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匆匆賞析

匆匆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5 14:43:46

❶ 朱自清匆匆賞析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在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體會:燕子來而復去,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又開,這本是人所習見的自然景象。但詩人觸景聲情,用排比的句式描繪春景,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從而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我們不由得隨作者去展開深深的思考。
2、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現在又到了哪裡?
體會: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去而又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3、在默默里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體會:作者運用及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陳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如此渺小。消逝如此之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4、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體會:表達了作者感嘆時間的流逝。
5、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單身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體會:說明時間毫不停留,讓他無時無刻不再流逝,攔擋不住,挽留不住。嘆息也沒有用。嘆息本身也是浪費光陰。因為就在你嘆息的時候。時光也正在流逝。

❷ 《匆匆》的賞析

《匆匆》表現青年知識分子對未來的求索。作者身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感受著時代跳動的脈搏。朱自清的內心充溢著苦於找不到出路的迷茫。

作者所流露的不僅是個人的無奈, 也反映了當時一部分青年熱愛生活、追求進步, 然而又不無惶惑、苦悶的時代情緒。但是朱自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 作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 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

拓展資料

一、全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如今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二、背景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當時的「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救國,忙於追求進步;他們備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壓迫, 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們苦惱、彷徨, 卻在冷靜的沉思後, 繼續追趕人生的路。「五四」運動落潮期的現實情況讓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於沉淪。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探尋與追求。

三、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4]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❸ 匆匆的賞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談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爾基詠物言志的名篇《時鍾》。盡管格調各異,但兩位作家不謀而合,抓住人們日常習見而又易於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懷,或生發議論,感嘆韶華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有所作為。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時當五四運動落潮之際。朱自清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心情苦悶,念舊、低徊、惋惜和惆悵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畢竟是一個狷介自守、認真處世、勤奮踏實的人,雖感傷而並不頹唐,雖彷徨而並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緒:「極感到誘惑的力量,頹廢的滋味,與現代的懊惱」,「深感時日匆匆到底可惜」,決心「丟去玄言,專崇實際」,實行「剎那主義」。俞平伯曾評論朱自清的「這種意想,是把頹廢主義與實際主義合攏來,形成一種有積極意味的剎那主義」,這種剎那觀「在行為上卻始終是積極的,肯定的,吶喊著的,掙扎著的」(《讀〈毀滅〉》)。了解朱自清寫作《匆匆》時的心態,有助於把握作者對光明流駛而觸發的獨特審美感受。

時間,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人們身邊無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豐富的想像力,形象地捕捉住時光逝去的蹤跡。文章起首,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物的榮枯現象、時序的變遷作渲染,暗示時光流逝的痕跡。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無影無蹤,「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再進一步,具體而微地刻繪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手,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時間就此「逃去如飛」,自己過去的日子猶如「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那樣消逝。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朱自清珍惜寸陰的思想無疑與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的精義暗合,但因朱自清「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山野掇拾」》),這一寫法就使空靈而抽象的時間概念化為具體的物象,給人以真切的質感和強烈的流動感,彷彿成為人們朝夕與共的伴侶,鮮活靈動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引人注意的是,在時間的悄然流動中,在僅只六百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以抒情性的設問句式,提出時間是被人「偷了」,還是「自己逃走了」的問題,深感時不我待。然後,在第二、三段,緊接著前面的設問,引出另外的問題,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嘆。在時光來去匆匆中間,以擬人化手法,賦予時光的象徵太陽以生命,說太陽在自己身旁悄聲地挪移,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作用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饒有情味的太陽之匆匆出沒,寄託奔涌的情思,深化題旨。最後在第四段內,作者全用設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游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著的追求,並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結,與開頭反復和呼應,表現了難以平靜的心情。作者一方面發揮奇妙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用貫穿全篇的十一個設問或反問句,作為情緒發展的線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無限的思緒,並藉助於精巧的構思,把「磅礴郁積,在心裡盤旋迴盪」已久的感情加以極盡「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短詩與長詩》)的表達,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朱自清憑籍對客觀事物的精微觀察和體驗,以流動的傳神的筆觸,通過融情入景的寫法,顯示了繪畫的美和詩意的美。譬如,他筆下的太陽,已非通常的自然景物,而是作者創造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作者將主觀感情和客觀外物融合而成的主客觀統一體,形神兼備,情韻獨特。語言具有節奏感和旋律感,在樸素平淡中散發出濃郁的抒情氣息,達到富於詩情畫意的美學境界。全文以格調、詞藻、情意和風神的美,深深吸引著不同時代的讀者。

朱自清以「匆匆」為題來抒寫時間是難得而易失的感受,這題目本身既蘊含有濃冽的情味,又潛隱著生活的理趣。他是大學哲學系畢業生,往往情不自禁地以哲人的眼光觀察和思索社會人生問題,在不少散文中以詩人一般的抒情筆調描寫日常生活,蘊理於情,使作品帶有哲理意味,意蘊趨於深厚。在本篇中,作者對時間問題的思考,圍繞著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進行探索,在其間流露的寂寥惆悵而又激情難抑、苦惱彷徨而又切實追求的矛盾心情,固然代表了「五四」時期追求進步,一時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識分子較為普遍的心理狀態,反映了時代情緒,但他那種珍惜寸陰、熱愛生活、勵志向上的人生態度,更給廣大讀者以啟迪,由此引發聯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捕捉住現在,才能把握住未來。由於朱自清努力追求生活的真趣,萌生了新異的感受,作品就會富於理趣,警世醒人。

《匆匆》的格調委婉、流暢、輕靈、悠遠。全文篇幅短小,結構較為單純,句式大多簡短,燕子、楊柳、輕煙、微風、薄霧、初陽、蒸融、游絲等詞語飄忽靈動,意境清雋淡遠,通篇顯得和諧勻稱,融洽得體,而這一切又是與作者為尋覓時光流逝的蹤跡,以表現思想情緒的微妙流動相一致。

查來的 但我覺得還不錯

❹ 朱自清《匆匆》的賞析

賞析:

《匆匆》表現青年知識分子對未來的求索。作者身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感受著時代跳動的脈搏。朱自清的內心充溢著苦於找不到出路的迷茫。 作者所流露的不僅是個人的無奈, 也反映了當時一部分青年熱愛生活、追求進步, 然而又不無惶惑、苦悶的時代情緒。

但是朱自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 作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 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盡管當時的社會是千孔百瘡, 他經過思想的掙扎後仍堅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也許前方不一定有光明, 但是堅決不停留於現實的黑暗中。

在當時的社會, 有多少知識青年就如作者一樣堅持追求光明和希望, 在人生的路上勇敢地趕路, 留下匆匆的身影。

原文節選: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如今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出處: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4)匆匆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當時的「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救國,忙於追求進步;他們備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壓迫, 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們苦惱、彷徨, 卻在冷靜的沉思後, 繼續追趕人生的路。

「五四」運動落潮期的現實情況讓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於沉淪。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探尋與追求。

作者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容)朱自清依託春景激發內心情感,藉助想像釋懷美好。

縱觀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史,「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對現當代散文的創作影響最大。而這一時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則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備受推崇的是那些寫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繪自然風光的部分,以真摯的情意、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構成了濃郁詩情及漂亮繽密的藝術風格。

秦淮河的燈月交輝,畫舫凌波,與游覽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諧調,而山歌妓賣唱引起的悵惘、矛盾、幻滅等情思,意使「清艷的夜景也為之減色」。

寫景則融情於景,敘事則化意入事,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動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

❺ 朱自清散文<匆匆>賞析

評析: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 細膩刻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 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惋惜, 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 但又為前途不明而苦悶彷徨的復雜心情。他關於時光匆匆的思考, 不僅對當時的年輕人有觸動, 對今天的讀者也一樣產生巨大的警醒作用。

文中作者用以抒情的物象「時光」, 因虛無縹緲而極難把握、體現。然一向以筆觸委婉、細膩、深刻著稱的作者, 卻做到了用生花妙筆賦予無影無形的時光具體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 且在此基礎上酣暢淋漓地抒發了鬱郁情懷。

「燕子去了, 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 有再青了的時候; 桃花謝了, 有再開的時候。」文章一開篇便是一氣呵成的三個排比句, 以有去有回、枯了又青、謝了再開。燕子、楊柳、桃花來借物起興, 反襯匆匆逝去、無跡無痕的時光。此處作者用意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是要讓讀者進入畫面, 情緒受到感染, 了解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 詩人進一步追尋時光的行蹤: 日子為什麼會一去不復返? 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 被偷了能藏在何處? 逃走了現在會在哪裡? 一連串疑問, 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 是捫心自問, 也極自然地將「我」融入文中, 開始以「我」的生活為敘寫內容。「八千多日子」是作者已走過的人生二十四度春秋, 它們「象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是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 進一步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氣氛。八千多日子悄無聲息「溜去」, 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 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因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羞赧得額上汗流如注, 為光陰虛度無所成就悔恨得涕淚縱橫。

《匆匆》簡介: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❻ 《匆匆》內容簡介及賞析。

課本什麼的全被老媽借給她的同事的學渣兒子了。
憑記憶,應該是作者通過生活點滴小事感嘆韶華易逝,人生短促。

❼ 匆匆賞析50字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藉助想像把它表現出來.想像「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現,詩人的筆使它們形象完整,使空靈的烏有,得著它的居處,並有名兒可喚.」

❽ 朱自清 匆匆賞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談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爾基詠物言志的名篇《時鍾》。盡管格調各異,但兩位作家不謀而合,抓住人們日常習見而又易於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懷,或生發議論,感嘆韶華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有所作為。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時當五四運動落潮之際。朱自清面對令人失望的現實,心情苦悶,念舊、低徊、惋惜和惆悵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畢竟是一個狷介自守、認真處世、勤奮踏實的人,雖感傷而並不頹唐,雖彷徨而並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緒:「極感到誘惑的力量,頹廢的滋味,與現代的懊惱」,「深感時日匆匆到底可惜」,決心「丟去玄言,專崇實際」,實行「剎那主義」。俞平伯曾評論朱自清的「這種意想,是把頹廢主義與實際主義合攏來,形成一種有積極意味的剎那主義」,這種剎那觀「在行為上卻始終是積極的,肯定的,吶喊著的,掙扎著的」(《讀〈毀滅〉》)。了解朱自清寫作《匆匆》時的心態,有助於把握作者對光明流駛而觸發的獨特審美感受。

時間,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人們身邊無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豐富的想像力,形象地捕捉住時光逝去的蹤跡。文章起首,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物的榮枯現象、時序的變遷作渲染,暗示時光流逝的痕跡。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無影無蹤,「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再進一步,具體而微地刻繪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手,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時間就此「逃去如飛」,自己過去的日子猶如「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那樣消逝。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朱自清珍惜寸陰的思想無疑與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的精義暗合,但因朱自清「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山野掇拾」》),這一寫法就使空靈而抽象的時間概念化為具體的物象,給人以真切的質感和強烈的流動感,彷彿成為人們朝夕與共的伴侶,鮮活靈動地呈現於讀者面前。

引人注意的是,在時間的悄然流動中,在僅只六百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以抒情性的設問句式,提出時間是被人「偷了」,還是「自己逃走了」的問題,深感時不我待。然後,在第二、三段,緊接著前面的設問,引出另外的問題,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嘆。在時光來去匆匆中間,以擬人化手法,賦予時光的象徵太陽以生命,說太陽在自己身旁悄聲地挪移,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作用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饒有情味的太陽之匆匆出沒,寄託奔涌的情思,深化題旨。最後在第四段內,作者全用設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游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著的追求,並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結,與開頭反復和呼應,表現了難以平靜的心情。作者一方面發揮奇妙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用貫穿全篇的十一個設問或反問句,作為情緒發展的線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無限的思緒,並藉助於精巧的構思,把「磅礴郁積,在心裡盤旋迴盪」已久的感情加以極盡「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短詩與長詩》)的表達,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朱自清憑籍對客觀事物的精微觀察和體驗,以流動的傳神的筆觸,通過融情入景的寫法,顯示了繪畫的美和詩意的美。譬如,他筆下的太陽,已非通常的自然景物,而是作者創造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作者將主觀感情和客觀外物融合而成的主客觀統一體,形神兼備,情韻獨特。語言具有節奏感和旋律感,在樸素平淡中散發出濃郁的抒情氣息,達到富於詩情畫意的美學境界。全文以格調、詞藻、情意和風神的美,深深吸引著不同時代的讀者。

朱自清以「匆匆」為題來抒寫時間是難得而易失的感受,這題目本身既蘊含有濃冽的情味,又潛隱著生活的理趣。他是大學哲學系畢業生,往往情不自禁地以哲人的眼光觀察和思索社會人生問題,在不少散文中以詩人一般的抒情筆調描寫日常生活,蘊理於情,使作品帶有哲理意味,意蘊趨於深厚。在本篇中,作者對時間問題的思考,圍繞著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進行探索,在其間流露的寂寥惆悵而又激情難抑、苦惱彷徨而又切實追求的矛盾心情,固然代表了「五四」時期追求進步,一時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識分子較為普遍的心理狀態,反映了時代情緒,但他那種珍惜寸陰、熱愛生活、勵志向上的人生態度,更給廣大讀者以啟迪,由此引發聯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捕捉住現在,才能把握住未來。由於朱自清努力追求生活的真趣,萌生了新異的感受,作品就會富於理趣,警世醒人。

《匆匆》的格調委婉、流暢、輕靈、悠遠。全文篇幅短小,結構較為單純,句式大多簡短,燕子、楊柳、輕煙、微風、薄霧、初陽、蒸融、游絲等詞語飄忽靈動,意境清雋淡遠,通篇顯得和諧勻稱,融洽得體,而這一切又是與作者為尋覓時光流逝的蹤跡,以表現思想情緒的微妙流動相一致。

❾ 匆匆的作品賞析

《匆匆》的節奏美
1、多樣化形態體現節奏美
在緩急中體現節奏這里的緩急主要是從作者敘述的語調和語速而言的,急則如火山噴發,如飆風急雨、飛星走電,緩則如春風細雨,如山澗小溪。《匆匆》以一串排比開頭,接之以四個閥句。形成一種急切之勢,表達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惱的心理狀態。而第二段說「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以平靜甚至可以說是頹然的語調將第一段的快節奏降了下來,轉入一種自我心理的陳述。第三段則延續第二段的抒寫,繼續細致的刻畫筆者所感受到的時光易逝。第四段則又回到第一段的節奏上,以六個問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慮,向人生發出一種追問。而文章結尾一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同樣是問句,卻顯得憂傷、淡漠,像一片輕盈的葉了落在讀者的心頭,久久回味。正是這「急——緩——急——緩」的變化,使全文有了靈動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緒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鳴。
《匆匆》中的起伏節奏,還鮮明的體現在其一連串遞進的問旬之中。第一段和第六段都是如此。以第六段為例:「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小能平的,為什麼偏要自自走這一遭啊?』』每個問句之中都包含著對前一句追問的回答,而在這些回答稍稍安定下來時,作者又設計了下一個追闖,也正是在這……問……答也就是一起一伏之中,作者詮釋了對於生命的理解,對於「匆匆」的體悟。
《匆匆》的風格是一種自敘式的,彷彿作者的自言自語,是很直白,素樸的。而其中穿插的一些比喻和擬人化的描寫就為文章增添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形成內容上的節奏變化。如第三段中,「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氅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作者將太陽擬人化,純粹的傷感之中又有那麼一份幽默』與無可奈何,為文章那種憂郁茫然的調予注入了一些鮮活的生命的東西,而這種生命的東殛的消逝又更帶來凄然之傷。
2、散文語言蘊含節奏美
鮮明的對照《匆匆》中的對照藉助矛盾中的統一或復雜中的單純兩相聯系,構成有機的整體。這種用法,寓矛盾於統一之中。可增強諧調感,使變幻組合的印象油然而生。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嘟是藉助「去來」這一對矛盾構成鮮明對照,使文章內容協調感增強,音節上也構成一種韻律的美感。
連貫的排比連貫的排比以它的氣勢給人一種強烈的力量,浸潤著人的心靈,讓人們在接連不斷的排比之中,引起語言的愉快,產生深刻的節奏美感。《匆匆》中第一句經典的排比,第三段「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都是用一種整齊的句式結構給人以節奏的變化與和諧之感。連綿的反復反復也是一種通過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同一語句,使語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的藝術手段。這種節奏感既反映了強烈、深厚、激動的情緒,又有著連綿不斷、起伏不停的音律。因而,能產生強大的感染力量。
《匆匆》中「反復」的使用,如:「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我能做些什麼呢「又剩些什麼呢」留著些什麼痕跡呢」。在這些連綿的反復中。語言的節奏感,不僅是聲音的重復給人造成的感覺,而是把人們對文詞、思想、行動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動起來了,因而也就產生了藝術的力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