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的賞析
賞析:指出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由此得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後續描寫,讓人有了心馳神往的想法。
節選:《岳陽樓記》宋代·范仲淹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翻譯:我看著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盪盪,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更是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對它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人們在此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是是否也不一樣呢?
(1)巫峽的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岳陽樓記》中的很多詩句,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於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貳』 秋興八首(其一)前兩聯的賞析!
秋興八首(其一)前兩聯為: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首聯「 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 巫山 巫峽」,詩人所在,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二句下字密重,用「 凋傷」、「 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頷聯對偶句展開「氣 蕭森」的悲壯景象。「江間」承「 巫峽」,「塞上」承「 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雲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雲波浪,極言陰晦 蕭森之狀。萬里 長江 滾滾而來,波濤洶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 塞上風雲」既寫景物也寓時事。
秋興八首(其一)原詩: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興八首·其一》白話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 巫山和 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
巫峽裡面 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常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禦寒的衣服了, 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 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 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秋興八首·其一》寫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於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前呼後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
『叄』 賞析「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作者聽到家鄉收復的喜訊喜極而泣,希望馬上回到家鄉。表達詩人愛國愛家熱愛和平,對自由安定生活的嚮往。 這是安史之亂平定後寫的,這兩句是詩人的想像, 恨不得馬上就回到家鄉
『肆』 尋兩首經典的古詩,帶賞析的
【年代】:唐
【作者】: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內容】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賞析】: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歲。寶應元年(762)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於此詩下自註:「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劍外」乃詩人所在之地,「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
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第一個浪頭。
「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來的重重苦難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象惡夢一般過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了,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更高洪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首」,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准確地表現了想像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確。
這首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忽聞勝利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萬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朴愈真,他人決不能道。」後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贊其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浦起龍《讀杜心解》)。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詠史》
【內容】:
兩漢本繼紹,新室台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繼紹:繼承。
新室: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稱帝之後,定國號為新。
贅疣:皮膚上生出的多餘的肉結,形容累贅無用之物,應予除掉。
嵇中散:即三國時魏人嵇康。
薄:鄙薄,瞧不起。
殷周:指殷湯王和周武王,二人皆以征戰得國。
【賞析】:
這是首詠史詩。通過對兩漢之際王莽篡權的歷史回顧,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時代婦女生活的狹窄天地,發表了對社會、政治的一些見解。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伍』 杜甫 晴 久雨巫峽暗 翻譯
譯文:
長時間的下雨巫山一直陰暗著,現在天空剛剛放晴就像一篇錦綉的文章。
要求碧綠,大家都知道湖邊的青草,說到紅艷,就看見了大海東邊的雲霞。
一整天都有鶯啼相伴,高空上又飛過數群仙鶴。野花乾枯了將要落下,風過處紛紛下落。
原文:
晴
唐 杜甫
久雨巫峽暗,新晴錦綉文。
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
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
(5)巫峽的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那黃鶯是整日地對囀和鳴,極其歡躍。和,讀去聲,就是此呼彼應,共鳴共語之義。而那仙鶴們也在晴空萬里中沖霄而遐舉,飄逸而超俗脫塵,得大自在。
對此般般色色,詩人與之同懷而共感,但高興之餘,卻又與它們的心情稍有不同。他並無人可與和鳴而暢敘,也無力翱翔而自由。他只能欣喜而又感慨,悅目而復傷情。
微小的野花它們並不一定已經開到精華泄盡的時節,但又為久雨所敗,雖到新晴,無奈生機難復,紅紫枯萎,經一陣山風吹過,只是無數落紅,紛紛凋謝,一刻難停,其勢豈獨為不可挽,而且是為不可緩。
乃於「紛紛」之上,下一「急」字。於是,這流落蜀中的老詩人的面對新晴的萬種情懷,都在這一字上向人透露了端倪。
作者介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
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
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陸』 晴 杜甫 久雨巫峽暗翻譯
翻譯:
長時間的下雨巫山一直陰暗著,現在天空剛剛放晴就像一篇錦綉回的文章。要求碧綠,大家答都知道湖邊的青草,說到紅艷,就看見了大海東邊的雲霞。一整天都有鶯啼相伴,高空上又飛過數群仙鶴。野花乾枯了將要落下,風過處紛紛下落。
晴二首(其一)-〔唐〕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綉文。
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
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
(6)巫峽的賞析擴展閱讀:
賞析:
那黃鶯是整日地對囀和鳴,極其歡躍。和,讀去聲,就是此呼彼應,共鳴共語之義。而那仙鶴們也在晴空萬里中沖霄而遐舉,飄逸而超俗脫塵,得大自在。
對此般般色色,詩人與之同懷而共感,但高興之餘,卻又與它們的心情稍有不同。他並無人可與和鳴而暢敘,也無力翱翔而自由。他只能欣喜而又感慨,悅目而復傷情。
微小的野花它們並不一定已經開到精華泄盡的時節,但又為久雨所敗,雖到新晴,無奈生機難復,紅紫枯萎,經一陣山風吹過,只是無數落紅,紛紛凋謝,一刻難停,其勢豈獨為不可挽,而且是為不可緩。
乃於「紛紛」之上,下一「急」字。於是,這流落蜀中的老詩人的面對新晴的萬種情懷,都在這一字上向人透露了端倪。
『柒』 秋興八首其一的賞析
秋興八首其一的詩文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秋興八首這組詩的第一篇,也是整組專詩篇的序曲。秋興屬八首其一屬於七言律詩,通篇主要對巫山巫峽的秋天景色的描寫,烘托出一種陰沉蕭條、動盪不安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另一方面通過秋聲秋色的撲面而來,孤舟和叢菊兩度開放等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獨處的孤獨和抑鬱之情。也側面表達出詩人是在身邊沒有知己好友,知己壯志為酬的壓抑心情下創作的這組詩。
(7)巫峽的賞析擴展閱讀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詩文譯文如下:
寒露凋零下來弄傷了楓樹林,巫山巫峽的氣象蕭條陰森。江間的波浪連天湧起,塞上的風雲接地陰沉。叢菊兩度開放,回憶過往無限感傷盡自落下淚來,孤舟系在江岸上彷彿像我思念故鄉的心一般被系著。家家戶戶都在快速用刀尺趕制冬天的衣物,白帝城的高處都能聽到夜晚搗衣的砧音。
『捌』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賞析作文
《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大旱山嶽燋,密雲復無雨。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
封內回必舞雩,峽中喧擊答鼓。真龍竟寂寞,土梗空俯僂。
吁嗟公私病,稅斂缺不補。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
暴尪或前聞,鞭巫非稽古。請先偃甲兵,處分聽人主。
萬邦但各業,一物休盡取。水旱其數然,堯湯免親睹。
上天鑠金石,群盜亂豺虎。二者存一端,愆陽不猶愈。
昨宵殷其雷,風過齊萬弩。復吹霾翳散,虛覺神靈聚。
氣暍腸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計,失望築場圃。
此記旱雷也。鶴編在大歷元年。《舊史》:是年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
『玖』 巴東三峽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作用是什麼
引用漁人的歌詞來反映三峽人民的悲慘生活,流露出作者悲哀、凄涼的感受和心中對苦難的三峽人民的同情之心,將三峽的人的生活有機結合。結構上照應開頭。另外也寫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襯托三峽秋天的凄涼景象。
出自: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作的《三峽》。
原文節選: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巫峽的賞析擴展閱讀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
『拾』 賞析「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正面寫出了環境的凄涼 玉露調傷和氣消森又寫出作者晚年居無定所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