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韻的賞析

韻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12:25:48

Ⅰ 次韻梨花的賞析

在初春賞梨花,因為那種帶雨的濕漉與沁涼,那種驚心動魄清冷之美,讓人覺得這世間還有濁氣沒有玷污冷艷。
在忙完了高三長長的補課後,終於有一點閑暇來到那片開著梨花的山坡。雖然這片梨林還沒有花開成海,而那種透明與純凈的感覺卻依然如昔。山尖上彷彿還有銀白的積雪,天空是一望無際的純藍,使山的輪廓那樣清晰,那樣剛硬。這時,正好聽著黑鴨子凈如天籟的歌聲,真有說不出的感動。美而清的梨花有雪融化的聲音,彷彿是一箏古曲幽幽的流過山坡,而我分明看見那初春小河上漂過一絲新綠,如此明麗又如此沉靜!
這種感覺讓我彷彿穿越嵇康的竹林,來到陶淵明的東籬菊花下,於蘭亭靜觀王羲之的流觴曲水,踏進古風依然的青石小鎮,一位清韻猶存的佳人翩然從身旁走過。我的心沉靜下來,撫摩著身旁的梨樹,感受它的沁涼。
行走在林間,梨花白色的花瓣輕輕飄落在我身上,使我忍不住把臉挨近五瓣的梨花,這清冷而凈潔的梨花,纖塵不染,為何你要凋謝的如此匆忙?我不禁有點黯然感傷,天資靈秀,意氣殊高的花呀,難道真甘心於把你極致之美零落成泥?又一陣山風吹過,一片片的梨花翩然落下,我用手輕輕接住了一瓣,看著靜靜躺在手心的梨花,晶瑩恬然,沒有傷春悼紅的哀怨。我的心驀然一驚,白賽玉雪的梨花,你是想告訴我,你根本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吧?因為你素白的本色,清涼的逸意早已留存人世的意念里,根植於人們的內心,何須與桃紅柳綠相爭?
哦,梨花,在你清冷和濕漉的背後,還有這樣的高潔意氣。難怪黃庭堅在《次韻梨花》要這樣寫道:「桃花人面各相紅,不及天然玉作容。總向風塵塵莫染,輕輕籠月倚牆東」,不正是用桃花的紅艷來反襯你的清新淡雅嗎?
釋然後,黯淡的心情一下明朗起來,極目遠眺,好一片梨花,好一片潔白啊。
早春三月,樹綠了,花開了,鳥兒清亮的啼鳴穿越梨林,一種遠離已久的心曠神怡油然而來。遠處,農民在山坡上鋤草、耕地、播種,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離的很遠,對於沒有太多時間金錢遠游的我,實在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徜徉在山坡上,暖暖的陽光柔柔的灑滿我的雙肩,那輕,那柔,那明媚,讓我感覺生活里從沒有過的愜意!一種空靈的而幸福愜意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很早已經迷失在人事的紅塵里,久已無處尋覓的幸福!
我看見梨花的飄落,也看見春天的花兒正在開,夢想彷彿也離我越來越近。有時候,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情,而一生的時光,朋友啊,你曾有多少回這樣任歲月侵蝕永不褪去梨花的春色呀!

Ⅱ 鳳凰台次李太白韻的作品賞析

首聯寫眼前景物。詩人此日登上了金陵鳳凰高台,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腳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長江洶涌澎湃,入海東流,這聯意思實際上相當於李白詩的第二句:「鳳去台空江自流。」但由於郭祥正的詩以二句擴展一句的內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綴以「浩浩」、「入海」二詞,來壯大長江的氣勢,使永恆的江山與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強烈對比。首聯的意思並非僅僅如此而已。在古代。鳳凰向來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徵,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現。此時,此地已「不見鳳凰游」了,當年建都此地、盛極一時的六朝也相繼隨鳳之去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唯有高台、大江在作著歷史的見證人。
次聯承上,很自然地轉入懷古。詩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個王朝——陳的最末一個君王——後主陳叔寶。想當年,那個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燈紅酒綠,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縱情作樂。不料笙歌未徹,隋軍鼙鼓已動地而來,驚破了「玉樹後庭花」之曲,藏於景陽宮井中的後主被搜出,抓到長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凄凄惶惶跟著他一起被擄離故國,再無時日重返陳宮翩躚起舞了。唯有當時兩軍激戰而棄下的白骨,依舊滿滿地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觸目驚心。
第三聯先宕開一筆,然後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陽西下時,颳起了風,滔滔長江中正行著幾條船,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漸漸下沉的紅日也不時隨著雲朵晃動著,彷彿要被那風搖落下來似的。這種景象,使詩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斷地擁來新沙,日久天長,便改換了故洲的結構,如今豈不是唯見新洲而不見故洲了?
末聯緊承上聯,並以感慨兼諷諭作結。詩人說:真是滄海桑田呀,豈止故洲如此?詩人進而又想到那陳後主於584年(至德二年)營造的結綺閣、臨春閣兩閣(應包括「望仙閣」,共三閣),它們都高數十丈,並數十間,門窗、欄檻之類。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飾以金石、珠翠,如此華關、堅固的建築,此時卻已不在了。與那尋歡作樂的陳後主一樣,都無處尋覓了。樓閣的故址處,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諷諭之意於此已溢於言表,足夠發人深省的了。
這首七律在內容上雖發揮李白詩頷聯之義,卻並不等同於李白詩意,而有其獨特的懷古感受。藝術上則於模仿之中,又能得李白的神韻,兼之詩思敏捷,故不僅為當時人所傾倒,而且後世亦多有激賞的人,如明代朱承爵《存余堂詩話》說:「真得太白逸氣。其母夢太白而生,是豈其後身邪?」雖然後句屬荒誕之辭,但前句還是有其道理的。

Ⅲ 蒼蒼琴韻的賞析

「那一根根琴弦,在我眼中就是汩汩流水絲絲春風縷縷月光,裊裊炊煙」
運用疊詞描述出事物的細節特點,同樣富有語言美,僅用幾個意象就描述出一幅唯美的畫卷。

Ⅳ 賞析: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 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賞析:因為白鷺的美尋常、樸素、自然天成,這種美需要人們去尋求,在尋求中理解這種美。

生活中許多像白鷺一樣默默無聞的人,只要盡心盡力地活著的勞動者,雖不能創造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也一樣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該句出自現代郭沫若的《白鷺》。

(4)韻的賞析擴展閱讀:

《白鷺》創作背景:

《白鷺》作於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第二階段,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當時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國民黨政府語言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以雙重身份進行抗日。

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善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

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中心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

《白鷺》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

《白鷺》作者簡介: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省樂山客家人,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是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

同時,還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Ⅳ 周庄水韻 語句賞析

賞析《周庄水韻》,部分內容: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作者在不同的季節游周庄,選擇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充分表現了周庄水鄉的多姿多彩。前兩次到周庄,為略寫,第三次到周庄為詳寫。第一次正值「仲春」,「天下著小雨」,春雨蒙蒙,雨中游覽,眼中所見皆朦朧迷離,較之晴日,更多了一分詩意,所以作者感受到這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游周庄寫得較詳細。所選季節為冬天,寫小雪後的景色。古老的磚石與清新白雪,黑白分明,鮮明對照,「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水墨畫」與「版畫」,雖同為畫,但韻味不同。寫第二次到周庄,不僅寫了「令人眩目」的色彩,而且還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庄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第三次游周庄,雖也是春天,卻是晚上,而且正是旅遊節。景色和情調與上兩次不同,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作者「坐船夜遊,彷彿進入了夢境」。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夢幻、如童話一樣神奇美妙。寫第三次游周庄,由岸上寫到河中,先寫到河中倒映的光帶,再寫河中張燈結綵的花船,寫船上傳來的絲竹管弦之聲,條理分明。寫第二次游周庄時,聽到流水聲「彷彿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而此時卻真的在河面上聆聽江南絲竹管弦聲了。先虛後實,前後照應,意境都很優美。文中寫小船劃到古鎮的盡頭,以幽靜暗淡的環境,襯托出鎮上節日的禮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斕、搖曳生輝的光帶,將節日周庄的夜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聽到從古鎮四面八方傳來驚喜的歡呼聲,渲染了周庄水鄉節日歡樂的氣氛。作者巧妙將古鎮水鄉悠久的歷史和歡樂、五彩繽紛的現實有機地聯系了起來。非油畫不足以表現其內容。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是在春雨中欣賞的周庄,有一種朦朧迷離之美;第二次去周庄,是冬天,下了一場小雪之後,感受到的是積雪初融後清新的景色。第三次,是在溫暖的春夜,周庄正舉辦旅遊節,天上人間,景色交相輝映。

Ⅵ 餘光中的《鄉愁四韻》賞析

全詩採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台的著名詩人,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嚴滄浪曾說過:「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詩人選取「長江水」作為第一意象,含義深刻。

第二章,聯想自然,環環相扣。詩人索取的是一張「海棠紅」,是「血一樣的海棠紅」。是第一章意象的發展。

第三章,音韻和諧,一唱三嘆。詩人選取了「雪花白」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詩人的反思,一種新的追求。第四章,無理而妙,富於別趣。詩人選取的意象是「臘梅香」。「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是營造亮色。

全詩,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一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詩人選取象徵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

(6)韻的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風格

餘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 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在台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餘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 ,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0世紀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餘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餘種.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鍾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Ⅶ 鄉愁四韻的賞析

賞析1全詩採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台的著名詩人,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嚴滄浪曾說過:「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詩人選取「長江水」作為第一意象,含義深刻。第二章,聯想自然,環環相扣。詩人索取的是一張「海棠紅」,是「血一樣的海棠紅」。是第一章意象的發展。第三章,音韻和諧,一唱三嘆。詩人選取了「雪花白」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詩人的反思,一種新的追求。第四章,無理而妙,富於別趣。詩人選取的意象是「臘梅香」。「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是營造亮色。全詩,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一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詩人選取象徵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海棠紅:特指民國時期中國版圖,可對比民國中國地圖與現版本中國地圖)
賞析2
已白發蓋黑土的餘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蘇常州還是福建永春已經無從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於南京,九歲方離開當時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後返回南京讀大學,對於祖國,少年時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餘光中離開大陸赴台灣,此後飄泊於香港、歐洲、北美……半個世紀以後再次踏上大陸的土地,餘光中在南京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詩言志,歌詠情,詩歌是情志抒發的藝術,可是這種感情心志的抒發最忌諱抽象說教,空洞無物,為此,詩人們往往選取一些「情感對等物」(意象)來抒情言志,從而使詩歌具有含蓄蘊藉,韻味悠長的表達效果。餘光中的《鄉愁四韻》依次選用了四個極具中國特色和個性風格的意象來抒發詩人久積於心、耿耿難忘的鄉愁情結。首節「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以呼告開篇,反復詠唱,「長江水」發人深思,耐人尋味。它是自然滋潤萬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親哺育兒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國撫慰遊子的綿長柔情。詩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喚有如穿越沙漠、久旱乾渴的旅人對於綠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執著而痴迷!第二節的「海棠紅」和第四節的「臘梅香」極富古典韻味,很容易引發人們對於中國古典詩詞的相似聯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留戀和熱愛。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人在旅途,魂歸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滄海桑田,文化的血脈永遠亘古如斯,一脈相連。第三節的「雪花白」則摹色繪心,以雪花的晶瑩剔透、潔白無瑕隱喻遊子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和摯愛之情。四個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現,多側面、多角度地抒寫了詩人對祖國母親手足相連、血肉相依的深摯情懷。
(二)、聯想自然,環環相扣。
《鄉愁四韻》的高妙之處不僅僅在於精選意象,傳情達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圍繞中心意象展開層層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鄉愁的情感內涵。第一節由「長江水」聯想到「酒」,由「酒」聯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聯想到「鄉愁的滋味」;其餘三節分別由「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引發聯想,思路擴展與第一節類似。這些聯想,一環套一環,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鄉愁的深沉厚重、悠遠綿長的特點。第一節第一層聯想把「長江水」比作「酒」,凸現鄉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層聯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則順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鄉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點;第三層聯想把「鄉愁的滋味」類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淺顯,使人們特別是那些未曾離鄉背井,遊走天涯的人們對「鄉愁」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感受。三層聯想,從屬於「鄉愁」而又突現「鄉愁」,明白有序地抒發了作者的情思。顯然,這比單一的聯想比喻更具藝術魅力,其餘三節的聯想擴展作用類似,茲不贅述。
(三)、音韻和諧,一唱三嘆。
《鄉愁四韻》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寫成的樂曲,首行詩猶如樂曲的主題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詩節的首尾呼應,使得每一個詩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樂段」,四個樂段之間結構非常相似,這些相似的「樂段」反復演奏,形成了回環復踏、一唱三嘆的音樂節奏,使主題思想得以不斷深化,從而產生了盪氣回腸的藝術效果。這種重章疊 句的構思,顯然是借鑒了中國民歌的迴旋曲式的特點。
(四)、無理而妙,富於別趣。
嚴滄浪曾說過:「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此處「別材」、「別趣」指的就是「無理而妙」的特徵,所謂「無理」是指因這種逆常悖理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的詩美、詩味。《鄉愁四韻》中,作者不說「一張紅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臘梅」,而偏說「一張海棠紅」、「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顯然,按照生活邏輯和表達習慣,「紅」不能用量詞「張」來修飾,「白」不能用量詞「片」來限定,「香」不能用量詞「朵」來衡量。但是,詩人的匠心在於:用「一張紅海棠」來強調「紅」,以突出「紅」的鮮艷燦爛,而這「紅」又與後文的「血」自然相連;用「一朵雪花白」來強調「白」,白得晶瑩剔透,纖塵不染,而這「白」字又與後面的「信」緊密相連;用「一朵臘梅香」來強調「香」,以突出臘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這「香」字又與下文的「母親」相連接。相反,如果說「給我一張紅海棠」,「給我一片白雪花」,「給我一朵香臘梅」,後面隨文就勢的自然聯想就無法展開。因此,從這反常離奇的搭配中我們是可以體會到詩人的詩心智慧的。(意象:海棠,富貴滿堂,臘梅,家鄉的象徵)

Ⅷ 清塘荷韻的賞析!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季羨林《清塘荷韻》賞析

●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隨著一股股飄來的清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美景。這是散文《清塘荷韻》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清塘荷韻》敘述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從湖北洪湖捎來幾顆蓮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一年復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蟄伏的蓮子終於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的哲理,從"生存的力量"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你看,從蓮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與它的命運就息息相關。從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眼。第一年、第二年,雖引頸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跡的出現。在第三年雖在投蓮子的地方長出幾片圓圓的綠葉,但細弱單薄,作者在憐惜之餘仍希望不減。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間,冒出幾十支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在這一系列的描述中,寫景是為了襯託人的心情,抒情是為了烘托景物的變化。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時,達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
動靜結合又是這篇散文的另一特色。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時候,作者善於把"動"的感受融和到"靜"的景物中,使物象成為人活動的延伸。如蓮子在水中靜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綠透了全池塘,紅染了半邊天,真是不動則已,一動則令人驚嘆!這一動一靜的反差契合顯示出自然界中難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又如在池塘畔,四周靜得人們可盡情地吮吸縷縷的清香,即使一片蓮瓣落入綠肥紅艷的水中,也未打破寧靜,真靜得出奇!但一旦小白波斯貓躍入水中,隨著"撲通"的響聲,不僅人從靜倚中驚醒,連水中的月亮也被攪得支離破碎。作者抓取人與物瞬間動靜轉化的細節,不論是虛擬或是實寫都描寫得飛動跳躍,反映了物對人的心理所產生復雜的影響,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回答者:手握小靈通 - 助理 二級 6-4 17:16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跡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艷了……

Ⅸ 九日次韻王鞏的賞析

詩人賦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獨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見菊花明日也將憔悴專,無屬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實際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說人愁太直露、太掃興、煞風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詩意濃。秋天蝴蝶和菊花關系密切,讓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重陽賞菊,就地取材寓意於菊花蝴蝶,妙想天成。

Ⅹ 余中光 鄉愁四韻 賞析

最早讀到餘光中的詩是《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讀著這樣質朴的詩句,內心便不由怦怦亂跳,多麼熾熱的赤子子心啊!再細品其詩,更為詩人深藏不露的詩歌才華所折服。讀了《鄉愁四韻》後,對詩人的詩情和詩人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更敬佩詩人對渴望祖國統一執著的嚮往和追求之情。 全詩採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這種抒情方式雖然看起來較為簡單,但也很容易寫成空泛、概念化、含義淺露的口號而失去詩意。這就要求詩人對景、對形、對社會的事物作特別有致而深刻的觀察,也更強調所選意象的典型化和構思的巧妙。採用這種抒情方式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詩人必須具備充沛的激情,二是詩人須具備高度駕馭詩歌意象的能力。這兩點,餘光中先生無疑都是符合的。

餘光中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台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中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深深的依戀之情和憂患意識。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這里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台灣與大陸本為一體,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但解放後,兩岸關系的不正常,使台灣孤立於大陸之外,人為地割斷了台灣與大陸的聯系,但它卻割不斷共同走過五千年風風雨雨的兩岸炎黃子孫的血肉之情。尤其是解放前夕離開大陸的這一代大陸人,這種現實無疑使他們成為有家不能歸,有根不能尋的遊子。而作為背負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詩人,其內心的痛苦和渴望回歸與尋根的心情更是無可比擬的。詩人從小就熟讀的「日暮道且遠,遊子思故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些思鄉的詩句可以說無時無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發,而產生深深的思鄉之情。這種感情在詩人的心中日積月累,長期郁於心中,一旦爆發便如決堤的江河之水一發而不可收拾,詩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個個願望:「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一詠三嘆,一個渴望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思鄉愛國的赤子形象躍然紙上。

在詩中,詩人刻意選取的四組意象:「長江水」,昂L暮臁薄ⅰ把┗ò住薄ⅰ襖懊廢恪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