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文觀止名句

古文觀止名句

發布時間: 2020-12-25 06:23:10

① 《古文觀止》傳世名句,句句經典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悟人生,你怎麼看呢

清康熙年間,為了幫助當時的青少年掌握文言散文,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編選從東周到明末的222篇散文精品,結集為《古文觀止》。

因所選作品體制多樣、應用性強、風格各異、篇幅適宜、語言精練、易於記誦,問世幾百年以來,一直作為啟蒙教本流傳城鄉,雅俗共賞。

現代文學大師巴金,回顧一生創作道路時,多次坦誠地說,《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實在是終身難忘之啟蒙導師。

03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他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是隱士的快樂,也是無數人心中所憧憬的簡單快樂。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理想,遠離現實的喧囂,遠離名利,尋找一個偏僻的地方,隱身山水、放浪形骸。

② 怎樣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給大家一些學好語文的方法吧:回
1、循序漸進。語答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③ 古文觀止 名句

001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002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003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004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005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006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007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00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09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010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011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012 吾於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013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014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015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016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017 老當益壯,寧移自首之心
018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019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於貴賤
020 當思帝德如天
021 經正則庶民興
022 土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
023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024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025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
026 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027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028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029 坐井而觀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030 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031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032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033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034 業精於勤,荒於嬉
035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036 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037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038 忿必爭,爭必敗
039 方一食,三吐其哺
040 以聖人觀之,猶泰山之於岡陵
041 聖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
042 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
043 親賢臣,遠小人
044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045 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046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047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048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049 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
050 物有同類而殊能者
051 禍固多藏於隱微
052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053 民貧,則姦邪生
054 飢寒至身,不顧廉恥
055 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
056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057 強毋攘弱,毋暴寡
058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059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060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061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062 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063 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
064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065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066 言有窮而情不可終
067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068 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
069 士窮乃見節義
070 妖韶女,老自有餘態
071 故其為詩,如嗔如笑
072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興焉
073 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074 不忮不求,與物浮沉
075 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076 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
077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078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079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080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081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082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083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084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085 超鴻蒙,混希夷
086 清泠之狀與目謀,潛潛之聲與耳謀
087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088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
089 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090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091 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
092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093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094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095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096 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
097 為善必慎其習,故所居必擇其地
098 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099 教化之行,道德之歸,非遠人也
100 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

④ 古文觀止的名篇名句有哪些

《古文觀止》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著了《綱鑒易知錄》。

散文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之一。散文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先秦時期。《尚書》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產生了諸子散文。《左傳》與《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至戰國而後世之文體備"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上》。二是兩漢時代,本期散文進一步發展,《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代表了兩漢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馬並儷文體,《水經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四是唐宋時期。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了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佔領文壇。五是元明清時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主張性靈的公安派……,出現了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韓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歐陽修11篇,蘇軾文11篇,蘇轍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傳誦的佳作。衡文標准基本上兼顧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當然所謂思想性是以不違背封建正統觀念為基準的。選者以古文為正宗,也不排斥馬並文收入4篇,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在文章中間或末尾,選者有一些夾批或尾批,對初學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幫助;體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體分類的習慣,而是以時代為經,以作家為緯,值得肯定。

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於考科舉時做策論,故選入了一些八股氣息濃郁的文章。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精彩篇章推薦

1.《馮諼客孟嘗君》 這是《古文觀止》中最引人入勝的一篇。「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門下食客3000,貧困潦倒的馮諼自稱「無能」、「無好」,卻常常在廊檐下彈著長劍抱怨食無魚,出無車,家中無人照顧,孟嘗君在眾人的不平聲中滿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跡的發生。果然馮諼自告奮勇去為孟嘗君去薛地收債,結果燒了債契空手而歸,大惑不解的孟嘗君無奈而微慍。宦海浮沉,失勢的孟嘗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時,百姓扶老攜幼相迎於道的感人場面使孟嘗君恍然明白馮諼用債契換來了什麼。故事並未結束,在孟嘗君的嘆服聲中,馮諼卻深謀遠慮地告訴他狡兔有三窟。馮諼奔走各國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嘗君復位,而且「立宗廟於薛」,永遠地留下了退路。情節之曲折,辭令之巧妙,令人嘆服。

2.《諫逐客書》 魯迅先生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這一篇則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離開咸陽的路上李斯上此書達秦王,秦王看後,派人急馳挽留,可見此書之強大說服力與強烈感染力。李斯針對秦國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啟發誘導與批評警告並施,言之有情與持之有故齊發,有如長江大河,千帆競渡,滿紙生氣勃勃,勢不可檔,這樣的文章為先秦的縱橫家們作了一個滯後但完美生動的注腳。

3.《過秦論(上)》 早夭的西漢才子賈誼才20鄉歲就寫出了轟動一時千古傳頌的這篇《過秦論》,此文論證分析秦王朝的過失錯誤為漢朝帝王提供借鑒,以「過秦」而「規漢」。賈誼精心經營,斂氣蓄勢,高屋建瓴,一路鋪排,時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時而有大潮波瀾壯闊,千折百回,寫盡秦國之強大,六國之實力,陳涉之寒微,層層對比,步步為營,在文章最後逼出了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然後戛然而止,將思索留給了漢文帝,也留給了我們。

4.《報任安書》 這封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信中訴盡了司馬遷的委屈、恥辱、悲憤與哀嘆,它表達了司馬遷的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它道出了司馬遷接受屈辱的宮刑以發憤作書的苦澀悲壯的心態。它波涌雲連,縱橫排宕,堪稱一篇小《離騷》。全文鋪排淋漓,矯健磊落,筆力真如走蛟龍,挾風雨,氣勢非凡。前人評價說:「史遷一腔抑鬱,發之《史記》;作《史記》一腔抑鬱,發之此書。識得此書,便識得《史記》,蓋一生心事,盡泄於此也。縱橫排宕,真是絕代大文章。」

5.《前出師表》 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表之英也。」大詩人陸游也感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如此的贊譽,並非溢美,這篇奏表是諸葛亮走出隆中之後的半生奮斗經歷的結晶,展卷捧讀,諸葛丞相勞碌勤苦、嘔心瀝血之情狀,聲淚齊下,剴切陳辭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暢淋漓、痛切憤激的氣勢背後,總有一種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動。有人說《前出師表》「一字一句,都從肺腑流出,不假修飾,而自為文章之勝。」

6.《滕王閣序》 這篇精美絕倫的美文幾乎可以贖盡它之前所有靡麗駢文的罪孽。年輕的才子王勃路過洪州,無意中參加了滕王閣上的盛會,中國文學史上卻因之留下了最美麗的篇章。其詞采華茂絢麗,至今看來餘霞滿目,其音韻和諧鏗鏘,至今讀來滿口留香。無數美麗的景、物、人、情,在這里凝結成永恆的典故,無數的意境、意象從這里流出。這是才氣靈秀所致的至美樂章,走近《滕王閣序》才能初品中國古典文學的滋味與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談起韓愈,人們總會說其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沖飆激浪,瀚流不滯,其實韓文決非單純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離死別,兩世茫茫,這篇祭文正寫此情。《古文觀止》選編者評價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祭文中千年絕調。」讓我們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後幾句:「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

8.《秋聲賦》 自從屈原寫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寫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後,中國文人眼中的秋就帶上了悲的色彩。歐陽修寫悲秋,自出機杼,從秋之聲著手,異於他人,文中的秋,不僅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緒之秋季,故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悲涼蕭瑟彌漫其中。據載:此文成後,歐陽修曾親手抄寫數本,其鍾愛之心可見一斑。

9.《前赤壁賦》 經受了「烏台詩案」的沉重打擊,蘇軾被貶黃州,那裡有著名的黃州赤壁,清風明月中,蘇軾來了,洞簫如訴中,蘇軾醉了,生命的有限與宇宙的永恆,赤壁昔日的刀光劍影鼓角錚鳴與眼前滔滔無盡的東逝之水令蘇軾徹悟了!人生是一個最美麗的謎!歡樂與憂郁、澄明與朦朧中,天亮了。文中有詩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文中有詩性的江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文中有詩性的洞簫:「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婦。」這樣的文章就是蘇軾所謂的「行雲流水」。

10.《報劉一丈書》 明代「後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復信活畫出諂諛者的嘴臉,真正是毫發畢現,維妙維肖。宗臣以最朴實無華的白描手法,一筆一筆凸現出諂諛者由低聲下氣的求見到故作姿態的見面到出門之後的吹噓這樣一個丑劇,入木三分,字字見血,是描摹官場形跡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鄭伯克段於鄢》 這是《古文觀止》所選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傳》,它描寫宮廷內部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事情,堪稱這類題材的始祖與經典。

12.《歸去來辭》 陶淵明作了彭澤縣令,上級官員來視察。小吏建議陶縣令整冠束帶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級官員,陶淵明說:「我怎麼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一怒之下,棄官而去,開始了退隱田園的生活,此文即是當時所作的一篇宣言書,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大。

13.《進學解》 「進學」是使學識和德行進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關於治學的見解很有啟發性與影響,而且文采斐然。「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傳世古訓即出於此。

14.《岳陽樓記》 幾乎每一位遭貶謫的文人心中無法釋然時,都會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都會以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與氣度自勵。

15.《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善寫寓言,一位姓郭的駝背老園藝匠的種樹理論引發了作者對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鋪直敘不動聲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好唱反調,寫翻案文章,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轉折,語言道勁,警策驚人而著稱於文壇。

精彩語言輯錄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李陵《答蘇武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目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雜說》)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⑤ 《古文觀止》中的十大智慧名句,蘊含處世大智慧,為何堪稱經典呢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歷代散文總集。

小木看完《古文觀止》後發現,《古文觀止》共十二卷,以年代為經,作家為緯,按從古到今的順序選錄自春秋戰國至明末三千多年間的名作222篇,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左傳》、《史記》、《戰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9、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大意】雄關高山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

⑥ 古文觀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卷一 周文 《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其樂融融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曹劌論戰 左傳》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鄭庄公戒飭守臣 左傳》量力而行卷二 周文《呂相絕秦 左傳》戮力同心《齊國佐不辱命 左傳》唯命是從卷三 周文《召公諫厲王止謗 國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敬姜論勞逸 國語》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虞師晉師滅夏陽 穀梁傳》假道伐虢唇亡齒寒卷四 周文/戰國文/秦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門庭若市《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蘇秦典故:錐刺股《庄辛論幸臣 戰國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宋玉對楚王問》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卷五漢文《史記·滑稽列傳》樂極則悲,萬事盡然。《管晏列傳 史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屈原列傳 史記》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太史公自序 史記》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奮不顧身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卷六漢文《前出師表 諸葛亮》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卷七 六朝唐文《桃花源記 陶淵明》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陋室銘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阿房宮賦 杜牧》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滕王閣序王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嗚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與韓荊州書 李白》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雜說四 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卷八唐文《師說 韓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進學解 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送董邵南序 韓愈》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卷九唐宋文《捕蛇者說 柳宗元》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岳陽樓記范仲淹》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卷十宋文《醉翁亭記 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瀧岡阡表 歐陽修》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朋黨論 歐陽修》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留侯論 蘇軾》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賈誼論蘇軾》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晁錯論蘇軾》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卷十一宋文《後赤壁賦 蘇軾》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芝閣記 王安石》士之有道,固不役志於貴賤。卷十二 明文《賣柑者言 劉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象祠記 王守仁》吾於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

⑦ 古文觀止的名篇名句有哪些

1.《馮諼客孟嘗君》 這是《古文觀止》中最引人入勝的一篇。逗戰國四公子地之一的孟嘗君門下食客3000,貧困潦倒的馮諼自稱逗無能地、逗無好地,卻常常在廊檐下彈著長劍抱怨食無魚,出無車,家中無人照顧,孟嘗君在眾人的不平聲中滿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跡的發生。果然馮諼自告奮勇去為孟嘗君去薛地收債,結果燒了債契空手而歸,大惑不解的孟嘗君無奈而微慍。宦海浮沉,失勢的孟嘗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時,百姓扶老攜幼相迎於道的感人場面使孟嘗君恍然明白馮諼用債契換來了什麼。故事並未結束,在孟嘗君的嘆服聲中,馮諼卻深謀遠慮地告訴他狡兔有三窟。馮諼奔走各國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嘗君復位,而且逗立宗廟於薛地,永遠地留下了退路。情節之曲折,辭令之巧妙,令人嘆服。

2.《諫逐客書》 魯迅先生說逗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地,這一篇則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離開咸陽的路上李斯上此書達秦王,秦王看後,派人急馳挽留,可見此書之強大說服力與強烈感染力。李斯針對秦國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啟發誘導與批評警告並施,言之有情與持之有故齊發,有如長江大河,千帆競渡,滿紙生氣勃勃,勢不可檔,這樣的文章為先秦的縱橫家們作了一個滯後但完美生動的注腳。

3.《過秦論(上)》 早夭的西漢才子賈誼才20鄉歲就寫出了轟動一時千古傳頌的這篇《過秦論》,此文論證分析秦王朝的過失錯誤為漢朝帝王提供借鑒,以逗過秦地而逗規漢地。賈誼精心經營,斂氣蓄勢,高屋建瓴,一路鋪排,時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時而有大潮波瀾壯闊,千折百回,寫盡秦國之強大,六國之實力,陳涉之寒微,層層對比,步步為營,在文章最後逼出了論點逗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地,然後戛然而止,將思索留給了漢文帝,也留給了我們。

4.《報任安書》 這封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信中訴盡了司馬遷的委屈、恥辱、悲憤與哀嘆,它表達了司馬遷的生死觀: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地它道出了司馬遷接受屈辱的宮刑以發憤作書的苦澀悲壯的心態。它波涌雲連,縱橫排宕,堪稱一篇小《離騷》。全文鋪排淋漓,矯健磊落,筆力真如走蛟龍,挾風雨,氣勢非凡。前人評價說:逗史遷一腔抑鬱,發之《史記》;作《史記》一腔抑鬱,發之此書。識得此書,便識得《史記》,蓋一生心事,盡泄於此也。縱橫排宕,真是絕代大文章。地

5.《前出師表》 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逗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表之英也。地大詩人陸游也感嘆逗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地。如此的贊譽,並非溢美,這篇奏表是諸葛亮走出隆中之後的半生奮斗經歷的結晶,展卷捧讀,諸葛丞相勞碌勤苦、嘔心瀝血之情狀,聲淚齊下,剴切陳辭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暢淋漓、痛切憤激的氣勢背後,總有一種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動。有人說《前出師表》逗一字一句,都從肺腑流出,不假修飾,而自為文章之勝。地

6.《滕王閣序》 這篇精美絕倫的美文幾乎可以贖盡它之前所有靡麗駢文的罪孽。年輕的才子王勃路過洪州,無意中參加了滕王閣上的盛會,中國文學史上卻因之留下了最美麗的篇章。其詞采華茂絢麗,至今看來餘霞滿目,其音韻和諧鏗鏘,至今讀來滿口留香。無數美麗的景、物、人、情,在這里凝結成永恆的典故,無數的意境、意象從這里流出。這是才氣靈秀所致的至美樂章,走近《滕王閣序》才能初品中國古典文學的滋味與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談起韓愈,人們總會說其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沖飆激浪,瀚流不滯,其實韓文決非單純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離死別,兩世茫茫,這篇祭文正寫此情。《古文觀止》選編者評價說:逗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祭文中千年絕調。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後幾句:逗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看嗚呼,哀哉!地

8.《秋聲賦》 自從屈原寫下逗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地,宋玉寫下逗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地之後,中國文人眼中的秋就帶上了悲的色彩。歐陽修寫悲秋,自出機杼,從秋之聲著手,異於他人,文中的秋,不僅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緒之秋季,故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悲涼蕭瑟彌漫其中。據載:此文成後,歐陽修曾親手抄寫數本,其鍾愛之心可見一斑。

9.《前赤壁賦》 經受了逗烏台詩案地的沉重打擊,蘇軾被貶黃州,那裡有著名的黃州赤壁,清風明月中,蘇軾來了,洞簫如訴中,蘇軾醉了,生命的有限與宇宙的永恆,赤壁昔日的刀光劍影鼓角錚鳴與眼前滔滔無盡的東逝之水令蘇軾徹悟了!人生是一個最美麗的謎!歡樂與憂郁、澄明與朦朧中,天亮了。文中有詩性的哲理:逗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地文中有詩性的江月:逗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地文中有詩性的洞簫:逗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婦。地這樣的文章就是蘇軾所謂的逗行雲流水地。

10.《報劉一丈書》 明代逗後七子地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復信活畫出諂諛者的嘴臉,真正是毫發畢現,維妙維肖。宗臣以最朴實無華的白描手法,一筆一筆凸現出諂諛者由低聲下氣的求見到故作姿態的見面到出門之後的吹噓這樣一個丑劇,入木三分,字字見血,是描摹官場形跡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鄭伯克段於鄢》 這是《古文觀止》所選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傳》,它描寫宮廷內部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事情,堪稱這類題材的始祖與經典。

12.《歸去來辭》 陶淵明作了彭澤縣令,上級官員來視察。小吏建議陶縣令整冠束帶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級官員,陶淵明說:逗我怎麼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地一怒之下,棄官而去,開始了退隱田園的生活,此文即是當時所作的一篇宣言書,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大。

13.《進學解》 逗進學地是使學識和德行進步的意思,逗解地就是辨析、分析。此文關於治學的見解很有啟發性與影響,而且文采斐然。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地等傳世古訓即出於此。

14.《岳陽樓記》 幾乎每一位遭貶謫的文人心中無法釋然時,都會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都會以其中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地的襟懷與氣度自勵。

15.《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善寫寓言,一位姓郭的駝背老園藝匠的種樹理論引發了作者對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鋪直敘不動聲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好唱反調,寫翻案文章,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轉折,語言道勁,警策驚人而著稱於文壇。

精彩語言輯錄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李陵《答蘇武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目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雜說》)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⑧ 高懸賞!古文觀止 名句 要翻譯 游俠列傳序 伯夷列傳 管晏列傳 屈原列傳 滑稽列傳 項羽本紀贊 孔

一定要上述這些的嗎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左傳》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列傳 史記》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報任少卿書 司馬遷》
這類可不可以,可以我再打

⑨ 古文觀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1.《馮諼客孟嘗君》 這是《古文觀止》中最引人入勝的一篇。「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門下食客3000,貧困潦倒的馮諼自稱「無能」、「無好」,卻常常在廊檐下彈著長劍抱怨食無魚,出無車,家中無人照顧,孟嘗君在眾人的不平聲中滿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跡的發生。果然馮諼自告奮勇去為孟嘗君去薛地收債,結果燒了債契空手而歸,大惑不解的孟嘗君無奈而微慍。宦海浮沉,失勢的孟嘗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時,百姓扶老攜幼相迎於道的感人場面使孟嘗君恍然明白馮諼用債契換來了什麼。故事並未結束,在孟嘗君的嘆服聲中,馮諼卻深謀遠慮地告訴他狡兔有三窟。馮諼奔走各國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嘗君復位,而且「立宗廟於薛」,永遠地留下了退路。情節之曲折,辭令之巧妙,令人嘆服。

2.《諫逐客書》 魯迅先生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這一篇則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離開咸陽的路上李斯上此書達秦王,秦王看後,派人急馳挽留,可見此書之強大說服力與強烈感染力。李斯針對秦國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啟發誘導與批評警告並施,言之有情與持之有故齊發,有如長江大河,千帆競渡,滿紙生氣勃勃,勢不可檔,這樣的文章為先秦的縱橫家們作了一個滯後但完美生動的注腳。

3.《過秦論(上)》 早夭的西漢才子賈誼才20鄉歲就寫出了轟動一時千古傳頌的這篇《過秦論》,此文論證分析秦王朝的過失錯誤為漢朝帝王提供借鑒,以「過秦」而「規漢」。賈誼精心經營,斂氣蓄勢,高屋建瓴,一路鋪排,時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時而有大潮波瀾壯闊,千折百回,寫盡秦國之強大,六國之實力,陳涉之寒微,層層對比,步步為營,在文章最後逼出了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然後戛然而止,將思索留給了漢文帝,也留給了我們。

4.《報任安書》 這封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信中訴盡了司馬遷的委屈、恥辱、悲憤與哀嘆,它表達了司馬遷的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它道出了司馬遷接受屈辱的宮刑以發憤作書的苦澀悲壯的心態。它波涌雲連,縱橫排宕,堪稱一篇小《離騷》。全文鋪排淋漓,矯健磊落,筆力真如走蛟龍,挾風雨,氣勢非凡。前人評價說:「史遷一腔抑鬱,發之《史記》;作《史記》一腔抑鬱,發之此書。識得此書,便識得《史記》,蓋一生心事,盡泄於此也。縱橫排宕,真是絕代大文章。」

5.《前出師表》 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表之英也。」大詩人陸游也感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仲伯間」。如此的贊譽,並非溢美,這篇奏表是諸葛亮走出隆中之後的半生奮斗經歷的結晶,展卷捧讀,諸葛丞相勞碌勤苦、嘔心瀝血之情狀,聲淚齊下,剴切陳辭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暢淋漓、痛切憤激的氣勢背後,總有一種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動。有人說《前出師表》「一字一句,都從肺腑流出,不假修飾,而自為文章之勝。」

6.《滕王閣序》 這篇精美絕倫的美文幾乎可以贖盡它之前所有靡麗駢文的罪孽。年輕的才子王勃路過洪州,無意中參加了滕王閣上的盛會,中國文學史上卻因之留下了最美麗的篇章。其詞采華茂絢麗,至今看來餘霞滿目,其音韻和諧鏗鏘,至今讀來滿口留香。無數美麗的景、物、人、情,在這里凝結成永恆的典故,無數的意境、意象從這里流出。這是才氣靈秀所致的至美樂章,走近《滕王閣序》才能初品中國古典文學的滋味與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談起韓愈,人們總會說其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沖飆激浪,瀚流不滯,其實韓文決非單純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離死別,兩世茫茫,這篇祭文正寫此情。《古文觀止》選編者評價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祭文中千年絕調。」讓我們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後幾句:「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

8.《秋聲賦》 自從屈原寫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寫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後,中國文人眼中的秋就帶上了悲的色彩。歐陽修寫悲秋,自出機杼,從秋之聲著手,異於他人,文中的秋,不僅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緒之秋季,故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悲涼蕭瑟彌漫其中。據載:此文成後,歐陽修曾親手抄寫數本,其鍾愛之心可見一斑。

9.《前赤壁賦》 經受了「烏台詩案」的沉重打擊,蘇軾被貶黃州,那裡有著名的黃州赤壁,清風明月中,蘇軾來了,洞簫如訴中,蘇軾醉了,生命的有限與宇宙的永恆,赤壁昔日的刀光劍影鼓角錚鳴與眼前滔滔無盡的東逝之水令蘇軾徹悟了!人生是一個最美麗的謎!歡樂與憂郁、澄明與朦朧中,天亮了。文中有詩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文中有詩性的江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文中有詩性的洞簫:「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婦。」這樣的文章就是蘇軾所謂的「行雲流水」。

10.《報劉一丈書》 明代「後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復信活畫出諂諛者的嘴臉,真正是毫發畢現,維妙維肖。宗臣以最朴實無華的白描手法,一筆一筆凸現出諂諛者由低聲下氣的求見到故作姿態的見面到出門之後的吹噓這樣一個丑劇,入木三分,字字見血,是描摹官場形跡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鄭伯克段於鄢》 這是《古文觀止》所選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傳》,它描寫宮廷內部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事情,堪稱這類題材的始祖與經典。

12.《歸去來辭》 陶淵明作了彭澤縣令,上級官員來視察。小吏建議陶縣令整冠束帶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級官員,陶淵明說:「我怎麼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一怒之下,棄官而去,開始了退隱田園的生活,此文即是當時所作的一篇宣言書,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大。

13.《進學解》 「進學」是使學識和德行進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關於治學的見解很有啟發性與影響,而且文采斐然。「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傳世古訓即出於此。

14.《岳陽樓記》 幾乎每一位遭貶謫的文人心中無法釋然時,都會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都會以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與氣度自勵。

15.《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善寫寓言,一位姓郭的駝背老園藝匠的種樹理論引發了作者對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鋪直敘不動聲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好唱反調,寫翻案文章,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轉折,語言道勁,警策驚人而著稱於文壇。

精彩語言輯錄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李陵《答蘇武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目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雜說》)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伶官傳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