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國畫繪畫賞析

國畫繪畫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20:31:13

❶ 中國畫一般的鑒賞方法

賞析的基本方法

中國畫的鑒賞按科分,各有鑒賞重點

山水畫:一看筆墨,二看大勢,三看氣韻。

人物畫:一看筆墨,二看造型(形態),三看神韻。

花鳥畫:一看筆墨,二看形神,三看賦彩。

中國畫的鑒賞,如果按欣賞的距離說,要把握住近看筆墨,中看構圖,遠看氣韻。

說得具體一點,可操作性一點,即:一二步看筆墨,四五步看構圖(大勢),八九步看氣韻。

看筆墨主要是看筆觸美不美,筆力是否遒勁,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華滋,是否渾然一體。

看構圖主要看大勢是否得體,有氣勢,是否新穎。

看氣韻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動放逸。

(1)國畫繪畫賞析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繪畫的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分「油煙」和「松煙」兩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

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硯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的端硯,甘肅的洮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畫

❷ 如何欣賞和評價國畫

欣賞和評價國畫的優劣的標準是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歸納的「六法」,這是千百年來被繪畫界和書法界所公認的。哪六法呢:「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采、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齊白石都把九十歲了,可他的話依然是氣韻生動,筆力遒健,章法獨具,換別人恐怕早已文思枯竭了吧。可以說,齊白石的畫六法具備,他的「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可謂悟到了藝術的真諦。 氣韻兼力、格制俱老、變異合理、彩繪有澤、去來自然、師學舍短。及粗鹵求筆、僻澀求才、細小求力、狂怪求理、無墨求染、平畫求長」這些中國畫欣賞和評價的語義,理解了你就能理解國畫的精髓。 中國人的美學觀點;以自然為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現在街上的女人,這樣風格的已經非常少了! 中國書畫,書法是基礎,沒有書法的基礎,你就不懂中國的藝術!豐子凱的畫非常簡單,但是,大家為什麼非常喜歡他,一個是意境,還有就是純厚的技法! 前幾天范增在說,畫畫主要還是技術的磨練!這個應該非常正確!哪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關鍵是你能不能夠表達出來! 簡單說,中國畫的「意境」說其實和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禪」很有關系。尤其是如齊白石那樣的「文人畫」更甚。離開了「禪」的意境追求,恐怕這幅畫的「中國特色」就丟了一半的分了。而有了這個「禪」意的矛盾審美標准限制,中國畫在大部分的題材中就不容易有更多的思想和哲理追求。這是「傳統」國畫的致命傷。不改革,不會有發展的機會了。 個人以為,當代是不可能出大書法家和大國畫家的,因為現在主流書畫界的人,心思都太勢利,太小器,缺乏堅守和境界,當然也不願下苦功夫,無論是人的境界還是筆墨的水平,都太水。 有幾個有些趣味的,卻只是在故紙堆里找僵屍氣,令人作嘔,而那些曾經大肆流行的所謂流行書風,就是胡鬧,不提也罷。 中國的美術界文化程度普遍低。過去是那樣,現在也是如此。從進人的那一關開始,招人的品行和文化層次就決定了以後的產品:虛狂和低格調。所以,中國的美術匠氣十足,盲目跟風。和傳統的小家子的文人畫品味一脈相連,那怕現在他們能熟練地操作西畫技巧。中國人的畫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的豐富表層,也就很不錯了。無疑,齊白石的畫是做到了這一層的。至於涉及深層審美意識,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這個圈子天生的缺少這種底氣,因為這是由這個圈子裡的人的品行和文化層次決定了的。 西畫和國畫審美意識完全不同,前者求真,反映的是科學精神,後者求意,反映的是傳統文人的情調。 西畫代表人物,拉菲爾,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所代表的審美意識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意識所望塵莫及的。比加索說的話不能太當真。 繪畫的本質就是復制自然。因為自然的美是繪畫技術所不能完全再現的,西畫同樣也做不到,更不要說國畫了。另外,攝影藝術也同樣做不到。所謂的「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是一種自我的包裝,當不得真的,所以,從純價值尺度看,求真的西畫肯定高於寫意的國畫,因為那更接近繪畫的本質。國畫本質上也是復制自然,只是技術手段比不上西畫而已。所以,只能追求寫意,正因如此,國畫框框套套太多,已脫離了繪畫的本質,成為國畫自身的障礙,這也是中國文人的品味所決定的,如看國畫就看字這種論調就一種。拋棄純價值尺度,國畫作為一種小家子氣的畫種有它特定品味和審美受眾,也算是一種風格,從這點上講,有其自身獨特性,可以成為與西畫並例的一種風格,僅此而已 我也反對「西方中心論」還張之洞那句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以下貼些大師的作品,細細品味吧!

❸ 賞析吳冠中繪畫藝術特徵

中國畫又透露著西洋畫的用色、光影與用筆的表現技法。雖然他高度概括了繪畫創作對專象的線條屬。表現出中國畫的寫意特點,但是他的用筆一直像是在用油畫筆作為創作工具,筆觸硬朗缺少變化。

吳冠中用硬筆創作以軟筆為特徵的中國畫。這大概是他那個時代的藝術家的特點,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響。那些個時代畫家在東西方文化藝術的領域來回穿梭。

沾染上了異樣的表現方式與另樣的藝術氣息,難分伯仲。吳冠中的國畫特別是風景的裝飾意味很強。那些色塊、那些線條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形式感。

(3)國畫繪畫賞析擴展閱讀:

《北國風光》前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珍藏30年的吳冠中先生油畫《北國風光》,這幅油畫精品經嘉德國際拍賣公司拍賣成功,被拍2700萬人民幣。

這幅作品是吳冠中當年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所繪的大型壁畫的畫稿,吳老評價這幅作品:「畫稿並不小,並且是盡了全力的,所以其實不再是『稿』,已體現了巨幅作品的最終效果。」

此幅作品描繪了中國北方自然景象的氣勢磅礴,融合了中國筆墨的細膩與西洋油畫色彩的和諧,作為吳老極為珍貴的畫作。拍賣所得將全部用於桑梓助學基金會資助特困大學生就學。

❹ 如何鑒賞國畫從繪畫技巧中如何看出畫的好壞

畫工
畫家的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體現,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裝裱
中國畫的裝裱獨具一格,常見的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獨欣賞表面功夫,更著重於與作品有關和作者個人的相互關系。

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的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學識
功力及布局可以從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識,對其作品影響很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與眾不同,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別,學識是條件之一。

人品
西方畫家,往往浪漫不羈,游戲人間為樂。而欣賞者只觀其畫而不理畫家的私德。中國人不同,畫家或書家如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曹操、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岳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道理。

詩句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❺ 中國畫美術作品欣賞的難點是什麼

看你說的來是要專業的還是什麼樣的了。源
1、畫家的思想,經歷所處的社會環境影響,師從關系及對後人的影響。
2、畫家的作品:材料(筆、墨等)、技法、構圖、繪畫題材(每一個單看都是有很多學問的,不是一言一語可以學到的)
3、純粹學理論不畫畫的人無法真的懂國畫,純粹學國畫不學理論的人國畫提升空間小。所以當理論實踐結合。總的來說,學國畫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

❻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6)國畫繪畫賞析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❼ 賞析中國古代繪畫的特點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由於並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繪對象,而越到後來,水墨所佔比重愈大,現在有人甚至稱中國畫為水墨畫。其所用墨講求墨分五色,以調入水分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萬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同時墨還可以與色相互結合,而又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形成墨色互補的多樣性。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 、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❽ 如何欣賞一幅中國畫

如何欣賞中國畫?對中國畫審美特徵的理解會敏銳我們的直覺,欣賞時再結合想像,方能領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氣韻、神韻、陶冶情懷。中國的書法與繪畫是在一種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幾千年來,它們曾走過了從發端、童稚、成熟到升華變化,從實用到藝術化的漫長路程。毫不誇張地說,書與畫是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並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中國乃至東方世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對社會人事的態度,對美與永恆性的追求,都在中國書畫里得到了顯化,並通過它們而獲得了千百萬炎黃子孫、東方朋友乃至世界各國朋友的認同。歷代那些稚拙的或者雄健的或者秀美的碑帖法書,那些神秘的或燦爛的或淡雅的繪畫名品,都是我們民族的精華——書畫藝術家們(包括不知名姓的民間藝匠)以審美方式與主客體世界進行心靈對語的形象記錄。這種對語有時達到了哲學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飛、若動」的縱橫筆畫之間,在「有豐致、有縹緲」的筆情墨象之中,蘊含著情思,也體現著「道」,表現著人格乃至對生命宇宙的體驗。可以說,每幅字、畫都凝結著民族與時代的心態,積淀著民族精神的文化層。作為藝術,作為中國人心理意識結晶的書畫藝術,就更不待言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的層次上欣賞書畫藝術。它是如此的豐富而悠久,精緻而又神妙!要理解與感受神秘的陶繪,獰厲的青銅紋飾,靜穆的佛像,意在筆墨之外的文人畫和高度抽象、流動的書法點劃結構,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欣賞中國書畫,允許欣賞者持的某種主觀態度,這需要情感與想像。需要理性、確切的知識與判斷。將二者合而為一,是筆者試圖向讀者提供的既引導欣賞,又介紹知識的文章。傳統中國畫以毛筆、水墨、礦物質顏料、絹帛、宣紙等為工具(原料)從表現形式上分工筆畫和寫意畫。人物畫強調「傳神」,通過對人物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神的刻畫)、肢體語言、環境等的表現,達到以形寫神、突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山水畫強調「詩情畫意」表現雄壯粗獷或秀麗俊美的山式、雲吞霧幕——情景交融的意境創造即:將大自然的美與文人逸趣(中國文化)緊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遠、平遠、深遠(或合三遠)法的結構畫面,計白當黑的處理方式。花鳥畫則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懷;來贊美生命、歌頌大自然——揮灑「胸臆」。在筆墨色彩上講究:1、筆法豐富、有力度,或浸潤凝重、或枯澀快疾;或中鋒、或逆鋒、或側鋒、或拖筆、或散筆。2、墨法多層次的變化(五墨六彩——焦、濃、重、淡、清加上紙的顏色),或積墨、或破墨、或潑墨。3、色彩為隨類賦彩等感性色彩,講求墨氣、沉著(色彩以墨骨為主,施以淡彩)並有工筆重彩。總體上追求傳統文化(內在的)與以線造型的筆墨意趣(外顯的)融合,即:詩情畫意和「氣韻」、「神韻」的表現。在造型上不拘泥於外形的肖似(逼真),而著重表現物象內在的「氣韻」、「神韻」與畫家「胸臆」的揮寫(抒發)。在構圖、透視上的處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以多角度、多視點(移動)的「散點透視」來表現畫家的主觀意圖自由組合空間。那幺我們究竟如何欣賞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文學藝術(詩情畫意)和筆墨技巧以及中國畫色彩的魅力等方面去品味(欣賞)中國畫作品。

❾ 求文檔: 美術作品的中國畫鑒賞

中國畫的鑒賞
鑒賞,是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評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賞者從對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出發,思維和情感產生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個過程既受到藝術品本身形象和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對藝術形象加以想像、補充和豐富,因而也就出現了鑒賞上的差異。不同的人對同一幅作品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結論。鑒賞,實際上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合稱。鑒主要是判定作品的真偽,屬鑒定學的范疇;賞則是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欣賞的范疇,分屬兩門不同的學科。鑒定家未必能夠深入賞析作品;欣賞家也未必能判定真偽。但有鑒無賞,難為其鑒;有賞無鑒,也不是真賞。鑒是賞的前提,賞是鑒的深入;鑒多於理性,賞多於感性。一般性的中國畫鑒賞,鑒可靠常識,側重於畫家的生平、師承、流派風格的介紹。更為重要的則是通過作品去賞析、感受畫家的氣質、格調、審美趣味、意境的追求,發掘作品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雖然愛好與觀點的差異使欣賞者的角度和觀點有所不同,但鑒賞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行為卻是不容置疑的。
中國畫的鑒賞,自謝赫的「六法」問世之後,成為中國畫千百年來學習和品鑒的基本法則。元湯*《畫鑒》曰:「今人觀面,不知六法,開卷便加稱賞,或人問其妙處,則不知所答。皆是平昔偶然看熟,或附會一時,不知其源,深可鄙矣。」但六法創立之初,雖是用於品鑒,後人卻常常將六法的運用與中國畫的學習混為一談,這就極易使初學者不著邊際。就氣韻生動而言,謝赫將其列為六法之首,認為一幅繪畫作品的生氣與神韻最為重要,但氣韻生動卻是一幅作品完成後的綜合感覺。在作品品鑒時它是獨立的,是最高的品位。但把六法用於學習,它卻是最後才能達到的效果和追求。清*小山說:「氣韻則是畫成之後得之,一舉筆即謀氣韻,從何著手?以氣韻為第一者,乃是賞鑒家言,非作家言也。」(清·*一桂《小山畫譜》)因此,六法若用於中國畫創作,其大致順序應該是: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骨法用筆——隨類賦彩——氣韻生動。傳移模寫則是學習、借鑒與師承。而六法如作為品鑒標准,氣韻生動則為最高品位,其餘五法,雖在形成過程中難免有相輔相成的關聯,但本質上卻是各自獨立的,而且有先後高低之分。以此為序,傳統的中國畫鑒賞一般規律應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傳移模寫。但當代中國畫的鑒賞由於視覺心理的影響,品鑒規律卻不盡如此。

繪畫藝術的美感與藝術性賴以成立的條件,是藝術形式的直觀性呈現,無論多麼精到的繪畫形式,都必須通過視覺器官與視覺神經所產生的心靈感應,才能為人們所接受並得以深入了解。通過視覺來觀察、接受外部世界是人類的特性。可以說,視覺的觀察、認知與感受是通往理解的最佳途徑。而視覺功能對形狀、動勢、方位、色彩、力量感、氣勢等各種構成因素的准確判斷與反應能力,既為繪畫藝術的創造方式,也為繪畫藝術的欣賞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視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與感受,總起來說是抽象綜合的方法簡單化事物的復雜性,由總體著眼,由局部的認知入手,再綜合成總體的印象。人們的視覺思維,可以由整體到局部,也可以由局部進而把握整體。而眼睛的視覺活動,是本能性反應與有意識反應相互配合後才產生的,由於視覺能量的限制,只能以或先後或分而置之的方法感知對象。視覺首先注意到的是最引人注目的東西,這是功能性的視覺有意圖的安排,有選擇的攝取,也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一種具體反應。因此,也就導致了視覺對物象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次序性。

這種視覺認識的次序性落實到中國畫的鑒賞中,其大致鑒賞順序為:氣韻——構圖(章法)造型——筆墨——色彩——綜合印象6個環節。

一、氣韻
氣韻生動作為中國畫鑒賞的最高標准,自古對其理解即不盡相同。有認為氣韻為不可知者。此說最早出自宋郭若虛,他說:「骨法用筆以下五者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董其昌如是說,「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人認為氣韻生動貫穿於其他五法之中,這種說法,首先從語法和邏輯學的角度看,是行不通的。因為有交叉關系的概念不能並列是語法邏輯學的准則,如果把氣韻生動理解成其他五法的綜合,那麼就不必要六法,有五法或一法即可了。而謝赫不僅講的是六法,而且把它作為六品,並說:「畫雖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顯然,氣韻生動是其中標准最高的一法,是獨立的一品,而不是和其他五法混在一起的,否則,就不必說「各善一節」了。上述說法是將以創作的觀念來理解的六法用於鑒賞。還有人提出氣韻生動是指用墨,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謝赫沒有談及用墨,實則在謝赫時代墨色變化尚未被重視,持此說法者忽略了中國畫的發展過程。氣韻生動的實質,不能離開它出現的前提,六法雖然在中國畫的發展中成為品評的基本准則,但它最早卻是針對人物畫的品評出現的。氣韻生動的「氣」,是一個特指概念。氣原為中國古代哲學用語,老子時就已提出,包容範圍較廣。但至魏晉以後,「氣」越來越偏重於專指人的精神與氣質,同時與品評人物的風氣結合起來,專指人的氣質和風度。謝赫的六法是針對當時的人物畫講的,那麼,他說的「氣」,其中也應該有表現華中人物精神方面的因素。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關於氣的論述有6次之多,既有關於畫中人物的神氣,也有關於畫家本人的氣質,在此不一一*述。但觀者對繪畫作品的鑒賞,並不僅僅限於畫中表現對象本身,同時也包括了對作者的了解以加強鑒賞的深化。畫品即人品就是這個道理。故而氣韻生動的著眼點應當包括畫中物象的神采風韻和作者的氣質精神兩個方面。由於「氣」用於文藝創作有諸多因素,因而從魏晉開始,它便與文藝作品的風格聯系起來。以氣論文,對讀者來說是指氣質與個性,形諸作品就成為作品的風格。謝赫受此影響,以氣論畫,其氣的含義也應當與論文相同。魏晉時代是相當注重人物品評的,士族文人要想取得社會的承認,必須在個人修養上下功夫。當時對於個性的研究也十分重視,一個人的氣質、才性就是一個人的風格;而一個人的風格又說明了一個人的氣質與才性,在魏晉人看來,風格即人。人的品性、才情、氣度胸襟無不通過其個人風格予以展示。在這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謝赫提出「氣韻生動」,把畫家的風格、氣質、人品放在第一,同時強調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內在神韻的表現,應該是十分合理的。他注重了繪畫的內在精神形成的風格,更注重形成風格的人,正是由於二者的結合,從而使繪畫獲得了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氣韻之氣,既是作者與表現對象精神狀態的呈現,更是一種生命力的標志;氣韻之韻,則更主要的是體現對象的精神狀態,是思想文化的標志。謝赫在品評顧愷之時,稱其「神韻氣力,不逮前賢」,以神作為韻的定性就說明了這一點。表現氣韻,還要生動,用生動作為表現氣韻的標准,發動即要求表現物象的精神狀態要具有生活力,才能動人,這是文學藝術至今還在普遍使用的美學標准。那麼,氣韻生動用於中國畫作品的品鑒,所包涵的內容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指作品中所描繪的對象的神采等精神底蘊。神足則韻生,韻具則神愈全,神韻具存,則生動有致。第二是指畫家本人運用他特有的才力、情感等藝術氣質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個性和因此而形成的藝術風格。 第三是指前二者結合後在畫面上所創造出的整體藝術效果——即意境的創造。意境的創造如自出機*,寓意深遠,自然也有生動有致的個性特質。中國畫的鑒賞無論工筆、意筆,還是人物、山水、花鳥,對氣韻生動的把握大致如此。

二、構圖
繪圖構圖作為揭示形象的全部藝術語言的總合,不僅是吸引鑒賞者視覺注意力的中心,也是氣韻生動的緣起。古人對中國畫「遠觀於勢,近觀於筆墨」的說法,其中的「勢」,即是指構圖的整體構成而言。構圖法則既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結構,各種對立統一的構成因素又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制約著這一具體的畫面營造方式。可以說,繪畫作品的藝術創造,構圖是表達畫家內蘊的情感、展示畫家表現技能的最基本條件。而從中國畫鑒賞的角度,畫面氣韻的構成,意境的創造以及種種既交錯互變,又相互關聯的藝術表現手段無不要歸屬於構圖的統一制約之下。因此,中國畫對構圖方式的鑒賞,既要看到其對構圖法則的把握,「寄妙理於法度之中」(宋·蘇軾),又要「搜盡奇峰打草稿」(清·石濤),苦心經營,「求毫放於規矩之外」(宋·蘇軾),至此境界,才能使構圖的經營別開生面,自出機*,使鑒賞者耳目一新,提高中國畫創作的藝術品位。 但構圖的出新還要看其與創作內容的結合。只有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創作構想的構成形式,才能建立起切合實際的藝術創造秩序,既打破規律,又規律自存,構成形式創造的實質是對規律的建設,而不是對規律的毀滅。這同時也是構圖對盲目求新的根本制約。

三、造型
造型在中國畫的鑒賞中則更為具體化。工筆畫造型再現的成分較多,意筆則重於表現。雖然當代中國畫的工寫之分在造型上早已突破了上述概念,但無論造型上再現還是表現,基本上工筆應側重似而不板,舒展大方,才能生動有致;意筆雖似而不似,不似之似,但與工筆相比較,也只能表徵上的差異,其本質是一樣的。如果以外形上的似與不似作為鑒賞的標准,中國畫似乎永遠也不能使應物象形的鑒賞得到統一。形既是物象外形的視覺整理,又是畫家意象在畫面上的具體落實。形的處理只是一種表象,而神的追求才是應物象形的本質。無論以形寫神,還是以神寫形,形畢竟是神依存的物質基礎。形存神存,形亡神亡。對中國畫工筆或意筆的鑒賞如*於形的似與不似,則是舍本求末。著意於形的刻畫者,神更應該活靈活現,才不愧對於形的表現。著意於形的概括誇張而導致似與不似者,更應強調神的主導性;形雖似與不似,卻更真實可信。神是形的主宰,是形的目的和生命,無論公寫,神的追求和表現是作者追求的目標,也是鑒賞者評判形的至高標准。但神的概念不僅僅指物象之神,也包括了畫家的主觀思想在內,是物象之神與畫家主觀之神的統一。我們如能以次來把握對中國畫造型的鑒賞,應物象形也就有了一個明確的品鑒標准。

四、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的骨架。在鑒賞中,筆墨作為骨法用筆在中國畫中的具體體現,對一幅作品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筆墨的鑒賞,功力的品鑒是主導,而筆墨的變化也是鑒賞的重要內容。所謂「水暈墨章」、「元氣淋漓彰猶濕」,筆墨運用水準的高低,以及其品位的優劣往往是品鑒一幅中國畫的重要原則。 用筆作為中國畫的技法表徵,筆力的抑揚頓錯,提按轉折;筆形的方圓曲直,粗細長短;筆致的疾徐輕重,光毛枯澀無不與整體感受密切相關。墨法作為和筆法相關聯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畫理上歷來與筆法是一個整體。墨法是用筆動作的物質落實,它通過墨色和墨質的豐富變化,以虛實強弱、濃淡輕重等陰陽辨證的法則體現了與本身相諧後的無窮變化。因此,筆墨在中國畫鑒賞中的具體體現為:筆以立其形質,墨以見其陰陽;筆者墨之帥,墨者筆之充。墨氣中見筆法,則墨氣潤澤;筆法中有墨氣,則筆法靈動。遠視墨氣渾然,近視筆筆不亂;用筆隨機生發,用墨由緣而定;渾融中不失清朗之氣,筆有盡而意無窮。方能達到筆墨獨立的欣賞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統一。

五、色彩
色彩同樣也是中國畫重要的表現語言,氣韻生動的諸多因素在工筆畫中都與色彩相關。在工筆畫中的色彩鑒賞一般可以從幾點入手:色調與意境創造的配合,色調自身的諧調與否;色彩對主次、虛實、冷暖、強弱等對比關系的運用和色彩自身所形成格調的高低。中國畫的隨類賦彩,既包括物象的固有色彩屬性,也包括作者的主觀意象色彩屬性。基於後者,色彩在運用中對主體展現的作用則是充滿了個人特色,這也是色彩品鑒的重要方面。意筆畫法的色彩就五彩紛呈而言,無工筆之復雜。講究的是墨即是色,色即是墨;色不礙墨,墨不礙色;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但同樣存在著色彩的諧調與對比關系,而且,在當今畫壇中,意筆畫法彩色紛呈者也大有人在,其色彩的欣賞評判與工筆有相近之處。但因有墨做為基本因素,其處理上則較工筆用色易於放鬆。

六、綜合印象
中國畫有次序的品鑒,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這種綜合印象,既包含對作品鑒賞的最終評價,也包括對作品優缺點的肯定與指出。例如傳移模寫在謝赫六法中位列最後,大致是指師承。但師承只能是鑒賞的一個方面,卻不是優點。有所師承,更要有己意,劉道醇的「六要」中的「師學舍短」即是指此。 「六法」,作為中國畫鑒賞的一般規律,它們既是各自獨立的一個方面——即作品各有所長,亦即謝赫所言「各善一節」。一幅作品又可同時具備幾個方面,謝赫本人在《古話品錄》中就認為陸探微、衛協的作品六法齊備。當然,一幅中國畫,所具備的符合法則的方面越多,則作品越精彩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畫鑒賞的綜合印象雖是有次序的品鑒過程的結果,卻是因人、因境而異的。鑒賞者不同的藝術修養,不同的審美好惡,甚至不同的心境,對同一幅繪畫作品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品鑒結論。這是由於中國畫的藝術創造中帶有抽象意味的主觀意象,在作品的鑒賞中要與觀賞者的學識修養與內蘊產生共鳴,才能完成品鑒過程的獨特性所決定的。因此,創作者與品鑒者的審美體驗與思想情感的相互溝通,才是中國畫藝術鑒賞主客相融的契機。

概而言之,中國畫是在一種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它從發端、童稚、成熟到升華變化,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的集中表現之一,並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華夏文明在世界古典文化領域里的最高水準。中華民族對宇宙、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態度,對美感與永恆的追求,在中國畫里都得到了顯化。藝術家以審美方式與主客體世界進行心靈對話的形象記錄,獲得了千百萬炎黃子孫的認同。對如此豐富而悠久、精緻而又神妙的藝術作品,他們的作者概況、時代環境、心理狀態、流派繼承、風格演變、技巧特色,乃至歷史評價等各個方面,都不是輕易能夠把握的。因此,所謂鑒賞的一般規律,也只能是概其大略,觀者自身的修養,才是使美術作品的鑒賞提示得以升華的關鍵。而當代畫壇所呈現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則為中國畫的鑒賞提出了更為現實、具體的要求。因此,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藝術修養和基本素質,則無疑是最基礎的工作。

❿ 中國畫賞析150字作文

現在所謂的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