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法家名言

法家名言

發布時間: 2020-12-26 09:49:17

Ⅰ 法家名言名句

關於法家名言
1、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2、愛臣太親,必威其身內;人臣太貴,必易容主位。
3、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4、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5、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6、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7、不吹毛而求小疵。
8、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9、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10、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11、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
12、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

Ⅱ 法家名言

韓非子名言警句韓非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始皇十四年,戰國時
韓國人,出身於貴族世家,是韓王歇的兒子。他口吃,不善言談,而善於著述。韓
非與李斯同是荀卿的學生,他博學多能,才學超人,思維敏捷,李斯自以
為不如。他寫起文章來氣勢逼人,堪稱當時的大手筆。凡是讀過他的文章
的人,幾乎沒有不佩服他的才學的。他還是法家的代表人 。

一以當十,所向無敵

以智說愚必不聽

非聖賢莫能聽至言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功雖疏必賞,過雖近必誅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小忠乃大忠之賊
小利為大利之殘

自勝謂之強。(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變法之士,孤存孤戰,不得領袖支撐,變法必敗!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一旦任職),則燭重人(當道權臣)之陰情。
能法之士勁直,聽用,則燭重人之奸行。
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朝綱)之外矣!韓非子名言警句由名言網整理

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齒,說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

資(根基)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過誣陷者,以公法誅之!

Ⅲ 法家名人名言

韓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
欲速則不達。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韓非子·五蠹》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韓非子·說林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韓非子·難言》
「行成於思,毀於隋。業精於勤,荒於嬉。」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民之性,飢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 商君書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韓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初見秦第一

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
回答者: chiukaijung - 秀才 三級 3-30 15:48
自勝謂之強。(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得道的,也要算計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言無二貴,法不兩適。(除了君主的命令,沒有第二尊貴的言論,國家的法令不能同時迎合公私雙方)

Ⅳ 諸子百家的法家所出的詞語或名言

商鞅:

徒木立信(來或南門立木);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國;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聖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法及太子;
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大愛不愛,大仁不仁。
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

韓非子:

自相矛盾 鄭人買鞋 諱疾忌醫 殺豬教子 三人成虎 中飽私囊 子罕辭玉 守株待兔 濫竽充數 螳螂捕蟬 老馬識途 宋人疑鄰 和氏之璧 買櫝還珠 揠苗助長 一鳴驚人 有的放矢 惡貫滿盈 舍近求遠 進退維谷

Ⅳ 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管理名言。

儒家管理思想有著鮮明的人本主義色彩,建立起了系統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論體系,提出了「和為貴」的社會生態平衡的和「剛柔相濟」、「寬嚴結合」的領導原則指導原則,以「陰陽互補」的方法論為指導,確立了以人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標。所以,在現如今的許多企業中,都運用了儒家的管理思想。除了儒家的管理思想之外,主要還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仍然可為我們現代的企業管理兼容並包,借鑒運用的。如道家的管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無為而不為」的柔性管理為特徵。所謂「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法則來進行管理,不把人的主觀意志強加給事物及其過程,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強調「柔弱勝剛強」,認為只柔弱的東西才是有生命力的東西,剛性的事物很快要走向反面。

人們在認識問題時,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狀況,要看它的發展和將來;管理還要像水一樣,水普利萬物而不爭利,它雖然柔弱,可是其力量卻強大無比。法家的管理思想強調法治,強調他律,強調法律的強製作用,強調集權的權威,強調管理手段的運用,強調尚賢。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充滿著強力、競爭、嚴密控制的傾向。墨家的管理思想強調「兼愛」、「尚同」、「尚賢」,同時還贊成勞動過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從事其所能」的原則。強調「利」和「力」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又一顯著特徵,墨子強調「交相利」,「義者,利也」,「萬民被其大利」;「凡五穀者,民之所仰也」,「民無食,不可為事」。還強調「非命」,認定人生在世要競力而爭,「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要與命運、自然進行抗爭。人只要能發揮自己的力量,與自然爭戰就能求得生存。

兵家十分重視管理中謀略的運用,管理的戰略和策略的正確運用,是獲得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還強調管理的環境,即天時、地利、人和的運用等。以上所述的管理思想,是我們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應該是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只正確認識、深刻理解民族管理文化的精華,並且在實踐加以創造性的運用,才能建立起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

正如成君憶先生自己認為的,其實我們對管理學一直都有很深的誤解,這種誤解對中國人來講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歷史文化,人為的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一個所謂的一百年來的文明對立了起來,這種對立的方式也就是導致了我們只能去批判自己的歷史文化而不能正確地去理解認識它。這樣以來中國人理解管理學就只能到西方學習,古代的東西看不到,更多的是指責落後。

所以我們會發現很荒唐的現象就是把一個外國人稱為「管理學之父」。 「管理」也許很多人過分注重「管」,信奉不管則亂,實際上管得太多才容易亂。管理缺乏物質的基礎,缺乏人文的基礎,所以必定會失敗。沒有物質環境基礎,超前的管理手段和意識只能是空中樓閣;沒有人文意識的共識,超越的管理手段,不可能被時代接受。中國社會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是一樣的道理,管只能把握一個度,松則散,剛則脆。

人性化的管理才是長遠之計,而獲得最佳管理方法的途徑是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員工,創造一個員工都肯為它奮斗,為它長期努力的工作環境,那樣管理起來也輕松,就是管理者本身也會過得開心,工作得順心。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他建立的鐵騎軍團橫掃歐亞非。然而他的「管理模式」只適合建立強有力作戰能力的軍隊,而不適合統治疆域遼闊的國土。不但因為軍團和國家的管理性質有區別,更因為文化,更因為適時的、有針對的管理理論模式的缺乏……。

從治理軍隊到治理國家,管理的目標變了,管理目標的性質變了,被管理的人也不僅僅是他本民族的人了,被管理人群的人文范疇也廣了,管理模式也同樣要隨之改變。不「轉型」,就得遭受失敗。如果成吉思汗用治理軍隊的理念來了解國家治理的實際需求來治理打下的江山,審時度勢,轉型「管理」模式,那或許還可能有成就統治大業機會。
在我國傳統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中,它的精華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這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不僅適合於中國,而且適合於一切管理過程;從我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上看,也必須繼承和弘揚民族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種文化,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最高成就。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才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管理上的創新。

中國有極厚重的歷史,有各種成敗得失的體驗。中國也因而孕育了燦爛的文明,積淀了豐富的智慧。——這一點無可質疑。今天的問題是:如何對中國本土的智慧,尤其是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智慧,加以現代化的詮解,並運用到現今的管理過程中。</P>
<P> 很多人堅持認為,中國本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於古代的先秦時期。的確,先秦各學派對中國社會發展、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影響,可能是後來任何一個年代都無法比擬的。在一定意義上,這些思想也正是「中國傳統」的源頭。</P>
<P> 先秦各學派中,與管理行為關系較密切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我們將以極簡略的形式,從上述四家中析取最精華、最具現代價值的成分,希望能夠對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鑒。(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正越來越展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無論作為管理者還是作為被管理者、合作者或是競爭對手,了解中國本土的文化背景,肯定是有益的。這里有一個前提:我們的目的已不僅是你死我活的「求勝」,而更重「雙贏」。)</P>
<P>一、 儒家。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字面意思是對人際關系及身心和諧的關注,用現代語言說,儒家管理是基於人性的管理。相應地,管理手段是「為政以德」,即使在施行法律的時候也不忘道德教化的結合使用,始終強調人性關懷、倫理親情的感化、勸諭功能,強調「誠」、「信」、「忠」、「恕」等品質的培養、塑造。儒家管理的推行途徑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從自我管理開始,再到家庭管理、國家管理和社會管理,這幾個過程的關系既體現為逐層演進又表現在彼此的相互滲透印證中。總起來說,儒家管理是強調自我責任、注重和諧、注重整體利益的管理。近幾十年,日本是運用儒家智慧最成功的例子。被稱為 「日本近代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著有《論語講義》,解釋儒家管理思想,並親自向企業員工講授,以此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日本,非常多的企業家自覺學習儒家經典,並力求化為己用。實際上,儒家思想始終是中國人思想、行為、性情的主線,無論其優劣,他總是在以各種形式或隱或顯地塑造、影響著中國的發展。</P>
<P>二、 道家。道家非常注重對管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一切要順應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認為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職責時,不應勉強作為,不可越權行事,而須因勢利導,營造一個放權下屬的寬松氛圍。表面看來,管理者似乎什麼也沒有做、什麼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組織卻被整飭得井井有條。道家同時也創建了一整套管理藝術,如靜觀待變、守弱用柔、知盈處虛、居上謙下、不爭之爭、見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樂等。道家的「無為而治」與現代西方管理學理論中的倡導的「自動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著微妙的相通之處,同樣致力於避免干預、提倡自由、鼓勵下屬發揮創造性與積極性。從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風格中,可以看出對科學管理的崇尚、對個人創造能力的尊重及對管理績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藝術中,如「見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經常被企業界人士所津津樂道。</P>
<P>三、 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為核心,注重「法」、「勢」、「術」即管理制度、管理權威與管理技巧的完美結合。法家明確贊同「法治」而反對「人治」,主張時時事事都必須嚴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規則,而絕對不能只依賴管理者的主觀判斷或個人好惡。法家相信,如果堅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進行管理;但若拋開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會面臨失敗。法家還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僅有管理制度,沒有強力、靈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權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須的。法家將管理權威分為「自然之勢」和「人為之勢」,前者指管理者在既成條件下(如受委任)所獲得的權威,後者指管理者利用各種資源自行創造的權威。法家尤其注重充分利用和強化「自然之勢」,主動創設「人為之勢」,並以此為後盾,保證管理制度的實施。法家通常較少理會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倫理准則,往往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卻比其他各家都要豐富。在組織機構的建立、職位的設置、人員的選拔、授權、監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國古代管理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極佳範例。(歷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豐富的執政和管理經驗。雖然這些人物所獲毀譽各異,但法家理論卻從未被遺忘過。)即便在今天,我們也仍能從中不斷尋求啟示。</P>
<P>四、 兵家。兵家管理的領域主要在於軍事,但其中蘊涵的管理戰略、策略、方略,對其他領域無疑也有借鑒價值。在管理戰略方面,兵家講究運籌謀劃,強調管理者審時度勢,對外界環境和組織內部有清醒正確的認識,並據此作出判斷和決定。在管理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變制勝」,強調「變」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對各種變化及時作出反應,並能積極創新求變,時時處處占據主動,不受制於人。在管理方略方面,兵家提出分級管理的原則:要想管理很多人像管理很少人一樣輕松,就須依靠組織和編制的作用;要想形成富有效率的組織,就須以嚴格的紀律、法令進行層層控制,輔以思想教育,對下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形成特定的層級制度,以做到首尾一致,令行禁止。兵家因擅於計算、預測,強調變數而備受經濟界和企業界的關注。有人認為,在今天的市場經濟(尤其是市場尚未完全規范化)環境中,兵家思想將大有用武之地。一些涉足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在關注中國文化背景時,也確實將兵家學說放在了重要位置。</P>
<P>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關於上面四家思想的論述,僅是我個人所理解和感興趣的部分,絕非其全貌。並且,在歷經千年的治國、管理實踐中,儒、道、法、兵四家的理論也絕不是截然分開、孤立存在的,他們往往彼此充實、互相吸納地被結合起來運用。我們今天所要考察、研究的,也不應止於對各家學說的分判,而要力求將這些先哲智慧的結晶,融匯起來,轉化為有利於現實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求採納,共兩篇

Ⅵ 法家經典言論

法家名言
1、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忙他,身邊的人樂於結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2、盪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3、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因此就應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並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5、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持續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6、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7、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賢德的事情卻不以賢德自居,還有什麼事是辦不好的)
8、以智說愚必不聽
9、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就應表露自我的喜好)
10、虛靜無事,以暗見疵。(持續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11、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我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我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12、能法之士勁直,聽用,則燭重人之奸行。
13、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麼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麼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4、巧為輗,拙為鳶。(做車輗是聰明的,做木鳶卻是愚笨的)(說明∶思考成本與實際功效)
15、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在路上賽馬,不是領先就是落後,而此時還總是關注對手的話,又怎樣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我的馬呢?)
16、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惡來選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廣博)
17、存亡在虛實,不在於眾寡。(一國的存亡要看權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裡,而不應看國家武力的強弱)
18、因可勢,求易道。(根據能夠成功的形勢,來尋求易於成功的方法)
19、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20、自勝謂之強。(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才是強者)
21、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最大的利益莫過於簡朴,最大的福澤莫過於安穩)
22、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23、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在路上賽馬,不是領先就是落後,而此時還總是關注對手的話,又怎樣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我的馬呢?)
24、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25、非聖賢莫能聽至言
26、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烹調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27、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態看起來是嚴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看起來是柔弱的,因此經常有人淹死)
28、私行勝,則少公功。(營私舞弊之風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優美文章)
29、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於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30、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忙他,身邊的人樂於結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31、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麼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32、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態看起來是嚴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看起來是柔弱的,因此經常有人淹死)
33、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時機的盈虛是並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務的生死是一體的)(說明∶君主不可正因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4、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恬靜淡泊之後才能把握取捨的原則,平穩安閑之後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3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能夠明察,不顯賢能能夠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3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確把握全局,那麼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37、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於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3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39、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
40、小利為大利之殘
41、自見之謂明。(能夠認清自我的人才是明智的)
42、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惡來選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廣博)
43、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一隻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44、聖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聖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巧的。正因不拋棄智慮機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45、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韓非子·喻老》(男人傷感簽名)
46、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一旦任職),則燭重人(當道權臣)之陰情。
47、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8、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於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49、君人者釋其刑?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50、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長處,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顯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業)
51、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賢德的事情卻不以賢德自居,還有什麼事是辦不好的)
52、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麼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53、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54、巧為?,拙為鳶。(做車?是聰明的,做木鳶卻是愚笨的)(說明∶思考成本與實際功效)
55、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56、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無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因不用而牢固。)
57、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事情有做了卻不成功的,但這也勝過不去做的)
58、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事情有做了卻不成功的,但這也勝過不去做的)
59、欲速則不達。——《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60、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xi),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幹而沒有權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並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61、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烹調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62、去甚去泰,身乃無害。(行為但是度,才不會危及己身)
63、虛靜無事,以暗見疵。(持續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64、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必須要讓人明了,而術必須不能被人覺察)
65、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描寫菊花的句子)
66、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鍾愛任用賢能之士,那麼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期望寄託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利的偏移)
67、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於復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因此就應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置等)
68、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9、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持續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70、因可勢,求易道。(根據能夠成功的形勢,來尋求易於成功的方法)
71、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72、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73、一以當十,所向無敵
74、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忙他,身邊的人樂於結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75、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麼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76、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用眼過度,則視力下降;用耳過度,就會聽力下降;用腦過度,就會思慮混亂)
77、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因此就應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並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78、去甚去泰,身乃無害。(行為但是度,才不會危及己身)
79、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無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因不用而牢固。
80、變法之士,孤存孤戰,不得領袖支撐,變法必敗!
8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確把握全局,那麼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82、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幹而沒有權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並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83、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84、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恬靜淡泊之後才能把握取捨的原則,平穩安閑之後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85、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就應表露自我的喜好)
86、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
87、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說明∶栽培人時應個格外謹慎)
8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不因過度思考使內心疲憊,不因個人私慾而令自身受害;依據法令和權謀來治理國家,透過賞罰來彰顯是非。)
89、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麼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麼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90、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最大的利益莫過於簡朴,最大的福澤莫過於安穩)
91、故勢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當形勢不便時,是不就應逞強的)
92、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93、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於復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因此就應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置等)
94、盪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95、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必須要讓人明了,而術必須不能被人覺察)
96、功雖疏必賞,過雖近必誅
97、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必須要讓人明了,而術必須不能被人覺察)
98、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持續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99、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10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不因過度思考使內心疲憊,不因個人私慾而令自身受害;依據法令和權謀來治理國家,透過賞罰來彰顯是非。)
101、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朝綱)之外矣!
102、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103、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一隻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104、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鍾愛任用賢能之士,那麼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期望寄託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利的偏移)
105、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時機的盈虛是並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務的生死是一體的)(說明∶君主不可正因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106、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107、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10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109、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樣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飾物來裝飾)
110、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112、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樣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飾物來裝飾)
113、私行勝,則少公功。(營私舞弊之風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
114、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說明∶栽培人時應個格外謹慎)
115、小忠乃大忠之賊
116、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我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我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11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能夠明察,不顯賢能能夠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118、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鍾愛任用賢能之士,那麼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期望寄託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利的偏移)
119、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因此就應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並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120、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於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121、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於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22、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123、故勢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當形勢不便時,是不就應逞強的)
12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樣的才能有不一樣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幹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夠無為而治。)
125、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用眼過度,則視力下降;用耳過度,就會聽力下降;用腦過度,就會思慮混亂)
126、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長處,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顯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業)
127、聖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聖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巧的。正因不拋棄智慮機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128、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29、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麼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麼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30、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13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32、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我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我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13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樣的才能有不一樣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幹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夠無為而治。)
134、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1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確把握全局,那麼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136、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137、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就應表露自我的喜好)
1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能夠明察,不顯賢能能夠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139、虛靜無事,以暗見疵。(持續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140、存亡在虛實,不在於眾寡。(一國的存亡要看權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裡,而不應看國家武力的強弱)
141、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42、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143、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144、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於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Ⅶ 法家名人名言

1、君無見其所欲。——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韓非子·主道》
譯文:君主不應該表露自己的回喜好。
2、去甚答去泰,身乃無害。——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韓非子·揚權》
譯文:行為不過度,才不會危及己身。
3、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避匹夫。——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韓非子·有度》
譯文:施加刑罰不回護大臣,施以獎勵不忽略平民。
4、小利,大利之殘也;小忠,大忠之賊也。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
譯文:小利是大利的禍害,小忠是大忠的禍害。
5、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韓非子·主道》
譯文: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Ⅷ 韓非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用肉去趕螞蟻,螞蟻反而愈多;用魚去驅逐蒼蠅,蒼蠅愈要飛起來。

2、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千里長的大堤,因為螞蟻窩而潰敗;百尺大的房屋,因為一點的煙火而焚毀。

3、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因此立志的困難,不在於勝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所以《老子》說:「能夠戰勝自我,就叫做強。」

4、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一個人右手面圓形,左手又要畫方形,那麼一定不能同時畫好兩種形狀。

5、法不信,則君行危矣;刑不斷,則邪不勝矣。——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法律的執行沒有信用,則君主會有危險;刑責的施行不夠堅決,邪惡的東西就會層出不窮。

6、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故人多溺。——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火的形狀威嚴可怕,人們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燒傷;水的樣子綿軟柔弱,人們喜歡游泳戲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7、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譯: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Ⅸ 法家的名言

能法之士勁直,聽用,則燭重人之奸行。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傳·昭公十一年》

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韓非子

自見之謂明。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小利為大利之殘。

君無見其所欲。

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麼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小忠乃大忠之賊。

盪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於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非聖賢莫能聽至言。

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一隻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麼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麼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於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自勝謂之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