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登城賞析題

登城賞析題

發布時間: 2020-12-25 17:50:48

㈠ 閱讀下面的課外文段,完成後面題(18分)建中四年,項城為叛軍困。縣令李侃,不知所為。其妻楊氏曰:「君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C
小題4:①假如不守住,縣城將被叛賊搶奪去?糧倉里儲藏的都成了叛軍的積蓄。②縣令的確是一縣之主,即使這樣,任職期滿就離開了。
小題5:項城,小邑也,無長戟勁弩、高城深溝之固。賊氣吞焉,將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賊者,中其帥,墜馬死。(說明:每錯3處扣1分,多段漏段錯段都算錯。)

㈡ 關於登余干古縣城的賞析題目

登余干古縣城
編輯

《登余干古縣城》這首詩是劉長卿比較有名的一首,此詩景抒情而又不拘泥歷史事實,為了突出主旨,詩人作了大膽的虛構和想像,使詩的意境更遠。
作品名稱
《登余干古縣城》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劉隨州詩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劉長卿
目錄
1作品原文
2作品鑒賞
▪ 余干縣城
▪ 作者經歷
3山水詩
▪ 寫作手法
▪ 政治抒情詩
▪ 形式美學
4作者簡介
1作品原文編輯
登余干古縣城
孤城上與白雲齊,萬古荒涼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沒,女牆猶在夜烏啼。
平沙渺渺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
飛鳥不知陵谷變,朝來暮去弋陽溪!
2作品鑒賞編輯
余干縣城
唐代饒州余干縣,即今江西省余干縣。「古縣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余干縣城。先秦時,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內余水、汗水得名,為越國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內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屬楚國,故詩中雲「楚水西」。漢代置余汗縣,隋代正名為余干縣。唐代遷移縣治,這個舊縣城逐漸荒落。劉長卿這詩是登臨舊縣城弔古傷今之作,在唐代即傳為名篇。這荒落的古城也隨之出了名,後有稱之「白雲城」的,也有修建「白雲亭」的,都是附會劉詩而起。
作者經歷
劉長卿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余干所作。詩人被貶謫,是由於為官正直不阿而遭誣陷,因此他深感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官場污濁。現在他經歷的這一地區,又剛剛經過軍閥戰亂,觸處都見戰爭創傷,顯出國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狀,使詩人更加為唐朝國運深憂。這首即景抒情的詩篇,就包蘊著這種感慨深沉的嘆喟,寂寥悲涼,深沉迷茫,情在景中,興在象外,意緒不盡,令人沉思。
3山水詩編輯
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臨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還像先秦時那樣,矗立於越國的西邊。它太高了,彷彿跟空中白雲一樣高;也太荒涼了,似乎億萬斯年就沒人來過。城裡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沒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牆還在,但已看不見將士們巡邏的身影,只在夜間聽見烏鴉在城頭啼叫。站在城頭眺望,平曠的沙地無邊無際,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陽,對著詩人這個遠方來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顯得格外沉寂。在這荒寂的世界中,詩人想起了《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的詩句:「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古城滄桑,就是「陵谷變」。詩人深深感慨於歷史的變遷。然而無知的鳥兒不懂得這一切,依然飛到這里覓食,朝來暮去。
寫作手法
這首詩,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歷史事實,為了突出主旨,詩人作了大膽的虛構和想像。這城廢棄在唐初,詩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廢棄的原因是縣治遷移,詩人含蓄地形容為政治腐敗導致古城衰亡。出於這樣的構思,次聯寫城內荒蕪,醒目點出官舍、女牆猶在,暗示古城並非毀於戰爭。三聯寫四野荒涼,農田化為平沙。末聯歸結到人跡湮滅,借《十月之交》的典故,點出古城荒棄是因為政治腐敗,導致人民離鄉背井,四齣逃亡。舊說《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詩中激烈指責周幽王荒淫昏庸,誤國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造成陵谷災變,以至「民莫不逸」。結合前三聯的描述,可見這里用的正是這層意思。
政治抒情詩
這是一首山水詩,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它所描繪的山水是歷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涼古城,無可賞心悅目,並非欣賞對象,而只是詩人思想的例證,感情的寄託,引人沉思感傷,緬懷歷史,鑒照現實。所以這詩不但在處理題材中有虛構和想像,而且在詩的結構上也突出於表現詩人情懷和自我形象。詩人滿懷憂國憂民的心情,引導人們登臨這高險荒涼的古城、空城、荒城、指點人們注意那些足以引為鑒戒的歷史遺跡,激發人們感情上共鳴,促使人們思想上深省。方東樹評此詩曰:「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詩人在,所以稱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這詩的藝術特點。
形式美學
從形式美學上看,這首詩歌在結構上呈現出了一種內在的美學對稱。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形成了詩歌畫面的近景與遠景,色彩與聲響。首尾兩聯各用一個主語,句式相似,對應工穩。巧妙的詩歌結構不僅保持了詩歌形式上的對稱之美,更形成了詩歌音律節奏的和諧變化。特別是首尾兩聯語意綿密,上下勾連,一氣不斷,更是產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聯迫促,如異峰突起,強化了孤城的萬古荒涼,給讀者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與感覺震撼效果。尾聯低緩,便於詩人悲痛壓抑情感的抒發,有如幽谷哀箏,幽恨綿長。詩歌就在結構的統攝之下,不為篇幅所窘,不為法度所限,於嚴格的體式中,氣韻飛動,神思飛揚。使這座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余干縣城,不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詩人心靈的荒城。無怪乎前人評說劉長卿「詩體雖不新奇,甚能煉飾」(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此詩能寫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涼,且情在景中,興在象外,正是詩人「煉飾」功夫所至。[1]
4作者簡介編輯
劉長卿
(約709-約785年)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開元(713-741)進士,曾任長州縣尉,遭貶後出。唐肅宗至德(756-758)年間,曾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被人誣陷,下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獄,後貶為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陸州司馬。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一生不得志,寫詩抒政治失意,寫自然景物簡括鮮明,五絕、七律成就較高,自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2]
他的詩多寫貶謫飄流的感慨和山水隱逸的閑情。擅長近體,尤工五律,曾自稱為「五言長城」。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煉,接近王孟一派。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較狹窄,因此詩境也缺乏更多的變化。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說他的詩「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詩歌藝術上的弱點。

㈢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

(復1)濛濛細雨。
(2)劉詩制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所雲「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3)劉詩用「雨映寒空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言之有理即可)

㈣ 閱讀下面兩著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登城 ...


小題1:《登城》寫的是和風細雨,《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劉詩第回三句承接前兩句,答並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小題1: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 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 前,雨後的壯觀美景 。

㈤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登城 [宋]劉敞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

(1)漾瀠細雨
(2)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內下句所雲「江南水容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3)劉詩用「雨映寒空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意對即可)

㈥ 閱讀下面的詩詞,回答下面的問題。 登城 劉敞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樹,

1、濛濛細雨
2、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於濛濛細雨疊加,形成下句所描繪的「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㈦ 2009高考全國二卷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陝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考點】第一問: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第二問: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解析】第一題考查意境形象,注意點出意象,分析畫面要注意時間、地點、總體特徵。分析本題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釋(「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結合第三、四句具體詩句分析。作詩歌題,一是要注意結合詩歌分析,二是要明確答題思路,三是要注意詩歌注釋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問:分析詩歌「意境」, 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營造氛圍的作用意義。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富麗堂皇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凄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第二問:分析「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第一步,調動積累,讀品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機整合,准確表述。
【詩歌鑒賞】安史之亂後,吐蕃的侵犯成為干擾唐帝國的重要外因 。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貴族武裝乘唐軍忙於收拾安史之亂殘局之際,大舉東侵,竟連破涇邠二州,攻佔唐都長安達十三天。此次進犯被唐軍擊退之後,他們又從與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發動進攻,在同年十二月,又連破松、維、保三州及雲山二新城。
廣德二年春 ,嚴武接替高適,再度出任劍南節度使。剛一到任,他就狠抓軍隊的訓練,當年秋天,就一鼓作氣,擊破吐蕃七萬餘人的精銳部,先後收復了當狗、鹽川二城。這首詩就是他擊破吐蕃入侵的紀實。
頭兩句「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開門見山,點出了詩人登城的時令、地點。「昨夜秋風」,是指秋季剛到,從而緊扣詩題中的「早秋」二字。詩人觀察入微,從「風」的細微變化中確切地掌握秋天到來的信息,說明了他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人動向的明察秋毫。對於古代地處中國邊疆的游牧民族來說,秋高馬肥,秋風一起,就是他們入侵內地的有利季節。因此,「昨夜秋風」一到軍城 ,詩人就深夜難眠,他乘著月光登上城樓,放眼遠眺,「朔雲」、「邊月」、岷山,盡收眼底。邊關的初秋之夜,陰雲冷月,山野慘白,整個夜景都彌漫著一股沉重的肅殺之氣,給人一種無形的壓抑感。次句中的一個「滿」字,將陰沉肅穆、硝煙密布的戰前氣氛烘托得更加濃重。總之,頭兩句是寫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細致入微地表現了主將在戰斗前夕的寧靜中細心觀察敏捷思索的心靈側面。
詩的後兩句「更催飛將迫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是主將兼詩人所發布的戰斗命令——將士們一定要再接再勵,乘勝追擊敵人,徹底殲滅他們,不要讓敵人一人一馬逃回敵營去! 「更催」、「莫遣」二詞,語勢斬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現了主將果斷剛毅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必勝信心,洋溢著邊防將士保疆衛國的奮發激昂的愛國熱情。
這首詩歌大膽地採用了開闔跳躍的筆法來寫景抒情,增加了詩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寫景,但景中寓情,點明主將已迅速、准確掌握了敵情,從而表明他在軍事行動之前,就已經知己知彼,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權,因此,穩操勝券就不是魯莽匹夫的妄語了。有如此堅實的思想作鋪墊,三四兩句的騰躍、抒情,就顯得既輕捷,又與上文有內在的承繼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氣倍增。

㈧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登 城 劉敞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

(抄1)和風細雨
(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
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意對即可)
(3)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前,雨後的壯觀美景。(意對即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