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劇目

賞析劇目

發布時間: 2020-12-26 02:03:07

Ⅰ 京劇賞析該怎樣來寫

電影復看導演,電視劇看編制劇,京劇看演員。一般來說,京劇的整個劇目的劇情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喜歡的人百看不厭,這就是她區別於影視作品的地方。俗話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越是聽得次數多的京劇,就越喜歡。這就是因為她值得玩味,禁得起琢磨。你可也通過一個或幾個劇目中的人物入手,從『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這所謂京劇的四功五法入手,取其一點或者幾點進行分析,包括不同流派、演員對同一個人物表演上的不同處理。。。分析京劇的美,她的魅力。可寫的東西很多,但確實要有你自己的理解,你的體會。

Ⅱ 歷屆桃李杯最經典的古典舞劇目。

《鄉愁無邊》桃青A金獎,《碧雨幽蘭》8桃少A金獎 表演者:唐詩逸;

《練》 8桃青B 表演者:余兒格;

《愛蓮說》 8桃青A金獎 ,《江楓漁火》(音樂好聽) 表演者:邵俊婷;

《羅敷行》 9桃少A金獎 表演者:華宵一 (音樂好聽)。

(2)賞析劇目擴展閱讀:

「桃李杯」舞蹈比賽是國內規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賽,是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專業舞蹈比賽,」桃李杯「獎更是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的子類獎項文化藝術院校獎的重要獎項之一。

1985年由北京舞蹈學院發起,每三年舉行一屆,有中國舞蹈奧斯卡的美譽。

歷屆信息

比賽時間、地點、承辦單位等

第一屆:1985年8月,北京,由北京舞蹈學院發起首屆。

第二屆:1988年8月,北京舞蹈學院。

第三屆:1991年8月25日至9月4日在北京市舉行,承辦單位是北京舞蹈學院。

第四屆:1994年8月1~5日在北京市舉行,

第五屆:1997年7月19~26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承辦單位是廣東舞蹈學校,協辦單位是廣東舞蹈學校省文化廳。

第六屆:2000年7月15~23日在上海市舉行,承辦單位是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協辦單位是上海市舞蹈學校、上海市演藝總公司。

第七屆:2003年7月15~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承辦單位是四川省文化廳,協辦單位是四川省舞蹈學校等。

第八屆:2006年8月7~19日在北京市舉行,承辦單位是北京市教委和北京舞蹈學院。

第九屆:2009年8月15~23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行,承辦單位是沈陽音樂學院和沈陽市人民政府。

第十屆:2012年8月18 ~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承辦單位是安徽省文化廳。

第十一屆:2016年08月16日~19日在濟南舉行,由文化部主辦,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藝術學院承辦。

參考資料:桃李杯-網路

Ⅲ 看《古扎麗古麗》有感 老師讓寫一篇文章,關於鑒賞方面的,用合理的鑒賞方法寫一篇對維族劇目

看過舞蹈古扎麗古麗

Ⅳ 舞蹈劇目觀後感

以下這些舞蹈作品都比較易懂的,幫你找來了觀後感參考。

舞蹈《千手觀音》 觀後感

菩提樹,參天立。枝繁葉茂,雲蒸霞蔚。
樹畔,碧池盈盈,一莖含苞金色蓮花,晶瑩的珠淚滾動其上。池水,倏地生了呼吸似,蓮,也隨之,片片,層層,疊疊,徐徐……
——終於盛放。
——終於袒露嬌容。
——終於,由一個瞬間始,於紅塵,電光火石地掀動一場驚艷!
那瞬間,註定了一個永久。
這驚艷,註定了永久的震撼。
好一個,千手觀音。
燈光打開,音樂響起,聾啞姐妹們開始舞蹈了,她們默契地配合著,給觀眾帶來了一隻優美的舞蹈――千手觀音。
她們的手一起一伏好像在對生命呼喚著,又好像在對生活擁抱著。全場觀眾都站立起來大聲呼喊著,但是她們卻聽不到,她們用眼神來說話,她們的手時而伸開,好像一朵耀眼的金花;時而合攏,好像害羞的含羞草。
她們真的配合得很默契,在她們聽不到音樂的情況下,她們仍能同時伸出手來,而且速度極快。全場掌聲又一片。
啊,可憐的人哪,她們永遠聽不到觀眾的掌聲。
在結尾時,她們分成三組合起好像一座金光四射的寶塔,這多麼不可思議。啊!場上掌聲又是一片。
人們稱它作:生命的力量。
很美……
真的很美。
舞美,樂美,人兒美。
五分五十四秒的舞蹈作品,近乎於「美」的代名詞。
伴隨整個舞蹈,油然陡生、縈繞心頭最為頻繁的那一個詞彙,——聖潔。
當燈火驟亮,鍾鼓、樂音、人聲哼鳴而起時,聖潔。當領舞澄澈的雙眸、祥和的笑意,相凝視時,聖潔。當千手千眼,出其不意、捉摸不定、促不及防、五彩斑斕、千變萬化的一浪又一浪時,聖潔。
金,中華民族輝煌的色澤,那麼,這抹聖潔,是無愧輝煌的聖潔。
會忘記是在接受一支舞蹈作品的獻演,僅僅既恍惚又的且確地知道:這是一件叫作「藝術」的事物,橫桓人前,包裹侵佔去整個兒身心,那麼純凈,那麼清明,那麼遺世獨立卻又繾綣無限柔情與博愛,廣播天地萬物。無知無覺中,衣袖浸濕……
博愛,該是「千手觀音」意象的其中一番寓意所在吧。
特殊的舞者,之所以能揮灑生命的活力、色彩於舞台,正正依仗著自愛及人間的博愛。而當不特殊的觀者,欣賞、贊美如今舞台上的他們時,自然亦可悟出欣悅,生出新一輪的博愛。
一輪,接一輪,健康地循環著,要直到永遠。
——觀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語,不驕,不躁,無聲,無息,無欲,無求。
她聖潔,她純凈,她的心白璧無瑕,她的胸懷海闊天高。
她以手為言,她以眼為語。
人呀,此生,是否有緣聽得到、聽得明她的言語:那真,那善,那美……

------------------------------------------------------------------------------------------------------------------------------------------------------------------------------------------------------

《雲南映象》觀後感

《雲南映象》是一部大型原聲態歌舞表演,通過美妙的音樂、優美的舞蹈反映了雲南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雲南映象》主要內容有太陽、土地、家園、祭火、朝聖五個篇章。講述了雲南人民對太陽的崇拜,對土地的嚮往和酷愛,對家園的眷戀,以及對火神的敬仰,朝聖虔誠的心理。自力更生舞蹈語匯音樂、語言表現了雲南人民的美好心情。

全劇結構嚴謹,一個篇章接著一個篇章,尾聲《雀之靈》把觀眾帶進了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意境。

節目在淡淡的音樂中拉開序目,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傳說中的盤古出現在眼前,充滿了激情,頓時開天闢地,嶄新的世界映入眼簾,升起了紅日,人們歡歌載舞,一副熱鬧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配上混厚的話外音,東邊亮了,西邊亮了,彝族人民敲起澎湃的鑼鼓,唱起幸福的歌謠,非常雄偉、壯觀。

接著的一個篇章是土地,人們用歌舞,反映了人民熱愛土地的心情,最有特色的是《月光》,各族少女穿上不同的服裝載歌載舞,輕舞霓裳,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表現人們對土地的眷戀。

最有特色的節目就是尾聲《雀之靈》,給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傣族人民把象徵愛情的孔雀稱為太陽鳥,以此表達人民對火神的崇拜。

總之,一切都是精彩絕倫,獨特的音樂,現代式的舞台,反映了民族的習俗,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
《雀之靈》觀後感 驚艷,這就是我觀看《雀之靈》之後的感受。我從來沒有想過,竟然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這種境界。舉手投足之間,看似孔雀「迎風挺立」、「跳躍旋轉」、「展翅飛翔」,但它遠遠超過了形態模擬,而是舞者與「孔雀」的靈與肉的交融、呈現。 在溫婉的音樂當中,楊麗萍漸漸出現。她的長裙潔白勝雪,服順地貼著。遠遠地,彷彿就是一隻只在仙境中出現的孔雀,高貴優雅的孔雀!看,這只高貴的孔雀,在高視闊步。她時而側身微顫,時而急速旋轉,時而慢移輕挪,時而跳躍飛奔……她用柔嫩的腰肢,靈活的手指,輕盈的雙腳,舞出神秘的境界。 我不得不說自己文筆粗糙,無法細致描繪出我所見到的高貴的美。 這里有一隻孔雀, 把所有的情感在交織中凝聚,在凝聚中膨脹,在膨脹中爆發!旋轉!翻飛!升華!舞蹈的光芒籠罩了整個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是那麼的忘我,沉醉在舞蹈之中。 漸漸地,慢了,緩了,頓了,停了。濃縮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華麗的舞蹈,靜下來,立成了一尊高貴的孔雀雕像,卻又真實地在我們眼前……

Ⅳ 歌劇《白毛女》的賞析

1
歌劇《白毛女》賞析
歌劇《白毛女》是在延安新秧歌運動基礎上創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國氣派的新歌劇。劇本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瞿維等作曲,劇本是根據民間傳說《白毛仙姑》改編、創作的。主題思想是: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全劇分五幕十六場,該劇的音樂採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戲曲的音調加以創造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它繼承中國民族音樂傳統,借鑒西洋歌劇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經驗,開創了中國民族歌劇的嶄新道路。1945年4月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首演於延安。
歌劇版《白毛女》採用北方民間音樂的曲調,吸收戲曲音樂,借鑒西歐歌劇的創作經驗,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陽傳》的歡快曲調所譜寫的「北風吹,雪花飄」來表現喜兒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揀麥根》的曲調塑造楊白勞的音樂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來表現喜兒在黃家受黃母壓迫時的壓抑情緒;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樂突現喜兒的不屈和渴望復仇的心情等等藝術處理,都是在民間音樂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恆旋律。《北風吹》節奏輕柔,舒展,曲調親切動人,塑造了喜兒活波、純朴、天真無邪地嚮往幸福的形象,也表達了她盼望爹爹歸來的急切心情。《扎紅頭繩》節奏歡快活波跳喜悅,曲調流暢、優美。它於北風吹主題配合得天衣無縫,充分表達了喜兒心中盼望、喜悅的心情。《太陽出來了》寬廣、明亮、興奮而充滿希望,如太陽光芒四射,激奮、有力顯示了已經解放的人民的力量。
經過不斷的修改,《白毛女》最終成為新中國最經典的一出文藝作品。首先是歌劇,然後是芭蕾舞劇,還曾被拍成電影和改編成京劇。其中芭蕾舞劇的音樂部分由嚴金萱主創,芭蕾舞劇版在歌劇的這些藝術特點和基礎上,結合舞蹈的特點進行二度創作,並承接了歌劇版的一些經典旋律。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樂節首演。
1997年,由原作曲者嚴金萱與另一位作曲家孟津津合作,應中國交響樂團之邀將芭蕾舞劇中的精彩音樂片段,改變為大型的交響組曲《白毛女組曲》,分為《喜兒》、《白毛女》以及《迎太陽》等三個部分,分別對應原劇中的三段主要劇情。旋律內涵深刻,聽來卻通俗易懂。

Ⅵ 第十屆桃李杯獨舞作品解析

古典舞女子青年組:
1.《點絳唇》
2.《且看行運》
3.《空谷幽蘭》回
4.《彩蝶飛舞》
5.《東答山吟》
6.《梅娘》
7.《春》
8.《海棠依舊》
9.《鳳還巢.情緣》
10.《驚憐夢》
11.《山鬼》
12.《吉祥天》
古典舞女子少年組:
1.《翩若驚鴻》
2.《楚優》
3.《青.
蜓》
4.《再別斷橋》
5.《嫦娥》
6.《霓裳夢》
7.《人間四月》
8.《紅色童年》
9.《夢角兒》
10.《自在幽蘭》
民族民間舞女子青年組:
1.《竹音瑟瑟》
2.《神祭》
3.《戀舞。伊人》
4.《「背勒個」沁》
5.《情。劫》
6.《天地間》
7.《羽化靈蛇》
8.《西域之火》
9.《浪》
10.《心境》
11.《冬趣兒》
12.《天邊的愛》
13.《紋面。獨龍》
民族民間舞女子少年組:
1.《麗人》
2.《虎妞》
3.《月之花語》
4.《傣家女》
5.《賽拜努》
6.《徽娘》
7.《心泉》
8.《外婆灣》
9.《紅蜻蜓》
10.《山南笠影》
11.《隔壁之女》
12.《鮮花》
13.《你是我的心》
14.《鄂溫克的拉瑪湖》
15.《一婁秋》
都在這兒啦。

Ⅶ 舞蹈劇目分析怎麼寫

劇目分析在闡述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拿出其中一點來展開論述,比如說《秦俑回魂》,你不要把答人物、主題、情節、燈光、音樂、舞台等都一一描述,你可以就它的動作特性和機械舞做一個比較,通過幾個動作舉例子,;你也可以就它的主題來進行描述,比如說秦朝勇士的剽悍、忠誠、不屈等品質在舞蹈中有哪些動作體現;甚至還可以對單一的動作來進行展開描述;也可以就音樂中的鼓點和身體動作節奏之間的共通性來進行闡述。總之,是要以點帶面,這樣的分析才有意義。

Ⅷ 跪求 舞蹈黃河的賞析 真的很急

張羽軍和姚勇二位編導當時是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青年演員,他們創作時的靈感是受到了音樂啟發,非常注重一種情緒的渲染,並把它升華為中華民族拼搏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古典舞的動律、體態和組舞的形式對應這部鋼琴協奏曲的樂章;使舞段與樂章之間自然銜接,從而構成時間流動過程中的空間質感;從形式上突破,採用淡化情節的創作手法,這不僅僅意味著在作品中主要不依靠情節線索和矛盾沖突的力量去塑造人物,更是在跳躍式的結構中充分發揮舞蹈的表現功能,而避免舞蹈陷入交代事件的過程。作品著力於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感受的揭示,表現戰爭中崇高人性的力量。編導把黃河兒女復雜的斗爭歷史情節推至幕後,只通過前台人物的瞬間行為或感情片斷呈現,在非連貫的時空中表現出了人物心態的流動。在形式上,舞蹈語言仍充分保持古典舞的特徵,但實現了兩方面的突破,一方面從運動邏輯和審美標准上改變了以往肢體語言的陰柔陽剛對比鮮明的性別化,使男女舞者在形態上的特定語言走向中性化;另一方面,以中國古典舞的語言形式和身法韻律為基礎,賦予動作新穎獨特的個性化特徵,使舞蹈的主題思想、人物心境和整體氛圍相和諧,達到內外一致、貫穿始終的境界。這也是兩位年輕編導當時所編創該作品的初衷。

《黃河》中的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以磅礴氣勢展開黃河上船夫與猛浪搏鬥的情景。第二樂章《黃河頌》,展現黃河與中原大地的河山壯麗景色。第三樂章《黃河憤》,以《黃水謠》的曲調作骨幹,中間插入《黃河怨》為材料,結構宏大、情緒而多變的場景揭示富有深度的民族精神。第四樂章《保衛黃河》,樂曲最後出現《東方紅》的主題音調,全劇在一個恢弘氣勢的勝利高潮下結束。

該作品以恢弘的場面和磅礴的氣勢,以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在空間的大幅度流動,表現了生活在黃河兩岸人民的勤勞、勇敢、智慧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表現了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的斗爭。他們同仇敵愾保衛黃河、保衛家園,趕走侵略者,顯現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悍力量。

舞蹈的開始部分,舞台上演員們形成一排排蜷縮低伏的群體造型,脊背拱起,似黃河船夫拉纖艱難前行。幾個依次挺身立起的身軀和他們的手臂似大河中激起的浪花。在第一樂章中,男女集體舞表現了水波、船夫、大浪、表現了沖破激流、闖過險灘、登岸遠眺的形象。在第二樂章中,展開了雙人舞的表演,他們用充滿深情的肢體語言的訴說,一組組的生動的雕像,象徵了黃河之水對黃河兒女的養育、精神的推動與鼓舞;象徵了黃河兒女對母親純潔、神聖的感情;也象徵了中華民族剛柔相濟、寬厚博大的精神。在第三樂章中,一組帶著無限驚恐和承受深重苦難的女子四人舞和男子四人舞相繼出現了,隨後的群舞展示了生活在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的痛苦與煎熬及對光明的期盼!而雙人舞的動作設計中也注入了新的沖動與渴望。第四樂章「保衛黃河」的號角吹響後,一男子沖鋒陷陣般指引大家凝聚在一起,無數雙手臂伸向空中,以此為無聲的誓言激發戰斗的豪情。男女演員鏗鏘有力的動作,三人舞、四人舞舞台調度的錯落銜接,極力烘托出黃河兒女的誓師之態,也象徵著怒吼的黃河之水奔涌勢不可擋。此時,演員接連出現許多古典舞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像擺腿跳、吸撩腿越、拉腿蹦子、雲門大卷、探海翻身、大射雁跳、踏步翻身、紫金冠跳接卧雲等等,使整個舞蹈氣氛達到了高潮。大幅度的跳躍、急速的旋轉,諸多強烈的舞蹈手段造成了強烈的感情宣洩。最後,全體演員如瀉閘狂涌的河水快速集結在舞台後區,隨著「東方紅」旋律的出現,天幕呈紅色,場上場下人們的心血沸騰,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深邃與偉大,為強大的民族精神具有的凝聚力感到由衷的自豪!尾聲,演員們又回到開始時的低身向前的造型中,與前面開始的視覺形象遙相呼應,構成舞蹈整體感不丟失的效果。該舞蹈編排以中國古典舞的動作語匯為主,體現了新時期學院派舞蹈創作風格。舞台整體結構清晰、形象鮮明、流動感強,編導的巧妙之處在於寫意般或虛實結合地推進作品內在情緒的邏輯發展。從而使作品具有較好的歷史感與文化感。

該作品被譽為是學院派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之一,久演不衰

Ⅸ 黃梅戲的賞析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領的安慶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音樂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念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早期黃梅戲的演出劇目,大多為老藝人自編自演的反映底層民間生活的小戲。本世紀50年代,一大批有志於戲曲事業的知識分子加入黃梅戲傳統劇目的發掘與再創造的行列,他們的加入,大大豐富了黃梅戲的表現形式,加強了黃梅戲的文學性,發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來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質的升華,旋律更為優美,影響更為擴大,黃梅戲真正迎來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藝術春天。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張雲風等一大批優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就是這一時期所產生的代表性作品。隨著眾多優秀劇目的不斷推出,國內外的觀眾,認識並接受了黃梅戲,使黃梅戲從鄉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終成為馳名海內外的著名劇種。本劇院的劇目和演員曾獲得眾多獎項,多次赴香港、澳門、新加坡、德國、台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獲得文泛的好評,被外國友人譽為"中國的鄉村音樂"。
驕傲和光榮已成為歷史,新世紀已經找開希望之門,如今的安徽黃梅戲又涌現出如馬蘭、黃新德等為代表的眾多新人。面對新世紀,我們寄希望於新一代黃梅戲傳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用青春、美麗和智慧,創造新的燦爛……

黃梅戲的發展歷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台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的發展歷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約從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產生和流傳到皖、鄂、贛三省間的採茶調、江西調、桐城調、鳳陽歌,受當地戲曲(青陽腔、徽調)演出的影響,與蓮湘、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形成結合,逐漸形成了一些小戲。進一步發展,又從一種叫「羅漢樁」的曲藝形式和青陽腔與徽調吸收了演出內容與表現形式,於是產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戲。從小戲到本戲還有一種過渡形式,老藝人稱之為「串戲」。所謂「串戲」就是各自獨立而又彼此關連著的一組小戲,有的以事「串」,有的則以人「串」。「串戲」的情節比小戲豐富,出場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圍。其中一些年齡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來扮演。這就為本戲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這一階段,黃梅戲演出活動漸漸職業化,並從農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黃梅戲入城後,曾與京劇合班,並在上海受到越劇、揚劇、淮劇和從北方來的評劇(時稱「蹦蹦戲」)的影響,在演出的內容與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編排、移植了一批新劇目,其中有連台本戲《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音樂方面,對傳統唱腔進行初步改革,減少了老腔中的虛聲襯字,使之明快、流暢,觀眾易於聽懂所唱的內容。取消了幫腔,試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劇和其他兄弟劇種的程式動作,豐富了表現手段。其它如服裝、化妝和舞台設置,亦較農村草台時有所發展。

第三階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慶黃梅戲藝人帶著《打豬草》、《藍橋會》等劇目到上海演出。幾十年來造就了一大批演員,除對黃梅戲演唱藝術有突出成就的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藝術家外,中青年演員馬蘭、韓再芬等相繼在舞台上、銀幕上和電視屏幕上展現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觀眾的注視。嚴鳳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攝製成影片,轟動海內外。

黃梅戲的藝術特色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的類別主要有花腔和平詞。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富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平詞,正本戲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敘述、抒情,韻味豐富,如行雲流水。
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等等。

Ⅹ 有沒有桃李杯上舞蹈的賞析 和編排手法,詳細的

古典舞《孔乙己》用短短六分鍾再現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學人物形象。作品依據原著內容以「想像式」的藝術處理,通過喝酒、偷書、斷腿三部分刻畫出一個飽讀詩書卻科場失意、窮困潦倒卻好吃懶做、想要清白卻不免偷竊、怕人嘲笑卻自欺欺人、嚮往上流社會卻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可憐書生孔乙己,周遭環境的麻木不仁使其遍嘗冷漠,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中尋求平衡,矛盾而復雜的人物性格及悲慘遭遇,寄託著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鮮明態度,更表達了作者希望國人恪守做人原則、自強自立的強烈願望。
舞蹈共分三段,第一段,演員從歡快的音樂聲中出場,一身破爛的長衫、青白臉色、額上青筋條條綻出、臟亂的頭發和指甲、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這些都是孔乙己的典型外貌特徵,接著,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演員用幽默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面部表情表現了孔乙己在小酒館里與人猜拳、教小孩子們寫「茴」字五種寫法的情景,當我們為演員詼諧幽默的表演感到忍俊不禁時,孔乙己在笑聲中粉墨登場和在笑聲中強自表演的人物形象也塑造成功了。第二段著重刻畫孔乙己去員外家偷書被人發現後追打的畫面,舞台上,一束強光打下來,暗示孔乙己偷書被人發現,音樂也從起初的安靜變為尖銳刺耳的嘈雜聲,象徵周圍人群對孔乙己的呵斥,此時演員一會兒指天一會兒指地,環顧四周後極具爆發力的動作彷彿孔乙己在極力爭辯「竊書不能算偷」,但他的思想與現實處境是矛盾的,四周人聲鼎沸起來,他仍舊被人追著打,追打的這段既展現了演員的功底也符合情節的體現,誇張又富有神韻,最終,孔乙己被打斷了腿抱頭蜷成一團倒在地上,眼神悲涼。第三段,管弦樂合奏《迎春》的音樂響起,充滿滄桑感的三弦營造了寧靜安詳的氛圍,亦透著幾分凄涼,天空下起鵝毛大雪,被打斷腿的孔乙己卧坐於地,風雪交加,貧病交加,他雙手撐地俯身拖著斷腿前行,大提琴的交響合奏催人淚下,令人止不住的同情。音樂《迎春》體現的是寒冬將終靜候春天到來的心情,預示在歲月的磨礪中歷經悲歡離合仍然堅強不屈的人生態度和跌倒後爬起來不言放棄的人生境界,用在這里反襯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直指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本意,情節構思巧妙音樂選用別具一格,但編舞的出色顯然不止於此,在舞蹈的末尾,半躺於地的孔乙己就快要死去時,傳來一陣童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作為整個舞蹈的神來之筆,如文章《孔乙己》那樣,空下一大段留白,欲言又止,嘎然結束。正是這樣的一段留白,留給觀眾很多思考空間,孔乙己死了,他真的死了嗎?他的死真的只是封建教育的毒害嗎?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文學人物了,其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多乎哉,不多也」的語調;以及排除、摸出幾文錢的細微動作等情景,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使讀者記憶深刻。正因觀眾十分熟悉孔乙己,對於編導的創作來說,卻是一把「雙刃劍」,既要脫泥於文字語境中的孔乙己,用肢體語言去表現孔乙己;又要形象地去表現一個又窮又懶、好喝酒好面子,有著偷盜惡習卻令人憐憫的孔乙己,一個在麻木不仁的環境中,嘗遍冷漠,在畸形社會中,逐漸遠去的孔乙己。 舞蹈在一段歡快活潑的音樂中開始,「孔乙己」穿著破舊不堪的長衫,臟亂蓬鬆的頭發,弓著身子,懷里似乎揣著東西急促出場。隨後,手如酒杯,飲酒為樂,好不歡喜。觀眾一下子就能從人物的造型,認出一個窮困潦倒、生活邋遢的孔乙己。編導對於人物的動態塑造十分到位,其一言一行沒有脫離原著人物的性格,動作幽默詼諧,情緒俏皮風趣。這一段的舞蹈語言輕松歡快,與作品結束時的凄慘悲涼形成巨大反差,應該說為作品的悲劇結尾埋下伏筆,在審美心理上形成一張一弛的喜劇效果和藝術反差。 第二段,舞蹈依然根據文本的敘事路線,描繪孔乙己「竊了」員外家的書,遭到毆打,以至把腿打斷的情景。背景音樂為一段痛苦的「喊痛聲」,其聲音悲慘凄涼,聲聲如針芒刺痛觀眾的心。在音樂的渲染下,動作誇張放大,表情到位,編導著力去描繪人物的內心扭曲。
第三段,孔乙己的腿被打斷後,凄涼地坐在地上,讓人同情,場景營造恰到好處。編導在這一段,動作以雙腿盤坐為主,孔乙己神情呆滯,動作木訥,內心孤獨。最後,舞蹈在一段童聲朗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的聲音中結束。讓人有種說不出卻有點哽咽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感慨萬千。 整個作品運用誇張精練的肢體動作,通過偷書、被打、斷腿三部分來描述
「孔乙己」悲劇性結局,舞蹈沒有陷入繁雜瑣碎的敘事當中,依據文本內容以「想像式」的藝術處理。動作無高難度,但是誇張詼諧,表情豐富逼真。演員孫科的表演,十分到位,每一個眼神都無可挑剔,給舞蹈增色不少。音樂的剪輯也很有特色,如人物內心的真實傾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