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傳遞散文賞析

傳遞散文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09:48:29

A. 20篇優美散文及賞析

家如散文
好像並不知緣於哪一個具體的日子,我突然企盼能有一個家。那時年歲亦不算大,只因父母遠隔萬里,自己孤身一個的日子又不順心如意,就更是平白添了一份熱切。盼望歸盼望,可家又不是一件物什,可用錢幣買來,必須付出真情實意,且要有緣份才行。於是,在沒有緣份的日子,家仍是一個飄渺而遙遠的詞彙,在演繹著別人家的幸福團圓。我在勸慰著自己,耐心等待.
等待容易讓人變得毫無目的且心情慵散,但事情卻有些讓人不可思議,彷彿在不經意間,我收獲了一份頗為燦爛的愛情,擁有了一個家。
我的這個家,沒有什麼艱苦奮斗史,亦沒有什麼苦心經營之說,只把兩個人的所有合到一起,就算大功告成。比起別人的家,當然顯得過於寒酸。房子很小,且是租來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小小的卧室,有小小的客廳,更為可貴的是還有一間約四個平方的小書房。整個家,房頂兒高高,窗兒亮亮,牆兒白白,門兒光光,全然找不到一點兒現代裝潢的影子。說實話,我也曾對家有過許多美好的設想,想要有一個新、奇、特的房頂,想要有一間現代化的廚房。總之,想要有一個讓人倦怠地呆在裡面只感到無限溫馨與適意的家。
有人曾如此詮釋女人,說女人即「家的俘虜」,大意就是女人情願將自己的心血傾注到家裡,做一個愛家的人。我有丈夫對此觀點十分認同,認為女人做「家的俘虜」是天經地義的,他常常向我灌輸一些所謂的「道理」,比如我應盡心盡力掌握一手做麵食的好技術,比如我應毫無怨言地侍候家中的鍋碗瓢盆,還應任勞任怨時刻讓這個小家整潔、窗明幾凈……他如此這般說時,我總是不以為然,甚至取笑他為「甘肅大男人」。於是,日子就照我們各自的步子一步步溜走。我是一如既往地用電飯鍋蒸米飯,他想吃麵食時就自己動手;至於涮鍋洗盆,也絕不是毫無怨言,一定要是分工協作,或用「錘子、剪子、布」來解決,若一方有應酬,給家裡打個電話即可,也並無多少纏綿;工作忙時,白天里互不能消息,只等「相約黃昏」也是常有的事,有時一步踏入家門,竟覺孤孤單單,以前夢想的兩個人圍著家轉的的像是距離自己很遙遠,很遙遠。
家,其實是一種生活。有時,我心裡也有些自責,曾那樣企盼自己有一個家,而擁有了,卻沒有盡心去籠住一方溫暖的天地,沒有用心去營造一個廝守的空間。我試圖改變,可生活並不依你的設想,我們在這個家裡仍像匆匆的客人。他仍雷打不動要去下圍棋,我仍要把自己關到辦公室里寫些豆腐塊。手挽著手上街,進舞廳的事真少得可憐……
放假了,我仍像以前一樣,奔向了湖南,我的父母身邊。
這一次分別,四十餘天,雖然湖南的冬天仍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怡人,且因生於斯長於斯,親朋故友多多,不覺寂寞,不知何故,心裡仍覺得有些空落。剛開始時,總是在耐心地盼望夜晚九點的來臨,好用半費長途向甘肅那個家中傳遞聲音,隔了些日子,又莫名其妙地操心起那個家中的幾盆花來,緊接著,想起了該洗的窗簾與被罩,想起了放在小房裡的土豆和蒜苗,想起了他滿臉未刮的鬍子,想起了他每日上樓下樓的孤單……
遠離了那個家,才有了對它的殷殷思念,難怪余秋雨先生曾言「家是一種思念」。
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與丈夫聊起自己的種種感覺,丈夫不禁樂而開懷,對我說:「你這個傻妹子,只知道純情浪漫,只知道把傘倒懸到門廳,會寫些糊里糊塗的散文,怕是要把咱們家裡弄得像篇散文呢。」
其實,這有什麼不好呢,傘是一把特製的印著散文的傘,散文是絕對形散神聚的精品。



--------------------------------------------------------------------------------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春天裡的秋天》序 作者巴金

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綠的星,白的星。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裡哭泣了。

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陰。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給春天的風掃盡了。

在雨後的一個晴天里,我同兩個朋友走過泥濘的道路。走過石板的橋,走過田畔的小徑,去訪問一個南國的女性,一個我不曾會過面的瘋狂的女郎。

在—個並不很小的莊院的門前,我們站住了。一個說著我不懂的語言的小女孩給我們開了黑色的木柵門,這木柵門和我的小說里的完全不同。這里是本地有錢人的住家。

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我看見了我們的主人。寬大的架子床,寬大的涼席,薄薄的被。她坐起來,我看見了她的上半身。是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

我們三個坐在她對面一張長凳上。一個朋友說明了來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樣。我默默地看了她幾眼。我就明白我那個朋友所告訴我的一切了。留在那裡的半個多小時內,我們談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話,看見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別了她出來,我懷著一顆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來意,我那想幫助她的來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個女郎,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瘋狂的意義了。

我的許多年來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淚寫成的書,我的生活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我給人喚起了渴望,對於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個事業,值得獻身的事業。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給另一種勢力摧殘了。在喚醒了一個年輕的靈魂以後,只讓他或她去受更難堪的蹂躪和折磨。

於是那個女郎瘋狂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年青的靈魂,我的二十八年的歲月里,已經堆積了那麼多、那麼多的陰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樣的笑里,我看見了過去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屍體。我彷彿聽見—個痛苦的聲音說: 「這應該終結了。」

《春天裡的秋天》不止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它還是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呼籲。我要拿起我的筆做武器,為他們沖鋒,向著這垂死的社會發出我的堅決的呼聲「Je accuser」(我控訴)。

一九三二年五月 選自《序跋集》

<<春天的旋律>>
水之湄,伊人佇立,其境何美?酉水之濱,五峰山麓,那個如詩如畫的土家小鎮,是我心中永遠走不出的風景。小鎮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洗車河。四周的青山似一位豐姿綽越的母親輕擁著,小鎮是詩人們追尋千年、不經意間從《詩經》里逃逸出來的伊人,她手中漫卷的飄帶就是酉水河。
從十五歲到十八歲,我在那裡生活了整整四年。
從頭都說那是一個出美女的地方,那裡的水,四季長清。不知是眾多的姑娘眼睛幻成了那一道道明波,還是那清亮亮的河水凝成了姑娘們的眼神,至今還記得,那河水每一道波紋都是那樣明艷鮮亮,都是那樣的潔凈,隨時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是那樣清涼甘甜、浸潤肺腑。那時候少女們最喜歡在大橋下沐浴游泳,橋上有許多匆匆過客以及悠閑的乘涼人,對於我們的游戲早已司空見慣,彷彿面對周圍的山水一樣只當一道熟悉的風景。我的夥伴個個有著水一樣的靈秀和靚麗,皮膚細膩得勝過了揚名四方的小鎮豆腐腦,白里透紅的臉色象熟透了的水蜜桃,那鮮嫩、那嬌艷怎麼洗也洗不褪色。那時候沒有游泳衣,我們都穿著自愛縫制的小褂褂,大大方方地挺著微微凸起兩只小青桃的胸部,毫無顧忌地在水中穿來穿水。穿累了,游夠了,一個個走上岸來,坐在大塊大塊的青石上洗衣,長長的黑發濕漉漉地披散在身後,個個都是水蛇腰,個個都是動人的美人魚,那笑聲陽光一樣透明。
小鎮是一個非常古樸的地方,民風純朴的得就象秋日裡的晴空找不到一丁點兒的雜滓。男人們的沐浴地點距離我們很近,有時候不經意間幾個頑皮的自以為還不夠大的小男人就從水底鑽進了我們的陣營。這時候就象沸騰的油鍋里灑進了水滴,驚呼與歡叫和著高揚的水珠直沖雲層。但是不管叫不叫喚,所有的美人魚都會一樣空前的團結,拉的拉手,捉的捉腳,搔的搔腋窩,抓的抓腳心,非把那入侵者弄得精筋疲力連連求饒最後乖乖地滾回自己的領地不可。這種游戲時常發生,可也從來沒有引起過真正的戰爭,大家嬉戲一回鬧一回,也就高高興興地散了。在我們的心裡,不管男人女人身體都不是密秘,美麗是大家的也是公開的。
到過了許多城市之後才知道小鎮的孩子們是最幸福的。在城市裡的家長一遍又一遍地告誡孩子不許下河洗澡的時候,小鎮的母親們卻常常將那些還在蹣跚學步的嬰孩就放到了小河的懷抱里。在小鎮,我幾乎從沒聽見過有人叫自己的孩子不要下河洗澡,河是他們的樂園,更是他們的天堂,從每一年的端午直至深秋十月,小鎮里的孩子們就一直泡在清悠悠的水裡。而且在那裡居住那麼多年,我還很少聽說過有誰家的孩子溺水而亡。這也許跟小鎮壓的格局有關,跟小鎮人的生活習性有關。小鎮架在兩河之上,所有臨水的房子都有一個從河中砌起來的牆腳,上面有一個大大的吊腳樓直伸到河上。吊腳樓里每時每刻都有無數關注小河的眼睛,誰家的孩子要是出了點什麼事,吊腳樓上的眼睛會看得最清楚。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救人活動是救艾老師的獨生女兒艾雲,不知怎麼回事,艾雲經常愛一個人下河,不知不覺就成了落水的小稱砣,讓那些發現她的孩子們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呼救。小河中的呼救聲一響,吊腳樓里的鍋碗瓢盆便跟著響起來,那速度之快我想一定勝過了古代的狼煙,勝過了抗日戰爭時的消息樹。一轉眼的功夫,就有男子,輕輕巧巧地游到了艾雲的身邊,托起了正在深潭的旋渦上打著旋兒的艾雲。這時候總是男人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沉著冷靜和能乾的時候,這時候也是吊腳樓上女人們的眼睛最流光溢彩的時候。我是在一個吊腳樓上目睹這一場精彩的好戲的,整個救人的時間加起來不上兩分鍾,時間雖短卻顯得那樣驚心動魄,以致多少年後我也一直不能忘記。還記得那次最先游到艾雲身邊的大丑,因為他們兄弟二人長得都很瘦,跟那猴皮精似的,人們都習慣於叫他們大丑二丑。可這一次他的動作卻十分優美,輕輕地辟水,小梭魚一般地鑽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人託了起來。許多平時正眼也不瞧他一下的女人這次眼光中多了一份欣賞與敬意。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小鎮上的人們真是窮得可以,連買鹽的錢也經常短缺。但在小河裡很富有。不知道那時的小河哪來那麼多的魚兒蝦兒蟹兒,一年四季怎麼捉也捉不完。一漲水,我們在河邊隨便放個什麼撮箕之類的工具,就能裝到許多魚蝦。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放魚葯去毒魚,摸魚和捉蟹就是我們最大的樂趣。那可真是一件冒險的事。有一次,我將小手伸進了一個深深的洞穴抓到一個軟軟的東西以為是條大魚的尾巴,拖出來一看,媽呀,是條花花綠綠的水蛇!好在那時候看別人處理這類場面的次數挺多,自己也有了一些經驗,趕快甩開胳膊,在空中畫了幾個優美的圓圈,水蛇也許還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吧,就從涼爽的窩里飛到了熱烘烘的山坡上。經歷了這些煅練,我也操練出了一身農家孩子的大膽。後來在大學,看見那些從小生長在大城市裡的女孩見了一條毛蟲蟲也要驚叫好半天就很難相信她們不是在矯揉造作。
比小河更富有的是那些環抱著小鎮的群山。春天有刺苔苔、羊奶奶、茅千兒、茶泡和三月泡,夏天則有龍船泡,秋天更有八月瓜、陽桃野棗兒野梨兒。我一直懷疑這些都是只有山上才長的東西,讀了那麼多書有些東本一直沒有從書上看到過。比如茶泡吧,它象一個個彩色的燈泡,沒熱時是紅的,熟了之後白里泛著一點淡青,有的白白的面子上還有幾個黑色的霉點子,吃起來嫩脆爽口,清甜宜人,書上就一直沒有人寫過。還有三月泡,它的樣子很近似現在的草莓,但比草莓要秀氣得多,玲瓏剔透、晶瑩鮮潤,顆粒小巧但味道卻濃甜而清香,書上也似乎少有人提起。除了這些野果,就是山菌子了。進了城才知道人們叫它們做蘑菇,一年四季只要天一下雨,我們就可以吃到菌子,那幾乎是小鎮人們桌上的一道主菜。而最好吃的要數樅菌了,一年兩發,春菌金黃、秋菌嫣紫,芳香無比,不僅可以鮮吃,還可以用油蔬成菌油作為吃面的炒菜的作料,一年四季做出菌類佳餚,實為一種難得的山珍。除此而外,山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珍奇動物,每到秋收過後人們便開始上山趕仗,起下來野豬、白面、麂子味道特別鮮美。有的人家,野味吃不完,掛在炕頭薰一薰,當作珍貴的禮品帶給遠方的親朋好友。
女孩子不能上山趕仗,但一年四季我們除了呆在水裡,便是呆在山上了。我們一群小女子也有一個孩子王,她叫紅娥,上山摘茶泡、撿菌子、拾乾柴,只要紅娥吆喝一聲,上寨下寨——整個小鎮的孩子便都會蜂湧而去。在山上,紅娥很會照顧每一個人。我是一個後加入者,小學畢業後才隨調動工作的母親來到了這里。而我得到紅娥的照顧卻是最多的,每一次我拾的柴總是最少,而且捆得鬆鬆垮垮,根本挑不回去。紅娥叫一聲「拿條藤子來」,就有人把藤子送到了她的手上,「誰的柴多些湊一點過來?」又有人往我的柴堆上加兩把,紅娥飛快地幫我重新捆好了柴。可惜我偏偏不爭氣,還沒走出一泡尿遠又直喊挑不動了,每次都是紅娥飛快地跑上前,把自己的柴一放,回過頭來接我。後來,我考上了大學,紅娥也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學校,從此,我們離開了小鎮。只是來來去去的路上我們依然同路,我知道在大學里她照樣非常出色。第一次見面許多長沙伢子望著她目瞪口呆:湘西真有這么美麗的女子?畢業後我們天各一方少了一些往來,前日邂逅,才知道她早已把自己的公司辦到了省城和州府。徹夜長談中,我們又回到了酉水之濱、五峰山麓那個如詩如畫的小鎮。
小鎮,伊人,別來無恙?

我們的季節——春
春季,花季,雨季——我們的季節。
路旁飄著白色蒲公英,溪邊吐著柳枝,山上綴滿著粉蘭的桃骨朵兒……她們用特殊的花語訴說著隱藏的秘密。陽光、雨水和空氣,混合著泥土的氣息,埋下種子,在春天裡萌發……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機萌動,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傳遞著春的氣息!啊!春,我們的季節!
淅瀝的雨絲,像那六弦琴,在春風撫弄下,叮叮咚咚,是那麼動聽!班駁的樹影,像夢的森林,引領我走進,五彩的神秘。那裡真的好神秘:那裡滿是春的氣息,滿是花季的芬芳,滿是雨季的清新,因為那裡是我們的季節!
春天像星期天的早晨,春天像紫色的夢幻,春天像愛說話的眼睛。她擁抱著風,把雨絲灑向我美麗心靈,將我清洗得灑脫,從此不會有煩惱;春風滿載我黃了的笑聲,飛向大海,飛向藍天,飛向世界!把歡笑帶去,把理想放飛!
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們可愛的季節,色彩滿天滿地,把春天聊成話題;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們可愛的季節,芬芳滿天滿地,閉上眼睛吮吸,伸出雙臂,擁抱著春,擁抱著大自然!
春天,彎著嘴角,無預警地向我們笑;春天,竟然先對我們這群可愛的花朵示好。噢!原來花開的燦爛需要春風、春水的滋養,還需要園丁的培養!

留住春天(散文)

一棵小松樹不大情願地在街頭的綠地上落了戶。開始,小松樹還覺得有點新鮮,匆忙過往的行人熙熙攘攘,賓士而過的汽車穿來鑽去,還不時地鳴著喇叭。漸漸地,這嘈雜和喧鬧,令小松樹實在難以忍受。它使勁地晃著身體,真恨不能生出兩只腳來,好趕快離開這讓人生厭的街頭鬧市。

可一切都是徒勞的,小松樹搖晃累了,不禁長長地嘆了口氣。它想起自己在苗圃生活時的情景:那裡的空氣格外清新,整天都是安安靜靜的,哪像這里呀!

正在這時,有個弱小的聲音在呼喚著小松樹。是誰在叫我呢?小松樹睜大雙眼,四下觀瞧,它終於發現,是腳下的小草在和自己說話:「小松樹,想家了是吧?別灰心,這里的環境也是可以改變的呀!」小草那樂觀的話語,使小松樹的心情輕鬆了許多。「小草說得對呀!」一旁的碧桃和櫻樹一同勸道:「我們自身的綠葉不僅可以吸塵,還能消除噪音呢,咱們共同努力吧!」小松樹不再抱怨什麼了,開始認真地吸收營養。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

第三個春天終於到來了。又厚又密的草坪像塊綠絨絨的地毯,小松樹已經長得又高又大,身旁的碧桃、櫻花開得格外嬌艷,她們笑吟吟地感謝小松樹:「因為有了你,才把我們襯托得這么美麗!」小松樹趕忙擺擺手:「我應該感謝你們,沒有大家的鼓勵,我也不會在這里生活得這么快樂。」

一群小學生跑了過來,在小松樹前站好,小男孩用相機拍下了這動人的一刻,留住了松樹、碧桃和小草的笑臉,留住了春天!

約會春天(散文詩)
揮手作別昨夜的寒冬,給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與春天約會。
約會春天。是哪只春鳥,首先喚醒昨夜冬眠的心。揉著惺忪的睡眼,便聽到輕輕叩門聲。從門縫里,漫近一股暖流,挾著釅釅的芬芳。
打開門,推開心扉,和煦的陽光跳躍,舞進屋裡,朗照著陰郁已久的心空。捧幾掬鳥語,灌進孤寂的心屋,滋潤那乾涸了一個冬季的心田。
邁開雙腳,一腳剛跨出門檻,便發現青青的小草從我的門檻出發,沿著通往春天的小徑走去。是它在為我帶路么?!
我猜,春天在著急地等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則她生氣了,不理我,我該什麼安慰她?而且她已經為我准備了一匹駿馬。聽,我的馬在輕喚著我!於是,我翻上馬背,騎在風的翅膀,飛奔而去。一路上噠噠的馬蹄,輕輕踏平我昨夜心傷的余痕,聲聲安慰,伴隨著整個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約的伊甸園。
她正用她的羞澀迎迓我。她年輕的雙眸正躲在飄散的黑發下,深情地望著我。但,長發不能掩蓋住她淺淺的笑靨和淡淡的紅暈。
在這里,我期待許久的燕兒也南歸了,她在呢喃著稔熟的語言,只有我才能聽得懂的語言。在這相約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窺視我虔誠的雙眸。小樹也偷偷地探出綠色的小腦袋,偷窺我年輕的心。小溪從我的腳下發源,在歡唱遠行,帶著我年輕的心去遠方流浪……
在這相約的地方,晴空為我們綻放著朵朵白雲。那輕翔的白雲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問了問藍天,藍天捧出蔚藍的笑容,向我點點頭默應。原來,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與春天約會的土地上,種下夢的種子,還有年輕的心。在心裡,也把春天種植。這樣,它便在一場蒙蒙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養,生長在四季……

春來了,不知不覺得到來。樹木還沒有綻出新芽,枯草也沒有點綴新綠。但是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縷輕柔的春風了。就象一個生命的初生,輕柔有力地緩慢成長。這時候,希望,夢想,愛情,友誼,生機勃勃的力,都隱約的夾在春風中迎面而來。 漫長的冬季就要過去。在冬季,我已忘了歲月的更替,四季的變換,心上生了厚繭,默默的辛勤勞作,對周圍的世界早已熟視無睹。奮斗著,進行著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對著追求未來與理想的艱險之路。
但是春天來了,空氣中有了一絲溫柔甜蜜的氣息,隱隱的你可以感到世間萬物的誕生和律動。再往後,陽光會漸漸溫暖,空氣中會慢慢彌漫了甜蜜。樹木會變得翠綠,青草會接到天涯。很快,鮮花到處開放,柳絮也開始惹人愁腸。大街上,色彩會變得鮮艷,陽光爬上人們臉龐,歡聲笑語處處。大自然真是一個奇跡啊。生命也是一個奇跡啊,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循環往復,象一隻深沉優美的旋律,跳動不息。
如果說生命是一隻歌,四季是一隻歌,那麼這春之初的一縷微風,就是那未成曲調之前的片刻寂靜,那屏聲靜氣地醞釀和等待的一刻,那跳動旋律的抑制不住地下意識流露。四季的華章就要展開,巨大的生命力和滿溢的愛將書寫這美麗的山河。經過漫長的等待,春天即將噴薄而出,這是寂靜的一刻,卻無法平靜,卻深沉有力。我的朋友,你可以感覺得到的,如果你注意傾聽。 春來了,一縷輕柔的春風迎面而來。

B. 經典美文摘抄及賞析

:《寬容》
記得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它可以包容人間萬物,可以與人為善,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我真正明白這些卻是緣於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飯盒。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就能提前完成作業,有更多的時間看看書。教室里還有一大堆作業在等著我趕去與它們「約會」呢。可今天也不知怎麼了,水池邊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難道布置作業都是全校統一的嗎?我開始煩躁起來,怒火也一點一點地升了起來,整個人成了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
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備往裡鑽。過五關斬六將,歷經千辛萬苦,我總算擠到了水池邊,心中長吁一口氣——馬上就可以擺脫這非人的折磨了。顧不上得意,更無暇考慮身後那擠作一團粥的人群,我開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轉身……只覺身體往左一歪,一腳踏進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裡,更可惡的是臉上被濺上了臟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湯雞!怒火沖上頭頂,我立馬回頭尋找那可惡的「肇事者」,是一個初一年級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著他,真恨不得把他大罵一頓,可我怕違反紀律,沒敢大吼,就那樣凶凶地盯著他。也許是我的樣子有點嚇人吧,那個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兩只手緊緊抱住飯盒,怯怯地瞅著我。見我不作聲,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結結巴巴地說:「對……對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說著眼裡泛起了點點淚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從這點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剛入學時,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個三年級的大姐姐。那個大姐姐比我現在還慘,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臉。我嚇壞了,一時間連句對不起的話也忘了說,只是愣愣地站著,等著挨一頓披頭蓋臉的的臭罵。可她並沒有罵我,而是沖我笑笑,問我有沒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麼感激那個大姐姐呀,甚至還覺得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學校真幸福。
那麼現在的我是不是有點兒可惡呢?我不自覺地眨了眨眼,讓笑容綻在臉上,雖然有點勉強。「沒關系。」我脫口而出,這下輪到小男孩詫異了,嘴巴張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看到他這副模樣,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沒關系,剛才我是嚇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沖我笑了笑,兩個小酒窩也跳了出來,真可愛!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裡的弟弟。「來,我幫你洗吧!」,我溫和地對他說。「不用了。你還是先把腳……」他似乎有點逗,頑皮地看著我那隻還泡在水裡的腳。「啊!」我立刻抬起了腳。雖有點兒尷尬,但我仍然很心。回到教室,作業做得出奇的順利。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但是想起來我就充滿感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寬容處事,人生就會更精彩!

【賞析】

這是一篇很值得一讀的記敘文。這篇作文呈現出以下三個亮點:一是主題深刻突出。作者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發生在幾年前的一件小事,明白了生活中的一個簡單的道理,不容易!可見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是相當深刻的。二是語言活潑生動。全文的語言時而幽默、詼諧,時而靈活多變,生動有趣,時而盡情描寫,如第三段,使文章搖曳多姿。三是結構一波三折,富有波瀾。倒敘與插敘合理穿插與運用,使文章變化有致,頗有韻味。結尾收束有力,可謂畫龍點睛。

C. 六篇美文+賞析(賞析50字)

(一)
花開如此燦爛,笑語盈盈。在夏日蜂飛蝶繞的芳汀洲上,在清晨晶瑩露珠的依伴下,奼紫嫣紅開遍,一朵,兩朵,三朵……朵朵都在傳遞著祝福的花語,朵朵都在努力地綻放著剎那間的芳華,爭先恐後地在這短短的季節中,潑灑出一幅流光溢彩的傑作來。
秋葉無語,泉水無聲;煙波凝滯,風微浪息。生命彷彿凝固了一般,周圍的一切都進入無聲無息的狀態。然而,這不是一溝死水般的令人絕望的靜。正所謂大象無形,大音稀聲,萬籟俱寂的表象下面,隱藏著無數活躍的因子,生命的氣息在其間汩汩流動,循環往復。
我是一個朝覲者,我朝覲自然。朝覲的途中,伴清風曉月鳴蟬,披一襲斑斕的星輝,日夜兼程。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如往昔,千年不變。
當你在空氣清新的雨後,看到一隻小小的蝴蝶被暴雨打濕了翅膀,但仍掙扎著不停煽動雙翅,企圖再次飛翔,這是對生命的一種感恩;當你在孤寂的沙漠里,看到一棵乾枯的胡楊樹,它的盤龍虯枝不屈不撓地如同利劍一般刺向天空,遠離同伴的它,沒有埋怨蒼天的不公,而是寂寞的、倔強地吟唱著動人的樓蘭之歌,這也是一種感恩。
如果我是紅花,我會感恩於綠葉無悔的奉獻,還要感謝它甘於陪襯的胸襟和氣度;如果我是蜜蜂,我會感恩於花朵無私的饋贈,還要感謝它的寬容與仁慈;如果我是大樹,我將感恩於太陽賦予我生命的能量,感謝大地給我堅實的支撐……
朝覲自然,用一顆感恩的心,你會發現,你的生命是如此絢麗多彩。
(二)
夜深了。
墨藍墨藍的天,像剛被清澈清澈的水洗滌過,水靈靈、潔凈凈,既柔和、又庄嚴;沒有月亮,沒有游雲,萬里一碧的蒼穹,只有閃閃爍爍的星星,宛若無邊的藍緞上的灑印著無數的小花兒……
看著看著想起了許多。
曾經的我,將童年純潔的淚寫進美人魚化成的泡沫;而今的我,又把瑪格麗特的茶花刻進成長的聖潔的歌;或許某一天,搖椅中的我們,依舊會沉睡在這歲月童話編成的夢中。
漸漸的,我走出童年的時光,卻又緊緊握著生命中最璀璨的火花擦亮的童話。
我渴望著,渴望著花開花謝般明麗的童話。聽光良的一首《童話》:我願變成童話,是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在翅膀守護你……於是,我不厭其煩地測定吟這種有別於童話卻有勝於童話的童話,忽然明白:現代人的愛情依然如此淳樸,又加進了執著和刻骨銘心,這童話,如雨後屋檐下聽到的滑落的水滴聲,清脆而柔和。
夜色越來越濃了,村落啦,樹林子啦,坑窪啦,一下子都掉進神秘的寂靜里。
時間慢慢地過去,童話和許多東西一起被收藏起來,被慢慢遺忘在某個角落。
仰望天空,依然那麼美麗,但疲憊的我,卻無法捕捉到它的美麗。
手有童話,心有童話,只為一顆柔弱的心,一份原本的童真。
童話飛走了,又插著翅膀回來了。

D. 名家散文並帶賞析的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台 《目送》

6、「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 《流星雨》

相對於虛偽的粉飾和不安內心外的面具,隨性,自然才是最本真的自我。

E. 畢淑敏散文集好句+賞析

散文語段精選摘錄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幸福是個啞巴。

感悟: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賽結束後有人給你遞毛巾、當你生病時爸爸媽媽的關心、你過生日時同學們的祝福或是當你摔跤時老師伸出的援助之手……這些都是一種幸福。濃厚的友誼是一種幸福,溫暖的親情是一種幸福,深厚的師生情是一種幸福,有時候就連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在的擁有也是一種幸福。

2.在理想主義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個人仍然堅持理想主義者,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與自覺。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們與道德產生了距離,而讓缺德成為一種習慣。

感悟:在物質生活日益充實的社會,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為理所當然,這不但不利於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而且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毒害社會風氣,不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恆的、真正的財富,因此,君子不會因為貧窮而擔憂,而無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擔憂的。

4.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請從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人想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悲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而生命早已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流幹了。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在的擁有,那些記憶,無論快樂還是憂傷,無論痛苦還是煩惱,點點滴滴,其實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5.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
《教養的證據》

6.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

感悟:愛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過於「愛」,但是現在才發現愛也會生銹,而除銹劑則是一些關心的語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愛在恰當的時候需要釋放,需要表達。雖然我們都喜歡心與心能夠體會的愛,但那種境界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到達,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藉助語言這項工具。愛就像鋤頭一樣,也會感到寂寞,當人們不去注意它時,早已殘破不堪。
《愛怕什麼》
7.磨礪內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別。
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

感悟: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讀書,愛書,思書,悟書,堅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學之」。
《我所喜歡的女子》
8.孝,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確定你往哪裡走,那麼此處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對子女經常說:「平安是福。」就是這句簡單的話,他們還求什麼呢?什麼也沒有!這種思想包含了什麼?是關愛,是他們不能更多的如我們兒時攬了我們一樣的放心,是他們經歷了更多的無助以後的美好祝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不求別的,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心,體貼他們,他們就會很欣慰。我們都能做到的!
《孝心無價》
9.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感悟: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幸運,也沒有誰比誰更尊貴。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高地評價他人而過低地估量自己。學會自我暗示,學會悅納自己,發現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更是源於對生活本能的熱愛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鋼鐵造的,沉黑無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有的心是用絲綢造的,柔滑飄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瑩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頭造的,安穩麻木。有的心是用紅土造的,粗糙樸素。有的心是用黃連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謊言造的,百孔千瘡。有的心是用屍骸造的,腐惡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鏡蛇唾液造的,劇毒兇殘。
造心要有手藝。一隻靈巧的心,縫製得如同金絲荷包。一罐古樸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機敏的心,感應快捷電光石火。一顆潦草的心,門可羅雀疏可走馬。一攤胡亂堆就的心,乏善可陳雜亂無章。一片編織荊棘的心,暗設機關處處陷阱。一道半是細膩半是馬虎的心,好似白蟻蛀咬的斷堤。一朵綉花枕頭內里虛空的心,是假冒偽劣心界的水貨。
造心需要時間。少則一分一秒,多則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瓏。久拖不決的謹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緻。有的人,小小年紀,就竣工一顆完整堅實之心。有的人,須發皆白,還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樁。有的人,半途而廢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丟下不曾結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細刻一輩子,臨終還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製濫造一輩子,人未遠行,心已灶冷坑灰。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有一顆仁慈之心,會愛世界愛人愛生活,愛自身也愛大家。有一顆自強之心,會勤學苦練百折不撓,寵辱不驚大智若愚。有一顆尊嚴之心,會珍惜自然善待萬物。有一顆流量充沛羽翼豐滿的心,會乘上幻想的太空梭,撫摸月亮的肩膀。

一顆美好的心,即使巨輪沉沒,它的顆粒也會在海浪中,無畏而快樂地燃燒。

感悟:這是我所讀畢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歡的篇章之一。讀罷,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樣,自己所追求,所嚮往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格。我想,這是要用一輩子去尋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幾十年裡,無法與江月、宇宙的無窮無盡相似相比,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永遠到底有多遠,但心的塑造是長久、持續、不懈的探索過程。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盡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點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記得鏤骨蝕魂。
不良的情緒,好像一袋攜帶終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潛意識里,但它如古屍的指甲,依然鋒利。
有些極為重要的瞬間,你不停地對自己說,記住它記住它,萬萬不能忘啊!可惜,記憶常常充滿陰謀地背叛你。

記憶不屬於生理,記憶是心理的。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記憶。喪失記憶,將不知道自己是誰。經驗就是一種心理記憶。當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戰,我們飛快地檢索,以期從記憶中找到可資借鑒的經驗。感情,更是心理記憶的無價之寶。童年是記憶的濫觴之地。無論走到哪裡,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我們的知識,更是我們的記憶了。我們的友誼,也是記憶。沒有記憶的友誼,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的速食麵,蜷曲著,散發著防腐劑的可疑味道。情感的溫暖和光芒,都濃縮在記憶裡面,在寒涼中彈射出金色。

我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讓我們對我們的記憶肅然起敬,又心生畏懼。我們的記憶是隱形的,又是無所不在的。我們的記憶是柔軟的,又是鋼鐵般堅硬。記憶這個東西,大相無形地左右著我們,又銷聲匿跡滿臉無辜。

沒有情感的記憶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情感是記憶的鹽。機械的記憶是枯燥和干癟的,它們輕飄飄的極易隨風而逝。伴隨情感的記憶是飽滿和長著觸角的,它們靈動地滑翔著,無數的聯想就如同螢火蟲似的聚攏過來。當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創新的時候,只不過是記憶發生了新的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記憶跳起了圓舞曲,它們如同萬花筒內的玻璃晶,勾搭粘連,幻化出了莫測的圖案。

感悟:在我們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並不是只有輕松的歡笑和捧腹的樂趣。在時光日復一日的緩慢推進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圖釘一樣,隨著滾滾而過的車輪被軋進我們的心中。我們的痛苦來源於愛。但我們的幸福也來源於愛。我們一輩子想忘記的地方,我們卻一輩子記得。這似乎真的很無奈,卻是無法逆轉的事實。面對殘酷的記憶,或許我們真的無法從腦海中抹去刻骨銘心的痛,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它塵封在記憶的酒壇,讓它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我們的愛,恨,感動,傷懷。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我們無限遙遠的未來。
我們呼朋引伴的草綠色時代,我們促膝長談的漫漫長夜。
那些記憶,痛苦的,憂傷的,難忘的,深情的,都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和自
己心愛的人一起並肩走過的證明。
所以我們更應該記住愛,記住時光。
《你我的記憶》

12.友誼需要滋養。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友誼是很貪婪的,絕不會滿足於餐風飲露。友誼是最簡朴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需要用時間去灌溉。友誼必須述說,友誼必須傾聽,友誼必須交談的時刻雙目凝視,友誼必須傾聽的時分全神貫注。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脆弱,一句不經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頃刻倒塌。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容易變質,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言,就會讓整盆牛奶變酸。這個世界日新月異。在什麼都是越現代越好的年代裡,唯有友誼,人們保持著古老的准則。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貴。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歲月,收獲的是朋友。
《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

讀書收獲
畢淑敏的文字,神閑氣定,字里行間流露的是她的冷靜與善意。她擅長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一連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更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和思考。這個假期書看得不多,但收獲卻不少。讀畢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親密的好友聊天,親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談話,受益良多。
經歷了這次心靈的長途跋涉,更讓我感觸到人要為自己活著,要活得坦盪,活的瀟灑,羨慕別人是沒有用的。生活不是連續劇,它不會在該浪漫的時候,就響起煽情的音樂;它不會在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正好出現一個陌生的肩膀給你依靠;它不會在這樣需要溫柔和甜蜜的時刻,就打翻一杯濃濃的蜂蜜。
它永遠有它猜不透的劇情。
和那個創造它的,殘酷的編劇。
傷口要自己癒合,剩下的路,必須爬起來再走。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命題。
我們永遠都在崇拜著那些閃閃發光的人。
我們永遠覺得他們像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們用強大而無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用了什麼樣的代價,去換來了閃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每個人都會失去,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公平,人生並不像商品一樣,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過收獲的代價。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礪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強大。正如強者和弱者對待欺騙的態度。後者害怕被欺騙,因為他們很軟弱,只能臣服在命運的腳下,被動地選擇著自己的人生。而強者根本就不屑於欺騙。因為他們足夠強大,強大到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外物是非,無論虛假與真相,都能堅持自己的決定和原則。我們要學會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緒的主人;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因為愛怕孤單;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學會感恩,因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心;我們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為幸福就在平凡的點滴中;我們要記住愛,記住時光,因為無論走到哪裡,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我們應該支配習慣,而絕不能讓習慣支配我們,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去掉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
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這就是我的收獲。

語言風格:華麗,善用比喻和排比,意蘊深遠,雋永,富含哲思

F. 文章賞析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回封侯。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 ,皎答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 札札弄機杼 。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前者先喜後悲,悲傷有感而發,只是有點輕微的後悔而已,而且有點小女子不知人間疾苦的可愛.而後者終日哭泣,只因為一灣淺淺清清的銀河,明知道心愛的人就在身邊卻不能相見,那是一種人間少有的痛.是深深切切的悲涼.

G. 我要求篇【一起成長,讓愛傳遞】的散文

願我們的愛美好得像那冬日盛開的臘梅……經得起凜冽的寒風和那冰冷的積雪……
今年我23,你24。還記得我們相遇的那年秋天嗎?北方的秋天很美,有漸漸變黃的樹葉,有涼涼的空氣,尤其是雨後,好像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呼吸。開學以來的第一次老鄉會我們認識了彼此。雖然以前在一個中學,但我們從未見過。沒想到的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會聊得那麼開心,就好像已經認識了很久很久……現在想來,也許當時的我們太需要溫暖了,遠離家鄉,遠離朋友,誰都會感到孤獨。很慶幸大學四年有你的陪伴,在一起的日子裡,我們哭過,笑過,雖然吵過架,但從來沒有真正說出分手。我知道,我們根本分不開。在梅力更、響沙灣、南海公園、鍾鼓樓、回民街、古長城、大雁塔、洋人街、瓷器口都有我們的足跡。今年去海邊的約定,你還記得嗎?
這幾年,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學會了愛。但是現在面臨著畢業,我們的愛情也面臨著挑戰。曾經大學的美好仍然歷歷在目,我多不想去忘記,所以,我必須努力,我不害怕距離。真的希望你跟我一樣,可以堅定信念。雖然現實社會的許多經驗告訴我們,多少愛情是敗給了距離。此時此刻,我一個人在重慶找工作,雖然很孤單,但是一想到我是在為我們的未來努力,我就覺得很滿足。春天到了,小區里的花開得好鮮艷,如果你在身邊,那該有多好……

內容來源:美文亭(www.meiwenting.com)
原文網址:http://www.meiwenting.com/a/201209/30890.html

H. 畢淑敏散文好句好段賞析

畢淑敏散文集好句+賞析

散文語段精選摘錄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幸福是個啞巴.
感悟: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賽結束後有人給你遞毛巾、當你生病時爸爸媽媽的關心、你過生日時同學們的祝福或是當你摔跤時老師伸出的援助之手……這些都是一種幸福.濃厚的友誼是一種幸福,溫暖的親情是一種幸福,深厚的師生情是一種幸福,有時候就連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在的擁有也是一種幸福.
2.在理想主義普遍遭受嘲笑的年代,一個人仍然堅持理想主義者,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與自覺.
3.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們與道德產生了距離,而讓缺德成為一種習慣.
感悟:在物質生活日益充實的社會,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為理所當然,這不但不利於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而且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毒害社會風氣,不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恆的、真正的財富,因此,君子不會因為貧窮而擔憂,而無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擔憂的.
4.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請從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感悟: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人想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悲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而生命早已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流幹了.回憶過去的感動,珍惜現在的擁有,那些記憶,無論快樂還是憂傷,無論痛苦還是煩惱,點點滴滴,其實就是幸福.
《提醒幸福》
5.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
《教養的證據》
6.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
感悟:愛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過於「愛」,但是現在才發現愛也會生銹,而除銹劑則是一些關心的語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愛在恰當的時候需要釋放,需要表達.雖然我們都喜歡心與心能夠體會的愛,但那種境界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到達,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藉助語言這項工具.愛就像鋤頭一樣,也會感到寂寞,當人們不去注意它時,早已殘破不堪.
《愛怕什麼》
7.磨礪內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別.
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
感悟: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的享受時刻.讀書,愛書,思書,悟書,堅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學之」.
《我所喜歡的女子》
8.孝,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確定你往哪裡走,那麼此處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對子女經常說:「平安是福.」就是這句簡單的話,他們還求什麼呢?什麼也沒有!這種思想包含了什麼?是關愛,是他們不能更多的如我們兒時攬了我們一樣的放心,是他們經歷了更多的無助以後的美好祝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不求別的,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心,體貼他們,他們就會很欣慰.我們都能做到的!
《孝心無價》
9.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感悟: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幸運,也沒有誰比誰更尊貴.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高地評價他人而過低地估量自己.學會自我暗示,學會悅納自己,發現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更是源於對生活本能的熱愛和尊敬.
《我很重要》
10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鋼鐵造的,沉黑無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有的心是用絲綢造的,柔滑飄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瑩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頭造的,安穩麻木.有的心是用紅土造的,粗糙樸素.有的心是用黃連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謊言造的,百孔千瘡.有的心是用屍骸造的,腐惡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鏡蛇唾液造的,劇毒兇殘.
造心要有手藝.一隻靈巧的心,縫製得如同金絲荷包.一罐古樸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機敏的心,感應快捷電光石火.一顆潦草的心,門可羅雀疏可走馬.一攤胡亂堆就的心,乏善可陳雜亂無章.一片編織荊棘的心,暗設機關處處陷阱.一道半是細膩半是馬虎的心,好似白蟻蛀咬的斷堤.一朵綉花枕頭內里虛空的心,是假冒偽劣心界的水貨.
造心需要時間.少則一分一秒,多則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
就不玲瓏.久拖不決的謹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緻.有的人,小小年紀,就竣工一顆完整堅實之心.有的人,須發皆白,還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樁.有的人,半途而廢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丟下不曾結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細刻一輩子,臨終還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製濫造一輩子,人未遠行,心已灶冷坑灰.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
有一顆仁慈之心,會愛世界愛人愛生活,愛自身也愛大家.有一顆自強之心,會勤學苦練百折不撓,寵辱不驚大智若愚.有一顆尊嚴之心,會珍惜自然善待萬物.有一顆流量充沛羽翼豐滿的心,會乘上幻想的太空梭,撫摸月亮的肩膀.
一顆美好的心,即使巨輪沉沒,它的顆粒也會在海浪中,無畏而快樂地燃燒.
感悟:這是我所讀畢淑敏的文章中最喜歡的篇章之一.讀罷,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心到底是什麼樣,自己所追求,所嚮往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格.我想,這是要用一輩子去尋找的答案.人生短短幾十年裡,無法與江月、宇宙的無窮無盡相似相比,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永遠到底有多遠,但心的塑造是長久、持續、不懈的探索過程.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盡力地增加生命的深度.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
《造心》
11.有些事件,一點也不重要,可它偏偏就記得鏤骨蝕魂.
不良的情緒,好像一袋攜帶終生的垃圾,即使你把它埋葬在潛意識里,但它如古屍的指甲,依然鋒利.
有些極為重要的瞬間,你不停地對自己說,記住它記住它,萬萬不能忘啊!可惜,記憶常常充滿陰謀地背叛你.
記憶不屬於生理,記憶是心理的.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記憶.喪失記憶,將不知道自己是誰.經驗就是一種心理記憶.當遭遇陌生的境遇和挑戰,我們飛快地檢索,以期從記憶中找到可資借鑒的經驗.感情,更是心理記憶的無價之寶.童年是記憶的濫觴之地.無論走到哪裡,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我們的知識,更是我們的記憶了.我們的友誼,也是記憶.沒有記憶的友誼,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的速食麵,蜷曲著,散發著防腐劑的可疑味道.情感的溫暖和光芒,都濃縮在記憶裡面,在寒涼中彈射出金色.
我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讓我們對我們的記憶肅然起敬,又心生畏懼.我們的記憶是隱形的,又是無所不在的.我們的記憶是柔軟的,又是鋼鐵般堅硬.記憶這個東西,大相無形地左右著我們,又銷聲匿跡滿臉無辜.
沒有情感的記憶是不牢靠和不持久的.情感是記憶的鹽.機械的記憶是枯燥和干癟的,它們輕飄飄的極易隨風而逝.伴隨情感的記憶是飽滿和長著觸角的,它們靈動地滑翔著,無數的聯想就如同螢火蟲似的聚攏過來.當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創新的時候,只不過是記憶發生了新的組合,一些原本酣睡的記憶跳起了圓舞曲,它們如同萬花筒內的玻璃晶,勾搭粘連,幻化出了莫測的圖案.
感悟:在我們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並不是只有輕松的歡笑和捧腹的樂趣.在時光日復一日的緩慢推進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圖釘一樣,隨著滾滾而過的車輪被軋進我們的心中.我們的痛苦來源於愛.但我們的幸福也來源於愛.我們一輩子想忘記的地方,我們卻一輩子記得.這似乎真的很無奈,卻是無法逆轉的事實.面對殘酷的記憶,或許我們真的無法從腦海中抹去刻骨銘心的痛,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它塵封在記憶的酒壇,讓它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我們的愛,恨,感動,傷懷.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我們無限遙遠的未來.
我們呼朋引伴的草綠色時代,我們促膝長談的漫漫長夜.
那些記憶,痛苦的,憂傷的,難忘的,深情的,都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和自
己心愛的人一起並肩走過的證明.
所以我們更應該記住愛,記住時光.
《你我的記憶》
12.友誼需要滋養.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友誼是很貪婪的,絕不會滿足於餐風飲露.友誼是最簡朴同時也是最奢侈的營養,需要用時間去灌溉.友誼必須述說,友誼必須傾聽,友誼必須交談的時刻雙目凝視,友誼必須傾聽的時分全神貫注.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脆弱,一句不經意的言辭,就會使大廈頃刻倒塌.友誼有的時候是那樣容易變質,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言,就會讓整盆牛奶變酸.這個世界日新月異.在什麼都是越現代越好的年代裡,唯有友誼,人們保持著古老的准則.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貴.
人生一世,消失的是歲月,收獲的是朋友.
《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
讀書收獲
畢淑敏的文字,神閑氣定,字里行間流露的是她的冷靜與善意.她擅長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一連串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這更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和思考.這個假期書看得不多,但收獲卻不少.讀畢淑敏的文字,就好像在和最親密的好友聊天,親切自然,又好像和智者談話,受益良多.
經歷了這次心靈的長途跋涉,更讓我感觸到人要為自己活著,要活得坦盪,活的瀟灑,羨慕別人是沒有用的.生活不是連續劇,它不會在該浪漫的時候,就響起煽情的音樂;它不會在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正好出現一個陌生的肩膀給你依靠;它不會在這樣需要溫柔和甜蜜的時刻,就打翻一杯濃濃的蜂蜜.
它永遠有它猜不透的劇情.
和那個創造它的,殘酷的編劇.
傷口要自己癒合,剩下的路,必須爬起來再走.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命題.
我們永遠都在崇拜著那些閃閃發光的人.
我們永遠覺得他們像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們用強大而無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世界.
但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用了什麼樣的代價,去換來了閃亮的人生.
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每個人都會失去,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公平,人生並不像商品一樣,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甚至超過收獲的代價.而要想不被自己打倒,就是要砥礪心志,是自己的心和力量更強大.正如強者和弱者對待欺騙的態度.後者害怕被欺騙,因為他們很軟弱,只能臣服在命運的腳下,被動地選擇著自己的人生.而強者根本就不屑於欺騙.因為他們足夠強大,強大到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外物是非,無論虛假與真相,都能堅持自己的決定和原則.我們要學會造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做情緒的主人;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愛,因為愛怕孤單;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學會感恩,因為父母的期待,只要我們多在細微處關心;我們要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用擁抱陽光的雙手去感觸幸福,用充滿回憶的心靈去接納幸福,用美麗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因為幸福就在平凡的點滴中;我們要記住愛,記住時光,因為無論走到哪裡,哪怕一無所有,因為有記憶,我們就不孤單;我們應該支配習慣,而絕不能讓習慣支配我們,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去掉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
圓滿的人格就像一個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少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當求自身的圓滿,即求真、善、美.對一個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經脈,真是骨骼,這三者支撐起了一個大寫的人.這就是我的收獲.
語言風格:華麗,善用比喻和排比,意蘊深遠,雋永,富含哲思

I. 季羨林散文賞析急!!!!!!!!!!!!!!!!!!!!!!!!!!!!!

●於情深處——讀季羨林的《清塘荷韻》

五月草長鶯飛,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曖昧。這樣的春日,適合捧一本豐沛的大書在陽光下閑覽。季羨林的《清塘荷韻》,正是手邊一種: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風而立,書內夾有同樣的書簽,季羨林的題款頗有古荷風姿。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於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是公認的學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會其清凈與孤高。

大學問家長於散文隨筆者多的是,季羨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過之者寥寥。這情,一是對散文寫作的迷戀,書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華夢憶》寫於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懷》寫於同年12月20日——步趨期頤之年尚筆耕散文不輟,應該寄託著無限的生命情緒吧;二是季老表達的對世事人生的深情,全書共十輯,「尋根齊魯」,「魂斷德國」,「清華夢憶」,「燕園春秋」,「擁抱自然」,「馨愛市井」,「感悟人生」,「品味書香」,「屐疊芳草」和「收藏落葉」,從年輕時的才俊文章,壯年時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懷舊之文,貫穿始終只一個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卻濃厚有加,這已經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處還不僅在此:一方面理智發達,足以成長為大學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煉成散文大家。
季先生是學問家裡少見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說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遠大於歡意。他喜愛動物花草,「經常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惹起萬斛閑愁」——馬纓花慰寥寂寞,二月蘭同其痛苦,牡丹、香櫞振奮精神,枸杞、夾竹桃憑添詩意,二十歲與兔子,八十多歲與老貓、喜鵲經歷同樣的悲歡離合。在他眼裡,書,齋,小胡同,山水,無一不關情,可以說寓情深於草木蟲魚,寄心魄於日月星辰。還有家國之愛恨,凡世之情愛,最讓人不能卒讀的是他的懷人之作,悼師友之誼淚濕青衫,念母親之恩五內俱焚,尤其《母與子》、《三個小女孩》、《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夜來香開花的時候》、《重返哥根廷》,幾乎就是和著淚寫成,在明媚的五月,讀來添無限惆悵。同樣懷胡適,張中行寫來滿紙詼諧,季羨林憶得卻通篇心酸,這種情感,在他寫陳寅恪、吳宓、傅斯年、沈從文、胡喬木中俯首皆拾。季羨林散文向來被視作「學者散文」一派,因為他學問大,飽經憂患,又見多識廣;敢說真話,又洞明世事,集史、識、才、情於一身。但他的情之濃,郁之深,悲之切,同類大家中恐怕無人能及。季羨林寫他最喜歡的書,是《史記》、《紅樓夢》,杜甫詩,李煜、納蘭性德詞,等等,多是悲鬱之作,想來也就釋然。

說來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卻幾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糾葛。前些日子翻看雜志,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季羨林婚戀的文章,是根據季先生回憶錄《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寫的。年輕的季羨林在留學德國時與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戀,一台打字機是他們之間的橋梁,但季羨林因為國內有妻兒,拒絕了愛情。季羨林在回憶錄中寫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

文章最後說,有好事者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結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好一對深情人。可惜了。這是題外話。季羨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對於他的高深學問,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對他表達的情感世界,卻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測。季羨林在談到散文創作時曾寫道: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必須有點抒情的意味。這是他的為文之道,亦是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謂也。學問無大小,人生無貴賤,文章無高低,情感卻有真假濃淡深淺——算是這個春天我讀季老文章的一大收獲吧。

●清塘之荷 生命之韻——季羨林《清塘荷韻》賞讀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於八十六歲高齡時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脫盡浮華,行文平易曉暢,直白中蘊蓄著哲理,情感樸素真摯。細加品讀,如同品嘗陳年佳釀,芳香四溢,韻味悠長,讓人回味,令人嘆服。

一、戀荷之情韻
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流露了對荷花的極其喜愛之情,面對樓前「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數畝清塘,努力尋找30多年前殘存在記憶里的荷花「碎影」,心裡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總覺得是一塊心病」。清波盪漾,綠柳拂水,荷葉田田,蓮花迎風,這是季先生對樓前數畝清塘的殷切期盼。這種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轉化為「種荷」的舉動。作者生怕「千年不爛」的洪湖蓮子不發芽,就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種了蓮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躍然紙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雖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跡的出現。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這好像使作者見到了滿塘的希望。但碧波盪漾的樓前清塘依舊只是那幾片水浮蓮似的荷葉,仍然讓作者度過了「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這些文字用了相當多的筆墨盡情渲染和鋪張。為接下來描寫滿塘的荷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荷葉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作者描繪種荷、盼荷、賞荷的過程,其實正是作者戀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為我們創設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們反復玩味,體驗。

二、繪荷之風韻
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筆下,卻另有一番風韻。它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靜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速度,都是驚人的快。」這不正是荷花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嗎?「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葉、紅艷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頑強的生命力而盡顯風韻,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風景。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而面對蓮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繪:「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讀這段文字,我們好像在欣賞一個十分精彩的畫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風不經意時吹落了一葉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飄盪。整幅畫面生動而細膩,柔和而寧靜。它似乎在啟示我們: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面對生命的消逝,它卻是如此的平靜,走得如此的飄逸,如此的灑脫。荷花是徹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們亦可領悟到季老那種豁達超然、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

三、顯荷之神韻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這篇文章語言朴實凝練、自然清新,可謂深得荷之神韻。在描寫月下荷塘的情景時,作者「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看「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動靜結合,細致入微,給讀者呈現了一幅寧靜、安詳、柔和、清新的畫畫。這里沒有刻意地修飾,也沒有過分地誇張,就在信手描寫中十分自然地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之美。再看文章最後對殘荷的描寫:「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一下子從夏天轉入了秋天」。「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這是一段虛寫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對殘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體現。它朴實得不能再朴實了,但感情卻是深沉而厚實的。我們讀這段文字,不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對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與踏實,它正如清水中的蓮,朴實莊重,韻味十足。此外,古詩句的熟練運用,如寫荷塘荷花盛開場面時,運用了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月下荷塘之幽靜,運用了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等。這不僅增加了散文的意蘊,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種清新淡雅的詩意之美。
http://www.2000y.net/100933/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1688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讀後感——李文祥

應當說,談讀書論學問,是讀書人永遠感興趣的話題。怎樣讀書做學問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定之規與模式,但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科學方式與方法,尤其是大師們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是值得學習與借鑒的。當代中國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季羨林談讀書治學》的小冊子,是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論自己讀書、治學體會的文章匯集,其中還介紹了諸如陳寅恪、胡適等學術界前輩的治學經驗。拜讀後感受很多,也深受啟發。

季先生是學術大師。他讀了一輩子書,研究了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僅專著就有100多部。由他談讀書治學論學問,是當之無愧的;他在長期的讀書生涯中,摸索、積累與總結出的一些做學問的經驗與做法,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汲取與借鑒的。季羨林早年就讀於德國一所大學,並獲得瓦爾德施米特著名教授的博士學位。德國教授在大學里是至高無上的,不肯輕易收博士生,一旦收留,對博士生的論文要求又高又嚴。季羨林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待論文寫成後,他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一篇很長的緒論,自我感覺良好。當他把緒論交給教授時,不但沒有得到誇獎,反而被退了回來,徹底給否定掉了。教授對他說:「你的文章(緒論)費勁很大,引書不少。但都是別人的意見,根本沒有你自己的創見。看上去面面俱到,實際毫無價值。」在這劇烈的打擊面前,他悟出了這樣的道理:「沒有創見,不要寫文章。」從沉痛的教訓中總結出的這一真理,成為日後季先生寫文章的信條,並堅持了一輩子。收集在這本小冊子中的近40篇文章,可以說篇篇都有著新意與見解。與此同時,他的學問之道也頗見特色。

在一般人眼中,像季羨林這樣的大師級學者,做學問會有一套獨特的辦法,一定很神聖、很神秘。其實,季先生讀書治學的做法也很平常,使用的是笨辦法,是從基礎做起的。通常情況下,他「是用比較大張的紙,把材料寫上。有時候隨便看書,忽然發現有用的材料,往往順手拿一些手邊能拿到的東西,比如通知、請柬、信封、小紙片之類,把材料寫上,再分類保存。」他順便介紹道:向達先生在做學問時亦是採用這種辦法,即「把材料寫在香煙盒上。」而陳寅恪先生採用的辦法則是,把有關資料用眉批的形式寫下來:「今天寫上一點,明天寫上一點,積之既久,資料多到能夠寫成一篇了,就從眉批移到紙上,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他們的這些做法雖各有不同,但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既動腦又動手,扎扎實實從一點一滴做起,認真積累資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問題,再科學運用材料。寫出的文章(出手的成果),才有見地,有說服力,更有價值。這使我聯想到,在電腦早已普及的今天,還用得著這種手工作業嗎?回答是否定的。電腦里儲存的資料固然應有盡是,但那是人家的,並未轉化成自己有用的材料。再說,電腦里的資料太多太雜,往往使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難以辨別真偽,或淺嘗輒止。正如季先生在書中的文章中說的那樣:如果你的腦海里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所有的資料對你都是無用的。反過來說,只要腦海里有某一個問題,一切資料,才有可能對你有用。這就告訴我們,不論通過什麼渠道,採用何種手段搜集資料、做學問,都是在深入思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論什麼時代,工具如何先進,要想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必須沉下心來,老老實實思考些問題,認認真真搜集屬於自己的資料,踏踏實實做點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除此以外,別無捷徑可走。有一分投入,才有一分收獲。

季先生在他的大半生中,既教學又搞科研,有一陣子還擔任大學主要領導,社會活動肯定少不了,哪來得那麼多時間著書立說,寫下那麼多文章?讓人難以理解,這里固然有其「秘訣」。他在書中寫道:「我既然沒有完整的時間(寫文章),就挖空心思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在會前、會後,甚至在會中,構思或動筆寫文章。有不少會,講話空話廢話居多,傳遞的信息量卻不大……在這時候,我往往只是用一個耳朵或半個耳朵去聽,就能兜住發言的全部信息量,而把剩下的一個耳朵或一個半耳朵全部關閉,把精力集中到腦海里,構思,寫文章。當然,在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甚至自行車上,特別是在步行的時候,我腦海里更是思考不停。積之既久,養成『惡』習,只要在會場一坐,一聞會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聯翩飛來,『天才火花』,閃爍不停。在掌聲中,一篇短文即可寫成。」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精神與境界。

在我看來,不論在何種環境下,只要勇於確立這種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明確方向與目標,並持久以恆,堅定的走下去,勝利的「果實」就會頻頻向你招手。

在我熟悉的一些知識圈裡的人,當年的確才華出眾,亦立過大志,曾亦轟轟烈烈拼搏過一陣。然而,熱度過後,就涼在一邊了,久而久之,學業上大都平平。還有一種情況,研究學問,寫文章,像狗熊掰棒子,一個題目(問題)做完了,一篇文章寫成了,便轉移了視線,不再問津了。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做學問的態度與方式,很難在學術領域,在專業上,有所見樹,有所作為,即便有,也是蜻蜓點水。大師則不然,他是始終持這樣一種態度與做法:抓住一個題目,得出了結論,寫成了文章後,並不把它置諸腦後,而是念念不忘,甚至終生不放。1947年他發表過一篇論文《浮屠與佛》,限於當時的條件,文中有幾個問題勉強得到解決,後心裡總是不踏實,時常掛在心上。直到1989年,季先生獲得了新的材料,便又寫了一篇論文,解決了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季羨林先生對此反復強調:「學術問題,有時候一時難以下結論,必須鍥而不舍,終生以之,才可能得到越來越精確可*的結論。」時代在發展,情況在變化,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出現,學無止境,真理的探尋沒有終結。在學術上,只有孜孜以求,永不滿足,才能不斷有新的收獲,有所發現,有所前進。
http://bigfoot.hust.e.cn/bbs/dispbbs.asp?boardID=70&ID=792

J. 張愛玲的文章賞析

張愛玲散文賞析 讀張愛玲的散文有如看一條小溪,娓娓流過滿是青草紅花的兩岸,即使遇著一兩處突兀的山石、三五個湍急的灣,那碰擊也是極溫柔婉轉——但你又絕不會覺得它膚淺,因為溪底有柔長的水草和招搖的小魚……又如沐浴在夜深時的月色中,寧靜、蒼涼、縹緲,偶起的冷風吹在臉上,禁不住打個寒顫。 一 天才夢、心願、秋雨、說胡蘿卜、談跳舞、談女人、談畫、論寫作、談吃穿、談周圍的人事……她彷彿一個隱匿在角落的看客,安靜地欣賞著眼前的一小塊風景。哪管它此外天翻地覆,山河破碎。她用的雖然是一些人生的邊角料子,卻在邊角料的內面襯上昂貴的皮里子,把它做成了一朵好看的花。《有女同車》講的是自己在電車上見聞幾個女人議論各自的戀人或兒子。前面是大篇幅的素描,那些是邊角料子;最後一句是里子:「電車上的女人使我悲愴。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一下子新意翻出,化俗為雅。把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段陌生化,再添上一筆意味深長的點染。摹寫生活易,將生活陌生化也不難,難的是最後的一筆點染。這正是張愛玲的功力。還有一類張愛玲的散文篇章,簡直就是直接截自原汁原味的生活,比如《炎櫻語錄》。其記載的是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的一些妙語。「我的朋友炎櫻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炎櫻描寫一個女人的頭發,『非常非常黑,那種黑是盲人的黑。』」。顯示了女性的才華和機智,是贊許的意思。這類散文雖然是直接截自生活,但這種截取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藝術的眼光。 張愛玲的散文幾乎篇篇都有一些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比喻,它們散見於文字行間,如落花依草,令文章增色不少。「她的臉型扁凹,臉上是一種風幹了的紅笑——一個小姑娘羞澀的笑容放在烈日底下曬幹了的。」(《華麗緣》)這是寫一個老婦人的笑。在《愛》這一篇短小的散文里,看張愛玲是如何闡釋「愛」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尋不著山盟海誓、天荒地老的纏綿,只獨獨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令人感動,耐人尋味。在現代作家中,錢鍾書的比喻幽默、旁逸斜出,偏知性;而張愛玲的比喻精緻、清麗、寒冷徹骨,偏理性。我以為,這是因為錢鍾書把人生當游戲,張愛玲視人生如寄。 二張愛玲安於生活里點點滴滴的尋常人事的品味,這與她的性別不無關系。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張愛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決定的。「凡事牽涉到快樂的授受上,就犯不著斤斤計較了。較量些什麼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記趣》)「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燼余錄》)在張愛玲的眼裡,人是孤獨、可憐、痛苦的;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所以,「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傳奇>再版序》)所以,「能夠不理會的,我們一概不理會,出生入死,沉浮於最富色彩的經驗中,我們還是我們,一塵不染,維持著素日的生活典型。」 (《燼余錄》)但是,在她那些沉迷於小歡悅的文字里,又不時飄過煙雲一般的傷感。「但是可以更分明地覺得自己的手,在陽光中也是一件暫時的東西……」(《華麗緣》)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管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傳奇>再版序》) 三 「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自己的文章》)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審美偏好,在張愛玲的散文特別是那些較長的散文里,總會有意無意地轉入顧影自憐,感時傷世,營造出一種孤獨、凄愴而又美麗的氛圍。這樣的句子段落在她的散文里俯拾即是:「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里,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層巒疊嶂。我想到許多人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我看蘇青》)「古代的夜裡有更鼓,現在有賣餛飩的梆子,千年來無數人的夢的拍板:『托,托,托,托』——可愛又可哀的年月呵!」 (《私語》)「人生恐怕就是這樣的罷?生命即是麻煩,怕麻煩,不如死了好。麻煩剛剛完了,人也完了」。(《論寫作》)「從人頭上看出去,是明凈的淺藍的天。一輛空電車停在街心,電車外面,淡淡的太陽,電車裡面,也是太陽——單只這電車便有一種原始的荒涼」。(《燼余錄》) 張愛玲寫的是不徹底的人對亂世的無可奈何,對歲月的屈服。他們不配享有悲壯,然而到底是蒼涼的。因為是亂世,所以執著於日常生活;畢竟是亂世,又擺脫不了茫茫的末世感,懷著末世感,珍惜每一個日子,彷彿看夕落時分的風景,蒼涼而美麗。這就是張愛玲散文的魅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