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劉勰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賞析文章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鑒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系方面去鑒賞,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一個切入「點」。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② 古詩詞及賞析
望廬山瀑來布
日照香爐自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這首詩中,有三個字用得十分精妙: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現出來:一個「掛」字描繪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一個「落」字點出了瀑布傾瀉的磅礴的氣勢。通過這三個字的融會貫穿,彷彿廬山瀑布就在眼前。入乎其內,發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備。這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在眾多的望瀑詩中此詩可謂佳品。
③ 優美古詩詞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評解】
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浣溪沙
[宋]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滾滾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注釋】: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此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緻小巧的藝術品 。作者善於藉助於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展現人物復雜、細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④ 古詩詞鑒賞
雨晴
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卧看星河盡意明。
提示:將滑鼠移動到顏色不同的字詞上可以看到註解。
http://www.tenyensoft.com/scwk/ss/cyy_yq.htm
【賞析】
此詩作於宣和五年(1123),時任太學博士。寫雨過天晴的景象,表現詩人一時欣喜的情感。
陳與義詠雨之作頗多,詩題中標明正面寫雨的就達三十多首。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晴雨類」選詩一百三十五首,其中陳與義二十五首。可見他對這一題材有特別的感受。略舉如下:
《雨》:「一涼恩到骨,四壁事多違。」《試院書懷》:「疏疏一簾雨,淡淡滿枝花。」《雨》:「一時花帶雨,萬里客憑欄。」《雨》:「小詩妨學道,微雨好燒香。」《雨》:「青春望中色,白澗晚來聲。」《細雨》:「平湖受細雨,遠岸送輕舟。」《雨思》:「寒聲日暮起,客思雨中深。」《懷天經智老因訪之》:「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燕子不禁連夜雨,海棠猶待老夫詩。」《憶秦娥》:「獨無尊酒酬端午,移舟來聽明山雨。明山雨,白頭孤客,洞庭懷古。」《虞美人》:「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⑤ 20-30首古詩詞及賞析
一、《送別》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
2、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盪。
3、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採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後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二、《終南望餘雪》
作者:唐代祖詠
1、原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翻譯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雲端。
雨雪晴後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3、賞析
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於陰嶺高出雲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彷彿浮在空中。
第三句轉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餘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三、《八陣圖》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3、賞析
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後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四、《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代劉長卿
1、原文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翻譯
野鶴駕著孤雲高飛天空,豈肯在人間居住?
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們最熟悉的去處。
3、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以凌雲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理應不失孤雲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兩句寫詩人對方外上人的諷喻規勸,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這首詩語言妙趣橫生,閑散淡遠,構思精巧。
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作者:唐代韋應物
1、原文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2、翻譯
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3、賞析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後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
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緻、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六、《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3、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3、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
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八、《涼州詞》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賞析
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九、《樂游原》
作者:唐代李商隱
1、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3、賞析
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
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十、《尋隱者不遇》
作者:唐代賈島
1、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3、賞析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唐代王勃
1、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3、賞析
此詩形式整齊,平仄協調,對仗工穩。首聯寫景,描繪送別時的環境;次聯點題,突出詩人自己與杜少府的共同點;
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強調友誼的真誠與持久,鼓勵友人樂觀對待人生,展現出詩人的寬廣胸襟;尾聯繼續勸勉朋友,壯其行色,鼓其勇氣。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詩人以朴實、洗練的語言,表達出真實、自然、親切、豪爽的感情,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十二、《在獄詠蟬》
作者:唐代駱賓王
1、原文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2、翻譯
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么哀怨的詩行。
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多麼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
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3、賞析
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十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唐代孟浩然
1、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2、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3、賞析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傑作。
十四、《山居秋暝》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翻譯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賞析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十五、《月夜憶舍弟》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翻譯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3、賞析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十六、《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宋代陸游
1、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翻譯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3、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十七、《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宋代李清照
1、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翻譯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清冷慘淡,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凄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禦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家中的後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採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的夠?
3、賞析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十八、《早發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翻譯
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3、賞析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十九、《登鸛雀樓》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翻譯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二十、《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作者:唐代裴迪
1、原文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2、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處淺處都要去看看;要盡情地賞玩山巒溝壑的清凈秀美。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遊了游就匆匆出山。
3、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
⑥ 古詩詞賞析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可以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詩眼題眼
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⑦ 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一、基本方法思路: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分辨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1、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
2、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3、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4、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5、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
6、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7、詠物: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憤慨、不滿。
8、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9、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
10、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
三、分析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像、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
(7)古詩詞賞析擴展閱讀:
答題例子:
1、漢代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賞析:這是一首成功的凱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成王者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幾年兼並戰爭的勝利,造就了劉邦的王者氣魄,但很難徹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無賴習氣,處處表現了他志滿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徵。
2、唐代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
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詩詞賞析
⑧ 20篇古詩詞賞析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早發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註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縣。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注釋】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鬱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還是異鄉呢!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絕】 類別:【山水】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類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渾:簡直。
4、不勝簪:因頭發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