣相聯系的。詞人本不是心平氣和地來觀賞湖山景色,而是借游湖來排遺胸中的不平與憤懣。明乎此,我們才能體察到開篇「天風吹我」的突兀之句原是主體心靈深處如潮怒氣的排戛激盪。「清麗」的湖山,可愛可喜可感可寫者多矣,什麼樣的景色最能引起主體心弦的震顫、情感的共鳴,決定於主體的心境和他的審美趣味。面對「清麗」的「湖山一角」,作者選擇、觀照的是「一抹斜陽,半堤香草」這一凄迷慘淡的湖景,唐代詩人白居易當年游西湖的感受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何以在龔自珍筆下卻是這般衰瘋慘淡?要知道龔自珍游湖時正值「十里荷花」的季節!這又不能不是時代苦悶的象徵、主體憂思的衍射。實際上,「才見」、「頓惹」這一流水承接句式本身就指明了「斜陽」、「香草」所包含的情感意向。與其說是見斜陽、香草而起「清愁」,不如說是本有滿腹清愁,故唯見慘淡的斜陽、香草。而「才見」、「頓惹」這種句式又極富於藝術的張力,作者有意不把這種愁思寫盡,寫足,寫到情思的頂端,而只寫到情感爆發的剎那間便夏然而止。情感的高潮留待讀者去補充、假想、回味。這種表現「包孕性」片刻時間中的情感、心態,是詩畫藝術常用的手法。

    詞寫到愁緒滿懷,本該接下去寫如何擺脫這種憂思,即應緊接「怨去吹簫」二句。但詞人又不據常規,而是插以「羅襪音塵何處覓」二句,文情又一頓挫。情思一張一弛,一放一收,文氣跌宕搖曳,章法上是學習周邦彥處,但這兩句又不是游離於題旨之外,而是緊承「清愁」而來。「清愁」除了時代的苦悶,還有人生的失意,情場的挫折。「羅襪音塵」,語本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此指詞人所懷念、追思的佳人。佳人已不知去向,蹤跡難覓,如今唯我一人在此「孤」獨思念,面對湖水,徒發幽思而已。從「渺渺予懷」語出蘇軾《前赤壁賦》「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來看,詞人的「羅襪音塵」似乎別有寄託。用美人香草來寄託人生理想,本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手法。「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又把感情的音弦從低聲哀訴中引向軒昂的鳴奏,猶如「聲暫歇」之後銀瓶乍破,鐵騎突出。譚獻說龔自珍詞「綿麗飛揚,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復堂日記》),頗具慧眼。「吹簫」者,以訴兒女柔腸,詞意「綿麗」;「說劍」者,以抒豪俠之慷慨,情志「飛揚」。但面對憂患,龔自珍不是像周邦彥那樣「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般的消沉,而是像辛棄疾那樣「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般的悲壯,取周之綿麗而去其消沉,效辛之豪壯而狂放過之,此所謂「合周辛而一者」也、然而,「吹簫」、「說劍」,都無法訴盡胸中「清愁」,無法說盡「平生意」,故謂「兩樣銷魂味」。結句,章法上照應詞序的「泛舟」,情感上則由昂揚而入沉鬱,「兩般春夢」,一指「羅襪音塵何處覓」,一指攬轡澄清天下的「平生意」。愛情與理想,恰如春夢一般,隨著櫓聲都被搖盪入雲水之中。蒼茫的天空中,無際的雲水裡,彷彿都彌漫著詩人的夢幻、憂思。在那風雨如磐、萬馬齊暗的時代,孤軍奮戰的狂客還有別的出路么?留待他的只能是不盡的迷茫與悵惘。

    ❹ 白居易的詩有哪些

    白居易作品如下: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問劉十九》、《買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繚綾》

    1、《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3、《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組詩中的一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4、《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說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全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人絕句中一首珍品。

    5、《池上二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五言絕句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寫山僧對弈,第二首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這組詩也是自己心態的一種反映。詩人以其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富有韻味。

    ❺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後,萬千哀樂聚今朝 用白話怎麼翻譯啊

    翻譯:一位少年擅長擊劍又擅長吹簫,他擊劍的劍氣和竹簫的音韻,在他劍舞版樂音中融合為一。誰也權無法料想到,在他的劍氣和簫韻中,涵韻著的是人世的蒼涼還是步上歸途之舟的釋然,終歸是萬般千種的哀與樂都集中在這劍氣和簫韻里了。

    出自:龔自珍[清代]《己亥雜詩·少年擊劍更吹簫》。

    作品原文:

    己亥雜詩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後,萬千哀樂聚今朝.

    (5)吹簫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回歸故里,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

    後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與吳虹生書》),寫就巨型組詩。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

    ❻ 有關於李清照的鳳凰台上憶吹簫

    1[今譯] 近來人瘦了,並非因為醉酒也不是為了秋天到來而悲哀。
    [賞析專] 丈夫趙明誠外出遊學,李清屬照思念不已,作此詞以抒離情。此三句的好處在於雖寫離愁別而字面上略不流露。病酒,因酒喝多了而致病,語出《史記·信陵君列傳》。南唐馮延巳《鵲踏枝》雲:「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是說因病酒而溲。這里首先排除了這一致瘦的原因,又進一步說也不是為了悲秋。那麼為何消瘦呢?讓讀者去尋繹。語言閃爍而又疏宕,而種種離情皆蘊於字里行間,因此清陳廷焯《雲韶集》評曰:「婉轉曲折,煞是妙絕!」

    ❼ 燈火闌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燈火稀疏,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古時入夜後家家舉燈, 至就寢才滅去燈火。 因此燈火闌珊又代表「夜深」、深宵無人之時分

    闌珊:衰落。將殘、將盡的意思。形容一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興致將盡,玩樂快要結束 。

    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文: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7)吹簫賞析擴展閱讀: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過千百次的尋覓,終於在燈火冷落的地方發現了她。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圈外;獨自站在「燈火闌珊處」,充分顯示了「那人」的與眾不同和孤高。

    「眾里尋她千網路」極寫尋覓之苦,而「驀然」二字則寫出了發現意中人後的驚喜之情。這里作者以含蓄的語言,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活動。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孤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詞就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反襯出了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寫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託的。

    辛棄疾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是他這種思想的藝術反映。「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也為人傳誦。

    ❽ 鳳凰台上憶吹簫賞析

    鳳凰台上憶吹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者:通這。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後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這首詞概作於詞人婚後不久,趙明誠離家遠游之際,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綉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捲起層層紅色的波浪。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鬆,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詞人為何大寫「慵」字,目的仍在寫愁。這個「慵」字是「詞眼」,使讀者從人物的慵態中感到她內心深處有個愁在。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因為許多令人不快的事兒,告訴丈夫只有給他帶來煩惱。因此她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願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謂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難怪她會「慵怠無力」而復「容顏消瘦」了。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萬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從「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躍。詞人一下子從別前跳到別後,略去話別的纏綿和餞行的傷感,筆法極為精煉。「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多麼深情的語言!《陽關》,即《陽關曲》。離歌唱了千千遍,終是難留,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把雙方別後相思的感情作了極其精確的概括。武陵人,用劉晨、阮肇典故,借指心愛之人。秦樓,一稱鳳樓、鳳台。相傳春秋時有個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築鳳台以居,一夕吹簫引鳳,夫婦乘鳳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後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下片後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把它們連起來吟誦,便有一種自然的旋律推動吟誦的速度,而哀音促節便在不知不覺中搏動人們的心弦。古代寫倚樓懷人的不乏佳作,卻沒有如李清照寫得這樣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遠了,人影消失在迷濛的霧靄之中,她一個人被留在「秦樓」,獃獃地倚樓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無可與語;她那凝望的眼神,無人理解。唯有樓前流水,映出她終日倚樓的身影,印下她鍾情凝望的眼神。流水無知無情,怎會記住她終日凝眸的情態,這真是痴人痴語啊。詞筆至此,主題似已完成了,而結尾三句又使情思盪漾無邊,留有不盡意味。凝眸處,怎麼會又添一段新愁呢?自從得知趙明誠出遊的消息,她就產生了「新愁」,此為一段;明誠走後,洞房空設,佳人獨坐,此又是「新愁」一段。從今而後,山高路遠,枉自凝眸,其愁將與日俱增,愈發無從排遣了。
    這首詞雖用了兩個典故,但總體上未脫清照「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的格調。層層深入地渲染了離愁別念,以「慵」點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寫出不斷加深的離愁別苦,感人至深。
    網路

    ❾ 關於描寫柳樹的詩句

    1、《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2、《芳心苦·楊柳回塘》

    宋代:賀濤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譯文: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擋住了采蓮的姑娘。沒有蜜蜂和蝴蝶,來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漸漸地衰老,結一顆芳心苦澀。

    潮水帶著夕陽,涌進荷塘,行雲夾著雨點,無情地打在荷花上。隨風搖曳的她呀,像是向騷人訴說哀腸:當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卻在無端地在秋風中受盡凄涼。

    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鑽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勝過了綠楊滿城的暮春。

    4、《寒食日即事》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5、《新柳》

    宋代: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譯文: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