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游記及賞析

游記及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7 02:41:16

㈠ 描寫山水的游記及賞析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亘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於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准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㈡ 格列佛游記賞析

賞析:

書中的第一部分「小人國之旅」中的小人國,其實就是當時英國的一個縮影,該國的秩序也就是英國的秩序。比如,作者描寫了小人國王國中最高的職位要通過跳繩(不是以人的能力品德)來決定,誰跳得最高,誰就能獲得最高的職位。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由教會和君主占統治地位。

平常人難以憑真才實學獲得其應有的地位;另外,小人國的政黨是以所穿鞋子的跟的高低來區別,實際上是在影射托利黨和輝格黨的黨派之爭之無謂。

又以小人國中存在吃雞蛋的「大端派」與「小端派」來影射天主教與新教之間關於教會儀式的爭論,作者認為,兩黨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教會之爭也是無謂的,毫無意義的。

書中的第二部分「大人國之旅」中的大人國則是另一種社會制度,作者將它描寫成一個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體,國王也較賢明正直,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種比英國社會制度更理想的社會制度。

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所描述的英國情況的批評,揭露出英國的社會制度絕對不像格列佛對國王所說的那樣理想。作者借大人國的國王之口,尖銳地指出,英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只不過是一連串的陰謀,叛亂,謀殺,屠殺和清洗而已。

而產生的結果便是貪婪,派系爭奪,虛偽,背信棄義,殘忍,強暴,瘋狂,仇恨和野心。」充分暴露了所謂上等人物的丑惡本質。大人國國王對英國如此喜好戰爭也表示出極大的憎惡,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來譴責戰爭帶給人民的惡果。

《格列佛游記》的第三部分中對勒皮他(飛島)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對假科學的鮮明立場,指出脫離現實生活的科學實際上有多麼荒謬,這些所謂的科學家從事的全部是虛無飄渺毫無結果的研究。作者認為,科學必須為人民服務,而不應當成為統治階級與人民為敵的工具。

在巴爾尼巴比這一魔術國度中,通過主人公格列佛召見一系列歷史人物,作者試圖向讀者揭示,所謂的歷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惡的人,是通過種種卑劣手段而獲得高位的,作者藉此非難了君主的政體,表達了贊成共和制度的態度。

《格列佛游記》的第四部分「慧駰國之旅」則反映了作者試圖描述出一種宗法制度下真正自然狀態的人的美德,以此來與資產階級和貴族的文明形成鮮明的對照。在作者的描述中,慧駰國的耶胡實際上是當時資產階級社會里一切惡習的集中體現。

實際上也可說是作者對人的本性中最丑惡一面的揭露。而在慧駰身上,則寄託了作者對人的美好品德的贊美與嚮往。

當然,這里也暴露出作者本身的一種矛盾心理,即他覺得宗法的自然狀態或許是擺脫現存社會制度的最好出路,但實際上進入階級社會後,再倒退是不可能的。這也反映出由於歷史的局限,作者無法找出擺脫人類丑惡的出路。

(2)游記及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弗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里梅爾·格列弗(又譯為萊繆爾·格列弗)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弗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作品評價:

1.文學史對《格列佛游記》的評價:作品假託主人公格列佛外科醫生自述他數次航海遇險,漂流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幾個童話式國家的遭遇和見聞,全面諷刺,揶揄了英國的社會現實。其中「大人國」和「慧駰國」社會所社會理想雖然保存了宗法社會的原始特點。

但卻包含著啟蒙主義的社會原則和價值觀。作者把諷刺對象誇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誕的地步,與現代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處。斯威夫特對英國的政治,尤其對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有親身的體驗和深刻的認識。——楊周翰、吳達元《歐洲文學史》

2.劇作家蓋埃和謝立丹,小說家菲爾丁和詩人拜倫,在他們創作的個別方面,乃是斯威夫特的追隨者和繼承者。——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

影響:

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受到讀者喜愛,一周之內售空;三周售出一萬冊。出版幾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是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作者運用了諷刺影射的手法。

雖然此作品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是作品沒能超越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可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仍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本書反映當時英國的自大和狂妄。這是一部寓言小說,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於1726年寫的最著名的文學作品。

㈢ 《格列佛游記》 摘抄5段並賞析

1. 摘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理性,而只是某種適合於助長我們天生罪惡的品性而已,彷彿一條被攪動的溪水,醜陋的影像映照出來不僅比原物大,還更加醜陋。

賞析: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沒有靜下來思考一些關於情理和道德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時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本書里,我們更是應該獲得對蒼生的眷戀和仁人之心,不能像那些侵略者一樣,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2. 摘抄:無論是誰,如以怨報德,就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不知報恩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賞析:這句是小說中的中心思想和亮點,作者就是要通過描寫這些社會現象,來表達怎樣才能維持社會公理。我們應該有一顆公正的心,用行動和仁德之心來對抗這些以怨報德的人,打擊那些公敵!

3. 摘抄: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

賞析:通過對動物的描寫,我們是否覺得慚愧呢?在英國殖民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人類的摧殘,對社會平民的壓迫,是喪盡天良的舉措,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四足動物的溫和有趣的一面,真覺得有了智慧但有殘暴的少數人類也是不足掛齒的,是罪惡的。

4. 摘抄:雖然我過去有過種種不幸得遭遇,但我要看看這個世界得渴望還是一樣強烈。

賞析: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經歷和遭遇過什麼,都應該保持一顆陽光、充滿希望的心靈,只有這樣,在面臨這個世界時,才總會思考和朝著美的一面進發,嚮往燦爛的未來!

5. 摘抄:我們中有一幫人,他們從年輕時起,就學會了怎樣通過搬弄文字,把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這種本領,他們怎麼說就看你給他們多少錢。在這幫人眼中,除他們以外,別人都是奴隸。

賞析:讀書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保護正義和公理,讓善良的人得到應有的保護,讓罪惡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但小說中的這些「知識分子」卻一直用挖苦的心態來看待善良,譏笑美德,用丑惡的嘴臉來對待心存善意的人,用暴虐的語言來對待有德的人。

這是多麼可悲啊,我們要用正義來看待這些事情,讓這些人做社會的棄兒。

(3)游記及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

參考鏈接:網路-《格列佛游記》

㈣ 600-800字名家游記及賞析,要名家!!!!

六年前的斷橋遺帕,溫婉含蓄,惹盡了相思紅豆,君一無所有,卻只版傾盡詩情為紅顏。梳權一髻輕雲流蘇,挽一抹抵眉同心,留一瀑及腰長發,簪一綰溫玉寶釵,披一霞漢服鳳冠,容盡繁華只因他。秋夕之夜,八人轎抬得姮娥羨,只是可惜了四月燕。

㈤ 格列佛游記摘抄及賞析3000字

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
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
細繩。
我只能向上看,
太陽漸漸熱起來,
陽光刺痛了眼睛。
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
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
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
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
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
手裡拿著弓箭、
背著一
個箭袋的活人。
同時,
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
(
我猜想
)
跟在
他的後面。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

後來有人告訴我,
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
竟跌傷了。
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
來。

賞析:

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
格列佛被風暴吹到荒島上,
醒來時
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
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格列佛視野
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
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為,
為以後情節
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2


皇宮在全城的中心,正處於兩條主要大街的交會之處,四周是高兩英尺的圍牆,
宮殿離圍牆還有二十英尺。
我獲得皇帝的許可後跨過了這道圍牆。
圍牆與宮殿之
間的空地很大,
我可以很容易地繞行來看宮殿的每一面。
外院四十英尺見方,

中又包括兩座宮院。
最裡面的是皇家內院,
我很想見識一下卻發現非常困難,

因是從一座宮院通向另一座宮院的大門只有十八英寸高、
七英寸寬。
外院的建築
有五英尺高,
雖然院牆由堅固的石塊砌成,
厚達四英寸,
如果我就這么跨過去的
話,
很可能對整個建築群造成極大的損害。
皇帝這時候也很希望我去瞻仰一下他
那金碧輝煌的宮殿,
但我三天後才如願。
那三天,
我用小刀在離城約一百碼的皇
家公園里砍下了幾棵最大的樹,
做了兩張凳子,
每張高約三英尺,
並且都能承受
得起我的體重。

賞析: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
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
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
到神秘的飛島國,
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

心所欲地移動,
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
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
的離奇國家;
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國,
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
更有許多不
可思議的故事。
讀著讀著,
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
那些
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和耶胡們,都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一群海盜被風暴刮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最後一名水手爬上主桅發現了陸
地,
於是他們就登陸搶奪。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會對人造成危害的民族,
還受到
友好招待;
可是他們卻給這個國家起了一個新國名,
為國王把它給正式侵略了下
來,
再樹上一塊爛木板或者石頭當紀念碑。
他們殺害二三十個當地人,
再擄走幾
個做樣品,
回到家裡就被赦免了。
一片新的領土就這樣開辟了,
它的獲得名義上
還是神聖的。
國王立刻派船前往那地方,
把那裡的人趕盡殺絕。
為了搜刮當地人
的黃金,
他們的君主受盡磨難。
國王還對一切慘無人道、
貪欲放盪的行為大開綠
</b></b>
燈,
整個大地於是遍染當地居民的鮮血。
這一幫如此效命冒險遠征的該死的偽君
子,也就是被派去改造開化那些盲目崇拜偶像的野蠻民族的現代侵略者。
---------------
這是最後一章的一段
,
活脫就是資本主義的
"
文明
"
擴張史
.
賞析:

斯威夫特在此勾畫了一個理想國。
那裡沒有惡的行為,
甚至沒有惡的觀念;
理性
至上,博愛平和。智馬們無文字,天賦道德,知識少但不花哨,無謊言欺騙勾心
斗角爾虞我詐,
沒有犯罪,
以開會民主討論的形式決定一切大事;
智馬們好運動,
愛清潔,勤勞,婚姻由父母做主,除生兒育女需要外無性慾,貴族世襲。不難看
出,在這里,斯威夫特仍沒脫離自己所處的時代,他仍只是個人類而已,他的理
想國是抽象的另一種人類社會。但是這種抽象太空,太浮,恰如浮萍。斯威夫特
沒有看透善與惡的本質,
也沒有看透人類社會政治形式的本質,
所以對現實深深
失望後,只能攻擊一切可見的制度,然後縮頭,退回到一種空想當中。

㈥ 格列佛游記賞析

1.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它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因國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和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斯威夫特的藝術技巧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比如一六八八年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攻計,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十八世紀初年的英國雖然距今有二百多年,可是我們今天讀了《格列佛游記》,還深深地感到它的許多情節仍有現實意義。現在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政黨爭權奪利,揭開它們的外衣來看,還不都是代表著反人民的統治階級。帝國主義表面上侈談和平而事實上是在擴軍備戰等等,和小人國的情形又有什麼不同呢?《格列佛游記》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影,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從而使諷刺達到高度的效果。
2.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傑作,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一生中讀了不下六次,他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格列佛游記》列入其中。」在這本書中,斯威夫特的敘事技巧和諷刺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後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可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全書由四卷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臨常人難以想像的特殊情況。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裡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於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隻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裡,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

在這些虛構的國度里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如小人國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當時的輝格黨,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黨,關於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爭。主人公格列佛勤勞、勇敢、機智、善良。作品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勾畫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幻想與現實的有機統一是這部作品的最大特點。首版在一周內售完,並立即被譯成法文和荷蘭文。18世紀末葉出現了改編的小冊子。倫敦塔巴特出版社於1805年首次出版了專門的兒童版本,並附有三幅彩色銅板插畫。迄今的兒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國和大人國的奇遇。《格列佛游記》對英國和世界兒童文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其勾想手法、離奇描寫在英國兒童文學史上有開拓意義。

3.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周遊四國的奇特經歷。但仔細體會,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雖然格列佛起初以為小人國與英國毫不相像,但實際上小人國卻是英國的寫照.透過那似是荒謬的邏輯,我們看到的是:國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個指甲,卻狂妄地自命為頭頂天的宇宙統治者,以其無常的喜怒決定老百姓的命運。官吏們也無需德才兼備,只要跳繩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祿。
小人國的兩黨以鞋跟高矮為區分標志,這里影射的是當年英國的托利黨(即保守黨的前身)和輝格黨(後來發展成自由黨)兩黨政治;而吃雞蛋時是從大頭敲開還是從小頭敲開,則指的是天主教與新教(亦稱清教,即加爾文教派)之間關於教會儀式的無稽之爭。為了這一區區爭端,竟導致了小人國的內戰,甚至殃及鄰國。由於小人國里的警察制度和誣告成風,格列佛不得不逃離那裡。
大人國的人無論體力還是理智都超過了那群「小人」;大人國里實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養的君主政體,國王賢明而正直,經常關懷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國國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英國的社會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詞在國王的追問下破綻百出。國王對英國存在的營私舞弊、侵略戰爭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責,並指出其原因就在於人心的卑劣自私。
飛島國的科學家脫離人民與實際,從事不著邊際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屬地的居民,更採取殘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將飛島駕臨上空,阻隔陽光,或降到其國土上,將居民碾壓成粉。這里揭露的正是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
格列佛還到了一個魔術家的國度,在那裡回溯了古羅馬的政治,對比了英國的制度。此時,他的思想已從支持君主政體變為擁護共和了。不過,他還只是贊美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宗法社會。
如果這種看法還屬於「浪漫的倒退」的話,格列佛對智馬國的描述,則指出了文明社會對於人類的腐蝕,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狀態下的人,才是純潔高尚的。這一觀點後來被法國的盧梭發揚光大,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發端。
智馬國的居民分為狀似野獸的「雅虎」和有智慧、會說話的智馬兩類。「雅虎」代表了人類的貪欲和敗壞,而智馬則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會。不言而喻,如果人類墮落下去,將與動物無異,那是多麼可悲啊!
斯威夫特生活的時代是由培根開創的實驗科學和牛頓奠定的古典力學方興未艾之際。他筆下的小人國和大人國雖是虛構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別是正常人類的十二分之一和十二倍。那裡的一切建築和器物,都具有數學比例的准確性,全書結構勻稱而明顯,這都符合理性思維的要求。
作者簡介:
喬納森·斯威夫待(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英國啟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十八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他父親是定居愛爾蘭的英格蘭人,早在他出生前七個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撫養長大,就讀於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學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體」命名)。在當時,擔任教會的神職是窮孩子的最穩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厭惡神學和那些煩瑣的哲學課程,他的志趣在於歷史及文學。憑著一紙表示不堪深造(其實他後來還是取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的「特許文憑」,他只好到母親的遠親鄧波爾爵士家去作私人秘書,處境無異於
「識字的奴僕」。不久,他便以見解精闢、諷刺犀利的文章顯示了才華。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貪污行徑的政論,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戰,以至有人稱那項和約為「斯威夫特和約」。他後來雖然成了首相的親信和女王演說詞的起草人,成為別人巴結的對象,但仍以清貧為榮。
斯威夫特沒有官銜,給報社審稿不取報酬;哈利首相給他寫文章的獎金,被他憤而退回,聲明自己不是被僱傭的文人墨客。女王及其要巨終因畏懼他的聲望和諷刺文章的影響,將他逐出倫敦。他到都柏林後積極投入愛爾蘭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
斗爭,接連發表了戰斗性極強的文論,使英國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斂。斯威大特深受愛爾蘭人民熱愛,在他因匿名作品被當局懸賞緝捕時,人們保護他;在他最後一次訪英歸來時,人們鳴鍾舉火,用儀仗隊簇擁他返回寓所。斯威夫特晚景凄涼,親人去世,頭暈耳聾,每逢清醒,仍執筆寫作,直至七十八歲逝世。
斯威夫特的傳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1726)流傳最廣,也最為各國讀者所喜愛。

㈦ 格列佛游記經典語錄及賞析

1、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
賞析:雖然盲目會使人增加勇氣,但這卻是一種怯弱的表現。看不見危險不代表不接近危險,所以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危險,並與它戰斗。
2、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
賞析:從一個人的品德,就能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利立浦特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標准來選人才的。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擁有卓越的才幹,但並非優良的品德,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才。
3、我不論在本性還是命運方面,都決定了要勞勞碌碌過一輩子。
賞析:主人公格列佛不希望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能這樣,就算勞勞碌碌過一輩子,也無所謂了。
4、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麼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傢伙去辦。
賞析:才能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再高,但心有雜念,肯定不能忠心為國。利立浦特人認為,國家不能讓這些只有才能而並不忠心耿耿的人給毀了。
5、如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因為無知而犯錯誤怎麼也不會像那些存心貪污腐敗的人那樣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也正因他們本事大、手段高,能夠加倍地營私舞弊,同時還會巧妙地掩飾自己的腐敗行徑。
賞析:他們之所以選才時選品行端正的人,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人沒有那些存心貪污腐敗的人的那種禍害國家的心思。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們重視社會利益,並痛恨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的人。
6、我對我國過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所著的一番歷史的敘述另他大為震驚,他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惡的惡果。
賞析:這句話狠狠的批判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殘暴和不斷向外擴張的野心,諷刺了社會的黑暗,與現在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並要努力創建出更好的社會。
7、我那高貴的祖國文武都勘成霸主,它可使法國遭災,它是歐洲的仲裁人,使美德,虔誠,榮譽和真理的中心,是全世界仰慕和感到驕傲的地方。這樣一個高貴的國家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不妨在眼裡。
賞析:格列佛對於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感到十分氣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表達了著者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啟發我們現代人要有愛國主義精神。
8、可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我抬起來放到車上去。為此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的柱子,工人們用綳帶將忘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後用包紮線粗細的極為結實的繩子,一頭用鉤子鉤住綳帶,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車上。九百名最強壯的漢子齊拉繩子,結果不到三小時,就把我抬了起來吊到車上。
賞析: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格列佛的高大,與小人國的人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引出下文,為有趣的小人國之旅添上幾分色彩。
9、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我猜想)跟在他的後面。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
賞析: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格列佛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格列佛視野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為,為以後情節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10、皇宮在全城的中心,正處於兩條主要大街的交會之處,四周是高兩英尺的圍牆,宮殿離圍牆還有二十英尺。我獲得皇帝的許可後跨過了這道圍牆。圍牆與宮殿之間的空地很大,我可以很容易地繞行來看宮殿的每一面。外院四十英尺見方,其中又包括兩座宮院。最裡面的是皇家內院,我很想見識一下卻發現非常困難,原因是從一座宮院通向另一座宮院的大門只有十八英寸高、七英寸寬。外院的建築有五英尺高,雖然院牆由堅固的石塊砌成,厚達四英寸,如果我就這么跨過去的話,很可能對整個建築群造成極大的損害。皇帝這時候也很希望我去瞻仰一下他那金碧輝煌的宮殿,但我三天後才如願。那三天,我用小刀在離城約一百碼的皇家公園里砍下了幾棵最大的樹,做了兩張凳子,每張高約三英尺,並且都能承受得起我的體重。
賞析: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㈧ 摘抄游記散文加賞析

現推薦《故鄉的十月》一文,這是一篇寫得很好的優美散文,主題思想好,文筆簡潔,詞句優美。現賞析如下:
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挑著一擔擔金黃的稻穀歸來」。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展開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裡,特殊年代,一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 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盡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像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那種雲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贊美上,作者宕開一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寫的不錯,欣賞拜讀佳作!

㈨ 《格列佛游記》摘抄8段並賞析

《格列佛游記》摘抄與賞析:

1、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氣,因為你看不到什麼危險。

賞析:雖然盲目會使人增加勇氣,但這卻是一種怯弱的表現。看不見危險不代表不接近危險,所以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危險,並與它戰斗。

2、在任用人才方面,他們更注重優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幹。

賞析:從一個人的品德,就能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利立浦特人就是按照這樣的標准來選人才的。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擁有卓越的才幹,但並非優良的品德,那麼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才。

3、我不論在本性還是命運方面,都決定了要勞勞碌碌過一輩子。

賞析:主人公不希望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能這樣,就算勞勞碌碌過一輩子,也無所謂了。

4、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麼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傢伙去辦。

賞析:才能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再高,但心有雜念,肯定不能忠心為國。利立浦特人認為,國家不能讓這些只有才能而並不忠心耿耿的人給毀了。

5、如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因為無知而犯錯誤怎麼也不會像那些存心貪污的人那樣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也正因他們本事大、手段高,能夠加倍地營私舞弊,同時還會巧妙地掩飾自己的腐敗行徑。

賞析:他們之所以選才時選品行端正的人,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人沒有那些存心貪污的人的那種禍害國家的心思。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們重視社會利益,並痛恨給社會利益造成極大影響的人。

6、我對我國過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所著的一番歷史的敘述另他大為震驚,他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惡的惡果。

賞析:這句話狠狠的批判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殘暴和不斷向外擴張的野心,諷刺了社會的黑暗,與現在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發我們要珍惜現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並要努力創建出更好的社會。

7、我那高貴的祖國文武都勘成霸主,它可使法國遭災,它是歐洲的仲裁人,使美德,虔誠,榮譽和真理的中心,是全世界仰慕和感到驕傲的地方。這樣一個高貴的國家想不到他竟然如此不妨在眼裡。

賞析:主人公對於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感到十分氣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表達了著者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啟發我們現代人要有愛國主義精神。

8、可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我抬起來放到車上去。為此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的柱子,工人們用綳帶將忘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後用包紮線粗細的極為結實的繩子。

一頭用鉤子鉤住綳帶,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車上。九百名最強壯的漢子齊拉繩子,結果不到三小時,就把我抬了起來吊到車上。

賞析: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主人公的高大,與小人國的人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引出下文,為有趣的小人國之旅添上幾分色彩。

9、我打算起來,卻動彈不得,我仰天躺著,這時才發現胳膊、腿都緊緊地被縛在地上;我的頭發又長又密,也被縛在地上。我覺得從腋窩到大腿,身上橫綁著幾根細繩。我只能向上看,太陽漸漸熱起來,陽光刺痛了眼睛。

我聽到周圍人聲嘈雜,可是我那樣躺著,除了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兒,只覺得有個活東西在我左腿上蠕動,它越過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來,幾乎來到我的下頷前了。

我盡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卻原來是一個身長不到六英寸、手裡拿著弓箭、背著一個箭袋的活人。同時,我覺得至少還有四十來個一模一樣的人(我猜想)跟在他的後面。

我非常吃驚,大吼了起來,嚇得他們回頭就跑。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因為從我的腰部往地下跳,竟跌傷了。但是他們不久又走了回來。

賞析:小說一開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書的基調。主人公被風暴吹到荒島上,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百多個小人五花大綁。

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了初次走進主人公視野里的小人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是他們不斷地射箭刺痛主人公的行為,為以後情節的進展埋下了伏筆。

(9)游記及賞析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為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

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

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網路—格列佛游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