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美學賞析王維

美學賞析王維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22:49

A. 王維有蓮動下漁舟的閑適情懷,___________,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審美雅趣

周敦頤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屈原有集芙蓉以為賞的高潔追求內
王維有 「蓮動下漁舟 」的閑適容情懷.
李白有「碧荷生幽泉」的高潔孤傲.
楊萬里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純美.
王昌齡有「芙蓉向臉兩邊開」的和諧清新

B. 論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徵

唐代大詩人王維,其人其詩其畫都備受歷代文人墨客推崇。宋代蘇軾曾說:「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現代錢鍾書先生則進一步補沖說:「作為神韻派詩人和寫意派畫家的王維,其在藝術主旨和表現手法上也是相溶一致的。"(《中國畫與中國詩》)。但是,王維的詩為什麼「詩中有畫」?他的詩又怎麼做到「詩中有畫」的?
首先,王維的寫景詩是以畫家的眼睛看取自然物的。王維詩摩寫的物象,體現了詩畫景的共性。
王維的詩,尤其是山水田園詩,幾乎每一首都有一個畫面,而且每個畫面都有一個意境,讓觀畫者有聯想的餘地,有回嚼的餘味。
他的名篇《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從整體上看,此詩深得《東坡志林》中所講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之趣旨。本詩從構圖上看,遠景是空山新雨、天氣晚秋,近景高處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低處是模特兒似的浣女與漁人,末句是虛寫,其意已於前三句之遠、近景中暗示出來。因為「遠山無色、遠水無波」,故首尾兩聯實是背景與畫外音,而中間兩聯才是濃墨重彩之處,因而我們只要緊緊抓住「松、竹、蓮」這三個典型的表示詩人品性之剛直不阿、超凡脫俗、典雅峻潔的意象,並仔細體驗作為詩人山居理想之化身的浣女與漁人的質朴自由,本詩的意境——一幅別開生面的秋韻圖就美妙無比恍在眼前了!
其次,詩畫講究經營位置。畫家作畫,講究景物位置的布局,即畫的經營位置。王維的詩中,每個畫面都講究「經營位置」。畫面章法得當,自成格局,很少有雷同之處。
如王維的名篇《使至塞上》中間兩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者首先從俯視蓬草、仰望歸雁的藝術形象入手,為我們豎起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自上而下的高聳的空間,接著又以濃重而酣暢的筆墨橫向展示出一個遙望大漠的大跨度左右空間。隨後在對句中又斜穿出一條大河,曲折明滅地消失在遙遠的落日的天際。於是作者又為我們造成一個通往前方的縱深空間。至此作者從上下、左右、前後三個方位為我們開拓出一個廣闊無垠的視覺天地。我們讀此詩,就會有一種胸襟開闊、氣勢磅礴的感受。

C.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本質的審美特徵是什麼

(一)、經營結構之美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結構上吸取了繪畫技法的特點。南朝謝赫始唱的《畫之六法》雲:「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而「經營位置」是「畫之總要」(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畫家善於把許多個別景象通過「經營位置」組合成一個整體,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也深諳此法。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詩猶如從一個定點拍攝出來的照片,這個定點就是「柴門外」。詩人以此為立足點,游目馳騁,廣攝四旁,剪輯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蟬、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再剪接入詩人與裴迪兩個隱士活動的特寫鏡頭,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遠靜謐的輞川秋日黃昏圖。這種經營位置的功夫是深得畫理的。又如《渭川田家》,作者運用散點透視的方法描繪了一幅怡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在前八句中羅列了許多農村生活中的個別跡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亂,但是第九句中用「閑逸」二字一點,就把那些個別跡象貫串起來了,組成一幅和諧而又具體生動的完整畫面。

這種帶有繪畫特色的結構也體現在組詩的創作上,如著名的《輞川集》二十首,作者描繪了輞川二十景,即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片、宮槐陌、臨湖亭、南詫、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詫、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這二十首絕句大都清新自然,儼然入畫,歷歷在目。若從單首的組織來看,基本上是運用焦點定視的方法,即有一個固定的審視范圍並具有固定的視角,通過這一視角來切割出輞川園林別墅的某一角落入畫的景象。如有的寫詩人與來客泛舟到湖心亭飲酒賞荷:輕輕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臨湖亭》)有的寫詩人吹簫送友登岸而去的場景:吹簫臨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欹湖》)有的寫獨坐幽竹深處,彈琴長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還有的寫秋山之夕照、柳浪之倒影,宮槐之蔭徑,茱萸之開花、芙蓉之落紅等等,無一不是取其一點而不及其餘,把最入畫的一景框定下來,使人口誦之而心生無限之嚮往。若從整體的聯綴來看,又是中國畫特有的散點透視的巧妙運用,即時時變動視點,不斷變換視角,也就是我們在中國畫中常見的面面觀、步步看的觀察方法,在運動中剪接不同視角所得的視覺印象,使之合為一個完整的、在總體視覺范圍內的意象的大致形象基調。這二十首絕句就這樣組合成一幅「山谷郁盤,雲飛水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3的輞川別墅圖,其園林之精巧別致,山水之清秀,境界之靜美,真是爽心悅目。也難怪後世文人墨客在觀賞王維的遺畫《輞川圖》時,多藉助輞川集二十首所寫內容來抒寫賞玩畫圖之所得。如吳仲圭右丞輞川圖詩○4:

瀟灑開元士,神圖繪輞川。樹深疑宅小,溪靜見沙圓。
徑竹分清靄,庭槐斂暮煙。此中有高卧。欹枕聽飛泉。

畫里詩仍好,縈回自一川。湖晴嵐氣爽,浪靜柳陰圓。
賦詠成珠玉。經營起霧煙。當年滿朝士,若個在林泉。

總之,這二十首詩,每一首都是一幅獨立的精美絕倫的繪畫小品,組合起來又是和諧的井然有序的園林全景,與我國古代的「通景畫」十分相似,使我們不禁想起了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宋《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繪畫的構圖格式,上述組詩二十首絕句的意象構築在本質上與此是多麼相近。

王維山水田園詩還在畫面的空間感作了精心設計。我國古代繪畫非常講究畫面布局的虛實、大小、遠近、疏密、濃淡等關系的處理。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成功地運用了這些技巧。《漢江臨泛》是一首融畫法入詩的力作,首聯「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以大潑墨手法渲染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詩人將目力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寫,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幅,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頷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則亦實亦虛:前句狀滔滔江水的流長邈遠,後句則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卻遠勝於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彩絢麗的水彩畫。首聯狀眾水交匯,密不間發;頷聯則蒼茫寥闊,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由遠及近,繪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兩句更具浪漫主義的雄奇的誇張和想像,以虛實相間的飄逸流動的筆法形象地寫出了人的視錯覺(動與靜的錯位)造成的美感:城郭宛若是在水中央的小舟,浪拍雲天,恰似天空在翩然起舞。再如《終南山》全篇以虛實結合,「以少總多」(劉勰語)、移步換形的手法,僅寥寥四十個字就描繪出偌大一座終南山的奇峰廣脈之雄偉,深壑雲煙之幽秀,景象變幻之瑰麗。

(二)光色映襯之美
1、豐富多樣中的傾向性。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5美國阿恩海姆在《色彩論》中說:「色彩能有力地表達感情。……紅色被認為是令人激動的,因為它使我們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義。綠色喚起對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藍色則像水那樣清涼。」○6詩人總是苦心孤詣地去尋求那些富於色彩的語言,以期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強有力地感染讀者的情緒。在色彩的運用上,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很好的吸取了繪畫的長處。大自然的景色是豐富多彩的,詩人便採用多樣化、整體化的色彩,逼真生動地展現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統一的基調組成完整和諧的畫面,使景物躍然紙上,情態飛動。如《田園樂》(其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詩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礎上進而著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給讀者一幅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著色之後再加一層渲染:深紅或淺紅的花瓣沾著隔夜的雨滴,色澤更加柔和可愛;雨後空氣澄鮮,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更婀娜迷人。經層層渲染、細致描繪,詩境自成一幅工筆重彩的國畫,其整體色調偏於暖。《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也與此彷彿,更妙的是詩人著一「染」與「然」(燃)字,就誇張化地濃敷出了草色綠之深,桃花紅之艷,其視覺感受是極為強烈的。詩人還講究色調的對比與映襯,如《積雨輞川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水田之「綠」與飛白鷺之「白」,夏木之「青」與囀黃鸝之「黃」,比照本極鮮明,再加上「漠漠」「陰陰」兩組疊字則益虛益深,為原有的固有色加上了一個條件色,就具有了很濃的裝飾畫的味道。還有像《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與《春園即事》中的「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以及《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都注意了冷色與暖色的對比映襯,並注意到亮度轉換的巧妙處理,每句的意象雖單用一種色調,兩句之間又有鮮明的反差,但是這樣不同顏色的兩組意象的並置投射在人的視覺「熒屏」上所呈現的是「一種互相作用的復合效果」,○7使意象色彩空間的構型更具張力。再如《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如火的紅葉和蓊鬱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而整幅畫的底色傾向於蒼翠。「這種寫法純用白描,靠精選的細節觸發讀者的聯想。表面上似乎是樸素的敘述,實際上是異常生動的直覺。」○8詩人敏銳的將自己的直覺印象通過色彩這一有意味的符號形式傳達給讀者,給讀者以畫意。

2、敷色點彩中的情味美。 王維在色彩的運用上並不拘泥於隨類賦彩的傳統法則,而率先走上了傳情達意的道路,使色彩情調化。他善於研究和發現在不同的時間、環境下,客觀對象的某種色彩與人的某種情緒的聯系,因而能通過恰當地描繪物象的色彩來渲染情緒,抒發感情,烘托意境,從而使詩的畫意更耐玩味。如《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種的《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萍池中輕舟回盪,歸舟之後,綠萍漫慢慢合攏,忽然又被垂楊掃開。春池、綠萍、垂楊神態生動,又用了同一種色調。「綠色給人以一種真正的滿足」(歌德),俄國的康定斯基也曾說:「綠完全平靜和安定不動,是所有顏色中最安定的。它不向任何方向移動,沒有相當於諸如歡樂、悲哀或熱情的感染力。」王維此詩中的滿眼綠色,有如縷縷溫馨的春風清新人的頭腦,盪滌了心頭的幾多煩躁鬱悶。為了表達恬靜平和的生活環境,飄渺的意態和清朗、明凈的境界,王維往往採用綠、青、淺藍、銀灰、白等色調,來營造一種幽靜、澄澈、空明、沖淡的氛圍。如「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白石灘》)「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嶺》)「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羨君棲隱處,遙望白雲端」(《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青溪》)「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及《竹里館》《宮槐陌》《木蘭柴》《欹湖》等都以青綠色為基調。

3、光影交織中的立體感。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比較講究光影的攝入與映襯,很多詩中都反復描摹了朝暉夕陰、月光雲影和松林清泉日月光暈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光影的巧妙編織,使畫面流光溢彩,更具立體感。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皓皓月光朗照下的森森松林、淙淙流泉、蒼蒼山石以及蓊蓊鬱郁的樹影,清流的折光組成一幅韻味幽遠的山水畫。又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刑桂州》)使人看到淡淡的斜暉投射在廣闊的江面,洶涌的怒潮,彷彿使得天地也為之陰暗起來。「澄波淡將夕,清月皓方間」(《泛前後》)一幅夕陽在地,微波盪漾,皓月臨空,清輝照人的畫面又呈現出來。類似的還有「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渭川田家》),「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終南山》)等等,都是注意准確捕捉自然界景象瞬間的光線明暗變化,然後驅遣彩筆,繪出精美絕倫的畫卷而讓人心旌搖曳,嘆為觀止。

(三)音聲律動之美
王維不僅工詩畫,而且善音樂。《集異記》曾稱贊他「性閑音律,妙能琵琶」。《史鑒類編》中說:「王維之作,如上林春曉,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黃山紫塞,漢館秦宮。芊綿偉麗於氤氳杳渺之間。真所謂有聲畫也。非妙於丹青者。其孰能之。矧乃辭情閑暢,音調雅馴。至今人師誦之。為楷式焉。」王世貞說他的詩「頓挫抑揚,自出宮商之表」。他精通音樂,做過大樂臣,不僅善於把音樂中的節奏美,運用到詩作中去,使其詩韻律悠揚,令人涵詠不盡;而且作為一名音樂家,他對自然景物的聲響感受特別敏銳,因而他的山水田園詩常常流淌著大自然的天籟之音:雞鳴犬吠、暮鼓晨鍾、鶯歌燕語、猿啼蟬噪、落葉飛花、流泉風雨、彈琴鼓瑟……多數都是極鮮活的有聲畫。如「月渡天河光轉濕,鵲驚秋樹葉頻飛」(《秋思二首》)與「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用清新含蓄而饒有韻致的筆調,寫出了自然景物的細微變化和音響,令人恍然覺得每一句詩中鑄造的意象剎那間都活動了起來。再如《春中田園作》:

屋中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楊,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在這首詩中,春鳩之鳴啾,燕子之呢喃與斧伐之「坎坎」、鋤覘之「鏘鏘」混合成一首悠揚的春天奏鳴曲;雪白耀眼的杏花紛紛揚揚,鳩歌燕舞,農人忙著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園風情畫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在這幅充滿鄉土生活氣息的世俗畫卷里,意象的鋪排是循著音聲的律動徐徐展開的,盡管整幅畫面始終是淡淡的色調,然而有了鳴禽人聲就變得熱鬧多了,使讀者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中悟及「東風暗換年華」的人生哲理。這是借音響來突出渲染畫面物象的動感,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狀態。而「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則是聲與色相映,一個「咽」字就惟妙惟肖地模擬出流泉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穿行的幽咽之聲,又與上一句「深山何處鍾」所寫的隱隱鍾聲呼應,渲染了深山叢林的幽邃與僻靜。還有的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田家》),「曉鍾鳴上苑,疏雨過春城」(《待儲光羲不至》),「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遇感化寺雲興上人山院》),「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高原》),「谷靜秋泉響,岩深青靄殘」(《東溪玩月》)等等,也都是借大自然的種種聲息來襯托心境之恬靜、閑遠、平和、淡泊,恰如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覺愈深。」○9

(四)氣韻生動之美
我國古典藝術特別是詩與畫,從來強調「傳神」,要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與西方藝術強調對客觀事物的模擬相比較,中國古代藝術更側重於思想感情的表現。清朝唐岱的《繪事發微》認為「畫山水貴於氣韻。氣韻者,非雲煙霧靄也,是天地間之真氣也。凡物,無氣不生…… 然有氣則有韻,無氣則板呆矣」基於氣韻說的畫論認為,一幅畫若沒有《畫之六法》中的「氣韻生動」,即使它在其它五法方面無可非議,也仍然不過是出自「眾工」之手的死畫,而不是活畫、真畫。正如元楊維楨認為,畫貴於傳神,而不在於傳形。而氣韻生動則正是傳神(《圖畫寶鑒序》),它不單是視覺官能的怡情對象或裝飾性的東西,它還是陶冶人們精神,給人們帶來充實性,豐富性或圓熟性,從而給人以美的印象、美的感受的一種精神性力量。作為南宗山水畫開山祖師的王維,他的山水田園詩在模山范水、描畫田園佳景時多於簡易閑淡之間寓深遠無窮之味。看似隨意而寫,不事雕琢;然而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露斧鑿之痕,卻有精巧蘊藉之妙。如《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迢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首詩景的展開很有層次,前六句可以說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畫,每句中都有一個主導意象:清川、車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在意象的頻閃(同時兼有隱性聲象的疊加,如車馬之轆轆、流水之淺淺、暮禽之鳴叫等)映現之間,我們恍然覺得這山水禽鳥,這秋山殘照都剎那間活了起來,它們簡直就附著了人的性情意緒與精神氣質,而不僅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極具韻味的形容詞的修飾,還有「臨」、「滿」兩個動詞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組合所形成的內蘊更具張力,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安詳從容,更有恬靜澹泊。又如《山居秋暝》中詩人選取泉水、明月、青松、翠竹、青蓮來寫照個人的高潔情操,描繪浣女漁夫無憂無慮的淳樸生活的圖景,蘊涵對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憧憬。山中秋日夜晚的景色籠罩在一片薄紗似的月華下,透露出幽遠清絕的氣韻。

清代王士禎《藝苑卮言》中說:「人物以形模為先,氣韻超乎其表;山水以氣韻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為合作。若形似無生氣,神采至脫格,皆病也。」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正是以氣韻來擬形模,遺貌而取神;常常在山光水色、松風月影中注入個人仰觀宇宙、俯察人生、領悟生命所得的感觸,堪謂「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帶經堂詩話》卷三)值得人「細細熟玩」,獲得審美愉悅。

D. 王維的美學思想有哪些

沒有專門的美學理論著作,甚至關於美學的言論也很少,但他的詩歌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美學思想卻使人感到真實生動。其一:王維的佛教美學思想;其二:王維的禪宗美學思想;其三:王維詩畫美學思想。

E. 從詞的用語、意向選擇和審美標准三個角度來鑒賞王維《終南山》和柳永《望海潮》的區別

藝術創作,貴在以個別顯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劉勰所謂「以少總多」,古代畫論家所謂「意余於 象」,都是這個意思。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很懂得此中奧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個字的一首五言律詩,為偌大一座終南山傳神寫照。
首聯「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先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這個總輪廓,只能得之於遙眺,而不能得之於逼視。所以,這一聯顯然是寫遠景。
「太乙」是終南山的別稱。終南雖高,去天甚遙,說它「近天都」,當然是藝術誇張。但這是寫遠景,從平地遙望終南,其頂峰的確與天連接,因而說它「近天都」,正是以誇張寫真實。「連山接海隅」也是這樣。終南山西起甘肅天水,東止河南陝縣,遠遠未到海隅。說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實,說它「與他山連接不斷,直到海隅」,又何嘗符合事實?然而這是寫遠景,從長安遙望終南,西邊望不到頭,東邊望不到尾。用「連山接海隅」寫終南遠景,雖誇張而愈見真實。
次聯寫近景,「白雲回望合」一句,「回望」既與下句「入看」對偶,則其意為「回頭望」,王維寫的是入終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剛走過的路。詩人身在終南山中,朝前看,白雲彌漫,看不見路,也看不見其他景物,彷彿再走幾步,就可以浮游於白雲的海洋;然而繼續前進,白雲卻繼續分向兩邊,可望而不可即;回頭看,分向兩邊的白雲又合攏來,匯成茫茫雲海。這種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經驗的人都並不陌生,而王維卻能夠只用五個字就表現得如此真切。
「青靄入看無」一句,與上句「白雲回望合」是「互文」,它們交錯為用,相互補充。詩人走出茫茫雲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靄,彷彿繼續前進,就可以摸著那青靄了;然而走了進去,卻不但摸不著,而且看不見;回過頭去,那青靄又合攏來,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聯詩,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即如終南山中千岩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異草,值得觀賞的景物還多,一切都籠罩於茫茫「白雲」、蒙蒙「青靄」之中,看不見,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於進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經看見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戀,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雲」、「青靄」俱「合」,則剛才呈現於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說,但他卻在已經勾畫出來的「象」里為我們留下了馳聘想像的廣闊天地。
第三聯高度概括,尺幅萬里。

F. 詩人對宇宙的人生 充分體現了怎樣的美學觀點

《間詞》著名師王維所著部文批評著作接受西洋美思想洗禮嶄新眼光舊文所作評論表面看《間詞》與相襲已久詩詞類作品體例格式並顯著差別實際已初具理論體系舊詩詞論著稱部屈指數作品甚至往詞論界許奉圭臬論點作詞美根據影響深遠王維《間詞》晚清影響著作

《間詞》王維著作於1908~1909初發表於《粹報》 王維《間詞》近代負盛名部詞著作用傳統詞形式及傳統概念、術語思維邏輯較自融進些新觀念其總結理論問題具相普遍意義使新舊兩代讀者產重反響近代文批評史具崇高位《間詞》理論達高水平些問題頗創見 王維接受西哲影響奉叔本華、尼采精神導師 《間詞》同於影響詞提境界說境界說《間詞》核統領其論點全書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維僅視創作原則作批評標准論斷詩詞演變評價詞失作品優劣詞品高低均境界發境界說既王維文藝批評發點其文藝思想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浙派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明詞末流迂緩淫曼毛病崇尚清靈習南宋姜夔張炎詞願迫近北宋詞師秦觀黃庭堅張炎其流蔽於主清空流於浮薄主柔婉流於纖巧於州派詞起糾浙派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立意本發揮意內言外旨主張應寄託推崇周邦彥輕薄姜夔張炎確使詞論前進步王維《間詞》更突破浙派州派樊籬克服兩者弊更進步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導致浮薄纖巧真切王維境界說提倡隔糾浙派詞流弊強調寫真景物真情要寫真切隔確實擊浙派詞要害於州派反所詞都必須寄託說認並寄託詞才詞指:若屯田《八聲甘州》東坡《水調歌》則佇興作格高千古能調論並引牛嶠等詞稱專作情語絕妙者認佇興作寫情語寫景物要真切隔境界便詞種觀點利於糾州派詞偏於追求寄託狹隘見解王維論詞指境界說主張要寫真切自並且格調氣象情韻味疑突破浙派詞州派詞框框除偏弊論詞較全面;同些觀點文創作定貢獻《間詞》詞論面超越浙派州派范圍其美觀點面受叔本華影響面所突破王維我境物觀物直接承繼叔本華哲觀點其詞者失其赤者故於深宮於婦手主君所短處亦即詞所處主觀詩必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主源於叔本華才論《間詞》並沒陷入種境能自拔王維區兩種境界與叔本華同沒貶低境界相反十看重認故其入於者至深行於世尤廣王維面推重主觀詩必閱世面推重客觀詩閱世與叔本華強調才具赤外叔本華講才強調智力王維則強調情能寫真景物真情者謂境界詩與現實關系王維主張:詩宇宙須入乎其內須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乎其外故能觀入乎其內故氣;乎其外故高致詩必輕視外物意故能奴僕命風月必重視外物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顯透顯樸素唯物素辯證睿智理論說"境界"所要求與形象反映現實藝術規律相通;既要入乎其內要乎其外;既要輕視外物意要重視外物意與作家必須深入要高創作要求相致王維境界說具體明確揭示藝術境界內特殊矛盾說明文藝本質特徵與前相比新貢獻文批評史種重言志抒情論點偏執端;種重形象畫面論點偏執另端清初王夫關於情景互觀點葉燮關於形依情情附形觀點雖已境界說本質論奠定基礎畢竟王維明確系統闡述藝術境界景與情關系自覺探其本完境界說本質論王維認景限情說盡境界本質景情兩元質構論客觀景主觀情都觀——精神結情、景種特殊矛盾化立統便形千姿百態豐富彩文藝術作品王維根據其文藝觀種藝術境界劃三種基本形態:焉者意與境渾;其或境勝;或意勝王維比較科析景與情關系產各種現象文批評史第提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問題造境作者極逞創意才充發揮想像力使萬物皆我驅遣奴僕命風月浪漫主義創作基本特徵寫境則作者極逞狀物才能隨物婉轉能與花鳥共憂樂客觀真實受高度重視現實主義創作基本特徵王維提理想派與寫實派互相結合起形種新創作用種創作藝術境界則能斷定理想派或寫實派種境界二者頗難別詩所造境必合乎自所寫境亦必鄰於理想故自與理想熔於爐景與情交融體王維認等藝術境界詩才能創造種意與境渾境界王維進步論說文藝創作必取捨主觀理想注入;虛構或理想總離客觀材料基本則所理想與寫實二者結合充客觀根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相結合其客觀能性王維見解謂透徹精闢所造境必合乎自雖虛構境其材料必求於自構造亦必自則說種比較卓越藝術見解王維指詞所寫形象(境界)管素描式寫由作者綜合印象創造都事物作純客觀於衷描寫貫穿作者理想即按照作者觀點情選擇安排進步說明文藝術形象客觀事物作者腦主觀反映王維並沒明確具體論說點王維近代位重要美文思想家第試圖西美文理論融於傳統美文理論構新美文理論體系某種意義說既集古典美文理論現代美文理論先河美文思想史古代向現代渡橋梁起承啟繼往作用 《間詞》界享十崇高位高評價朱光潛《詩隱與顯——關於王靜安〈間詞〉幾點意見》文說:近二三十我所讀說似王靜安先《間詞》精王攸欣《選擇、接受與疏離——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比較研究》書說:王維寥寥幾萬字《間詞》《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百萬字體系建樹美史更位

G. 王維的詩體現出魏晉玄學審美意境的是哪一首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H. 王維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在審美觀照方式上的相同之處表現在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極富詩情畫意,宋代大文豪蘇軾曾高度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從此,"詩中有畫"就成了王維詩的定評.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變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時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有時刻畫細膩,引人深思,有時生動逼真,有時含蓄凝練.王維還善於來用多種色彩,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
王維與孟浩然都是擅長寫田園詩歌,兩人雖然都以山水田園見長,但兩人之間也有所不同。孟詩隨有大自然清新寧靜之美,卻也常含淡淡的傷惜之情,而王詩則不同,是一種靜謐閑適超塵決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詩評家沈德潛在品評二人時,稱贊孟詩「語淡而味終不薄」,而王詩「不用禪語,時得禪理」。孟浩然的詩我們還可以讀出味來,而王維的詩卻是「空」,滲透著禪理。
陶淵明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平淡自然與深厚醇美的統一.他的田園詩寫的是平淡的田園風光和日常的農村生活,反映的是歸隱後恬淡的心境與情趣.在表現方法上,這些詩歌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自然,少見華麗,但這並不意味著平淡無味.在田園詩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時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富有意境,所選的景物多具有鮮明的特徵,且飽含著詩人的感情,體現了詩人的個性特徵.陶詩還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現出不平凡的意境.

由上述知,應選B 頂點關照

I. 以杜甫、李白、王維為例,試述中國傳統美學體系中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對傳統藝術的影響

儒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受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影響,儒家美學的政治色彩與倫理色彩比較濃厚,強調美與善的統一,功利主義傾向比較明顯。儒家主張「入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憂國憂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家美學的代表人物杜甫,盡管杜甫仕途坎坷,政治抱負始終未能實現,親歷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生活困窘,但始終不改初衷。甚至在寫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的極度困窘中,杜甫所祈求的也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溫暖。受儒家美學的影響,杜甫的詩歌十分嚴謹,講究對仗、工整、格律,如他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詩,兩兩成偶,對仗工整,一句一景,彼此並列。道家美學的形成和發展,受老莊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影響。道家美學崇尚自然之道,追求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具有鮮明的超功利傾向。道家主張「出世」。認為真正能觀於天地而體道得道的理想人格應當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與造化同流,與日月同輝,游乎四海之外」 。道家美學代表人物李白,原來也有政治抱負,受到唐玄宗的禮遇,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並不受重視,又受權貴排擠,僅一年就被「賜金放還」,從此離開長安,遍游名山大川。李白的詩歌充滿了老莊道家的意味,渴望精神的絕對自由,仙與酒成為李白常常吟詠的題材。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游名山游」。李白的詩歌風格,不拘一格,揮灑自如,可以看出李白的道家思想飄逸的一面。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心」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一切法皆從心生」,高揚「心」的地位和作用,主張「遁世」,即避而不入。禪宗認定法由「心」生,境由「心」造,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顯現的世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皆虛幻不實。禪宗美學的代錶王維雖然受到儒家道家的影響,但更多地受到佛教禪宗美學的影響。王維長期在京供職,官至尚書右丞,晚年篤志奉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王維的詩里都充滿了濃郁的禪意。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J. 在線等!以王維山水詩為例,談談禪宗"空靈為美"的審美意趣

且看「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專。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屬扉」,客人走後,一個人並沒有感覺寂寞,相逢是緣,緣盡而分,任運隨緣,於情於事於理,三方通達;相識於性情之中,超越於性情之外。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一個獨處,可耐得過了無生機之科,冰雪銷融,方見草綠,草綠隨風,無風再等;草綠之後客人會不會再來,管不管他?不管他。
現實生活里的修行者,把天空當作房舍,把大地當作坐席;則千里近在咫尺,相逢即知別離;朋友分手不在路遠山高,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原為一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