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電影

賞析電影

發布時間: 2020-12-25 18:16:28

Ⅰ 電影賞析

沒有一部電影像《暖春》是需要用心靈來解讀,用淚水來浸濕的了。它不像時下的大片那樣追求場面的宏大,情節的逶迤,而是將視角放在一個偏遠的角落,將故事放在一個偏僻的村莊,一個老人,一個小孩,一對夫妻,十幾個鄉鄰,構成了故事的全部。然而它的魅力就在於挖掘出當代人的內心世界,通過最朴實的比較,揭示了人性的弱點,讓人明白了何為善。
從影片里我們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惡的東西,但也讓人覺得善的實現要經過多麼曲折的過程。它展現的是一種最真實的情感,通過香草和寶柱以及周圍的人物的刻畫,暴露出年輕一代在情感上的脆弱一面,而這種脆弱卻是通過一個老人,一個孤兒得到了徹底地修復。寶柱爹是一個最為普通的農民,但他卻明白一個作為人的最根本的東西,就是:「人不能見死不救!」然而,接下來展現的卻是別人的流言,這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很是普遍,人們總是處於利益的漩渦之中,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總是想從一些事情中找到最世俗的東西,然後為自己尋找一個最為虛偽的借口。每個人都想做一個看客,將別人作為自己的談資。小花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女孩,但是她勇敢,善良,寬容以及對於自由的嚮往,寶柱爹成了這世上她最親的人。她拿香草家的雞蛋,僅僅是出於兒童的好奇,大家也許注意到她拿著雞蛋的畫面,那是最幸福的臉龐,從這張幼小的臉上,我們能感受到一個史詩般的圖景,感受到兒童最為豐富的世界,那一刻在她的眼裡那絕對不是雞蛋。然而換來的卻是一個小偷的罪名,香草不顧她的哀求,碾碎了她的紙風車,也碾碎了她的情感寄託。然而她沒有恨,她要得是感化香草,要得是她的愛,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有了好東西總是要要讓爺爺先吃,做了東西還要送點給叔叔嬸嬸,孩子沒有恨,她有的是這世界上最大的寬容,愛。香草無意之間的一句話,花兒卻用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實現大人都沒有辦法完成的事情。這已經遠遠的超出了物品的本身,它所包涵的愛,是言語無法解釋的情感。她不在乎自己留著血的雙手,想到的只是嬸嬸的身體,這種愛使得所有的人都無顏以對,香草的母愛,花兒的最富足的財富,這是愛的勝利。花兒對於知識有著執著地追求,聽到爺爺說要送她上學,我們可以看到花兒的表情,那是世間最幸福的時刻。她不止一次的問爺爺:「山的那邊是什麼?」爺爺總是說:「山的那邊啊還是山。」這是爺爺所知道的全部。花兒就像龐龍《寬容》里的先驅者,她走出的大山,看到了更為廣大的世界。故事的結局是花兒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大山,回到了爺爺,「爸爸媽媽」的身邊,成了以為人民教師,開墾這片荒蕪的土地,結局的畫面很是有詩意:花兒牽著風箏,領著一群學生,在荒原上奔跑。
我很少流淚,尤其是看電影的時候,不過《暖春》是個例外,花兒的每一聲哭泣,吶喊,哪怕是每一句話,都像一把尖刀,揪割著我的靈魂,使我不斷地反省自己,如何作為一個真正的「人」!

Ⅱ 求一篇電影藝術鑒賞

《夜宴》內外

「牆內開花牆外香」可謂是近年來國產所謂大片的普遍特點。自從李安的《卧虎藏龍》刺激起國內各大導演的表現欲後,誕生了《英雄》,誕生了《十面埋伏》,誕生了《無極》。幾部片子都是在國內罵聲一片,而在國際上卻屢獲大獎。憑借著輿論的力量以及演員陣容,他們倒也在票房上進帳豐厚。其實就其優劣進行比較非常困難,應該說幾部片子各有特點,我認為,論情感力量,以《卧虎藏龍》為上,論視覺效果,以《英雄》為上,論電影語言,以《無極》為上(《十面埋伏》姑且不計,倒不是說他非常不好,只是實在和《英雄》太大同小異)。
誠然,這些影片遠非世紀經典,但卻開創了一個中國電影的新紀元。我想我們都應該承認,國內電影現在正在飛速的進步,不管這樣的進步是不是沿著大家希望看到的方向,至少,在國際影壇上,中國已經有了較高的地位。這從《無極》的全球首映,從章子怡的星光璀璨都可見一斑。
然而在奧斯卡情節的調戲下,國產導演們一邊不斷嘗試著示好,一邊又不停重復著自己。這樣一來不但奧斯卡失去了耐心,國內的觀眾和媒體也越發不買帳。試想如果《無極》是出現在五年前,那它所帶來的轟動效應應該不會遜色於《英雄》。
可是正是這種契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越來越多的導演。去年,周星星來湊了個熱鬧,今年,馮小剛也下水了。
《夜宴》啟行。
經歷了去年《無極》與《功夫》的喧囂之後,今年似乎格外安靜。《夜宴》選擇了相對低調的宣傳方式,沒有大肆張揚。這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在觀眾已經對此類影片基本過敏了的時候,高調只會起到反作用。然而另人擔心與失望的是劇組在威尼斯的冷遇。其實想來也合情合理。除了章子怡,《夜宴》中的明星大多是土產的,再加上一個幾十年沒出過國門的葛優,人家輕視你是有理由的。雖然章的石榴裙讓國人大為驕傲了一回,但就《夜宴》來說,威尼斯之行並不是非常成功。畢竟這不是章子怡一個人的電影,她還不是那中可以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的明星,比如張曼玉的《清潔》,只需她光芒四射就是電影的成功。
我相信,被去年的《無極》洗劫之後還有勇氣走近《夜宴》的觀眾一定是期待著真正的娛樂導演馮小剛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再加上演員表中偶像實力明星一應俱全,票房號召力還是足夠的。
我從來不掩飾自己認為《無極》不錯的看法,所以我對《夜宴》也沒有恐懼。只是聽了許多的評論也對其無太高期待。走進影院,初窺《夜宴》,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想法,和當時第二次看《無極》時一樣。這種感覺不像看《功夫》後覺得無語,說不出《功夫》哪裡好,也說不出哪裡不好。
對於《夜宴》,不敢說批評,只能說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評論評論。
從劇情來說,前半部分基本是照搬了《哈姆雷特》,只是把時間空間換到了五代十國,還是一個王子復仇的故事。到了結尾處,王子復仇失敗,篡位的皇帝得知自己心愛的皇後要置自己於死地後選擇了自我了斷。於是皇後成功登基。
在電影公映前馮小剛就說過,這其實是一個女版的哈姆雷特,應該是皇後復仇記。一個原本弱小的女子在權利的爭奪中逐漸變的毒辣和復雜,最終達到了最高峰並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更加險惡的位置。
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有戲劇張力的故事,雖然前半段王子復仇已經盡人皆知,但其後的劇情還是能抓的住人。馮小剛在這里發揮了自己能把故事講精彩的特長,讓整個劇情進行的有滋有味。起碼,觀眾不會在觀影過程中打瞌睡。結尾的設置很值得玩味,雖然是一個略顯俗套的橋段,但留下了更多的懸念,也讓人能感受權利紛爭的險惡以及人物命運的悲苦。始終不露面的刺客讓觀眾有充足的想像空間。
大方向上,馮小剛還是基本做到了成功。故事本身是成功的,但把問題細化,就會出現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馮小剛自己也說過:「拍大製作其實很簡單。」正是因為他的這句話,讓《夜宴》成了一部任何一個專業導演在擁有足夠多的資金和足夠龐大的劇組陣容後都能搗騰出來的平庸之作。
一直以為,馮氏電影的精髓在於那些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和對現實世界的嘲弄,通過冷幽默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人能在嬉笑的同時領略生活的真諦。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用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感動製造這些點滴的人們。
可是在《夜宴》中,馮小剛卻只能把這些才能全都埋沒,整部影片談不上精彩紛呈,也沒有奉獻深厚的人文或情感力量。單論視覺效果還值得稱贊一番,但觀眾對葉錦添也快審美疲勞了。這樣不溫不火的商業電影在觀眾中一定是得不到什麼好評價的。於是對其滿懷希望的觀眾敗興而歸,而本就不懷好意的則更是找到了論據。
其實在導演技巧和鏡頭運用上,本片還是有一些亮點,比如片頭字幕。烈火中一卷夜宴圖,一蠍伏與其上,並以其毒尾攻擊圖中人物。毒液在畫紙上擴散,又被烈火燒開,「夜宴」的字幕隨火苗一並躥出,以此暗示了先帝之死,皇室紛爭以及鴻門夜宴。視覺效果,意境同時完美的呈現。
其後章子怡身著奢華的紅色禮服緩緩步入廳堂,鏡頭同樣柔和的跟隨其後。大廳繁復卻壓抑的格調盡收眼底,章的紅色禮服在其中甚是顯眼,這也給整部片子定下了復仇,慾望,以及其中陰沉的基調。整個字幕期間無一刻的黑幕,這個長鏡頭讓觀眾能立刻進入觀影狀態,期待著劇情的進行。譚盾的音樂本來也很出色,只是大提琴的主旋律讓人不由得想起卧虎藏龍,這就削弱了音樂的表現力。不過這段字幕依然是近年來國內電影中少有的精品。
說到音樂,除了這開頭的一段外,譚盾沒有一味重復自己。本片中,他採用了更多樣化的風格,有淳樸的中國少數民族器樂,比如越人歌,也有西洋交響樂曲風。開頭羽林衛行刺王子的一場戲中,導演把殺戮處理的格外血腥,可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背景音樂卻選擇了一段悠揚舒緩的鋼琴。在郎朗的演繹下,這段音樂用淡淡的哀傷把殘酷悄悄帶進了觀眾心底,只這一個細節,就為此景帶來了濃厚的情感,讓觀眾同情弱者,同時心潮澎湃。我認為這是片中音樂最為出彩的地方。可惜,這樣精彩的導演技巧只維持了短短的幾十秒中,音樂又流於俗套,接下來的劇情中,基本還是打鬥的時候敲鼓,煽情的時候鋼琴,無甚新意。真的希望馮小剛能把前文所敘的技巧在整部片中貫穿運用,那樣的話,至少音樂會是本片極為突出的地方。
此外,在這樣一部中國古裝大戲中,對西洋器樂的過度使用,造成了影片感官上的不和諧。往往是在一片古樸的東方建築中發生的事件,卻硬為這些事件加上由西洋交響樂隊演奏頗具現代感的輕音樂。如果單把這些旋律拿出來看都無可厚非,也許馮小剛是在尋找一種中西合璧的的風格,但這樣使得整部影片的形式與內容略顯分散。
至於武打,本來武打不是整部戲應該著力表現的東西,只需在必要時加上那麼一兩筆就足夠了,而且以袁和平的能力看,完成這個任務應該游刃有餘。可惜的是,影片用了大量筆墨在武打的描述上,甚至有些場景並非必要。觀影過程中,我甚至懷疑導演和剪輯師在工作時是不是打了瞌睡,一些毫無必要的場景也生生加入(比如那段什麼也沒表現的馬球……)。而在大量的武打場面,袁和平也沒有奉獻出超一流的指導,不管在創意還是視效上都難稱一流。而且在馮導的鏡頭下,殺戮也極力的真實,冷酷,甚至有些過度冷酷。本身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突然爆發出了殺戮就已經足夠有震撼力,但如果過度表現殘殺,刀刀見血,則讓觀眾難以接受。
還有章子怡與吳彥祖的那場劍戲調情,鏡頭調度非常出色,整個武打過程被拍攝的像一場舞蹈,這正契合了此場景「以武寄情」的主旨。只是要說這一段非常必要也不見得,為了表示娩後與太子武工高強?或是為了說明太子軟弱?把武打一段一刀切掉應該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接下來談談片中的演員。本來按理說,《夜宴》豐富的戲劇張力應該很適合演員的發揮,特別是章子怡,娩後復雜的性格以及由弱至強的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很有深度以及層次感的角色,而篡位的皇帝除了殘忍的政治手段之外還有一顆赤誠的愛著皇後的心,太子日夜無眠等待復仇卻又軟弱猶豫的矛盾。應該說每一個主要角色從大體上看都有極深的可挖掘性,可是縱觀整部片子我們可以看出,幾乎所有演員都選擇了「放」的表演方式,使得整部電影非常「話劇化」,演員的表演和台詞乍看起來都略顯誇張。其實仔細考慮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這是馮導對與整部影片做出的一個非常聰明的決定。
從《英雄》開始,中國電影突然誕生了一種全新的形式,即所謂古裝大片。這種片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其中的台詞非常誇張,甚至往往引起影院中的笑場。這種所謂「搞笑」、「假」的台詞在《無極》中被發揮到了極至。有人說寫出這些台詞是因為便於翻譯成英語並面向國際,並對此大肆批評。其實對於一部古裝史詩來說,其中很多台詞是會有「大」而且「空」的問題,畢竟很多劇中的故事都離我們的生活十分遙遠,台詞也就難免出現脫離生活的情況,而且電影是一門源於生活又高與生活的藝術。可是許多觀眾甚至是影評人不會理解這些,他們一邊指責這些電影的台詞「假大空」,一邊又看著某些劣質電視劇不亦樂乎,而那些劇集中的台詞和表演令人發指。
然而如何讓廣大觀眾接受,或是忽略這些台詞的問題,相信前面幾位導演也是考慮頗多的。《英雄》中張導希望以視覺沖擊力讓觀眾忽略台詞的空洞,而《無極》中陳導則試圖要求演員以「收」的方式表演來彌補(《無極》中的演員除了謝霆鋒一個不太成功的「放」之外都是「收」)。這些努力在觀眾看來其實都不算非常成功。於是在《夜宴》中,馮小剛又嘗試了新的方式,即要求演員「放」。讓「話劇化」的風格貫穿全劇,以削弱話劇式的對白在電影中的突兀。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不但聰明而且效果顯著。《夜宴》中雖然也存在比較誇張的台詞,但不像其前作那樣在電影進行中生硬的跳出,而是和整部電影渾然一體,和演員的表演交相輝映。
可是正因為這樣的要求,也多少限制了演員的發揮。於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只是葛優的冷酷面無表情,章子怡的痛哭和高傲,還有黃曉明的憤怒,所有人物都略顯臉譜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真正的好演員需要證明自己可以勝任任何風格,任何性格的角色。於是我們不得不贊嘆葛優對皇帝這個人物的拿捏。他收起了那副「馮小剛御用」的臉,雖然多數時間里,他都是冷酷的,人們看不出他臉上的任何錶情,可是每一刻他凝視著鏡頭,眼睛深處的那份孤獨,恐懼,驚詫和無奈總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震撼。令人贊嘆的還有他對台詞的把握,雖然是話劇式的「放」,但對於語氣的運用,聲調的選擇都恰倒好處,誇張卻不過火,冷靜又不失激情。讓人明知道他是在演戲,卻不由得為他的表演而動容。通過這個角色,我更堅定的認為葛優是目前中國最好的演技派之一。
國際巨星章子怡被導演和觀眾都寄予了極高的希望,馮小剛說過,他把《夜宴》最大的希望放在了章的身上。而她也利用自己的國際聲譽為《夜宴》帶來了廣泛的關注。但是作為一個演員,她在片中的表現卻沒有達到一個國際巨星應該有的水準。雖然她在片中美麗高貴,雖然很多的場景中只要她一出現,就立刻是鏡頭當仁不讓的核心,雖然一些內心復雜的情緒被她表現的絲絲入扣,但是和《茉莉花開》一樣,她的表演依然暴露了沒有層次感的問題。也許這些東西是需要資歷的積累,而章子怡還那麼年輕,我們有理由相信她能夠走的更遠。畢竟從《我的父親母親》一直到現在,她的進步,不管是名氣上還是演技上,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幾乎所有演員選擇「放」的時候,令一位目前國內的當家花旦周迅在表演上卻選擇了「收」。她的角色戲分雖然很輕,但在劇情中卻是不可或缺的。周迅台詞不多,更多的以眼神說話,而讓她出彩的劇情也幾乎沒有,最後的歌舞重頭戲中她又不得不戴上面具。可是即使如此,每一次她的出場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她把那個痴情,外表弱小內心堅強的青女楚楚動人的演繹了出來。當她誤飲毒酒之後,隨著越人歌翩翩起舞之時,詮釋的是那樣一種堅強,令人心痛的堅強。一直都不喜歡周迅唱歌,但當劇情進入到此時,我甚至感覺到這支越人歌,只有周迅那種磁磁的,沙沙的嗓音才是完美的。除下面具,青女的淚與血溶在了一起,依然是不著痕跡的表演,卻盡碎人心。本來在一部話劇味很濃的影片中,這種「收」的表演很容易被人忽視,但周迅以她的靈氣讓人記住了青女。
在表演方面,其實導演要做的工作就是告訴演員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表現力。結局前,無欒逝在了皇後的懷里,章子怡一直泣不成聲,我突然想到了《英雄》中,最後殘劍趟在飛雪懷里。這個時候其實張曼玉的表演很精彩,把宣洩的情感都壓在了默默流下的眼淚後面,可是我正准備稱贊時,謀導還是讓她放聲的痛哭了出來。立即,深刻的情感力量此時消減為了庸俗的煽情,而真正能打動觀眾的是人物的感情,不是導演的感情,所以,這一幕變得不再有韻味。
現在坐在《夜宴》現場,我祈禱著馮小剛千萬不要讓章子怡在這里放肆的哭喊起來,不要讓好不容易醞釀起來的情感力量一瞬間隨著章的宣洩而瓦解。可是馮導的做法比謀導有過之而無不及。章大聲的哭喊了「無欒……!!!」然後音樂想當然的悲情了起來。頓時,似乎整部影片都歸於俗套。
不過總的來說,《夜宴》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雖無太多過人之處,卻不至於遭至口誅筆伐。如果把他看做是導演對另一種全新的風格的嘗試,那是應該鼓勵。畢竟這樣的商業巨制只要宣傳到位,演員陣容足夠龐大,是穩賺不虧的。只是,對我來說,我還是更希望馮導只把此片視為一次玩票。自己的風格無人可以替代,沒有必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走。馮小剛也許就是最好的娛樂片,「賀歲片」導演。《夜宴》能經受的住多久時間的考驗。也許若干年後,觀眾還會記得審美疲勞這個詞,還會記得阿伊土拉公主是誰,卻忘記了章子怡演過哪一部馮小剛的電影。但願接下來在商業巨制中迷失自己的不會是賈樟柯,徐靜蕾,當然更不希望是馮小剛。這些大師帶給我們的是感動,歡笑以及智慧。至於所謂的武俠大片,就讓我們把記憶留給金庸,留給《英雄》,留給《卧虎藏龍》或者甚至是《無極》和《夜宴》吧。
記得在看完《無極》之後有人和我說,不管這一部部大片是如何讓人失望,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影在進步,中國觀眾在進步。的確,連續幾年大片的轟炸讓觀眾的欣賞能力不只是停留在某一部影片上,而導演們即使只是為了滿足觀眾不斷提高的胃口也會努力讓自己發掘出更多更好的想法,製作更好的影片。好的電影觀眾高興,促使電影大環境也越發的好了。有了好的環境,難道不會產出更多好電影嗎?周而復始,奧斯卡情節估計也就不是一個情節了。

Ⅲ 如何賞析電影

西文哲學是以邏輯為其基本核心的,因此,西方更講究其合理性,只要是優秀的影片,無論導演講了一個多麼虛妄的故事,也總是能經得起推敲,而且,當你看完整個影片,然後再把整個影片串起來統一想一遍的話,你就會得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這便是導演詮釋故事的邏輯,這時你會驚訝於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原本你感到奇怪的台詞這時會象謎底一樣,即合理又出乎意料,這便欣賞好的片子的樂趣了。

無論是講述橫跨百年的歷史故事,還是講述一個瞬間發生的微觀情感故事,所能給導演的,就只有90分鍾而已,而導演還要在這僅有的90分鍾里把整個故事講完整,因此,整個影片的每一個廠景都是導演精心設計的,每一件道具都是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去琢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仔細地聽每一句話,看每一件東西,對看到的、聽到的要仔細想想,這樣才能真正地品出電影的味道來,如果看完電影只是知道了電影的情節,那影片就是白看了,就是在浪費時間,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可以去浪費了,所以即使是看電影,也要這樣去看。然我們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先不要去懷疑導演,先去努力地理解影片,而不是讓影片按照我們固有的邏輯去發展,然後去評判。

好的電影不能只看一遍,因為這樣會浪費了一次很好的學習的機會,也浪費了一部好片子。而能稱得上好片子的電影也確實少可憐,縱觀整個電影史,基本上是5年出現一部經典的片子,那麼百年的電影史,屈指算來也只能找出幾十部好片子,因此,對於好片子,一定要品,仔細去琢磨。

就象前面說的那樣,每一部好的片子都有一些弦外之音,我們一定要看出這樣的弦外之音。比如《大話西遊》,它是國內不多的能把一個娛樂片拍得象文藝片的電影之一。但是,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把它歸於無厘頭之類的搞笑,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片子已經完全超出子無厘頭片子的范疇,成為周星馳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影片,也開創了一個很高的高度,象後來的《天下無雙》,還是無厘頭,但是就再也拍不出這樣的內涵來了。我曾經對一個朋友來說,看這部片子要能看出幾個境界來的,首先是動作片,然後是搞笑片,然後是喜劇,然後是愛情片,然後是悲劇。能把這部片子看成是悲劇的,那就是看到我認為的最高境界了。

說到境界和弦外之音,再舉一個例子,《阿拉伯的勞倫斯》,最早聽說這部片子的時候,好象是在王朔的文章里,裡面提到他的一個朋友誇獎這部片子,說是看了這部片子,就知道如何做生意了,我當時不太明白,但是看了該片子之後,就完全明白了王朔朋友所說的做生意的意思,在通常的情況下,我想也就是能看出該影片是用史詩的手法講了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所以,看好的電影只有用心,才能品出真正的味道來,而好的導演也總能讓你在回味中佩服他駕馭電影的能力。

Ⅳ 電影賞析3000字

《勇敢的心》影評
當你追尋一種事物的信念成為一種執著時,那麼他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
我們生活在缺少信仰,缺失英雄的年代。
正是因為我們的迷失,這個時代才變得如此物質;正是因為我們的孤獨,才出現了偶像,湮沒了英雄。
《勇敢的心》中威廉·華萊士為了自由的夢想,獻出了生命,他追尋自由的這種信念儼然成為了一種象徵、一種符號、一種信仰。一種集結所有追尋自由人的精神向導。正是因為他的付出才喚醒了更多崇尚自由的蘇格蘭人加入到反抗暴政的大軍中,正是因為他,布魯斯才從腐朽的王權中徹底覺醒,甘願放棄一切,金錢、政權和地位,全身心的成為一名追求自由的蘇格蘭領袖,而不是他父親那樣勢利、冷漠的政客。
華萊士的死成就了一切,也成就了他那顆追尋自由的心...
華萊士的家族註定了威廉·華萊士的不幸。
電影一開始就表現了蘇格蘭人民為自由所付出的犧牲和英格蘭國王「長腿」的狡詐和殘忍。華萊士的父親和哥哥以及不畏暴政的蘇格蘭人民在反抗英格蘭不公正待遇的戰斗中犧牲,也就是在那一晚,在小華萊士的夢中,父與子的對話第一次揭示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自由」。
父親和哥哥的死也暗示了這個家族抗爭暴政不幸的第一步;在安葬那一晚長者用蘇格蘭本土特有的祭奠亡靈的方式緬懷逝者,叔父告訴小華萊士他和他的父親也是用這種方式告慰小華萊士爺爺的,這是第二步。表明整個家族都是不畏暴政之人;
當成年後的華萊士回到故土,三位蘇格蘭長老邀請他參加秘密會議時,華萊士拒絕了,同時他詢問美侖的父親(三位長老之一)可否將美侖嫁給他,美侖父親回答是他必須證明他能給美侖帶來「幸福」。華萊士回答:「我已經證明了。」美侖父親:「不,你沒有。」
從這個簡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美侖父親深知華萊士家族人的秉性--一種反抗精神,這種精神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任何事情改變。這個場景也呼應了叔父和小華萊士的對話,再一次映證了華萊士家族的人都是不畏暴政之人,同時也完成了暗示威廉·華萊士命運不幸的第三步。
華萊士終究會成為一位英雄,並且用死亡來成就這一切。
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命運的安排還是秉性的註定...
華萊士從平凡到走上英雄之路的導火索是美侖之死。華萊士回到故土其實只想和心愛的女人白頭偕老,可就是這簡單的願望身逢亂世又豈能實現,美麗是一種詛咒,因為美侖的美麗才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也促使華萊士退去了平凡走上了神聖,重拾家族秉性,順應命運的安排--為愛妻報仇。也正是他這種單刀赴會在英格蘭人眼中看似愚蠢的行為感染了那些長期受壓迫的蘇格蘭人,才使這幫「烏合之眾」變成了所向披靡的王牌軍。當華萊士用地方官處死美侖的方式處死了地方官以牙還牙為愛妻報仇之後,他變得如此無助,心中的怨氣雖得以釋放但也鑄大錯無法回頭,生活沒有了方向,正是眾人的「英雄之子」的歡呼聲才使華萊士感到了欣慰,才使他重拾父輩的信念走上了尋找自由的道路。
在暴政面前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想反抗想抗爭的,但是卻鮮有人敢第一個吃螃蟹的。在這種形勢下一個人揭竿而起受壓迫之人肯定是紛紛響應。在暴政面前不乏反抗之人,但缺少能領導反抗的精神領袖。領袖是很容易產生的,但是精神領袖卻不是簡單的通過選舉、推舉、任命這樣的方式產生的。精神領袖的出現帶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階級性和象徵性。中國有句古話「時勢造英雄」,其實時勢也需要英雄。英雄是一定領域人物的傑出代表,他不是個人而是集體的一個極端表現。威廉·華萊士出現的時代正是英格蘭對蘇格蘭暴政統治時期,長期的壓迫蘇格蘭才使蘇格蘭人中有人敢站出來大聲說「不」;華萊士是蘇格蘭人自然他代表的也是出生在蘇格蘭的人民;蘇格蘭人民長期受英格蘭統治者的壓迫,這種壓迫已經存在數載是一種積怨,一種恨的累加,在化解這種積怨上無捷徑可走,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簡單解決的矛盾糾紛,這種恨集中在蘇格蘭的平民階級,在這個階級上也的確需要有人站出來,所以華萊士的出現是一種必然更是一種結果;華萊士的口號是表現精神領袖最重要的特徵--為自由而戰。
「I am William Wallance and I see a whole army of my countryman here in defiance of tyranny.You're come to fight as free man.And free man you are.What will do with that freedom?Will you fight?
-No.Against that?
-NO!We will run,and we will live.」
從這個陣前鼓舞戰士的演講中,能充分體現出華萊士所追求的精神向導--為自由而戰。正是這個簡單的口號成為了蘇格蘭爭取自由的精神信仰。「為自由而戰」在華萊士生前只是一種鼓舞人心的「集結號」,而在他死後這句簡單的口號上升為全蘇格蘭的精神信仰,指引每一個蘇格蘭人為自由而奮斗,這就是精神領袖的力量:人不在了,精神長存。這就是信仰,超越了信念上升成為全蘇格蘭的精神向導,這股力量是不可磨滅的,是無法戰勝的,是充滿強大精神力量的。信仰的力量是精神力量中最強大的,最難以估量的,發揮人的能動性潛質也是最強大的。
信仰不應該被人簡單的理解為宗教信仰。當你追尋一種事物的信念成為一種執著時,那麼他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華萊士追尋自由的信念不僅指引他個人也鼓舞、激勵、引導其他崇尚自由的蘇格蘭人,那麼這種被大眾廣泛相信並且追隨的口號就不再是信念而是信仰。信仰是一種不可動搖的東西,我們會用任何東西去證明他、捍衛他、豐富它以及神話他。就像華萊士殺了10個人,被傳誦成50個甚至是100個。最典型例子我國的英雄:關羽 關雲長,活著為人,死後為神。信仰是為追求一種不存在而做的努力,在精神范圍內的空白補缺。正是這種缺失我們才努力奮斗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來添補這項缺失。蘇格蘭受英格蘭壓迫和等等的不公正待遇,簡單的匯成一句話就是「沒有自由」,所以自由才成了蘇格蘭起義的口號,自由才成了信仰,因為蘇格蘭沒有這種東西。
信仰是需要代言人的,就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需要耶穌像和人間的發言人教皇一樣,自由需要的是精神領袖。華萊士的出現是一種必然更是一種結果。他死後曾經用過的那把大劍更是繼承這種精神上的傳揚,就像「神像」,有了他每個人就有了希望,有了他就能集結更多的自由人,有了他就象徵了勝利。在最後漢密斯擲出華萊士的那把大劍在天空中劃出完美的曲線最後穩穩的插在地上時,勝利已經被預示了。其實不需要後面的旁白我們也能猜得到結局--蘇格蘭贏得了自由。
沒有自由我們還能做什麼...
當你追尋一種事物的信念成為一種執著時,那麼他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

Ⅳ 電影賞析具有一種什麼樣的性質

影響著具有一種什麼樣的性質呢?電影去心想他肯定會有一種經歷的性質了

Ⅵ 你覺得最好的電影賞析是

作為當初進口的動畫片之一,《藍胖子》承包了不少人小時候的快樂,我們每次看到回大雄被欺答負時候的心疼,看到他成功地反擊而開心,不光如此,在其中,我們還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友誼,比如勇氣,比如堅強...

Ⅶ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 正所謂,看電影,所以當然是從「看」,眼睛開始。動作片,那就緊緊的盯住他們的動作,情節片,那就要看他們的表情。但是,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每個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奧,可其實並不難。電影為了表達出人物,演員們都會把表情盡可能的真實。好的演員,會把那個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邊一個朋友一樣。通過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內心。是痛苦?掙扎?還是開心?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

  • 2

    電影,不僅僅只是想讓我們看,還需要我們聽。傾聽什麼呢?配樂,人物說話的語氣,還有出現在其中細微的聲音。配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比如宮崎駿電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配樂,也讓我們記住了久石讓。)配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的,成功的電影中成功的配樂,總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電影,配合著人物說話的語氣,混合出或者悲傷,或者搞笑的情境。

  • 3

    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每個人物的心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同志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的,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也許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我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後輕裝信心滿滿的繼續生活。

Ⅷ 講講你見過寫得最好的電影賞析是什麼樣子的

《奔騰年代》一個不甘寂寞的商人,他就是一個社會發展的縮影;一個努力不息的形象,自身的經歷演講有力的支持與鼓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