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論奴才名言

論奴才名言

發布時間: 2020-12-26 01:45:33

Ⅰ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 惟有他發揚起來 中國才有真進步是什麼意思

《華蓋集續編》中的《學界三魂》魯迅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中華民族精神的立業之基是勤勞勇敢。

意思是:中國與中華民族是一體的.中國想要發展,前提是中華民族的發展.而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發揚起來,民族才能站立起來,國家才能發展。

作品原文

學界的三魂

從《京報副刊》上知道有一種叫《國魂》的期刊,曾有一篇文章說章士釗固然不好,然而反對章士釗的「學匪」們也應該打倒。我不知道大意是否真如我所記得?但這也沒有什麼關系,因為不過引起我想到一個題目,和那原文是不相乾的。意思是,中國舊說,本以為人有三魂六魄,或雲七魄;

國魂也該這樣。而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還有一個是什麼呢?也許是「民魂」罷,我不很能夠決定。又因為我的見聞很偏隘,所以未敢悉指中國全社會,只好縮而小之曰「學界」。

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漢重孝廉而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頂著一個皇帝做傀儡,得罪了官就是得罪了皇帝,於是那些人就得了雅號曰「匪徒」。

學界的打官話是始於去年,凡反對章士釗的都得了「土匪」,「學匪」,「學棍」的稱號,但仍然不知道從誰的口中說出,所以還不外乎一種「流言」。

但這也足見去年學界之糟了,竟破天荒的有了學匪。以大點的國事來比罷,太平盛世,是沒有匪的;待到群盜如毛時,看舊史,一定是外戚,宦官,奸臣,小人當國,即使大打一通官話,那結果也還是「嗚呼哀哉」。當這「嗚呼哀哉」之前,小民便大抵相率而為盜,所以我相信源增(6)先生的話:

「表面上看只是些土匪與強盜,其實是農民革命軍。」(《國民新報副刊》四三)那麼,社會不是改進了么?並不,我雖然也是被謚為「土匪」之一,卻並不想為老前輩們飾非掩過。

農民是不來奪取政權的,源增先生又道:「任三五熱心家將皇帝推倒,自己過皇帝癮去。」但這時候,匪便被稱為帝,除遺老外,文人學者卻都來恭維,又稱反對他的為匪了。

所以中國的國魂里大概總有這兩種魂:官魂和匪魂。這也並非硬要將我輩的魂擠進國魂里去,貪圖與教授名流的魂為伍,只因為事實彷彿是這樣。社會諸色人等,愛看《雙官誥》,也愛看《四傑村》,望偏安巴蜀的劉玄德成功,也願意打家劫舍的宋公明得法;至少,是受了官的恩惠時候則艷羨官僚,受了官的剝削時候便同情匪類。但這也是人情之常;

倘使連這一點反抗心都沒有,豈不就成為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然而國情不同,國魂也就兩樣。記得在日本留學時候,有些同學問我在中國最有大利的買賣是什麼,我答道:「造反。」

他們便大駭怪。在萬世一系的國度里,那時聽到皇帝可以一腳踢落,就如我們聽說父母可以一棒打殺一般。為一部分士女所心悅誠服的李景林先生,可就深知此意了,要是報紙上所傳非虛。今天的《京報》即載著他對某外交官的談話道:

「予預計於舊歷正月間,當能與君在天津晤談;若天津攻擊竟至失敗,則擬俟三四月間卷土重來,若再失敗,則暫投土匪,徐養兵力,以待時機」雲。但他所希望的不是做皇帝,那大概是因為中華民國之故罷。

所謂學界,是一種發生較新的階級,本該可以有將舊魂靈略加湔洗之望了,但聽到「學官」的官話,和「學匪」的新名,則似乎還走著舊道路。那末,當然也得打倒的。這來打倒他的是「民魂」,是國魂的第三種。先前不很發揚,所以一鬧之後,終不自取政權,而只「任三五熱心家將皇帝推倒,自己過皇帝癮去」了。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但是,當此連學界也倒走舊路的時候,怎能輕易地發揮得出來呢?在烏煙瘴氣之中,有官之所謂「匪」和民之所謂匪;有官之所謂「民」和民之所謂民。

有官以為「匪」而其實是真的國民,有官以為「民」而其實是衙役和馬弁。所以貌似「民魂」的,有時仍不免為「官魂」,這是鑒別魂靈者所應該十分注意的。

話又說遠了,回到本題去。去年,自從章士釗提了「整頓學風」的招牌,上了教育總長的大任之後,學界里就官氣彌漫,順我者「通」,逆我者「匪」,官腔官話的余氣,至今還沒有完。但學界卻也幸而因此分清了顏色。

只是代表官魂的還不是章士釗,因為上頭還有「減膳」執政在,他至多不過做了一個官魄;現在是在天津「徐養兵力,以待時機」了。我不看《甲寅》,不知道說些什麼話:官話呢,匪話呢,民話呢,衙役馬弁話呢?……

一月二十四日。

(1)論奴才名言擴展閱讀

作品簡析

魯迅在文章中提出了「民魂」說,在魯迅的心目中「民魂」才是「中國的靈魂」。中華民族數千年歷經磨難而不亡,如今依然能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支撐她的不是「官魂」而是「民魂」;「民魂」才是華夏本體之魂--「中國的靈魂」。

但是作為「獨夫的家譜」的中國歷史,長期以來被譜寫被頌揚的卻只有「官魂」沒有「民魂」,那真正體現中國靈魂的「民魂」被閹割被埋沒掉了。

魯迅認為「民魂」乃是民族自信力的根基,是中國的希望所在。在魯迅看來,「民魂」是根植於民眾並生長於民眾的一種可貴的民族精神。

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作為先覺者的「精神界之戰士」身上,更深的是體現在為生存而奮斗掙扎的底層民眾的身上。民眾是「民魂」之壤,深植於民眾之壤的「民魂」是不死的,是希望所在,是信心與力量之源。

作者簡介

魯迅

(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價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界的三魂

Ⅱ 如何與工作中「溜須拍馬」的人相處

人與人的交往歸根到底就是語言的交流,你不說話別人永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交流的較高層次是知道對方愛好什麼,然後投其所好。然而作為陌生人,我們很難快速了解別人喜歡什麼話題,這時候敢於說一些廢話就特別重要了,廢話聊天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了解一個人。
不要怕麻煩陌生人
一個人最大的失誤就是對於陌生人的寬容比自己身邊的親人還要多。這是大部分人不可改的天性,而我們恰好可以利用這個。其實我們總習慣於向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尋求幫助,而忘卻了身邊不太熟悉的朋友。其實在兩人交流過程中都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這個時候給予別人幫助自己的機會。
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世上不存在一無是處的人。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是一種優點,更是一種能力。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僅可以讓你以一種正確的心態面對別人,還可以讓你瞬間獲得別人的好感,這是一種相見恨晚的激動。沒有人會不喜歡發現自己優點的人。
多贊揚別人
沒有人不喜歡被贊揚,就算是那種特別板正的人也是。溜須拍馬在中國字典里一直都是貶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則是一個人能力的表現。真正的贊揚不是不顧事實的隨口亂說,也不是誇大其詞的亂拍馬屁,而是在了解對方心理需求的一種似有若無的迎合。運用不好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平時都沒有這種習慣,我推薦還是謹慎使用。只去贊揚你看到的別人的優點,不要為了迎合別人沒有底線。
1、去別人家做客,當主人的話可多可少,甚至經常勸你喝茶或提建議看看電視時,你就該告辭了。人總是在感到無話可說時,才提醒別人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歡迎了。
2、正在對上司匯報工作,他的眼睛沒有專注地看著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經意的在桌子上扣幾下,很可能他已對你的匯報不滿意了。如果你進去時,他腳正在桌子下無聊地晃動,你說話間,他的腳忽然間停止了晃動,那他已經對你的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和一個新認識的人談話時,他的雙手總是在不經意間抱在胸前,那表明他還是對你有所防備的,所以,在讓他相信你以前,最好還是謹慎為之。
4、在酒桌上,一個向你頻頻敬酒的人,不是有求於你,就是對你有敵意,所以你還是盡快的分析一下,究竟自己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前者就趕快把話題引過去答應他,後者你就要裝醉了。
5、一個人向你發出了邀請,你興致勃勃的落實邀請時,他忽然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他的邀請不過是順口一來的說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讓他討厭。

Ⅲ 求魯迅的一條名言 意思是奴隸變成奴隸主後更加殘忍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麽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魯迅名言精粹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

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

Ⅳ 奴才奴性名言

君是君,臣是臣,這個是始終都是這樣的

Ⅳ 跟一個不喜歡的人談戀愛是什麼感覺

就好比犧牲了自己陪一個陌生人演了一場很親密的戲,在這場戲里,自己是導演,也是演員,而觀眾是那些一直在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們。看到的表象是自己演的盡心盡力,七大姑八大姨們看得心花怒放,而只有自己知道在這場戲里除了收獲虛情假意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得到。

真的是何苦為難自己,為了一份不對的愛情。

因此,千萬不要將就自己找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談戀愛,家裡的長輩催婚就讓他們去催好了,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自己才是主角,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替換的配角,不要為了陪一群配角演戲就忘了自己這個主角真正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想和你談戀愛,只是因為我喜歡你,就這么簡單。



Ⅵ 魯迅關於愛國的名言。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看到這樣的情形,即使你將《揚州十日記》掛在眼前,也不至於怎樣憤怒了罷。據我感得,民國成立以後,漢滿的惡感彷彿很是消除了,各省的界限也比先前更其輕淡了。然而「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的中國人,不到一年,情形便又逆轉:有宗社黨的活動和遺老的謬舉而兩族的舊史又令人憶起,有袁世凱的手段而南北的交惡加甚,有陰謀家的狡計而省界又被利用,並且此後還要增長起來!不知道我的性質特別壞,還是脫不出往昔的環境的影響之故,我總覺得復仇是不足為奇的,雖然也並不想誣無抵抗主義者為無人格。但有時也想:報復,誰來裁判,怎能公平呢?便又立刻自答:自己裁判,自己執行;既沒有上帝來主持,人便不妨以目償頭,也不妨以頭償目。有時也覺得寬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這話是怯漢所發明,因為他沒有報復的勇氣;或者倒是卑怯的壞人所創造,因為他貽害於人而怕人來報復,便騙以寬恕的美名。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於清末,而大抵長於民國,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於再有什麼異族軛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果然,連大學教授,也已經不解何以小說要描寫下等社會的緣故了,我和現代人要相距一世紀的話,似乎有些確鑿。但我也不想湔洗,——雖然很覺得慚惶。《墳.雜憶》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幼鍾頭刻,我曉得中國在『盤古氏開辟天和地』在這以後,有三個帝王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羅巴洲,是『我們』最豪華奢侈的時期。到二十五歲,才曉得所說的這『我們』最豪華奢侈的時期,實際上是蒙古族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人。一直到說話時的這一年,由於要查一點兒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清楚蒙古族人的征服『斡羅思』,進進境內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當它們說『 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豪華奢侈的時期』的。我久不看現行的歷史課本了,不曉得里邊怎麼說;但在報章雜志上,卻有時候還看到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物早已以往,原沒有啥子大關系,但或許正有著大關系,並且不管怎麼樣,總是說些真實的好。」(《輕易翻翻》載魯迅《且介亭雜文集》)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嘉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奴隸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說:主子,您這袍角有些兒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爛,還是補一補好。進言者方自以為在盡忠,而其實卻犯了罪,因為另有準其講這樣的話的人在,不是誰都可說的。一亂說,便是「越俎代謀」,當然「罪有應得」。倘自以為是「忠而獲咎」,那不過是自己的胡塗。但是,清朝的開國之君是十分聰明的,他們雖然打定了這樣的主意,嘴裡卻並不照樣說,用的是中國的古訓:「愛民如子」,「一視同仁」。一部分的大臣,士大夫,是明白這奧妙的,並不敢相信。但有一些簡單愚蠢的人們卻上了當,真以為「陛下」是自己的老子,親親熱熱的撒嬌討好去了。他那裡要這被征服者做兒子呢?於是乎殺掉。不久,兒子們嚇得不再開口了,計劃居然成功;直到光緒時康有為們的上書,才又沖破了「祖宗的成法」。然而這奧妙,好像至今還沒有人來說明。《隔膜》載《且介亭雜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七月五日上海《新語林》半月刊第一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