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聲響賞析

聲響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22:40:59

⑴ 求「寂寞古池邊,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的賞析

「寂寞古池邊」寫出了那裡環境的清冷,
「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寫出了青蛙的跳躍敏捷,跳落點准確,正中水中央

⑵ 你是怎樣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進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這句話

以動襯靜的手法 更加體現了聲音的不可捉摸

和「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聲」【差不多】

⑶ 《山居秋暝》全文的意思

意思:

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原詩: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出自:唐 王維《山居秋暝》

(3)聲響賞析擴展閱讀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這首詩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⑷ 賞析句子:除此之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基於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

本題考查學生對修辭方法的理解與掌握.根據材料可知,本段把不可捉摸的聲內響比作春容蠶在咀嚼桑葉,比作野馬在平原上賓士,比作山泉在嗚咽,比作波濤在澎湃.這是比喻的修辭,同時「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又構成了排比.生動形象的表現了自已聽到聲音之後的感受,表現了山谷的寂靜,也表現了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據此可作答.
答案:
比喻、排比.作者把深夜寂靜山谷里各種難以捉摸的聲響比作各種具體的事物,將耳朵里聽到的高低遠近、洪細抑揚的聲響及自己深切的感受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表現了深夜山谷的寂靜,襯託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⑸ 《口技》蒲松齡翻譯

清朝蒲松齡《口技》的翻譯:

村裡來了一個年輕的女人,大約有二十四五歲的樣子。她帶著一個盛葯的皮囊,到這里來行醫和看病。有的人去找她看病,她自己不能開葯方子,需要等到晚尚問一下各位神仙。

晚上,她把一間小房子打掃干凈,並把自己關到裡面。大夥兒圍繞在門窗口邊上,斜著頭側耳靜聽,聽到裡面有小聲的私語,誰也不敢吭聲。屋裡面和屋外面,黑黑的一片,沒有一點動靜。

大約到半夜,忽然聽到門簾有聲音。女子便在屋裡問:「九姑來了嗎?」一女子回答到:「來了。」又問:「臘梅也跟著九姑來了?」好像是一個丫頭的聲音,說:「來了。」三個人交流嘮叨起來沒個完。

過了一會,又聽到簾鉤的響聲,女子說:「六姑來了?」接著聽到幾個女子雜亂的說話聲:「春梅也抱小郎君來了嗎?」一個女子說:「這個頑皮的小傢伙,怎麼哄也不睡,定要跟來。

身子有個百十斤重,背著真的累死人。」馬上又聽到有女子的接待聲,九姑的訊問聲,六姑與姊妹們的寒暄聲,兩個丫頭的互相慰勞聲,小孩兒的嬉戲聲,一齊嘈嘈雜雜地傳出來。就聽女子笑著說:「小郎君倒很喜歡玩耍,老遠的抱了個貓兒來。」

接著說話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門簾又響了一聲,滿屋裡都喧嘩起來,說:「四姑來得怎麼這樣晚?」聽到一個女孩子細微的聲音,說:「在路上走了幾千里,我同姑姑走了這么長時間才到這里。阿姑走得太慢了。」於是各人都問寒問暖,還有移動座位的聲音,招呼著加座的聲音,各種聲音並作,喧鬧滿屋,有一頓飯的工夫才靜下來。

接著就聽到女子問病求葯的聲音。九姑說當用人參,六姑認為當用黃芪,四姑說該用白術。協商一會兒,聽到九姑叫人拿筆墨硯台來。不久,聽到折紙的刷刷聲,拔下筆帽扔到桌子上的聲音,隆隆的研墨的聲音。接著還有把筆投到桌上的碰撞聲,和抓葯包紙的聲音。

過了一會。女子掀開門簾,招呼著病人的名字,把葯包和葯方一起遞了出來。她轉身入室後,立刻聽到三位姑娘作別的聲音,三個丫頭的道別聲,小兒的叫聲,小貓兒的聲,又一時並發起來。九姑的聲音清晰悠揚,六姑的聲音和緩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滴宛轉;以及三個丫頭的聲音,各有自己的特點,聽著完全可以辨別得清楚。

大家感到很驚訝,認為真是神來了。回家試一下葯方,也並不靈驗。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口技,特意借這種方法賣葯罷了。但她的口技水平,也真夠高超的了。

以前,朋友王心逸曾講過:他在京城時,偶爾從集市上經過,聽到一陣管弦音樂的聲音,圍著看的人好像一堵牆。他到跟前一看,是一位少年,用優美的聲音在演唱。他手中並沒有樂器,只用一個指頭按著臉頰,一邊按一邊唱,聽起來鏗鏘有聲,與弦樂沒什麼差別。也是口技者的後代啊。

原文: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葯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問諸神。晚潔斗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敢咳。

內外動息俱冥。至半更許,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雲:「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來耶?」似一婢答雲:「來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子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

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響,滿室俱嘩,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里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

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震作響,便聞撮葯包裹蘇蘇然。

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葯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5)聲響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口技》等文章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賞析:

作者通過寫文中女子為了賺錢以口技騙人,嘲諷了世間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人,鞭撻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但是,在後面加上一段對口技少年的描寫,表達了對中國民間藝術的佩服。《口技》通過對話將不同身份、語調、性格特徵的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

蒲松齡《口技》一文的主旨意圖,與《聊齋志異》一書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束縛的整體思想基本一致。

⑹ 長相思(納蘭性德)意思

一、全文
長相思·山一程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二、注釋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②榆關:即山海關,古名榆關,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④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⑤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⑥聒:嘈雜擾人。
⑦ 故園:謂京師。
⑧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三、翻譯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關那邊行進。夜深宿營,只見無數行帳中都亮著燈火。
挨過了一更又一更,風雪聲吵得我鄉心碎亂,鄉夢難圓,家鄉沒有這種聲音。
四、賞析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復疊吟哦中,展示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情構成尖銳沖突。正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背離中駐營夜宿,「夜深千帳燈」,似是壯偉景觀,實乃情心深苦之寫。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這是因思鄉而失眠。於是轉入下片鄉情思戀之筆。
「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於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於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說「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將主觀因素推諉客觀,語似平淡,意更深沉。此類遷怒歸咎於風雪聲寫法,心理情態能充分表現出來。看似無理,反見情痴,愈是無理之怨,其怨愈顯沉重。疊句和數字「一」、「千」的運用強化著視、聽覺感受中的焦慮,怨懟,幽苦,亦是此詞值得辨味的佳處。納蘭性德身為一等侍衛,卻極厭煩「扈從」公差,於是構成傳統羈旅題材的又一種類型。

⑺ 《稚子弄冰》古詩翻譯。

《稚子弄冰》

南宋來:楊萬里自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

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冰塊落地發出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7)聲響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打春之牛,後亦以葦或紙制。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

二、古詩賞析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樂趣:心態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徵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裡才有依依情趣。

⑻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中但是什麼意思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但」是只的意思。

出處:唐王維《鹿柴》:「空山不版見人,但聞人權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8)聲響賞析擴展閱讀

《鹿柴》賞析:

《鹿柴》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是相對於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於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於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⑼ 郭小川詩歌《青紗帳甘蔗林》原文

《青紗帳甘蔗林》

作者:郭小川

看見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夢想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里染上戰斗的火光!

哦,我的戰友、我的親人、我的兄長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里浴過壯麗的朝陽!

哦,我的歌聲、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紗帳里生出翅膀!

哦,我的祖國、我的同胞、我的故鄉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紗帳里煉成純鋼!

這里卻是南方,而不是遙遠的北方;

北方的高粱地里沒有這么甜、這么香!

這里卻是甘蔗林,而不是北方的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里沒有這么美,這么亮!

北方的青紗帳喲,常常滿懷凜冽的白霜;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氣的芬芳!

北方的青紗帳喲,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霧的蒼茫!

北方的青紗帳喲,平時只聽見心跳的聲響;

南方的甘蔗林呢,處處有歡欣的呤唱!

北方的青紗帳喲,長年只看到破爛的衣裳;

南方的甘蔗林呢,時時有節日的盛裝!

何必這樣問呢——到底更愛南方,還是北方?

我只能回答: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

何必這樣問呢——到底更愛甘蔗林,還是青紗帳?

我只能回答:生活永遠使人感到新鮮明朗。

風暴是一樣地雄渾呀,雷聲也一樣地高亢,

無論哪裡的風雷喲,都一樣能壯大我們的膽量;

太陽是一樣的熾烈呀,月亮也一樣地甜暢,

無論哪裡的光華喲,都一樣能照耀我們的心房。

露珠是一樣地明澈呀,雨水也一樣地清涼,

無論哪裡的雨露喲,都一樣是滋養我們的瓊漿;

天空是一樣的高遠呀,大地也一樣地寬敞,

無論哪裡的天地喲,都一樣是培育我們的溫床。

啊,老戰士還不曾衰老,新戰士已經成長,

啊,老一代還健步如飛,新一代又緊緊跟上,

我們的人哪,總是那樣胸寬、氣壯、眼睛亮。

看吧,當敵人挑釁時,甘蔗林將叫他們投降;

那甜甜的秸稈啊,立刻變成稅利的刀槍!

看吧,當敵人侵犯時,甘蔗林將把他們埋葬;

那密密的長葉啊,立刻織成強大的羅網!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為什麼至今還令人神往?

因為我們的甘蔗林呀,已經是新時代的青紗帳!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為什麼這樣翻動戰士的衷腸?

因為我們的青紗帳呀,埋伏著千百萬雄兵勇將!

(9)聲響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由現代詩人郭小川創作於1960-1962年間,那時我國三年自然災害剛剛過去,百廢待興,國家建設遭遇到嚴重的困難,但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重新煥發生機,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也十分高漲,面對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場景,詩人作下了這首《青紗帳甘蔗林》。

賞析:

這首詩大量使用賦的手法,使整首詩排列整齊,講究對稱且押韻嚴格,讀起來朗朗上口。詩中歌詠的青紗帳,作為革命的搖籃,代表中國人民在艱難困苦中的戰斗意志和革命精神;而香甜的甘蔗林是今天的新的景象,從青紗帳聯繫到甘蔗林寓意著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後定能度過現在的難關,收獲好的成果。

⑽ 《漁翁》大致意思是什麼

首句就題從「夜」寫起,「漁翁夜傍西岩宿」,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不說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一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一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似乎象徵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見造語「反常」能表現一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

一、二句寫夜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漁翁在。三、四句方寫到「煙銷日出」。按理此時人物該與讀者見面,可是反而「不見人」,這也「反常」。然而隨「煙銷日出」。綠水青山頓現原貌忽聞櫓槳「欸乃一聲」,原來人雖不見,卻只在山水之中。這又「合道」。

這里的造語亦甚奇:「煙銷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則無干;而「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更不相干。詩句偏作「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尤為「反常」。但「熟味」二句,「煙銷日出不見人」,適能傳達一種驚異感;而於青山綠水中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為之綠得更其可愛了。作者通過這樣的奇趣,寫出了一個清寥得有幾分神秘的境界,隱隱傳達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為奇趣而奇趣。

結尾兩句是全詩的一段餘音,漁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時「回看天際」,只見岩上繚繞舒展的白雲彷彿尾隨他的漁舟。這里用了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句意。只有「無心」的白雲「相逐」,則其孤獨無伴可知。

關於這末兩句,東坡卻以為「雖不必亦可」。這不經意道出的批評,引起持續數百年的爭執。南宋嚴羽、明胡應麟、清王士禛、沈德潛同意東坡,認為此二句刪好。而南宋劉辰翁、明李東陽、王世貞認為不刪好。劉辰翁以為此詩「不類晚唐」正賴有此末二句(《詩藪·內編》卷六引),李東陽也說「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懷麓堂詩話》)兩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於對「奇趣」的看法不同。

蘇東坡欣賞此詩「以奇趣為宗」,而刪去末二句,使詩以「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奇句結,不僅「余情不盡」(《唐詩別裁》),而且「奇趣」更顯。而劉辰翁、李東陽等所菲薄的「晚唐」詩,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奇趣。刪去此詩較平淡閑遠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顯,「則與晚唐何異?」兩相權衡,不難看出,後者立論理由頗欠充足。

「晚唐」詩固有獵奇太過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勝而發初盛所未發者,豈能一概抹煞?如此詩之奇趣,有助於表現詩情,正是優點,雖「落晚唐」何傷?「詩必盛唐」,不正是明詩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蘇東坡不著成見,就詩立論,其說較通達。自然,選錄作品應該維持原貌,不當妄加更改;然就談藝而論,可有可無之句,究以割愛為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