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梁祝賞析

梁祝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6 00:34:50

1. 戲曲梁祝十八里相送賞析

《十八相送》選段節選自越劇
[1]
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十八相送》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是范派小生與傅派花旦對唱選段中的名家名段。
合:三載同窗情如海,
山伯難舍祝英台。
相依相伴送下山,
又向錢塘道上來。
祝:梁兄,書房門前一枝梅,
樹上鳥兒對打對。
喜鵲滿樹喳喳叫,
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弟兄兩人出門來,
門前喜鵲成雙對。
從來喜鵲報喜訊,
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梁兄請。
梁:賢弟請。
祝:出了城,過了關,
但只見山上樵夫將柴砍。
梁:起早落夜多辛苦,
打柴度日也很難。
祝: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
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他為妻兒把柴擔,
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青青荷葉清水塘,
鴛鴦成對又成雙。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
梁兄願不願配鴛鴦?
梁:配鴛鴦,配鴛鴦,
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心:前面到了一條河,
九:飄來一對大白鵝,
祝:雄的就在前面走,
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不見二鵝來開口,
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你不見雌鵝對你微微笑,
她笑你梁兄真象呆頭鵝!
梁:既然我是呆頭鵝,
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祝:梁兄,小弟講錯了,
梁:恩,下次不可,
祝:恩,下次不可,
合:眼前一條獨木橋。
梁:賢弟,請,
祝:梁兄,請,
祝:啊,梁兄我心又慌來膽又小。
梁: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你我好又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祝:眼前還有一口井,
不知井水多少深?
祝:你看井底兩個影,
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愚兄明明是男子漢,
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離了井,又一堂,
前面到了觀音堂。
祝:觀音大士媒來做,
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賢弟越說越荒唐,
兩個男子怎拜堂?
合:離了古廟,往前走。
心:但見過來一頭牛。
九:牧童騎在牛背上。
心:唱起山歌解憂愁。
祝:只可惜對牛彈琴牛不懂,
可嘆你梁兄笨如牛。
梁:非是愚兄動了怒,
誰教你比來比去比著我!
祝:請梁兄,莫動火,
小弟賠罪來認錯。
梁:好了,好了,快走吧。
合: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2. 賞析《梁祝》

<<梁祝>>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掃盲情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出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這首絢麗多彩,抒情動人並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與成功的嘗試,在國內外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群眾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會上,與其它一些文藝傑作被譽為:"是一個階級,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志."它已在歐,亞,美各大洲演出,並以其中華民族的鮮明風格與特點,得到國際公認.香港藝術家們把它改編成高胡協奏曲,清唱及舞台劇,美國的舞蹈家還根據它改編成美麗動人的冰上舞蹈.八十年代初,彩蝶又飛過海峽,台灣唱片廠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歡迎,台灣刊物還發專論評介,引起各界人士很大的重視.香港唱片公司由於該片發行量超過一萬張和兩萬張,曾獎給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如今<<梁祝>>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彩蝶了.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 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松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 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舍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斗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F徵調,4/4拍子) 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B徵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弦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里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化蝶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

3. 賞析《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作品創作背景簡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下間稱為《梁祝》)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

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3)梁祝賞析擴展閱讀:

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

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4. 賞析梁祝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訴說了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舍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台」。

(二) 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斗爭中。

抗婚 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全奏,襯托小提琴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在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台會 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得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 音樂急轉直下,激昂而果斷,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 再現部

化蝶 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從樂曲聲中,我們分明看到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尼采曾經說過,人生是一場悲劇。這音樂似乎正在佐證他的觀點,可是為什麼這聲音如此撩動聽者的心弦?卻原來,這悲劇的確是壯美的。彼此深愛,愛到極至,捐棄生命,又有何吝惜?而希望總是在不遠的地方等著,這就是中國的悲劇可貴之處。羅密歐和茱麗葉愛了,努力了,最終死去也確實死去,徒留嘆息。而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也死掉了,然生不同衾,死必同穴,但是他們的死是帶著理想的 ,時見雙飛碟,翩翩繞短牆,我們難道不會想,這是梁氏夫婦在纏綿悱惻嗎?

後來,印度電影《永恆的愛情》,也用了大致相似的結局,男女主人公拒絕陰陽相隔,互相追隨而去,在天堂里相擁在一起。 所以,這又佐證了尼採的另一個觀點:既然人生是出悲劇,那何不把悲劇出演的壯美些呢?

真的是……

碧草青青花盛開,

采蝶雙雙久徘徊,

千古傳誦深深愛,

天長地久不分開

5.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賞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用奏鳴曲式,並選取民間故事《梁祝》中的「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作品內容如下:

1、引子

音樂一開始,在弦樂顫音的背景下,長笛吹奏出優美、輕柔的旋律,彷彿描繪了梁祝求學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故事背景。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2、呈示部

(1)、相愛:在豎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傳頌千古的愛情主題。此主題取材於越劇的音樂素材。此主題的旋律特點不斷上行又不斷下行,上行時彷彿表現梁祝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下行則好像預示他們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痛苦心情。

(2)、連接部:為獨奏小提琴的華彩樂段。在華彩樂段通常樂隊暫停演奏,由獨奏者充分發揮其表演技巧。此處的演奏較自由,難度較高,因而也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採用華彩樂段使其成為作品的有機部分和有獨立特點的段落。

(3)、副部:是整個作品中最輕快、最歡悅的樂段。它由越劇的過門變化而來,由獨奏小提琴奏出,與抒情的主部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插部速度採用活潑的小快板,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為輕松歡快。速度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採用輕快的速度、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的幸福時光。 (4)結束部:音樂採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

3、展開部

(1)、抗婚:當人們仍沉浸在梁、祝惜別的氛圍中,突然闖進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響,定音鼓和弦樂的顫音中夾雜著可怕的鑼聲,不祥的徵兆預示著悲劇即將發生。接著,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一個代表封建勢力的主題。這是展開部的第一主題,此主題每一樂句均出現休止符,並採用較強的力度,生動地表現出封建勢力的殘暴。接著,獨奏小提琴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英台的驚惶,這是展開部的第二主題。此主題中的樂句採用強烈的切分節奏,同時配合很強的力度,表現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場面。

(2)、樓台會:曲調採用越劇樓台會的合唱旋律為素材,音調纏綿悱惻。此處採用大提琴與小提琴兩種不同的音色時分時合,一問一答,使人彷彿看到梁、祝流淚互訴衷腸的感人畫面。音色是塑造音樂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於大提琴圓潤、深沉的音色接近於男聲,而小提琴優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於女聲。因此,作曲家用獨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獨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過兩種音色鮮明的對比,栩栩如生地向人們展示樓台會的動人畫面。

(3)、哭靈投墳:音樂突然急轉直下,弦樂採用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小提琴以散板的節奏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運用了京劇倒板和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繪了英台撲倒在山伯的新墳前呼天號地泣訴的情景。

4、再現部 化蝶:長笛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使音樂重新回歸於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美妙的旋律,結合豎琴的滑奏,把人們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下,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愛情主題,彷彿化為彩蝶的梁、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訴說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拓展資料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陳剛、何占豪創作於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當年年僅18歲、還在上海音樂學院上學的俞麗拿,演奏一舉成名。俞麗拿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唱片發行量多達一百多萬張,是中國器樂唱片發行量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唱片,為此她獲得了中國首界金唱片獎,為中國作品演奏風格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該曲首演後得到音樂界一致好評,並在世界各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廣泛演出。

6. 如何賞析《梁祝》

《梁祝》賞析
<<梁祝>>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台,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朴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憤死去.祝英台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來到梁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梁的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用奏鳴曲式寫成,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祝英台的父親逼祝英台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台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7. 越劇梁祝的賞析評價(800字左右)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聽過梁祝音樂的人,都永遠會為這種千古傳詠的愛情故事所深深撼動,愛情就是這樣,它是兩情相悅兩廂傾慕兩性嚮往生死相隨之最完美體現。而更讓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絕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緊密相隨的蝴蝶,在雲南民間傳說中是指美鳳蝶。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成為世人的愛情楷模和民族偉大情操的典範,它深刻蘊育著民族精神和忠貞理想,中國人民深深喜愛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樣是喜愛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這種情愫,在其中賦予著高尚的精神寄託.....
樂曲一開始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由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華彩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接著雙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題。整個引子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下,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接下來,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繹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這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謂煞費苦心。創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復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復)。這個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旋律輕松活潑。獨奏小提琴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抒情而徐緩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而這部分最後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突然,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以及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的斗爭中。音樂進入展開部,這段旋律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
原劇中祝英台的父親逼祝英台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樂中銅管樂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緊接著獨奏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斗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而達到了矛盾沖突的高潮。
此刻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開始「一問一答」。這段旋律纏綿悱惻,如泣如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轉入「哭靈投墳」的段落,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台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在這段旋律中,弦樂的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里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台形象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台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最後是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現了傳說中「化蝶」的場景——當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台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8. 關於梁祝的賞析評價(800字左右)

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有感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靜靜地聆聽著經典的梁祝,好像看到所有的花朵都悄然地綻放在遙遠的琴音里,所有的蝴蝶都以愛情的姿勢美麗地起舞翩飛。 「彩虹萬里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地老天荒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台……」 我知道,許多如花的美麗都來自春天,許多如歌的愛情都來自傳說。從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個音符開始,我就以聆聽的姿勢遙望著梁祝的春天。 在琴聲飄去的地方,只看見黛青的遠山盈盈地含笑;春水的綠波倒映著小橋,來往的行人走在陽關道,搖晃的酒簾兒高掛在紅杏梢,綠蔭的深處傳來一聲聲的啼鳥,柔軟的柳絲拂動著心緒在暖風中輕搖…… 傳說中的那座古老的杭州城,被一根細細的琴弦就這樣拉近。被琴弦拉近的,還有從學堂里傳來的那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在燕影掠過的天空上,那一陣陣的讀書聲,使江南的春天更溫暖,也使春天的江南更明媚。 這樣的春天,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春天,在搖曳的燭光旁賦詩彈琴,在如水的月色下對歌吟誦。同窗三載,情深似海。十八相送,長亭接短亭。樓台話別,情切切,意綿綿……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好像早就在預料之中。花飄葉落,樓台搖晃。琴弦如絲,牽動著我的心在瑟瑟地顫抖。琴聲好長,沉重地縈繞著我遠望的目光。我的目光和心情,在暴風雨的襲擊中總渴望著晴朗。 在晴朗的天空上,蝴蝶漸漸地飛近,飛過了歲月的時空,從千年的傳說中飛進了我的夢里。有蝴蝶翩飛的夢,是一個美麗斑斕的夢,陷入在這樣的夢境里,我寧願一生長眠不醒。 琴聲漸漸地飄遠,飄入了歷史。在歷史的枝頭上,梁祝是永遠的花朵,是永遠綻放的愛情的千古絕唱。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誦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台……」

9. 梁祝藝術特色賞析

音樂名作賞析
《梁祝》以其婉約、大氣、唯美、感人至深為主要特點,成為被世界所感動的著名樂曲,架起了一個中國與世界良好互通的橋梁,其藝術品位為世人所稱贊。《梁祝》以中國四大著名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為藍本,向大家講述了一個凄美的中國式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對同窗好友,女的巧扮男裝,與男主人翁結伴求學,親如兄弟,數年同窗,女主人翁深愛男主人翁,但男主人翁絲毫不知,只知兄弟情深。幾年後,女主人翁被家人許配他人,在臨別時,女主人翁借物抒情,暗示對男主人翁的百般愛戀,但男主人翁終不解風情。後來男主人翁終知實情,懷恨不已,抱病而亡。女主人翁聞訊後,全身戴孝至墳前祭奠,最終男女主人翁化作一雙飛舞的蝴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對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進行了藝術提煉與加工,使之成為廣為流傳的世界名曲,也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經典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對《梁祝》進行藝術賞析,有利於全面把握其創作特點、藝術品味,提高民族音樂素養。
《梁祝》將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高度濃縮為「草橋結拜」、「同窗三載」、「長亭惜別」、「逼嫁」、「樓台會」、「投墳」、「化蝶」等七個主要情節,全面展示了民間故事的主要內容,使受眾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得到藝術的熏陶。《梁祝》過門以撥弦聲起,繼而以悠揚婉轉長笛承接,使觀眾進入一個出神入化的美好意境中,似入人間仙境,開啟敘事大幕,並伴隨著小提琴的演奏讓觀眾由仙境步入人間,揭開人物的清晰形象。
管弦樂具有強烈的音樂演奏效果,《梁祝》中充分利用管弦樂的優勢來總奏主題。大提琴代表的是男主人翁梁山伯,大小提琴和鳴奏出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當樂音逐漸舒緩,木管按原來旋律逐步消落。大提琴、小提琴、大小提琴二重奏等,把男女主人翁各自豐富的內心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輕快、激昂、激動、婉約、悲凄盡在音樂之中,成為各種樂器協調配合的成功典範。
在「樓台會」一節中,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配合也恰到好處,小提琴委婉地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而當利用大提琴來傾訴愛意時,小提琴又在一旁隨和。正當音樂輕松述說時,音樂篇章出現快速逆轉,悲情逐漸走上前台,述說了男主人翁因不解風情,錯失良緣而悲痛欲絕,最終梁山伯因過度傷痛而辭別人世。 在許多場景中,小提琴都被委以重任,主要進行敘事抒情,在祝英台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則以凄厲聲調奏出了對梁山伯的無限愛戀與哀思,這其中夾雜著鑼聲、人聲、哭聲,祝英台縱身跳入突然爆開的墳墓中自盡,樂曲進而被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提升部分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樂曲的主旨得到提升與重現,男女主人翁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雙蝴蝶,在花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叢中自由嬉戲飛舞,演繹了人們對愛情與自由的嚮往,也熱情謳歌了梁祝愛情的忠貞不渝。
呈示部。呈示部是主題依次在各聲部做最初的陳述。開始時,引子部分一開始通過長笛來模仿鳥的歡叫旋律,接下來以雙簧管引出春暖花開、山花爛漫的和美圖景,使觀眾得到美的享受。
主部採取先小後大,再合奏的方式,首先是利用小提琴烘托凄美的愛情主題;然後以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呼應,最後由樂隊合奏,進一步強化了樂曲的愛情主題,展示了男女主人翁隨著友誼的不斷加深,而產生的戀情不斷發展。 連接部借鑒了越調中的過門技巧,並進行了發展與創新,使得整個樂曲過渡的自然和諧,節奏旋律優美。副部則是一段節奏明朗、歡快、富有詩情畫意的部分,旋律活潑、富於變化,並較多使用跳音的演奏方式,生動再現了男女主人翁攜手同學、共讀詩書、生活玩耍的快樂孩童生活。
結束部則採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時又啟用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纏綿的對話,並使用時斷時續的音調,形象展現了女主人翁情開初綻,羞澀不敢表白的矛盾心態,為後續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重要伏筆。
展開部。樂曲的展開部主要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等三個具體的情節。該部分充分利用了鋼管、大提琴、小提琴、快板、慢板、鑼鈸等樂器及手段在表現各種情景、情緒等方面的優勢和專長,將「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等場景下,男女主人翁的心理、情緒與愛恨情仇等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用鋼管的特有節奏和較為陰郁的音調,給觀眾以思想上的重壓,充分調動了落後的封建勢力的凶暴殘酷,以及對人性的摧殘,襯托出了獨奏小提琴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樓台會,採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時,以大、小提琴進行對答,纏綿凄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台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哭靈、控訴、投墳」一節中,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再現部。正如前段敘述的那樣,再現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的場景,是整曲的升華與凝練。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同時,以豎琴烘托美妙的意 境,最後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男女主人翁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為追求自由幸福,而雙雙化蝶離去,以傳奇的終曲,留給觀眾美妙的藝術回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