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根賞析

根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8 05:49:20

詩句賞析「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葉」是什麼意

1、從自然形態看,一般樹木,枝在空中伸展佔多大范圍,根在地下也佔多內大范圍;若畫一張圖,以容地面為鏡面,枝、根就像實象與虛像。所以說,「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2、枝和根對「樹」來說同等重要。這可以用於多種比喻。比如,社會中有勞動者,有管理者,管理者往往以高等人自居,鄙是勞動者,這是泰戈爾不同意的。他早年主張「把一切交給愛」,晚年則把更多的同情給勞動者。「根是地下的枝,枝是地上的根」表現他對人類平等的想往。

Ⅱ 牛漢的 根 賞析

詩人拿根和枝葉作比較,枝葉在地表作貢獻,根在地底做貢獻,枝葉可以聽見鳥鳴,可以感覺微風,然而根不能。
詩人通過根這個意象贊頌那些為了共同的偉大目標而心甘情願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圖享受不辭勞苦,坦然面對艱苦的環境,不求名利,只在共同辛勤努力所得的成果上得到完全的心滿意足和慰藉的人。

牛漢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長,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
聽不見枝頭鳥鳴,
感覺不到柔軟的微風,
但是我坦然
並不覺得委屈煩悶。
開花的季節,
我跟枝葉同樣幸福
沉甸甸的果實,
注滿了我的全部心血。
我覺得這詩歌所隱喻的最適合的意象就是老師。地心的太陽比喻的是堅定不移的信仰,而果實則象徵在老師辛勤培育下功成名就的學生所取得的成果。
詩歌中體現的那種甘為別人搭橋,甘做成功踏腳石,並且為自己弟子的成功感到滿足跟喜悅的那種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了。
詩人拿根和枝葉作比較,枝葉在地表作貢獻,根在地底做貢獻,枝葉可以聽見鳥鳴,可以感覺微風,然而根不能。
詩人通過根這個意象贊頌那些為了共同的偉大目標而心甘情願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圖享受不辭勞苦,坦然面對艱苦的環境,不求名利,只在共同辛勤努力所得的成果上得到完全的心滿意足和慰藉的人。

Ⅲ 曹文軒《根鳥》15字賞析

作者用一種童話般美麗、奇幻的寫法表現這個現實社會,我相信我們內每個人其實都是容根鳥,在不停地追尋著,退縮著,在昂揚與消沉,在苦痛與幸福,在人生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地前行.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要堅定成長中的那個美麗、純凈的夢,以夢為馬,勇往直前。

Ⅳ 七根火柴的賞析

文章分析
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 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 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 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草地環境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對草地環境的描寫,突出了草地變幻莫測的「怪」氣候以及沉浸在雨霧中的荒涼景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反映紅軍草地行軍的艱辛。在這樣的環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溫暖,吃到糧食,得以生存,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價值。)
作者從哪些方面詳寫了無名戰士的肖像?有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看第9段:從無名戰士的姿態、臉色、頭發、眼睛、嘴唇等方面對無名戰士作了細致的描繪。說明無名戰士經過風雨冰雹的摧殘、飢餓的襲擊,再也沒有力氣前進了,已經到了垂危的地步,為下文寫無名英雄臨終前獻火柴做鋪墊。)
小說的情節輪廓是:盧進勇渴望火,無名戰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卻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發揮了巨大作用。可見故事情節是圍繞這取火之物——火柴來安排的。它是把小說各部分串聯組織起來的,貫穿全篇的一條線;是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事物。
分析
一、關於題目的內涵
《七根火柴》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託。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隻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於人,關於人的手和心靈,關於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託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後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於長征、對於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飢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後,「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並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後描寫「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願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願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於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於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七根火柴,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並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後,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採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於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於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採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並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士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Ⅳ 有關美國小說《根》的賞析很急!!!

《根》是一部有根有據的家族史小說。作者是在歷經12年的研究,在收集大量的史料,徵求多方意見並親自進行了大量實地取證的基礎上完成了這部小說。

[主要內容]

它通過了黑人琨達的遭遇,真實地記錄了兩百多年間非洲黑人被擄掠到美洲大陸充當奴隸的悲慘經歷,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家族史。本文選取的是琨達及其他黑人在美洲一個白人種植園主家真實生活場景。

[感悟]

讀了這篇文章後,為拉小提琴人的遭遇而打抱不平,傷心,甚至流淚。特別看到他攢夠錢贖回自己那高興樣和那買主的話,最令我激動。當看到前者,我為他努力了三十三年最後得到自由而衷心喜悅,也為他努力而佩服。但後者,買主的話,顯示出當時白人階級的言而無信,他們只顧金錢,把黑人奴隸當作生財工具。還有他們給出了贖身的金額,但當奴隸攢夠了,他們卻不斷地增加數額,這樣,奴隸們就算再努力干一輩子,都休想得到自由! 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問題,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最久、爭論最烈的一個論題。
從十七世紀初第一艘載著擄自非洲的黑人的運奴船駛抵北美洲海岸以來,迄今三百多年,黑人奴隸制和黑人受壓迫的現象就一直是美國社會的嚴重問題。早在獨立革命前,美國南部的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內部一個逆世界歷史潮流的社會經濟制度。到十九世紀中期,這種制度已成為美國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維護奴隸制的反動勢力和反對奴隸制的進步勢力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反復較量,無窮的舌戰和筆戰所未能解決的,最後由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解決了。1861—1865年一場空前酷烈的國內戰爭,結束了這種「有史以來最卑鄙、最無恥的奴役人類的形式」①。然而,奴隸制的陰魂卻象一團不祥的烏雲,從來沒有從美國大陸的上空消散。有形的枷鎖不存在了,無形的枷鎖——對黑人的壓迫和歧視——仍然沉重地壓在美國黑人的頭上,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恥辱」②。奴隸制是美國老大難的種族關系問題的歷史根源。因此,雖然奴隸制已被廢除一百多年之久,今天它仍具有現實意義,是人們所極為關注和不斷探索的一個題目。
三百多年間,圍繞著黑人奴隸制的爭論而產生的政論和文學作品不可勝數。在美國文學史上,以奴隸制為題材的作品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類別。它們的觀點和色彩盡管千差萬別,但總的可以分為揭露、譴責奴隸制的和歌頌、辯護奴隸制的兩大類。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可以舉出三本代表作:一本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飄》,第三本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這本《根》。這三本書,就其對各自時代的沖擊來說,都是奇跡式的,它們不僅風靡了美國,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雖然這三本書有著共同的題材,但它們的態度和觀點卻大相徑庭。《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現在美國內戰前十年,它從基督教博愛思想和人道主義出發批判了奴隸制。雖然它的主旨並非倡導以革命方式消滅奴隸制,而是規勸奴隸主放下鞭子,但它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強烈的愛憎剖露了奴隸制的野蠻殘暴,對於北部的廢奴運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無怪林肯開玩笑地恭維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奴隸制廢除七十年後,出現了《飄》。這本名噪一時的小說從赤裸裸的反動奴隸主立場謳歌內戰前南部生活,對被打倒的奴隸主寄以無限同情,成為美化奴隸制的所謂「木蘭花與班卓琴流派」的頂峰與楷模,因而受到反動勢力的喝彩。四十年來,盡管有人不遺餘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為「一切時代的暢銷小說」,但沒有人否認,它是透過奴隸主的眼光來看奴隸制的,因而是地地道道的反動翻案文學的代表作。又過了四十年,《根》把《飄》翻過的案重新翻了過來,再次對奴隸制進行揭露控訴。這三本書所走過的「之」字形的道路,約略地勾畫出了歷史潮流的趨向。但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或循環。《根》的時代背景,比起前兩本書來,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現象。它縱貫著幾百年關於奴隸制的是非的爭議,橫聯著黑人解放運動近期的發展和前景。因而,有關《根》的討論,超出了一本書的范圍,牽涉到許多社會、學術問題,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和實踐檢驗的課題。

Ⅵ 泰戈爾《系一根心弦》的賞析

這是一首美妙的愛情詩篇。通篇詩人沒有寫一個愛字,也沒有寫一個情字,而是通過琴弦,琴韻,琴聲把戀人的美麗,高雅的氣質描繪的淋漓盡。把自己的思念,愛戀融於琴中,從而表達出真實,深沉的情誼。

Ⅶ 跪求根鳥好句和賞析,至少要三句

根鳥與父親吃飯,飲酒,父親的眼睛裡汪滿了淚水,不覺間唱起歌來,小說准備告回訴我們根鳥母親答失蹤的事。此比喻蘊含著父親多年來隱忍痛楚,含辛茹苦帶大孩子的不易,歌聲如風,言其飄盪之態,秋天的涼風則透出心境之悲愴。

這是一個身材瘦長的女孩,瘦弱得像一棵剛在依然清冷的春風里栽下去的柳樹,柔韌,但似乎弱不禁風。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只鷹了:它像清寒的春風中,最後一團晶瑩的雪。

Ⅷ 根盤對盆景的鑒賞有哪些作用

根盤:盆景鑒抄賞的第一要點就是盆景中的根盤。根盤在整個創作盆景自然樹型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根盤的美好與否,對盆景作品的藝術價值、欣賞價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盆景中所指的美好根盤,就是隆基以下的地面根部,朝向四面八延伸,時而彎曲、時而隱入土中、緊伏於地面,以保持盆樹不產生任何動搖。常說的「四面根盤」便是盆景中最美好的根盤。

Ⅸ 根鳥的作品鑒賞

以夢為馬,勇往直前
——讀曹文軒——《根鳥》
《根鳥》是曹文軒續《草房子》、《紅瓦》之後,一部虛幻而又具有濃重現實感的「成長小說」。作者曹文軒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學院化背景和一貫的美學追求似乎註定了他作品中強烈的象徵、寓言特徵和審美追求。從整體上說,小說無疑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它表現這種現實的時候卻使用了一種童話般美麗、奇幻的寫法,加上各種場景和奇妙的情節所蘊涵的強烈象徵意義,使讀者在現實與虛幻之間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這篇小說按場景共分為菊坡、青塔、鬼谷、米溪、鶯店五個章節,又以「神秘,夢想,出走,浪漫情調,眺望遠方,戀情的萌動,對?生世界的沖動、嚮往……」為契合點。每一個場景、人物、情節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都有著特定的象徵和寓意,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凝練。
「菊坡」是少年根鳥的家鄉。就是在這里十四歲的少年根鳥第一次獨自一人外出打獵。他要用自己的獵物向父親和整個菊坡的人證明自己的成長。無意中他發現了一隻白鷹腳上的布條。於是他開始了一個有著開滿百合花的大峽谷、飛動的白鷹、名叫紫煙的少女,撲朔迷離而又充滿詩情畫意的夢境。為了找尋這個獨特的夢,根鳥在秋天走完最後一步,山野顯得一派枯瘦蒼茫時,離開了菊坡,開始了以夢為馬,長達三年的出走、流浪、成長的歷程。
在去「青塔」的途中,根鳥為人不解、嘲笑。在這里他遇上了追尋逝去的夢的老人——板金先生。在板金先生的幫助下他幾經躊躇終於戰勝了自己,決定為了夢想忍受屈辱向別人乞討;他學會了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創造生活;懂得了自尊、自立;最重要的是懂得了對自己信念的執著。然而在「鬼谷」,根鳥被長腳拐騙、被困,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難。逃脫後,他對自己的信念產生了倦怠、懷疑,回到了菊坡。但在父親的鼓勵下,根鳥再次出發西行。在「米溪」,根鳥遇到了秋蔓一家,一個他原可以就此停留視之為家的地方,對安逸生活的追求,沉迷於「幸福」,滿足現狀,最容易使人喪失鬥志,然而那個夢又一次催他上路。雖然此時的根鳥已不是最初的根鳥了,他變得「害怕孤獨與寒冷」,「變得脆弱了」。「鶯店」的賭場和戲班則是讓人放縱和墮落的地方,根鳥也不例外,他學會了享樂,賭博,喝酒,並在這種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沉湎著。當他終於他厭倦了墮落,想要「追回丟失的一切」,再次回到米溪時。他曾經擁有和嚮往的美好已經隨風而逝了。故事的最後,他重遇板金,看著老的板金在不斷追尋夢中的途中逝去,他幡然醒悟,再一次背上行囊,繼續他的歷程。
少年在成長中會受到各種考驗,「也許會因為遭遇到挫折而退卻,也許會因為疾病和勞累身陷絕境而昏迷、甘心沉淪……」這一切的誘惑和苦難、所有的甜蜜和艱辛在小說中似乎都可以對號入座,在那漫長的寂寂苦旅中,根鳥受到了別人的誤解、粗暴的嘲笑打擊、甜美溫柔的誘惑、內心深處惰性的復萌,他懷疑過自己的信念,甚至自暴自棄。是夢——純凈而又美麗的夢,一次又一次將他拽出低糜的泥濘,勇往直前。在這里菊坡、米溪、鶯店等場景都超越地理概念而具有了象徵的意義:如果說根鳥的火焚家園是對親情羈絆的擺脫,離開米店是對現實物質享受的放棄和對追夢苦旅的認同,那麼,在板金的啟示下最終告別鶯店生活,重新踏上追夢行程時,則是少年歷經磨難,心志成熟後,以巍然屹立的形象站在我們面前,證明了自己的成長。
這是一段追夢的歷程,也是一段成長的歷程。
根鳥是一個單純的少年,支撐他的只是一個夢、一個純凈而又美麗的夢、一個具體化了的夢。在這里夢是對成長的渴望與追求,是對人生目標堅定不移的信念。如果說後來的路途是他成長的歷程,那麼支撐他的則是這樣一個美好而又純凈的信念,因為對信念的堅定不移,他註定要經受現世的磨難與羈絆。他彷彿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相互沖撞著。苦難折磨著他,安逸侵蝕著他,除了相信天意的父親和追夢的板金先生,現實的世界中無人理解更無人支持他的信念。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根鳥,在不停地追尋著,退縮著,在昂揚與消沉,在苦痛與幸福,在人生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地前行。
小說中還提到根鳥十四歲開始尋夢,歷經三年,而板金先生家族在十八歲之後「便突然不再做夢」。這里實際上同樣蘊涵著更深一層次的象徵寓意:根鳥在現實與虛幻之中的苦苦掙扎,類似唐玄奘的充滿磨難的西行,實質上也是對當下某些社會價值觀念的影射和反思。在這個日益物質化的消費社會,金錢和慾望填滿了夢的天空,有多少人還會擁有如此純凈詩化的夢,又有多少人會為此去千里跋涉、萬里苦旅?
到了眼下這個物慾的時代,夢已不在被人們言及。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更多都被經濟潮流下對金錢的慾望與渴求所束縛。當展望一下將來,發現要娶妻生子、教育子女和過好家庭生活,至少要有幾百萬的金錢時,他只有把生命投入賺錢的機輪;當忙於打機或上學的學生發現要支付昂貴的學費、要有更多的漂亮衣服或要追求女友男友時,他們的日常功課便又多了一項:兼職。於是,街上不再有悠閑的步伐,校園里難再有琅琅的書聲。一切開始變得那麼匆忙,人們開始變得和板金先生一樣不斷地東奔西走。即使有根鳥這樣的尋夢人的到的也是對面射來的異樣的眼神和懷疑的目光。於是,在現實中迷惘掙扎的人們,變得懷疑自己的夢,變得不敢再有自己的夢。生命被遺忘了,活著本身正成為一種迷惘,而夢想,更成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像板金先生一樣十八歲之後「便突然不再做夢」的人,一旦「成長」之後便失去童年那些美好而又純凈的夢,這是作者通過小說向社會的叩問。在這里作者不再停留在生命中具體的悲歡離合,愛情美醜的品位沉吟,而是對人生、對生命中的某些理念的寓言性的揭示。
作者在這部小說的序言中曾經提到:「意義必須是多面的。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情愛的啟蒙小說,也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思考人生的小說,甚至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富有哲學意味的小說。」因不同的年齡、身份、心境、修養等,各個人的理解都會不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我們要堅定成長中的那個美麗、純凈的夢,以夢為馬,勇往直前。
根鳥的主人公根鳥,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尋找被困在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的紫煙,朝西方走去。 他歷經長途跋涉,經過無數條難題,把一切又一切的阻擋拿開,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終於到達了曾在根鳥夢中出現過的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 他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樂於助人,不怕困難。小說中的板金也不例外,只要他有目標或目標不更改,哪怕是到了生命的邊緣,哪怕是什麼都沒有留下,都盡力去完成自己的心願。 根鳥來到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他望著白色的鷹,其實根鳥就不像是這白色的鷹嗎?白色的鷹為了尋找可靠的人來幫助紫煙,不遠萬里來到東方的菊坡,把布條給了根鳥;而根鳥又不遠萬里來到西方的百合花大峽谷。他知道,他用了許多代價來完成自己的心願,光陰、金錢以及父親的生命,但他得到回報的有:一直與他為友的扳金的友誼、老方丈送的白馬、疤子對他的虐待、長腳的欺騙和杜家女兒還有金枝的信任。他回想起他為了這個目標而艱辛做過的路,風風雨雨都記錄在根鳥的「心牌記事本」上,能不使他號啕大哭嗎? 我覺得做人也要像根鳥那樣要有目標,目標是人產生動力,在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地想辦法讓目標拉近,而不是盲目定速地和目標賽跑,從中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和突破。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你可以記住,但如果你去想像明天,而不重視今天,你明天想像得再好,今天還是不能改變。 看看《根鳥》這本書,打開心靈的窗戶,讓心靈得到新鮮的空氣,得到升華,感受到純美小說的美處,我看完時也感受到自己彷彿就是根鳥……

Ⅹ 根的作品鑒賞

《根》是一部歷史小說,它以昆塔家族的故事為敘事工具,表現的卻是美國一百多年的歷史。當作者以「我」的口吻亦假亦真地回遙遠的非洲尋根時,也是一個美國人為自己短暫的歷史尋找深厚的文化根基。這就是《根》。巴爾扎克是這種以一個家族的歷史反映一個時代氣質的代表寫手,但是在描寫一個國家的歷史時,這種作家還不多見。歷史課本把一段美國歷史講得像模像樣,《飄》以一個女性的角度控訴著南北戰爭的歷史。《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在批判黑人奴隸制度。文學作品想要表現歷史時,總會採用由點到面的方法,從小處著眼,然後通過對當時現實的描寫,復述那段歷史。《根》也是這樣,不過它在講歷史時,是那麼小心翼翼,就像是一個人通過一個小孔偷偷地把看到的東西慢慢講述出來。這大概是因為,講述人是一些黑奴,他們被禁止讀書認字,他們又拚命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昆塔家族,在小說中一直是處於為其他黑奴帶來外部消息的人。昆塔為老爺趕車,可以帶回最新消息;達西認字,可以把報紙上的消息告訴大家;喬治與白人老爺關系密切,總把與老爺相處時聽到的各種新聞帶回奴隸巷。到了湯姆這一代,就算他不說,那熱熱鬧鬧的南北戰爭早已把他捲入其中,他親身參與到歷史中,為軍隊打鐵服務。這一家人與歷史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他們的參與性越強,這個家族對自己的非洲老家的遺忘性也越強,他們的獨立自主性格也越來越強。昆塔的叛逆逃跑帶著非洲原始部落對外來文明的排斥,是一種自然的不羈。到了達西這一代,已經與白人發生關系,逆來順受,還期待白人小姐能夠來解救自己。喬治,膚色都發生了改變,成了黑人最厭惡的淺白色,他的工作不是普通黑人奴隸所做的,而是訓雞師。這個職業是與新興的資產階級密切相關的職業。到了後面的湯姆,已經擺脫了農活,成為一個手藝人。再到後來的辛西婭,已經讀書寫字,擁有自己的工廠,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美國也在不斷進步。可是,也隨著後代的成長,對非洲文化的保留也越來越少。到了後代人中,他們甚至排斥長輩時不時提起那遙遠的昆塔,還有說話中的土音。但作者對這種排斥是反對的,他熱愛自己的非洲文化,不然也不會在上下兩冊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遙遠的非洲原始的部落文化。在上冊中,我們主要看到昆塔在非洲大陸的生活。作者描述了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大家男耕女織,紀律鮮明,過著安靜自給自足的生活。恐懼都來自外面世界的侵犯,來自罪惡的黑人貿易。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敘述視角很奇妙。在上冊中,當描寫一個人物時,作者的描寫語言就是這個人物所看到的的世界,這種第三人稱有限敘事的手法能夠吸引讀者跟著主人公一起探索,是一種很抓人的講故事方法。非洲大陸一向以敘事性強著稱,作者這樣描寫,也有可能是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我們也了解到非洲文化中女性的地位不高,所以幾代人中,只有達西是個女性,所以對她的描寫只是在上冊末與下冊處,她夾在父親與兒子之間,作者對她簡單幾筆,然後迫不及待地描寫喬治的成長,她也從歷史主舞台褪去。我認為,這里帶有一定的男權色彩。達西身上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展開,一個女性的心理總是復雜的,如果作者可以多著墨於此,可能會使小說更加精彩。這也就牽扯到作者在下冊很明顯的一個敘述特點,跳躍性很強。因為這段歷史實在太長,倘若拿出在上冊那種慢悠悠的沉浸在非洲神秘部落文化中的風格描寫手法,這就不僅僅是上下兩冊了,所以作者在下冊加快了敘事速度,於是就給人一種喬治突然成長,喬治突然結婚。不過這樣寫也有一點,不拖沓,因為大家其實也不是很關心喬治的羅曼史。大家更關心的是,喬治真的能靠斗雞為全家換得自由嗎?在那場轉變命運的斗雞賭博中,作者老老實實地交待這是不可能的,李老爺輸得傾家盪產,喬治也背井離鄉。這種感覺就像是作者把讀者的情緒突然調高,然後一盆冷水澆下來,撲得乾乾凈凈。喬治背井離鄉與他重歸故里是個有趣的事情。他從美洲到歐洲,再從歐洲跨越大西洋回來時,我們很容易想到他的祖先昆塔當時也是橫跨了大西洋來到美洲,只不過當時的昆塔是作為一個奴隸跟一群人擠在黑暗的人疊人的船體下倉,而喬治則是「一艘船的統艙鋪位」,還有一群白人在港口歡送。這種對比在下冊將要結束時也越來也耐人尋味,當湯姆一家在決定要不要帶約翰遜一起走時,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對話「他皮膚白並不是他自己能選擇的」。到這里,白膚色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就像曾經的黑人無法選擇自己的膚色一樣,白人也會遇到這種種族問題。所以種族問題從來不是生理問題,而是經濟問題。誰占經濟上層,誰就是那個主導者。我們在昆塔部分,總會有昆塔對自己子子孫孫的想像的描述。我當時以為這只是作者對昆塔感情的描寫,其實這是作者的伏筆。他要寫的,他要獻給先祖昆塔的,就是他以及他的子子孫孫的故事。只不過這個故事,剛好與美國的歷史不謀而合。人構成了歷史,歷史由人演繹。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