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漁家傲賞析

漁家傲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5 03:45:18

① 漁家傲的千古名句賞析

「濁酒一杯家萬里」,這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回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答一杯」與「萬里」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燕然未勒歸無計」,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

② 漁家傲 賞析

陸游——《漁家傲·寄仲高》

【年代】:宋
【作者】:陸游——《漁家傲·寄仲高》
【內容】

東望山陰何處是?

往來一萬三千里。

寫得家書空滿紙。

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

行遍涯真老矣。

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鑒賞】:

陸升之,字仲高,山陰人,與陸游同曾祖,比陸游大十二歲,有「詞翰俱妙」的才名,和陸游感情好。

陸游十六歲時赴臨安應試,他正好與陸游同行。紹興二十年(1150),陸升之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阿附秦檜,以告發秦檜政敵李光作私史事(升之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據韋居安《梅磵詩話》記載,陸游有《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詩以諷之,詩雲:「兄去游東閣,才堪直北扉。莫憂持晚,姑記乞身歸。

道義無今古,功名有是非。臨分出苦語,不敢計從違。「指責他的行為有背於道義,要取得功名富貴,就不應不擇手段,以致為輿論所非議,因此陸游勸他及早抽身。仲高見到陸游的詩就很不高興。其後陸游入朝,仲高亦照抄此詩送行,只改」兄「字為」弟「字。兩人的思想分岐,是因對秦檜態度不同而起。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其黨羽遭受貶逐,仲高因此也遠徙雷州達七年。孝宗隆興元年(1163),陸游罷樞密院編修官,還家待缺,而仲高自已雷州貶歸山陰。

是時兩人相遇,對床夜話。由於時間的推移和情勢的改變,彼此之間的隔閡也已消除。陸游應仲高之請作《復齋記》,歷述其生平出處本末,提到擢升大宗正丞那一段,說在他人可以稱得上是個美差,仲高升,任此職卻是不幸。在大節上,陸游仍不苟且,但口氣卻委婉多了;還稱道仲高經此波折,能「落其浮華,以返本根」,要向仲高學習。陸游入蜀後,乾道八年在閬中曾收到仲高寫給他的信,有詩記其事。據《山陰陸氏族譜》,仲高死於淳熙元年(1174)六月,次年春陸游在成都始得訊,遂作《聞仲高從兄訃》詩。

這一首《寄仲高》的詞,當是淳熙二年以前在蜀所作,只述兄遞久別之情,不再提及往事,已感無須再說了。

上片起二句:「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寫得家書空滿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著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書回已是明年事」句,緊接寫信的事,自嘆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復,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前人詩詞,少見這樣寫。這一句是全詞意境最佳的創新之句。這種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強求,須從實境實感中自然得來。陸游心境如此,感觸自心中油然而發,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里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只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

況寄言只憑設想,相尋了無定期,用筆不多,而酸楚之情卻更深一層了。陸游離開南鄭宣撫使司幕府後,經三泉、益昌、劍門、武連、綿州、羅江、廣漢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為中心,輾轉往來於蜀州、嘉州、榮州等地在奔波中年華漸逝,已年屆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這一句從歸鄉未得,轉到萬里飄泊、年華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典故用自杜牧《題禪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陸游早年即以經濟自負,又以縱飲自豪,同於杜牧;如今老大無成,幾絲白發,坐對茶煙,也同於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鳴,信手拈用其詩,如同已出,不見用典的痕跡。這三句,是向仲高告訴自己的生活現狀,看似消沉,實際則不然。因為對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於消沉、不甘於消沉的一種表現。

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游的詞中是筆調較為凄婉之作。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並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閑適與凄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③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④ 漁家傲秋思 一句一賞析

漁家傲·秋思(來范仲淹)中源的主旨句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因為它在抒發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的同時,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
《漁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⑤ 李清照的詞漁家傲賞析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賞析】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兩句,描寫的是拂曉時候海上的景象,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圖:天上一片雲海與海上的茫茫曉霧相接,顯得曙色朧朦。此時銀河中的雲濤在洶涌流動,好像銀河在轉動一樣。白雲飄過銀河,彷彿千萬只帆船在銀河中起舞。這里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十分壯麗,而「接」、「連」、「轉」、「舞」幾個動詞的嵌入,使景物流動起來,極具動感。

這里寫的雖然是作者在夢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這一幻想無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歷盡的艱難險阻的寫照。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所以,詞中寫到大海、乘船、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經歷有關。那「星河欲轉」是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銀河所見;「千帆舞」則是海上風起,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的情景。因此,這兩句描寫的景物,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它既有壯麗的一面,又有艱險的一面。

⑥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宋代: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轉動,像無數的船隻在舞動風帆。夢魂彷彿回天庭,聽見天帝在對我說話。他熱情而又有誠意的問我要到哪裡去。
我回報天帝路途還很漫長,現在已是黃昏卻還未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麼用呢?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注釋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嗟:慨嘆。
報:回答。
謾有:空有。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九萬里:《莊子·逍遙游》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取:吹得。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有用沒用完善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詞,形象奇幻,意境縹緲,富有濃郁的浪漫氣息。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准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夢魂彷彿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問我:你打算到何處去?詞人在如夢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升入天國,見到慈祥的天帝。現實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於水火、只顧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嘗盡了人間的白眼。這種遭遇,讓詞人渴望關懷,渴望溫暖,但現實中卻不能得到,也只有將之寄託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詞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態度溫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達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系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萬里長空大鵬鳥正展翅高飛,風啊!千萬別停息,快快將這一葉輕舟直接送往蓬萊三島。在上闕,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這里,詞人給予了回答,她夢想的地方是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詞人化用《莊子·逍遙游》中的句子,說「九萬里風鵬正舉」,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實社會,因此,詞人叫到「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你不要停止,把「我」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裡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一問一答之中,詞人通過「天帝」和「三山」這兩個形象,將自己美好的夢想表達了出來,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關心和社會的溫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⑦ 漁家傲李清照名句賞析

1、李清照《漁家傲》的千古名句是:「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其中,「我報路長嗟(jiē)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
學詩謾有驚人句:隱括杜甫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因此這兩句是《漁家傲》的千古名句。
2、李清照的《漁家傲》全文如下: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詞的大意: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這首《漁家傲》在李清照詞集中風格獨特,歷來引人矚目。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⑧ 李清照的漁家傲的賞析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賞析: 這首《漁家傲》,是女詞人李清照六首梅詞中格調最為輕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滿歡快,愉悅的氣氛。從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似應為她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詞的上片,集中表現了梅花嬌和潔的特點,高度贊美了它的風度與資質。
一開頭便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景。「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一片白雪覆蓋大地,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顯示了梅花的嬌潔,不畏酷寒、傲然獨放的孤薔性格。它的開放,報告了春來的喜訊。人們於久寒的嚴冬之後,滿懷欣喜迎接春回之時,定會對梅花這報春之花生出喜愛之情。詞人正是抓住了人們盼春的心理,以寫寒梅報春入手,巧妙地達到了借春贊梅的用心。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初開的春梅,花蕾初綻,芳香襲人,好象一個剛剛出浴、洗去脂粉產妝、更顯出天然麗質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愛憐。這三句詞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梅花「嬌」和「潔」的特徵。「香臉」句側重於描寫梅花的「嬌」;「玉人」句側重於表現梅花的「潔」。這里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從每一句的描繪之中,讀者不難看出其中含蘊著詞人對梅花的酷愛之情。
詞的下片,把筆觸轉到對月夜賞梅的歡悅場面的描寫上,既是從側面贊梅,又直接表現了詞人的愛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大自然可能也偏愛梅花,所以才有意讓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這兩旬,創造出一個非常優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皚皚的白雪交相輝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樹梅花橫斜疏瘦,傲然怒放,愈發顯示出其冰清玉潔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點綴更美麗,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嬌潔。詞人啟動浪漫的想像,賦予大自然以情感,說梅花不但為世人所欣賞,『而且也頗得化育萬物的造物者的鍾愛,從而進一步詠贊了梅花的高貴不凡。歷來詞家都十分注重過片處的承接。「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張炎《詞源》)此詞過片開筆寫明月,詠月光,然後順勢下去又寫飲酒,似與上片所詠之梅無承接之勢,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下片的結構特點:過片處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筆,而主旨則扣在結句「此花不與群花比」上,它回貫整個下片,與過片處的伏筆相照應——原來造物主也為梅花的美麗所吸引,「有意」來人間賞梅,因此「故教」月光如瀉銀般地明亮。於是,月下賞梅飲酒、殷勤勸酒等描寫就都有了依傍。在賞梅的場面中雖未著一「梅」字,但梅仍是整個場面的核心。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過片處的「承上啟下」含蓄得體,而且首尾呼應,更顯出梅的超群不凡,抒發了詞人對梅的熱愛贊美之情。
面對美好的月夜清景,詞人的心境明凈,開朗,興致大發,邀來了詩朋酒侶。「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請不要推辭酒量不勝。「此花不與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詞的主旨,是全詞的點睛之筆。
詠物詞大都在上片狀物,下片敘事抒情。這首《漁家傲》所取的正是這種結構形式。上片,集中筆墨,採用襯托、比擬等手法,分別描繪了梅花的遠姿、近態,概貌、細部,絲絲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嬌,梅的麗質美姿;下片則傾瀉作者對梅花酷愛之情。由於上片狀物筆墨集中,突現了事物的特點,下片抒情,才有所依憑,使人覺得詞人愛梅,合情、入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⑨ 《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賞析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

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9)漁家傲賞析擴展閱讀

宋代詩人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⑩ 漁家傲 秋思賞析

作用: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並以「異」字領起全篇,為下闋懷鄉思歸之情埋下了伏筆。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