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聊齋志異賞析

聊齋志異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22:15:19

Ⅰ 聊齋志異經典片段摘抄加賞析

輕薄之態,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聊回齋志異·辛十四娘答》
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報,獨何人哉!---《聊齋志異·小梅》
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勝,而不可以共敗:勝則人人貪天功,一敗則紛然瓦解,不能成聚。---《聊齋志異·張鴻漸》
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聊齋志異·王成》

Ⅱ 摘抄《聊齋志異》簡短好句並作點評

1.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報,獨何人哉!---《聊齋志異·小梅》
2.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勝,而不可以共敗:勝則人人貪天功,一敗則紛然瓦解,不能成聚.---《聊齋志異·張鴻漸》
3.宜勤勿懶,宜急勿緩;遲之一日,悔之已晚!---《聊齋志異·王成》
4.性痴則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聊齋志異·阿寶》
5.官宰悠悠,豎人毛發,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許哉?---《聊齋志異·紅玉》
6.一笑之知,許之以身,世人或異其痴;彼田橫五百人,豈盡愚哉!---《聊齋志異·連城》
7.家有女豫讓而不知,則兄之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沉浮者耶!---《聊齋志異·商三官》
8.苟有其人,可以補天網之漏;世道茫茫,恨七朗少也!---《聊齋志異·田七郎》
9.香草沉羅,血滿胸臆;東山配砄,淚漬泥沙.---《聊齋志異·公孫九娘》
10.輕薄之態,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11.申賀者,捉坐者,寒暄者,喧雜滿屋.耳有聽,聽四娘;目有視,視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者也.---《聊齋志異·胡四娘》
12.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與破甑,何其鄙哉!---《聊齋志異·小翠》
13.竊嘆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哉!---《聊齋志異·夢狼》

Ⅲ 聊齋志異之王子安文言文賞析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廣泛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舉制度。《王子專安》就是這屬方面的代表作。
在反映內容上,作品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混憒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 王子安因對功名利祿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為中了進士翰林,大擺進士翰林的架子,鬧出了許多悲劇性的笑話。王子安夢中想到的是「自念不可不出耀鄉里,大呼長班」,這說明當時的士子圖謀的乃是個人名利和虛榮。王子安本是視青紫如拾芥的名士,偏偏屢考不中。鄉試後,為求精神解脫,他喝得大醉如泥。這就不僅寫了科舉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殘。
在人物刻畫上,作家在《王子安》中對考生們的心理和神態,作了窮形盡相的描繪,他們入場考試,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籠之病鳥;他們盼望喜報,坐立不安,如痴如狂,對秀才士子靈魂的這些刻畫細致入微。作品通過對知識分子變態心理的描寫,告訴人們科舉制度是怎樣侵蝕人們的靈魂的。所以《聊齋志異》的更深刻之處,是它揭示了腐敗制度對民族精神之摧殘。
小說的重點,是「異史氏」的評論性描寫。對秀才考試的七種比喻,帶有總結概括的性質,使主題深刻而鮮明。

Ⅳ 聊齋志異五則原文加上賞析 若好 高懸賞

《廟鬼》原文 新城諸生王啟後者,方伯中宇公象坤 曾孫。見一婦人入室,貌肥黑不揚。笑近 坐榻,意 甚褻。王拒之,不去。由此坐卧輒見 之,而意堅定,終不搖。婦怒,批其頰有聲,而 亦不甚 痛。婦以帶懸樑上,捽與並縊。王不覺 自投梁下,引頸作縊狀。人見其足離地,挺 然立當 中,即亦不能死。自是病顛,忽曰:「彼 將與我投河矣。」望河狂奔,曳之乃止。 如此百 端,日常數作,術葯罔效。一日忽見有 武士綰鎖而入,怒叱曰:「朴誠者汝何敢擾! 」即縶 婦項,自欞中出。才至窗外,婦不復人 形,目電閃,口血赤如盆。憶城隍廟中有泥 鬼四,絕 類其一焉。於是病若失。 譯文 新城的王啟後是王象坤的曾孫。看見 一個婦女進了屋,長得又胖又黑。笑著走 近王啟後的座位上,面目特別難看。王啟 後拒絕她,也不離開。因此不論坐著還是 躺著都能看見她,可是王啟後主意堅定,終 於不動搖。那個婦女急了,打他的臉頰都出 了聲,他自己感覺也不是太痛。這個婦女 把衣帶拴到房樑上,揪住頭發與王啟後一 塊縊死。王啟後不自覺地到了房梁下,伸 出脖子作出縊死的樣子。人們看見他的腳 離開地面,直挺挺地立在當中,但也沒有死 去。從此之後得了瘋病,忽然說:「她將和 我一塊跳河啦。」說著就往河邊狂奔,人 們去拉他才停止。這樣多次鬧,每天鬧好幾 次,有巫術、吃葯都沒有效。有一天忽然 看見有武士提著鎖進來,怒叱說:「他這么 實誠的人你為什麼也來打擾!」於是就捆 住婦女的脖子,從窗欞中拉出來。剛到窗 外,婦女就不再是人的樣子了,眼睛像閃電, 張著血盆大嘴。回憶起城隍廟中有四個泥 鬼,特別像其中的一個。從此他的病就好 了。

Ⅳ 聊齋志異之連城賞析膺肉象徵意義

聊齋奇女子之連城從第一集到第第十一集。

《聊齋奇女子之連城》
城裡有兩大史家,兩家事事爭斗,史孝廉家中獨女連城,史太守家的獨女賓娘,也成了一對什麼都爭斗一番的冤家。一次偶然機會,二女同時邂逅書生喬生。喬生才情洋溢,心地善良。兩女不約而同地芳心暗許。
喬生既欣賞連城的閑淑溫柔,亦佩服賓娘的機靈爽朗,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他不能同時娶兩個女人為妻,難以抉擇!
此時,城中巨賈之子王化成竟也要娶連城為妻。
史考廉為攀權貴欣然答應。非喬生不嫁的連城卻因而憂郁成疾,經診斷後,需要有愛她的男子的胸肉作葯引才能康復。王化成不肯割肉,反而喬生肯犧牲自己,然而這事被賓娘得知後,惱羞成病,跟連城同一個病,結果她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女兒,將喬生之肉換去。連城就在出嫁當日鬱郁而終。
連城死後,喬生甚是悲哀。賓娘時常陪伴安慰,連城既死,喬生便順理成章地與賓娘走得更近。

誰料死了的連城,仍念念不忘喬生,遂索性藉助賓娘肉身,每逢夜晚便進入賓娘身體,爭取喬生的關愛。及後,連城得悉原來當日是賓娘間接將她害死,決意報仇,假扮賓娘向王化成示愛,誓要拆散喬生與賓娘!
一場擾攘,賓娘終得知原來是連城作怪!賓娘氣憤之餘,深怕連城鬼魂傷害喬生,一人一鬼大鬥法!喬生阻止不及,最終兩敗俱傷,賓娘害人終害己,誤墮自己所設的圈套,香消玉殞!
然而即使做了鬼,二女仍要斗個不休!兩女鬼捨不得獨留陽間的喬生,不住爭著在晚上現身,與喬生見面,害得他精神萎靡。同時,兩女鬼觸怒王化成,害苦了家人。喬生痛斥二女損人害己,毅然撇下二女而去!
連城、賓娘二人由生斗至死,全是為了愛情。如今不但失去生命,更失去愛情。悲傷之時,也只得互相扶持,不知不覺間,竟漸漸建立了一種在生時察覺不到的微妙情誼。
原來喬生是趁機暗暗為二鬼尋找還陽之法!喬生查知兩史家因經常爭斗,勞民傷財,若能加以補救,方有可能讓二女還陽。喬生代兩史家做好事、積陰德。幸皇天不負有心人,終為二女求得「還陽符」。
奈何,「還陽符」只得一張。
與此同時,王化成得知兩女要還陽,讓道士布陣燒毀兩女屍身,令兩女永不超生!可幸生死關頭,連城、賓娘不記前嫌互救對方。喬生也第一次毫不猶豫,果敢的作出決定:他寧願犧牲自己,令連城、賓娘屍身皆得以保全!
喬生死後,兩女鬼覺悟前非,決意消除兩大史家的不和。兩史家深受感動,終為死去的女兒化敵為友。
王化成自燒屍失敗,便患上了離奇怪病,陽壽將盡,惡有惡報。
連城、賓娘終明白到愛一個人,不是擁有,而是要去付出!只得一張的還陽符也決定給予喬生,讓他再做人!

Ⅵ 聊齋志異讀書筆記摘抄及賞析

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回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答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Ⅶ 聊齋志異 人物評析(8個以上)

強烈要求加分。。。。。。

真的很難找啊。。~~

1.《佟客》中的董生

他自詡為慷慨之士,忠臣孝子,但在羣盜入門的一刻,其內心深處的卑怯懦弱頓即暴露無遺。

《佟客》篇,敘董生平生慷慨,以「忠臣孝子」自許,好擊劍,
恨不得異人傳授。一日途遇佟姓客人,邀至家:侃侃而談,客「惟敬聽而已」。
夜深,忽聞隔院有監「榜掠」其父,並謂「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生
提戈欲往,佟止之曰??盜坐名相索,必將甘心焉。君無他骨肉,宜囑後事
於妻子。??生諾,入告其妻。妻牽衣泣。生壯念頓消,遂共登樓上,尋弓
覓矢,以備盜攻。」不管父親了。
這是一篇諷刺小說,諷刺那種平日誇誇其談,臨事畏縮的人。大而革命,
小而日常生活中,每有此等人。但沒有最後幾句,還以為真有盜劫事,諷刺
意味尚不濃厚,趣味也少。
倉皇未已,聞佟在樓檐上笑曰:「賊幸去矣!」燭之已杳。逡巡出,則見翁赴鄰飲,
籠燭始歸,惟庭前多編菅遺灰焉。乃知佟異人也。
這幾句一補,不但根本沒有盜劫,不過客人以「編菅」戲弄之,而平生
慕異人,異人在前,卻當面錯過,這就成了雙層諷刺。意味深長。

2.《嬰寧》

《嬰寧》是《聊齋》中的一顆明珠。嬰寧是蒲松齡著意渲染的寧馨兒。彷彿笑神似地,以歡樂的笑聲對待慘淡的人世,以吒吒叱叱應付世俗的紛紜。蒲松齡不僅寫出了她的天真嬌憨、「狂而不損其媚」的性格,而且著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環境。她誕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還要美艷的園圃之中。園外「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園內「細草鋪氈、楊花糝徑」。她真有點像得山水靈秀之氣的精靈。這不僅是對於美的頌歌,也當然地是對於「子夜熒熒」濃黑悲涼社會的否定。然而,出人意外的是這個可愛的嬰寧,卻干下了一件令人發指的「缺德事」。彷彿《紅樓夢》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毒設相思局害死賈瑞般,將一位羨慕她美艷的鄰人誘騙置之於死地。現代許多評論者因此說,這是蒲松齡一大敗筆,破壞了嬰寧的美(見黃秋耘《讀嬰寧》)。其實未必如此。

嬰寧是蒲松齡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人物。她「出於幻域,頓入人間」(魯迅評《聊齋》語),是當時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藝術反映中真實的藝術典型,即使在現代,也都沒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紅樓夢》脂評說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處。」嬰寧的形象,蒲松齡自指有兩特點,一是「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二是「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齡對嬰寧的認識、對嬰寧的設計。狡黠是嬰寧的陋處,也正是嬰寧的真處和美處。嬰寧一方面出生於幽谷,受育於鬼狐,不審三從,不知四德,無視長幼之序,不用進退之儀,用笑聲蔑視一切,用笑聲動搖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間,依從文士,既畏獄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輕施顰笑,嚴懲意淫。她是無法跳出當時社會環境的,既有所突破又無法脫離的真正的美人。人狐交配而生的嬰寧如此,完狐所生的小翠(《小翠》)也如此。小翠幾乎與嬰寧一樣美貌絕倫、天真絕俗,然而不是也毫無怨言地聽憑母親之命送給了一個連人事也不知的痴兒么?這難道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糟粕?蒲松齡只能根據生活,根據生活給予的理想來塑造人物。他的傑出才能正表現在嬰寧的復雜性上。嬰寧形象的復雜性正是作家忠實於生活的創作方法的勝利。說嬰寧的「缺陷」應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毀,更是脫離歷史實際的要求。

3.狐女小翠是一個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1.她最引人矚目的特點便是「善謔」。
她那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開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細端詳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親分別對「殊不悲戀」的表現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遠也找不到一絲愁苦的痕跡,永遠也看不見半點憂傷的影子。同痴兒元豐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歡笑,不為嫌。」她把自己的別院變成了一個游戲場,終日和元豐以及丫頭們一起嬉戲。「刺步作圓,蹋蹴為笑」,「塗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樣也新奇別致,整天奔逐笑鬧,彈琴跳舞,不但鬧得全家皆知,最後連鄰里也知道。這個「善謔」的特點表現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

2.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
在王給諫與王待御政治斗爭的環境中,王給諫越是尋隙中傷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開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後王待御時而無可奈何地概嘆「余禍不遠矣」,時而「驚顏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過這種反襯,小翠「善謔」的主要性格特徵更加鮮明耀眼了。但是小翠並不是單純的「善謔」,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善謔」中透露著小翠的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在整個事件中,小翠的傑出之處,不僅表現在計策本身的仔細周密,使仇敵自投羅網,還表現在她知道王給諫要害王太常,與元豐成禮後,就開始准備,把元豐的痴疾這一生理弱點變成有利條件。這些都充分顯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謀。

3.小翠

狐女小翠是一個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1.她最引人矚目的特點便是「善謔」。
她那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開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細端詳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親分別對「殊不悲戀」的表現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遠也找不到一絲愁苦的痕跡,永遠也看不見半點憂傷的影子。同痴兒元豐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歡笑,不為嫌。」她把自己的別院變成了一個游戲場,終日和元豐以及丫頭們一起嬉戲。「刺步作圓,蹋蹴為笑」,「塗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樣也新奇別致,整天奔逐笑鬧,彈琴跳舞,不但鬧得全家皆知,最後連鄰里也知道。這個「善謔」的特點表現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

2.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
在王給諫與王待御政治斗爭的環境中,王給諫越是尋隙中傷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開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後王待御時而無可奈何地概嘆「余禍不遠矣」,時而「驚顏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過這種反襯,小翠「善謔」的主要性格特徵更加鮮明耀眼了。但是小翠並不是單純的「善謔」,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善謔」中透露著小翠的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在整個事件中,小翠的傑出之處,不僅表現在計策本身的仔細周密,使仇敵自投羅網,還表現在她知道王給諫要害王太常,與元豐成禮後,就開始准備,把元豐的痴疾這一生理弱點變成有利條件。這些都充分顯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謀。

3.感情豐富。
小翠的形象是豐滿、完整。她雖然善謔、頑皮,但也並非對無豐沒有感情。當元夫人杖元豐,元豐大號時,她不但「色變」,而且還「屈膝乞宥」,最後中「笑拉公子入室,代撲衣上塵,試眼淚,摩挲杖痕,餌以棗栗。公子乃收涕以析。」後來小翠雖然離開王家,但仍然時刻暗中注視元豐。由此可見,小翠對元豐是十分撫愛備至的。

4.青鳳

狂放少年耿去病與狐女青鳳一見鍾情,愛悅之意強烈。這種愛戀受到了來自家庭的阻止。對於耿生醉心於青鳳,以狐叟為代表的青鳳家庭持一種反感和反對的態度,為了阻止他們,狐叟採取了躲避的方式。看到耿生和青鳳在一起時,狐叟更是對青鳳大加斥罵,對耿生採取了一種很不友好的態度。如果不是有後來耿生救狐的奇遇,這愛情是斷斷成就不了的。

這篇故事背後體現了戀愛受挫者內心的自我安慰。青鳳家庭反對這種戀愛,深層次的原因,小說並未講明。看樣子,不怎麼象人狐異類的緣故。整個故事中,人和狐的交往,都沒有類別之差。是因為耿去病已有妻室,狐家不願青鳳為耿去病作小?好象也不是,通篇也沒言及這方面的事。看來最大的原因,就是對耿生之狂態產生反感。從故事中可以看到,耿生對青鳳的愛,主要是在相貌方面,這就缺乏必要的深刻。他愛得大膽而熱烈,而且毫不掩飾,這與一般的民間禮節相違背。初次見面,盯著人家女子看就夠不禮貌了,還「生隱躡蓮鉤」搞得人家女子不得不「急斂足」。後來又見到青鳳時,耿生長跪致詞:「得一握手為笑,死不憾耳。」「亦不敢望肌膚之親,但一見顏色足矣。」青鳳答應後,耿生就不象自己說的那樣了:「生狂喜,相將入樓下,擁而加諸膝」。後來青鳳說明怕叔父責怪,決欲離去,耿生還「強止之,欲與為歡」。可見耿生行為之唐突。大概就是這樣的原因,狐叟才惱怒地說:「賤輩辱我門戶!」當然,耿生對青鳳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他也確實是個敢做敢為的漢子,所以,在青鳳受狐叔責罵時,他心意如割,敢於站出來大聲曰:「罪在小生,與青鳳何與!倘宥青鳳,刀鋸鈇鉞,願身受之!」這樣的人狂是狂些,自有他可愛的一面。

5.香玉

《香玉》象《聊齋》中其他的作品一樣,它首先具有神奇性,這種神奇性及突破了自然,又合乎自然。牡丹,耐冬這些植物能變成美麗的女子,勇於追求心心相印的情人,生死不渝,死了可以重生,生了又可以重死,植物的「異化」中不可逾越的自然規律似乎不在存在,植物「異化」後的人性美是何等的神奇。

其次,是它的優美,它的回腸盪氣,搖曳多姿。全篇圍繞香玉,絳雪生的生生死,悲歡離合的故事,象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對人物來說,它與《葛巾》的硬派不同,而是溫柔纏綿,一往情深生死相依;就結構而言,以詩為線,「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情景交融,靈動優美。

《香玉》的特色不僅在於此,更動人的是它能透過歷史的帷幕,展示人類情感生活的美麗,這種「人性的美麗」凈化了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至情至性,驚世屏俗。

《香玉》中,蒲松齡對書中主人翁的愛情的描繪投入了濃重的筆墨。而這種生死相依的愛情是以「才情」和「至情」為前提的,篇中反復強調的是「才」與「情」。黃生如果不是對香玉、絳雪「愛慕彌切」,也不會「女郎忽入」。但是,只是一往情深,唯願白頭到老,而胸無半點文墨,愚鈍不文,沒有善於表達「無限相思苦」的文才,那也無濟於事。因此,「至情人」和「騷雅士」是黃生獲得香玉和絳雪愛情的兩大法寶。不僅如此,蒲松齡在作品中更是強調了「才氣」和「至情」還是心靈和人際關系的兩大法寶。尤其是「至情」,黃生原不知香玉和絳雪是花妖,是得知藍氏掘走了「白牡丹」,才知道香玉乃是花妖。但他並不以異類而震驚,厭惡,而是「悵恨不已」,「悵恨」的是恨不早知,未能及早的保護,這是真正的愛情。又聽說牡丹到藍家後,「日就萎瘁」,以至凋謝,他就「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清。這種生死不渝的深情,才改變了絳雪的「年少書生,什九薄倖」的看法,凈化了絳雪的心靈。

有意味的是「至情」不僅使絳雪自省,也進化了黃生的心靈。黃生一開始還是有庸俗氣的,還是有點輕薄,他一看到美麗的女子就偷看,就「暴起」「追過短牆」。和香玉結成連理後,又「每使邀絳雪來,輒不止,生以為恨。」「得隴望蜀」,好象對香玉的愛情並不專一。後來,香玉死了,絳雪來吊,他對絳雪講「無福可消雙美」,可見他還是想消受「雙美」的,一種佔有欲躍然紙上。可是,他聽了絳雪的正言相告:「妾與君交,以情不以淫」。「相見之歡,何必在此」。絳雪這種深沉的感情感化了黃生,使他化庸俗為高尚,化鄙褻為純潔,使黃生的心靈得到了難以言喻的後難為繼的洗滌和凈化。

6.晚霞

當晚霞第一次見到才藝超凡的阿端便「遙注之」,後來又「故遺珊瑚釵」給阿端作為愛情的信物。在封建倫理道德強化的那個年代,一個年輕女子如此大膽地去端詳一個陌生男子已屬違禁,加上主動示愛,就更說明了她積極大膽追求愛情的決心和反抗封建束縛的態度。瑞雲在鴇母逼迫破身接客時提出「價由母定,客則奴自擇之」的條件,後來遇到賀生則大膽地對賀生說「能圖一宵之聚否」。她對賀生所說的話其實就包含了對真愛的渴望與追求。狐妓鴉頭在妓院看到了「局促不安」的書生王文,便大膽愛上了他,「望見忘,秋波頻顧,眉目含情」,到後來竟然和王文私奔。在講究婦道閨范的那個社會,這也算是一個壯舉。
以上簡要地對作為下層婦女的一些妓女的形象作了分析,發現作者對這些女性予以熱情的歌頌,並有意為她們安排了很好的歸宿,讓晚霞最後「舉一男」,讓瑞雲復美,讓鴉頭和王文團聚,這些結局其實表達了作者對飽受壓迫的下層婦女的深切同情。

7. 連城

她出生官宦之家,自幼「知書」,是一個知識女性,但她一開始「征少年題詠,意在擇婿」的舉動就越出了封建的綱常,表現出她並非那種安於壓迫、不思反抗的女子。就是父親出面干涉,她追求自由愛情的決心也沒改變,以死抗爭,最終和自己心儀的喬生結合;魚精白秋練在湖邊遇到了和她一樣愛好詩歌的慕生,為他的吟誦所感,竟然相思成疾,主動譴母提親。在遇到慕翁這堵牆時,抓住商人「志在利耳」的弱點,投之以利,終於贏得了和慕生的結合;胭脂初見風度翩翩的鄂生便被其風采所傾倒,後來又達到「縈念頗苦,漸廢飲食」的地步,最後經歷了曲曲折折和陰差陽錯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8.狐婦

《武孝廉》中的狐婦在石某病時救了石某,也不嫌棄他的落魄嫁給他,並且幫助他走上仕途,不難看出,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們雖然普遍命運悲慘,都是為男子所遺棄所侮辱,但是她們都有堅決的反抗精神,最終都懲罰了那些負心漢。竇女死後,化為厲鬼,施計報了大仇。雲翠仙也沖破封建的「夫為妻綱」觀念的羈絆和梁有才決裂,終於使其卑微地死去。狐婦在得知石某要殺死自己後決然收回自己贈給石某的丸葯,讓石某舊病復法而亡。作者讓這些被侮辱女性們一個個大仇得報,讓那些負心漢一個個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對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的鞭笞。
這些被侮辱女性形象有以下共同的性格特點:她們都很善良,不能深刻地了解封建的罪惡。竇氏是一個善良的少女,因為涉世不深,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花言巧語不能識破,善良地輕信了男三復的謊言,結果遭遺棄

9.喬女

喬女在丈夫穆生死後,志不二嫁。後來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喬女不嫁,然而她卻認為孟生不嫌自己醜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後,她為了酬報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難,撫其遺孤,撐其門戶,增殖其產,自己卻廉潔自守貧賤以終,表現出「士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則是在娘家面臨破產時,挺身而出擔起重擔使家庭得以重新振興。作者在這里著重肯定的是傳統女性那種善於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難、勇挑重擔是她們所共有的美德。
在《聊齋志異》中有為數不少的作品描寫了一些俠女仁婦形象。這種被頌揚的俠女仁婦的事跡在我國以前的文學作品中早有流傳,且似乎成為一種傳統題材,特別在元明以後的戲劇,小說(話本)中出現更多。然而在這些作品中,這種題材很大程度上是作為一種所謂「佳話」,「傳奇」而被傳誦和表現的。值得注意的是《聊齋志異》里的這類題材,在思想深度上有了進一步發展,因為「通過她們,使人們對明清社會黑暗的事實有了切身體會」

Ⅷ 《聊齋志異》之《王桂庵》賞析1000字

——《聊齋志異•王桂庵》賞析
《聊齋志異》大多描寫狐鬼精魅的故事,情節詭異變幻,引人入勝。這篇《王桂庵》卻是寫人世間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糾葛,情節並不復雜,但蒲松齡寫得彼有新意,曲折多變,同樣引人入勝。
全文不足二千字,我們節選拜讀【原文】:王樨,字桂庵,大明世家子。適舟南遊,泊舟江岸。鄰舟有榜人女,綉履其中,風姿韻絕。王窺既久,女若不覺。王朗吟「洛陽女兒對門居」,故使女聞。女似解其為已者,略舉首一斜瞬之,俯首綉如故。王神志益馳,以金一錠遙投之,墮女襟上;女拾棄之,若不知為金也者。金落岸邊,王拾歸,益怪之,又以金釧擲之墮足下;女操業不顧。無何,榜人自他歸。王恐其見釧研詰,心急甚;女從容以雙鉤覆蔽之。榜人解纜徑去。王心情喪惘,痴坐凝思。時,王方喪偶,悔不即媒定。(待續最終段)
這一段,其實就是世家子弟王桂庵,在一次乘舟南遊途中,看上了鄰舟貧家女芸娘,內容不涉詭異,只是「示以平常」。但是蒲松齡運用他的生花妙筆,極盡騰挪跳擲之能事,使作品跌宕起伏,搖曳多姿。
【清】但明倫對蒲松齡這篇小說有很高評價,說:「寫得天嬌變化,如生龍活虎」,歸結起來是一個「蓄字訣」,「愈蓄則文勢愈緊,愈伸,愈矯,愈陡,愈縱,愈捷」,「解此一訣,為文可免平庸、直率、生硬、軟弱之病」。「文章伸縮自如,譬如王桂庵故意朗誦詩句,女一斜瞬之,這是一伸;拾金而棄之,這是一縮。父親歸來,女以腳覆蔽金釧是又一伸;而解纜徑去,且尋訪不見,是又一縮再縮。……」
文章一開篇,作者就以兔起鶻落的筆勢,突出表現了王桂庵既痴情而又有點輕佻的性格特徵。當時,王桂庵妻子剛亡,為散心中的悲情乘舟外出遊玩,初次看到芸娘,先是久久窺瞻,芸娘「若不覺」,他就吟詩挑引;芸娘瞟了他一眼,他即「神志益馳」,投以金錠;芸娘「拾棄」金錠,他「益怪之」,接著又擲以金釧,表現心意,芸娘雖不理睬,但在父親歸來時卻從容以腳「覆蔽之」。這樣,在芸娘隨父解纜去後,他更「心情喪惘,痴坐凝思」。這些神態,這些動作,隨著情節發展,由淡而濃,層層寫來,把一個多情而又舉止輕浮的「世家子」形象,描摹得十分鮮明。
從人物描寫看,芸娘的形象似乎更為豐滿生動些。在我國古代的畫論中,有所謂「形似」、「神似」的說法。一般認為,神似難於形似。【宋】袁文《論神形》說:「作畫形易而神難。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體,學畫者往往皆能,至於神采,非胸中過人,有不能為者。」這是因為,形體是外在的,有眼都能夠看見;而心神則是內在的,不易捉摸,更不易描繪出來。蒲翁寫芸娘能夠寓神於形,即通過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行動,來揭示其必然產生的心理波動。小說開始寫芸娘的外貌,只有「風姿韻絕」四個字,但作者接著具體入微地寫了她幾個傳神的動作,就把她善良多情、聰慧機敏而又頗自矜重的性格特徵表現出來了。王桂庵偷看她時,她表面上好象沒有察覺,顯得非常莊重,實際則象是在有意的暗暗考察對方。繼而,王高聲吟詩,她知道了對方是「風雅士」,因之,微微抬頭瞟了一眼,流露出心有所動;但又懷疑王為「儇薄子」,所以,隨即「俯首綉如故」,又裝出一副平靜的樣子,好象剛才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後來,王投以金錠,她象不知道那是金子,「拾棄之」,這是在嘲笑對方,表明自己的心並不能為金錢所買得,也是對侮辱自己人格的行為的無言抗議。接著,王又把金釧擲到她腳下,因為金釧不同於金錠,系定情的佩戴之物,她就逐漸明白了王桂庵是個「鍾情者」,但仍「操業不顧」,不動聲色,在端莊凝重中包含著衛護自己人格尊嚴的警覺與傲岸。及至其父歸來,她才「從容」用雙腳把金釧遮蓋起來。「道是無情卻有情」,作者曲曲折折寫來,把芸娘細微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惟妙惟肖。
比之寫上長長一大段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蒲松齡將人物的心理活動,用一連串富於戲劇性的動作表現出來,不僅形象鮮明突出,而且人物心理活動的軌跡,感情變化的波紋,都非常清晰,彷彿可以觸摸。
芸娘舟去,作者集中刻畫王桂庵的多情:「心情喪惘,痴坐凝思」回過神來才忙打聽,眾舟人皆不知父女倆是何人,當即「返舟急追」, 但芸娘已不知去向;在辦完事務歸來,經過舊地時,再「沿江細訪」,卻仍「無音耗」;回家,「寢食皆縈念」芸娘;過一年(第二年),重新南下,買舟居停江邊,「日日細數行舟」,而「曩舟殊杳」;呆了半年,盤纏用盡,回到家中之後,還是「行思坐想,不能少置」; 終於在撲朔迷離的夢境中見到芸娘。又過一年(第三年),因事「再適鎮江」,訪友迷路誤入小村,果然與芸娘相會,「種種物色,與夢無別。」這樣描寫王桂庵的反復訪求,歷時既久而終不忘懷,最後更通過一虛一實的夢幻與現實的結合,形象地表現了王桂庵對芸娘思慕的深沉。
芸娘讓他托媒說親,好事在望,這是作品極力一伸;不料芸娘父親孟翁不為利動,拒絕了親事,王神情俱失,作品又極力一縮。後經徐太僕說媒,婚禮始成。故事到此,似乎己經結束,無法再伸,也無法再縮。誰知蒲翁匠心獨俱平地生波,婚後,王桂庵在舟中的一句戲言,造成芸娘投水自殺。這一縮,出人意料,力量極大,如同遠山迤邐而來,突成絕壁。「王悼痛終夜,沿江而下,以重價覓其骸骨,亦無見者。」看來一切都無望了。文章縮到底了,該結束了?
這里作者利用王桂庵性格中輕浮的一面,創作了故事巨大的波瀾。芸娘對王桂庵說他已有妻室的戲言,開始並不很相信,王故意說得實有其事,於是「芸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躧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大家知道,在封建社會里,那些豪門貴族子弟,常把婦女當作玩物,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下,不少出身寒微的少女,淪為媵妾,肉體和精神上遭受種種非人的折磨。下層人民對富豪納妾是不滿的。
蒲松齡通過芸娘一家對待王桂庵求婚的態度,藝術地反映了這種階級隔閡與不滿。芸娘對王桂庵這個「風雅士」是有好感的。但是,當王企圖用金錢打動芸娘的心時,她擔心上當受騙,表現得十分矜持;當再見面時,芸娘「隔窗審其家世」,說:「既屬宦裔,中饋必有佳人,焉用妾?」到王回答:「非以卿故,婚娶固已久矣。」芸娘還要王「倩冰委禽」,履行正式婚娶手續,並特意告誡王:「若望以非禮成偶,則用心左矣。」並在臨別時遙呼「王郎」曰:「妾,芸娘,姓孟氏;父字江蘺。」三句話十個字,簡捷明快地既告以自己的姓名,又說明父親的字,心胸如此坦露,神情如此急切,正表現了她性格的單純,感情的真摯和對美滿婚姻的熱切期待。這些對話與行為,清楚地表明了芸娘這個貧寒人家的姑娘多情善良、落落大方,但又不甘作妾、不肯苟且的思想品格。這為後面故事的巨大波瀾做好了鋪墊——聯系這些情節,我們就不難想像,「默移時」三個字表明了芸娘內心翻騰著的是什麼樣的內容,蘊含著的是什麼樣的感情;也就可以看出,芸娘投江這一悲劇性的誤會,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多妻制帶來的惡果;而芸娘「遽起」、「奔出」、「投江」的果決行動,正是她對這一制度的一種強烈不滿和抗議。從情節的陡然變化看,雖然使人意想不到,但卻在情理之中,是「驚人之筆」,又很真實。新婚伊始,路過最初見面的地方,痴情而又作風輕浮的王桂庵,得意忘形,不顧後果,亂開玩笑,是符合他的性格的。而芸娘起初不立即答應王的求婚,主要就是擔心王桂庵有妻再娶,把自己視同媵妾,因此,她誤以戲言當真話,並憤而投江,也是十分自然的。這一情節的安排,不僅使行文頓挫生姿,而且也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芸娘的父親孟江蘺,作者是從王桂庵朋友徐太僕的嘴裡告訴我們:「此翁與有瓜葛,是祖母嫡孫。……江蘺固貧,素不以操舟為業……」所以孟江蘺雖窮,但並不是一個以劃船為業的榜人,他對富家子弟把婦女當商品玩物的惡劣行徑,也非常警惕。王桂庵「自道家閥」並獻上「百金」求婚,他就用「息女已字矣」一句推辭,拒絕了王桂庵的請婚。孟江蘺後來對替王說親的徐太僕吐露了真情:「仆雖空匱,非賣婚者,曩公子以金自媒,諒仆必為利動,故不敢附為婚姻。」指出了王桂庵「以金自媒」不僅婚姻觀有疑問,而且小看了人,「故不敢附為婚姻。」到訂婚時,孟江蘺還要同芸娘商榷,尊重女兒的意願,而不包辦代替。這表明他是個比較開明的父親。這些描寫,都表明了蒲松齡的民主進步傾向,這在當時的社會里,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最終段原文】:「邑邑而歸,憂痛交集。又恐翁來視女,無詞可對。有姊丈官河南,遂命駕造之,年余始歸。途中遇雨,休裝民舍,見房廊清潔,有老嫗弄兒廈間。兒間王入,即撲求抱。王怪之。又視兒,委婉可愛,攬置膝頭。嫗喚之,不去。少頃,雨霽,王舉兒付嫗,下堂趣裝。兒啼曰:『阿爹去矣!』嫗恥之,呵之不止,強抱而去。王坐待治任,忽有麗者自屏後抱兒出,則芸娘也。方詫異間,芸娘罵曰:『負心郎,遺此一塊肉,焉置之?』王乃知為已子。酸來剌心,不睱問其往跡,先以前言之戲,矢日自白。芸娘始反怒為悲,相向涕零。先是,第主莫翁,六旬無子,攜媼往朝南海;歸途泊江際,芸娘隨波下,適觸翁舟。翁命從人拯出之,療控終夜,始漸蘇。翁媼視之,是好女子,甚喜,以為己女,攜歸。居數月,欲為擇婿,女不可。逾十月,生一子,名曰寄生。王避雨其家,寄生方周歲也。王於是解裝,入拜翁媼,遂為岳婿。居數日,始舉家歸。至,則孟翁坐待,已兩月矣。翁初至,見仆輩情詞恍惚,心頗疑怪;既見,始共歡慰。歷述所遭,乃知其枝梧者有由也。」
芸娘投江,王桂庵尋找骸骨無存……這眼看著進入絕路了,作者筆鋒又轉,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栁暗花明又一村」。一個普普通通,情節並不很復雜的愛情故事,能寫得這樣伸縮自如,開合有致,曲折多變,悲歡離合,令人莫測,這正是它引人入勝的地方。
王桂庵迷路尋到現實的芸娘家,竟如同夢中所見即所得;王桂庵避雨所遇周歲小兒,竟對未曾晤面的「阿爹」親昵無比。最後連孟翁坐待情境都一一交代明白。這些藝術處理虛實相映,前後映帶,毫無紕漏。顯示出作者筆底自有波瀾,讀者眼中又時見峰迴路轉之妙。
《聊齋志異•王桂庵》篇,還有兩處絕妙的景色描寫值得賞析。
「一家柴扉南向,門內疏竹為籬,意是亭園,徑入。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過數武,葦笆光潔。又入之,見北舍三楹,雙扉闔焉。南有小舍,紅蕉蔽窗。……」這是王桂庵夢游見到的芸娘家的院落。由庭院,而住屋,進而室內,敘次井然,點染得宜,展現出一幅江村人家明麗恬靜的畫圖。那柴扉,那疏竹,那葦笆,既顯示了主人家境的清貧,也烘托出他們情操的高雅。而那紅絲滿樹的夜合花,那蔽窗的紅蕉,點綴其中,好象燃燒著一團青春的火焰,散發出一種歡悅的情調,它象徵著女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愛情的憧憬。
還有一處,是描寫芸娘投江後的景色:「王大呼,諸船驚鬧,夜色昏濛,惟有滿江星點而已。」短短幾筆,不僅寫出了夜色朦朧、天空星星映入江水中的一派夜景,而且用「惟有」一詞加以強調,就把清冷凄涼的環境,把王桂庵悔恨、悲慟、絕望的心情,也都襯托出來了。落筆不多,而情景逼真。
《聊齋志異•王桂庵》篇,容量很大,寫了四年的事情,卻僅僅用了不到二千字,可見語言之精煉。特別是歸結上文,過接下文的轉換過接處,非常迅捷簡明。【清】嘉慶年間馮鎮巒批曰:「文字要繁則累牘連篇,要簡則一話千里,一夕百年。如『年余始歸』三句中,包卻一切,掃卻一切,何等迅速,此行文金針也。」可見評價之高。
總之《聊齋志異•王桂庵》是一篇思想性、藝術性、語言能力等等各方面俱是一等一的優秀作品,而且又是蒲松齡難得的不涉怪異,只寫普通人現實生活的喜劇性的作品,不知道為什麼《明清小說導讀》選了《聊齋志異》四篇怪異之篇,卻沒有選中它?所以在此特別推薦。

Ⅸ 求聊齋志異《葉生》的賞析,越多越好,謝!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傳奇、志怪、軼事等文言短篇小說集,內容多談狐、魔、花、妖,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稱贊;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
《聊齋志異》的多數小說是通過傳奇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二)名人名家評說。紀昀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書而兼二體」和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評價其為「以傳奇法,而以志怪」 這兩種說法雖時空相隔,褒貶不一,側重點不同,將二者原話列出作一比較,涉及的信息卻大致相同:所謂「一書而兼二體」是指《聊齋志異》兼有傳奇和志怪兩類題材的篇章;結合了傳奇的有意作文與志怪的選材形成了「傳奇而以志怪」的特色。
三)《聊齋志異》的傳奇特色。以人物姓名為篇名的《葉生》小說,傳奇特色比較濃厚。《葉生》說的是葉生學問很高,但由於科舉弊端和社會黑暗,幾次落榜未能考取功名,重病潦倒在家。當地的縣官丁知縣很欣賞葉生的文章,愛才有加,親自陪同葉生赴京應考。在赴京的路上,丁知縣要兒子拜葉生為師,丁公的兒子叫丁再昌,時年16歲,還不會寫文章,但為人聰慧,任何文章只要讀上兩三遍便爛熟於心。在葉生的幫助下,丁公子不到一年就能落筆成文。不久,他就考取了秀才。葉生把自己生平所寫的八股文全部口授給公子,省考時公子奪得第二名。丁公子在京城又中了進士,當上部中主政官。一年後,葉生參加京中鄉試,竟考中舉人。
葉生取得功名,衣錦還鄉,回到家,見門前冷落蕭條,心裡十分悲傷。他慢慢走到庭院中,正巧妻子拿著簸箕出來,她突然發現葉生在院子里,嚇得丟下簸箕就跑。葉生心裡很難過,他說:「現在我富貴了。你我三四年沒見面,你怎麼就不認識我了?」妻子站在遠處說:「你已經死了很久,說什麼富貴?之所以沒有安葬你,是因為家裡窮加上兒子又小。如今兒子長大成人了,馬上就要厚葬你。請你不要作怪嚇人。」葉生聽了這番話,心裡好生凄涼!他走進裡屋一看,只見黑棺材明明白白地停放在那裡,於是,他即刻撲倒地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葉生》描寫葉生的傳奇故事,揭示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描寫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比如學生考取進士,而當老師卻只考取舉人,諷刺科舉的虛偽。小說最後寫出奇怪的事來了,葉生早已死了,讀來怪異,正是魯迅所說的「以傳奇法,而以志怪」。

求分=辛苦費
祝樓上語文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